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研究

合集下载

新办研究生教育院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论文]

新办研究生教育院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论文]

新办研究生教育院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阐述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有的作用,分析了目前新办研究生教育院校研究生导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应从导师遴选制度、优化导师队伍、加强导师培训、建立合理的导师考核制度等方面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努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新办研究生教育院校导师团队导师制度我校是新增硕士单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在导师队伍建设方面是开创性地工作。

随着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尤为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而且,由于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中对研究生导师缺少应有的监督和激励机制,长期以来形成导师资格终身制,对确保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造成极大阻碍。

如何激发导师对研究生教育的责任感,保持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活力成为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我校研究生导师队伍整体素质现状,结合我校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从优化导师队伍、严格导师遴选程序、加强导师培训以及建立研究生导师动态评估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方案,尝试用于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评估,逐渐形成优胜劣汰、滚动建设的良性机制。

一、新办研究生教育院校研究生导师队伍现状分析随着我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师队伍质量往往落后于研究生规模和质量的要求,出现了一些不利研究生培养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导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存在学历结构参差不齐、知识结构和能力不够完善的问题。

目前,我校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虽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但大多数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初始学历为本科起点,由于没有经过正规的研究生教育,没有系统地接受过科研方法及论文撰写的教育和培训,普遍存在欠缺理论知识、缺乏科研能力、知识面较窄、外语水平较低、学术视野受限、凭经验带学生的情况,不能给予学生过多的指导,学生只能根据理论课上学到的科研知识自己摸索,因此走了不少弯路,浪费了很多时间,最终也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导言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的迅速发展,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愈发显得重要。

优秀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提高科研水平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背景介绍1.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性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的重要指导者和学术导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研究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现状目前,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导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导师素质参差不齐、导师学术道德问题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二、建设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策略1. 完善导师队伍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导师评价机制,注重导师的科研水平、教学能力、学术人品等方面的评价,以确保导师的品质和水平。

2. 加强导师培训与交流通过组织各类培训班、讲座和学术交流会,提高导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同时,加强导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经验分享和共同成长。

3. 引进和培养优秀导师积极引进具有卓越科研能力和指导研究生的潜质的学者,同时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提升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 注重导师学术道德建设加强导师学术道德的培养,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倡导诚信科研、尊重学术规范。

三、研究生导师队伍管理的重要性1.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优秀的导师队伍能够为研究生提供权威的指导和激励,帮助其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提高培养质量。

2. 增强导师队伍的凝聚力良好的管理能够加强导师队伍的凝聚力和纪律性,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提高团队的整体效能。

3. 促进导师队伍的稳定性有效的管理能够为导师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提高其对待研究生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四、研究生导师队伍管理的措施1. 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加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师范学院关于全面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实施细则

师范学院关于全面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实施细则

师范学院关于全面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实施细则导师队伍是师范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基石,合理建设和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是师范学院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为了全面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效益,师范学院制定了以下实施细则:一、导师团队选拔机制1.设立导师选拔委员会,由学校领导、研究生教育相关部门负责人、具有丰富导师工作经验的老师等组成。

2.建立导师资格评审制度,要求导师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博士学位,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和教学经验。

3.导师申请入选导师团队,需要提交个人简历、科研成果、教学情况等相关材料,并经过评审委员会的审核。

4.导师每年需要进行绩效考核,评审内容包括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学生培养等方面。

二、优化导师团队结构1.导师团队建设要根据学科发展需求进行调整,注重学科交叉和综合素质培养。

2.引进和培养青年导师,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提高年轻导师的科研实力和教学水平。

3.调动已有优质资源,邀请优秀外聘导师,扩大导师团队的规模和学科覆盖范围。

三、研究生导师培训机制1.设立研究生导师培训课程,包括研究生培养规范、学术道德、科研方法等内容,提升导师的科研能力和指导水平。

2.定期组织导师交流座谈会和学术讲座,分享导师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促进导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3.导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定期的学术指导和心理辅导制度,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四、完善导师激励机制1.给予导师一定的研究经费和实验条件支持,提高导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对表现突出的导师进行表彰奖励,包括学术荣誉、晋升岗位等,鼓励导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3.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提供更多的科研项目合作机会和产学研结合的平台,促进导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总之,全面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师范学院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

通过导师队伍的优化结构、培训机制的建立、激励机制的完善等措施,可以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更加完善的支持和保障,培养出更多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导师队伍建设

论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导师队伍建设

论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导师队伍建设导师队伍是研究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对于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迅速发展,导师队伍建设成为了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导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导师的培养能力以及导师队伍的激励机制等方面,探讨论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导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导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数量方面,学校应该适当增加导师的数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研究生人数。

导师队伍的扩大还有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的指导力度,使每位研究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同时,导师队伍的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

导师应具备专业知识扎实、研究经验丰富、学术造诣高的特点,以便能够为研究生提供高质量的学术指导。

因此,学校应该在导师的选拔和培养上下功夫,建立健全的导师评价机制,确保导师队伍的质量。

导师的培养能力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导师应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指导研究生的能力。

他们应该具备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能够引导研究生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并能够及时解答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导师还应该具备与研究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指导研究生的学术研究。

为了提高导师的培养能力,学校应该加强导师的培训,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培训材料,帮助导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导师队伍的激励机制也是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

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导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

学校可以通过给予导师一定的奖励和荣誉,如评选“优秀导师”等,来激励导师积极参与研究生培养工作。

导师队伍建设是论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学校应该在导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导师的培养能力以及导师队伍的激励机制等方面下功夫,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只有建设一支素质过硬、数量充足且受到激励的导师队伍,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的研究生,为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研究生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

研究生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

研究生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生教育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教实力和创新能力。

而研究生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则是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研究生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挖掘其中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研究生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研究生教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然而,在当前的状况下,我们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首先,研究生教师队伍数量不足。

尽管研究生教育已经发展多年,但是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队伍的供给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

很多高校中,研究生导师的招生指标难以满足需求,甚至出现了一个导师同时指导多个研究生的情况,导致了研究生教育中的“大班额”问题。

其次,研究生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研究生教育需要具备高水平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科研经验,但是目前存在着一些教师基础薄弱、科研经验不足的情况。

这种差异化的教师队伍结构,限制了研究生教育的整体发展。

最后,研究生教师队伍培养机制不完善。

研究生教师的培养应该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涵盖了知识传授、科研训练、教学能力培养等多个方面。

然而,目前很多高校仅仅依靠学术上的考核来确定研究生教师的职称晋升,忽视了教学能力的培养,导致一些研究生教师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研究生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的解决办法要解决研究生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的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探索出适合自身情况的发展路径。

首先,加大研究生教师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通过优化政策,提高研究生教师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吸引更多高水平的优秀人才从事研究生教育工作。

同时,加强对研究生教师的培养,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注重研究生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其次,完善研究生教师队伍的内部晋升机制。

除了学术上的评价,应该将教学能力作为研究生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指标之一,激励研究生教师重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与管理研究

高校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与管理研究

高校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与管理研究导师团队在高校研究生培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个强大的导师团队可以提供优质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研究生学业并取得成功。

因此,高校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建设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导师团队的建设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使命。

高校应该明确导师团队的角色和职责,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导师团队应该积极参与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提供学术和职业发展的指导,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支持。

此外,导师团队的成员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和教育素养。

他们需要具有丰富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导师团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并能与导师团队的成员进行有效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高校应该设立有效的导师团队管理机制,确保导师团队的工作能够有效地开展。

这包括明确导师团队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制定导师团队的工作目标和指标,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高校还应该加强对导师团队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教学和指导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另外,高校还应该积极推动导师团队的国际化建设。

与国外优秀的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国际化的导师团队成员,增加学生的国际交流机会,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研究平台。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全球化竞争力。

此外,高校还应该加强对导师团队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让学生和其他相关方对导师团队的工作进行评价和建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高校可以组织定期的导师团队会议和研讨会,促进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提高导师团队的整体水平。

最后,高校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建设与管理需要全校的支持和重视。

高校应该给予导师团队充分的权力和自主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同时,高校还应该加强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研究环境。

幼儿园教师团队建设研究论文

幼儿园教师团队建设研究论文

幼儿园教师团队建设研究论文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团队建设是现今教育界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在幼儿教育领域尤为重要。

团队协作可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沟通,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水平。

而这种团队建设的过程需要有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支撑,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
幼儿园教师团队建设的规划和实践。

三、研究方法
1. 文献梳理:对幼儿园教师团队建设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尤其注重最新的研究成果。

2. 案例分析:在实践中,对不同团队建设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探寻有效的实践方法。

3. 问卷调查:针对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团队建设的看法和需求。

四、研究结果
1. 幼儿园教师团队建设中的重要因素:包括沟通交流、协同合作、教育支持等。

2. 幼儿园教师团队建设的目标: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激发教师的创新性思维、加强教师的工作幸福感。

3. 幼儿园团队建设的实践方法:包括采取团队建设计划、分享教学经验、定期团队活动等。

五、研究结论和建议
1. 研究结论:团队建设对幼儿园教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教学质量。

2. 研究建议:幼儿园应该积极推进团队建设,包括制定合理的团队建设计划、加强交流沟通、举办各种团队活动等,提高教师的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积极性。

六、研究反思
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自己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存在不足,比如对于实践案例的选择和问卷调查的题目设计等方面均有欠缺,这也为以后进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反思和改进。

此外,在文献梳理上,
也存在学习和整理的不足,可以通过增加参考文献数量,加强文献质量的把握等方式来弥补。

探索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与管理模式

探索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与管理模式

探索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建设与管理模式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将探索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与管理模式,并分析其对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意义。

1. 引言研究生导师团队是由导师、联合导师以及其他相关专家组成的一个集体。

他们在指导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建设和管理一支高效的研究生导师团队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导师团队建设的重要性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对于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导师团队可以共享资源,互相学习并相互促进,提高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和素质。

其次,团队协作可以减轻单个导师的工作量,提高研究生的指导效果。

因此,建设和管理导师团队是推动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3. 导师团队建设的要素(1)明确团队目标和任务:导师团队应该确定既能够满足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方向,又能够与研究生的发展需求相契合的工作任务。

(2)合理分工和协作:导师团队内部成员应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和研究生导师关系的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实现良好的协作与互补。

(3)定期交流和研讨:导师团队成员之间应定期召开会议,分享研究方向和经验,以便于交流和研讨,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共同进步。

(4)激励机制的建立:建设和管理导师团队必须考虑到导师的激励机制。

激励可以包括经济奖励、学术荣誉、职称晋升等多种形式,激励机制可以促使导师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研究生培养中来。

4. 导师团队管理模式(1)制定明确的导师团队管理责任和权力:对导师团队的管理,应明确导师的责任和权力,使得导师在团队建设和研究生培养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2)建立规范的研究生导师工作制度:根据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用的导师工作制度,明确导师的权责、研究生的培养计划、研究生毕业要求等方面的工作细则。

(3)创建和维护导师团队成员间的良好关系:导师团队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于团队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学前教育的团队建设和领导力培养

学前教育的团队建设和领导力培养

学前教育的团队建设和领导力培养学前教育的团队建设和领导力培养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在学前教育领域,一个强大的团队和领导力的培养可以为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的团队建设和领导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践方法和策略。

一、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团队建设在学前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强大的团队能够积极合作,共同追求学校的目标和使命。

以下是团队建设的一些重要方面:1. 建立互信和共识:团队成员之间的互信和共识是一个团队的核心基础。

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促进合作,可以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2. 分工合作: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通过明确分工和合作,可以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共同目标:一个团队应该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

共同的目标能够激励团队成员,使他们更加专注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4. 建立良好的氛围:积极向上和团结友好的工作氛围对于团队建设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氛围可以增加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二、领导力培养的重要性学前教育中的领导力培养对于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领导力培养的一些重要方面:1. 激发潜能:领导者应该激发教师团队中每个成员的潜能。

通过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领导者可以帮助教师提高专业能力,并实现个人和团队的成长。

2. 提供指导和支持:领导者应该为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提供良好的指导和支持,领导者可以激励教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 建立学习型组织:领导者应该鼓励和建立学习型组织。

一个学习型组织可以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持续学习,提高整个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团队精神:领导者应该培养教师团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通过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和培训,领导者可以帮助教师团队更好地合作,共同为学前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团队建设和领导力培养的实践方法为了有效地实施团队建设和领导力培养,学前教育领导者可以采取以下实践方法和策略:1. 建立定期的团队会议:定期的团队会议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与管理

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与管理

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与管理导言:研究生导师团队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建立一个高效的导师团队,不仅有助于培养优秀的研究生,还对推动科研创新和学术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导师团队建设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一、导师团队建设1. 确定团队目标导师团队的建设应该以明确的目标为基础。

团队的目标可以包括培养高水平研究生、推动学术研究或者提高团队的学术声誉等。

确定了目标后,团队成员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以及团队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2. 吸引优秀导师一个优秀的导师团队首先需要有一支出色的导师队伍。

为了吸引优秀的导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和硬件设施;- 制定合理的薪酬政策和激励机制;- 注重导师的职称评定以及晋升渠道的建立。

3. 多学科交叉与合作在导师团队的建设中,多学科交叉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引入不同学科背景的导师,可以增加团队的学术多样性,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学科间的合作,有助于提高团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4. 建立导师培训机制导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和研究能力,因此建立导师培训机制是导师团队建设的重要一环。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科研方法与技巧、教学理论与实践、学术道德等。

通过培训,可以提升导师的能力水平,更好地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

二、导师团队管理1. 优化管理结构一个高效的导师团队需要一个优化的管理结构。

管理结构应该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工作分工,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可以设置团队领导或负责人,负责统筹和协调导师团队的工作,确保团队的目标顺利实现。

2. 建立交流平台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是导师团队管理的关键。

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团队会议、讨论学术研究进展和问题、举办学术报告和讲座等方式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团队共享平台,方便成员之间的资料和信息交流。

3. 激励与奖励机制建立激励与奖励机制是管理导师团队的重要手段。

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与管理研究

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与管理研究

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与管理研究概述: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及其管理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导师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团队建设的要素、导师团队的管理以及建设与管理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导师团队建设的必要性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个优秀的导师团队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导师团队建设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导师团队能够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和研究条件,为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个充满活力和合作精神的导师团队能够为研究生提供广泛的学术交流机会,拓宽研究视野。

其次,导师团队能够培养学术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优秀的导师团队鼓励导师之间的合作共享,促进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最后,导师团队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指导方式和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导师团队由多位经验丰富、专业领域不同的导师组成,可以根据研究生的具体需求和发展方向,量身定制培养计划,提供全方位的学术指导。

二、团队建设的要素导师团队建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素:1. 导师选拔标准的明确:建设一个优秀的导师团队首先需要明确选拔标准。

高水平的学术研究能力、丰富的导师经验、较高的学术声誉等都是导师选拔的重要指标。

2. 导师培训与交流机制的建立:导师团队的建设需要注重导师的培训和交流。

通过组织导师培训班、举办学术讲座等方式,提高导师们的教学和指导能力,并促进导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3. 学术资源的共享与开放:优秀的导师团队应该建立有效的学术资源共享和开放机制。

导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应该积极鼓励,学术成果也应该在团队内部共享。

4. 团队氛围的营造与塑造:打造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有助于导师团队的稳定与发展。

通过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定期举办团队会议等方式,增进团队之间的凝聚力与合作意识。

三、导师团队的管理优秀的导师团队不仅需要建设,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

1. 任务分工与协作机制建立:导师团队应该建立明确的任务分工机制,并鼓励导师之间的协作。

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及管理

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及管理

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和质量观念
➢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关键是理顺学校、导师和学 生之间的关系。理顺这一关系的核心,就是明确导 师的责、权、利关系,强化导师责任意识。
➢ 改革培养机制,就是要增加导师培养研究生的成本 分担,督促导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强对研究生的指 导,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改革研究生导师制度
目前在校 博士生
69
422 306
79 216 135 931 386 275 2819
2008年 博导
17
81
35
11
32
29 250 57
34 546
2011年
18
90
48
9
40
31 300 105 53
694
目前博士生导师数已达到694人 (其中理工医科405硕导,人文社科289硕导)
各学科博士生与博导分布情况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目前我校研究生导师分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 师。
其中,博士生导师实行选聘分离。即先取得资格 (博导资格遴选或确认),再进行上岗聘任(招 生资格确认)。
硕士生导师选聘合一,直接进行招生资格确认。
申请博士生指导导师的基本条件
(一)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熟悉国家有关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 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治学态度严谨;
2008春季 8673 300% 2129
2011秋季 10300 18.76% 2819
博士生 增长率
— 1603%
279%
32.4%
非学历 硕士生
— 408
5516
6271
非学历 增长率
— —
1252%
13.69%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在当前高等教育日益普及的大背景下,从事研究生教育的导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生教育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而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学习生涯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为主题,探讨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现状目前,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规模庞大,但整体素质和水平相对较低,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

一些导师在科研上缺乏创新意识、实践经验不足,导致指导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无法满足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需求。

同时,一些导师在学术道德方面存在缺失,导师“论文拔高”、“论文抄袭”等问题时有发生。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和高水平人才的培养。

二、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导师培训不够。

大多数导师基于本身科研成果、经验和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性较强,但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的培训和指导。

2.导师评价体系不完善。

一些学校在导师评聘方面过于注重指标和数量,而忽略了导师教学质量、学术道德等方面的评价。

相应的,一些导师过于注重成果和评聘指标,而忽略了学生的未来发展。

3.导师成长机制不健全。

现有的导师成长机制大多建立在本科教学的基础上,对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指导力度不够。

三、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对策1.规范导师培训和管理。

通过制定管理办法,加强导师培训、评估和审核等流程,完善导师培训和管理制度。

同时,建立中央学校导师培训和课程体系,提高导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

2.制定导师评价制度。

制定以教学质量、研究成果、学术道德以及学生发展为导向的评聘制度,着力推动导师素质和业绩“双向发展”。

3.加强导师成长机制建设。

学校和科研机构应当建立符合研究生导师特点的成长机制,并建立健全的导师激励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对优秀导师给予激励和奖励,推动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四、结语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和支撑,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

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研究

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研究

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研究研究生的培养是我国目前人才市场的主流需求,如何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需要的研究生是我国高等学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伴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我国原有的单导师制度无论从导师精力还是学生培养效果上都已经不适合现有的研究生培养需要,因而如何建立研究生导师团队成为我国高等学校必须解决的问题,从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出发,通过对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研究生团队建设的理想模式和理想方案。

标签:高校;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一、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的必要性从研究生培养现状来看,由于社会环境和人才市场的影响直接导致了研究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研究生构成群体从最初的在校学生或在职社会人员经由考试选拔向多元化、多层次化转换,这就导致了研究生素质上的良莠不齐,研究生导师的数量已经很难保证单导师经营培养的进行。

从目前各高校的导师状况来看,一名研究生导师带十几名硕士研究生并同时带十几名博士研究生已经成为常态。

我国目前的研究生培养机制由传统意义上的考核培养机制向大众化、常态化发展,在研究生培养上的投入由于研究生数量的增加和研究生素质的降低而不断摊薄。

可以想见,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将等同于或低于20世纪90年代的本科生培养投入。

从教育模式上来看,目前中国的研究生(特别是硕士生)教育模式已经从最初的单导师精英培养阶段跨越式地进入到公开教育培养阶段,研究生导师对于研究生的指导大多被不定期的答疑代替,由于研究生导师自身的学术工作、沟通工作繁忙,答疑的頻率也越来越低。

很多高校中甚至出现研究生不认识自己的导师的情况。

出现这种跨越式的转变直接导致了目前硕士生甚至博士生的学术水平与之前相比大幅度下降。

与学术水平的大幅度下降相比,某些专业领域内的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形成了实际意义上的雇佣关系,研究生成为了导师的廉价赚钱机器,答辩顺利通过和毕业证、学位证成为了这种不平衡的雇佣关系的纽带。

对于研究生导师的学术工作而言,三年只是一个相对较短的周期,而研究生由于其学术经验的不足,通常只从事一些较为简单的重复性工作,因而这种雇佣关系从表面上提高了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实际上仅仅从某个较微小的方面提供了研究生的工作能力,却限制了研究生今后的学术发展以及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个性化的学术培养。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师资队伍建设的初步研究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师资队伍建设的初步研究

第12卷第3期2000年5月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T 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V ol.12,N o.3May,2000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师资队伍建设的初步研究吴文莉 邬志辉(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吉林长春 130024)[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111(2000)03-0012-05 教育硕士学位与教育学硕士学位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学位,一种是职业性学位(pro2 fessional degrees),在我国称专业学位,另一种是学术性学位(academic degrees)。

我国教育学硕士教育有一批学术造诣深厚、梯队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这是我国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相比较而言,由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自身有着独特的规定性,与其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原有的学术性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队伍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但必须进行相应的职能转换或结构调整,否则不足以满足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需要。

根据我国“逐步实现师范院校的研究生教育以培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为主”的精神,要实现师范院校研究生教育的重点转移,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超前转移。

本文试通过对我国当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师资队伍现状的分析,发现由学术性学位向专业性学位转移与过渡时期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专业性学位师资队伍建设的有益经验,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师资队 [收稿日期]2000-02-29伍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一、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师资队伍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师资队伍是在原有教育学硕士学位师资队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教育学硕士作为一种学术性学位,其培养目标是造就适合从事基础性与理论性研究或高校教学工作的研究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其培养体制是导师负责制,即指导教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为研究生安排一定的必修课与选修课,指定必要的参考书目与文献资料,其它的研究生授课教师集体只起辅助性的作用;其培养方式是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相结合,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相关课程,以活跃学术思想,开阔学术视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试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试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试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作者:魏艳红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33期摘要:办好学前教育专业,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需要有高素质的师资团队。

本文以郑州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团队为例,通过:横向开展,根据不同层次有针对性的培养;平行交互,通过互派共育,促进专兼融合,优化混编教学团队;纵向伸展,以项目为支撑,促进团队的协同合作等,进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学创新团队教师队伍建设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

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1]。

作为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院校,需要在经济社会变革中,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办学质量,适应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

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一支优质高效的教学团队。

一、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意义1.激发教师创新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和发展以结合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形成共同愿景,使团队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有助于激发教师创新工作的主动性,并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共同愿景的实现满足精神上的需要,获得成就感。

同时,团队的建设发展,为教师提供了更多交流经验、切磋学习的机会,使教师产生思想上的碰撞,获得更多的教学灵感,实现学术上的创新。

特别是与幼教专家和一线幼儿教师的相互交流與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开拓创新思维,使教师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从而开发教师的潜能,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科研的创新。

2.发挥团队协作互补优势,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

发挥团队精神和优势,能使个人力量无限叠加延伸[2]。

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幼教行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用人单位更青睐专业素养高、技术技能强的综合型人才,希望能够“招来即用”,需要发挥教师的团队优势,联合专业教师和幼教行业专家、一线教师的协同合作,培养出“即出即用”的幼教人才。

儿科研究生培养中导师团队建设工作探讨

儿科研究生培养中导师团队建设工作探讨

[关键词] 研究生;儿科;导师;建设
[中图分类号] R19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7803(2018)11-1308-03
相对于本科教育阶段,研究生阶段虽具有较高 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但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研究 生导师对学生的引导、培养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对 于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研究生导师来说,在研 究生培养工作中面临着既要承担大量的临床医疗、 科研、学科建设工作,又要培养医学生科研实践、教 书育人的双重任务。作者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 童医院为例,对 2017 届已经毕业及 2018 届即将毕 业的儿科专业研究生发放调查问卷,通过研究生对 导师专业、科研、英语水平、对学生的培养情况调查 发现问题,探讨儿科研究生培养中导师团队建设工 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研究生导师所带学生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
表 1 对导师专业知识及科研水平等能力的调查情况 (%)
基本内容
认同程度
百分比
专业知识水平
渊博,系统深入
93.7
一般,有待提高
06.3
科研水平
强或较强
90.6
一般,有待提高
09.4
外语水平
好或较好
89.8
一般,有待提高
10.2
第 29 卷第 11 期 2018 年 11 月
表 2 对导师教学等方面情况的调查情况 (%)
基本内容
认同程度
百分比
导师所பைடு நூலகம்学生数
1-2 个
23.8
3-5 个
55.8
6-8 个
18.6
大于 10 个
01.8
导师指导学生方式
学组例会
58.2
实验或临床个别指导

学前教育的教研与教学团队建设

学前教育的教研与教学团队建设

学前教育的教研与教学团队建设引言: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位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教研与教学团队的建设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素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研和教学团队建设两个方面来探讨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教研的重要性1. 了解教育理论的前沿教育理论研究为教师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教师通过积极参与教育研究,了解教育理论的前沿,及时跟进教育发展的动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2. 分享经验和教学资源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

教师们可以通过教研活动相互交流经验,分享教学资源,借鉴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技巧。

同时,教研活动也有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形成团队合作意识。

3.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教师通过参与教研活动,了解学科教学的最新动态,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研的方法与手段1. 课题研究教师可以选择与学前教育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课题研究。

通过对某一问题的调研和分析,教师可以深入了解该问题的本质和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2. 案例研究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个案进行研究。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找到问题所在,并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

教师可以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1. 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团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

团队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共同探讨教育问题,相互启发,促进自我提升。

2. 优化资源分配教学团队通过协作和合作,可以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

团队可以共同研究和开发教育资源,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3. 建立学术氛围教学团队可以建立一种学术氛围,鼓励教师们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和学术交流。

学前教育的教研与教学团队建设

学前教育的教研与教学团队建设

学前教育的教研与教学团队建设一、引言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团队的建设。

本文将从教研与教学团队的角度,探讨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学前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培养其综合素养,包括智力、语言、世界观、情感、审美、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发展。

核心素养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情感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1.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结合现实生活和课程要求。

涉及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以活动为主线,让儿童通过参与实践来学习。

2. 教学内容的组织要合理安排,有序衔接,注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同时,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等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教材选择1.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儿童的需求选择适宜的方法。

包括讲授、游戏、观察、实验、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方法的结合使用。

2. 教材选择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创新性,能够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通过观察、记录、测试、评估等方式进行。

对儿童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儿童个体化学习提供参考。

六、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研活动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可以通过教师的自主学习、教学研讨、观摩课等方式进行。

教研活动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水平提升,同时也可以促进团队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发展教学团队的建设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保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来实现:1. 优秀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建立完善的教师招聘和培养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学前教育。

2. 专业教研团队的组织与培养:建立教研团队,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加强教研与实践的结合。

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实施办法

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实施办法

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实施办法为有效贯彻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构建“三位一体”卓越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大力推进校地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并使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得以切实落实,努力营造良好的实践育人环境,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氛围,努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本办法。

―、基本概念“双导师制”是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教育、服务与管理的对象,由高校教师(以下简称“校内导师”)与小学、幼儿园教师(以下简称“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和培养人才、对学生实施全过程协同育人机制。

“双导师制”中的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对小教、学前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专业基础知识、教学理论与教学技能、教育实践进行指导;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对小教、学前专业学位研究生从教技能训练、课堂教学实践,以及指导学生教角色转换和专业发展。

“双导师制”实施目的在于大力推进小教、学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培养符合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组织领导基于"三位一体”的卓越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根据XX大学与教育签订的《教育合作协议》,成立由本学院、教育、各小学(幼儿园)联合组成的“双导师制”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双导师制”工作。

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双导师制”管理制度制定,课程安排,校内外导师的遴选和聘任,导师工作质量的考核和检查评估等。

三、导师任职资格(一)校内教师聘任条件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2.教育理论扎实,专业基本技能和教育教学技能娴熟,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

3.了解基础教育,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熟知基础教育改的政策和走向。

4.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和较丰富的教研经验,教研成果突出。

5.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博士以上学位。

(二)校外导师聘任条件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2.有较好的教育理论素养,乐于参与对师范生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
研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鞍山师范学院根据“服务国家特需人才培养项目”的要求,高度重视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构建了“双导一助”的新型导师团队模式,探索了可持续发展的导师团队建设机制,构建了竞争、淘汰相结合的导师团队动态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导师团队的协同效应。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素质是决定研究生学前教育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导师团队通过导师间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在形成巨大合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科领域科学技术的更新、发展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012年以来,根据“服务国家特需人才培养项目”的要求,鞍山师范学院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高度重视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并为充分发挥导师团队的协同效应,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构建“双导一助”模式,形成梯队式的导师
团队。

经过四年来对导师团队的不断打造,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共32人,其中理论导师16人,实践导师16人,另配备助理导师9人。

理论导师中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8人;博士4人,硕士9人,学士3人;36-40周岁3人,41-45周岁7人,46-50周岁3人,51-55周岁3人。

具有良好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

已形成了学前健康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幼儿园管理、学前课程与游戏四个研究领域团队。

为全面提升导师团队的整体素质,我校特聘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学前教育学学科带头人杨莉君教授为团队带头人,成立了以辽宁省教育厅相关行政部门领导、东北师范大学及辽宁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教授为代表的导师顾问团。

同时,为保证导师团队的稳步发展,我校大胆吸收具有硕士学位的年轻骨干教师作为助理导师加入特需项目试点工作。

作为导师库的备选力量,助理导师在辅助导师工作、辅导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同时,参与了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快速成长,为我校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团队的梯队式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第二,关注“双导师”的专业特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导师团队建设机制。

为打造“熟悉行业实践”的理论导师与“懂得学前理论”的实践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队伍,我校特别关注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专业特征的优势和不足,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

一方面,学校出台了针对研究生导师到行业一线挂职锻炼的相关文件,要求理论导师每年必须深入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学习、调研、兼职不少于一个月,使其有机会了解行业企业的现状和需求,不断丰富他们的专业实践背景和实践能力,推进了教师教学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另一方面,学校还积极主动地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部门、相关行业企业聘请的实践导师与理论导师“结对子”,加强导师间的信息交流和平等沟通,促进双方的相互尊重和信任,在共同指导学生从的过程中优势互补,保证协同行为的顺利进行。

同时,学校还分批对导师团队进行全员培训,多次安排导师参加各级各类研究生工作交流会议、研究生导师培训会议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术会议,邀请相关研究生教育专家到我校进行指导。

如2014年7月,国家教指委翟秘书长亲自带队“送教上门”来我校,
吴刚、卢家楣、邬志辉、魏薇、周润智等5位专家分别以教育硕士论文标准、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教育案例与案例教学、培养方案以及实践教学等内容为主题,对全体研究生导师进行了培训;2014年10月,邀请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高夯院长来我校就“教育硕士培养规律”进行了讲座和培训;四年来,参加境外、省内外培训和学术交流的导师达150余人次,满足了导师团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促进了导师团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此外,我校还通过扶持重点学科建设等形式,投入建设基金,积极组织导师申报和开展学前教育的课题研究,丰富了导师的实践背景和研究经历,使导师能够有意识地把调研结果和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从而保证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第三,引入竞争、淘汰机制,构建导师团队动态管理模式。

根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与特性,针对导师团队建设的需要与实际,我校依据“专兼结合”、“分类聘任”、“聘约管理”等原则开展了导师团队管理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

如在导师遴选
工作中,我们实行评聘分开、竞争上岗的激励机制。

对于理论导师,我们坚持做到优选、精选,在全校范围内推荐和遴选,很多导师都具有多年联合培养硕士生的指导经验;对于实践导师,我们把那些来自于校外行业、企业一线,拥有丰富教育实践经验及较强解决问题能力的专业人员吸收到导师队伍中,满足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需要,保证了培养质量。

在导师考核工作中,我们依照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对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进行定期的聘期内考核。

对考核不合格的导师进行通报并限制指导研究生的数量,督促其加快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如果在聘期内的终期考核时仍没有达标,则取消其硕士生导师资格,以此明确导师的职责以及职责所对应的奖惩。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