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政策的执行力_问题与对策
我国的公共政策—问题与对策
我国的公共政策——问题与对策——以城市化发展为例摘要长时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看待为一个孤立静态的过程,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新的公共问题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政策观念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了。
伴随政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意识到,公共政策系统是一个科学严密的系统,公共政策过程是一个动态可持续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秉承全新的政策理念对我国目前的公共政策现状进行全面的研究与深入的反思。
关键词:出发点制定执行评估与监控良性循环一、导论公共政策是指掌握公权力的主体,对社会的各个公共领域所作出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实则是一个关乎全社会的利益分配过程,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公共政策具有影响上的权威性、范围上的普遍性、强制性、目的性、实践性等特征,旨在实现对社会资源与公共利益的有效分配、合理导向、科学管制与完备调控。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我国的公共政策系统经过了长期的磨砺与发展,已然形成了自身较为成熟与完善的框架体系,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我国的公共政策系统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依然有许多亟待解决与完善的问题。
下面,以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政策问题为例,来论述一下我国公共政策系统的问题与对策。
二、我国的公共政策现状(以城市化发展为例)(一)城市化的重要意义与我国现状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逐步演变成城市地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过程。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农村渗透和传播、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从根本上来说,城市化是生产力进步引起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转变的过程。
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化、科技等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试论我国政府行政执行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行 政 执 行 力 的 内 涵 及 我 国 强 化 行 政 执 行 力 建设 的 必 要 性
对 于 行 政 执 行 力 的 研 究 ,学 术 界 并 不 多 见 ,所 以想 要 科 学 地 定 义 行 政 执 行 力 ,有 必 要 先 了解 一 下 什 么 是 执 行 力 和 行 政 执 行 。 余 世 维 博 士 曾 这 样 定 义 过 执 行 力 — — 所 谓 执 行 力 ,就 是 实 施 发 展 战 略 、实 现 发 展 目标 的能 力 ,就 是 将 思 想 转 化 为 行 动 、把 理 想 变 成 现 实 、把 计 划 变 为成 果 的
2 .创新教育培训机制 ,加强行 政人员 的知识修 养和能 力修养 。在 培 训 的 过 程 中 ,一 方 面 要 把 知 识 理 论 作 为 基 础 ,提 升 法 律 、专 业 、 理 论 、社会知识修养 ;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行 政人 员的分 析观察能力 、社交 能 力 、协 调 能 力 、组 织 能 力 、思 维 能 力 、语 言 表 达 能力 等 。 3 . 建 立 和 完 善 执 行 问 责 制 ,加 大 惩 罚 力 度 , 同 时 创 新 激 励 机 制 。 对 于 行 政 执 行 过 程 中出 现 的 问 题 、失 误 ,一 经 查 实 确 定 责 任 人 之 后 就 要 严 厉 惩 罚 ,防 止 出现 推 诿 扯 皮 显 现 ;在 此 基 础 上 也 要 进 行 激 励 ,鼓 励 在 执行过程 中表现 良好的个人 、集体 ,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工作 中再 接再 厉 ,发 挥 模 范 到 头 作 用 。 ( 二 )政策本身方面 1 . 切 实 提 高 政 策 的 科 学 性 和 可 操 作 性 。 一 是 在 制 定 政 策 前 要 先 调 研 ,摸 清 楚 实 际 情 况 ,尊 重 客 观 规 律 ,符 合 本 地 实 际 , 回 应 社 情 民 意 。 二是发挥专家 、学者 的作 用,对于专 业性 较强 的政 策要 听取 他们 的意 见 。三是要发挥人 民群众 的作用 ,使政策能够为他们的切身利益服务。 2 .努力提高政策制定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在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 策的基础上 ,进一步健全民主集中制、专家咨询 、社会公示与听证 、决策评 估 、合{ 去 J l 生审查等制度 ,确保科学 民主决策有章可循 ,有制可依。 3 . 在 制 定 政 策 时 ,要 多 方 面 考 虑 , 不 同 的部 门 ,不 能 层 级 的 政 府 之 间要加强 沟通 ,以确保制定 的政策不想违背 。 ( 三 ) 政 策 执 行 方 面 ,要 健 全 规 范 高效 的 行 政 执 行 机 制 1 .合理设置行政执行机构。政策的最终执行要依靠组织机构 ,合理的 机构设置有助于政府更好地推行政策。一是机构的纵横结构布局要合理,管 理幅 度和层 级 要适 当 ;二是 明 确 不 同机 构 之 问 的权 责 ,防 止 互 相推 诿 扯 皮 ; 三是不同部门机构之间加强合作 , 保证政策上下执行,不被扭曲。 2 .建立有 效的行 政执 行控制机 制。一是要 根据政 策的特点 制定 科 学 、可操 作性强的控制 标准 ;二是要 加强对政策 的评估 ;三是要监督 政 策的执行状况。这一机制可以有效解决解决执行前缺 乏预见 、执行 中缺 乏约束 、执行后纠偏不力等问题。 3 . 完 善 政 策执 行 过程 中 的监 督 机制 。 可 以从 三个 方 面 来 加 强 监 督 , 是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 ;二是发挥新闻媒 体等舆论监督 的作 用 ;三是让人 民群众参与进来 ,建立 、完善民众监督机制。 ( 四)执行环境方面。一是要大力完善市场机制,运用计划和市场这两 种资源配置手段 ,尽可能减少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现象 ;二是创建 良好的 法制环境,要加紧立法 、建立完善法律法制体系,同时要加强社会 执法 力 度。 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 ; 三是合理分配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 保障政府的权 威和控制力 ,使得中央制定的政策能够被地方政府有效地执行。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综述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综述引言地方政府是公共政策执行的主体之一,其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政策的实施效果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进行研究,对于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其研究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的现状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是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其研究涉及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从国际上看,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就开始对政府的执行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不少有关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理论和观点。
而在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以来。
关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包括政策本身的属性、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二是政策执行的评价,主要包括对政策执行效果、效率和公平性的评估;三是政策执行的改进策略,包括如何提高政府执行效率、保证政策落实到位等问题。
二、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政策属性、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
1.政策属性政策的属性直接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
政策的性质、复杂程度、目标确定性、政策内容等都会对政策执行产生影响。
通常情况下,政策性质越复杂、目标越不确定,政策执行力要求就越高。
2.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是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政府机构之间的协作、管理规范与制度建设,都会对政策执行产生直接影响。
研究表明,一个机构化规范、职能分明的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有利于政策高效执行。
3.社会经济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是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重要因素。
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传统、人口结构、市场竞争程度等都会对政策执行产生影响。
一个相对稳定、开放的社会经济环境有利于政策的良好执行。
地方政府有效执行公共政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地方政府有效执行公共政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视角研究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及其执行力问题:一是地方政府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如何破解行政执行中的难点焦点问题;三是如何发挥地方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体作用。
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共包含五个章节。
其中,第一章界定了公共政策和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概念。
本文认为,公共政策有效执行,即指公共政策执行主体为达到政策目标,通过调度、控制和使用各种政策资源,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的能力和效力;第二章提出了要研究的具体问题,主要论述了中国政府间关系中存在的矛盾、服务型政府对政府间关系的要求,以及现阶段地方政府政策执行中的难题和焦点问题;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分析了制约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六个因素,即:政策制定的合理性、政策实施过程的操作性、政策运行过程的协调性、政策执行地方保护导向性、政策执行中的官僚利益导向性、政策评估机制的约束性;第四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论述了地方政府有效执行公共政策的途径:强调政策执行中的利益均衡、建议扩大政策决策环节的社会参与性、提高公共政策本身的可操作性,以及建立健全政策评估机制等。
最后是本文的结论部分。
简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与对策
简论 我 国公共 政 策执 行偏差 与对 策
朱如 亚
( 湘潭 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湖 南 湘潭 【 摘 4 1 1 1 0 5 )
要】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 系统 中的关键环节 , 由于公共政 策内容本 身、 执行人 员、 执行环境等 多方因素 的影响 , 使得 目前
政 策偏 差现 象仍 然较 为普遍 。 本文在分析政策偏差及其原 因的基础 上, 从政策 内容 、 执 行主体 、 监督机制等方面提 出 了纠正政 策偏
二、 公 共政 策 执 行 偏 差 及 其 表 现
三、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 的原 因分析 在公共政策执 行活 动中往往会遇到政策主体、 政 策环境等 不 同问题 的干 扰 , 总的来 说, 影 响公共政策有 效执行 的因素主
( 1 ) 公共政策 自身的因素。公共政策的成功与否 首先 取决 公共政 策一旦制 定便进入执 行阶 段 , 事实上 , 目前 我 国公 要有: 一项合 理的政策应 该建立在严谨 的 共政策在 实际操 作中困难 重重, “ 执行梗 阻” 、 “ 执行走样 ”等 现 于政策本身 的科 学合理性 , 如果政策 目标缺乏 明确 的规划 , 表述模糊 不清 , 象仍较为普遍 , 具体来讲 , 有 以下几个方面 : ( 1 ) 象征性执行 。象 理论基础之上 , 征性政策执行 也称 政策敷衍, 指政策 执行 主体将执行活动停 留 不仅使得政策 目标无法实现 , 更严重影响政策的公信力。目前 , 执行 内容不是建立 在表面 上 , 只注重政 策宣传 而未采取 实际执行 措施 , 部分政 策 部分政策方针 理论上可行实际却无法执行 , 而是主观臆想 的结果 , 长期 以往更容 执行者还未 充分 认识到政策执行的重要性 , 仍热衷于政策 形象 在反 复的调查 研究之 上, 工程 , 将 政策 内容 中的实质 性部分如 组织安 排、 资金分配等 相 易导致政策执 行主体在判断上 的失误 。此外 , 由于我 国政策执 关规定束之 高阁, “ 摆花架子 ” 的现 象 比比皆是 , 这种取悦领导 , 行部 门繁多 , 政 策执行 的一致性仍较 为堪忧 , 由于不 同政策 主 欺骗群众 的形式主义不仅浪费有 限的政策 资源 , 更严重 影响政 体对 政策 内容 的认识 差异 , 以致政策 随意变通 、 朝令 夕改 的现 策 的最 终实施效果。 ( 2 ) 机械性执行 。机 械性执行也称 政策照 象时有发生 , 使得 政策过程脱 离实际轨道 。( 2 ) 公共政策执行者 搬 ,指执行 者在政策执行过程 中对政策 内容缺 乏足够的理解 , 的素质缺 陷。任何一项公共政 策的实施必须依赖于高素质的执 未考虑公共管理 的客观环境对政策 内容 简单的复制。在执行公 行人 员 , 政策人 员的道德 素质 、 知识 能力直接关系 到政策 实行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摘要: 公共政策执行在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为政府调控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关系,实现公共利益的合理分配及具体行政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公共政策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置身于一个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中去。
这也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等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今,我国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这一重要的环节中,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政策执行偏误,即政策执行者在实施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执行效果偏离政策的最终目标并引起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无序和混乱等政策失真现象。
如何改善现有的缺陷,探索出解决对策并保证公共政策的有效实施,正是我们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公共政策执行偏误政策失真一、引言公共政策执行是在政策方案接受之后,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成人员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将其内容转化为现实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一种行为。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解决政策问题以及实现社会公共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主要途径。
美国公共行政学者艾利森曾指出:“在达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 % , 而其余90 %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这表明公共政策执行在公共政策活动及其生命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政策目标不能预期实现。
由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在我国这一问题尤为严重。
在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研究并解决我国的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问题,无疑是个十分重要紧迫的重大现实问题,对于提高我国公共政策执行效率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主要表现在整个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之中,政策执行是一个相当关键的环节,它决定了公共政策产生的直接而又实际的效果。
公共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公共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第一章: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公共政策是政府为实现公共利益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的总称。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社会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计划、方案和措施,包括社会经济政策、社会文化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城市规划政策、人口控制政策等各种领域的政策。
公共政策实施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是对政府执行力和社会管理能力的检验。
实施公共政策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和难点。
第二章:公共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1. 实施方案缺乏实效性很多公共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方案不具备实效性的问题,这进一步导致公共政策效果的不尽如人意。
主要表现在实施方案不够具体、操作性差、实施时间节点不够明晰等方面。
2. 社会参与不够广泛公共政策离不开社会参与的支持和配合。
然而,一些政策实施与征求问题意见阶段较少开展与公众的沟通交流,在实施过程中社会参与度不够广泛,反映或者重大意见无法得到充分的理解,导致公共政策的贯彻实施效果差异较大。
3. 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很多公共政策的实施离不开资金的保障,但是政府的财政支出并不总是能满足所有政策执行的资金需求。
由此衍生的问题是资金来源渠道过于狭窄,影响了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资金保障效果,直接造成公共政策无法执行的难题。
4. 管理机构职责不清公共政策实施过程中,机构协调不够紧密,管理职责不够清晰,进一步导致实施流程的不顺畅。
政策执行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不明确,权责不清晰,信息共享不够及时等问题,搞乱了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5. 社会媒体宣传不够全面公共政策实施过程中,由于社会媒体宣传、舆论引导等工作不够全面和健全,对于公共政策效果展示和推广的工作也逐渐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第三章:公共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对策1. 提高公共政策实效性政府应该制定具体、可行性强、可度量的实施方案,避免制定过于模糊和不具体的方案,同时加强对公共政策实施的监测、评估和统计,经常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社会意见推进个要素的政策实施过程,提高公共政策实效性。
论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论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摘要】公共政策执行中经常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即制定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遭遇到不同程度的阻力和对抗。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政策的有效性和效果,导致资源浪费和社会问题得不到解决。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制度性障碍、利益集团的干扰、执行主体的不力等。
案例分析显示,这一现象在教育、环保等领域普遍存在。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更加严密的监督机制、强化政策宣传和培训、加强政策执行主体的能力建设。
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高效透明的政策执行机制,确保政策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
未来应该加强政策效果评估,及时调整政策内容和执行方式,以实现政策执行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关键词:政策执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障碍、原因分析、案例分析、解决方法、建议、改善、未来展望1. 引言1.1 什么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指的是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上级部门发布政策指令,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基层部门或个体采取对立或绕过政策的行为。
这种现象是公共政策执行中常见的问题,也是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中,上级政府或部门发布的政策可能对于基层实际情况不够了解或考虑不周,导致政策执行难度大、效果不佳。
基层部门或个体可能存在对政策理解不到位、执行不力或抵触的态度,导致政策无法顺利实施,甚至出现滥用职权、变通执行等行为。
该现象的出现会对社会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包括政策执行效果不佳、制度规范受损、社会秩序混乱等。
这种现象也会影响政府部门的形象和权威,降低政府的治理效能和公信力。
了解和解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深入分析政策执行中的障碍、原因和解决方法,可以提升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果,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1.2 现象的影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在公共政策执行中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政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与对立,导致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和阻碍,影响了政策的有效性和执行效果。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引言公共政策是政府解决公共问题、实施公共管理、增进公共福利、实现国家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工具。
公共政策的执行处于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它必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很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公共政策,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还破坏了正常的政策秩序,甚至削弱了党和政府的合法性。
目前我国处于转型时期,众多社会问题都依赖于政府有效地制定并执行相关的政策。
公共政策执行在我国的政治和公共事务中所具有的特殊功能,远远大于西方国家。
关于公共政策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但是,人们也发现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并不缺乏科学有效的公共政策,而是缺乏有效、全面和坚决的公共政策执行机制。
因此对于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1、象征性执行在公共政策实施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只做表面文章,搞政策宣传而不采取政策执行措施,不落实执行政策的组织、人员、资金,被动地等待上级的新政策,观望上级态度和其他部门的执行情况。
象征性执行不仅影响了政策目标的实现,而且恶化了政策执行环境,增加了解决政策问题的难度。
同时也损害了中央政府的形象,降低了中央政府的威信和政策的整合力。
2、选择性执行公共政策具有整体性原则,只有其内部各个部分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达成政策目标。
而一些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时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对上级政策原有的精神实质或部分内容任意进行取舍,只选择执行对自身有利的政策,其余则被遗弃。
这种”断章取义,为我所用”行为的后果是政策的内容残缺不全,变形失真,政策目标难以实现,甚至收到与政策初衷完全相悖的效果。
这一现象在基层政府中尤为普遍,它事实上否定了政策制定机关的权威,颠倒了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关系,窃取了国家利益而使地方利益得到满足,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试论政府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经验交流230作者简介:罗剑(1983— ),男,彝族,云南景洪人。
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政府行政执行力是政府执行公共政策、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能力。
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政府部门依法行政能力的高低,同时也是政府部门权威强弱的客观反映。
本文指出发现与分析影响政府执行力的因素是提高行政执行能力、提升政府绩效的客观前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政府执行力的常见因素(1)影响执行力的主观因素。
第一,思想上不重视。
工作得不到思想上的重视,就很难集中优势力量去落实。
这种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往往要到引发了问题和麻烦才被发现,最后还得重视、落实。
第二,态度不端正。
挑三拣四、拈轻怕重、好大喜功、对待基层采取生硬态度等心理姿态都不利于做好工作,缺少基层和其他部门的合作必然导致低效率。
第三,能力素质不高。
有的工作人员能力素质不高,不能完全理解政策、会议精神,工作时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导致政令落实过程中漏掉细节,影响落实质量。
第四,沟通能力差。
部分工作人员存在沟通能力差的问题,不能做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导致重复、低效的沟通现象,延误政策的落实时机。
部分工作人员因为沟通问题导致基层群众需要为了一件事情多跑好几次,造成双方的误解和不信任,影响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印象。
第五,工作方式方法落后。
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能与时俱进,使用落后、老套的工作方式方法,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逐步参与到政府工作之中,为政府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若工作人员不能充分应用这些信息技术,依旧难以提高工作效率。
第六,责任心不强。
有些干部在工作中会找借口暂时逃避困难,导致矛盾得不到及时处理,小问题硬生生拖成大毛病,群众情绪得不到及时安抚,政策难以落实。
第七,工作不深入。
政府工作中不深入群众群体调查实际情况,不关心民意的焦点,往往导致政府工作缺乏针对性,难以深度落实。
(2)影响执行力的客观因素。
第一,工作多、顾此失彼。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政府工作人员需要抓的工作包含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尤其2020年不仅脱贫攻坚收尾年,很多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每天面对大量的工作,若没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很容易因为工作太多而顾此失彼。
浅议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
浅议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作者:蒋骁虓来源:《卷宗》2014年第08期摘要:公共政策对于国家发展和稳定、及时解决公共问题和顺利开展公共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其执行落实程度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当前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上海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推进,以政策的的有效执行来实现公共政策目标。
关键词:公共政策;执行;问题;对策1 公共政策执行概述一般来说,公共政策执行指的是被政策被相关部门合法化后,政府执行机关通过成立一定的组织机构,运用已有的政治资源,通过政策解释、政策宣传、政策实施、政策协调与政策监控等不同环节,将观念形态上的政策转化为落到现实生活中的设计措施,从而实现政策制定者的预期目标。
公共政策执行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政策执行目标具有明确性。
政策目标应明确、具体、可行,才能有效指导政府部门的行为,这是政策设计和制定的基础,也是政策执行的指导方针和评判标准。
其次,政策执行对象和范围具有限定性。
国家出台的任何政策都是以特定时空范围内的对象为内容的,限定调整对象和时空范围,能更好地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再次,政策执行过程具有动态性。
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复杂的情况,无论政策设计方案如何科学合理,但其都无法与复杂多变的客观生活完全相符合。
最后,政策执行影响具有广泛性。
政策是是国家有意识调节社会系统的工具,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将产生广泛影响。
2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1 存在的问题公共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就是公共政策失控,它存在于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只是程度有别。
公共政策失控在我国现实生活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第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是由于当需要执行的政策与执行机关存在利益冲突时,政策执行机关从自身利益出发制定与上级政策表面一致而实际上却背道而驰的执行措施,阻碍公共政策的真正落实。
第二,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扩大化。
我国的公共政策终结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我国的公共政策终结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问题概述公共政策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旨在促进社会公正、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
然而,在我国的公共政策终结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执行不到位、法律法规与实际脱节等。
这些问题导致公共政策效果不佳,影响了国家治理效能和人民生活质量。
二、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原因及改进措施1. 原因:(1)部门之间协调不足:在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导致政策执行不到位。
(2)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为了争取更多资源和利益,常常对中央政府的政策执行持消极态度或采取敷衍应付的方式。
(3)官僚主义:官员为了避免责任追究和承担风险,在执行公共政策时往往过于谨慎或推诿责任。
2. 改进措施:(1)完善协调机制:建立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
(2)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管理体系,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
(3)加强官员责任追究:建立健全官员责任追究机制,对不履行职责、推诿扯皮等行为进行惩戒。
三、法律法规与实际脱节的原因及改进措施1. 原因:(1)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空白和漏洞,无法有效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
(2)执行力度不足: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于公共政策的执行缺乏足够重视和力度,导致政策无法有效落地。
(3)信息不对称:在某些情况下,政府对于社会现状了解不足或者信息不对称,导致公共政策与实际脱节。
2. 改进措施:(1)完善法律法规:加快推进相关领域的立法工作,并及时修订已有的法律法规。
(2)强化执行力度:加大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力度和监督,确保政策能够有效落地。
(3)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加强对社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及时调整公共政策,确保政策与实际相符。
四、结语我国的公共政策终结中存在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
只有通过完善制度、加强协调、提高执行力度等措施,才能够让公共政策真正发挥作用,促进国家治理效能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基于制度分析的视角
公共政策研究始终是公共管理领域的焦点 话题。经过公共管理学者和公共管理实务工作 人员的不 懈 努 力,科 学 化、规 范 化、制 度 化、合 理 化的公共政策运行体系已经构建。伴随着政策 研究的深化,政策执行系统作为公共政策运行系 统的关 键 环 节 开 始 渐 渐 走 进 学 者 的 研 究 视 野。 但由于我国学者对于政策执行的研究起步较晚, 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就公共政策执行力形成统一 的定义和 相 对 科 学 的 界 定,在 谈 到 这 一 问 题 时, 多数学者把公共政策执行力定义为一种能力,即 政策实施的效力与力度。学者周国雄认为,政策 执行力是政策执行者为了达到政策的目标,通过 对政策资源的调整,从而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的 能力和效 力。[1]也 有 学 者 从 系 统、结 构 的 角 度 对 政策执行 力 进 行 分 析,王 学 杰 认 为,政 策 执 行 力 不仅包含着政策执行的能力,还应包含政策执行 的方向,即政策执行力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向 量。[2]笔者认为,两者并不存在本质的差异,仅仅 是研究视角的不同。公共政策执行力是一种执 行能力,而且它应该并仅应沿着政策目标给定的 方向运行,并 最 终 有 效 地 保 障 公 共 政 策 的 实 现。 但是在复杂的公共管理实践中,由于受到政策执
一、正式制度对于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
正式制度对于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具有 直接性和强制约束性。它直接作用于政策执行 机构的机 构 设 置、权 力 配 置,约 束 着 公 共 政 策 执 行人员的选拔和任用,监察和督促政策实施的有 效开展和最终完成。
(一)公 共 政 策 执 行 机 构 结 构 配 置 体 制 不 合理
其次,行政机构内部的职能交叉重叠。行政 和救援。但伴随着现实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这
公共政策概论政策的实施与执行问题分析
公共政策概论政策的实施与执行问题分析公共政策的实施与执行是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项政策的成功实施和有效执行对于解决社会问题、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至关重要。
然而,实际中常常出现政策落地困难、执行效果不佳等问题。
本文将对公共政策的实施与执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政策实施问题分析1. 对政策执行主体的要求成功实施一项政策需要政策执行主体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条件。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政策执行主体可能面临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足、资源缺乏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执行难度大、执行效果差的情况。
2. 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他们可能对政策的内容、方向产生意见和不满,通过各种途径干扰政策的实施和执行过程。
这种情况下,政策执行主体需要妥善处理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平衡各方利益,确保政策能够顺利执行。
3. 缺乏统筹协调机制政策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也是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
不同政策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协调不足,造成政策执行中信息不对称、资源浪费等问题。
因此,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是政策实施的关键。
二、政策执行问题分析1. 推进力度不足政策执行过程中,推进力度不足是导致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政策执行主体在推进政策实施中可能存在惰性,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
这种问题的存在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佳。
2. 资金不到位与浪费现象政策执行中,资金的到位与使用合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缺乏资金支持可能使政策执行陷入困境,而使用不当则会导致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
政策执行主体应该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配置和使用资金,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3. 监督与评估不力政策执行中,监督与评估的不力是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缺乏对政策执行情况的及时监督与评估,政策执行主体可能出现责任逃避、执行不到位等情况。
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和评估,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促进政策的有效执行。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调整社会关系、实现公共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准则和措施。
政策的执行是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目标的实现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
因此,对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实现政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1. 政策执行力度不足政策执行力度不足是公共政策执行中常见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为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拖延、敷衍了事、执行不力等现象。
其原因可能是执行机构的人员配置、资源分配不足,或者是执行机构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力不够。
2. 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导致政策执行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政策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各方的信息掌握程度不同,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决策困难、执行偏差等问题。
3. 政策执行中的监督机制不健全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不健全也是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之一。
这表现为监督机构不独立、监督力度不够、监督过程不透明等问题,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无法得到及时纠正。
三、对策研究1. 加强政策执行的力度为了解决政策执行力度不足的问题,需要从政策执行的资源和人员配置入手。
首先,要确保执行机构的人员配备和资源分配充足,以满足政策执行的需求。
其次,要加强执行机构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力,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执行人员的政策意识和执行力。
2. 完善信息沟通机制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需要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这包括加强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的沟通、加强执行机构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等。
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决策困难和执行偏差。
3. 健全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为了健全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确保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其能够独立地行使监督职能;其次,加强监督力度,对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最后,加强监督过程的透明度,使公众能够参与到监督过程中来。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一、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相关概述 (1)(一)公共政策…………………………………………………………(二)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三)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大致模式………………………二、“新国五条”执行情况分析………………………………………(一)“新国五条”细则内容…………………………………………(二)地方具体实施情况分析…………………………………………三、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二)地方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四、改善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对策…………………………………(一)转变单一执行主体为多元执行方………………………………(二)充分授权…………………………………………………………(三)完善监督机制的同时协调各方…………………………………(四)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相分离……………………………………针对一项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政府会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并通过一定的政策执行模式,来改善和解决问题,达成特定的政策目标。
这些政策要得以落实必须由地方政府来具体贯彻执行,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如权力划分不对等、执行主体单一、政策制定与执行主体重合、利益不协调等问题。
本文从“新国五条”出发对这几个问题加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之所以不足,是由政策本身、财权与事权相分离、市场经济下的利益多元化等因素造成的。
要解决这些不足,可从多元执行主体、授权、完善监督机制、政策制定与执行主体相分离这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新国五条”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从“新国五条”的落实中谈起一、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相关概述(一)公共政策由于国情、民情、党情等方面的差异,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共政策的解读存在一定的差异。
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公共政策领域的主要挑战和应对策略
公共政策领域的主要挑战和应对策略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针对特定问题或社会需求制定的方案和执行措施。
在现代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面临着各种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政府和相关利益方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
一、挑战一:复杂的社会需求与资源分配压力在一个多元化和复杂的社会中,公共政策制定面临着复杂的社会需求和资源分配的挑战。
不同群体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各不相同,政府需要在有限的资源下进行公正的分配。
此外,需求的动态变化也给政策制定带来挑战。
应对策略:1. 建立科学决策机制:政府需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以便在制定公共政策时能够充分考虑不同群体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并依据数据和专业知识进行决策。
2. 加强社会参与:政府可以通过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和利益相关方的参与,以了解各方的需求和关切,从而制定更加全面和公正的政策。
3. 加强资源管理与分配:政府需要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分配,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挑战二:政策执行与监管困难公共政策不仅需要在制定阶段考虑到各种因素,同时在执行阶段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
政策的执行需要政府机构具备执行力和监管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政府往往难以有效地执行政策并进行监管。
应对策略:1. 建立健全的政策执行机制:政府应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的政策执行机制,明确责任分工,优化协调机制,提高政策执行效果。
2. 加强监督与评估:政府需要加强对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政策的监管也需要加强力度,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3. 提高公众参与:政策执行过程中,政府应积极倾听公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公众的监督和舆论压力,促使政策能够更好地执行。
三、挑战三:政策评估和调整的不足公共政策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评估和调整。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政策评估和调整的机制和方式存在不足,导致政策的效果和适应性不佳。
应对策略:1. 建立健全的政策评估机制:政府应建立起健全的政策评估机制,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分析,了解政策的实施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公共政策执行力
公共政策执行力一、怎样界定执行力:公共政策执行力是指公共权力机关通过一定的行为和技术,整合各种资源,有效地贯彻实施既定的公共政策,将政策方案转化为现实结果,已解决公共问题,到到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能力和效力。
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特点:(1)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公共性。
因为公共政策执行力的主体是公共权力机关,执行的是公共政策,解决的是公共问题,实现的是公共利益,所以公共性是公共政策执行力突出特性。
(2)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权威性与强制性。
公共政策执行力是一种执行的权力,它的主体是公共权力机关,因此这种权力必然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的约束力。
(3)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组织性。
公共政策执行力的主体是公共权力机关,是一个有着严密的科层制的组织架构以及完整的权责体系的庞大组织系统。
(4)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多样性。
公共政策执行力的行为方式,不仅包括行政方式,还包括经济方式、法律方式以及思想教育方式。
(5)公共政策执行力的价值性。
公共政策执行力的运用不仅包括公共权力机关是否有足够的力量贯彻既定的政策方案,还包括这种力量是否符合公平、正义、合理的价值取向。
二、为什么要提高执行力:1、从理论上看,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政策执行的成败直接决定着政策效益和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执行可以检验政策的产出质量,可以根据政策实际的发展修正和完善政策,提高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从实践上看,政策执行力的提高有助于改善政策质量和提升执政能力。
一方面,政策执行力的提高有助于增进社会福利、破解政策执行的困境;另一方面,提升政策执行力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3、从政治学视角看,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高低关乎着执政者的合法性。
政府的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强弱从合法律性、合利益性、合道德性三个方面直接影响着政府自身的合法性基础,高度的政策执行力会不断增强其合法性,使政府获得社会公众源源不断的支持与信任,而低下的政策执行力则会严重削弱政府的合法性,使其失去社会成员的忠诚,从根本上影响政府的稳定与存在,导致社会的混乱与矛盾。
当前我国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国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中关键的一环,其关系到现有政策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后继政策的制定,然而,我国的公共政策在执行进程中,由于存在认知差异、机构缺失、利益协调不力等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一些政策执行的变异现象,妨碍了政策的有效执行,使公共政策在现实中的效力大大降低。
因而,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研究,分析政策执行过程,切实解决执行变异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策执行原因对策所谓政策执行,就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为,将政策观念形态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动态过程。
”[1]从定义中不难看出,政策执行是将政策方案付诸实施,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最直接、最重要、最经常的行动,从根本上决定了公共政策问题能否解决、方案能否实现以及解决和实现的程度和范围。
因此,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制定了大量的公共政策,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政策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发展。
但有些政策由于执行中各种制约因素而大打折扣,从而导致政策执行的效力不尽人意,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故而,剖析政策执行过程,分析因果联系,探讨解决对策,是有效执行政策的关键,对保证我国公共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执行过程的角度研究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我国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政策执行是个极其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际的政策实施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使得政策执行出现偏差,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1.1 替代执行替代执行的典型表现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即当需要执行的政策与执行政策的本机关、本部门存在利益冲突时,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采取偷梁换柱的做法,表面上保持与原政策相一致,实质上执行背离原政策精神的内容,使原有的政策方案难以得到贯彻、落实。
“替代执行的最大特点是政策的变异性”[2],使得原政策的神形相分离,对上级、对下级都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公共政策的执行力:问题与对策申喜连[摘要]公共政策是政府输出的主要产品,政府通过政策来实现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但政策从制定到预期目标的实现,还必须经过一个复杂的政策执行过程。
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政策执行出现种种问题,严重危害了政策的权威性、完整性,影响了政策执行的效力。
因此,研究公共政策执行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是理论与现实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公共政策;执行力;政府公信力[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863(2009)11-0041-04公共政策是指公共权力主体为解决公共问题、达到公共目标,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规范。
公共政策执行力则是公共政策执行主体为达到政策目标,通过对各种政策资源的调度、控制和使用,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的能力和效力。
/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0[1]这是/政府执行力0第一次被写入5政府工作报告6,它标志着强化政府执行力将成为今后很长一个时期里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并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
一段时期以来,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政府/不作为0、执行力不到位的情况比较严重。
干部滥用权力、违法征用土地、牺牲环境追求经济发展的现象屡禁不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0,甚至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0的情况。
中央政策遭遇/肠梗阻0,政令不通,/中南海制定的东西出不了中南海0。
政府缺乏执行力必然导致社会公信力的下降,缺乏社会公信力又会使政策执行不力、难有作为,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研究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不力的状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遇到的问题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替代执行替代执行是指执行人员在执行政策时采取偷梁换柱的做法,执行与上级政府的政策不相一致的政策方案,使原有的政策方案难以得到贯彻实施。
[2]替代执行的突出表现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0。
近几年来,替代执行已成为我国政策执行中的一大痼疾。
替代执行不仅影响了政策目标的实现,而且恶化了政策执行环境,增加了解决政策执行问题的难度。
因为政策在执行中出现的变异和扭曲会使原有政策问题得不到解决,又滋生新的政策问题。
同时,替代执行也损害了中央政府的形象,降低了中央政府的威信和政策的整合力。
(二)象征执行象征执行是指执行人员在执行政策时敷衍塞责,做表面文章,实际上并不执行上级政府政策。
象征执行的主要特征是欺骗性。
从表面上看,政策宣传热热闹闹,政策执行轰轰烈烈,而实际上政策并没有转化为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政策成了空架子。
象征执行不仅欺骗了上级政府,损害了公众利益,消耗了政策资源;而且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增加了政策赤字。
(三)选择执行选择执行是指政策执行人员在执行政策时采取/为我所用0的做法,有意曲解政策的精神实质或部分内容,导致政策无法真正得到贯彻落实,甚至收到与初衷相悖的效果。
选择执行的突出表现是/政策贪污0。
政策在执行时被中途截留,政策的精神和内容不能传达到目标群体和利益相关人员。
选择执行的最大特征是自利性。
执行人员选择政策的标准是/趋利避害0,对己有利的政策就执行,对己无利的政策就不执行或少执行。
(四)附加执行附加执行是指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执行人员附加了一些不恰当的内容,盲目扩大政策外延,使政策的调整对象、范围、力度、目标超越政策原定要求。
附加执行的突出表现是搭便车。
政策执行人员往往打着贯彻上级政府政策的旗号,自立一套,自行其是,推行反映自身利益的/土政策0、/土规定0。
这些/土政策0、/土规定0与原政策存在着相关性或相似性。
它们或者被宣传为执行原政策的工具,或者被宣传为原政策的细化。
/土政策0与原政策捆绑在一起执行后,分别从质和量两个方面造成原政策的畸变。
在质的方面,/土政策0扩大了原政策的内容,引发了新的政策行为,影响了原政策目标的实现;在量的方面,/土政策0扩大了原政策的调控力度与范围,改变了政策功能,超越了政策目标,出现了政策浮夸。
(五)机械执行机械执行是指执行人员在执行政策时不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机械地照搬上级政府政策。
这种执行表现为执行者不顾公共政策的精神实质,不考虑客观环境条件,不能因时、因事、因地做出具体分析,只是机械地照搬其它地区、部门或行业的公共政策;还表现为不顾公共管理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机械照搬陈旧的、过时的公共政策;或者不顾公共事务的时效性,在公共政策不到位的情况下,面对急需解决的公共事务不知所措,因坐等上级政策而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机械执行的最大特征是缺乏灵活性。
机械执行反映了政策执行人员能力素质的低下,盲目照搬照抄中央政策,使公共政策失去了针对性,既浪费了政策资源、降低了政策效益,又影响了政策目标的实现。
(六)野蛮执行目前,我国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有很多滥用行政手段的现象,一些公共政策执行者对执行对象动辄命令、强制,甚至野蛮执行,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严重地影响了执行效果。
[3]还有一些政策执行人员没有向执行对象详细解释和宣传政策,忽视了思想教育手段的运用,造成执行对象对政策不理解,当执行对象出现不合作和抵触情绪时,执行者就采取制裁、经济处罚等方式,野蛮执行公共政策。
二、当前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分析当前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力不足的原因是复杂的,是整个执行过程中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由量变到质变不断积累的结果,它有着深刻的体制和认识等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利益冲突导致政策执行失控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就是对社会价值、利益进行权威性分配的过程,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对社会利益结构的调整和规范,促进整个社会快速稳定健康发展,代表和维护社会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或国家利益。
在利益多元化情况下,不同的利益主体存在着利益差异和不同的利益取向,而公共政策无法使不同阶层和个人、不同地域和部门的利益都得到表达和满足。
因此整体利益、区域利益、群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差别的客观存在决定了公共政策执行失控的可能性,存在政策执行者、目标群体敷衍、歪曲、抵制政策的内在冲动。
其中,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在利益上的冲突是政策执行失控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公共政策运行机制不健全政策运行机制是完成整个政策生命过程的载体,是在组织和领导体制基础上通过权力的划分和配置实现政策制定、执行、监控的有机整体。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失控从体制上说主要是政策执行机制和政策监督机制不完善,而这两大机制上的弊端宏观上体现在政治体制尤其是行政体制上。
目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尚未完成,新型的行政体制尚未建立,政策制定、执行、监控没有形成既相互耦合又相对独立的运作机制,政策制定缺乏科学化、民主化程序,政策执行不力,政策监控软弱。
机构重叠致使政出多门和多头管理,难以明确具体的政策执行机关,常导致政策执行阻塞和断档;机构职责不清使政策执行机关互相推诿或互不买帐,从而出现政策执行敷衍或执行中断;执行机构间缺乏沟通协调使政策目标得不到合理分解和整合,不能迅速、准确地传递、实施,政策阻塞难以避免;政策执行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法制约束,使政策执行情况得不到及时检查,对造成政策失控者缺乏严厉惩处,从而使政策执行中的失范得不到及时防治和纠正;党政不分有时使政策之间发生抵触,削弱了政策执行力。
(三)政策执行机构的管理存在缺陷目前,政策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结构不合理。
组织结构不合理将直接影响其功能的运行、效用的发挥,许多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都可以在组织结构上找到原因;二是领导管理水平低。
政策执行机构领导者的领导方法、领导能力、领导艺术,对政策执行任务的完成也起着关键的作用;三是领导水平参差不齐。
这势必影响管理中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各个环节的作用,势必影响政策的实施,导致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四是沟通和协调不畅。
执行机构与各部门之间、不同部门之间、执行人员之间,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发生误会和矛盾是常有的事,现行执行机构中依然存在沟通和协调不畅的现象;五是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对政策执行者及其行动进行适当的约束和指导,就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政策效果。
当前,部分地区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致使政策的执行行为得不到强有力的约束,不能有效的防范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
(四)中央政策执行控制力弱从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失控的情况看,主要是中央宏观公共政策在执行中的失控,失控的发源地在地方政府执行机关。
中央是国家宏观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因而是最高和最有权威的政策施控主体,其施控力和权威直接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中央的权威受到冲击,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被削弱,这是宏观公共政策失控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重建中央与地方关系,具体做法是中央向地方放权。
在放权过程中,放哪些权、放多少权,在没有任何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出现了放权过度的现象。
由于放权缺乏法律规范和制度约束,随着地方权力的扩张,地方主义迅速滋长,一度走向难以驾驭的程度,严重阻碍了中央宏观政策在地方的执行。
各地方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0,在经济上大搞/诸侯经济0,重复建设,人为设置经济栅栏;在政治上表现为本位主义、无政府主义,地方与中央博弈,导致中央政策在地方政府执行起来大打折扣。
(五)公共政策科学化程度低公共政策科学化程度低主要表现有:一是政策目标模糊不清。
政策目标的正确与否是衡量政策实施好坏的标准,进而成为政策实施效率的标准。
当前在制定政策目标时存在很多政策目标模糊的情况,如目标不切实际难以达到;目标难以比较和衡量;目标没有明确所期望的结果;目标的完成不属于政策执行者职权范围的事;目标没有规定完成的期限。
在这种情况下,政策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往往会显得无所适从。
二是政策内容混乱。
无论是对于同一项政策的目标还是多项政策的目标,如目标之间不一致,在执行这样的政策时,执行者要么犹豫不定、裹足不前,要么自相冲突、产生内耗,影响政策效果,发生执行偏差。
三是政策标准不合理。
政策标准表明了政策本身对各级政策执行者的期望、执行者所拥有的职权范围、政策对象行为的调整内容等。
决策者在研究和确定政策标准时,应注意政策标准要切合实际,要指出政策标准未来可能的变化,以便为实施活动的开展提供遵循的方向。
(六)缺乏与政策环境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政策环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差异性和变异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增加了政策执行的复杂性和困难。
政策制定时的环境和执行时的环境往往有区别,它们的区别有时还是相当大的。
虽然在制定政策时,对政策环境的复杂趋势会做些预测,但是这种预测在时间上的深度、空间上的广度以及效果上的正确度却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