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斜与向斜 微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讲解向斜背斜教案反思心得

讲解向斜背斜教案反思心得

讲解向斜背斜教案反思心得教案标题:讲解向斜背斜教案反思心得教案目标:通过讲解向斜背斜的概念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几何知识点,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内容:1. 向斜背斜的定义和特点;2. 向斜背斜的测量方法;3. 向斜背斜的应用。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向斜背斜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向斜背斜,引导他们思考。

讲解:1. 介绍向斜背斜的定义和特点,包括斜边、底边、高、底角等概念;2. 通过示意图和实际物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向斜背斜的结构和形状。

实践: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测量实际物体的向斜背斜来计算斜边、底边、高等属性;2. 引导学生运用向斜背斜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斜坡的倾斜度、测量楼梯的高度等。

总结:1. 对学生进行向斜背斜知识的总结和概括;2. 引导学生思考向斜背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教案反思心得:在撰写这个教案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讲解向斜背斜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来帮助学生理解。

因此,我在引入部分选择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讲解部分,我使用了示意图和实际物体的例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向斜背斜的结构和特点。

在实践环节,我设计了测量和应用的任务,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避免过于抽象或复杂的表达方式;2.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3. 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和拓展任务,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这个教案的反思和改进,我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向斜背斜的概念和应用,提高他们的几何学习能力。

背斜向斜研究报告

背斜向斜研究报告

背斜向斜研究报告1. 引言背斜和向斜是构造地质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通过对背斜和向斜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变形和构造规律。

本文将针对背斜和向斜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以期对地球的构造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

2. 背斜的形成机制背斜是一种地质构造形式,常见于山地和沉积盆地中。

背斜的形成机制主要有两种:挤压作用和侵蚀作用。

2.1 挤压作用当地壳板块之间发生水平挤压时,会引发背斜的形成。

这种挤压作用通常发生在两块板块相互碰撞的地质构造带上。

挤压作用会使地壳表层变形,并产生背斜。

2.2 侵蚀作用侵蚀作用也是背斜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在沉积盆地中,河流和水体的侵蚀作用会使局部地层下沉,形成背斜。

侵蚀作用通常与地壳变形紧密相关。

3. 背斜的分类背斜根据其形态和性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背斜分类包括对称背斜、不对称背斜和阶梯背斜。

3.1 对称背斜对称背斜指背斜两侧的坡度和侧向变形相对均匀。

这种背斜常见于岩层较均匀的地区。

3.2 不对称背斜不对称背斜指背斜两侧的坡度和侧向变形不均匀。

这种背斜常见于岩层不均匀或受到其他地质因素影响的地区。

3.3 阶梯背斜阶梯背斜是指背斜形态上呈现出阶梯状的特征。

这种背斜常见于复杂的地质构造带上。

4. 向斜的形成机制向斜是地质中另一种重要的构造形式。

向斜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挤压作用和拉伸作用。

4.1 挤压作用当地壳板块发生水平挤压时,会引发向斜的形成。

挤压作用使得地层向上抬升形成向斜。

4.2 拉伸作用拉伸作用是向斜形成的另一种机制。

当地壳板块发生水平拉伸时,会导致地层向下凹陷,形成向斜。

5. 向斜的分类向斜根据其形态和性质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向斜分类包括对称向斜、不对称向斜和圆顶向斜。

5.1 对称向斜对称向斜指向斜两侧的坡度和侧向变形相对均匀。

这种向斜常见于岩层较均匀的地区。

5.2 不对称向斜不对称向斜指向斜两侧的坡度和侧向变形不均匀。

这种向斜常见于岩层不均匀或受到其他地质因素影响的地区。

背斜与向斜分类与判断依据

背斜与向斜分类与判断依据

背斜与向斜分类与判断依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背斜与向斜是构造地质学中常见的形变构造,它们在地球的不同地质构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背斜与向斜的分类与判断依据是构造地质学中的重要课题,对于理解地质构造演化过程、预测地质灾害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一、背斜与向斜的概念与特征背斜与向斜都是岩层发生变形后形成的地质体,它们在构造地质学中属于褶皱构造。

背斜是由地层向上隆起形成的凸起结构,而向斜则是由地层向下凹陷形成的凹陷结构。

背斜与向斜在地质地形中常常呈现为起伏不平的山脉和山谷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成演化的重要标志。

背斜与向斜的特征在于其构造性质,表现为地层抬升或下沉的凸起或凹陷形态。

背斜往往是由岩层受挤压作用而向上拱起形成的,岩层产生压力后形成凸起的山脊或山峰。

而向斜则是由岩层受拉伸作用而向下凹陷形成的,岩层产生张力后形成凹处的山谷或沟壑。

二、背斜与向斜的分类与判断依据1.按形态分类在地质构造中,背斜与向斜可以根据其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常见的形态分类包括对称型、不对称型、滑动型等。

对称型背斜与向斜形态对称,表现为均匀的凸起或凹陷结构;不对称型背斜与向斜形态不对称,一侧凸起或凹陷更明显;滑动型背斜与向斜形态呈多级坡状,具有滑动的特征。

2.按构造性质分类背斜与向斜还可以根据其构造性质进行分类,包括线状背斜、盆地式背斜、隆起背斜等。

线状背斜是由沿一定方向狭长的地层受力形成的背斜结构;盆地式背斜是由中央凸起而四周下凹的背斜结构;隆起背斜是由整体地层向上凸起形成的背斜结构。

3.判断依据判断背斜与向斜的依据主要包括地层倾角、冲断裂、古地磁、构造解剖等。

地层倾角是判断背斜与向斜的主要依据之一,通过对地层倾角的测量可以判断岩层的凸起或凹陷情况;冲断裂是岩层变形的重要标志,背斜与向斜的形成与冲断裂的分布有密切关系;古地磁可以通过古地磁测量获取背斜与向斜形成时的地磁场信息,从而揭示其形成机制;构造解剖则是通过对岩石脆性、断裂面的性质等构造特征进行解剖判断背斜与向斜的性质和形态。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教学设计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教学设计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地质学中的背斜成谷和斜坡形态发育过程及形成机制。

2.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地质剖面图和地层分布图判断背斜成谷和斜坡形态发育的类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质学中的背斜成谷和斜坡形态发育过程及形成机制。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地质剖面图和地层分布图判断背斜成谷和斜坡形态发育的类型。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地质学相关教材;2. 工具:地质剖面图,地层分布图;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四、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张地质剖面图,引出背斜成谷和斜坡形态发育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与山地地貌有关的现象和问题。

2. 知识讲解(25分钟)教师讲解背斜成谷和斜坡形态发育的过程及形成机制,包括背斜成谷的形成与发育、斜坡的形成与发育。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案例分析(3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一组地层分布图,并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地层分布图判断背斜成谷和斜坡形态发育的类型。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从不同角度分析,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4. 实践操作(30分钟)教师分发给每组学生一张地质剖面图和一张地层分布图,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背斜成谷和斜坡形态发育的类型,并在地质剖面图上标注出相应的地质构造和地层。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操作,教师现场指导和解答疑问。

5. 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操作结果,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展望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并整理一些真实的地质剖面图和地层分布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背斜成谷和斜坡形态发育类型。

要求学生用300字以上的文章记录自己的分析过程和结论,并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背斜与向斜 微课教学设计

背斜与向斜 微课教学设计
4、使用录屏工具(Camtasia Studio )进行录制的,录制完成后也是采用(Camtasia Studio )将视频和我需要的音乐文件合成我的微课视频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使用
技术
使用录屏工具(Camtasia Studio )
图片处理(photo shop)
PPT
精彩部分介绍
1、微课的ppt里的母版是自己运用简单图形工具制作的,采用浅色色调为底层,风格较为统一。
2、在微课动画里,我选择多种方式,吸引学生观看ppt的眼球,迎合高中生的性格特点。
3、在内容设定方面,我制作的ppt有重点难点,并且在最后有相应的习题,以巩固课堂的学习效果。
1、从向斜与背斜的形态上区分:
向斜:指岩层发生折曲时,其形状向下凸起者
背斜:指岩层发生折曲时,其形状向上凸起者
2、从向斜与背斜的新老关系来区分:
背斜从中心到两翼岩层是从老到新;向斜从中心到两翼岩层是从新到老。这一规律给我们分辨背斜和向斜提供了依据。
小结:
用图表法比较向斜与背斜的差别
制作
过程
Ppt制作完成后使用录屏工具(Camtasia Studio )进行录制,录制完成后也是采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mtasia Studio )将视频和我需要的音乐文件合成我的微课视频
《背斜与向斜的区分》的课件设计与制作
名称:
山地的形成
学科:
地理
制作时长:
3分钟
班级:
地理(师)11-3班
年级:
高一学生
制作人:
xx
制作
背景
背斜与向斜对于刚接触这个知识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清楚的理解它们的区别与关系的,希望制作这个微课能让学生们清楚的了解向斜与背斜的区别

背斜与向斜ppt 湘教版精选教学PPT

背斜与向斜ppt 湘教版精选教学PPT
11、头脑没有能力领悟整体,头脑是 处理局 部问题 的专家 。
头脑是一个制造时间的结构,它理解 不了无 时间性 的状态 ,无时 间性即 是永恒 。
12、人的痛苦主要来自头脑的执着, 无始以 来,人 们好像 与他们 的痛苦 建立了 某种根 深蒂固 的恋情 ,并不 是那些 痛苦抓 住了他 们,而 是他们 自己死 死抱住 痛苦不 松手, 就像他 们死死 搂住恋 人的身 体不肯 撒手那 样。
15、别人爱你只是想和你上床,我不一 样,沙 发,厨 房,都 可以。 16、你让我道歉,还是让我告白。
17、我昨晚梦见你了,不知是你想我了 还是我 想你了 。 18、无论在哪里遇到你,我都会喜欢上 你。
19、“同学,我可以认识你吗?”“为什 么?” “我想 ,你的 未来和 我有关 。” 20、自从你第一次跟我说晚安,我就决 定以后 每天还 你一个 晚安。
20.我们都在等一个结局,或许你走不进 来,或 许他也 闯不进 去,只 为保留 那份留 恋与认 真.
21.世间有多少相遇,就有多少别离,是 过客, 也是劫 数,没 有必要 留恋, 只是增 添些遗 憾罢了 。
15.你若不离不弃,我定生死相依,有多 少时光 冲淡了 曾经的 誓言, 又有多 少时光 在彼岸 将缘分 搁浅。 相遇了 ,离别 了,擦 肩了, 回眸了 ,都不 过是人 生里的 过客罢 了。
16.曾天真的以为,一场华丽的邂逅,便 是一个 美丽的 梦,谁 也不曾 想过, 梦的尽 头还是 梦,只 有自己 守着那 些残缺 与破碎 一辈子 。
大家来寻宝!
背斜:良好的储油、气 构造
向斜:利于储藏地下 水,常形成自流盆地,
是水库坝址选择点
如果设计人员碰到如下图所示的地质构造,请你帮忙确定从 甲处还是从乙处开挖东西向的隧道。

(完整版)向斜与背斜(1)

(完整版)向斜与背斜(1)

喜马拉雅山脉
东 非 大 裂 谷
阿 尔 卑 斯 山 脉
背斜一定成山,向斜 一定成谷吗?
背斜Biblioteka 谷、 •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性比较疏松,
向 斜
易被侵蚀成谷地;
山 • 向斜地区的岩石被挤压,比较坚硬,
是 怎
抗侵蚀能力较强,反而成为山岭。





巩固练习
(1).图中A处的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属于__背__斜__ 。判断 的(理2)由图是中:中B_处心__部的_分_地岩_质_层_构较__老造_,_的_两_基翼_本_较_新形_ 。态属于_向__斜___ 。 判断理由:中_心__部_分__岩_层__较_新_,__两_翼__较_老_ 。
塌方;在顶部的含有地下水的岩层,会因背 斜岩层的倾斜角北度从两边流到隧洞两侧, 不会使隧洞中积水. 甲

褶皱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
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
系列的波状弯曲。
褶曲
强调:1.起码两个弯 曲
2.这些弯曲时连续的
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碰撞 张裂
升降运动(垂直)
地壳水平碰撞越强烈,褶皱越明显
背斜与向斜
问题的引入
在沪杭高铁路线设计中,会经过山区,那么工作人员要怎么 选择开挖隧道的地址才能避免出现塌方呢? 如果设计人员碰到如下图所示的地质构造,请你帮忙确定从 甲处还是从乙处开挖东西向的隧道。

甲 乙
如果设计人员碰到如下图所示的地质构造,请你帮忙确定从 甲处还是从乙处开挖东西向的隧道。
• 乙处易挖掘隧道 • 背斜岩层上拱北,承受的力量较大,不会出现
谷地
岩层下弯而成谷

青少年驼背训练教案设计

青少年驼背训练教案设计

青少年驼背训练教案设计教案标题:青少年驼背训练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青少年驼背的原因及影响。

2. 了解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并能够正确评估自己的姿势。

3. 学习与实施一些简单而有效的驼背纠正运动和伸展操。

4. 能够制定和坚持一个个性化的驼背纠正计划。

教学准备:1. 投影仪或白板。

2. 青少年相关健康和姿势方面的图表、图片或视频。

3. 活动场地。

4. 青少年用的瑜伽垫或厚垫子。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投影仪或白板展示青少年驼背问题的一些图表、图片或视频,并带领学生讨论对姿势正确性的重要性和驼背问题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知识讲解:2. 介绍正确的坐姿和站姿,使用图片或示范来帮助学生理解正确的姿势,并解释应该如何评估自己的姿势是否正确。

实践活动一:驼背纠正运动3.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驼背纠正运动,包括但不限于拉伸和加强背部、颈部、肩部和核心肌肉的运动。

4.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驼背纠正运动,并进行实际示范。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运动中,并做出正确的动作。

知识讲解:5. 讲解伸展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执行伸展操来防止和纠正驼背问题。

使用图片或示范来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正确执行伸展操。

实践活动二:伸展操6. 让学生进行一系列简单的伸展操,包括颈部、肩部、背部和腰部的伸展。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完成伸展操,并帮助他们纠正不正确的动作。

个性化计划:7. 帮助每个学生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个性化驼背纠正计划,并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实施。

包括提醒他们确保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并定期进行驼背纠正运动和伸展操。

总结:8. 总结驼背训练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意识到自己的驼背问题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9. 鼓励学生定期检查自己的姿势和驼背纠正进展,并在需要时重新调整个性化计划。

拓展活动(可选):- 邀请专业人士或体育教练来讲解更深入的驼背纠正知识。

- 组织学生参与瑜伽或普拉提等活动,进一步加强身体的核心肌肉和增强姿势控制能力。

背斜与向斜

背斜与向斜

最后为岩层倾角。如图2-14所示,设某倾斜岩层的走向线为a-a,
其走向为北偏30东
(在地质学上,规定走向的标记自北开
始),表示3为0N
E;由于倾向的方位和走向垂直,其倾向
自然为南6偏0东 (也可以是北60偏 西 ),其偏角可由走向偏
角计算得来,所以倾向方位必须标明,而偏角不用标明;如果
我们也知其倾角(本例假2定8为 ),则该倾斜岩石的产状最
图2-9 褶皱构造对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影响
第二节 倾斜构造

有的工程地质学教程或著作将地质构造划分为两种基本
形式: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但也有很多的将地质构造划分
为三种形式:褶皱构造、倾斜构造和断裂构造。笔者比较倾
向于后一种划分结果。
一、倾斜构造

一般认为,倾斜构造是原来水平或近水平沉积的地层,
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产状改变而发生倾斜变化,此时岩层面
地质构造是地壳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遭受构造运动作用 后,所形成的地层形态(如地壳中岩层或岩体的位置、产状及相互 关系等),或者说地质构造是构造运动在岩石圈中留下的形迹(作 者根据个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观察其地貌特点后认为,有些地质构 造也许是在外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例如古沙漠地貌如果能变质成 岩,其岩层一定是弯曲的,一定具备褶皱构造的所有特点)。
(1)测走向:将罗盘仪的长边(平行南北刻度线的仪器外壳的边缘) 紧靠岩层层面,调整罗盘位置使水准气泡居中,待磁针静止,读指北 针或指南针所指的方位角度数,就是走向的方位。
(2)测倾向:将罗盘仪的短边(如用刻度盘南端)紧靠岩层层面,罗 盘北端则指向岩层倾斜方向,调整罗盘位置使水准气泡居中,待磁针 静止,读指北针所指的方位角度数,就是所测之倾向方位。

讲解向斜背斜教案反思中班

讲解向斜背斜教案反思中班

讲解向斜背斜教案反思中班教案标题:向斜背斜教案反思(中班)教案目标:1. 帮助中班学生理解和掌握向斜背斜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展示向斜背斜的概念。

2. 游戏道具,如斜坡、小车等。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向斜背斜的概念,并简单解释其含义。

-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们见过或体验过向斜背斜吗?在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向斜背斜?”-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历。

2. 游戏体验(15分钟):- 准备一个斜坡和一辆小车。

让学生亲自体验向斜背斜的感觉。

- 引导学生观察小车在斜坡上的运动情况,例如速度、方向等变化。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小车在斜坡上的运动情况。

3. 探索与实践(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斜坡和小车。

- 让学生自由探索小车在不同角度的斜坡上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当斜坡的角度变大时,小车会怎样?”、“当斜坡的角度变小时,小车会怎样?”等。

4. 总结(1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实践的过程和观察的结果,总结向斜背斜的特点和影响。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向斜背斜的定义,并与之前的引入部分进行对比。

- 提醒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5. 拓展活动(10分钟):-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向斜背斜现象,并记录下来。

- 鼓励学生用画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向斜背斜的理解和观察结果。

-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交流分享。

教案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向斜背斜的现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使用的斜坡和小车安全可靠,以防意外发生。

背斜与向斜(自制)课件

背斜与向斜(自制)课件

背斜与向斜在工程地质评价中的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背斜和向斜在工程地质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工程项目 的选址、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影响。
在工程地质评价中,背斜和向斜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背 斜常常是岩层稳定、承载力较强的地区,适合进行大型建 筑物的建设。而向斜则常常是岩层软弱、承载力较差的地 区,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或避免选址。因此,在工程项目的 选址、设计和施工前,需要对背斜和向斜进行详细的地质 勘查和研究,以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和稳定。
美国某地区背斜与向斜的实例分析
01
总结词
02
详细描述
美国某地区的背斜与向斜构造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和地貌表现。
美国某地区的背斜和向斜构造在地貌上表现明显,背斜形成山脊,向 斜形成谷地。同时,该地区的背斜和向斜构造还对当地的水文和气候 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河流的流向和地下水的水位等。
全球范围内背斜与向斜的实例分析
而形成背斜。
03
构造运动
地壳中的构造运动如断层、褶 皱等,可以促使岩层发生弯曲
形成背斜。
背斜的地质特点
03
岩层向上拱起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裂缝发育
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脊或穹隆状 地貌。
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向两侧逐渐变 新。
背斜的岩层由于受到挤压,裂缝发育,常 有油气等矿产资源储存。
背斜的识别方法
地壳运动使岩层发生弯曲 变形,形成向斜构造。
挤压作用
挤压作用使岩层受到挤压 ,形成褶皱,进一步形成 向斜。
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使部分岩层被侵 蚀掉,形成向斜弯曲,呈凹形。
中心部位岩石坚硬
向斜中心部位的岩石较为坚硬,不易被 侵蚀。

《背斜与向斜的判读》教学设计

《背斜与向斜的判读》教学设计
教学类型
讲授型、演示型
适用对象
学生:本微课是针对本学科平时成绩60-80分的学生?
教师:普通任பைடு நூலகம்教师
设计思路
通过学生前一节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地球内外力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设计本次微课内容,先通过图片动画让学生了解褶皱,接着再引入正确判读背斜与向斜的方法,一是根据岩层形态,二是通过岩层的新老关系。
教学过程
《背斜与向斜的判读》教学设计
录制时间:2015年6月8日微课时长:6分31秒
系列名称
《山岳的形成》
本微课名称
《背斜与向斜的判读》
知识点描述
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读背斜与向斜的方法。
知识点来源
学科:地理年级:高一教材:人教版章节:第四章第二节页码:73
基础知识
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需掌握地球的内外力作用
第14张PPT
20秒内
教学反思(自我评价)
本次微课言简意赅,重难点突出,制作效果良好,但是创新点还需继续探讨,问题设计有待加强。
内容
画面
时间
1、片头
(20秒以内)
内容:您好,这个微课重点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判读》
第1至第2张PPT
20秒内
2、正文讲解
(4分55秒左右)
第一部分内容:褶皱概念和基本形态
第3至第7张PPT
60秒左右
第二部分内容:正确判读背斜与向斜的方法
第8至第13张PPT
3分55秒左右
3、结尾
(20秒以内)
内容:感谢您认真听完本节微课,我的下一个微课将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实践应用》

背斜、向斜与地形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背斜、向斜与地形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背斜、向斜与地形之间的关系课题名称: 背斜、向斜与地形之间的关系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模块地理1章节:选自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课时:10 分钟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程标准解读:本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的组成——地貌这一要素,地表形态的变化,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说明:第一是全球大地构造;第二是区域大地构造;第三是在大地构造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地表形态。

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重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使学生从两个方面认识地表形态,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造就了骨架、外力对骨架作再塑造。

背斜和向斜部分的内容实质上是以山地作为典型案例,说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二、教材分析:1. 案例学习,承上启下:背斜和向斜是褶皱山的基本形态,而褶皱山作为山地的一种是陆地地形的骨架之一,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内力作用有关,所以,本节教材是在前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基础上,将山地作为内力塑造地表形态的一个典型案例继续深入剖析。

为下一节以河流地貌为案例说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做好铺垫。

2. 内容丰富,难度较大:该部分的内容教材利用了一定的篇幅,图文结合进行描述,不仅包括向斜和背斜的特点及判断,同时还用板块学说分析了褶皱山形成的原因,最后还利用活动部分的内容说明了背斜和向斜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内容较多且具有一定难度。

三、学情分析:1. 知识基础:学生通过对第一节的学习,从感性上认识到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进而理解了教材中“内力作用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的含义。

为本节进一步以山地作为案例,学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2. 能力基础:学生通过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读图及分析表格的能力,但由于这部分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无法直接观察,且涉及成因分析,对于地理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不强,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

【高中地理】背斜与向斜ppt

【高中地理】背斜与向斜ppt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褶皱山教学设计

褶皱山教学设计

《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教学设计采用的教材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1》第四单元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的“褶皱山”片段。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背斜和向斜对于刚接触这个知识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清楚地理解他们之间的区别和关系的。

希望通过这个课程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这个知识点。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这个阶段已经识记了大量的中外名山,同时刚刚学习完地质作用,对山地的形成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

同时已初步掌握内力作用方式,具有读图以及从图中分析和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但是由于背斜和向斜这个概念学生第一次接触,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山地的形成过程。

由于对于形成过程不够直接形象,导致了学生对于背斜和向斜所表现出来的地表形态容易判断错误。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

(2)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3)理解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现象及原因2.过程与方法1)分析法2)通过读图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3)结合模拟实验和动态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山岳的形成原因,了解世界的大好河山,从而培养欣赏大自然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自制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1.分析法2.观察、演示法3.列表对比法4.引导法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教学难点:“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成因六、教学过程[导课][一、褶皱和褶曲](什么是褶皱?褶皱有几种基本形态?)利用图片展示,向学生们理解褶皱的概念和褶皱的基本单位,补充介绍岩层概念、特性。

让学生利用手上的通过图片对照理解褶皱的形成过程,教师注意强调细节,从而突出定义中的关键字眼。

[二、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1]在理解了背斜和向斜的基本含义后直接引出方法一:根据岩层的形态区分背斜和向斜。

[三、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2]在方法一的基础上研究背斜和向斜的岩层新老关系,环环紧扣,思路清晰。

背斜向斜教学设计

背斜向斜教学设计

背斜向斜教学设计一、引言背斜向斜教学设计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学习的主动性。

在背斜向斜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背斜向斜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设计步骤、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背斜向斜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背斜向斜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认识发展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背斜向斜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任务设计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个别化辅导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三、背斜向斜教学设计的设计步骤1. 确定教学目标:在背斜向斜教学设计中,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

2. 设计情境与任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情境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指导学习过程:通过布置情境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使学生在探索中形成新的知识和理解。

4. 开展个别化辅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程,进行个别化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5. 教学评价:通过教师观察、学生自评和同伴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四、背斜向斜教学设计的教学活动设计1.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提供任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任务,要求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讨论:通过启发式提问、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4. 探究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高中地理——专题讲解(向斜、背斜的判断)

高中地理——专题讲解(向斜、背斜的判断)

高中地理——专题讲解(向斜、背斜的判断)
地表形态千奇百怪,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有两种力:内力、外力。

内力会使得地表高低起伏,外力则会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缓。

因此从内、外力的角度,主要有两种判断背斜、向斜的方法:
(1)自然形态下(内力)
平直的地层,两侧受到内力挤压(板块运动),因此中间会向上弯曲。

①形态:向上拱起的背斜,向下弯曲的向斜;
②地质年代:做一条直线(下图中的黑色虚线),与背斜、向斜分别相交,切割多个岩层。

其中,岩层中间老、两翼新(核部老,两侧新)的是背斜,中间新两翼老(核部新、两翼老)的是向斜。

图1 向斜与背斜的自然形态
(2)风化侵蚀后(外力)
地表在自然状态下,背斜向上弓起,向斜向下凹陷。

因此,弓起的背斜顶部,更容易受到张力,因此更容易受到侵蚀,下凹变成山谷;而凹陷的向斜则会受到挤压力,更加抗侵蚀,因此容易留下来,变为山峰。

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峰”。

此时,背斜、向斜的形态,与自然形态恰好相反。

但在岩层的新老关系上,背斜依旧是中间老两翼新,向斜依旧是中间新两翼老。

图2 背斜成谷,向斜成峰
因此在判断背斜、向斜时,不能简单的根据它的表面形态,而应该考虑岩层的新老关系。

图3 背斜与向斜的区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重点
背斜与向斜的判断
教学
难点
背斜与向斜的判断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
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在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对书本前面的学习,在第一节已经掌握了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教学
过程
向斜和背斜的区分主要有两种方法:
《背斜与向斜的区分》的课件设计与制作
名称:
山地的形成
学科:
地理
制作时长:
3分钟
班级:
地理(师)11-3班
年级:
高一学生
制作人:
xx
制作
背景
背斜与向斜对于刚接触这个知识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清楚的理解它们的区别与关系的,希望制作这个微课能让学生们清楚的了解向斜与背斜的区别
教学
目标
区分向斜与背斜,掌握主要的两种方法
1、从向斜与背斜的形态上区分:
向斜:指岩层发生折曲时,其形状向下凸起者
背斜:指岩层发生折曲时,其形状向上凸起者
2、从向斜与背斜的新老关系来区分:
背斜从中心到两翼岩层是从老到新;向斜从中心到两翼岩层是从新到老。这一规律给我们分辨背斜和向斜提供了依据。
小结:
用图表法比较向斜与背斜的差别
制作
过程
Ppt制作完成后使用录屏工具(Camtasia Studio)进行录制,录制完成后也是采用(Camtasia Studio)将视频和我需要的音乐文件合成我的微io)进行录制的,录制完成后也是采用(Camtasia Studio)将视频和我需要的音乐文件合成我的微课视频
使用
技术
使用录屏工具(Camtasia Studio)
图片处理(photo shop)
PPT
精彩部分介绍
1、微课的ppt里的母版是自己运用简单图形工具制作的,采用浅色色调为底层,风格较为统一。
2、在微课动画里,我选择多种方式,吸引学生观看ppt的眼球,迎合高中生的性格特点。
3、在内容设定方面,我制作的ppt有重点难点,并且在最后有相应的习题,以巩固课堂的学习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