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doc

合集下载

基础心理学第二版重点

基础心理学第二版重点

基础心理学第二版重点基础心理学第二版重点基础心理学第二版重点一、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辐合思维是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或叫求同思维;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其更具有创造性。

二、1.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

它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2.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所包含的范围。

3.概念的内涵越深,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越少,外延越窄;概念的内涵越浅,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就越多,外延越广。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⑴迁移⑵原型启发的作用⑶定势的作用。

四、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与表达性失语症: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侧裂的部位是主管说话机能的,叫言语运动中枢,又叫布洛卡中枢。

这一中枢受到损伤表现为说话迟钝费力,不能说出连贯、流畅的语言,但其发音器官并没有毛病,而且还能听懂别人说的话,还能写字、认字,这种言语缺陷叫表达性失语症。

2.言语听觉中枢与接受性失语症:位于顶、枕、颞叶交汇处的颞上回受到损伤,患者能听到声音,他的听觉器官还是正常的,却不能分辨语音,对字词也失去了理解的能力。

这一中枢叫言语听觉中枢,也叫威尔尼克中枢。

这一中枢受到损伤所发生的失语症叫接受性失语症。

3.视觉性言语中枢与失读症:位于顶、枕叶交汇处的角回是主管阅读的,叫视觉性言语中枢。

这一中枢受到损伤,患者能看到字词,却不能理解字词的含义,这种失语症叫失读症。

4.书写性言语中枢:位于额中回靠近中央前回的地方是主管书写功能的,叫书写性言语中枢。

这一中枢受到损伤,患者的其他运动机能正常,却不能写字绘画了,这种失语症叫失写症。

l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五、想像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心理学考试 理论基础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试 理论基础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试理论基础知识点汇总
本文档汇总了心理学考试的理论基础知识点,旨在帮助您进行复和准备考试。

1. 神经科学与生物心理学
- 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负责神经信息的传递。

- 神经传递:神经信息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 大脑结构:脑干、小脑、中脑和大脑皮层等不同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控制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平衡与调节过程。

2. 认知心理学
- 研究与记忆:认知过程中的研究和记忆机制,包括注意、记忆编码、存储和检索等。

- 知觉与注意:感知外界刺激和注意力的分配与调节过程。

- 思维与解决问题:人类思维和问题解决的基本原理和策略。

- 语言与沟通:语言的产生、理解与使用,以及非语言沟通的方式。

3. 发展心理学
- 儿童发展: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过程。

- 青少年发展:青春期的身体、认知和情感发展,以及身份认同和自我意识的形成。

- 成人发展:成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的变化和发展。

- 老年发展:老年人的身体和认知变化,以及老年社会角色的调整和适应。

4. 个性与社会心理学
- 人格理论:不同的人格理论和人格类型。

- 社会认知: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包括自我、他人和社会情境的认知。

- 社会影响力:他人对个体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力,包括顺应、规范和权威等。

这些知识点是心理学考试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希望本文档能帮助您进行复习和备考。

请注意重点复习每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

祝您考试顺利!。

心理学基础大纲(十二院联合编写)

心理学基础大纲(十二院联合编写)

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一、考试性质湖北省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教育学、心理学考试是湖北省申请教师资格的非师范教育类专业人员参加的水平考试。

湖北省各级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合格标准,认定考生是否达到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要求。

《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是依据湖北省教育厅颁布的《湖北省<教师资格条例>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并结合中学教师的职业特点而制定的。

本科目考试的宗旨是:主要测试考生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掌握水平,以及运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说明教育现实中的问题、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力,为和谐师生关系、发挥师生潜能、进行因材施教、实施创新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打下坚实的心理学科学基础。

二、考试要求本科目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学心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把握、理解以及应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考生是否具有从事中学教育的理论知识和进行中学教育教学实践的技能。

考试要反映学生对本学科知识体系内部各部分之间联系的理解,主注重对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能力层次,其具体要求如下:识记:要求记住考试大纲和指定参考教材中包含的基本事实、结论、概念、原理、理论等。

理解:要求理会和理解有关概念、原理、理论的主要含义、适用条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或举例加以说明,正确理解概念、原理、理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应用:能够将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说明事实、提供参考建议、解决实际问题。

三、考试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考试内容】心理学的概念;心理现象的实质;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个体心理的结构及其关系;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心理学发展中出现的主要流派以及各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基本思想;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心理学研究的程序;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基础心理学知识复习重点

基础心理学知识复习重点

12345678910基础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基础心理学知识在二级卷册一考试中比重占基础知识40%的一部分(大约占卷册一的13%)。

1112辅导习题共计377题,其中单项选择258题,多项选择119题,二级要求掌握的习题(带★号)135题。

1314第一节绪论………………………………………………………………………………………………………(l)1516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1)1 一、心理学概述2 心理学研究(习题259):①动物的心理现象;②儿童的心理现象;③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

3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科学(习题1)。

4 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习题2)。

5 基础心理学总结的心理活动规律是(习题260):①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②对心理学各分6 支的研究都具有指导的意义。

7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8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9 (一)认知;(二)需要和动机;(三)情绪、情感和意志;(四)能力、气质和性格10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习题261):①心理过程和人格;②知、情、意和个性。

11 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习题3)。

12 心理过程包括(习题262):①认识;②情感;③意志。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习题4)。

(不13 包括能力)14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15 的本16 质 (17)……………………18 ……………………19……………………………(3) 20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21 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习题5)。

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22(★习题6,0412-3-65)。

23 人的心理是(习题263):①脑的机能;②客观现实的反映。

24 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得到了(习题264):①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科学事实的证明;②生理科学研究25 资料的证明;③临床事实的证明;④人们生活经验的证明。

《心理学基础》复习知识点.doc

《心理学基础》复习知识点.doc

《心理学基础》客观题知识点1、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第一信号系统是以具体事物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

如:望梅止渴;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语言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

如:谈虎色变。

3、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

左半球主管言语和抽象思维(言语优势半球);右半球主管形象知觉、形象思维和调节情绪。

4、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之间呈反比(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5、感觉适应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明适应、暗适应。

感觉对比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老师用彩色粉笔。

感觉后象指在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如电影电视的原理。

联觉是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如暖色调(红、黄)和冷色调(青、蓝)。

6、知觉的四个基本特性:选择性(猎人进山只见禽兽,樵夫进山只见柴草)、理解性(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整体性(窥一斑而知全豹)、恒常性(变与不变)7、三种直观教学形式:实物直观(实物)、模象直观(教具)、言语直观(语言)8、晕轮效应指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形成的清晰鲜明的印象掩盖了其余品质,特征的知觉。

如:一俊遮百丑,情人眼里出西施等。

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9、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一目十行)、注意的稳定性(保持时间)、注意的分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意的转移(有计划、有目的)。

10、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它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与内在的联系。

主要表现在人解决问题的活动之中。

概括性和间接性是其主要特征。

11、抽象逻辑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

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核心形态,也是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之处。

发散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探求多种合乎条件答案的思维,也叫求异思维、辐射思维。

基础心理学期末考复习重点

基础心理学期末考复习重点

基础心理学期末考复习重点基础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名词解释一、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所要研究的对象的状况进行实际了解,从而收集有关资料的一种方法二、访谈法;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被研究者)的交谈来收集有关资料的一种方法三、问卷法;是将严格设计的问题或白哦个以书面的形式发给研究对象,请求如实回答,进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额一种方法四、刺激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对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

五、刺激泛化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后,其他用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起反应条件六、接近学习律:刺激的某一组合,如果某种有动作伴随他出现,则当这一刺激组合再次出现时,那种动作也会随之发生。

学习室一次性完成的,要么完全学会,要么完全学不会七、惩罚: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刺激反应的过程。

八、消退: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个反应,如果在这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

九、意义学习:奥苏泊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就是人对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

十一、(罗斯杰)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是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十二、内化:把存在于社会中的文化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从而有意识的知音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

十三、支架式教学:通过支架(教师或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的协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儿童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十四、最近发展区:现实的发展水平即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而潜在的发展水平则是指个体在成人或比他成熟的个体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

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想象: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就叫想象。

(P75)2、注意力经济:是当前的一种经济模式,指利用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而出售品产品从而获得利润,注意力经济是传媒经济的一种,主义与吸引是注意力经济的基本行为。

(P21)3、三大联想律:一种观念的产生,必然伴随着另一种与它相似的或相反的或接近的观念的产生,这种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接近、对比和类似的观念的联系被称为三大联想律。

包括接近律、对比律和类似律。

(P82)4、理性诉求广告:广告通过传递产品特性的信息,从而让消费者了解品牌特点和建立品牌信念。

(P107)5、心理学:6、意义迁移模型:即要求名人特征与产品相符,该模型有三个阶段,一是特定的文化环境赋予名人的象征性意义,二是名人代言会将该名人的象征性意义迁移到产品上,是产品具有该象征性意义,三是消费者通过消费或使用该产品而获得这些象征性意义,重构自我形象。

(P9)7、需求层次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34年提出的一种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P91)8、意见领袖:某种相关群体的有影响力的人物称“意见领袖”(P20)9、差别阈限:指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物的最小变化量,简称最小可觉差。

(P37)10、晕轮效应:又叫光环作用,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心理现象。

(P49)11、抑制性原理:强调刺激加深记忆,是扩大广告注意值的基本原理。

(P21)12、联觉:是有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P81)二、简答1、问卷调查的问题设置原则(P13)1)问题应明确且易于理解,每条细目所提问题不能含糊不清或有多种理解;2)提问不可带有暗示3)避免使用贬词提问,以防止伤害回答者的名誉与自尊2、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条件反射的关系在广告中的表现(P57)1)2)3)3、有意想象的类型有哪些,他们的关系在广告过程中的表现是什么(P75)1)分类:再造想象、创造想象2)其关系在广告过程中的表现:广告创作人员在科研、准确了解消费者主导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想象来制作出富有吸引力的广告,而广告需要受众的再造想象进行理解和记忆。

心理学知识点重点总结考试必备

心理学知识点重点总结考试必备

‎‎‎‎格证‎‎庭 帆风顺。

加油!‎‎‎‎格证‎‎庭 帆风顺。

加油!‎‎‎‎格证‎‎庭 帆风顺。

加油!‎‎‎‎格证‎‎庭 帆风顺。

加油!第‎概述‎定义:‎‎‎‎‎‎律科 。

‎‎:‎素:1、 ‎主体; 差异: 体差异、群体差异2、 主体 ‎‎者3、 ‎、 、 ; ‎‎ 主 ‎信息部分4、 体 ‎体、 ‎ ;‎信息 ‎具5、 :主 ‎‎件社会 : 纪律、 气氛、 关系、同 关系、 风‎:1、2、3、评价/反思加 ‎8‎ :1、 机2、选择 3‎、获得 4‎、保持5、回忆6、概括 7‎、作业 8‎、反馈‎‎况:4 时期1、初创时期 20世纪2‎0‎1‎第‎‎作 ‎‎‎。

21903‎‎了第 本《 ‎‎‎‎‎‎‎父 称。

2、 时期 20世纪2‎05‎0 末征:1‎‎‎‎。

2‎‎‎服务。

3、成熟时期 20世纪6‎07‎0 末4、完善时期 20世纪8‎0‎布鲁纳 1‎994‎了 ‎ 成 ‎主 ‎样4 面:1、主 ‎2、反思 ‎3、 作 ‎4、社会 ‎‎‎况:1、第 :20世纪初‎至1949‎ 成‎立1924‎ 世成 ‎ 第 本‎。

2、第 : 成立‎‎3、第 : ‎束至今 1980‎ 了 ‎主 ‎《‎。

‎‎:1、‎ 关 ‎ 面 ‎‎兴起。

2、关 ‎ 社会 ‎因素。

3、‎‎‎ 。

‎义:1、 加 ‎‎‎解。

2、‎‎ 业‎。

3、 科 ‎‎ 经验。

4、 了 ‎ 、 ‎‎‎。

‎‎:1、‎:‎ 本 面‎加 ‎‎‎行<。

2、‎:‎‎‎ 。

3、 系 ‎ : 关 ‎‎‎ 况‎、 从行 。

4、‎: 者‎‎‎者 ‎‎害。

‎ :1、2、 验 验 验‎、 验 ‎3、调查 谈话 、 卷4、行 ‎4 : 、行 、 反思‎第‎ 概述‎含义 : 体从‎ 、成熟、 至 ‎‎‎ 系 ‎ 。

‎本征:1、 ‎2、定 顺‎序3、 ‎差异2-3‎‎关键期‎3-4‎期‎8 :1、乳 期0-1 5、少 期11‎-152、婴 期1-3 6、青 期1‎4-253、幼 期3-7 7、成 期4、 期6-11 8、晚 期准备 含义 :‎‎‎‎‎ 。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第二章脑与心理1、脊神经发脊髓,穿椎间空外出,共31对。

脑神经由脑部发出共12对。

中枢神经系统有脊髓和脑组成。

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柱中,两者通常以椎体交叉的最下端2、和第一神经的最下端为界。

3、脊髓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将脑和外周神经联系起来,成为脑神经传入和传出的中间站;二是可对一部分躯体运动进行调节,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

4、脑由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和边缘系统组成。

5、大脑的组成: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大脑皮层机器覆盖着的边缘系统和基地神经节组成,它从前后可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区域。

6、总之研究者比较一致认为左右半球都具有语言能力,而且在语言的较多方面,左半脑出现加工优势。

7、挖掘大脑的潜力:第一敞开心灵的大门。

第二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

第三让学习为大脑持续重充电。

第四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发大脑潜能。

地三章行为和动力第一节需要1、什么是需要:需要时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脑中的反应、2、需要的特征:第一对象性。

第二动力性。

第三社会性。

3、需要的种类:1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

生物需要是指保持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族的需要。

社会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连的需要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人类是无法生存的,更谈不上发展。

我们把那些为维持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物质产品的需要称为物质需要。

所谓精神需要就是个体参与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它包括对交往的需要、认识的需要、审美的需要、道德的需要、创造的需要。

4、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内容。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5、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1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2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3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中水平。

马斯洛认为,前四种需要即从生理需要到尊重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后三种即从求知的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称为成长的需要。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心理学复习资料1、三大心理学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第一势力:行为主义。

强调客观和实证,提高了心理学的科学地位。

把人视为动物。

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

第二势力:精神分析。

以潜意识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如自由联想、梦的解析、过失行为的分析等。

把人视为精神病人。

心理玄学。

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第三势力:人本主义。

认为人性本善,强调研究美好的人性。

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2、心理现象框架图●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注意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惧、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意志过程(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阶段)●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等)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3、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及其关系总:揭示心理的本性和规律运用这些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

主要任务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它们之间是层次递进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合理解释变量间关系的基础,只有合理的解释才能产生正确的预测,根据正确的解释和预测才能进行有效而合乎预测的控制。

4、感觉的定义和规律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和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相应刺激的感受能力。

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感觉阈限分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韦伯定律:增加的刺激量和原有的刺激量的比是一个常数。

感觉的适应:感觉器官在持续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感受性变化的现象。

视觉(明适应和暗适应)、嗅觉、味觉(厨师做菜、喝茶、辣椒)感觉的相互影响:感觉的对比(同时和继时),不同感觉间的相互影响(拔牙)感觉的补偿:盲人的听觉和触摸觉、空间障碍知觉5、知觉的规律●选择性:把一些对象(或对象的一些特征、标志、性质)优先地区分出来。

●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判断它,把它归入一定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动它。

●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任然保持相对不变。

《心理学基础》期末必考重点.doc

《心理学基础》期末必考重点.doc

《心理学基础》期末必考重点.doc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认知、行为和情感等状态和过程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它可以探
讨人是如何感知世界,思考、记忆、感受、决策、控制行为,及应对各种复杂的生活环境
的等一系列的问题。

本课所介绍的主要有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
的基本理论,以及发展中所包含的各门分支学科。

期末考试的重点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理论。

回顾心理学发展史,对比不同时期心理学家们探讨的
不同问题;理论方面,以思想家及研究平台为基础,综观传统心理学家及当代心理学家的
理论观点,以及理论特色,理解时代背景和传统思想的影响,具体分析具体的心理学理论。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具体介绍心理学研究中各种方法,调查研究中注意要避免的
误区,深入分析实验设计原理等。

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分析心理学中各种心理学理论及其后续理论的内容,明确各
理论的边界和定位,理解其观点和方法,以及满足实际社会现象研究所带来的有力证据来
支持某种理论。

四、心理学中的分支学科。

这一部分包括心理学的一般理论、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等,具体了解每个分支学科的理论特点、方
法及特色介绍,以及其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期末必考重点围绕上述几个方面进行,要求考生从宏观上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
理论,从微观上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包括实验、调查以及发展中的各个分支学科。

总之,期末考试要求考生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并能够用心理学理论来理解和探究人类心
理状态与行为过程。

公共课《心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公共课《心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湖州师范学院10级本科教师教育理论课教学大纲《心理学基础》学时:48 学分:2课程属性:必修课开课单位:教师教育学院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专题一、课程性质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是高师师范类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本课程属于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育理论课。

课程内容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主,重点简要介绍普通心理学中最基础的概念与原理,是高度简化了的普通心理学,旨在为学生形成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框架,为后续的教育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专题、课程与教学导论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同时本课程尽可能将普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教育实践相联系。

为学生了解人的心理活动及发展规律、分析人的心理特征提供知识依据。

因此本课程在突出基础理论性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应用性。

此外,《心理学基础》的内容虽以普通心理学为主,但又可以超出“普通心理学”的范围,补充介绍一些与教育相关的其它心理学分支(如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的基础知识。

旨在拓展学生的心理学知识面,为将来从事教师职业奠定更加全面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的其一、使学生掌握心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与规律,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形成心理学的学科知识结构。

其二、从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出发,将心理学知识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心理学知识分析学生心理特点的初步能力。

其三、为后续课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导论、学科教学论等奠定知识基础。

其四、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分析人的心理特征的能力,掌握影响他人或自我心理调节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知识体系分四大模块。

其一是绪论部分。

包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与分支、心理学研究方法,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等内容。

其二是认知心理。

包括注意、感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等内容。

其三是人格心理。

包括、情绪、动机、气质与性格、能力、心理发展等内容。

其四是人际交往心理。

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精选范本

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精选范本

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精选范本一、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

它试图解释人们的思维、情感、行为以及与他人互动的方式。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认知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我们如何感知周围的世界,如何记住重要的信息,以及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都属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2、情感和动机:包括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以及驱使我们行动的内在动力,如欲望、需求和目标。

3、人格:研究个体独特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如何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来。

4、社会心理: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和群体行为。

二、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结构主义心理学:强调通过内省法来分析意识的内容或结构,试图将心理经验分解为最简单的元素。

2、机能主义心理学:关注心理过程在适应环境中的功能,强调意识的连续性和实用性。

3、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而不是内在的心理过程。

4、精神分析学派:由弗洛伊德创立,强调潜意识和童年经历对人格和行为的影响。

5、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人的自我实现和积极的心理成长,强调人的主观体验和自由意志。

6、认知心理学:将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的过程,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三、感觉与知觉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例如,我们通过眼睛看到颜色,通过耳朵听到声音,通过鼻子闻到气味,这些都是感觉。

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征。

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面部时,我们不仅仅看到了眼睛、鼻子、嘴巴等个别特征,而是将这些特征组合在一起,形成对这个人整体的认识,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同时,我们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够有选择地关注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这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理解性则指我们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和解释所感知的事物。

《心理学基础(第2版)》内容简介

《心理学基础(第2版)》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心理类国内外经典教材习题详解系列是一套全面解析心理类国内外经典教材的辅导资料。

本书基本遵循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心理学基础(第2版)》(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章目编排,共分12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该教材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是考研真题和强化习题详解,精选部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和相关习题,并提供了详细的答案。

本书和配套网络班与面授班特别适用于各大院校学习该教材的师生,以及参加考研考博、心理咨询师等心理学相关考试的考生使用。

目录第1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1.3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2章脑与心理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2.3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3章行为动力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3.3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4章认知过程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4.3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5章情绪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5.3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6章智力与创造力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6.3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7章人格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7.3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8章个体心理发展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8.3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9章学习心理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9.3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0章教学心理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10.3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1章人际交往心理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11.3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2章学校心理健康与辅导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12.3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笔记、小抄、提纲)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笔记、小抄、提纲)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普通心理学定义: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求和动机;能力和人格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科学心里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纳心理学应该采用内省实验的方法,分析意识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他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的规律。

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安吉尔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只看做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于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魏特海默,克勒,科夫卡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意识,经验也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因而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组成它的元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

精神分析:佛洛依德心里包含意识与无意识,意识能够觉察得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以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

这种欲望因为社会行为规范不允许满足,而被压抑到内心深处,意识不能讲起唤起。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吉斯、马斯洛既反对把人的行为归结为本能和原始冲动的佛洛依德主义;也反对不管意识,之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行为主义。

在西方人本主义心里学被称为第三势力。

认为人有自我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认知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基础心理学复习重点

基础心理学复习重点

❖基础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以看书为主做习题册为辅(30题左右,20来分)❖发展心理学书+习题册 10题9分❖变态心理学书+习题册 10题9分❖测量心理学只做习题册不用看书❖咨询心理学看书不做习题册 2—3个题具体所画容下方基础心理学重点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新定义:心理学是关于心理现象及行为规律的科学——记住新定义)P22.心理是脑的机能(记住标题即可)P43.特、1879、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科学心理学元年P74.行为主义、华生、刺激和反应(即S-R)之间的关系、环境决定论 P95.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P106.人本主要心理学、罗杰斯和马斯洛、心理学家该关注人的价值与尊严……反对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P107.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P158.外周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记12、31)P169.自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支配脏器官,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P1710.脑干位于……主要机构。

(脑干下第一句话)P1711.间脑、丘脑和下丘脑 P1812.大脑不同区域不同功能(颞叶、枕叶、额叶、中央前、顶叶、中央后)P1913.加: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动力定型。

动力定型是人的习惯的生理基础。

P2414.以词和语言为信号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它是人所独有的。

15.感觉的定义,直接的、个别属性 P2516.外部感觉和部感觉共同都有的是痛觉 P2517.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P25-P2618.感觉适应的定义,暗适应和明适应 P2519.联觉的定义 P2820.视觉的适宜刺激、椎体细胞和杆体细胞的位置和功能 P2921.色觉异常,色觉有缺陷的人是靠明度来辨别颜色的,色觉异常遗传男孩、女孩 P3022.听觉16—20000 P3023.老年人高频听觉先丧失 P3124.声音的性质:音色响度和音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脊神经发脊髓,穿椎间空外出,共31 对。

脑神经由脑部发出共12 对。

中枢神经系统有脊髓和脑组成。

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柱中,两者通常以椎体交叉的最下端2、和第一神经的最下端为界。

3、脊髓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将脑和外周神经联系起来,成为脑神经传入和传出的中间站;二是可对一部分躯体运动进行调节,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

4、脑由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和边缘系统组成。

5、大脑的组成: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大脑皮层机器覆盖着的边缘系统和基地神经节组成,它从前后可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区域。

6、总之研究者比较一致认为左右半球都具有语言能力,而且在语言的较多方面,左半脑出现加工优势。

7、挖掘大脑的潜力:第一敞开心灵的大门。

第二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

第三让学习为大脑持续重充电。

第四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发大脑潜能。

地三章行为和动力第一节需要1、什么是需要:需要时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脑中的反应、2、需要的特征:第一对象性。

第二动力性。

第三社会性。

3、需要的种类: 1 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

生物需要是指保持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族的需要。

社会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连的需要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人类是无法生存的,更谈不上发展。

我们把那些为维持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物质产品的需要称为物质需要。

所谓精神需要就是个体参与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它包括对交往的需要、认识的需要、审美的需要、道德的需要、创造的需要。

4、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内容。

1 生理需要 2 安全需要 3 归属与爱的需要 4 尊重的需要 5 求知的需要 6 审美的需要 7 自我实现的需要5、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1 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 2 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 3 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中水平。

马斯洛认为,前四种需要即从生理需要到尊重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后三种即从求知的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称为成长的需要。

基本需要时个体在生活中因身体上或生理省某种的缺失而产生的需要。

成长需要则 u 同,它虽然以基本需要为基础,他同时对基本需要具有引导作用。

成长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须的,但满足这种需要能促进人的健康成长第二节动机1、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2、诱因按其性质分为两种:凡能驱使个体去趋向接近目标者,称为正诱因。

凡是驱使个体远离或回避目标者,称为负诱因,3、动机对于个体活动具有三种基本功能: 1 激活功能 2 引导功能 3 维持和调整功能。

4、动机分类 1 生理动机 1)饥饿 2)渴 3)性 4)睡眠 2 社会性动机 1)兴趣2)权利动机 3)交往动机。

5、动机冲突或动机争斗指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的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机,因不可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矛盾心理。

6、动机冲突的分类:按性质和内容分类分为1)原则性动机冲突:个人愿望和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动机冲突。

2)非原则行动机冲突:于社会道德标准不矛盾,只涉及个人兴趣、爱好取舍的动机冲突。

按表现分类 1)双趋动机冲突:同时面对两个具有同等吸引力的目标又不能同时到达,必须选择其一时产生的动机冲突。

2)双避动机冲突: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威胁性的目标都醒避开,但必须接受其一时产生的冲突。

3)趋避动机冲突: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的既好而趋之,又恶而避之时产生的动机冲突。

7、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取决于两个要素 1)一是动机本身的强弱 2)二是取决于个体行为质量。

首先动机对行为效果或效率的影响取决于动机本身的强弱。

一般来说当动机过弱时,行为者对活动持默然态度。

行为效果或效率必然很低;当然在动机强度过大时,有机体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状态,其注意和直觉的范围变的国语狭窄,也会限制正常活动,从而是行为效率降低。

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他往往会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

当学习比较容易的的课题时,行为效果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时,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行为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明显。

(耶基斯多德定律)其次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还于个体行为的质量有关。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因素。

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改善各种主观条件可以提高学习行为才是最关键的,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才能保持正向一致和正向不一致,消除负向不一致,提高行为效果。

8、归因理论: 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认为:对行为的归因有两种 1 环境归因 2 个人归因 2)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根据“控制点”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性”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环境,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于个人能力和努力等因素造成的;外控型的人感觉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不论成败都归因于他人的压力以及运气等外部因素。

3)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1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2 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 3 可控归因合格不可控归因。

同时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况、外界环境9、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主要有一下三方面:1)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

2)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10、学习动机的激发: 1 设置合理目标 2 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 3 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第四章认知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

现代心理学对认识过程的研究主要是在信息加工观点指导下进行。

第一节注意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2、注意可被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由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注意的特征: 1 注意的稳定性 2 注意的广度 3 注意的分配呢 4 注意的转移4、造成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1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和责任2 受外界影响的干扰 3 生理因素包括疲劳、生病等 4 心里不适合障碍3、直觉特性 1 直觉的整体性 2 直觉的选择性 3 直觉的理解性 4 直觉的恒常性: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直觉往往并不随直觉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而表现出像对的稳定性。

这就是直觉的恒常性。

4、直觉的类型: 1 空间直觉 1)形状直觉 2)大小直觉 3)方位直觉 4)深度直觉 2 时间直觉和运动直觉 3 超感知觉和错觉常见的超感知觉主要有:心电感性俗称传心术,指两个人之间不许要可见的人和工具或方法就能直接传达信息;意念搬动,单靠意念就可以搬动东西或是物体发生形变的功能。

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直觉。

第三节记忆1、记忆的分类 1 形象记忆 2 逻辑记忆:以概念公式或规律等的逻辑思维为过程为内容的记忆。

3 情绪记忆:一体验过的魔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4 运动记忆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2、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外部信息先输入感觉记忆,感觉记忆有丰富的信息,它具有个感觉的魔种特征,可以被分为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但很快会消失。

有些信息会重新编码进入短时记忆,信息编码的形式可以使听觉的口语的或书面的,短时记忆也会很快消失。

短时记忆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工作系统,当从感觉传来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以前,短时记忆可以看做作一个缓冲器,短时记忆也可以被看做是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加工器。

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长时记忆中的的信息可能因为消退干扰或强度降低而不能提取出来单这些信息的贮存可以说是永久性的。

3、遗忘规律:遗忘可以分为暂时遗忘和永久性遗忘暂时性遗忘指一时不能重现和再认记过的材料,但在是当情况下可以恢复;永久性遗忘指必须经过重新学习才能恢复记忆过的材料。

但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先快后慢4、遗忘的因素主要有:1 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2 识记材料很重要是一般不容易遗忘 3 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有影响。

4 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进程对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5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果对识记也有影响。

5、多种记忆方法:直观记忆方法 2 图表记忆方法 3 谐音记忆方法 4 归类比较法 5 联想法 6 歌诀法第四节思维1、思维的过程, -分析和综合 1 分析 :是在认识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特性或个别方面。

综合是在认识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特性不同方面结合起来。

任何一个事物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总是由各个部分组成,而且具有各种不同的特征2、思维的类型: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动作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以实际动作为支持的思维。

动作思维也成实践思维,其特点为:任务是直观的,以具体形式给予的,解决方式是实际动作。

形象思维是用表象来进行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

形象思维中的基本单位是表象。

当人们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是,形象思维的作用就表象不来了,鲜明生动的客观形象有助于思维的顺利进行。

抽象思维则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应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认识过程。

3、根据逻辑思维是否具有或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则,思维又可分为形式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两大类。

4、根据思维过程中的指向性不同思维可以分为集中思维和分散思维。

5、为题的解决过程1)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1 提出问题 2 分析问题 3 提出假设 4 检验假设 2)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说明问题解决过程 1 为题表征 2 选择算子 3 应用算子 4 评价当前状态。

6、(大题)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1 迁移的作用:正迁移表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另一种是负迁移,变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干扰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

知识概括化的程度越高,知识迁移的可能性越大;知识概括话的程度越低则迁移越难。

2 原型启发: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能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吗,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可以作为原型。

原型之所以有启发作用,主要因为原型与解决的问题有某些共同的点,同过联想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3 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阻碍问题的解决。

4 情绪与动机:情绪对问题解决过程具有增力或减力的作用,积极的情绪激励人们解决新的复杂的任务,消极的情绪则会使解决问题时智力活动受到障碍。

动机对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有明显的影象简单问题的解决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高而更好;太复杂的问题,动机强度对解决效率没有太大影象;有难度但难度又不是太大的问题,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存在“但转的 U 形”曲线关系,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对解决问题最有好处,太强于太弱的动机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