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新闻业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及问题的解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新闻业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及问题的解决

摘要:中国新闻事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越来越成熟。但随着新闻越来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新闻的伦理问题日益重视。那么,中国新闻业现状到底是存在那些问题呢?真的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糟吗?中国新闻职业道德问题到底是什么因素引起的?我们应该

采取些什么措施?本文试图对以上问题作一略浅析。

关键词:寻租新闻职业道德

一中国新闻业存在那些职业问题

每个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道德。如教师要遵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医生要遵守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等等。这里所说的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在广大新闻工作者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它是新闻出现之后,新闻从业人员在长期的新闻劳动实践中逐渐形

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新闻寻租化

公众对传媒界的种种批评绝非空穴来风。近年来,传媒界丑闻不断。为了揭露精神病院的问题,有的记者乔装成精神病人;为了揭露社会丑恶现象,有的记者故意设圈套诱导人做坏事,然后加以报道。无中生有,编造事实,例如《鄂东晚报》出于创收的冲动,寻求经济利润最大化,报社内部达成以曝光当事方丑闻的方式强拉广告的默契,上下…通力配合‟,形成了一条报社领导——记者——受要挟单位的…媒体腐败食物链‟,这是典型的拿新闻监督寻租当饭吃。,《鄂东晚报》反映了新闻业自律缺失,教训深刻,值得反思。有些新闻记者利用自己手中的话语权、舆论监督权,以写批评稿、挖陷阱等手段要挟或交换,谋取个人或集体的经济利益,违反传媒职业道德规范甚至触犯国法。新闻业者均有舆论监督的“权力”错觉,进而有了利用舆论监督的“经济”寻租行为。来违背舆论监督是服务于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的一种形式。

其实《鄂东晚报》所反映的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问题决不是偶然的。北京一家公关公司负责人披露,“封口费”的数额通常较大,几万元甚至十几。《中华工商时报》总编辑黄文夫指出,收受企业用于堵媒体之口的钱,已经成为少数财经媒体的一笔特殊收入。现在有些新闻工作者左手持批评稿,右手持表扬稿,去要挟被采访者给赞助,不给钱就立刻刊发批评稿,给钱就刊发表扬稿。这是滥用新闻舆论监督权的重要表现,也是新闻寻租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不仅严重影响新

闻单位和记者的形象,也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二)新闻领导化

中国的新闻传播一直是党和政府忠实的宣传工具,定位高,形式严肃,如积成流弊则会有亲和性弱的缺点。早中国新闻报道中人们常常有“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没有领导的新闻不算新闻,没有名人的新闻不算新闻。在中国现在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发现上到中央台下到县台的新闻中,都是有领导报道并且在新闻总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还可以发现在于新闻报道中的职务官阶就是一个极度不合理的怪胎。中国新闻从新闻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一次向受众本位方向的转移,应该从领导本位新闻中转移到新闻平民化,主要集中在对民生新闻、公共新闻和媒介娱乐化等问题的上新闻报道。新闻是把各种各样人的行为图象给人们作为镜子,应将其广泛

的社会兴趣的特点和社会效果更好地结合起来,最大化反映人民大众的心声以及宿求。大众新闻理念的及

时引入,使新闻蕴涵着巨大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三)新闻至高化

在中国目前新闻业中,有些新闻工作者,以“新闻高于一切”的错误思想指导下,为了新闻,对人民大众的权利的侵害。媒介又对隐私问题特别感兴趣,因为这种新闻很吸引人,最棘手的是有关公众人物,名人,强暴受害者的隐私,以及使用过分敏感信息的问题。例如“林妹妹”的死近期不管是在娱乐界还是在新闻界,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其扮演者陈晓旭作为一个明星、成功商人和妙真法师,其离奇的一生给媒体带来了一次背离人性的“狂欢”。1987年版的《红楼梦》让21岁的陈晓旭一夜成名,此后她的一生便都与“林妹妹”联系在了一起。随后弃艺从商,在商界获得了不菲的成绩,曾经被评为经济风云人物,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她突然抛弃亿万资产出家。2007年5月13日又突然传出其辞世的消息。从陈晓旭出家到其辞世,媒体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关于其出家原因的臆断,关于其死因的猜测,从陈晓旭的家人、同事到昔日《红楼梦》剧组导演与演员,乃至陈的前夫与昔日恋人,都遭到媒体的轮番盘问。媒体没有做到对已故之人的尊重,也没有考虑到陈的家人以及朋友的心情,而仅仅只顾挖掘有关陈的一切信息来博取大众的眼球和注意力。所有这些都在拷问着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守的道德底线。在…陈晓旭事件‟中,我们没有看到传播者为活着的人提供更多有意义的东西,反而是让人们沉迷、猎奇、瞧热闹,甚至在电视上攻击死人。”这些不负责任的主观臆断不仅是对已故之人和其家属的极大不尊重,也在很大程度上败坏了社会风

气,损害了新闻专业精神以及媒体的公信力。

二中国新闻业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因素

新闻工作者必须依据职业道德履行自己的义务。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被人们称为“无冕之王”的新闻记者们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一些违背职业道德的事件时常发生,不仅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健康发展,更是社会文化的倒退,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巨大阻碍。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如今中国新闻业职业道德

问题增生的因素呢?

(一)新闻业职业道德没有悠久历史条件是中国新闻业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的历史因素从发展的历史看,新闻道德产生的时间晚。众所周知,职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社会分工是职业形成的必要条件,而职业的产生又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必要条件。先有了社会分工所形成的各行各业,然后才有与一定职业的社会地位、作用、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职业道德。 新闻作为一种专门采集、整理和传播各种信息的特殊职业,它的出现至今不过400多年,而中国新闻业的产生不过百余年的历史。由于这一职业产生的时间不长,与之相适应的新闻职业道德产生的时间自然也比较晚。相对于“官德”、“师德”、“医德”、“商德”等古老的职业道德来,新闻道德还相当年轻。在我国浩瀚丰富的古代典藉中,我们可以分别看到古人对于“师德”、“官德”、“史德”、“武德”、“医德”的丰富论述。但是,在中国近代以前的任何一部典籍中,没有发现有关新闻道德的论述,因为真正的新闻职业在中国是到近代才出现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新闻业存在的职业道德是先天不足的。

(二)新闻商业化运作是中国新闻业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增生的经济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形成,中国新闻业确实已经进入了一个商业化运营的时代。任何一个媒体,无论是覆盖全中国的最大的通讯社新华社,还是各个地县的电台电视台、党报党刊,一改过去依靠政府拨款的境况,如今,大多只能从财政拿到少量的人头款(跟据在册正式职工数目划拨的基本工资额),新闻业的生存与发展主要是靠自己自负盈亏。每年年末,各个媒体及部门都会层层签定广告收入完成责任状,完成的,重赏;完不成的,罚。过去想到新闻我们更多的想到新闻是良知的化身;记者是为了党的新闻工作鼓与呼的人。如今,新闻业更象一个饥肠辘辘的商业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记者,更象

一个为养家糊口,四处奔波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