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上课用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诗歌表现手法(狭义)上课用

高中语文-诗歌表现手法(狭义)上课用

烘托和衬托:
• 1、释义不同: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 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衬托是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 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 2、用法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 出来,即用一事物暗示另一事物(只写出一个事物); 衬托是两个事物,其中一个事物强调出了另一事物的好 与坏。两者相同为正衬,两者相反则为反衬。
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
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
情操。
象征和比喻
• 1.对象和用法不同。
• 比喻是以一物比另一物(以实化实),它的对象是让人 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对象,“本体”和“借 体”都是具体的事物。(少数以实化虚)
• 而象征是以某一具体的喻体来表现一相似或相近的抽象 事物(概念、思想和感情),它绝不停留在某一具体事 物上(以实化虚)。
杜甫的《登高》,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独自登上夔州白 帝城外的高台,眼前的秋江之景,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 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2、烘托:通过(景物)环境描写来烘托心情。 很多时候渲染烘 托合说,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 染的手法描摹景物营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 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诗有寄托之意。
如《诗经.氓》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比兴: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 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 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
注:比兴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3、对比: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 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 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柳永《雨霖铃》教学实录

柳永《雨霖铃》教学实录

全国赛课一等奖-- 柳永《雨霖铃》教学实录【学习目标】一、品鉴意象二、体味情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起立)老师好!师:(同学们刚考试完,很累吧。

星期六还在这儿听我的课,很辛苦啊!)我给大家放首歌,轻松一下,好不好生:(欢呼)好!师:(播放邓丽君演唱的《雨霖铃》)(幻灯1:“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

(师生听歌)师:邓丽君深情、甜美的演唱深深地打动了我们,那么是谁为她作的词呢生:柳永。

师:对啊!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凡有井水处都唱柳词”。

他的歌覆盖了当时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征服了所有的歌迷。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回到宋朝,去聆听柳永的歌曲吧!(板书:课题、作者)(幻灯2:“课题作者”)这节课我们主要“品鉴意象、体味情感”。

(幻灯3:【学习目标】“品鉴意象、体味情感”)二、整体感知师:《雨霖铃》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以至于邓丽君和柳永穿越时空合作了这首歌曲呢我们走近文本,触摸一下柳永的情感脉搏吧!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录音范读,可以跟着默读,边听边圈画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离别心情的一句话。

(幻灯4:“文本、录音”)(播放曹灿范读)生:(听)师:(听)师:那么,词中哪句话集中表现了作者和恋人离别的心情呢请大家找出来。

生1:多情自古伤离别。

生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师:(明确)大家听得很用心,也很善于动脑,作者的心情在词的下片表露无疑,那就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板书,并提醒同学在书上标画出来)(幻灯5:【整体感知】“多情自古伤离别”)大家齐读一下这句话。

师:这句话表露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生:伤心,凄凉。

师:是啊!佛言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悔、爱别离、求不得。

其中最苦是“爱别离”。

“多情自古伤离别”就是对这种心情的经典概括。

我们还学过哪些表现离别的名言呢请同学回忆,举几个例子。

生1(预设):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上课用《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

上课用《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


使用比喻、夸张 手法
愁思像春水汪 洋恣肆,一泻千里, 写出了愁思的多; 又像春水之昼夜不 停,无穷无尽,写 出了愁思的绵长 。
小结

诗句赏析
要点:什么手法,怎样使用,有什么效果,意 境感情。
宰相词人——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江 西抚州)人。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 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四六、书法皆工, 而以词最为突出,被称为“宰相词人”。他 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 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他的 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 赋予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 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 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008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 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 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 分析。(4分) 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 哀啼之杜鹃等残春的寥落凄凉的景象,寓情于景,表现伤 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叠字、叠词:
1.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2. 起强调作用 3、表达某种感情
2、鉴赏意象
① “淡酒/急风”:
并非酒淡,而是愁浓,酒力压不住心 愁;借酒浇愁,而大风砭骨,又让诗 人意绪全无。只因作者愁太重,酒入 愁肠愁更愁。一个“淡”字突出作者 晚年的凄凉,心境的凄苦。

雨霖铃听课反思

雨霖铃听课反思

雨霖铃听课反思雨霖铃听课反思篇一:《雨霖铃》听课反思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重新强调回归体验、回归心灵。

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个词汇,注重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获得心灵共鸣,从而得到美的享受,这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强调学生的主观感受,让学生获得心灵的共鸣,古典诗词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古典诗词由优美文字构成,饱含优美的意象组合,意境幽深,汇聚了很多语文要素。

不讳言的说,诗词鉴赏课是一种让人陶醉的演绎。

诗词赏析是学生,尤其是我们的学生学习的难点。

诗歌教学该以何种方式才能发挥最大的课堂实效性,是我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思考的内容。

在上完《雨霖铃》后,我进行了一番思考,反思自己在本课教学中的所失。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以词作的内容把握和情感体验为重点,以诵读、品味为手段,以学生选曲吟唱为能力提升的切入口,力图通过意境的创设以和师生共同感悟达到预设情感体验目标,同时把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课堂主要分成三大块:首先是知人论世,主要是背景、作者介绍;其次,是作品的品读和理解,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和对作者抒情方式的分析,尤其注重意境创设和语言的体悟;最后,是选曲吟唱,相和而歌的环节,选择《送别》一曲的曲谱,引导学生填词歌唱,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这样一种富有趣味的尝试。

教学环节的一些失误总结如下:1.诗词的讲授,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接触文本,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既要训练诵读,又要训练鉴赏表达,感觉时间很紧张,不够舒展自如。

2.在课堂上,教师一定不能只做客观的引领者,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所讲授的文本之中,因为只有和文本产生了情感共鸣,才能把真实的情感注入进课堂中,真正地和文本和课堂融为一体,才能引领学生获得美的体验。

我在课堂上很多时候情感投入的并不够,特别是朗读上不够到位,这一点,作为语文教师的弊病,一定要加以改善。

3.在引导学生感悟词人表达情感的教学中,稍显生硬。

学生拥有感情、拥有感知感情的能力以及拥有发现美、表达审美体验甚而创造美的能力是语文教学必须达到的各个阶段的目标。

柳永雨霖铃教学

柳永雨霖铃教学

教学目标:1、掌握《雨霖铃》这首词鉴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2、深入体会作者的离愁别恨及对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诵读,感受《雨霖铃》的音乐美。

1、介绍作者及词的风格流派及有关文化常识。

豪放派,壮美。

婉约派,优美。

2、老师范读全词并稍作朗读指导。

学生齐读全词。

老师朗读指导:A .读时要注意重音、节奏,语速要慢些,读出感情。

脑中要有画面。

①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②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也可以一字一顿,表示悲痛气塞。

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B. 要有节奏,诗句中要有短暂的停顿。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便/纵有/千种/风情。

3、学生初步把握文章基调及主题。

二、赏析,理解《雨霖铃》的语言美。

(一)上阕: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实写为主。

1、学生个别读。

2、同座讨论:①找意象,说作用。

(幻灯片上逐一展示有关意象的词及其表达的感情。

)明确:寒蝉晚长亭骤雨兰舟烟波(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暮霭楚天作用:渲染惆怅伤感之情(全词基调是:婉约哀怨)作者一开头就点明了季节。

什么季节?秋季。

寒蝉,是蝉的一种。

《礼记》中说:“孟秋之月,寒蝉鸣。

”时间大约是农历七月,寒蝉的叫声低微。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蝉叫声未必凄切,但因词人本就怀着一种伤心的情愫,听到了蝉叫声就产生了凄楚之感。

②“都门”一句是什么意思?(齐答)③学生看情人惜别图,体会“执手相看泪眼“一句的情感。

师问:这句怎样表现复杂细腻的情感?④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虚写,想象,借景抒情)问1:“去去”应该怎样读才好,为什么?问2:用自己的话想象描述这个画面,并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问3:既然是“沉沉的暮霭”为什么“楚天”却会“阔”呢?(二)下阕:①学生齐读下阕。

雨霖铃课件 上课专用

雨霖铃课件  上课专用

自主探讨
1.贯穿本词的线索是什么? 从时间的角
度看,这首词该如何划分层次? 2.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拟写标
题,概括内容)?作者别离时选取哪些 意象作为背景?
上阕: 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离别环境 (实) 寒蝉 长亭 骤雨 凄切悲凉 离别场面 无绪催发 难分难舍 泪眼无语
此去行程 烟波 暮霭 楚天 (虚) 惆怅伤感
小结诗词鉴的方法
• 1、把握信息(词牌、作者) • 2、理解字面意思(注释、文言知识积累) • 3、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意象、主旨 句) • 4、运用了什么手法(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竟 无 语 凝 噎
执 手 相 看 泪 眼
“流泪眼看流泪眼 断肠人对断肠人”
以诗解诗
•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 • 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
雨 霖 铃
—— 柳 永
词出现于唐、五代时期
豪放派 (写对社会生活的种种
观察与感受)
宋词
苏轼 、辛弃疾
婉约派 (以写闺情、离愁为主)
柳永、李清照
• 柳永(约987——1053),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 庄;后改名永,字耆qí 卿。 与兄三复、三接并有文名, 时称“柳氏三绝”。福建崇 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 “柳七”、“柳屯田”。为 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 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 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 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 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 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 词”,有《乐章集》。
词牌由来
• 雨霖铃,也写作“雨淋铃”,词牌名。相 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 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 的成分。 • 如《明皇杂录》里写道:“明皇既幸蜀, 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 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 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宋词四首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宋词四首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宋词四首教案课件www.5y教学目标、了解并体会四首作品中词人所呈现的内心情感。

2、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说明:《中国诗学史•词学卷》中写到,“北宋文人有着自己特殊的文化性格,简单概括起来,这是一种自律与自放相结合的雅儒风范。

宋人缺乏唐人那样一种昂扬活跃的生命动力,长期的书斋生活又培养了他们不同寻常的领悟力与感受力。

所以,他们的自放体现为深刻敏锐的人生洞察力,细致精确的审美感悟以及将生活艺术化的美感体验,以致在进行‘非正统’的词的创作时,文人一方面追求雅致清峻的审美风度,另一方面也颇敢于标榜‘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抒其情。

归根究底,词毕竟是心灵的解放与寄托,是一块较自由的空间。

”因而,在学习这四首作品的时候,我们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感受词人袒露的真性情以及鉴赏其细腻独到的艺术技巧上。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充分利用课本信息(文本、注释),引导学生发现这四篇作品各自的形意兼备之美。

2、难点:让学生了解这四篇作品所表达的“感伤”主题的源头和价值,并进而初步了解词“缘情”的基本特点。

说明:通过对四首作品的一番解读,我们不难发现,“感伤”一词或许可以用来形容它们共同的情感表达。

事实上,“在中国文化的传统审美中有一种‘以悲为美’的倾向。

诗歌史的支流便是结合这种倾向发展的。

其中最早的当属《楚辞》。

屈原在荆楚大地上反复吟唱自己的悲哀、愤慨、怀疑、绝望,在关注社会的同时,诗人表现了情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及至宋玉,淡化了政治激情,把‘感士不遇’作为表现母题,《悲秋赋》正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例。

‘士不遇’更多的关联着诗人对于命运的个人化思考。

从屈到宋,愤怒演化为忧伤,抗争代之以悲泣,至此,‘感伤诗歌’正式滥觞。

”从东汉无名文人的《古诗十九首》到建安诗人群,从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到晚唐诗人的创作,“感伤诗歌由涓涓山泉汇成汩汩溪流,但诗人们在写作时往往是不自信的,因为‘缘情’之诗违背了‘言志’的诗学规范。

柳永词两首(上课用)

柳永词两首(上课用)
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
词的发展:
词源于隋唐(敦煌曲子词, 唐文人词),兴于五代(代 表人物:李煜),盛于宋。
词的流派:
豪婉放约派:
特点:创内作容视侧野重较儿为女广风阔情,气结象构恢深弘细雄缜 放密,喜音用律诗婉文转手和法谐,用语典言,圆不润拘 清音丽律,,有 多一发种对柔社婉会之的美种,种多感抒慨闺。情、离绪。
二、北宋中期:
1、 豪放派词代表:苏轼 多抒怀言志,表现社会现实。关心国
计民生,格调相对高昂,较多慷慨悲壮之 音,颇具阳刚之美。
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苏门词人:有黄庭坚、秦观、贺铸、 张耒等人。
三、北宋后期:
“大晟词人”周邦彦: 内容:男女情爱,点缀升平 写法:注重音律,注重用事用典 贡献:精通音律,促进词体的成熟 代表作:《苏幕遮·燎沉香》
六、南宋后期:
格律词派 代表词人:姜夔、史达祖、吴文英等 内容:友朋酬赠、离别相思、咏物闲情 艺术:讲究格律,主张典丽,表现含蓄,格 调低婉 代表作:
《扬州慢》、《唐多令 》
世间最多情的男子
柳永
乐游原上妓如黄金榜上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 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 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 白衣卿相。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 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 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 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 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 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 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 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这 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 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 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 旨填词。”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
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

《雨霖铃》优秀课件(上课)

《雨霖铃》优秀课件(上课)

《雨霖铃》优秀课件(上课)
汇报人:
2024-01-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知识拓展:古代离别诗词鉴赏互动环节:课堂活动与讨论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02
杨柳、晓风、残月等景物象征思念之情
这些景物在传统文化中常用来象征思念和离别,诗人运用它们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1
2
3
读者可以通过想象和联想,将自己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场景中,感受诗人的情感。
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意境
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从而产生共鸣。
03
整体理解
总结全词的主题和情感基调,引导学生体会词中蕴含的深沉情感和人生哲理。
寓情于景Biblioteka 01分析词人如何通过细腻入微的自然景物描写,将离情别绪融入其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02
对比反衬
讲解词中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如“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对比,突出离别的凄楚和无奈。
03
理解诗人的情感经历和时代背景
读者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
结合自身经历产生情感共鸣
知识拓展:古代离别诗词鉴赏
两首诗都以离别为主题,但《雨霖铃》表达了恋人间的缠绵悱恻,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展现了友情和壮志。
两者都以长亭为背景,描绘离别的场景。《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与《长亭送别》中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有异曲同工之妙。

雨霖铃上课用

雨霖铃上课用

C案小组合作探究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描绘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词人选取 了哪些典型意象从而传达出怎样的情感?这是运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描绘了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岸边习习晨风吹拂 萧萧疏柳,天上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作者运用寓情于景和虚写(想象)的手法
,设想“杨柳”、“晓风”、“残月”三 个极富表现力的典型意象,渲染了更加凄 清的环境,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 离愁别绪。
1、首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向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运用 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寒蝉”点明节令,“对长亭晚”点明时间 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天气状况。 勾勒了离别的典型环境,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为全诗奠定了“凄切”的感情基调,表现 了离别时诗人的苦痛。 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抒发了自己与恋人 离别时的忧伤之情。
D、关于月: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 悲欢离合。月是离合 的象征,何况是残缺 不全的月,最易引起 词人的愁思。着一 “残”字透露出分别 后的孤独寂寞之感。
赏析本诗虚实结合艺术手法的运用。
离别前—勾勒环境: 寒蝉、长亭、骤雨 离别时—描写情态: 执手、泪眼、凝噎 烟波、暮霭、楚天 实写 实写
因情设景
离别后
典型意象:
酒柳风月
A、关于酒
常言“借酒消愁愁 更愁”。酒醒之后, 愁绪依旧。
B、关于柳: 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 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 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 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 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 柳惜别的场景,心中就会涌 起一缕缕离愁。
C、关于风: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 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 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 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 是凉意,凄凉的感觉。 肌肤之寒立即引发离别 恋人的凄清冷落之情。

柳永词两首(最经典上课实用)

柳永词两首(最经典上课实用)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 的体制,以当时的新声慢曲,取代了唐五代 的旧有小令。两宋慢词的时代,实自柳永开 启的。 他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 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 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 到广大百姓的喜爱。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 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 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 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 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 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 去’。”东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
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 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 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 娃。千骑拥高牙,乘醉 听箫鼓,吟赏烟霞。异 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都门(dū) 凝噎(yē) 暮霭(ǎi) 参差(cēn cī) 绕堤沙(dī)天堑 (qiàn) 罗绮(qǐ) 羌管(qiāng) 钓叟莲娃(sǒu)
望海潮(柳永)
一、结合注释,理解文意,看看作者描绘了 一幅怎样的图画
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 的都市生活图景
诵 读:
诵读时结合注释了解词的 大意并思考: 本词从哪些方面表现了 “钱塘”的繁华?
上 片
杭 州 的 自 然 风 光 和 都 市 的 繁 华
内容上:点名杭州位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的重要, 历史的悠久
1 、从时间角度看,这首词的层次应如何划分?
2、 这首词的重要特点是情景交融,词中哪 些是景语?哪些是情语? 3 、这首词的又一重要特点是虚实相济,词 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分析意象,把握情感(上课用)

分析意象,把握情感(上课用)
• • • • • • 已是黄昏独自愁, 屈。 更著(zhuó)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这首诗表现陆游孤冷清 一任群芳妒。 傲 的品质,不慕虚荣 , 零落成泥碾作尘, 胸怀坦荡 ,坚持正义 , 始终不渝 。 只有香如故。
• 2.抓意象,分析下面这首诗表达的情感。 蜜蜂,一生忙碌, • 昼居池上亭独吟 刘禹锡 不曾偷闲;对于敌 •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害,群起而攻 。万 •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死不辞,临战从不 •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退却。 •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鹤,性情高雅,形 【注】“法酒” :按照法定规格 态美丽。象征着圣 • 酿造的酒。几杖:坐几和手杖 。 洁,高尚。 诗歌抓住蜂的勤劳勇敢和鹤的志趣高尚,表 现诗人不甘沉沦、在寂寞中力求振奋的精神。
5.(2012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
后回答问题.
子规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 贪夫:客居他乡之人。
• 问题: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 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 析。

•完成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l)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一重山,两重山” 和“菊花开,菊花残”这两句话分别是从什么样 的角度来表现主题的?请简要回答。(3分) • 【答案】这首词的主题是相思。“一重山,两重 山”是从空间的角度来表达作者与他所思之人距 离的遥远,“菊花开,菊花残”是从时间的角度 来表达作者与他所思之人分别的长久,从而表达 出相思之情的深重。
答题失误

《雨霖铃》教学反思14篇

《雨霖铃》教学反思14篇

《雨霖铃》教学反思14篇《雨霖铃》教学反思1教学是门失败的艺术,而我在这种艺术当中不停地摸爬滚打,积累失败的教训。

先谈谈我这次的授课吧。

柳永的《雨霖铃》,一首送别诗,词意本身不难理解,重点是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表达出来。

所以我安排的重点是学生活动和发言。

英才一班是一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的班级,平时学生上课状态好,愿意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发言积极,思维活跃,所以我自认为让学生分析品味后发言交流是符合学情的。

但是,不测是学生看到教室后面坐着20位老师和领导,出现了紧张和压抑情绪。

不论我怎么引导孩子们就是不敢发言。

课后我问了不少学生原因,他们给我的答案很一致,那就是怕回答错了给我丢人……。

我感动与学生的懂事,但是也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

为什么学生这么害怕答错?从上第一节课开始,我就就告诉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无所谓对错,只要是敢说,并且言之成理都是值得肯定的。

表面上看这种话,似乎是在鼓励学生发言,但是另一种心理暗示可能就是他们必须言之成理,还有就是我始终把他们当做学生,当做孩子,他们可能会说错,没有把他们真正当做课堂的主人。

所以,问题在我。

其次,评课老师提出我放手的问题太宽泛:1. 几分钟相互讨论,然后提出问题,不论是字面,还是理解上的疑惑,举手发言,共同讨论。

2. 选出你感觉最精彩的句子,并一起讨论这句话为什么给人这种感觉。

我的设想是在学生提问和分享的过程中,把学生望情感方面引导,提到意象,引出意象反映出的情感,分析句子(重点是:执手相看泪眼,就无语凝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我就适时进行补充,这样情感理解,名句欣赏,情境关系,虚实关系就会在相互探讨中逐渐明朗。

但是,学生却始终都不敢张口说话。

或许我的问题太大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但是这两个问题确实是我常规课堂上最常见的问题,通常的课文我都会提问这两个问题,要说理解应该不是难度。

好不容易点一个学生回答,又总是不在状态,引导很久也说不出什么,在这个环节纠结太久,导致我我后面的环节没有展开,即1.为这首词加个词题2.提取这首词的.意象,改为诗歌或者散文这是展示学生能力的环节,也是亮点所在,通过这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以及在汲取知识之后活学活用的能力。

古诗词答题十二种答题模式(上课用)

古诗词答题十二种答题模式(上课用)

★第一种模式: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步骤一:(1)解释该字在句表句里的含义。

(2)或者指出这个字的特殊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倒转句、固定句。

(3)或者修辞手法,如拟人、通感等。

步骤二:(1)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2)解释说明修辞。

步骤三:(1)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2)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或者有什么艺术效果。

答题示例1: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问题:分析“何枝可依”一句中的“依”字的双重意蕴。

解析:分析“依”字的用法要从其前后文分析,要从修辞手法方面分析,还要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

答:1、“依”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步骤一)2、作者用小鸟找树枝落下来比喻人才找到用武之地。

(步骤二)3、比喻的四大作用中的2个:形象、生动。

(步骤三)答题示例2:柳永《雨霖铃》中:问:分析“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一句中的“催”字的表达效果。

解析:分析“催”字的用法要从其前后文分析,要从修辞手法方面分析,还要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

“催”从修辞手法上来说,是拟人,“兰舟”“催发”显得委婉。

“催”从表达效果上分析,则更加表现了“依依不舍”之情。

答:1、“催”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步骤一)2、作者用“兰舟”来催他们出发,(步骤二)(结合诗文解释拟人手法)3、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两两依依不舍的心情。

(步骤三)(结合诗文答拟人的3大作用,有几点答几点,此处答2、3点)答题示例3: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一、同意。

《雨霖铃》课件上课用

《雨霖铃》课件上课用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壮别)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慰别)
(酒别) (惨别) (泪别) (梦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 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 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 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 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暂停 播放
人物:词人与心上人
情 景 交 融
景物:寒蝉、长亭、骤雨
烟波、暮霭、楚天 杨柳岸晓风残月
凄切伤感 感情:
虚 实 结 合
阅读毛泽东的《贺新郎 》,谈谈它与柳永的《雨 霖铃》在情感上有何异同?
读《菊花台》歌词,比较它与《雨霖铃》在意境和情感 的异同,任找一个比较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鉴赏短文。
菊花台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 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 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梦在远方化 成一缕香,随风飘散你的模样。 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凋谢的世道上命运不堪。愁莫渡江秋 心拆两半,怕你上不了岸一辈子摇晃。 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天微微亮你 轻声的叹,一夜惆怅如此委婉。 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 淌。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郎
毛泽东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 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与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 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 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注:1923年的深秋,29岁的毛泽东启程远行革命,面对依 依惜别的爱人,他作了一首词《贺新郎》。翥:zhù,奋飞。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上课用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上课用

设问
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 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 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 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第一 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 问一答,自开自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丝” 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 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
11、叠词
叠字叠词叠句
作用:增强语言的音乐美(韵律感); 起强调作用,使描述的对象更
加生动形象,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 为绵密曲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戚。……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 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 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 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 谁生?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李白《子夜吴歌》之三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释] ①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 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②舅姑:公婆。
通篇用比喻。
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 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
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事物,而 借用相关事物代替。
用借代的手法可以使语言简练、 含蓄,同时,能突现描写对象的特 征,引发读者联想 。
境。”(《人间词话》)
7、设问
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或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 去思索体会。

《朱子语类三则》(上课版)

《朱子语类三则》(上课版)

(2)处
①这样处,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朱子语 类》)……的时候 ②愚臣处不讳之朝(《求谏》)处在 ③不见玉颜空死处(《长恨歌》)……的地方 ④留恋处,兰舟催发(《雨霖铃》)……的时候 ⑤处江湖之远(《岳阳楼记》)处于、处在 ⑥久与贤人处则无过(《庄子》)交往、相处 ⑦处分适兄意(《孔雀东南飞》)处置、安排 ⑧幽独处乎山中(《涉江》)居住
1181年朱熹解职回乡,在武夷山修建 “武夷精舍”,广召门徒,传播理学。为了 帮助人们学习儒家经典,他又于儒家经典中 精心节选出“四书,并刻印发行。四书后来 成为封建教育的教科书,使儒家思想全面控 制了中国封建社会。 1193年朱熹任职于湖南,不顾政务缠身, 又主持修复岳麓书院,使其成为朱熹讲学授 徒、传播理学的场所。书院在南宋盛行,几 乎取代官学,这种盛况是与朱熹的提倡直接 有关。
①古之学者为人 求学的人 ②只提醒精神 提神醒志 ③天理所在 心之本然 ④寻常遇事时 平常的 ⑤若是中人之资质 天生的才能、性情 ⑥不流于人欲 向坏的方向转变 ⑦须大段着力 仔细地 ⑧极要与他埽除打叠 特别需要 ⑨不得苟且放过 随便地 ⑩向外便是趋愚不肖之途 无才、无能、不贤、 不正派

其二,景象:一夜的时间里,江河里的春水顿时涨 起来了,这使得大战船漂浮在水面上犹如一根羽毛 那样轻了。往日少水时,多少人花费了多少力气也 不曾移动巨船一尺一寸,如今好了,船可以自由自 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哲理:人们在读书后,时常 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是因为积累多了,人会 达到游刃有余的境地。读书积累是以贯通为归宿, 而贯通则以积累为基础,这是人们在读书中需要把 握的。人的修养也是一样,往往都有一个由量变到 质变的阶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无句 无束,自由自在

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

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简析】 《一剪梅》是留居青州的李清照,为怀 念宦游异地的夫君赵明诚而作,满纸离情 别绪。上片即景怀人。触眼是残莲、玉簟、 行云、归雁、明月,无一物不勾起她对丈 夫的思念。下片借物诉情。直白相思愁苦 无以消除。 “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把 抽象的愁思形象化,以浅近清唱,表达深 沉挚爱。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 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
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 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 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 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3.造语清新,蕴藉深挚。
1.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 2.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3.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 4.从炼字炼句的角度,抓重 点字句鉴赏词的语言美; 5.从艺术手法上来品读鉴赏。
她是 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 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一位卓绝的诗人
一位孤独的舞者 一位乱世的美神
她是 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李清照的词创意出奇,她 的词于苏轼、柳永、周邦彦之 外别树一帜工于造语,长于白 描。创制了雅而不涩、易而不 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 体”。李清照南渡前作品多写 闺情相思,南渡后常有故土之 思和身世之感,作品具有丰富 深刻的社会内容。其词感情色 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 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写 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 素,雅俗共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月: 离愁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轼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李白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晓风: 凄凉 使意境更显凄冷,以凉风写出别后心境
的凄凉。
杨柳岸,晓风残月
2.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里— “酒醒”之后。
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 “醉不成欢惨将别”——白居易
“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李清照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
知音已远 良辰不再
写了哪些离别情景
饯别时暗淡 低落的心情
出发时难舍 难分的痛苦
设想中今宵酒 醒后的凄凉怅 惘
日后良辰好景 不再的孤独
缠绵悱恻 凄清清丽
小结
• “一切景语皆情语”, 柳永以清秋之萧瑟, 写离别之凄恻,虚实 结合,融情入景,达 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依依不舍

难舍难分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语言通俗
写情态
感情深挚
“流泪眼看流泪眼, 断肠人对断肠人”
白描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念 对别后情境的想象 无
行人消逝在烟雾弥漫 的江面上,傍晚时
边 无 际
分,浓重的雾气使人 的
透不过气来,极目南 离
望,令人不胜伤感。
愁 别
开收 恨
词兴起于 隋唐,盛行于 宋 ,是
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
诗体。始称“曲子”或
“曲子词
”,因句子长短
不齐,故长又短称句“
” ,又
称诗为余“
”。
词的基本特点是:词有定格,句
有定数,字有定声。
《雨霖铃》词牌的由来
贵妃死后,玄宗入蜀, “行至扶风道,……又至斜谷 口,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 闻铃声,隔山相应。上既悼念 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 曲》。”这就是本词词牌的来 历,乃玄宗悼亡之曲。柳永用 这个词牌抒写自己离开汴京时 与恋人的凄凄别情。
作者当时由于仕途 失意,心情十分压抑, 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 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 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 失去爱的慰藉,便觉得 痛苦万状。这首词就集 中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 心情。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 /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 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启束
承上启下
写写 心情
情景
“伤离别”
主旨
进一层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杨柳 最 能
晓风 触 动
残月
1.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个最能触动离 愁的意象集在一处,构成一幅凄清的画面。
杨柳:留别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 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 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烘托凄冷沉郁的气氛 基调“凄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饯别时的心情
欲饮无绪
欲留不能
委 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