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张载32页PPT
北大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第2版)笔记 宋元明清哲学(张载)【圣才出品】
第3章张载一、气一元论的自然观1.“太虚即气”张载在自然观上坚持朴素的唯物主义,把“气”作为世界的实体,认为有形有象可见的万物以及看起来空虚无物的太虚都是由气所构成,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是气。
张载认为,气聚结则成为万物,气散开则化为太虚。
太虚、气、万物的关系只是聚散的关系。
2.“气”的特征张载对“气”的观念作了比较明确的解释,认为气无形而有象,气的基本特点就是有运动,有静止,有广度,有深度。
张载认为气是经常运动永恒变化的,因为气内部含有正反两方面,即阳和阴。
这统一的气叫作“太和”,“太和”的气中就含有运动变化的本性。
张载用“神”字来表示气的微妙不测的变化。
气运动变化的本性也被称作“屈伸动静终始之能”。
“能”,即是气自己运动的内在源泉,也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据。
张载肯定了物质自身的运动,认为物质具有运动变化的内在根源,运动变化是物质世界的内在本性。
3.物质世界变化的规律性——“理”张载探讨了物质世界变化的规律性问题。
他认为气的变化是有理的,天地的气虽然时聚时散,或相攻(排斥),或互取(吸引),变化百种不同,但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理”。
张载肯定万物都有理,认为“理”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理”是在物内的,是不能脱离事物而独存的。
在张载的哲学体系中,理是从属于气的。
4.批判佛教“一切唯心”理论张载指出,佛教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否认自然世界的客观实在,否认客观世界的第一性,把“心”当作第一性,从而把“心”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颠倒了。
自然世界是广大的,是根本的,人的心是微小的,是后来的,佛教认为自然世界是心所创造的,是把本末关系颠倒了。
总之,张载强调了自然世界的客观实在性,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是真实的。
5.反对灵魂不死的鬼神论张载依据气一元论,驳斥了灵魂不死的信仰。
在张载看来,人的生死是气化的必然现象,气聚而生,气散而死,人死以后,其气归于“太虚”,无所谓生死轮回,更没有什么超脱生死的“涅槃寂静”的彼岸世界。
中国哲学史PPT课件
中. 國哲學簡史
6
中國哲學精神
以人为本 基本的哲学类型:人生哲学
1.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 “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 “爱人者必人爱之” 4.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5.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6. “无为而无不为” 7. “治大国者烹小鲜”
中國哲學簡史
中 國 哲 學
1
中国哲学精神
中. 國哲學簡史
2
中國哲學精神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也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中国哲学跟其
他民族的哲学都不一样,有其特有的民族性。它浓缩的反映出中 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社会心理,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 方式,认知结构等等。中国哲学的民族性也就是中国哲学区别于 其他民族哲学的特质,这种特质构成中国哲学独特的精神风貌。
国也化家古陬名 人
人是的、代邑丘
。
,
中. 國哲學簡史
20
儒家學派
孔子三大思想
政治思想
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 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中. 國哲學簡史
4
中國哲學精神
实事求是 知识论态度
实事求是与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相一致。《左传》把”实事”概括 为为三条,叫”正德”,”利用”,”厚生”。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不同,哲学家并不从纯粹的理论兴趣出发 探求知识,而是把”求是”,即探求知识通”实事”紧密地联系 在一起,主张为”实事”而求知识。
➢ 西方进化论的传入,与中国的“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传统哲学
相结合,促进了中国近代哲学的转型,丰富了中国哲学的内涵。
➢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使中国的思想资源进一步丰富,使中国哲学获得新
中国哲学史课件
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
详细描述
中国近现代哲学家开始关注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试图通 过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为中国哲学的创新和发展 提供借鉴。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总结词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详细描述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对中国哲 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推动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进程, 促进了中国哲学的转型和发展。
商鞅与法家哲学
总结词
商鞅是法家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 主张强化法律制度,推行严格的法律制裁, 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国家发展的目的 。
详细描述
商鞅认为法律是治国之本,必须强化法律的 权威和执行力度,推行严格的法律制裁,以 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国家发展。同时,商鞅 也主张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实行军功爵制度
中国哲学史课件(新)
目录
•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 儒家哲学思想 • 道家哲学思想 • 法家哲学思想 • 佛教哲学思想 • 中国近现代哲学思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早期发 展
夏商周时期的哲学思想
总结词
初创期,思想萌芽
代表人物
商汤、周公旦等
详细描述
夏商周时期,中国哲学思想开始初创 ,逐渐形成了对天人关系、道法自然 等问题的思考。
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用法律和制度来约束和规范。
05
佛教哲学思想
佛教的传入与早期发展
佛教的起源与传播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
佛教起源于印度,约在公元1世纪左 右开始传入中国。初期主要通过商人 和僧侣的传播,逐渐在中国社会中产 生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传统文 化融合,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 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哲学史-张载
二、太虚即气——《太和》首章释义 王弼乾卦坤卦注:“天也者,形之名也;健也 者,用形者也。” “地也者,形之名也。坤也 者,用地者也。” 王弼《乾· 文言》注:“夫识物之动,则其所 以然之理,皆可知也。” 张载《易说》“乾知大始”注:“天地虽一物, 理须从此一分别。太始者语物之始,乾全体之 而不遗,故无不知也,知之先者,盖莫如乾。” 《太和》:造化所成,无一物相肖者,以是知 万物虽多,其实一物,无无阴阳者,以是知天 地变化,二端而已。心所以万殊者,感外物为 不一也;天大无外,其为感者,氤氲二端而已。
一、身世与著述 明万历年间沈自彰编《张子全书》, 收有《正蒙》、《横渠易说》、 《东铭》、《西铭》、《经学理窟》 等。 中华书局《张载集》(理学丛书)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
二、太虚即气 《正蒙· 太和篇》思想结构: 1、阐太和之精蕴 2、明虚气之相即 3、斥释老之幻妄 《太和》:然则圣人尽道 其间,兼体而不累者, 存神其至矣。
四、《西铭》中的“民胞物与” 乾稱父,坤稱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 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 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大 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 相也。尊髙年,所以長其長;慈孤弱, 所以幼其幼;聖,其合徳;賢,其秀也。 凡天下疲癃殘疾惸獨鰥寡,皆吾兄弟之 顛連而無告者也。……富貴福澤,將厚 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女於成也。 存,吾順事;沒,吾寜也。(《西铭》)
五、德性所知与见闻之知—— 《大心》(全文之一) 大其心則能體天下之物。物有未體,則 心為有外。世人之心,止於聞見之狹; 聖人盡性,不以見聞梏其心,其視天下 無一物非我。孟子謂盡心則知性知天, 以此。天大無外,故有外之心,不足以 合天心。見聞之知,乃物交而知,非徳 性所知;徳性所知,不萌於見聞。
北大中国哲学史课件
第一讲:导论◆哲学与中国哲学◆哲学与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的历史一. 哲学与中国哲学◆哲学◆中国哲学的特点◆中国哲学的历史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产生需要三个条件:◆惊讶◆闲暇◆(精神)自由2. 中国哲学的特点(1).中国哲学产生之条件:◆从宗教到哲学◆人文关怀◆忧患意识(2).中国哲学的特点:◆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中指出中国哲学有六个特点:(1)、合知行(2)、一天人(3)、同真善(4)、重人生而不重知论(5)、重了悟而不重论证(6)、既非依附科学亦不依附宗教3. 中国哲学的历史:◆先秦子学: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两汉经学: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魏晋玄学:贵无论、崇有论、独化论◆隋唐佛学: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禅宗◆宋明理学:理学、气学、心学◆清代朴学二. 哲学与哲学史◆哲学史是哲学思想的展开◆哲学就是哲学史三. 中国哲学史的历史◆谢无量《中国哲学史》◆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任继愈《中国哲学史》1. 谢无量《中国哲学史》第一部中国人写的《中国哲学史》2.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第一部用现代方法写的《中国哲学史》蔡元培认为胡书有四个特点:◆证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平等的眼光◆系统的研究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第一部用现代方法写的完整的《中国哲学史》窃查此书,取材谨严,持论精确,允宜列入清华丛书,以贡献于学界。
——陈寅恪4.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第一部以问题为主题的《中国哲学史》5. 任继愈《中国哲学史》◆建国后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的中国哲学史四. 思考◆中国哲学有什么特点?◆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如何?◆谈谈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第二讲:孔子⏹孔子与儒家⏹秩序与礼⏹仁⏹中庸⏹天命⏹君子与圣人一.孔子与儒家⏹孔子其人⏹孔子与周公⏹孔子与六艺⏹孔子与儒家1. 孔子其人⏹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大学中国哲学史PPT教学课件
Thank You For Watching
13
4
❖ 哲学主要指一种对智慧的追求的活动,具有实践 的品格。在不断变化实践中,人们对宇宙、人生的 理解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因此,从来没有一个确定 不移的哲学知识体系供人们去学习、模仿。智慧不 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他是人在具体的生存境遇实践 中感悟出的。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哲学更主要指对智慧的不间断的追求活 动。学习哲学,不是学习哲学知识,而是智慧追求 的训练,因此,学习哲学要和自身的宇宙觉解、人 生追求的实践活动起来。
2020/12/10
2
❖ 哲学、宗教、科学
❖ 哲学:以人观物
❖ 宗教:以神观物
❖ 科学:以物观物
❖ 人不能认识自己时,是以神观物;当认识自己时,是以 人观物;当发现自己的理性时,是以物观物。
❖ 当我们每一个人走进神庙时,我们都没有认识自己,都 不能左右自己。苏格拉底几千年前就告诫人们:认识你自己。 当人们开始自己认识自己时,哲学就产生了。
2020/12/10
5
❖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yi)我大瓠(hu) 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 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pou)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今子有 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 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 夫!”
2020/12/10
6
❖ 3、何谓哲学史? ❖ 哲学史是哲学思想的展开 ❖ 哲学就是哲学史 ❖ 不同区域的人在不同时代依据不同的地理环境、
文化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对世界的看法、理解、诠释, 形成了他们当时的哲学。当后人对前人的哲学进行 梳理、反思、继承、践行时,就形成了哲学史。 ❖ 哲学史就是人类智慧逐渐呈现的历史;是不同 时期不同地域的哲学家凝练人类智慧的历史。
中国哲学史ppt课件
凶之先见。“
19
完整版ppt课件
《通书》第三 诚几德
❖ 诚,无为;几,善恶。 ❖ 德:爱曰仁,宜曰义,理
曰礼,通曰智,守曰信。 ❖ 性焉、安焉之谓圣, ❖ 复焉执焉之谓贤。 ❖ 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
11
完整版ppt课件
《太极图说》(一)
❖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 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 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 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 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 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 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15
完整版ppt课件
《通书》第十六 动静
❖ 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 ❖ 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 ❖ 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也。 ❖ 物则不通,神妙万物。 ❖ 水阴根阳,火阳根阴。 ❖ 五行阴阳,阴阳太极。 ❖ 四时运行,万物终始。 ❖ 混兮闢兮,其无穷兮。
❖ 按:《通书·顺化》:大顺大化,不见其迹,莫知 其然之谓神。
之事也。 ❖ 故圣人立教,俾人自易其恶,自至其中而止矣。 ❖ 故先觉觉后觉,闇者求于明,而师道立矣。师道
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
18
完整版ppt课件
《通书》第九 思
❖ 《洪范》曰:思曰睿,睿作圣。 ❖ 无思,本也;思通,用也。 ❖ 几动于彼,诚动于此。 ❖ 无思而无不通,为圣人。 ❖ 不思则不能通微,不睿则不能无不通。 ❖ 是则无不通生于通微,通微生于思。 ❖ 故思者,圣功之本,而吉凶之几也。 ❖ 易曰:”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 又曰:”知几其神乎!“
中国哲学史新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0
◆ 中国哲学的基本特色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 富的文化内涵和特色鲜明的哲学传统。从总体上 来归纳,大致可以有如下一些基本的方面:
完整版ppt课件
11
一、辩证思维传统
● 物生有两与一分为二
○“物生有两”即事物无不有其对立面, 春秋时期的史墨首先自觉地予以表述。它要 求既把握统一体之“一”,又抓住对立面之 “二”(两),注重对立双方的相互作用。
○“二”既然是由“一”分成,“一分(生) 为二”也就是更为一般的观点。
完整版ppt课件
14
○《老子》有“一生二”。
○《易传》提出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 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二分生成模式。
○朱熹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将一分为二发 展成为普遍的宇宙观和方法论。
完整版ppt课件
15
○王夫之对自《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 以来主分和主合的两派观点进行了梳理,认为 分一与合二应当统一起来,合一与分二是“相 为保合”、互相支持的关系。王夫之对一两分 合问题的总结,反映了中国哲学首尾一贯的辩 证思维传统。
○ 孟子认为,达到诚的境界,是人最高的乐 道精神的体现。“万物借备于我矣,反身而诚, 乐莫大焉。”
完整版ppt课件
39
○ 儒家之乐,更多的是指道德心灵的体验和 精神快乐。“乐者,服德者之所乐也。”
○ 庄子则追求自然之乐:“与人和者,谓人 之乐,与天和者,谓天之乐”,有和才能有乐, 人和天和,人乐天乐,天人共和乐,这是和乐的 自然境界。
完整版ppt课件
3
◆ 中西哲学的不同背景
● 中国古代社会是建立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的宗法等级制度的基础之上的,它的经济基础是 以分散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与以古希腊为代表的地中海沿岸国 家工商业和贸易兴旺发达的情况迥然有别。
《新编中国哲学史》课件
儒道融合标志着中国哲学的成熟和定型。
总结词
儒道融合标志着中国哲学的成熟和定型,这种融合的思想体系为中国哲学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儒道融合的思想体系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哲学家和思想流派,还对中国社会的文化、政治、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详细描述
02
中国哲学的形成与演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3
佛学代表人物包括玄奘、慧能等,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哲学对解决当代全球性问题的启示
中国哲学强调整体性、和谐性、自然性等理念,为解决当代全球性问题如环境保护、国际关系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中国哲学在全球化时代的人文价值
中国哲学关注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在全球化时代对于提升人类精神生活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哲学对全球文化多样性的贡献
中国哲学作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文化交流与对话提供了独特的思想资源。
感谢您的观看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哲学的推动
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学者开始强调科学和理性的重要性,推动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他们试图用科学的方法重新审视和解释中国传统哲学,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详细描述
当代中国哲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创新点。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现实问题,试图将哲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相结合,推动了中国哲学的多元化和跨学科发展。同时,中国哲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表述方式,以更好地呈现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和现代价值。
《新编中国哲学史》ppt课件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中国哲学的形成与演变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与当代发展中国哲学的思想精髓与实践价值中国哲学的国际影响与未来展望
中国哲学史课件
第二节 孟子的哲学思想
孟子生平及研究孟子的相关史料来源 性善论 “仁政”的治国理念 人格修养论
孟子生平
成长经历 讲学、周游列国、著述
相关史料
直接材料 :《孟子》 有关《孟子》的参考书 《孟子注》 汉赵岐,《十三经注疏》本。 《孟子集注》 宋朱熹,清刻本。 《孟子正义》 清焦循,《焦循遗书》本,《诸子 集成》本。 《孟子事实录》(《崔东壁遗书》) 崔述,考证 孟子和其弟子的事迹。 《孟子四考》 周广业,《清续经解》本。
西周时期,是上古时期天命神学理论发展成熟的阶段,德 的提出意味着周人开始提出一个关于统治权的正当性问题。 由于周人把德行,把道义上的正当性看作是天的本意,天 就被赋予了一种价值理性的品格,原来的那种人格神的色 彩就淡化了。
三、《易经》在哲学史上的意义
通过易经的卜筮方法,古代先民试图认识宇宙, 把握自身命运,并且以变化的视野来关注宇宙 和人生。体现出朴素的辩证法观点。
二、殷商天命思想的形成
1、有秩序的多神体系:
天神:上帝、日、东母、西母、云、风、雨、雪 地祗:社、四方、四戈、四巫、山、川 人鬼:先王、先公、先妣、诸子、诸母、旧臣
2、殷商神灵信仰的哲学意义:1、上帝除了取得了
支配自然的权力外还取得了支配社会的权力。殷人无论在征战、祭祀 之前常常问卜,说明上帝担负起了社会和国家政治的许多功能。2、 上帝只是全能,不是全善,他既降福也降祸,喜怒无常,没有被充分 的人格化。3、殷人依靠天命维持统治,表现出对上帝的直接依赖, 但在商人的观念里并没有想过在人间如何协调与其他部族的关系问题,
《史记·五帝本纪》对禅让制的记载
尧知子丹硃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 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硃病; 授丹硃,则天下病而丹硃得其利。尧曰 “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 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硃 於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硃而之舜, 狱讼者不之丹硃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 硃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 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中国哲学史》课件
实时的教学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实时的教学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课件适用人群
章节副标题
06
哲学爱好者
对哲学有浓厚兴趣的人群
对历史、文化、艺术等领域有广泛涉猎的人群
对人生、宇宙、伦理等方面有思考的人群
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有研究的人群
大学生哲学课程学习
适用人群:大学生哲学专业学生
继承和发扬中国哲学的优良传统
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哲学成果
推动中国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
加强中国哲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魏晋南北朝哲学与儒、道、佛的关系:阐述该时期哲学与儒、道、佛等学派的关系,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魏晋南北朝哲学的历史地位:评价该时期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探讨其对中国哲学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隋唐哲学
隋唐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隋唐时期的社会背景
隋唐时期的哲学流派
隋唐时期哲学的影响与意义
宋元明清哲学
《中国哲学史》PPT课件
单击添加副标题
Ppt
汇报人:PPT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课件介绍
03
课件结构
04
课件内容
05
课件亮点
06
课件适用人群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1
课件介绍
章节副标题
02
课件背景
课件的定位和目标
课件的内容和结构
课件的特色和亮点
课件的适用对象和使用方法
课件目的
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生动形象的图表展示
图表类型丰富:包括时间轴图、关系图、流程图等
《中国哲学简史》课件
教育哲学
01
儒家教育哲学
儒家教育哲学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品德高尚、有文化修养的人才,主
张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教育内容,注重人文教育和实践
能力的培养。
02
道家教育哲学
道家教育哲学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主张通过启发式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注重思维训练
02
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与理论
天人合一
总结词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 相协调。
详细描述
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整体,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变迁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 类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才能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天人合一思想也强调人类应当追求内在的精神 境界,以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中国哲学面临的机遇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中国哲学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空间, 如文化交流、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 ,需要积极把握和利用。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哲学在全球化中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化为中国哲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但同时也 带来了挑战和竞争,需要中国哲学不断自我完善和创新。
中国哲学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哲学的传统与创新
01
中国哲学应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文明成果,进
行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
02
中国哲学需要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以更加开放、包容、多元的
道家思想对东亚文化的补充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法则和无为而治,对东亚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艺术创作产 生了重要影响。
《横渠四句》(课堂PPT)
.
21
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应认识到在自然中的角色
和作用,能参与到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命流行中来感悟、
体知和求证,以人之心、以人化的眼光来看待、对待天地
万物。
.
6
为天地立心
——人与自然的关系
天地本来无心,而人有心,人的心即是人 的自我认识和对天地的认识;人本来就是 自然的产物,是天地之间的一部分,人对 于天地的认识即所创造的文化也可以说是 天地的自我认识,这就是为天地“立心”
张载的“横渠四句”正是把“内圣外
王”较好地贯通起来
.
18
“横渠四句”
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
19
“为天地立心”:
即可理解为人类要成为自 然界的头脑,做好保护地球生 态的工作,使万物的生命得到 健康的发育;
“为生民立命”:
即反对战争,消除贫困和压 迫,使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得到切 实保证,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
.
7
二、为生民立命
有些遭遇不能控制,就顺其自然,只 做个人应该做的事
将天与人、顺应自然与自强进取结合 起来
人与社会的关系
.
8
如何理解下面这句话?(第3段)
孟子说:“夭寿不二,修身以俟 之,所以立命也。”(《尽心上》)
孟子认为,一个人不管其是寿是夭、 处逆处顺,都应当修持自己的身心以面 对人生各种结果,这就是所谓的“立 命”。
.
3
浏览课文
思考:
作者是如何解读“横渠四句”的?
(2-4)段,找关键句
.
4
一、为天地立心
指出人类创造历史文化即为天地“立心” 了 天地即自然、宇宙
.
5
如何理解下面这两句话?(第2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