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资料讲解
简述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简介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Person-Centered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其主要观点强调了个体的自我概念、自我实现以及人际关系中的积极性,对心理治疗和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格自我罗杰斯认为,人格自我是一个整合的、动态的、正积极发展的心理结构,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评价和理解。
人格自我由自我概念组成,即对自己的看法、价值观、能力和身份认同等因素的总和。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主观看法和评价。
罗杰斯认为,人们在与他人互动中经历了无数的“反映性的自我”。
通过收到他人的反馈信息,个体形成了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建立起自我概念。
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人格自我的核心概念之一。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追求自我实现,即实现自己的潜能、发展自身能力,并成为一个更完整、更真实的自我。
自我实现是一个人的基本动力,是实现幸福和满足感的关键。
条件化自尊罗杰斯认为,实现自我实现的关键是条件化自尊。
当个体能够根据自己的内心价值和目标进行行动,并受到他人的接纳和尊重时,就能够建立起条件化的自尊感。
这种自尊感使个体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并能够实现自我发展。
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个体受到了罗杰斯所称的「正向动机」的驱动。
这种动机源于个体对于自我的认同和完善的渴望,而不是外在的奖惩或社会的压力。
正向动机推动个体主动寻求新经验、探索自己的潜能,并不断发展成为一个更真实和独立的自我。
人际关系中的积极性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个体自我实现的关键环境。
人际关系中的积极性和互动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真实的关系罗杰斯强调了个体与他人之间建立真实的关系的重要性。
真实的关系是一个人能够真实展示自己、接受他人和被他人接受的关系。
在真实的关系中,个体能够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接纳,从而建立起条件化的自尊感,并实现自我发展。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三、人格发展
人格的发展
• 婴幼儿——有机体评价体系 ——有条件 的积极关注——价值条件思维 ——权威 坐标(父母、同伴群体、舆论) • 婴幼儿——有机体评价体系 ——无条件 的积极关注——安全感——成长坐标
有机体评价过程
• 在某种意义上,有机体评价过程就是帮助人类 婴孩维持住适宜的需要满足的监控系统,婴儿 根据他是否喜欢,是否快活来评断经验的好坏, 这种评价方式,导致婴儿可对直接的体验作出 自发的反应来, • Rogers认为,我们若能终生一惯地信赖并发挥 此种有机体评价的功能,则能免除焦虑或其他 形式的心理困扰,然而,当我们成长到成人后, 每个人都背离了这种评价,转而信任外部评价 系统,这是以他人的态度、看法为评价标准的。
四、人格健全
充分发挥机能的人
• • • • • 他们对经验越加开放 他们更富于存在感的生活 他们信任自己的机体 他们富于创造力 他们生活丰富
新兴的人
• • • • 他们诚实而开放 他们漠视物质享受和回报 他们乐于助人 他们对于用来开发和破坏自然和人类社 会的科学技术表示深深的怀疑 • 他们形容自己的经验,怀疑所有外在的 权威
研究方法:现象学
• 罗杰斯认为,所有的人都生活在他们自己的主 观世界中,这个主观世界仅他们自己才知晓。 决定人的行为的正是这种现象的实在,而不是 物质的实在。 • 现象场,就 是在任何时间内,个体所意识到的 那部分经验。经验是个体在环境中经历的全部 内容只有经验中的内容被符号化后(语言、视 觉、听觉符号),它们才进入意识,成为个人 现象场的一部分。 • 现象学强调“个人此刻的知觉或意识内的经验, 决定对他而言现实是什么?”的 重要性。
崩溃和紊乱状态
• 适应程度低的人的自我概念常常阻碍了他自身的感觉 和对本体体验的准确的知觉。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 突然出现某种特别重要的经验、体验或在某一领域中 出现非常明显的不协调的情况,防御过程就可能失灵, 不能成功地控制局面。这样,不仅因其自我概念受到 某种程度的威胁而产生焦虑,而且由于防御过程失败, 这种经验或体验就可能言语化而被意识到。此时个体 就不得不面对着那些他所否认的经验或体验,而这些 东西又超出了他所能把握的范围。其结果就出现了紊 乱的状态,甚至于可能出现精神崩溃的情况。罗杰斯 提到,当个体寻求“治疗”时,精神崩溃就已发生了。
第四章我是谁大学生自我意识
第四章我是谁大学生自我意识第四章我是谁——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引入:不甘平凡的老鹰的故事有一个天,一个喜欢冒险的男孩爬到父亲的养鸡场附近一座山上,发现了一个鹰巢,他从巢里拿出一个鹰蛋,带回养鸡场,把鹰蛋和鸡蛋混在了一起,让一只母鸡来孵。
孵出来的小鸡群里有了一只小鹰。
小鹰和小鸡一起长大,它不知道自己除了是小鸡外还会是什么。
起初它很满足,过着和鸡一样的生活。
但是,当它逐渐长大的时候,他内心里就有一种奇特不安的感觉。
它不时地想:“我一定不是一只鸡!”只是他一直没有采取什么行动。
直到有一天,一只了不起的老鹰翱翔在鸡场的上空,小鹰感觉到自己的双翼有一股奇特的新力量,感觉胸腔正猛烈地跳动着。
它抬头看着老鹰的时候,一种想法出现在心中:“我和老鹰一样,养鸡场不是我呆的地方,我要飞上青天,翱翔在蓝天中,栖息在山崖上。
”它从来没有飞过,但是它的内心里有着飞的力量和天性。
它展开了双翅,飞升到一座矮山的顶上。
极为兴奋之下,它又飞到更高的山顶上,最后冲上青天,到了高山的顶峰。
他发现了伟大的自己——翱翔高空的雄鹰。
你是否也在平凡中不甘寂寞?你是否也想实现自我,你是否也曾尝试展翅高飞?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特殊时期和关键时期。
进人大学的学生都会思考“我是谁?”“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人?”“我在别人心目中是怎么样的?”“如何去完善自我?”“如何去实现自我?”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去寻找自我、肯定自我。
在自我辨析的过程中,会经受一系列的矛盾、冲突、迷茫和苦恼,也会产生不少心理问题。
但正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大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逐渐走向完善与成熟。
而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培养良好情绪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一、自我意识的相关理论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人,认识你自己”的口号,要求哲学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这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罗杰斯人格理论及自我概念
两大人格理论差异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按弗洛伊德的看法,人格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 内包含着彼此关联且相互作用的部分。早期,弗洛伊德提 出了“二部人格结构”说,即无意识———意识结构说, 实际上他把人的心理机制视为由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 个系统所构成。潜意识是弗洛伊德论述最多的部分,也是 他的早期人格结构的核心。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包括人的 各种本能欲望和冲动。这些冲动和欲望被排斥或压抑在意 识之外,但它们并没有被消灭,仍在不自觉地积极活动以 追求满足。潜意识是心理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 ,它决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前意识是指没有浮现 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 它处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担负着“检查员”的任务,严 把关口,不准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随便侵入意识之中。但 是,当“ 检查员”丧失警惕时,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也 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
二、马丁布伯的存在主义对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以马丁布伯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其实也是一种关注人的哲学。 存在主义中所表述的存在是个体的存在,这种理论认为, 只 有从个体的存在出发, 才能理解人生的意义, 并把孤立的人 的非理性的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存在主义注定要以 人为中心, 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 重视人的存在体验。 三、詹姆士和杜威的实用主义对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 响 以詹姆士和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经验, 人们所能认识的, 只限于经验。所以实用主义十分重视从个 人的经验出发, 主张用行为的相应效果来证明思维的合理性 和现实性。实用主义忠于事实, 根据事实的效果来进行判断 或是修正概念, 重新将为了人确定为哲学的最终目的。事实 上, 自皮尔士创建实用主义以来, 作为一种以自我为核心的 哲学精神和思维方式, 深深影响着其后所出现的各种社会思 潮,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实用主义的 影响。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第四章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方法讲义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第四章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方法讲义第一节行为辅导法第二节理性情绪行为辅导法第三节以人为中心辅导法第一节行为辅导法一、行为辅导法的理论二、行为辅导法的方法三、行为辅导法的贡献与局限1.概念:建立在行为主义学派理论基础上的心理辅导方法称为行为辅导法,又称为矫正法。
2.理论基础:条件反射学说和社会学习理论一、行为辅导法的理论(一)经典条件反射1.创始人:巴甫洛夫2.基本内容: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
3.消退:条件作用建立以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用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条件作用的反应强度将逐渐减弱,最后将完全不会出现。
4.泛化:某种特定刺激的条件反应形成后,另外一些类似这一刺激的刺激也可能会诱发出同样的条件反应。
5.分化: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
注意:泛化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分化是对事物差异性的反应。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1.人物:桑代克(美),斯金纳(美)2.原理:实验动物出现反应A,反应B,反应C,然后选择出现B 时给予事物进行强化,重复若干次,一听到声音(或看见光),实验动物只会表现为反应B,而不再出现反应A,C,这样,就形成了操作性条件反射。
3.强化:增强反应率的效果,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①正强化: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给予个体另一个积极强化物,这会增加个体做出该行为的频率。
②负强化: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出现一个使消极强化物消失的事件,这会增加该行为的出现频率。
4.惩罚:降低行为今后发生的概率,分为正惩罚和负惩罚。
①正惩罚: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出现惩罚物。
②负惩罚:在行为反应之后立刻除去积极刺激,可以降低该反应的发生概率,主要有隔离和反应代价两种形式。
5.消退:在一定情境下,如果某人做出以前被强化过的反应,而现在这个反应没有得到通常的强化,那么,此人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境时,就会较少可能再做同样的事情。
心理学知识点 人格理论
心理学知识点人格理论心理学知识点:人格理论人格是指个体在行为、情感和思维方面的独特和相对稳定的特质模式。
人格理论是研究人类个体差异和人格形成的重要分支。
下面将介绍几种经典的人格理论。
1. 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是人格理论的奠基之一。
他认为人格是由三个层次组成的: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潜意识是人格的核心,包含了个体的欲望、冲突和压抑的内容。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即口腔期、肛门期、阴茎期、潜伏期和生殖期,这些阶段对个体的人格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2. 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认为,人格的核心是自我概念,即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他强调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并提出了人格的三个组成要素:自我概念、自我一致性和自我体验。
罗杰斯认为,只有在接受性、真实性和无条件关爱的环境中,个体才能实现自我概念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目标。
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基于满足一系列需求的过程。
他将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个体在满足低层次需求之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马斯洛的理论强调了人的自我实现和个体的成长潜力。
4.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的形成与个体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密切相关。
他提出了四个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个体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我概念和个体差异。
5.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是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
他提出了八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与特定的心理需求和社会任务相关。
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中,需要解决身份认同、信任与不信任、自主与羞耻等心理冲突,从而形成独特的人格特质。
总结:人格理论是研究人类个体差异和人格形成的重要分支。
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潜意识对人格的影响;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强调个体在接受性和真实性的环境中实现自我概念的发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个体的成长潜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认知能力对人格的影响;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罗杰斯人格理论及自我概念
防御性地维持着自我, 他们的评价系统不是 建立在自己真实体验的基础上, 而是为了得 到别人的赞许, 投射别人的态度。因为罗杰 斯相信人自身内部存在一股巨大的理解自 己并改变其自我概念和指导自己行为的潜 能, 只要提供适宜的气氛, 这些潜能就能开 发出来。
二、自我实现倾向
当自我和自我概念发展时, 实现倾向的作用是使生物体的这 个新生部分实现, 罗杰斯把这个指为自我实现倾向。罗杰斯认为 , 实现倾向是一种独立的、基本的人类动因。人类有机组织先天 地趋于保持自身, 并且努力提高。在罗杰斯看来,我们生来就是 要向着实现茁壮地成长的, 我们基本上是积极的、求上进的, 并 且当条件适合实现时, 并非每个人都会做出一模一样的事。如一 个人可能选择被紧密融合到家庭生活以及对孩子的培养上, 努力 提高他在此背景下的体验, 然而另一个人可能会非常投入到增强 他的专业能力以及发展有意义的非婚社会关系上。罗杰斯暗示 说, 没有必要去设想导致这些不同行为的不同动机, 只要断定一 种动机—实现倾向—并且继续研究导致实现出现的条件就足够 了, 不论这是否涉及特殊行为。
一、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罗杰斯心理学理论中的一块主要的奠基石。 在《卡尔罗杰斯文选》中, 罗杰斯说: 一个人看待他自己 的方式是预测将发生行为的最重要因素, 因为伴随现实的 自我概念, 还有一种对外界现实和该个体认为他所处境况 的真实的感知。这个自我是个体经验的某些方面的自然衍 生物。新生的婴儿是一个有机组织, 其内在体验是一个相 对无差别的、构成其现实的感觉及领悟的总和。随着实现 倾向把婴儿推向感知潜能的维持及发展时, 与其他重要人 物的交互作用出现。当这种情形出现时, 婴儿的部分生理 体验变成了 自我或自我概念。某些感觉和领悟变得可区 分了, 如 I 、me 、myself 或者与之相关的概念。这就 是自我经验。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 PPT课件
来访者中心治疗
基本假设:如果给来访者提供一种最佳的心理环 境或心理氛围,他们就会动员自身的大量资源去 进行自我理解,改变他们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看法, 产生自我指导行为,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水平。
“来访者”并不是病理学意义上的病人,而是作 为来访的顾客来和治疗者一起探讨心理问题的人, 是和治疗者出于平等地位的人。
2、此时此地 过去经验会形成和影响我们是谁和 怎么做,但是这些经验并没有明确指出我们能够 变成什么样。人如果被困在过去的阴影中,就不 能够生活在今天;
3、个体的现象学 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别人的建议只是参考,自己必须作出自己 的决定,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4、人的成长 当一个人眼前的需要得到满 足之后,他们不会感到满意,而要积极地 寻求发展;除非有困难阻碍,我们会不断 朝着满意的状态前进
治疗者:你感到处在两种方式的夹缝中,就像和你 自己的母亲在一起时那样
“我很欣赏听人谈话,当然,我的意思是指 能够真正深刻地理解对方。不仅听懂对方 的言语,而且要理解对方的思想,体会他 的语气所传达的感情,明白他个人的意思, 甚至说话人自己都没有明确意识到的其他 含义”
----- 罗杰斯
结语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之中, 而这一主观世界只有她们自己才能知晓, 因此要探讨人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依据个 人的主体经验。
决定人的行为的是内在的心理现实,而 不是外在的物质世界
人的行为是由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自我实现 倾向引导着;
自我实现倾向: 机体以保持和增强自身的 方式发展其所有的潜能,自我实现使人自 主性和自足感增多,增加了个人的经验总 量,提高个人的成长动机。
1928年获文科士学位,纽约罗切斯特“禁止虐 待儿童协会”儿童社会问题研究室主任,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1945-1957年,他任芝加哥大学的心理 学教授,并建立了心理咨商中心。在他任 职时期,确立了咨询中心的工作理念,并 进行相关的研究去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主要理论及观点
1.人格的自我理论
“自我概念” “经验” “无条件积极关注”
2.心理治疗理论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
3.教育观
“以学生为中心”
自我与非我
环境作用
自我 非我
主要理论及观点
人格的自我理论
儿童在各种活动中得到经验,并渴望一种被关注 尊重的的体验。而这种体验由他人根据儿童行为是否符合 其行为价值观决定是否给予,即条件化积极关注。因此, 他人的价值观就会被儿童内化到自我结构中,但这并不能 掩盖儿童自己对自己行为的评价,当对行为的评价不一, 自我和经验发生异化产生冲突,吸收他人价值观产生的理 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偏离,差距,进而发展成心理异常。
评价
1. 人格的自我理论中的自我概念和健康人格的勾勒对心理学产 生了巨大影响
2.罗杰斯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方法是继弗洛伊德之后在 心理治疗领域影响最大的理论。
3.教育观中注重学生,让我们看到了教学中的新可能和巨大潜力 4.理论一脉相承,脉络清晰,是比较系统的理论
评价
不足
1.整个理论体系的提出并没有充分的实验和数据作为支撑, 有一点自说自话,我认为怎么样就是怎么样的味道
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
思想背景
主要论文著作发表于50.60年代
美国50.60年代社会风貌
思想背景
1.物质生活富足 2.战后心理治疗需要 4.只有物质科学是不足以幸福的 3.教育需要重新定义
思想背景
50.60年代美国心理学界 人本主义兴起,讥讽精神分析学派
罗杰斯知识点总结
罗杰斯知识点总结一、罗杰斯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成果1.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调整,认为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基于内在的动机和自我认知。
罗杰斯提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心理学观念,强调了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感需求,并对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调整进行了深入研究。
2. 自我概念罗杰斯提出了“自我概念”的概念,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自我形象,这个自我形象是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它包括了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3. 自我实现罗杰斯将自我实现理论引入心理学领域,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潜在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渴望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实现自我价值。
他强调了自我实现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自我实现”的概念,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自我实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
4. 无条件的积极肯定罗杰斯提出了“无条件的积极肯定”的理论,认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无条件的爱和肯定,而不是基于某些条件的肯定。
他认为,只有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得到无条件的积极肯定,个体才能在心理上健康成长,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调整。
5. 客观感知罗杰斯重视个体的客观感知,认为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客观感知是基于现实的经验和知觉,而不是基于社会期望或规范。
他提出了客观感知的概念,强调了个体对自我和环境的严肃思考和客观认知的重要性。
二、罗杰斯的实践应用1. 客户中心疗法罗杰斯的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心理治疗和咨询领域,形成了“客户中心疗法”的治疗模式。
客户中心疗法强调了治疗师对客户的无条件接纳和积极肯定,鼓励客户自我实现和自我调整,主张治疗过程中的真诚、尊重和理解。
客户中心疗法的实践应用,对心理治疗和咨询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心理治疗带来了一种新的理论和实践模式。
2. 教育实践罗杰斯的理论也被运用于教育领域,对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ppt课件
他认为父母不必对儿童的任何要求都给予满足,但是必须将孩子的某 个行为与孩子本身区分开来。不要让孩子的自我形象受到影响,不要 影响他整个的人格发展。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二)价值的条件
要想得到别人的积极关注是有条件,需要做某些事情才可以得到,如 果做了另一些事情,就得不到这种关注,这就是价值的条件。当我们 能做到这些条件的时候,提升我们自尊的可能就会增加。当价值的条 件被内化,就会成为自我的一部分,可以指导人的行为。这种价值的 条件对儿童的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有负面的作用。可能 会阻碍儿童的成长和自我实现。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人本主义代言人--罗杰斯
• 人性观 • 人格界定 • 现象场 • 人格结构 • 人格发展 • 人格适应 • 人格动力
理论观点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人性观
罗杰斯对任性的看法与我国的孟子很相似,都认为人性本善,而且都 是朝向自我实现、成熟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的。他认为宗教信仰尤其 是基督教让我们相信人是有罪的。人们会犯错是因为个体没有完全将 个人的功能发挥出来。
(三)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都应当得到爱。他认为孩子需要 的是父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无论孩子是什么样子,无论孩子做了什 么,无论孩子是聪明还是笨,都能获得父母的全部的真正的爱,父母 是无条件的尊重孩子,也就是说孩子不会担心自己会失去父母对自己 的爱和喜欢,他认为这对孩子的人格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自我不协调
当个体感受到自我概念与实际之间出现差距的时候,这个人 就处于不协调的状态。这是一种内心紧张、纷乱的状态。 个体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差距会使他产生强烈的焦虑。 人们经常会采用否认的和曲解的防御方式来应付现状。
第四章 个人中心治疗
第三章个人中心治疗历史:以人为中心心理咨询的倡导者,是卡尔.罗杰斯。
罗杰斯生平:罗杰斯的学历颇多(农业、历史、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早年从事儿童心理研究方面的工作。
1939年,出版了《问题儿童的临床治疗》,在他的治疗过程中,罗杰斯开始认识到传统精神分析虽然有绝对的地位,但是也有行不通的地方。
他认为权威专家未必就一定能制定出对病人最佳的治疗方案,需求心理咨询、问题解决的来访者往往更加了解自己所受到的挫折经历以及问题的症结所在。
【这些认识,为罗杰斯后来的治疗奠定了基础】“假如我不去考虑表现我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么,我觉得依靠来访者去完成这个治疗过程更好……来访者了解自己经历过什么,了解自己的问题,并且了解什么问题最需要解决,了解自己隐藏着什么体验。
了解咨询或治疗应该向什么方向努力。
对人的基本看法:人本主义的理论都是基于对人的基本看法提出来的。
1、人的主观性罗杰斯认为每个人感知世界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即使是面对同样的客观事物,所以每一个个体的世界的认识都具有独特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自己的选择,而我们应该尊重这种主观性,而不是要求所有人都一样。
【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什么是我自己的,什么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该理论强调了人的主观特性,为每个来访者保存了他们主观世界存在的余地。
)——这是无条件接纳的前提。
2、人的实现倾向人是不断在成长和发展的,这个过程是积极主动的。
罗杰斯受到马斯洛的影响,坚信人的发展都是朝着自我实现的方向迈进的。
实现的倾向被看做是一种积极的倾向,它假定人具有引导、调整、控制自己的能。
以人为中心的理论认为,所有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惑都是由于人的这种自我实现倾向的阻滞所造成的。
那么治疗或咨询就是要排除这种障碍,重新确定良好的动机驱力。
如果人都能够像罗杰斯描述的较好地保持自己的主观性(真实地体验自己,保留自己对人、对事的主观看法,以积极的方式自我实现,如,我喜欢唱歌,那我就去唱歌),那么都会健康的成长,但是现实却并不能达到。
罗杰斯的三个自我概念
罗杰斯的三个自我概念罗杰斯的三个自我概念简介卡尔·罗杰斯是20世纪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自我概念理论。
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是人格形成的核心。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概念由三个方面组成:自我形象、自我评价和自我价值观。
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自我概念。
一、自我形象1. 定义自我形象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外在特征和内在特质的认知和描述。
它包括了身体、性格、能力等方面。
2. 影响因素(1)生理因素:身体特征、性别、年龄等。
(2)环境因素:文化背景、社会经验等。
(3)个体因素:性格特点、个人经验等。
3. 作用(1)影响行为:一个人对于自己外在特征和内在特质的认知和描述会影响他的行为方式。
(2)塑造偏好:一个人对于自己外在特征和内在特质的认知和描述也会塑造他对于不同事物的偏好。
二、自我评价1. 定义自我评价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表现和行为的评价。
它包括了对于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评价。
2. 影响因素(1)他人反馈:他人对于个体表现和行为的反馈会影响个体对于自己的评价。
(2)社会标准:社会对于某些行为和表现的标准也会影响个体对于自己的评价。
(3)个体经验:个体过去的经验也会影响他对于自己表现和行为的评价。
3. 作用(1)塑造信念:一个人对于自己表现和行为的评价会塑造他的信念,从而影响他未来的行为。
(2)情绪调节:一个人对于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评价也会影响他的情绪,从而调节情绪状态。
三、自我价值观1. 定义自我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内在存在意义和重要性的认知。
它包括了个体内心深处最根本、最核心、最基本且最重要部分,也是形成个体核心信仰系统所依据的基础。
2. 影响因素(1)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对于个体内在存在意义和重要性的认知有着不同的影响。
(2)个体经验:个体过去经历的事情也会影响他对于自我价值观的认知。
3. 作用(1)塑造信仰:一个人对于自己内在存在意义和重要性的认知会塑造他的信仰,从而影响他未来的行为。
罗杰斯的知识点总结
罗杰斯的知识点总结1.自我概念罗杰斯认为个体对自己有一个具体的自我概念,这个自我概念构成了个体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经验的认知和评价,它包括了对自己的能力、价值和身份等方面的观念。
自我概念的形成是在个体和重要他人的互动中逐渐建立的,它会对个体的行为和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
2.自我实现罗杰斯强调了人们自我实现的潜力。
自我实现是指个体在满足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的过程。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和内在的渴望,只有当这些渴望得到满足时,个体才能实现自我。
罗杰斯强调了自我实现对于个体的发展和幸福的重要性。
3.无条件的正视罗杰斯在心理治疗中提出了无条件的正视的理论,这是他心理治疗方法的核心。
无条件的正视是指治疗者对患者的接纳和关心,不以道德、伦理或其他条件来评价患者,而是坦诚、真诚地接纳患者的一切。
这种无条件的接纳可以使患者感受到治疗者的真诚和关爱,从而促进患者自我实现和自我调节的过程。
4.真实的自我罗杰斯提出了真实的自我的概念。
真实的自我是指个体在经历和表达真实感受和情绪时,不受外在期望和压力的影响,而是按照自己内在的本性和价值观来生活。
罗杰斯认为,只有在真实的自我中,个体才能真正实现自我,获得内心的平衡和幸福。
5.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包括无条件的正视、真实的自我等概念在内的心理治疗方法。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强调了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内在的潜能,鼓励个体尊重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绪,同时也要尊重他人。
在治疗中,治疗者要给予患者无条件的正视和关爱,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解决心理困扰,实现自我。
6.情感的重要性罗杰斯认为情感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情感是个体对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反应,它是自我实现和自我调节的重要途径。
罗杰斯提倡个体要真诚地面对自己的情感,尊重自己的情感,从而实现自我。
在心理治疗中,治疗者要关注患者的情感体验,帮助患者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解决心理问题。
罗杰斯 人格自我心理学
罗杰斯人格自我心理学默认分类 2010-01-20 14:14:17 阅读6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1.美国心理学家人物生平卡尔·兰塞姆·罗杰斯,早年主修农业和历史。
1924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同年进入纽约联合神学院。
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临床心理学。
1928年获硕士学位,后受聘到罗切斯特市防止虐待儿童协会的儿童研究室工作。
1930年任该室主任。
1931年,在工作之余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1940年到俄亥俄州立大学任心理学教授。
1945年转到芝加哥大学任教。
1957年回母校威斯康星人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
1962年-1963年,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以后又到加利福尼亚西部行为科学研究所和哈佛大学任职。
曾任1946年-1947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49年-1950年美国临床和变态心理学会主席,还担任过美国应用心理学会第一任主席。
成就及荣誉在1927年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罗杰斯主要从事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时间和研究。
他以首倡患者中心治疗而驰名。
他还在心理治疗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人格的“自我理论”,并把这个理论推广到教育改革和其他人际关系的一般领域中。
1956年,他提出心理治疗客观化的新方法,并因此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卓越科学贡献奖。
1972年,又获美国心理学会卓越专业贡献奖。
他的理论观点与当代行为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956年,罗杰斯与斯金纳共同署名发表了一篇体味"有关人类行为控制的若干问题---一篇专题讨论文章"的争议文章,载于美国《科学》杂志上。
该文就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在心理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上的分歧进行了深入的论述,阐明了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表现出作者对人类自我实现潜能、人的积极自主性的坚信。
罗杰斯与心理学的新发展罗杰斯以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经验论证了人的内在建设性倾向,认为这种内在倾向虽然会受到环境条件的作用而发生障碍,但能通过医师对患者的无条件关怀、移情理解和积极诱导使障碍消除而恢复心理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充分发挥机能者确实是实现他们的真 实自我,绝不隐藏在假面具或者门面的 后面。
(二)充分发挥机能者的人格特征
1、经验的开放性 2、自我与经验和谐一致 3、信任机体评估过程 4、更富自由感 5、高度创造力
三、人格的自我发展
• 人格自我发展是指个体自婴儿到成年一生人格 成长的机制和里程。
3、用步骤2使用过的相同卡片,再让被试按自己的“理想自我” 进行分类,原理同步骤2.
4、求“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两种分类的分数之相关。 如相关系数为正,并较大,说明被试的“现实自我”与“理 想自我”是一致的。反之,则两者矛盾。
第三节 人格理论
•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是探讨人格本质、结构、 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也是其人格自我心理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 实现倾向为动力,以成为充分发挥机能的人 为最终目的。
(一)自我发展的过程
在罗杰斯看来,个体自我概念的发展,主 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自我认定:即能认定自我的存在。 2、自我评价:即个人对自己价值的判断。 3、自我理想:即个人对未来自我的期望。
(二)自我发展的机制
1、条件性积极关注 2、无条件积极关注
1、条件性积极关注
• 条件性积极关注是一种具有外在价值条件的关注 体验,如温暖、喜欢、尊重等。
(二)自我实现倾向的特点
2、理论内涵不同
戈尔德斯坦
马斯洛
罗杰斯
有机体普遍具 有的一种尽量 实现自身能力 和人格的本性 和倾向。
多层次的动机 系统中最高级 的动机,包括 完满人性和个 人潜能的实现。
人类有机体的 一种核心动机, 其他动机不外 是自我实现需 要的不同表现 形式。
(二)自我实现倾向的特点
自我概念的Q分类测量法:
1、先建立Q分类资料,一般多采用100张(60至120均可)载 有人格特质的卡片,如“我爱沉思”、“我是个敏感的人” 等等。
2、把卡片交给被试,让他们按自己的“现实自我”与卡片上 描述的人格特征相对照,依统一程度把卡片分成9堆(5、7、 11堆均可),从“最不像我”到“最像我”,并要求按一定 比例分类,使分类接近正态分布。
现象场:个体所能觉知到的那部分整体经验。每个人 都以独特的方式知觉世界,现象场是个人的主观资 料框架,各人的现象场都是不同的。个体的行为、 思想、感情等均直接决定于这个主观世界才是这个 人,而不是客观的物理世界。 尽管现象场是不能为他人所知道而只能为个人所了 解的内心世界,但是我们可以借助于临床资料或情 感资料等尝试去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即主观的知识、 客观的知识、人际关系的知识。
第四章-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 学
第一节 罗杰斯传略
第二节 自我概念
一、自我概念的内涵 二、自我概念的特点 三、自我概念的测量方法
Review: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一套有组织、 有连贯性的对自己的观感。它 是个人思想和经验中最重要的 部分,它影响着个人如何认识 周围的世界,也影响着个人的 态度和行为。
(二)自我实现倾向的特点
罗杰斯、戈尔德斯坦、马斯 洛的自我实现论的共同点在于: 强调人的生物学基础、人性本善 论和内在价值论,即三人都坚持 人生来就有一种追求成长的建设 性倾向,但仍然存在区别。
(二)自我实现倾向的特点
1、理论基础不同
戈尔德斯坦
马斯洛
罗杰斯
机体论
需要层次论
人际关系的体 验和心理治疗 的实践论证潜 能实现的自我 指导原理。
一、自我概念的内涵
(一)自我概念的形成 1、主体自我(subjective self):行动者
和观察者,指人的行为和心理经验的主 体。 2、客体自我(objective self):被动 者和被观察者,指人对自己本身的看法 和想法。
一、自我概念的内涵
(二)自我概念的界定
1、罗杰斯把自我看做是现象场的产物和 升华。
• 现实自我:真实存在中的自我,如我真 正是什么样的人,即个体目前的真实状 况。
• 理想自我:期望中的自我,如我希望将 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三、自我概念的测量方法
• 罗杰斯最初常用面谈法将谈话中所搜 集的资料记录下来,然后通过语意分 析,把资料中与自我有关的词汇加以 分类,以考察自我概念的变化。
• 罗杰斯后来采用Q分类法对自我概念进 行测量,具体实施步骤为:
2、自我概念是有组织的、连贯的、有联系的知 觉模型。
3、自我不是指在我们头脑内部存在另一个小人。 4、自我作为一种经验的整体模型,虽然也包括
潜意识的东西,但主要是有意识的或可以进入 意识的东西,它通常可以为人所觉察。
现实我、镜中我、理想我
• 自我概念:个人认知到的自我,如我觉 知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即个人独特的 知觉、看法、态度和价值观的总和。
2、罗杰斯把个人对自己及其与相关环 境的关系的了解和看法称为自我概念。
自我=自我意识+自我评价
其主要结构包括:
(1)个人对自己的知觉及与之相关的评价; (2)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和评价; (3)个人对环境各方面的知觉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的
评价。
二、自我概念的特点
1、自我概念属于对自己的认知范畴,包括对 “我”的特点的知觉,以及与“我”有关的人 和事物的知觉的总和。
• 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罗杰斯认为,条件性积 极关注既是个体自我发展的普遍需要,又是促进 自我发展的外在价值条件。
• 自我发展除了先需要他人的积极关注外,继而还 需要自己对自己的积极关注。
一、自我实现的倾向 二、充分发挥机能者 三、人格的自我发展
一、自我实现的倾向
(一)自我实现倾向的含义 自我实现倾向是罗杰斯人格理论的
基本假设,是自我形成与发展的基 本动机和核心动力,即有机体具有 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它表 现为一个人力图最大限度地实现自 己各种潜能的趋向。
一、自我实现的倾向
3、理论内涵地位不同
戈尔德斯坦
马斯洛
罗杰斯
第一次提出自 我实现的思想 。
把自我实现置 于多层次的动 机系统中,首 次建构了自我 实现心理学。
把自我实现看 做人类有机体 的“中心能 源”、自我理 论的基本理论 前提。
二、充分发挥机能者
(一)充分发挥机能者的内涵
1、充分发挥机能者不是指人的发展状态 和重点,而是指人的发展趋势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