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自动保存的]PPT课件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王斌;宋红梅;于明鑫;李蕴潜【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5(000)006【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原发性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阐明MVD 在提高手术疗效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接受 MVD 治疗的 HFS 患者163例,其中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3例 HFS 患者作为对照组,术中无电生理监测;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 HFS 患者作为监测组,术中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侧方扩散效应/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BAEP/LSR/FN MEP)监测。
对比分析2组减压手术患者术后有效率及听力下降、眩晕和面瘫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监测组患者即刻显效率为52.55%(47例),轻微面瘫1.11%(1例),听力下降、眩晕5.56%(5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6个月,面瘫、听力下降及眩晕均明显改善,手术显效率为65.56%(59例)。
对照组患者即刻显效率为30.14%(22例),轻微面瘫13.69%(10例),听力下降、眩晕23.29%(17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6个月,面瘫、听力下降及眩晕均明显改善,手术显效率为64.38%(47例),2组患者即刻手术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监测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患者面瘫、听力下降和眩晕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监测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LSR 监测能够提高面神经 MVD 近期疗效,对于远期疗效意义不明显,但术中行 BAEP、LSR 及FN MEP 监测对于责任血管的识别、减压效果和面、听神经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Objective To expore the application of intraoperative neural 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in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of idiopathic facial spasm (HFS), and to clarify the effect of MVD in increasing the operative efficacy of MVD and decreasing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Methods From December 2010 to December 2014,163 patients with HFS received MVD were selected;from December 2010 to December 2010,73 patients with facial spasm without 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in the operation were used as control group;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4,90 patients with facial spasm with BAEP/LSR/FN MEP monitoring in the operation were used as monitoring group.The postoperative efficiency of MVD and the occurrence of hearingloss,dizziness, facial paralysis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after oper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mmediate efficiency in monitoring group was 52.55% (47 cases), minor facial paralysis 1.11%(1 case),hearing loss and dizziness 5.56% (5 cases).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time was 6 to 12 months,an average of 9.6 months; the facial paralysis, hearing loss, and dizzines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was 65.56% (59 cases).The Immediate efficiency in control group was 30.14% (22 cases), minor facial paralysis 13.69% (10 cases),hearing loss and dizziness 23.29% (17 cases);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time was 6 to 12 months,an average of 9.6 months;the facial paralysis,hearing loss,and dizzines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was 64.38% (47 cases ). The immediate surgery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groups (P <0.05),and monitoring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the long-term curative effect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 >0.05).The incidence of facial paralysis, hearing loss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dizzines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P <0.05),and monitoring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LSR monitoring can improve the short-term curative efficiency of facial nerve MVD,but the significance for the long-term curative efficiency is not obvious; BAEP, LSR and FN MEP monitoring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in identification of responsibility vessel,judgement of decompression effect and surface and auditory nerves protection.【总页数】6页(P1264-1269)【作者】王斌;宋红梅;于明鑫;李蕴潜【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肿瘤外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肿瘤外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肿瘤外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肿瘤外科,吉林长春 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1【相关文献】1.神经电生理监测面神经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效果 [J], 朱琳2.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J], 姜磊;邵华;郝玉军;石鑫3.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肉毒毒素对患者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影响研究[J], 姜宁;梁维邦;徐武;王晶4.神经电生理监测异常肌肉反应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J], 刘海云;高进喜;陈渊;罗明枝;王守森5.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价值 [J], 向兴刚; 昝向阳; 张永辉; 依马木; 赵永; 于晓晨; 林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面肌痉挛PPT课件
维生素B1 20mg tid po 5%GNS500ml+荃维之1支+氯化钾1.5g qd ivgtt 扩血管:尼莫通30mg tid po
12
护理诊断及措施:
1、紧张、焦虑——与环境陌生,担心手术效果、疾病预后有关 (1)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帮助解决困难 (3)根据病人及家属的具体情况提供正确的通俗易懂的指导
3.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颅内出血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 0.3%,但较为凶 险,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10
2)术后脑脊液漏 一旦确诊脑脊液漏,要立即嘱患者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
0°,保持鼻腔的清洁,维持情绪稳定,防止便秘;注意保暖,避免 诱发颅高压的因素,同时加强抗炎治疗。 3)术后面瘫
面肌痉挛
疾病概述:
面神经是第七对脑神经。由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组成, 分别管理舌的味觉,面部表情肌运动及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和泪 腺的分泌。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又称面肌抽搐,表现 为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无神 经系统损害的其他阳性体征。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 加重。病因不清楚。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 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中的应用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中的应用作者:吴春发赵学明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6年第27期【摘要】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虽然是良性疾病,但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心理,该疾病诊断较易,目前认为微血管减压术(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HFS唯一的根治方法,虽然手术并发症较少见,但术后并发症依然成为患者担心手术的主要因素,影响对疾病的早期治疗,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可以提高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指导手术治疗,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现结合文献,就神经电生理监测在MVD治疗原发性HFS中的应用做如下综述。
【关键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并发症;神经电生理监测;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7.039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为颅神经疾病,属于功能神经外科范畴,是面伸经所支配肌肉不自主抽动出现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眼轮匝肌、表情肌、口轮匝肌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1-3]。
HFS的病因仍存在争论,大多数人认为是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受血管压迫,导致面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所以微血管减压术(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成为HFS唯一的根治方法。
但术后可能出现减压效果差、面神经功能受损、耳鸣、听力下降等并发症。
该手术为功能手术,不仅要求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要做到低损伤,减少并发症,因此,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术中应用必不可少。
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技术的意义:(1)提高手术的有效性,术中要在责任血管与脑干之间放入绝缘材料,通常用Teflon棉,MVD术对HFS的有效率可达85%[4],如果手术没有对责任血管充分减压,HFS还会持续存在,患者需行二次手术治疗,有时患者为数条血管持续压迫面神经,术中探查可能遗漏,造成减压失败。
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优秀课件
彻底止血后缝合硬膜,常规关颅。
电生理监测作用
⑴降低手术并发症,如:术中听觉诱发电 位监测; ⑵术中麻醉状态下客观判断减压是否充分, 克服在全身麻醉的条件下,只能凭借经验 判断减压是否充分的缺点。 ⑶研究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机制。
【临床表现】
开始为一侧眼睑跳动,逐渐由上向下 可扩展到半侧面肌,严重才可累及颈及肩 部肌群。情绪紧张、过度疲劳可诱发或使 病情加重。一次抽搐时程者数秒,长者数 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发作时患者视物 不清,偶有面部酸痛、鼻塞和头痛。一般 睡眠中不发作,但也有11%的病人于睡中仍 照常抽动。发作渐频繁,病久后肌力逐渐 减弱,到晚期可发展到半侧面瘫。
4.习惯性痉挛: 为小型痉挛,面肌刻板性或 反复跳动,多见于一侧,多在童年期发 病。
5.中脑和锥体系统病变引起的手足徐动和舞 蹈病。
【适应证】
面肌痉挛诊断明确,发作频繁,严重影响 生活和工作。
药物或其它治疗无效。 病人一般情况好,心﹑肺﹑肝﹑肾等重要
器官功能代偿良好,可以耐受手术。 排除肿瘤引起的继发面肌痉挛者。 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以良好的心态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疗效评估
术后痉挛症状降至0级称为痊愈。痉挛程度 较术前下降2级,即从III~IV级降至I~II级 为明显缓解。痉挛症状较术前下降1级,即 IV级降至III级为部分缓解。
图1
图2
图3
【注意事项】
要注意显露面神经根,尤其是神经根进入脑干处。 仔细辨认责任血管,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减压材料的放置和数量应恰当,不要因材料的置 入形成新的压迫。
面肌痉挛 ppt课件
(Hemifacial Spasm,HFS)
1
PPT课件
2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是多种原因导 致指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 (眼 轮 匝肌、表情肌、 口轮匝肌) 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 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 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
面肌痉挛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特征性的临床表 现。对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的病人需要借 助辅助检查予以明确,包括电生理检查、影 像学检查、卡马西平治疗试验。
PPT课件
电生理检查包括肌 电 图 (electromyography,EMG)
18
和 异 常 肌 反 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 AMR) 。
目前认为引起痉挛的原因大部分为搏动性血 管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区(root exit zone ,REZ),形成局部脱髓鞘、神经纤维接 触传导(短路)、过度兴奋所致。
2、炎症
各种炎症引起的蛛网膜粘连、压迫包裹局部 神经、面神经炎后遗症。
3肿瘤
PPT课件
12 后颅窝神经血管复合体
PPT课件
PPT课件
3
特点
1.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表现为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
2.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 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 3.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
4.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
PPT课件
4
分型
原发型: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发生,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 继发型:面瘫后遗症产生,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动作产生
EMG 可记录到一种高频率的自发电位(最高每秒可达 150 次)。
(优)面肌痉挛MVD手术ppt文档
面肌痉挛治疗方法 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咳嗽、大便用力而引起颅内压增高,必要时可使用脱水剂或腰大池引流降低颅内压,若漏孔经久不愈或多次复发
需行漏孔修补术。 面肌痉挛又叫做“面抽”,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 (眼 轮 匝肌、表情肌、口轮匝肌) 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在情
手术治疗(MVD):治愈率98%,复发率5%左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显微血管减压术(MVD)
全麻 侧卧位
耳后乙状窦后入路,二腹肌沟、颅底拐角处(乳突根 部下方 1 cm )为中心。横竖切口均有。
主要向下分离,暴露颅底拐角处。 二腹肌沟顶点后1cm钻孔 骨窗暴露前乙状窦边缘,下可接近颅底,封闭乳突,
冲洗(双氧水)
释放枕大池脑脊液,脑组织塌陷,缓慢 自第三间隙(CPA间隙)分离,找到责任血管,垫开
疗效评价
痊愈 (excellent):面肌痉挛症状完全消失。
明显缓解(good):面肌痉挛症状基本消失,只是在 情绪紧张激动时,或特定面部动作时才偶尔诱发出现, 病人主观满意,以上两级均属“有效”.
部分缓解(fair):面肌痉挛症状减轻,但仍比较频繁, 病人主观不满意。
非典型HFS:非典型面肌痉挛是指痉挛从下部面肌开 始,并逐渐向上发展最后累及眼睑及额肌。也可由双 侧面肌痉挛。
双侧面肌肉痉挛
面肌痉挛的诊断
面肌痉挛的诊断依据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不典型,检查异 常 肌 反 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AMR) 或称为侧方扩散反应 (lateral spread response,LSR),阳性支持HFS诊断。
面肌痉挛PPT课件
病 因
血管因素
小脑前下动脉(AICA) 小脑后下动脉(PICA)
病理生理
存在两种假说: (1)血管压迫面神经后髓鞘受损,神经纤维间 形成跨突触传递而产生异位冲动。 (2)血管压迫类似于“点燃”机制,导致面神 经运动核兴奋性增高。 通过动物实验结果提示,面神经运动核兴 奋性增高可能是HFS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
诊断
面肌痉挛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特征性的临床表 现。对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的病人需要借 助辅助检查予以明确,包括电生理检查、影 像学检查、卡马西平治疗试验。
电生理检查包括肌 电 图 (electromyography,EMG) 和 异 常 肌 反 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 AMR) 。 EMG 可记录到一种高频率的自发电位(最高每秒可达 150 次)。 AMR 是面肌痉挛特有的异常肌电反应,潜伏期一般为 10 ms 左右,AMR 阳性支持面肌痉挛诊断。 AMR 检测方法:①刺激面神经颞支,在颏肌记录。②刺 激面神经 下 颌 缘 支,在 额 肌 记 录。采 用 方 波 电 刺 激,波 宽 0.2 ms,频率 0.5-1.0 Hz,强度 5-20 mA。 EMG 一般采用同芯针电极插入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 肌等,可记录到一种阵发性高频率的自发电位。
(1)经典MVD手术 患者在全麻下作耳后发际内切口,长约5cm,骨窗扩大 到3-4cm,外侧达乙状窦后缘,上达横窦,硬膜“⊥”形切 开,缝合悬吊在骨窗上缘。术中不使用固定式脑牵开器,用 2mm式显微吸引器缓慢吸除脑脊液,从后颅窝底面轻抬起 小脑,锐性剪开小脑延髓外侧池蛛网膜,沿后组颅神经向前, 抬起Luschka 孔脉络丛上方的小脑绒球小结叶,在听神经的 腹外侧显露面神经REZ;若遇绒球小结叶发达,阻挡操作视 野时则应切除此部分小脑组织,以避免过度牵拉。仔细寻找 压迫面神经REZ 的血管袢,若抬起此血管袢见脑干面神经根 部明显血管压迹,则可确认此为责任血管( Offending vessel)无误,松解此处的蛛网膜小梁与神经、血管的粘连, 确认血管与面神经根部之间充分游离后插入合适大小的 Teflon 垫片即可。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电生理技术的应用
少量患者患侧 F波 比健侧稍有增强 ;部分痉挛未消失 患者 仍可诱 发监测出异常 F波 ,这一研究结果也支持 了面肌痉
挛的神经核 团兴奋学说. 因此它可作 为诊 断及评估 面肌痉挛 血管减 压术术后预后 的指标. 在临床实际操作 中 F波的监测
肌 肉电生理研究时发 现了一种给予周 围神经电刺激后产生 的晚期肌 肉反应 ,他们 将之 命名 为 F波. 7 O年 代 , K i mu r a 、
P a n a y i o t o p o u l o 及 S c a r p l a e z c s 等众多科学家对 F波在临床方
面的研 究做 出了巨大 贡献 ,使得 F波在周围神经疾病 中逐 渐成为重要 的检查技术【 1 1 . 在对各种 面神经疾病 的诊断及疗 效评估 中的作用研究 也一度成为研究的热点.
2 . 1 A MR的研究进展 二 十世纪 五十至六 十年 代 , Ma g u n及 E s s l e n发现 给予 面肌痉挛患者患侧面肌刺激时 ,在 同侧面肌 会形 成反复 的 肌 电反应. 他们认为这一异常 的电生理表现和面神经部分受
再顺向传导至肌 肉, 引起其收缩 , 此时可 以记录到一个 动作
疗效果 , 降低疾病复发率及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不同的
临床应 用中 F波的监测指标主要为 : 平均 出现频 率 、 潜
伏期 、 F比值、 持续时间及振 幅. 大量研究表 明, F波 目前 已经
成 为评价神经结构及 功能完整性的有效方法H . 对 面神经疾
病需行手术治疗 的一般患者 , F波的监测可以提示 面神经传 导通路及功能是否收到破 坏 , 指导术 中对面神经 的保 护 , 减
损部位 的神经纤维异常传导密切 相关 . 八 十年代 , 侧 方扩散
神经内镜辅助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ppt课件
;
二、麻醉、体位和手术切口 1、麻醉 全身麻醉,术中控制补液量,适当过度通气以降低颅内 压,方便手术操作 2、体位 侧卧位,床头抬高20度,头部过伸前屈,肩带拉开上肢和 肩膀,头架固定 3、切口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耳后发际内直切口,切口长6cm,骨窗 直径约2.5cm;Fra bibliotek谢谢!
;
压迫血管导致面神经根明显移位者 术中神经电生理检测
;
四、责任血管识别和减压技术
2、减压技术:Teflon是目前最常用的减压资料。它既不容易对面神经根呵 斥新的压迫,也不容易移位,且有助于粘连固定责任血管
A
B C
A
D
;
五、术后情况
术后
; 术后复查颅脑CT
神经内镜辅助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优点 角度多样、放大作用及门镜效应等优点 发现显微镜无法发现的压迫血管,利于责任血管判别 有效评价面神经减压情况,充分检查垫棉位置 防止了盲目剥离和过度牵拉带来的脑干、小脑、颅神经损伤
面部觉得无异常,口角左偏,伸舌尚居中,闭目难立征阴性 颅脑MR提示:颅内未见异常
;
二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技术 微血管减压术〔 MVD〕是目前治疗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独一
一种针对病因的治疗手段,神经内镜辅助具有宏大的优势 一、手术顺应症与术前影像学评价
一切患者均可采用MVD治疗,发病年龄、病程、以往治疗阅历等都不 属于手术治疗的忌讳症
;
三、显露与探查
1、显露
充分的显露和仔细的探查是识别压迫血管和实施充分减压的前提
显微镜下
开放小脑延髓外侧池
释放脑脊液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PPT课件
进入颅内后所有操作均在高放大倍数 显微镜下进行,仔细探查面神经出脑
部位,寻找责任血管。
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发现压迫血管后将之与面神经根部分 离,在血管与神经之间插入垫棉将血 管垫开,使之远离面神经,解除压迫
而达到治疗目的。
11
面肌痉挛的并发症及预防
术后病人可有一过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低热等反应,绝大多数可以在一周内消失。手 术后有发生面瘫和听力下降的可能性,一般小 于2% ,而且一旦发生后绝大多数可以在 3 个 月到半年内逐渐恢复。其他并发症如颅内血肿、 小脑损伤、感染、脑脊液漏等的发生率均极低。
4
面肌痉挛应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
发性缺痉挛 癔症性眼睑痉挛 习惯性面肌抽搐 痛性抽搐
5
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
国内外众多学者通过数十年的研究发现 面神经颅内段受血管压迫而发生病变是 导致面肌痉挛的根本原因。针对该病因 的神经外科显微血管减压术经过多年的 实践、改良已成为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 方法。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面肌痉挛
哈医大四院
1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为阵发 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动,通常情况下仅限于 一侧面部,偶可见于两侧。开始多起于眼轮匝 肌,逐渐向面颊乃至整个半侧面部发展。多在 中年起病,HSF发展到最后,少数病例可出现轻 度的面瘫。
2
面肌痉挛的病因
血管因素
目前认为90%的面肌痉挛是由于面神经出脑干 区存在血管压迫所致。以往认为面肌痉挛是由 于动脉的搏动性压迫所致,近几年的研究表明 单一静脉血管压迫面神经时亦可导致面肌痉挛。
非血管因素
桥脑小脑角的非血管占位性病变如肉芽肿、肿 瘤和囊肿等因素亦可产生面肌痉挛。
可以治愈面肌痉挛的微血管减压术——病例一则ppt课件
面肌痉挛患者出院时的情况记录
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神清语利,精神状态佳。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温正常。 一般活可,下床活动时无明显不适。右侧面部无阵发性抽动。头部伤口敷料干燥固定 ,无渗出,今换药查看伤口见伤口对合整齐,愈合良好,予以全拆线。
王学廉主任医师查房,详细查看病人后指示: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效果良好,术 后发作频率逐渐降低。目前伤口愈合良好,全拆线,患者无特殊不适,可以出院。
综合意见:患者面肌痉挛诊断明确,有手术适应症,可以手术治疗。但手术难度大, 风险大,需小心操作,尽量避免损伤重要神经、血管。术前病情评估:1、手术采用 右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标记于术前标记;2、患者病情一般,诊断面肌痊挛明 确,拟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手术具有探查性质,具体手术方式根据书中情况决定 ;3、一般情况可,营养状况良好;4、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米见明显异常;5、 无其他系统疾病、感染等情况;6、术前准备已完成,手术同意书、输血同意书、麻 醉同意书等已签署;7、麻醉评估(ASA分级2级),无麻醉特殊要求;8、手术中注意保 护血管神经,不勉强手术,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复查头部CT,观察术后 术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9、手术切口清洁程度: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10 、手术时问预计超过3小时,术前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诊疗计划:1、积极完善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凝血等检验 ,完善心电图、胸片等检查;2、如无手术禁忌,拟择期行手术治疗。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综述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综述张召;吴虹刚;张孝礼【摘要】面肌痉挛是由于面神经根部出脑干区(root exit zone,REZ)被微血管压迫后,神经表现出异常兴奋状态,以阵发性抽搐为主要症状。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常用方法,有助于消除局部血管压迫,恢复面部神经的功能。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关键是责任血管的辨别,分开压迫神经根部的责任血管,解除其对面神经的压迫。
神经电生理监测通过识别责任血管、记录面神经支配肌肉判断减压是否到位等功能配合微血管减压术用于治疗面肌痉挛效果显著。
本文就异常肌反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AMR)、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异常肌反应和Z—L反应(Z—L response,ZLR)联合作用等神经电生理监测手段应用于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时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阐述。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9)011【总页数】4页(P1017-1019)【关键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神经电生理监测;疗效;并发症【作者】张召;吴虹刚;张孝礼【作者单位】[1]乐山市人民医院,四川乐山614000;[1]乐山市人民医院,四川乐山614000;[1]乐山市人民医院,四川乐山6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3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一种常见疾病,多由神经病变引起。
单侧眼轮匝肌间歇性的不自主抽搐是患者初期的症状,后期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面部肌群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痉挛[1-3]。
国内尚未针对面肌痉挛的发病情况做流行病学调查,引起面肌痉挛的学说主要有以下几种:血管压迫学说、脱髓鞘改变学说、神经核兴奋性增高学说、桥小脑角区肿瘤[4]。
该病的临床特点表现为不自主的抽搐,无明显的痛感,间歇性发作,部分患者发作时会出现头痛、耳膜不适甚至短时间内耳鸣等症状[5-6]。
术中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自动保存的]PPT课件
2021
33
2021
34
减压前
2021
减压后
35
如果是单根责任血管压迫面神经,ZLR提供的信息与AMR相同:当责任血管 从面神经压迫部位移除后,ZLR和AMR均即刻消失。
当面神经存在多根血管压迫时,ZLR只能在刺激真正的责任血管壁后记录到。 若存在术中AMR一直缺失或责任血管减压后AMR始终存在这两种情况。ZLR监 测对于判断是否还存在神经压迫有重要价值。
术中电生理监测在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
压术中的应用
学生:李承俊
指导教师:林元相 教授
辅导老师:王丰
2021
1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又称面肌抽搐或半侧颜面痉挛,是指一 侧面部肌肉阵发性、节律性抽搐、痉挛或强直性发作。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步向 下扩大,波及口轮匝肌和面部表情肌,严重者引起面部疼痛,影响视觉、言语和 睡眠,有数天至数月的发作间期。神经系统检查除轻度面瘫外,无其他异常。
2021
2
微血管压迫 导致HFS的机
制?
2021
3
微血管压迫导致HFS的机制
一、Gardner等提出的周围学说,又称为 “假突触短路传导 学说”
二、Moiler和Jannetta等提出的中枢学说,又称为“核团过 度兴奋学说”
三、郑学胜、李世亭等提出的交感神经桥接学说
2021
4
微血管减压术(MVD):最有效,首选
临床实践证明电生理监测在提高面肌痉挛MVD术的治疗效果,减少 手术并发症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的一:功能保护 目的二:疗效评估
2021
7
一:功能保护
( 一 ) , 脑 干 听 觉 诱 发 电 位 (brainstem acoustic evoked potentials , BAEPs)
面肌痉挛讲课PPT课件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面肌 痉挛,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
择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风、 冷水等刺激
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牙周 炎等炎症刺激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 并治疗潜在疾病
日常护理和注意事项
注意面部保暖, 避免冷风、冷水 等刺激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情绪激动和 过度疲劳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关注患者 的情绪变化,了解其心理需求和 困难。
教授应对策略:指导患者进行放 松训练、情绪调节等方法,提高 应对能力。
提供情感支持:给予患者关心、 理解和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
提供社会支持:鼓励患者与家人、 朋友交流,参与社交活动,减轻 孤独感。
增强患者的心理韧性和应对能力
了解面肌痉挛: 了解疾病的症状、 病因和治疗方法, 以减轻焦虑和恐 惧。
单击
面肌痉挛的治疗 方法
面肌痉挛的康复 训练
面肌痉挛的概述
面肌痉挛的预防 和日常护理
面肌痉挛患者的 心理支持
定义和症状
症状通常表现为阵发性、快 速、不规则的肌肉收缩
面肌痉挛是一种面部肌肉不 自主抽搐的疾病
发病部位通常在眼睑、嘴角 等面部肌肉
症状轻重程度因人而异,严 重时可影响日常生活
病因和病理机制
手术治疗:包括微血管减压 术和面神经梳理术等手术治
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癫痫药物 和镇静剂等药物治疗面肌痉 挛
最新技术:如面肌痉挛的电 生理监测技术、面肌痉挛的
神经调控技术等
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药物治疗:寻找更安全、有效的 药物,以减轻面肌痉挛症状。
神经调节技术:利用神经调节技 术,如电刺激等,对面肌痉挛进 行治疗。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人面肌痉挛(ppt)
术后注意事宜
1、术后绝对卧床24小时(24小时内严禁坐起或站立, 6小时内不要垫枕头,可翻身),四肢要经常活动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2 、24小时后逐渐摇高床头,如果出现头晕等不适, 立即躺平,此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患者独立坐起后 无不适即可下地活动。
3、术后6小时可以喝水,12小时可以吃食物;卧床 期间少食如鲜奶、豆制品等容易产气的食品。
治疗
治疗要在上述症状出现早期进行, 建议1周内按面瘫正规治疗,一般1周左 右症状不再进展,改口服药维持治疗到 面瘫完全恢复,完全恢复时间一般在3 个月左右,偶尔也有半年左右才完全恢 复的病例。面瘫期间特别注意保护眼睛 (防治结膜炎):红霉素眼药膏 和 氯 霉素眼药水
方案
发病1周以内:建议用液体治疗 1 改善微循环:
术式:显微血管减压术 麻醉:全麻 气管插管
体位
切口
术中所见
11例术中均可见到责任动脉,其中 小脑前下动脉7例(67.9%), 小脑后下动脉1例(6.6%), 椎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2例(24.6%), 椎动脉1例(0.9%)。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4、可坐起后拔除导尿。
5、如果术后出现发热不退,必要时行腰椎穿刺检查。
6、术后发热消失大于2天,无其他不适,第7天出院。
7、面肌痉挛3~8%的术后患者有可能出现迟发性面 瘫,预后良好,可在神经科医生指导下按面瘫规 范治疗。
特殊说明
迟发性面瘫
面肌痉挛术后迟发性面瘫特点: 仅限于面肌痉挛,出现机率3%。通常 术后1~2周时出现,出现前部分患者有 头痛、发热、面部肌肉酸痛等类似 “感冒”现象,首发症状是鼓腮时患 侧口角闭合不严,眼睑闭合不严,抬 头纹变浅。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姜磊;邵华;郝玉军;石鑫【摘要】目的探讨术中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及面肌旁路传导反应(LSR)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5例面肌痉挛患者,其中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49例术中无电生理监测的面肌痉挛患者为A组,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56例术中行BAEP及LSR电生理监测的面肌痉挛患者为 B组.对两组的有效率及听力下降、眩晕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MRI术前判断责任血管99例(94.3%),术中所有患者均见到确切责任血管,均为动脉压迫.术中电生理监测显示LSR消失55例,1例未消失,术中BAEP可见各波潜伏期延迟.A组术后即刻有效率为95.9%(47例);术后发生面瘫6例(12.2%),眩晕4例(8.2%),听力下降伴耳鸣4例(8.2%).术后12个月随访,除1例仍有听力下降伴耳鸣外,其余患者眩晕、听力下降、面瘫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手术有效率为 89.8%(44 例).B组术后即刻手术有效率为94.6%(53 例),术后发生面瘫 1 例 (1.8%),患者无眩晕、听力下降及耳鸣发生.术后12个月随访,术后面瘫患者症状改善,手术有效率为91.1% (51例).两组手术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面瘫、眩晕、听力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过程中,联合应用BAEP、LSR 等神经电生理技术跟踪手术进程能较好控制听力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判断面神经减压效果.【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5)008【总页数】4页(P1078-1081)【关键词】显微血管减压术;面肌痉挛;诱发电位;听觉;脑干;面肌旁路传导反应【作者】姜磊;邵华;郝玉军;石鑫【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乌鲁木齐,83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4;R745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 特指间歇发作、时相不同的一侧面部肌肉收缩, 这种肌肉运动障碍主要是受神经支配的肌肉不自主地抽搐而发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经典术式: 患者在全麻下作耳后发际内切口,长约5cm,骨窗扩大到 3-4cm,外侧达乙状窦后缘,上达横窦,硬膜“⊥”形切开,缝合悬吊在 骨窗上缘。术中不使用固定式脑牵开器,用2mm式显微吸引器缓慢吸除脑
脊液,从后颅窝底面轻抬起小脑,锐性剪开小脑延髓外侧池蛛网膜,沿后 组颅神经向前,抬起Luschka 孔脉络丛上方的小脑绒球小结叶,在听神经 的腹外侧显露面神经REZ;若遇绒球小结叶发达,阻挡操作视野时则应切 除此部分小脑组织,以避免过度牵拉。仔细寻找压迫面神经REZ 的血管袢,
2021
18
在正常人群及外周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中也可监测到F波,但在面肌痉挛患者 中,患侧的F波波幅,持续时间及诱发频率均比健侧的有所增强,术后痉挛消 失的患者,大部分患侧F波均恢复正常,因此它可作为诊断及评估面肌痉挛 MVD术预后的指标。
202115ຫໍສະໝຸດ F波产生机制2021
16
2021
17
术中监测需注意:
刺激面神经分支后会在其支配的肌肉上先后记录到M波(电刺激导致的直接 复合肌电位)和F波,为防止两种波形重叠影响监测效果。一般尽量在远离面神 经核团的位置进行刺激,这样可以增加F波的潜伏期,缩小M波的潜伏期。考虑
到面神经运动核到面部肌肉的距离,一般选用刺激下颌缘支然后在颏肌上记录 F波,这样可以与神经的直接复合肌电位(M波)进行有效的区分。
2021
2
微血管压迫 导致HFS的机
制?
2021
3
微血管压迫导致HFS的机制
一、Gardner等提出的周围学说,又称为 “假突触短路传导 学说”
二、Moiler和Jannetta等提出的中枢学说,又称为“核团过 度兴奋学说”
三、郑学胜、李世亭等提出的交感神经桥接学说
2021
4
微血管减压术(MVD):最有效,首选
术中电生理监测在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
压术中的应用
学生:李承俊
指导教师:林元相 教授
辅导老师:王丰
2021
1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又称面肌抽搐或半侧颜面痉挛,是指一 侧面部肌肉阵发性、节律性抽搐、痉挛或强直性发作。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步向 下扩大,波及口轮匝肌和面部表情肌,严重者引起面部疼痛,影响视觉、言语和 睡眠,有数天至数月的发作间期。神经系统检查除轻度面瘫外,无其他异常。
2021
14
(二)F波
F波是脊髓前角或脑干神经运动核团受到逆行刺激后产生兴奋并沿轴突顺向 传导至所支配肌肉,引起的肌电反应,是一种后发电位且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 波形变化。目前已被证实是一种评价神经结构完整性及功能状态的简单客观的 方法,因为一旦神经结构或功能受到影响或破坏,F波的潜伏期即会延长或不 能被引出。
若抬起此血管袢见脑干面神经根部明显血管压迹,则可确认此为责任血管 ( Offending vessel)无误,松解此处的蛛网膜小梁与神经、血管的粘连, 确认血管与面神经根部之间充分游离后插入合适大小的Teflon 垫片即可。
2021
5
2,改良MVD手术:减压术中强调充分隔离血管和神经,Telflon片从神经和血 管之间插入后一定要包绕神经或血管l周.最好是包绕神经根受刺激压迫的“敏 感区”,包绕后需固定,也称为“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也有用钛夹固定 Telflon片,不仅牢固,而且对以后CT和MRI检查的图像无干扰伪影,并且提出 钛夹的方向要与脑干长轴平行,避免钛夹对脑干的压迫。也有用医用耳脑胶粘 合固定的。
2021
8
BAEPs由一系列发生于声刺激后10ms以内的波组成,完全记录共7个波,分 别以罗马数字Ⅰ—Ⅶ命名。
主要成分为Ⅰ—Ⅴ波,以Ⅰ、Ⅲ、Ⅴ最可靠。
2021
9
2021
10
一般认为: Ⅰ:听神经远端 Ⅱ:听神经近端 Ⅲ:耳蜗核附近 Ⅳ:上橄榄核复合体 Ⅴ:外侧丘系下丘水平 Ⅵ、Ⅶ:皮层下和皮层 连接结构
临床实践证明电生理监测在提高面肌痉挛MVD术的治疗效果,减少 手术并发症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的一:功能保护 目的二:疗效评估
2021
7
一:功能保护
( 一 ) , 脑 干 听 觉 诱 发 电 位 (brainstem acoustic evoked potentials , BAEPs)
患侧听力受损是MVD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在HFS MVD中常见。脑干 听觉诱发电位是MVD术中最常被应用的针对听觉通路完整性的IONM手段。
3,责任动脉悬吊法:在MVD术中经常可以遇到由于各种原因责任动脉无法被 满意推离REZ而影响减压效果或易于复发,或勉强推移责任动脉而引发难以恢 复的并发症。有作者主张将难以处置的责任动脉设法悬吊于邻近的颅壁或天幕 硬膜上可获满意效果。仍主要采用医用胶粘贴的方式。
2021
6
术中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
病因:面肌痉挛病因不明,面肌痉挛的异常神经冲动可能是面神经上某些部位受到病理性 刺激的结果。这些刺激可能来自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动脉硬化性扩张或动脉瘤的压迫。1967年 Jannette提出面神经根部受到微血管压迫是面肌痉挛的主要原因,若将微血管牵开,可使面肌 痉挛解除,这被称为特发性HFS,最常见的血管是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椎动脉。继发 性HFS少见,原因很多,如小脑脑桥角肿瘤、炎症、面神经炎后脱髓鞘变性、静脉压迫等引起 。
2021
13
注意: 1,容易受到电磁干扰 如正在使用的单极或双极电凝器等设备。 2,需要计算机多次的采样进行叠加和分析 叠加次数越少,叠加频率越高,形成最终波形的速度越快,但
稳定性却越差;叠加次数越多,信号越可靠,但最后形成波形的速度越慢,故 而监测人员发出报警的反应速度也就越慢。
3,波峰的起源未完全阐明和证实 进行性的V波潜伏期延长和(或)V波波幅大幅度降低均预示患者 术后听力受损的概率显著增加。 4,具有延迟性 术者在进行颅内操作时应尽量仔细、轻柔。
2021
11
BAEP术中监测指标包括I,Ⅲ,V波的潜伏期和波幅(主要)。还可以监测 I~Ⅲ峰间潜伏期、I~V峰间潜伏期。Ⅲ ~ V峰间潜伏期及V/I波幅比。
进行性的潜伏期延长和(或)波幅降低被认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任何>10% 的潜伏期延长或>50%的波幅变化应积极查找原因。
2021
12
红色:减压前 蓝色:减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