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文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着力于促进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
低年级的小学生虽然识字量少,但有着非常强的说话愿望。
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说话,为小学生以后的写话、作文做铺垫,这值得每个教者探索。
现就小语苏教版低年级教材中的某些课文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造生动语境,激发说话兴趣
形象生动的事物是学生永远喜欢的。
创设一个形象生动的语境,不仅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打开他们的话匣,还能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抒发真情。
例如,教学《一去二三里》一课,我采用简笔画的方式:在美丽的群山一角,顺着山路走了二三里,看到了美丽的村庄,这个村庄大约四五户人家。
抬头远望山上有六七座亭台,而整个村庄被粉红的桃花所环绕。
化数字诗为形象生动的画面,再让学生唱着郊游的歌,就像真的去游玩,那种心情是非常愉悦的。
“你看到了什么?你又想说什么?”这一问题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的学生立即投入到说的语境中,他们都渴望着把自己知道的一切告诉大家。
“我看到清澈的小河,鱼儿在自由自在地游玩。
我真想去捉一条回来。
”“我看到美丽的桃花,就像我家门口的那一棵,闻一闻真香呀!”……一首诗的教学就这样简洁明了,少了生讲硬灌,多了学生的自主说话,使学生觉得那是一种乐趣,是一种需要。
二、联系生活素材,充实说话内容
杨金林先生说过:“作用于听觉和视觉的语言文字本身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隐藏于视听信息背后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这些就要靠听读者心灵的眼与耳来把握,这心灵的眼与耳就是人生的积累和人心的感悟能力。
”学生的生活体验越丰富,他能感悟到的内涵也就越丰富,他对语言底蕴的理解也就越深刻。
在恰当的时候它就越有倾吐的需要并展示自己的喜悦之情。
例如,第一册《识字5》主要介绍夏天的气候、水果、动物、花卉等,一开始我就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主题。
“小朋友,你们喜欢夏天吗?你知道夏天有哪些特征?”呼啦一下,学生的头脑里涌现出大量的已有的画面。
炎热的夏天,雷阵雨,香脆的桃子,甜滋滋的西瓜,酸溜溜的葡萄……讨厌的蚊子,不讲究卫生的苍蝇,会唱歌的蝈蝈……美丽的荷花,向太阳敬礼的向日葵,……“你为什么喜欢?”有了情感的触动,就会有倾吐的需要。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个个形象、具体的画面,富有童趣,并且真实。
三、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开拓说话空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它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没了想象,世界便会是死水一潭,空白纸一张,儿童是富有想象的,要充分发挥儿童的这一心理优势,培养说话兴趣,拓宽说话的内容。
例如,《雨点》一文,“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
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优美的诗句,拟人的手法,激发
了孩子们的想象的空间。
教师不失时机地追问:“你还知道雨点落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美丽的诗句载着孩子们想象的翅膀来到课堂上。
“雨点落在车棚上,在车棚上唱歌。
”“雨点落在小草上,在小草上荡秋千。
”“雨点落在花朵里,在花朵里睡觉。
”……静的教学动起来了,无生命的想象充满无限生机。
四、增加课外阅读量,充实说话文本
低年级学生生活体验较少,为了学生能更好地说话,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我认为适当地给孩子们提供可读性课外读物,会使说话内容变得“丰盈”,为以后的写话、作文等奠定基础。
某语言学家主张“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中去”;作家高尔基认为“我读得愈多,书就使我和世界愈接近,生活对我变得更加光辉,更加美丽。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充实自己的生活。
其中课外阅读方式很多。
绝大多数教师都有体会:“我不是布置阅读了吗,可是收效甚微。
”我觉得在方法上要注意引导,首先要会阅读,提供规范篇目。
五、形式丰富对话,体验说话乐趣
对话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共舞的交流。
交流的形式很多,如让同桌、小组交流,让学生站在讲台表演,适当的时候也让学生写写画画,让他们的说话文本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得到展示“炫耀”,毕竟孩子有着自己一定的“虚荣心”“满足欲”。
但对话的形式不能千篇一律,要充分利用校本资源,持之以恒。
如“小小故事家”,将近期读过的故事进行比赛,评选一个优秀的故事家;如“小
小作家”,将好的片段、写话以文稿形式送校红领巾广播台广播,班级“展示台”将优秀的日记展示在“阅读角”……在颁发奖状、奖章、奖品的氛围中,使学生之间互相欣赏,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并在交流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感觉到自己的本领真大。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城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