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教师教育政策法规浅析_徐维忠(1)

合集下载

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展望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回顾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在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十年来,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经历了从初步建立到逐步完善的过程,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文将系统梳理这三十年间的重要政策文件、重大改革措施和关键事件,分析教师教育政策变迁的深层次原因,探讨其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结合当前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本文还将展望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未来走向,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教师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政策特点,共同塑造了当前我国教师教育的面貌。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开始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

此阶段,政策主要关注教师的数量补充,通过扩大师范教育规模,增加教师供给。

同时,也开始探索教师教育的多元化途径,如发展非师范教育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师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教育政策开始强调教师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此阶段,政策重点转向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加强师范教育的学科建设,实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以确保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进入新世纪,我国教师教育政策更加注重创新和提升。

政策开始关注教师的在职教育和专业发展,推动教师教育的终身化、网络化和国际化。

同时,也加大了对教师教育改革的投入,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政策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

政策更加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推动教师教育体系的重构和优化。

也注重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还加强了与国际教师教育政策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经历了从探索起步到规范化、专业化、创新提升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历程。

这一历程不仅反映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程,也体现了对教师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

近三十年来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变迁的特点、问题与解决路径

近三十年来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变迁的特点、问题与解决路径

近三十年来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变迁的特点、问题与解决路径曲铁华;王美【摘要】As an important step in strengthening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teacher education contributes to education development.In recent thirty years,China puts emphasis o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Many relative policies are made and put into practice so that teacher education in China has developed quickly with great achievements and dynamic pro-cedural characteristics,namely,the transfer from quality-scale type to quantity-benefit type, from priority to efficiency to fairness equilibrium,from that of single and close to that of open and pluralism,from separated stages to overall coherence.In this way,a virtuous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of pre-service and post-service training is built.Nevertheless,along with the prosper-ous development,teacher education policies in the turning stage of both old and new modes have some problems due to diversity of subjects of value,the complexity of choices of education poli-cies,relatively limited education resources as well as the alienation of ideal value and practical value of education policies.Thus,problems should be looked into with history as a mirror.Prac-tical roads will be discussed to improve the present teacher education policies in China.%教师教育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进程的有力保障。

近30年来我国农村教师教育政策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近30年来我国农村教师教育政策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倾 向于稳定农 村师资 、普及教 师资格证 、对农村 教师进 行
新 中 国成 立 后 ,我 国 借 鉴 苏 联 教 育 模 式 ,基 本 建 立 起 培 训 等方 面 。 如 :1 9 9 9 年1 月 ,国 务 院 转 批 教 育 部 《 面向2 1 世纪教育振 兴行动计划》 ,提 出 要 认 真 解 决 边 远 山 区 和 贫 困 地 区 中小 学 师 资 短 缺 问 题 ;2 0 0 1 年, 《 国 务 院关 于 基 础 教
教 师互派 ;普教 、职教 间的相互 融合 ;中高职不 同层 次教
育 的有 效 衔 接 均属 于该 战 略 实施 的~ 种有 效方 式 。 此 外 ,关 注 广 州 教 育 与 其 他 服 务 的 组 合 、关 注 广 州 教 育 的 配 套 服 务 也 是 实 施 广 州 教 育 差 异 化 发 展 战 略 的 可 行 性
路 径
[ 6 ]贺 林平. 广州探路 学前教 育公平 [ N]. 人 民 日报 ,2 0 1 2 —
7 — 2 6: 0 0 4 .
[ 本 文 系广 州市教 育科 学规 划课 题 “ 广 州市建设 区域
文化 教 育 中心 的教 育 发 展 战 略 研 究 ” 的 成 果 之 一 。 项 目主 持 人 :谢 少 华教 授 。 ]
差 距 。 当前 我 国 “ 两 基 ” 任 务 基 本 完 成 ,提 高 农 村 地 区 基
础 教 育 质 量 成 为 当务 之 急 , 随 着 义 务 教 育 均 衡 发 展 和 “ 三
农村教师教 育政策取得 的优点 与存 在 的问题 作一个 简单梳
理 ,并 对 今 后 我 国教 师 教 育 的政 策 导 向作 一 展 望 。
的 问 题 ;但 由于 城 乡 二 元 体 制 的 长 期 存 在 ,这 些 政 策 在 取 得 一 定 效 果 的 同 时 , 也存 在 一 些 问 题 。本 文 就 近 3 O 年 我 国

中国教育改革30年教师教育卷读后感

中国教育改革30年教师教育卷读后感

我国教育改革30年教师教育卷读后感一、我国教育改革30年概述我国教育改革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呈现出了高速发展的态势,教育体制不断完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教育设施不断改善。

其中,教师教育一直是教育体系改革的重点之一。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教师教育的变化和挑战教师教育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经历了诸多变化和挑战。

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师,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需要具备更多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学技能和学生心理的了解。

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再次,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对教师教育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需要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趋势,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

三、教师教育改革的思考和探索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教师教育的改革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教师教育应该围绕以下方向进行思考和探索。

教师教育要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其教育研究和教学能力。

教师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教学,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

再次,教师教育要遵循学科发展的趋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师教育要注重教师的终身学习观念,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四、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教师教育改革对于整个教育体系来说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写手,从事教育相关文章的撰写,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素质,才能更好地培养国家的未来人才。

在写作过程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也更加坚信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总结和回顾通过对我国教育改革30年教师教育的阅读和思考,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希望在未来的教师教育改革中,能够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国近30年农村教师政策研究的反思与展望——以中国期刊网录入论丈为例

我国近30年农村教师政策研究的反思与展望——以中国期刊网录入论丈为例

我国近30年农村教师政策研究的反思与展望——以中国期刊网录入论丈为例摘要:近30年来农村教师政策研究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

农村教师政策研究存在着诸如系统的农村教师政策研究较少、研究深度不够、和出台的政策关联度不大,部分研究内容缺失以及研究视角单一等问题。

展望未来,农村教师政策研究必将朝向系统化、专业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师;政策研究;反思;展望新时期农村教师政策研究对农村教师政策制定至关重要。

一方面,学术界的研究应该为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另一面,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又应该成为教育政策研究的重要内容。

可见,政策研究与政策制定理应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但从我国30年的教师政策研究来看,情况并不理想。

本文试以近30年来期刊网相关文章为例,对近30年农村教师政策研究进行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反思纵观近30年农村教师政策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农村教师政策研究已经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但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缺陷:(一)对农村教师政策专门系统的研究近几年才开始出现,还处在起步的阶段从期刊网的搜索结果来看,直接以“教师政策”为主题的文章从1979年到2010年总共是143篇,而以“农村教师政策”为主题的文章30年来显示只有7篇。

并且其中大部分是报道、宣传、解释政策文本的文章,系统的理论研究仍然非常少。

从农村教师政策研究的历史发展来看,2007年以前没有专门研究农村教师政策的文章,直到2007年以后才出现以“农村教师政策”为题的系统研究文章。

因此可以看出,农村教师政策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究其原因,首先,我国长期以来受传统“官本位”文化的影响,社会上对政府出台的政策多是从正面去报道和解释,研究者对政策较少具有批判意识,且早期教师政策的研究者又往往是教育政策的制定者,他们的政策研究常常只是一种政策制定前的简单论证,研究深度非常有限。

其次,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进程来看,我国早期高校培养的人才非常有限,教育类的高等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而教育政策是一块学术性要求较高的研究领域且与政策制定有着紧密的联系,政治敏感性较强,所以在有限的教育类研究人才当中,选择教育政策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更是微乎其微。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幼儿教师政策的变迁特点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幼儿教师政策的变迁特点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幼儿教师政策的变迁特点作者:李非来源:《早期教育(教师版)》2009年第03期教师政策是“教育政策的一种。

它是指党和国家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对教师的要求及待遇方面所做出的准则性的规定”。

它要解决的,“是如何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高的教师队伍的问题”,在国家教育政策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考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幼儿教师政策的变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方式的多元化;二是幼儿教师待遇得到不断提高;三是幼儿教师资格制度的规范化。

一、幼儿教师培养与培训途径的多样化教师培养是各个时期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1979年全国托幼工作会议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保教队伍。

在三年调整期间,已恢复学前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要办好这个专业,各省市自治区都要恢复和建立幼儿师范学校,条件不具备的,可在中等师范内开设幼师班。

幼儿师范要逐步地为农村社队托儿所、幼儿园代培幼教骨干。

”1988年8月15日,《国家教委、计委、财政部、人事部、劳动部、建设部、卫生部、物价局关于加强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一支合格、稳定的幼儿园师资队伍:积极发展幼教师范教育,同时抓紧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幼儿师范学校、中等师范学校以及幼师班、职业高中幼教专业和幼教师资培训中心都是幼儿教师的培养途径。

1989年12月16日,国家教委关于实施《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的意见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各类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管理,建立园长、教师资格审定、进修、考核制度。

新任教师应按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聘用,在当前新师资的培养尚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应坚持“先培养后上岗”的原则,做好职前培训。

1993年2月13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师资培养培训工作。

各级政府要努力增加投入,大力办好师范教育,鼓励优秀中学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

1998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

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展望_王立科

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展望_王立科

个学校要制定教师发展规划; 学校要建立教师管 格认定条件的中国公民, 都有权申请教师资格认
理制度, 保障教师进修的时间; 在全国重点师范 证。 2001 年 , 教 育 部 颁 布 了 《关 于 首 次 认 定 教
31
2009.1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2、 开放教师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时期 (20 世 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 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
纪末— ——现在)。
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 加强师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 范院校的学科建设, 鼓励综合性大学和其他非师
教育自身改革都对教师质量提出新的要求。 1998 范类高等学校举办教育院系或开设获得教师资格
教 师 教 育 政 策 在 调 整 中 也 得 到 发 展 。 1979 年, 经国务院批准, 有 4 所技术师范学院成立; 1980 年 , 天 津 、 吉 林 两 地 先 后 设 立 了 技 工 师 范 学院。 这标志着我国建立了专门培养职业技术学 校师资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 1980 年以后, 有些地方还设立了培养盲、 聋、 哑、 弱智儿童教 育师资的特殊教育师范学校, 为特教事业的发展 提 供 了 保 证 。 1985 年 颁 布 的 《中 共 中 央 关 于 教 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指出, “把发展师范教育和 培训在职教师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措施”。
和发展师范教育, 各级师范学校应把为基础教育 年, 首先在原国家教委直属的 6 所高等师范学校
服务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 突出精神文明建设, 内建立了培训中心, 由其负责 6 所高校所在行政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三十年之演变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三十年之演变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三十年之演变作者:卢维兰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8年第10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教育发展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我国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法律、政策,其中比较核心的内容都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师范教育、大力提高师资质量。

然而如果对这三十年来的教师教育改革文本进行梳理,却可以发现其中有一条演变的轨迹。

一、从重视教师数量到重视教师质量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受教育者数量猛增,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针对当时中小学严重缺乏合格师资的现状,教育部在1980年公布了《中等师范学校规程(实行草案)》,以加强新教师的培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传统价值观念发生改变,同时由于中小学教师的经济收入和政治地位不高等因素,教师流失严重,建立数量足够的教师队伍成为当务之急。

1985年5月,我国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决定》提出:“要采取特定的措施提高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鼓励他们终身从事教育事业”,“任何机关、单位不得抽调中小学教师改任其他工作”。

为了保障合格教师的数量,1993年2月,国务院又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进一步扩大师范院校定向招生的比例,建立师范毕业生服务期制度,保证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中小学教师需求量渐趋饱和(尤其是大中城市中小学教师数量的饱和),同时实现“现代化”,应对“全球化”,也要求教育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教育要进入关注质的培养、培训阶段。

为了提高全民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1993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精心组织教学,积极参加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 :10.13980/ki .xdjykx .gjyj .2010.03.010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MODERN EDUCAT ION SCIENCE2010 年第 2 期改革开放30年来教师教育政策法规浅析徐维忠[ 摘要] 本文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 30 年来, 我国有关部门颁发的一系列教师教育政策法规, 而后分析了这些教师教育政策法规对教师教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刻反思,以使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得到进一步完善。

[ 关键词] 30 年教师教育政策法规[ 中图分类号] G 64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5 —5843 (2010)02 -0023-04[ 作者简介] 徐维忠, 深圳大学高教所研究生(广东深圳51806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局面,2007年5月9日,国务院讨论并通过《教育风,我国教育事业迎来了“艳阳天” ,教师教育更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 是一扫“文革”的阴霾,积极发挥着各项教育事业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工作母机” 的作用, 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恢复与发使教师教育的地位得到巩固。

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既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宏观改(二)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革开放政策,也得益于教育领域颁发的一系列教师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师资和师范教育政策法规。

30年后的今天,回顾这些教师教教育规划的意见》(1986)提出:“综合性大学和有育政策法规,总结其中的经验和不足,对进一步探条件的其他高等院校应把为中等教育培养师资作为寻教师教育的发展规律,引导教师教育的发展方一项重要任务” , “非师范院校也应该根据需要承担向,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培养某些专业课师资的任务。

”这是我国建立开放性教师教育体系的政策萌芽。

《教师法》第十八条一、30年来所颁布的教师教育政策法规及其第二款规定:“非师范院校应当承担培养和培训中主要内容小学教师的任务”。

在1996年9月召开的全国第五教师教育政策法规名目各异,按其内容的不同次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的《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可分类如下: 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坚持以独立设置的(一)恢复并巩固教师教育地位各级师范院校为主体,充分发挥非师范院校培养培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教师教育开始进入了拨训师资的协同作用。

”1998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乱反正的新局面。

1980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办会议提出允许综合大学建立教育学院,培养师资。

好中等师范学校的意见》和《关于加强高等师范学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以及《关于大力办好高等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师范专科学校的意见》等文件,这几个文件对于稳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1999)、《国定和发展我国师范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后,《中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义务教《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育法》(1986)、《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 意见》(2002)、《教育部2003年工作要点》(2003) 和《教师法》(1993)等,都提出要采取措施加强和等都提出鼓励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加快了建发展师范教育。

这样,到90年代初我国教师教育不立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的步伐。

但从“文革”的满目疮痍中完全恢复过来,而且取(三)提升教师教育的培养规格得了巨大的进步。

2003年开始对师范生实行全额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费后,教师教育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为了改变这种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 23 —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而后,《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2)提出要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地推进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的布局、层次和类型等方面的结构调整,使教师教育机构的办学层次由“三级”向“二级”适时过渡,提高新师资的学历层次。

另外,国家有关部门陆续颁发了一些政策法规,强调要以教育硕士的培养模式来实现教师队伍整体学历水平的提高,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的《关于设置和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报告》(1996)、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8)、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做好为农村高中培养教育硕士工作的通知》及《关于成立“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通知》等都有所体现。

(四)加强职后培训工作1993 年颁布的《教师法》以及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加强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的意见》、《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接受进修教师工作的暂行办法》、《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文件,对中小学和高等学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做了比较全面的规定。

1999年颁发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对新世纪全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

2002年《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提出,要认真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教师培训工作,各年级教师在实施新课程前都要接受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五)建立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制度和教师资格制度教育部下发的《关于中小学教师队伍调整整顿和加强管理的意见》(1983)以及1986年原国家教委发布的《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试行办法》都规定,要实施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考试制度,这既有助于提高中小学在职教师的整体素质,也为教师资格制度的推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6 年《义务教育法》第三十条提出:“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

”《教师法》不仅规定了教师的权利、义务及保障权益、保障教师待遇的具体措施,而且对取得教师资格的对象及其条件、标准等事宜作了相应规定。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再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1995年12月12日,教育部颁发了细化《教师法》有关教师资格条款的《教师资格条例》,提出了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具体规则,对教— 24师资格的分类与使用、申报教师资格的条件、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认定等都做了详细规定。

1995年12月28日,原国家教委又颁发了《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的通知,依照《过渡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在职在岗教师资格进行认定。

2000年9月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以上这些政策法规构成了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完整体系,自2001年 4 月开始, 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全面铺开。

二、30年来教师教育政策法规对教师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一)培养主体由“一元化” 转向“多元化”新中国成立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沿用了以往封闭独立的教师教育模式。

师范院校“一家独大” ,独揽教师教育的大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种培养途径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需求。

在一系列教师教育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建立了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共同参与的开放型教师教育体系。

从培养院校类型来看,2007年我国共有341所高等院校培养本科师范生,其中师范院校96所,仅占培养本科师范生院校总数的28.2%;有409所院校培养专科师范生,其中师范院校139所,仅占培养专科师范生院校总数的34.0%;有2 198所学校和机构培养中师生,其中中等师范学校196所,仅占培养中师生学校的8.9%①。

这说明各类非师范院校已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重要生力军。

(二)培养模式由“单一化” 转向“多样化”为了提高教师教育培养规格,教师培养模式必然也要发生改变,原师范教育四年(专科为三年或两年)一贯制的培养模式已不适应教师教育的发展形势。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如下一些主流培养模式:“4 +x”模式、“3+x”(主要是“3+1”)模式、“2+2”模式。

概括来说就是两种模式:第一种是阶段性教师专业化模式,强调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分阶段培养,学生在第一阶段着重提高学科教育水准,在第二阶段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实践能力,“4 +x”模式即属于此类。

第二种是模块式教师专业化模式,力求改变“学术性”与“师范性”双重滞后的局面。

具体通过调整课程结构,适当压缩学科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相应增加教育科学的内容和教学时数,同时注重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师的学科专业化和教育专业化, “3+l”、“2+2”等模式均属此类②。

—(三)培养规格由“旧三级” 转向“新三级”师职务及教师资格有名无实。

建立教师专业技术职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教师教育打破了原来务制度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之后,教师终于有了合“中师———大专———本科”的培养层次, 建立了法身份。

这一转变的意义不仅在于给教师“正名”,“大专———本科———研究生”的培养层级, 这大大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促进我国提高了我国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

从1999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

截至年到2007年,我国高师本科院校由87所增加到2007 年底 , 全国共有1 963 .63 万人取得教师资格。

97 所, 进行教育硕士培养的院校由 29 所增加到 57 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里所,师范专科学校由140所减少到45所, 中等师程碑,对于形成教师准入机制、拓宽教师来源、提范学校由815所减少到196所。

与此同时,本科师高教师整体素质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⑦。

范毕业生总数由6.1万增加到27.9万人,增幅达三、对30年来教师教育政策法规的反思357 .4%;专科师范毕业生由 13 .2 万增加到 26 .6万人,增幅达100%;中师毕业生数由30.9万减30 年来, 我国颁布的一系列教师教育政策法少到21.2万,减少了31.4%。

到2007年, 全国教规对教师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育硕士累计招生约6.5万人,近3万人获教育硕士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但冷静思考,其中的不足也非专业学位, 目前在校生规模为3.5万人③。

截至常明显,还有很多工作有待我们去完善。

2007 年底, 全国共有中小学专任教师1 052万,其(一)要增加教育利益相关人参与立法的机会中农村教师491.7万。

在学历构成方面,中小学教教师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涉及众多的利益群体, 师队伍中拥有大专学历的小学教师占66%,拥有每一项政策法规的规划、审定、出台、执行都应该本科学历的初中教师占47%④。

听取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诉求。

唯有这样,政策法规(四)职后培训由“定点化” 转向“网络化”才能顺利推行,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前,我国教师教育职后培训通常由县教师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往往由行政部门说级的教师进修学校和地、省级的教育学院等固定培了算,对教育教学问题了如指掌的教育教学第一线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