鬼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鬼谷子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姓王名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鬼谷子》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而《本经阴符七术》则集中于养神蓄锐之道。《本经阴符七术》之前三篇说明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篇讨论如何将内在的精神运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

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他通天彻地,兼顾数家学问,人不能及。一是神学:日星象纬,占卜八卦,预算世故,十分精确;二是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军,鬼神莫测;三是游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口成章,万人难当;四是出世学,修身养性,祛病延寿,学究精深。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张仪、苏秦

《鬼谷子》一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是乱世之学说,乱世之哲学。它的哲学是实用主义的道德论和侩同,讲求名利与进取,是一种讲求行动的实践哲学,其方法论是顺应时势,知权善变。《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相辅相成。

那么,什么是捭阖呢?

在《捭阖篇》中,“捭阖”不是复音词,而是短语;是由动词“捭”和动词“阖”,这两种关联的不同行为所构成的连谓短语。鬼谷子对“捭阖”行为过程的描述是:先由“捭”到“阖”,再由“阖”到“捭”的交替往返。也就是说,在“捭阖”的行为过程中,“捭”与“阖”的行为,不但在过程之始,具有不可逆转的先后性(即:先由“捭”的行为开始,当其行为结束后,再才开始“阖”的行为),而且在过程之中,具有交替往复的循环性(即:当“阖”的行为结束后,再返回到“捭”的行为,直到整个“捭阖”行为过程的结束)。

《鬼谷子》的古本注释,对“捭阖”的注释是:“捭,拨动也。阖,闭藏也。凡与人之言道:或拨动之令有言,示其同也;或闭藏之令自言,示其异也。”说的就是,“所谓的…捭‟就是拨动;所谓的…阖‟就是闭藏。凡是与人谈论:有时拨动对方让他有话可言,然后表明自己的共同点;有时闭藏自己让对方自己陈述,然后表明自己的不同点。”令人遗憾的是:《鬼谷子》的古本注释,虽然诠释了“捭”、“阖”的基本概念,但是既没有说清“捭”是怎样来“拨动”对方的,又没有说清“阖”是怎样来“闭藏”自己的;而且在分别解释“捭”、“阖”的行为过程时,更没有解释清楚,当“拨动”对方,并让他说出意见后,为什么要表示自己的共同点?当“闭藏”自己,并听取对方的陈述后,为什么却要表明自己的不同点?由此可见,注释《鬼谷子》的古人,并没有诠释清楚“捭”和“阖”的基本概念。

通观《捭阖篇》的全篇内容,找不到鬼谷子对“捭”、“阖”基本含义的新诠释,由此可以推导出:鬼谷子认可“捭”、“阖”通行的基本含义。那么什么是“捭”、“阖”的基本含义呢?捭,本义:两手横击,把物体打开,有动词“打开”的基本含义。阖,本义:门扇,有动词“关闭”的基本含义。由此可见,“捭”、“阖”所描述的是两种不同的行为。但必须注意的是,这里的“捭”、“阖”行为主要是针对“物”而言。

当鬼谷子将“捭”和“阖”的概念引入到游说学后,这两种行为的对象,就不再是“物”,而是“人”了。所以,在《捭阖篇》中,仍然用“捭”、“阖”的基本含义来解读针对“人”的行为,自然也就行不通了。因为,在说服他人的游说过程中,双方是不可能有身体接触的,游说者既无法用身体去“拨动”游说对象,也无法让游说对象“闭藏”。也正是因为“捭”、“阖”行为对象的改

变,鬼谷子才在《捭阖》篇中,全方位地诠释“捭之”和“阖之”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捭阖》篇中,鬼谷子分三个层面,全面地诠释了“捭之”和“阖之”的道理。其中:鬼谷子曰:“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黙也,阴也”,更是描述了“捭之”和“阖之”不同的行为过程。这里的“捭之者”和“阖之者”均为者字短语,其字面意思分别是:“捭他的过程”和“阖他的过程”;而全句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捭他的过程,是开口的过程,是说话的过程,是具有阳属性的过程;阖他的过程,是闭口的过程,是默听的过程,是具有阴属性的过程。”从这一诠释中,可以得出三点结论:

一是,鬼谷子将“捭”、“阖”的行为引入到游说学,是为了在传授游说的道理和方法时,用来替代游说者的“说”和“听”,以区别游说对象的“说”和“听”。由此可见,“捭”、“阖”是游说者的专用术语。

二是,在游说的过程中,“捭”行为的内涵是“引导”,即游说者用“说”来引导游说对象,并让他按照游说者的想法而说出实情;而“阖”行为的内涵是“分析”,即游说者用“听”来分析游说对象说话的内容,并从中寻找出游说者想要得到的东西。

三是,“捭”、“阖”行为,既是游说者的一种有意识行为,更是游说者常用的主动行为,并与游说对象下意识的“说”和“听”行为,有着根本的区别。

总之,“捭之”之道,就是说言之道;而“阖之”之道,就是听言之道。

在《捭阖》篇中,鬼谷子也没有诠释“捭阖”的基本含义,但是他从“捭阖”的规律、作用,以及变化等三个层面,详尽地描述了“捭阖”的道理。其中,鬼谷子说:“捭阖者,道之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也就是说,捭阖的变化,是(游说)方法的变化和游说(内容)的变化,一定要预先了解这些变化,因为吉凶大事关联在此。由此可见,“捭阖”不但是“捭”行为和“阖”行为整合而成的游说行为,而且是“说言之道”和“听言之道”融合为一的游说之道。因此,“捭阖”的内涵就是“游说”。

鬼谷子学说,是由“说事”、“谋事”和“成事”三个部分构成的、有关游说的学说。其中“说事”是游说的载体,“谋事”是游说的核心,“成事”是游说的结果。由于作者生活在二千多年以前,那时,无论是通信资讯与书写方式、还是道路交通与出行手段,都远远落后于现代,所以在“说事”、“谋事”和“成事”的过程中,游说者主要是通过游说的方法来说服游说对象。这样,“游说”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交流沟通的最主要方法。正因为“捭”与“阖”代表着游说者的“说”与“听”,所以说它们是游说的基础,一点也不为过。这也是为什么要说“捭阖”是鬼谷子学说基础的根本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