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新闻业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及问题的解决

合集下载

浅析新闻媒体职业道德失范问题

浅析新闻媒体职业道德失范问题

浅析新闻媒体职业道德失范问题摘要: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失范问题久已存在,本文拟从其表现入手分析原因并提出防备措施,以期改善我国新闻生态环境,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开展。

关键词:新闻媒体;职业道德失范;防备措施新闻媒体职业道德失范在我国影响深远,不从基本上予以解决,我国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会大打折扣,新闻事业的开展也会备受妨碍。

一、新闻媒体职业道德失范的含义和表现新闻媒体职业道德失范是指新闻媒体工作者在新闻职业行为过程中,违背职业道德,使得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媒体传播力受到损害的状态。

新闻媒体职业道德失范表现很多,大体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方面:〔一〕有偿新闻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工作者在发布新闻时受到了当事人的贿赂。

实践中就是对有新闻刊发需求的机构或个人索取费用,缴纳费用后才予以刊发该新闻。

这种做法在20世纪90年代非常盛行,后来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的严厉管控下有所收敛,但现在仍有一些媒体运用各种借口和方式到达收取费用的目的。

有偿新闻的出现很多是因为媒体经营状况不太好,对记者采编人员也要求创收,于是就有了版面出让和以新闻报道形式出现的软广告等,当然还有采编人员接受贿赂中饱私囊的情况。

有偿新闻的实质是公权力的滥用,是新闻工作者违反职业道德,违背新闻真实性的根本原那么,是欺骗广阔媒体受众的行为,其危害性是十分巨大的。

〔二〕虚假新闻虚假新闻主要指的是新闻工作者违背新闻报道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原那么——真实性原那么,采用和刊发虚假的新闻报道。

虚假新闻的产生有很多原因,一是为到达政治宣传的目的,虚构和编造新闻。

示例,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武汉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灾难,而医护人员为诊治感染者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有很多可歌可泣事迹。

但一些新闻媒体却为了追求轰动和刺激效应,不顾事实,肆意夸大,刊出了诸如“医护人员生产20多天抛下双胞胎儿子返岗,丈夫送其到医院后返家,双胞胎儿子居然问妈妈去哪儿了〞等一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新闻,遭到受众的恶感。

我的新闻工作总结:如何处理新闻报道中的道德难题

我的新闻工作总结:如何处理新闻报道中的道德难题

我的新闻工作总结:如何处理新闻报道中的道德难题我的新闻工作总结:如何处理新闻报道中的道德难题2023年了,很多现在看起来像是不可能实现的科技进展已经不再是梦想。

但是,新闻行业并没有因此改变。

仍然有很多新闻从业者为了报道真相而付出一切努力。

我很荣幸能够成为其中之一,以我的个人经历和见解来总结一下我的新闻工作,重点是如何处理新闻报道中的道德难题。

道德难题是所有新闻报道中都会遇到的问题。

它们是关于公共利益,道德信念,诚实和诚信的问题。

我所负责的报道除了新闻,还有事件分析和评论文章。

以下是我从我的工作中学到的几种处理道德难题的方法:所谓“公正”作为新闻媒体,我们的职责是忠实地记录和报导事实,无论这些事实对哪个团体或个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然而,事实本身就存在很多次序安排和不同的权重,因此,我们会遇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挑战我们的中立性。

为了保持一定的公正性,我们会采访多个来源或个体,但是即使如此,出版的内容仍有可能不完全反映事实。

一个有争议的例子是资深记者所报道的事实准确在线性卡方测试下不如别的新闻媒体报道的准确,这个问题关系到就算是经验丰富的记者依然难以避免犯错,如何确保公正成为了考虑处理道德难题的一个关键点。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对所有的访谈记录、文档和证据进行全面的审核和验证,特别是在关键的地方,以确保报道准确和精确。

- 不能仅仅因为一个声音不同,就把它视为事实。

要进行严谨的调查,并考虑不同意见之间的差异。

- 多方面了解并保持联络,以获取尽可能公正的新闻内容。

我们不能让我们的个人观点影响新闻报道。

保护个人隐私在采访过程中保护个人隐私非常重要。

报道个人事务的记者要非常注意不要公开过多的个人信息或不当地干涉个人生活。

在面对关于个人隐私的道德难题时,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根据我们的职业标准和伦理准则,我们需要寻求受访者的同意,并尽可能地保护他们的隐私。

- 不要太过于关注个人隐私问题,猎奇和八卦新闻不应是我们的首选报道方向。

新闻媒体行业中的职业道德问题及整改建议

新闻媒体行业中的职业道德问题及整改建议

新闻媒体行业中的职业道德问题及整改建议一、引言新闻媒体在现代社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负责报道和传播各类信息,对公众的意识形态、观念和决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这个行业中,职业道德问题时有发生,如偏见报道、信息虚假等。

本文将探讨新闻媒体行业中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

二、新闻炒作和谣言传播1.1 新闻炒作问题为了吸引读者或观众眼球,一些媒体在报道中夸大事实或渲染感情色彩,从而降低了其报道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这种新闻炒作导致了社会舆论对真实事件的失真认识,并可能给公众带来误解与困惑。

1.2 谣言传播与不实消息由于国内外社交媒体平台蓬勃发展,谣言传播已成为摧毁国家稳定、挑战社会信任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贩卖谣言和不实消息,造成社会混乱和对正确信息的误判。

三、报道偏见与舆论引导2.1 观点偏颇和主观评论新闻报道应具备客观性和中立性,然而,一些媒体打着客观报道的旗号,却偏颇地传递个人或团体利益诉求。

某些媒体将自己的主观评论与新闻混为一谈,从而削弱了公众对真相的认识。

2.2 舆论引导与操纵权力渴望通过掌握媒体来塑造舆论,试图操控公众意识。

这种威胁到了独立性和公正性原则。

一些媒体可能被政治、商业或其他势力所左右,在转述故事时选择性地忽视事实,并通过扭曲信息来引导舆论。

四、职业道德问题整改建议3.1 强化媒体自律机制建立并完善内部自律机制是加强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一步。

各级新闻组织应设立专门委员会,负责监督记者行为规范,处理违规行为。

此外,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意识。

3.2 加强法律监管与执法力度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媒体行业的法律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政策。

针对虚假报道、信息抄袭、夸大事实等行为,严厉打击,并以处罚警示其他媒体及从业人员。

3.3 提升新闻媒体质量与职业声誉新闻机构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将客观性、真实性和公正性放在首位。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之我见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之我见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之我见新闻作为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重要行业,承担着监督社会、传递真相和维护公共利益的使命。

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新闻行业的公信力和社会信任度。

本文将就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影响以及如何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利益驱动。

部分新闻从业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择手段地报道新闻,夸大事实、捏造消息,甚至故意歪曲事实,给公众带来不实的信息,造成社会舆论的混乱。

2. 缺乏职业敬业精神。

一些新闻从业者对新闻行业缺乏敬业精神,对新闻报道随意马虎,不负责任地发布消息,轻易传播未经核实的消息,造成社会恐慌和不良后果。

3. 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一些记者对新闻报道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修养,不尊重新闻的真相和客观性,以及对报道对象的尊重,导致出现偏颇的报道现象。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对社会和新闻行业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1. 影响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影响了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导致公众对新闻报道产生怀疑和质疑,影响了新闻行业的权威和影响力。

2. 造成社会舆论的混乱。

一些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导致社会舆论的混乱,让公众无法准确了解事实真相,给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带来了不良影响。

3. 损害了新闻行业的声誉。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损害了整个新闻行业的声誉,给新闻行业造成了负面影响,导致整个行业都受到了不公正对待。

我们需要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从源头上减少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对于新闻从业者,应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其职业道德意识和道德修养,做到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维护新闻行业的专业性和公信力。

2. 完善新闻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的新闻监督机制,对新闻内容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核和监督,杜绝不实信息的传播,提高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提升新闻从业者的责任意识。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之我见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之我见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之我见近年来,新闻行业不断出现职业道德失范的现象,令人不禁深思和关注。

作为传递信息和客观报道事实的载体,新闻媒体在社会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部分新闻人在追求热点和流量的过程中,忽略了职业道德和公正报道的原则,炒作、歪曲事实甚至发布虚假信息,严重损害了公众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在此,我将对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根源在于利益驱动和商业化导向。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广告营销和流量变成了媒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由此,部分新闻从业者为了获取更多的点击量和收入,不惜牺牲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炒作话题和发布虚假信息成为常态。

与此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待遇和保障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和不稳定的经济收入,使得一些人在道德诱惑面前难以自持。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与舆论监督和法律制裁不力密不可分。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虚假新闻和不实信息可以迅速传播,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当前我国对于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法律监管和处罚机制相对薄弱,不能够有效地遏制住这种行为。

舆论监督也并不尽如人意,公众对于虚假新闻和炒作行为的抵制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由此,部分新闻从业者得以逍遥法外,妄为而为,造成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持续存在。

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新闻从业者应该自觉增强职业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念和报道原则,远离炒作和虚假信息,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准确地报道事实。

媒体机构应该加大对于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惩戒力度,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对炒作和虚假报道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国家应该加强对新闻行业的监管,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于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提高新闻从业者的待遇和保障,营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闻环境。

公众也应该提高对于虚假新闻和炒作行为的识别能力,增强对于信息的甄别意识,避免被误导和利用。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及对策浅谈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及对策浅谈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及对策浅谈摘要本文总结当前我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现象,通过分析这些现象产生原因,提出防范和制止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的对策,力图找到提高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对策近几年,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新闻界的有偿新闻、虚假新闻、广告新闻、低俗之风等层出不穷,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的问题严重,一些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为了抢发独家新闻、制造轰动效应,以吸引受众,获取经济效益,不惜揭人隐私。

因此,有必要提高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

1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原因分析1.1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1)有偿新闻屡禁不止。

新闻机构向要求刊播新闻者收取一定费用的新闻。

一些新闻机构为解决经费不足或赚钱,以及其它目的,按占用版面大小(报纸)、播出时间长短和录制费用(广播、电视)向要求刊播新闻者收费。

2)虚假新闻时有发生。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与价值所在,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界的行规行纪。

3)新闻侵权日渐增多。

我国新闻媒体因被公民认为侵犯其名誉权的纠纷逐渐增多,媒体及新闻工作者因此被提起诉讼,推上被告席,已经成为平常事。

在诸多名誉权纠纷案子中,越来越多是隐私权侵权。

如台湾著名女影星白冰冰的独生女白晓燕遭绑匪绑架,绑匪要求白冰冰以万美金作交换条件。

其勒索赎金金额之高,创台湾治安史纪录。

台湾各大媒体纷纷闻风而动,见缝插针。

为了竞争“独家报道”,各媒体全天候跟踪报道,恶意炒作案件,详尽描述犯罪手法,残忍情节,并不顾当事人尊严和感受强行采访。

4)低俗新闻日趋严重。

在犯罪新闻的报道上,为迎合少数读者的非理性欲望,绘声绘色地描绘罪犯的手法和手段,用虚张声势的语言渲染犯罪情节,制造扑溯迷离的效果。

1.2原因分析1)媒体市场化带来的冲击。

市场经济作用对新闻工作者的利益关系、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2)不良社会风尚的影响;3)职业道德教育的滞后,职业道德意识淡漠。

新闻记者职业道德职风查摆问题及整改措施

新闻记者职业道德职风查摆问题及整改措施

新闻记者职业道德职风查摆问题及整改措

问题
新闻记者作为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职业道德和职风
的问题对于其形象和信誉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新闻记者职业道
德和职风中存在以下问题:
1. 新闻报道缺乏客观、真实和全面的原则,存在信息失真和偏
见问题;
2. 部分记者泄露新闻事实,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和合法权益;
3. 新闻报道中存在低俗化、娱乐化倾向,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
4. 部分记者存在收受贿赂、敲诈勒索等不良行为,损害了媒体
行业的公信力;
5. 新闻报道中存在侵犯个人隐私和造谣传谣等违法行为。

整改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1. 加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客观、真实和全面报道的意识;
2. 建立健全新闻泄露事实的查处机制,对泄露事实的记者进行严肃处理;
3. 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引导新闻报道回归真实、客观,避免低俗化和娱乐化倾向;
4. 加强媒体内部监督机制,严厉打击收受贿赂、敲诈勒索等不良行为;
5.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严惩侵犯个人隐私和造谣传谣行为。

通过以上整改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可以有效解决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和职风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媒体行业的形象和信誉,为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客观、有价值的信息。

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归因及对策

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归因及对策
公 共 管理
新 闻从业者职业道德 失范现 象 归因及对策
魏 恒 涛
摘 要:近年来 ,随着我 国的新 闻事业 的迅 猛发展 , 出现 了有些新 闻媒 体及 新 闻记者 不 同程度 地违 背职 业 道德准则 的行 为和 现象 , 影响 了新 闻媒体在公 众心 目中 的形象 。本文以新 闻从业者道德 失范现 象的表 现与危害 作为切入点 ,分析 了新闻从业者道德 失范现象的原因,
这不但使新 闻偏离 了它 的本质使 观众 受到愚弄,更体 现 了新 闻从业人 员的职业道 德失范、人文 精神的丧失。
3 . 有偿新闻
树 立 新 闻信誉 ,赢得 民众 口碑 ,提 高新 闻从 业者 的职
业 道德素养 ,已经成为 困扰我 国新 闻界 的一大难题 。


新 闻从业者职 业道德 失范表现与危害
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 的新 闻从业人员。
二 、新 闻从业者职业道德 示范的主要原因
1 .外部原因
外 部原 因主 要 由外 部环境 与 监督缺 失 组成 。对 于 世界观 ,才能在新 闻工作中坚持原则,坚守职业操守。才
外部环境 ,世界全球化是一大诱 因。随着全球化发展 ,
宣传 炒作的工具 。现阶段 ,一些单位 、企业为 了增加知
不懂装懂;合理想象 ,添枝加叶;偷梁换柱 , 移花接木 ” 名度 、提高声誉和品牌影响力便设计行贿相关新 闻工作
可谓对于 目前虚假新 闻的论述一针 见血 ,入木三分 。现 人员,为其产品或形象做宣传 。使新 闻媒体沦落为商业 阶段 ,随着会联 网和新媒体 的兴起 ,虚假 新闻的表现 形 广告平台 。第二种情况 ,新 闻工作人员公开勒索 ,将新 式越 来 越呈 现 出多样 化和 复杂 化 的特 点。虚 假 新 闻是 闻媒体 当做敛财 的工具 。随着新 闻体制 的改革 ,经济效 益逐渐成为部分新 闻从业人 员追逐 的 目标 。使新 闻与广 对新 闻公信力 的严 重挑战,使对新 闻观众 的严 重亵渎, 是误 导受众 决策的致 命根源 。

浅析我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缺失及重塑

浅析我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缺失及重塑

浅析我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缺失及重塑浅析我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缺失与重塑大众传播媒介在很多时候是客观公正的文化表征,是社会普遍道德原则的灵魂和化身,它对国家的政治民主稳定、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公众伦理观念的形成,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我国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与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飞速发展, 新闻记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些新闻媒体及其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背职业道德准则,损害新闻媒体的信誉和形象的现象,同时也对我国新闻职业道德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因此,新闻媒体及其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对于繁荣我国的新闻事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我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近些年来,在新闻媒介引入市场机制之后,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新闻传播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加之新闻媒介或记者自身经不起社会的各种诱惑,放低要求,随波逐流,频频出现丧失职业精神和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虚假报道、有偿新闻、低俗之风和炒作等新闻行业作风问题层出不穷。

第一,虚假报道大肆泛滥。

所谓虚假报道分为两种,一种是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为了增加知名度,追求轰动效应,一种有意识的报道与事实不符的新闻;另一种是由于某些新闻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低下,没有经过认真考查,道听途说编造出来的一种虚假报道。

如上海《新闻晨报》A2版上海劫持人质事件,根据内容可以发现很多漏洞。

记者完全看不见的地方既然可以描述的很清楚,这完全属于记者本人编纂出来的。

此类虚假新闻不乏存在。

第二,有偿新闻大行其道。

有偿新闻是指部分新闻工作者接受或者采取不正当手段主动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物质报酬的新闻交易行为,还包括故意隐匿和扣押新闻的不当行为。

如2021年媒体刊登出“山西霍宝干河煤矿瞒报事故向记者发‘封口费’”一消息,新闻出版总署和山西省两次进行针对性调查后曝光了收取“封口费”的6家“媒体”,其中,中国教育电视台一栏目收取1.9万余元。

媒体行业存在的道德困境及解决办法

媒体行业存在的道德困境及解决办法

媒体行业存在的道德困境及解决办法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在现代社会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和商业利益的驱动,媒体行业日益面临道德困境。

本文将探讨媒体行业存在的道德困境,并提出几种解决办法。

一、道德困境之一:虚假报道媒体行业虚假报道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有时为了吸引读者或观众注意,某些媒体机构可能夸大事实或编造故事。

这种虚假报道不仅误导公众对事件的理解,还损害了整个行业信誉。

解决办法:1. 媒体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严格的新闻审核制度。

所有报道都应经过多次核实确保真实性和准确性;2. 提高记者职业道德水平,在新闻采访中始终秉持坦诚和客观原则;3. 加强对记者和编辑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舆论意识。

二、道德困境之二:隐私侵犯在当今社会,个人隐私保护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和伦理问题。

然而,媒体行业常常涉足个人隐私领域以迎合公众的好奇心。

这种隐私侵犯不仅受害者无法容忍,也影响了媒体行业的形象。

解决办法:1. 媒体机构应尊重个人隐私权,并遵守相关的法律和规定;2. 制定明确的道德准则,规范记者在报道中处理个人隐私问题的方式;3. 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并增加道德判断能力。

三、道德困境之三:利益驱动商业化是媒体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

然而,在追求盈利最大化时,一些媒体机构可能放弃了自身应扮演的公共角色,将商业利益置于首位。

这种以利益驱动的做法削弱了媒体对社会影响力和公共责任感。

解决办法:1. 建立独立监督机构,对媒体行业的商业行为进行监管,确保公平竞争和合规运营;2.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媒体行业,增加经济多样性,减少媒体对广告和赞助商的依赖;3. 加强媒体专业人士的伦理教育和道德约束意识,提高其公共责任感。

四、道德困境之四:偏见和偏执报道媒体行业在报道时往往存在着主观偏见和偏执。

某些媒体可能因政治、地域或其他原因而选择性地报道事实,从而导致信息不全面、误导性的问题。

媒体行业中的道德困局与提升措施

媒体行业中的道德困局与提升措施

媒体行业中的道德困局与提升措施一、引言在信息时代,媒体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为公众传递新闻和信息。

然而,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媒体行业面临着许多道德困境。

本文将探讨媒体行业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提升措施。

二、收买新闻报道近年来,在媒体圈内频繁出现了有关收买新闻报道的指责。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新闻机构的公信力,更是对社会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

为解决这一道德困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监管: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媒体行业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确保新闻从业人员遵守职业准则。

2. 提高记者待遇:加强记者队伍建设,提高记者们的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减少他们因经济压力而被诱惑收买报道的可能性。

三、乱用权力和造假报道媒体行业中出现乱用权力和造假报道的问题严重侵蚀了公众对媒体的信任。

为应对这一道德困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加强新闻编辑部门的审核工作,确保报道真实准确,并建立举报机制,令公众有渠道揭露媒体不当行为。

2. 加大法律惩罚力度:针对序列化违法行为,建立更严厉的惩罚措施,以遏制媒体从业人员故意发布虚假信息或进行舆论操作。

四、隐私泄露和个人信息安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个人隐私泄露和个人信息安全成为一个棘手而突出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道德困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数据保护:建立完善的用户数据保护机制,在收集和使用用户数据时加强监管,保证数据安全不受侵犯。

2. 完善相关法规:政府应出台更加完善和严格的法律法规,惩处侵犯隐私和个人信息泄露等违法行为。

五、平衡商业利益与新闻道德商业利益和新闻道德之间常常发生冲突,这是媒体行业中的一大困境。

然而,只有找到平衡点才能确保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以下为提升措施:1. 加强媒体素养教育: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意识到新闻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商业利益和道义原则之间作出正确选择。

2. 严酷自我约束:媒体从业者应自觉遵守相关职业规范,打造优质的内容和信任度,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浅析我国新闻道德失范现象原因及对策

浅析我国新闻道德失范现象原因及对策

浅析我国新闻道德失范现象原因及对策【摘要】新闻道德是新闻从业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必须遵循新闻职业的道德准则。

当新闻职业道德的道德价值和规范要求缺少有效性,不能再正常发挥调节作用时,就会引发新闻职业内部道德行为的混乱,这就是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

【关键词】新闻道德新闻报道一、新闻职业道德失范内涵及表现(一)新闻职业道德失范涵义新闻职业道德。

新闻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形式,新闻职业道德与一般的职业道德一样,也是调节职业道德关系的一种方式,也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也同样要以善恶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但是由于新闻职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强烈的政治性,所以新闻职业道德又具有很明显的特殊性。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是指新闻职业内部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业内的道德关系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因而导致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不断发生,整个职业处于道德混乱、无序的状态。

它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道德的变化,是摧毁新闻旧道德秩序建立新道德秩序的内在力量。

当社会稳定,新闻职业道德普遍具有效力时,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就不明显;当社会进入到转型期,经济、政治、文化观念出现重大转变,新的新闻职业道德又不可能很快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新闻职业道德失范明显暴露出来。

(二)当前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新闻职业道德状况离不开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

最近几年,新闻炒作越来越厉害,新闻敲诈和勒索事件不断增多,隐性采访带来的侵权事件也大量出现。

在新闻职业道德失范形式增多的同时,道德失范的程度也开始加剧,主要表现为个人道德失范开始向集体道德失范演变。

概括起来讲,新闻道德失范现象主要反映在新闻媒体人员的行为和新闻作品两个方面。

新闻媒体人员的行为表现出的道德失范现象指新闻媒体及其新闻工作人员在采编、报道、制作等新闻活动中出现的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道德失范现象,新闻作品反映出的道德失范现象指新闻作品不合乎人们的道德观念,有害于人们精神健康的现象;任何一种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

中国新闻道德现状分析

中国新闻道德现状分析

中国新闻道德现状分析【摘要】中国新闻道德现状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从宣传报道的倾向性、媒体失实报道的影响、新闻道德标准、新闻失信问题解决措施、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等五个方面展开分析。

针对宣传报道的倾向性,媒体应提高客观公正性,避免片面立场。

失实报道的影响则需要引起重视,勇于纠错和公开道歉。

新闻道德标准应该得到进一步探讨和完善,监管机制应当更加严格。

针对新闻失信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处罚机制和监督机制。

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建设也显得格外重要,需要加强教育培训和自律意识。

深层原因分析表明,提升新闻道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共建诚信的新闻传播环境。

【关键词】中国新闻道德、宣传报道、失实报道、新闻道德标准、新闻失信、职业道德、深层原因、提升、诚信环境1. 引言1.1 中国新闻道德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媒体行业的迅速崛起,新闻报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之而来的是新闻道德问题频发,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争议。

中国新闻道德现状的分析,对于推动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下的中国新闻环境中,宣传报道的倾向性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媒体往往受到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报道内容往往呈现出一定的倾向性,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容易引发舆论误导和不良影响。

媒体失实报道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虚假信息的传播使公众容易产生恐慌和误解,媒体的可信度受到质疑,严重影响了公众对新闻的信任度。

探讨新闻道德标准和加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建立起科学、严格的新闻道德标准,引导新闻从业者做到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才能有效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可信度,建立起公众对新闻的信任。

加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也是推动媒体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2. 正文2.1 宣传报道的倾向性分析在中国的新闻报道中,宣传报道的倾向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记者职业中的道德困境与解决方法

记者职业中的道德困境与解决方法

记者职业中的道德困境与解决方法记者作为第四权力的代表,承担着传递信息、监督权力和引导公众舆论的重要责任。

然而,在追求新闻真相的过程中,记者常常面临着道德困境。

本文将探讨记者职业中的道德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隐私权与新闻报道的冲突记者在报道新闻时,常常需要涉及到个人隐私。

这种情况下,记者需要权衡新闻的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的保护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方面,记者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尊重个人隐私权:记者应当尽量避免对个人隐私进行不必要的侵犯。

在报道中,应当尽量避免过度曝光个人隐私信息,确保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 公共利益的权衡:记者在报道涉及个人隐私的新闻时,应当考虑到新闻报道对公众的影响和价值。

只有在公共利益明显大于个人隐私权的情况下,才可对个人隐私进行适度披露。

3. 合法合规:记者在获取和使用个人隐私信息时,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确保信息的来源合法合规。

此外,记者还应当尽量减少对个人隐私的侵犯,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个人隐私。

二、真实性与新闻报道的挑战记者在报道新闻时,常常面临着真实性的挑战。

虚假新闻和不准确的报道可能会误导公众,破坏社会秩序。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记者应该:1. 严格核实信息:记者在报道新闻之前,应当尽可能多地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通过多方求证、查证资料和采访相关人士,确保报道的真实可靠。

2. 分辨虚假信息:记者应当具备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避免传播不实消息。

在面对不明确或可疑的信息时,记者应当谨慎处理,避免盲目报道。

3. 公开错误并道歉:如果记者发现自己的报道存在错误或不准确的情况,应当及时公开并道歉。

这种做法能够维护记者的信誉和公信力,同时也能够向公众展示记者的专业态度和责任心。

三、利益冲突与新闻报道的挑战记者在报道新闻时,往往会面临利益冲突的困扰。

这些利益冲突可能来自于个人利益、媒体利益或其他利益相关方。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记者应该:1. 保持独立客观:记者应当保持独立客观的态度,不受任何利益的干扰。

新闻道德与法规第三讲 新闻职业操守的现状分析

新闻道德与法规第三讲 新闻职业操守的现状分析

3.加强行业自律和媒体他律,自觉接受社会监 督。
舆论监督本身也需要监督。要加强新闻 行业自律和自净机制建设,通过制度创新, 加强媒体他律——主要包括司法监督和社会 监督,构建完整的监督体系。
第三讲
新闻职业操守的现状分析
一、新闻业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传媒的编辑部门与广告、发行或经营部 门混岗
广告与新闻栏目〔节目〕或其他节目混 淆〔 “有偿新闻〞〕
传媒的栏目或节目与企业合办〔如以 “某某杯〞奖励的名义〕的现象
一、新闻业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续〕
一、新闻业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续〕
3、法治薄弱
4、中国新闻体制改革的矛盾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
2.严格队伍管理,严肃宣传纪律,标准舆论监 督行为。
探索新形势下队伍建设新的思路和方法。 要切实端正办报办刊理念,严格执行新闻宣 传和广告创收分开的原那么,严禁借舆论监 督之名,索要赞助、强拉广告、推销报刊; 要加大对违法违纪人员和媒体的查处力度, 加强对记者站的管理,对合法的记者站及人 员予以公示,坚决取缔违不 法之徒,要绳之以法,把新闻队伍中的害群 之马永久清理出新闻队伍。
一、新闻业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续〕
一、新闻业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续〕
有偿新闻:新闻机构向要求刊播新闻者 收取一定费用的新闻。
虚假新闻: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务本来 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
二、问题的根源
2、社会原因
局部新闻从业人员理想信念不坚决, 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 击下,一些新闻从业人员内心急躁,盲 目攀比,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思想严重, 缺乏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能恪守 职业道德。新闻单位对职工政治思想教 育重视不够,对采访行为缺乏有效的监 督。

新闻行业中的职业道德与伦理困境

新闻行业中的职业道德与伦理困境

新闻行业中的职业道德与伦理困境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行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更是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和监督者。

然而,在追求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的过程中,新闻从业者时常面临着职业道德与伦理的困境。

新闻职业道德,是指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和处理新闻机构内外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

它涵盖了真实、准确、客观、公正、独立等多个方面。

而伦理困境,则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中,当遵循一种道德原则可能会违反另一种道德原则时,所产生的两难选择。

首先,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行业的基石。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追求独家新闻或吸引眼球,一些新闻工作者可能会放松对真实性的坚守。

比如,未经充分核实就发布消息,或者对新闻事件进行片面的报道,甚至故意制造假新闻。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也误导了公众,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准确性也是新闻报道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则。

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会导致完全不同的解读和后果。

但有时,由于时间紧迫、信息来源复杂等原因,新闻报道中可能会出现事实性的错误,如人物身份、事件发生时间和地点等。

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时要严谨细致,反复核实。

客观公正更是新闻报道的核心要求之一。

然而,在现实中,媒体可能会受到各种利益因素的影响,无法保持完全的客观公正。

比如,受到广告商、赞助商的压力,对某些企业或产品进行偏向性的报道;或者因为政治立场、个人情感等因素,对某些事件进行有失偏颇的评论。

独立性是新闻行业的重要原则之一。

新闻工作者应该独立于各种利益集团,不受其干扰和影响。

但在实际操作中,新闻媒体可能会因为经济利益而依赖于某些特定的利益集团,从而失去了独立判断和报道的能力。

这种情况在一些商业性媒体中尤为常见。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伦理困境。

比如,为了获取独家新闻,有些记者可能会采用隐蔽拍摄、窃听等不正当手段。

这种行为虽然可能会获得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但却侵犯了被采访者的隐私权和合法权益。

浅析中国新闻业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及问题的解决

浅析中国新闻业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及问题的解决

浅析中国新闻业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摘要:中国新闻事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越来越成熟。

但随着新闻越来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新闻的伦理问题日益重视。

那么,中国新闻业现状到底是存在那些问题呢?真的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糟吗?中国新闻职业道德问题到底是什么因素引起的?我们应该采取些什么措施?本文试图对以上问题作一略浅析。

关键词:寻租新闻职业道德一中国新闻业存在那些职业问题每个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道德。

如教师要遵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

医生要遵守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等等。

这里所说的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

在广大新闻工作者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它是新闻出现之后,新闻从业人员在长期的新闻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新闻寻租化公众对传媒界的种种批评绝非空穴来风。

近年来,传媒界丑闻不断。

为了揭露精神病院的问题,有的记者乔装成精神病人;为了揭露社会丑恶现象,有的记者故意设圈套诱导人做坏事,然后加以报道。

无中生有,编造事实,例如《鄂东晚报》出于创收的冲动,寻求经济利润最大化,报社内部达成以曝光当事方丑闻的方式强拉广告的默契,上下…通力配合‟,形成了一条报社领导——记者——受要挟单位的…媒体腐败食物链‟,这是典型的拿新闻监督寻租当饭吃。

,《鄂东晚报》反映了新闻业自律缺失,教训深刻,值得反思。

有些新闻记者利用自己手中的话语权、舆论监督权,以写批评稿、挖陷阱等手段要挟或交换,谋取个人或集体的经济利益,违反传媒职业道德规范甚至触犯国法。

新闻业者均有舆论监督的“权力”错觉,进而有了利用舆论监督的“经济”寻租行为。

来违背舆论监督是服务于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的一种形式。

其实《鄂东晚报》所反映的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问题决不是偶然的。

北京一家公关公司负责人披露,“封口费”的数额通常较大,几万元甚至十几。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之我见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之我见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之我见新闻职业道德失范是指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报道和编辑方面出现了违背职业道德原则、伦理行为以及法律法规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并不少见,对于新闻行业的信誉和公信力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本文旨在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后果以及对策。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有多方面。

一方面,经济利益的驱使是导致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新闻媒体需要获得广告费用和销售收入来维持其运作,因此对于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往往会被置于经济利益之下。

新闻媒体可能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或者某些商业集团的利益而进行不实报道或者夸大报道,从而损害了新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竞争压力也是导致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因素之一。

在信息时代,新闻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新闻媒体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为了争夺更多的读者和点击率,一些新闻媒体可能会追求轰动性的新闻,甚至不惜铺张浪费、编造事实以吸引读者眼球。

这种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不仅影响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还可能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后果不容忽视。

首先是对公众的误导。

新闻作为传递信息和塑造公众舆论的重要渠道,其失范行为不仅会误导公众,而且可能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

虚假的报道可能导致公众产生不正确的认识或者对某些人或事件产生错误的态度,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和政治生态。

其次是对媒体自身的伤害。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会损害新闻媒体的信誉和公信力,可能导致读者对某些媒体的不信任,进而影响整个新闻行业的声誉。

对于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遏制。

加强新闻行业的监管力度。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新闻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对于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严惩,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一个清廉的职业环境。

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

新闻工作者应增强职业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媒体责任感,注重新闻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远离利益驱使和轰动效应。

2024年浅析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2024年浅析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2024年浅析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和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其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他们的工作不仅关乎个人声誉,更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

下面将从八个方面浅析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一、客观真实的原则新闻工作者的首要职责是传递真实的信息。

这意味着在报道新闻时,必须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不添油加醋,不歪曲事实。

他们应该努力挖掘事实的真相,避免受到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扰和影响,确保传递给公众的信息是准确无误的。

二、公正公平的态度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应该秉持公正公平的态度。

无论是对待哪一方,都应该给予平等的报道机会,不偏袒任何一方。

他们应该根据事实说话,而不是根据个人的好恶或偏见。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和尊重。

三、尊重隐私的权利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一些个人隐私。

这时候,他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隐私权,避免泄露无关紧要的个人信息。

除非涉及到公共利益或法律要求,否则不应该随意公开他人的私人信息。

四、维护新闻的真实新闻工作者应该时刻保持对新闻真实性的敏感度和警惕性。

在报道新闻时,应该尽可能地核实信息的来源和准确性,避免传播虚假信息。

同时,他们还应该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报道,勇于承认并道歉,以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和公信力。

五、保持独立的立场新闻工作者应该保持独立的立场,不受任何外部势力的控制和影响。

他们应该根据事实和公共利益来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而不是被某些利益集团所左右。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新闻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六、肩负社会责任新闻工作者的工作不仅关乎个人声誉,更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

因此,他们应该肩负起社会责任,积极传递正能量,推动社会进步。

在报道新闻时,应该注重社会影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乱。

同时,他们还应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七、尊重知识产权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经常需要引用他人的作品或资料。

这时候,他们应该尊重知识产权,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新闻业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摘要:中国新闻事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越来越成熟。

但随着新闻越来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新闻的伦理问题日益重视。

那么,中国新闻业现状到底是存在那些问题呢?真的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糟吗?中国新闻职业道德问题到底是什么因素引起的?我们应该采取些什么措施?本文试图对以上问题作一略浅析。

关键词:寻租新闻职业道德一中国新闻业存在那些职业问题每个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道德。

如教师要遵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

医生要遵守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等等。

这里所说的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

在广大新闻工作者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它是新闻出现之后,新闻从业人员在长期的新闻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新闻寻租化公众对传媒界的种种批评绝非空穴来风。

近年来,传媒界丑闻不断。

为了揭露精神病院的问题,有的记者乔装成精神病人;为了揭露社会丑恶现象,有的记者故意设圈套诱导人做坏事,然后加以报道。

无中生有,编造事实,例如《鄂东晚报》出于创收的冲动,寻求经济利润最大化,报社内部达成以曝光当事方丑闻的方式强拉广告的默契,上下…通力配合‟,形成了一条报社领导——记者——受要挟单位的…媒体腐败食物链‟,这是典型的拿新闻监督寻租当饭吃。

,《鄂东晚报》反映了新闻业自律缺失,教训深刻,值得反思。

有些新闻记者利用自己手中的话语权、舆论监督权,以写批评稿、挖陷阱等手段要挟或交换,谋取个人或集体的经济利益,违反传媒职业道德规范甚至触犯国法。

新闻业者均有舆论监督的“权力”错觉,进而有了利用舆论监督的“经济”寻租行为。

来违背舆论监督是服务于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的一种形式。

其实《鄂东晚报》所反映的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问题决不是偶然的。

北京一家公关公司负责人披露,“封口费”的数额通常较大,几万元甚至十几。

《中华工商时报》总编辑黄文夫指出,收受企业用于堵媒体之口的钱,已经成为少数财经媒体的一笔特殊收入。

现在有些新闻工作者左手持批评稿,右手持表扬稿,去要挟被采访者给赞助,不给钱就立刻刊发批评稿,给钱就刊发表扬稿。

这是滥用新闻舆论监督权的重要表现,也是新闻寻租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不仅严重影响新闻单位和记者的形象,也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二)新闻领导化中国的新闻传播一直是党和政府忠实的宣传工具,定位高,形式严肃,如积成流弊则会有亲和性弱的缺点。

早中国新闻报道中人们常常有“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

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

”没有领导的新闻不算新闻,没有名人的新闻不算新闻。

在中国现在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发现上到中央台下到县台的新闻中,都是有领导报道并且在新闻总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还可以发现在于新闻报道中的职务官阶就是一个极度不合理的怪胎。

中国新闻从新闻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一次向受众本位方向的转移,应该从领导本位新闻中转移到新闻平民化,主要集中在对民生新闻、公共新闻和媒介娱乐化等问题的上新闻报道。

新闻是把各种各样人的行为图象给人们作为镜子,应将其广泛的社会兴趣的特点和社会效果更好地结合起来,最大化反映人民大众的心声以及宿求。

大众新闻理念的及时引入,使新闻蕴涵着巨大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三)新闻至高化在中国目前新闻业中,有些新闻工作者,以“新闻高于一切”的错误思想指导下,为了新闻,对人民大众的权利的侵害。

媒介又对隐私问题特别感兴趣,因为这种新闻很吸引人,最棘手的是有关公众人物,名人,强暴受害者的隐私,以及使用过分敏感信息的问题。

例如“林妹妹”的死近期不管是在娱乐界还是在新闻界,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其扮演者陈晓旭作为一个明星、成功商人和妙真法师,其离奇的一生给媒体带来了一次背离人性的“狂欢”。

1987年版的《红楼梦》让21岁的陈晓旭一夜成名,此后她的一生便都与“林妹妹”联系在了一起。

随后弃艺从商,在商界获得了不菲的成绩,曾经被评为经济风云人物,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她突然抛弃亿万资产出家。

2007年5月13日又突然传出其辞世的消息。

从陈晓旭出家到其辞世,媒体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关于其出家原因的臆断,关于其死因的猜测,从陈晓旭的家人、同事到昔日《红楼梦》剧组导演与演员,乃至陈的前夫与昔日恋人,都遭到媒体的轮番盘问。

媒体没有做到对已故之人的尊重,也没有考虑到陈的家人以及朋友的心情,而仅仅只顾挖掘有关陈的一切信息来博取大众的眼球和注意力。

所有这些都在拷问着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守的道德底线。

在…陈晓旭事件‟中,我们没有看到传播者为活着的人提供更多有意义的东西,反而是让人们沉迷、猎奇、瞧热闹,甚至在电视上攻击死人。

”这些不负责任的主观臆断不仅是对已故之人和其家属的极大不尊重,也在很大程度上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新闻专业精神以及媒体的公信力。

二中国新闻业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因素新闻工作者必须依据职业道德履行自己的义务。

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被人们称为“无冕之王”的新闻记者们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一些违背职业道德的事件时常发生,不仅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健康发展,更是社会文化的倒退,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巨大阻碍。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如今中国新闻业职业道德问题增生的因素呢?(一)新闻业职业道德没有悠久历史条件是中国新闻业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的历史因素从发展的历史看,新闻道德产生的时间晚。

众所周知,职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社会分工是职业形成的必要条件,而职业的产生又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必要条件。

先有了社会分工所形成的各行各业,然后才有与一定职业的社会地位、作用、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职业道德。

新闻作为一种专门采集、整理和传播各种信息的特殊职业,它的出现至今不过400多年,而中国新闻业的产生不过百余年的历史。

由于这一职业产生的时间不长,与之相适应的新闻职业道德产生的时间自然也比较晚。

相对于“官德”、“师德”、“医德”、“商德”等古老的职业道德来,新闻道德还相当年轻。

在我国浩瀚丰富的古代典藉中,我们可以分别看到古人对于“师德”、“官德”、“史德”、“武德”、“医德”的丰富论述。

但是,在中国近代以前的任何一部典籍中,没有发现有关新闻道德的论述,因为真正的新闻职业在中国是到近代才出现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新闻业存在的职业道德是先天不足的。

(二)新闻商业化运作是中国新闻业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增生的经济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形成,中国新闻业确实已经进入了一个商业化运营的时代。

任何一个媒体,无论是覆盖全中国的最大的通讯社新华社,还是各个地县的电台电视台、党报党刊,一改过去依靠政府拨款的境况,如今,大多只能从财政拿到少量的人头款(跟据在册正式职工数目划拨的基本工资额),新闻业的生存与发展主要是靠自己自负盈亏。

每年年末,各个媒体及部门都会层层签定广告收入完成责任状,完成的,重赏;完不成的,罚。

过去想到新闻我们更多的想到新闻是良知的化身;记者是为了党的新闻工作鼓与呼的人。

如今,新闻业更象一个饥肠辘辘的商业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记者,更象一个为养家糊口,四处奔波的人。

商业化的运作为新闻业带来巨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但是同时也给新闻本身的价值带来负面影响。

商业化本质就是交换,以自己有的东西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

新闻拥有的,是面对公众的话语权、舆论监督权、传播信息权;企业需要的是影响力,从而带来经济利益,最终需要的还是经济利益。

这两方面的交换,导致种种违备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不断增生的经济因素。

如:1、传媒的编辑部门与广告、发行或经营部门混岗。

2、“有偿新闻”。

有意将广告与新闻栏目(节目)或其他节目混淆。

并冠以“企业家风采”、“市场调查”、“某某访谈”等名称。

有的整版新闻或整个节目,其实是变相的广告。

有些记者编辑利用手中的发稿权与企业进行的“权钱交易”,有些则是传媒单位出面“权钱交易”。

[1]3、“有偿不闻”。

繁峙矿难中的某些记者的行为便是这类问题的典4、无偿享用被采访单位或个人提供的各种方便。

例如,免费看节目看比赛和免费旅游,赶场拿“红包”,由被采访单位报销费用(包括吃喝、住宿和交通费)和接受“土特产”礼品等这些商业运营模式带来的是,新闻报道追求丑闻化、片面化、脸谱化、简单化、戏剧化。

三如何解决中国新闻业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据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原理,舆论监督工作,从本质上说,并不是新闻媒体的监督,而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种监督。

[2]表明了新闻媒体是一种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权力工具,就必须思考如何使它有效地操作;作为权力,就必须有效地对它进行限制和监督,防止腐败的滋生。

而坚守新闻职业道德,则是能使这个工具有效操作、权力不会滥用的重要保证。

(一)强化法律法规的规范,是加强新闻职业道德的必要基础手段我国,首先是确立党管媒体的立场毫不动摇。

各级党委宣传部、各媒体党委组织都应该成为加强媒体新闻职业道德的有力监管部门。

应该成立专门的相关执法监督机构,更加有效地进行监管。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文化才是道德形成和规范的最内在、最无形又最有力的手段。

强化新闻职业道德的文化内涵及外在形式,是一种更强大、更持久、更有效的手段。

使媒体或新闻从业人员坚守新闻职业道德,最基础的约束力,来自法律法规。

尽快建立各种法规对相关的行为作出明确的规定,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新闻法规,就必须细化对各项违规行为的轻重程度认定、处罚尺度界定的标准,还必须有专门的部门进行执法、监督。

建立新闻评议会制度。

这是一种新闻行业自律的监督与仲裁机构,负责处理新闻业内部或新闻业与社会间的新闻纠纷(即因新闻传播行为所引发的矛盾纠纷)。

它以国家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按照行业规约和评议会章程,对涉及新闻职业道德问题和新闻侵权所引发的纠纷进行仲裁,并监督裁定决议的执行。

(二)加强新闻工作者自律是加强新闻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新闻职业道德是根植于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直接影响新闻事业的性质,并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不断发展变化的,依靠新闻工作者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进行善恶评价的,调节新闻传播关系和规范新闻传播行为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

[3]一个社会的法律固然重要……但社会中人们的道德教育其实更重要,它如同人体自身的免疫力。

把道德的力量与法律的力量统一,坚持以“德”治国,人们找回人类的“原精神”。

新闻道德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与传统的“史家精神”或称为“史德”的关系最为密切,犹如一对孪生兄弟,蕴有天然的血缘。

学习史家的忠于事实、秉笔直书、不畏强暴、甘洒热血的精神,因为史家与记者都是客观事实的记录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