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斯和陈染小说的女性主义比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妇女写作的实践是与女性的躯体和欲望想联系的” 女
沙地镇的这个放荡的白人姑娘。 ” 陈染的作品极其情感化, 缺少一个完整的自我形象: 孤 独、 缠绵而无归宿, 对性和爱的感觉总是敏感而孤傲, 其人物 倾注了大量自己的个性生命的独特体验。 《潜性轶事》 的雨子 对 《红色娘子军》 中为追求信仰而牺牲生命的女战士和 《罗马 女人》 中因为没有精神信仰而堕落的妓女同样接受, 非此即彼 的态度下, 欲望和信仰的渴求被认为是对自身独立性的忠贞 捍卫, 她是一个坚持边缘化的女性文学作家, 女性话语的运用 悲观是她们共同的心里特征。 《潜性逸事》 一如 的雨子,饥饿 《 的口袋》 中的麦戈…… 这样的悲观她们的童年经历不无关系。 童年时杜拉斯和 陈染都被迫离家在另一片陌生的环境中孤独地追逐维持自己 幸福敏感地体会外界的挣扎和骚动, 政局动荡而童年不幸。 不同的是杜拉斯的流离被置于一个更加广漠和陌生的环境 ——印度, 在杜拉斯生活中的民族歧视, 生活贫困陈染不曾经 历, 陈染生活的时间在杜拉斯之后半个世纪, 社会文化和文明 都有了质的飞跃, 少了许多灾难碎片的攻击, 所以陈染的小说 吸收借鉴了以往的文学成果使得她的作品比杜拉斯的尖锐的 女性执着有一份人文的关怀和理性的思索, 悲观而并不绝望, 话语中总有一抹暧昧和暖色。她在访谈中提到 “我希望人们 不要在生活中怀揣着刻薄、 仇恨、 敌意等心理。 感恩的生活不 是肤浅怠惰, 不是廉价的知足长乐而是大气的从容的深刻的 感情。④杜拉斯的笔调终是沉郁,情人》 “他对她说, ” 《 最后 他还 像从前那样爱她, 他对她的爱情始终不渝, 至死不变。 ” 二、 女性化叙事技巧的运用 英国女性作家沃而夫认为 “女性主义文学有不同于男性 文学的独特题材、 语言、 风格。 从女性主义文学角度看, ” 无庸 置疑, 杜拉斯和陈染选择了 “第二性的身体、 隐秘之快乐、 梦、 羞耻及憎恨之谜” 她们试图伸张和重构女性, , 用女性话语书 写女性化自觉自恋的独特欲望和心灵, 笔触伸及男性话语所 无法企及的区域, 但是这并不意味他们完全彻底地摆脱了男 性话语, 男性话语总是以若隐若现的网的形式来约束女性叙 事的伸张。 《情人》 “我” 第三人称孩子、 中 、 女学生、 小女孩、她” “ 交替
2008 年第
3期
安徽文学
11
文 学 评 论
换用, 线性叙事和纵向聚合关系叙事兼而有之。当采用限制 “提起另外两个孩子, 她则说; 小的。 这个母亲在被迫于经济 ” 性叙述视角 “我” 结果是线性安排, 时, 事件随同时间进展, 回 忆作为感兴经验使事件向前发展的过程呈现破碎、 片段的形 态。 印度支那的气候环境、 家庭的饮食条件、 同学友谊等等打 断连贯、 完整、 统一、 明晰的过程。但采用非限制性叙述视角 时, 陈述主体与叙述对象之间的亲疏关系发生变化, 有自我内 心感性体验转向外部环境主体的评价态度, 即由女性话语转 向典型的男性话语。 (我的哥哥) “他 知道母亲在干什么, 知道 小姑娘一丝不挂, 挨了打, 他希望这个场面持续下去, 一直到 闹出人命。 (我的母亲) ” “她 哭诉, 自己一生不幸, 女儿又毁了 名声。这些男性话语转述了代表家人、 ” 家族、 和外部环境中他 人的态度。 这种态度压抑了女性话语的表达。 而男性话语因 为远离女性话语主体内心真实体验而带虚幻性, 消解了女性 话语的真实性。 “我” 被毁灭了。 她的最后叙述视角是 “她” 而 不是 “我” 在 , “她” 看来, 他依然爱她, 她思念着他。女性话语 对男性话语不自觉地屈从妥协了, 这使得文章最后的温情显 得迷离虚幻, 变成一场自欺欺人的安慰。 象征, 对历史情节与现实故事的回避, 是陈染回避男性话 语模式的跟人化叙事原则。 《与假想心爱者在禁中守望》 的阳 台象征被禁锢的爱情, 少年是寓意生命的盛放与凋零, 调琴师 暗示无畏的情欲, 琴是爱的维系和复活之路。象征和隐喻的 关系纠葛, 现代中国女性难以冲破欲望压抑寻爱之旅无比艰 难。 文章最后 “活人的温暖之声。是寂旖的爱欲真谛, ” 女性自 我追问的最终答案。 陈染在一个 “小” 世界里构建女性的精神 困惑一样在这个 “小” 世界里追寻精神获救。 打破时空限制采 用超现实主义技法表现女性在男性压抑下的伤害和迷茫是当 代女性主义作家惯用的技法, 站在无人的风口》 《 将英国历史 上著名的玫瑰之战穿插入现实的故事, 影射两个男人之间为 一个女人的多年战争, 战争的形式采用超现实非常规的形式 ——他们生前所穿过的两件衣服一百一黑在他们死后仍然厮 杀不休。 “我突然想起来, 那老女人的两个男人终生的格斗厮 杀, 最终使她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 我甚至想起来玫瑰之 战中兰加斯特家族与月可家族数十年的争战, 最终使王朝覆 灭。陈染展示不是客观的现实而是幻觉视像中客观实在性被 ” 权力欲望争夺的胜利品和最终的牺牲品。无疑, 它是陈染悲 观化女性话语的极致体现。 三、 母亲形象与父亲形象背后的性别角色 人物形象是作者写作时内心世界的观照。 母亲形象和父 亲形象在女性主义文学中往往形成女性形象与男性形象的对 峙。杜拉斯的 《情人》 男性形象缺席或者被弱化如“我” 的父 亲, 凶悍无能的哥哥和懦弱顺从的小哥哥和情人。 相反, 母亲 和“我”则坚强地扛起命运。贫寒困窘的家庭由母亲独立支 撑, 后来甚至是 “我” 从情人那儿拿钱做回法国的路费。她和 母亲才是撑起重担的支柱, 而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女性的呵护 者和精神支柱、 被依附者的男人却是家庭中无耻的强盗和怯 弱的死者。这种对立是杜拉斯对于男权传统的反叛、 背离和 蔑视。但是女性在文中并没有完全自由的姿态, 母亲一生为 强势的大哥还赌债却 “只有提起长子的时候才说; 我的孩子。 ”
上独立承担一切时, 精神上仍然依附于男权的代表 “哥哥” 。 这种 “溺爱” 直接导致她一生受苦, 最终为了他不停的还赌债 而精疲力竭。物质上母亲和哥哥对立, 精神上母亲和哥哥彼 此渗透联合, 他们以一种奇特异化的方式扭转在一起, 讽喻性 暗示男权文化对女性的戕害漠视。 中国情人的父亲没有正面出现过, 但是他是情人背后的 强大的男性权威, 他让他的儿子抛开 “小娼妇” 另娶一个 “中国 女人” 情人无法违抗, 我” , “ 无法拒绝这个命运。社会仍然是 男性的社会, 按照男性制定的规则在运转, 母亲的形象没有让 杜拉斯找到真正的独立和情感的寄放, 父亲形象隐藏在叙述 的背后却无处不操纵着她们的世界。 陈染小说早期并没有明显的母亲形象, 而父亲形象却已 在成为小说中女主人公爱恨的对象。 《巫女与她的梦中之门》 的父亲有 “尼采似的羸弱的身体和躁动不安的男人” 他疯后 , 痛打了女孩一巴掌, 她愤恨之余将自己献给邻居一个父亲式 的男人, 想自虐、 自我毁灭。 弑父和恋父情节混乱交织而深不 可测, 对父亲的希望和绝望同时存在, 透露出陈染对男性的期 望和失望交合的情绪。 身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心 理根深蒂固, 死心塌地地付出却换来一次又一次受伤, 无奈之 中又无法寻找出路, 不同于杜拉斯对父亲形象地全盘否定甚 至是决绝的反叛, 陈染的父亲形象有时带有某些温暖的色调, 尽管他是从俯视的角度来怜悯的感情。 《巫女与她的梦中之 门》 里的邻居在女孩被父亲赶出来后 “他立刻慌慌张张靠拢过 来, 脸上滑过痛楚的光芒。 在父亲形象下的另一个形象是弱 ” 小者, “一个弱者的反抗是沉默的, 它埋藏的更深沉。 ⑥ ” “我” 之所以反抗是因为内心是自由是解放的。 陈染后期作品中的母亲形象大多有爱的智慧, 给飘泊不 定的女儿们启迪, 但是也有很多时候母亲过度的爱导致侵略, 而控制与反控制间, 女儿与母亲形象同样对立呈拉锯状态, 不 是 《情人》 里母亲与女儿直接尖锐的对抗, 这里的母亲变成无 处不在的 “权力的眼睛” 如 , 《声声断断》 中的母亲还有 《破开》 中的母亲, 在爱的名义下与女儿存在微妙的对峙, 没有决绝的 反叛, 而只是用怀疑的目光打量生活的方方面面, 角角落落。 约束女儿的身心, 陈染的母亲形象是男权文化从内倾的角度 逐步介入女儿的内心用温和的态度影响女儿的世界关和处世 态度。母亲的关怀和力量成为侵略的武器, 人物实际上没有 情感寄托处于一种逃离的状态。 这表明陈染对女性甚至是人 类生存状态的困惑, 切实的人文关怀洋溢在字里行间。
种理论在实践上忽视了男女间实际存在地种种层次地差别, 如鱼得水。 “水水很清楚这个世界没有谁会与谁真正同醉。③ ”
性主义作家往往自觉地使用女性书写策略, 凭借躯体感觉和 私人经验, 通过自我晦暗、 冲动内心世界地呈现, 来昭示女性 的反叛性和独立性。 情人》 《 这部少年时期的钩沉了一段旧故 事, 故事模糊不清, 而形象鲜明可感: 着茶褐色的真丝衬衫。 带一项平瞻男帽, 玫瑰木色, 有黑色宽饰带, 穿一双镶金条带 的高跟鞋, 身腰纤细。它给与她个性和美丽充满生命热力的 服饰暗合城南一个单人房间的欲望成为一种激情的标志, 印 下清醒的自我觉醒的印痕。 尽管杜拉斯坚持用女性话语呈现 她十五岁半的身体感、 服饰感、 欲念、 无所谓……但总是难 恨、 以完全避免男权话语, 男权话语背后的男权主义正是她悲观 情绪悲剧性结局的根源。 “我年事已高。 ” “十八岁我就已然衰 老。 “少女上了黑色小轿车。车门关上了, ” 猛然产生了一股 隐隐的忧伤, 一种倦意。②男人的父亲 ” “他肯定要反对儿子娶
改造和破坏的主观事实——女性在男性权力漩涡中沦为男权 《情人》 的母亲形象是父权的维护者, 用外倾的方式直接控制
12
2008 年第
3期
安徽文学
注释: ①张容选. 第二性.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5. ②[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悠悠此情. 李玉民译. 北京: 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 1996. ③陈染. 在禁中守望. 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 1994. ④北京青年报. 2005. ⑤章国锋. 二十世纪欧美文论名著博览.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 1998. ⑥荒林. 花朵的勇气. 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04.
文 学 评 论
杜拉斯和陈染小说的女性主义比较
Leabharlann Baidu◎钟 怡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摘 要 20 世界的女性智者终于发现 19 世纪女性主义在实践上忽视了男女间实际存在地种种层次地差别, 使妇女在以 男性为定义和中心地权力形式下承受巨大的压抑。因而转而要求自我发现, 强调女性地差别性和独立性, 通过对女性的 强调和伸张来改变妇女的被动处境。 关键词 女性话语 悲观主义 叙事技巧 母亲形象 父亲形象
纽约州的塞内卡福斯和罗彻斯特举行女权大会 1948 年, 是西方大规模女权运动的开始, 《苦情宣言》 “男女生 会中 声明 而平等” 迄今为止, 。 以英美法为代表的西方女权运动虽然受 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曲折而不平衡的发展。 20 世纪 60 年 但 代以来, 西方女权运动家发现女性追求政治、 经济、 职业上的 平等, 并不能使女性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它过分强调了 女性的无性社会实现价值, 但在不知不觉中冷淡或失落许多 关于自身生命本体的主题。20 世界的女性智者终于发现这 使妇女在以男性为定义和中心地权力形式下被异化。 因而转 而要求自我发现, 强调女性地差别性和独立性, 通过对女性的 强调和伸张来改变妇女的被动处境。 但是在以男权文化为中 心的文化框架下, 女性文学的张扬被束缚于它的内部规范结 构内。 男性话语分明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压抑着以斗 争姿态出现的女性话语。从法国 20 世界著名女作家玛格丽 特・杜拉斯的 《情人》 和中国当代女作家陈染的中短篇小说中 都可以看到男性话语阴影下中女性的压抑与伸张, 但二者有 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与她们所处的时代、 社会背景、 个人写作 风格是密切相关的。 陈染在受到杜拉斯的影响的同时保持了 自己鲜明的创作个性。 一、 坚持女性话语下的悲观主义
沙地镇的这个放荡的白人姑娘。 ” 陈染的作品极其情感化, 缺少一个完整的自我形象: 孤 独、 缠绵而无归宿, 对性和爱的感觉总是敏感而孤傲, 其人物 倾注了大量自己的个性生命的独特体验。 《潜性轶事》 的雨子 对 《红色娘子军》 中为追求信仰而牺牲生命的女战士和 《罗马 女人》 中因为没有精神信仰而堕落的妓女同样接受, 非此即彼 的态度下, 欲望和信仰的渴求被认为是对自身独立性的忠贞 捍卫, 她是一个坚持边缘化的女性文学作家, 女性话语的运用 悲观是她们共同的心里特征。 《潜性逸事》 一如 的雨子,饥饿 《 的口袋》 中的麦戈…… 这样的悲观她们的童年经历不无关系。 童年时杜拉斯和 陈染都被迫离家在另一片陌生的环境中孤独地追逐维持自己 幸福敏感地体会外界的挣扎和骚动, 政局动荡而童年不幸。 不同的是杜拉斯的流离被置于一个更加广漠和陌生的环境 ——印度, 在杜拉斯生活中的民族歧视, 生活贫困陈染不曾经 历, 陈染生活的时间在杜拉斯之后半个世纪, 社会文化和文明 都有了质的飞跃, 少了许多灾难碎片的攻击, 所以陈染的小说 吸收借鉴了以往的文学成果使得她的作品比杜拉斯的尖锐的 女性执着有一份人文的关怀和理性的思索, 悲观而并不绝望, 话语中总有一抹暧昧和暖色。她在访谈中提到 “我希望人们 不要在生活中怀揣着刻薄、 仇恨、 敌意等心理。 感恩的生活不 是肤浅怠惰, 不是廉价的知足长乐而是大气的从容的深刻的 感情。④杜拉斯的笔调终是沉郁,情人》 “他对她说, ” 《 最后 他还 像从前那样爱她, 他对她的爱情始终不渝, 至死不变。 ” 二、 女性化叙事技巧的运用 英国女性作家沃而夫认为 “女性主义文学有不同于男性 文学的独特题材、 语言、 风格。 从女性主义文学角度看, ” 无庸 置疑, 杜拉斯和陈染选择了 “第二性的身体、 隐秘之快乐、 梦、 羞耻及憎恨之谜” 她们试图伸张和重构女性, , 用女性话语书 写女性化自觉自恋的独特欲望和心灵, 笔触伸及男性话语所 无法企及的区域, 但是这并不意味他们完全彻底地摆脱了男 性话语, 男性话语总是以若隐若现的网的形式来约束女性叙 事的伸张。 《情人》 “我” 第三人称孩子、 中 、 女学生、 小女孩、她” “ 交替
2008 年第
3期
安徽文学
11
文 学 评 论
换用, 线性叙事和纵向聚合关系叙事兼而有之。当采用限制 “提起另外两个孩子, 她则说; 小的。 这个母亲在被迫于经济 ” 性叙述视角 “我” 结果是线性安排, 时, 事件随同时间进展, 回 忆作为感兴经验使事件向前发展的过程呈现破碎、 片段的形 态。 印度支那的气候环境、 家庭的饮食条件、 同学友谊等等打 断连贯、 完整、 统一、 明晰的过程。但采用非限制性叙述视角 时, 陈述主体与叙述对象之间的亲疏关系发生变化, 有自我内 心感性体验转向外部环境主体的评价态度, 即由女性话语转 向典型的男性话语。 (我的哥哥) “他 知道母亲在干什么, 知道 小姑娘一丝不挂, 挨了打, 他希望这个场面持续下去, 一直到 闹出人命。 (我的母亲) ” “她 哭诉, 自己一生不幸, 女儿又毁了 名声。这些男性话语转述了代表家人、 ” 家族、 和外部环境中他 人的态度。 这种态度压抑了女性话语的表达。 而男性话语因 为远离女性话语主体内心真实体验而带虚幻性, 消解了女性 话语的真实性。 “我” 被毁灭了。 她的最后叙述视角是 “她” 而 不是 “我” 在 , “她” 看来, 他依然爱她, 她思念着他。女性话语 对男性话语不自觉地屈从妥协了, 这使得文章最后的温情显 得迷离虚幻, 变成一场自欺欺人的安慰。 象征, 对历史情节与现实故事的回避, 是陈染回避男性话 语模式的跟人化叙事原则。 《与假想心爱者在禁中守望》 的阳 台象征被禁锢的爱情, 少年是寓意生命的盛放与凋零, 调琴师 暗示无畏的情欲, 琴是爱的维系和复活之路。象征和隐喻的 关系纠葛, 现代中国女性难以冲破欲望压抑寻爱之旅无比艰 难。 文章最后 “活人的温暖之声。是寂旖的爱欲真谛, ” 女性自 我追问的最终答案。 陈染在一个 “小” 世界里构建女性的精神 困惑一样在这个 “小” 世界里追寻精神获救。 打破时空限制采 用超现实主义技法表现女性在男性压抑下的伤害和迷茫是当 代女性主义作家惯用的技法, 站在无人的风口》 《 将英国历史 上著名的玫瑰之战穿插入现实的故事, 影射两个男人之间为 一个女人的多年战争, 战争的形式采用超现实非常规的形式 ——他们生前所穿过的两件衣服一百一黑在他们死后仍然厮 杀不休。 “我突然想起来, 那老女人的两个男人终生的格斗厮 杀, 最终使她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 我甚至想起来玫瑰之 战中兰加斯特家族与月可家族数十年的争战, 最终使王朝覆 灭。陈染展示不是客观的现实而是幻觉视像中客观实在性被 ” 权力欲望争夺的胜利品和最终的牺牲品。无疑, 它是陈染悲 观化女性话语的极致体现。 三、 母亲形象与父亲形象背后的性别角色 人物形象是作者写作时内心世界的观照。 母亲形象和父 亲形象在女性主义文学中往往形成女性形象与男性形象的对 峙。杜拉斯的 《情人》 男性形象缺席或者被弱化如“我” 的父 亲, 凶悍无能的哥哥和懦弱顺从的小哥哥和情人。 相反, 母亲 和“我”则坚强地扛起命运。贫寒困窘的家庭由母亲独立支 撑, 后来甚至是 “我” 从情人那儿拿钱做回法国的路费。她和 母亲才是撑起重担的支柱, 而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女性的呵护 者和精神支柱、 被依附者的男人却是家庭中无耻的强盗和怯 弱的死者。这种对立是杜拉斯对于男权传统的反叛、 背离和 蔑视。但是女性在文中并没有完全自由的姿态, 母亲一生为 强势的大哥还赌债却 “只有提起长子的时候才说; 我的孩子。 ”
上独立承担一切时, 精神上仍然依附于男权的代表 “哥哥” 。 这种 “溺爱” 直接导致她一生受苦, 最终为了他不停的还赌债 而精疲力竭。物质上母亲和哥哥对立, 精神上母亲和哥哥彼 此渗透联合, 他们以一种奇特异化的方式扭转在一起, 讽喻性 暗示男权文化对女性的戕害漠视。 中国情人的父亲没有正面出现过, 但是他是情人背后的 强大的男性权威, 他让他的儿子抛开 “小娼妇” 另娶一个 “中国 女人” 情人无法违抗, 我” , “ 无法拒绝这个命运。社会仍然是 男性的社会, 按照男性制定的规则在运转, 母亲的形象没有让 杜拉斯找到真正的独立和情感的寄放, 父亲形象隐藏在叙述 的背后却无处不操纵着她们的世界。 陈染小说早期并没有明显的母亲形象, 而父亲形象却已 在成为小说中女主人公爱恨的对象。 《巫女与她的梦中之门》 的父亲有 “尼采似的羸弱的身体和躁动不安的男人” 他疯后 , 痛打了女孩一巴掌, 她愤恨之余将自己献给邻居一个父亲式 的男人, 想自虐、 自我毁灭。 弑父和恋父情节混乱交织而深不 可测, 对父亲的希望和绝望同时存在, 透露出陈染对男性的期 望和失望交合的情绪。 身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心 理根深蒂固, 死心塌地地付出却换来一次又一次受伤, 无奈之 中又无法寻找出路, 不同于杜拉斯对父亲形象地全盘否定甚 至是决绝的反叛, 陈染的父亲形象有时带有某些温暖的色调, 尽管他是从俯视的角度来怜悯的感情。 《巫女与她的梦中之 门》 里的邻居在女孩被父亲赶出来后 “他立刻慌慌张张靠拢过 来, 脸上滑过痛楚的光芒。 在父亲形象下的另一个形象是弱 ” 小者, “一个弱者的反抗是沉默的, 它埋藏的更深沉。 ⑥ ” “我” 之所以反抗是因为内心是自由是解放的。 陈染后期作品中的母亲形象大多有爱的智慧, 给飘泊不 定的女儿们启迪, 但是也有很多时候母亲过度的爱导致侵略, 而控制与反控制间, 女儿与母亲形象同样对立呈拉锯状态, 不 是 《情人》 里母亲与女儿直接尖锐的对抗, 这里的母亲变成无 处不在的 “权力的眼睛” 如 , 《声声断断》 中的母亲还有 《破开》 中的母亲, 在爱的名义下与女儿存在微妙的对峙, 没有决绝的 反叛, 而只是用怀疑的目光打量生活的方方面面, 角角落落。 约束女儿的身心, 陈染的母亲形象是男权文化从内倾的角度 逐步介入女儿的内心用温和的态度影响女儿的世界关和处世 态度。母亲的关怀和力量成为侵略的武器, 人物实际上没有 情感寄托处于一种逃离的状态。 这表明陈染对女性甚至是人 类生存状态的困惑, 切实的人文关怀洋溢在字里行间。
种理论在实践上忽视了男女间实际存在地种种层次地差别, 如鱼得水。 “水水很清楚这个世界没有谁会与谁真正同醉。③ ”
性主义作家往往自觉地使用女性书写策略, 凭借躯体感觉和 私人经验, 通过自我晦暗、 冲动内心世界地呈现, 来昭示女性 的反叛性和独立性。 情人》 《 这部少年时期的钩沉了一段旧故 事, 故事模糊不清, 而形象鲜明可感: 着茶褐色的真丝衬衫。 带一项平瞻男帽, 玫瑰木色, 有黑色宽饰带, 穿一双镶金条带 的高跟鞋, 身腰纤细。它给与她个性和美丽充满生命热力的 服饰暗合城南一个单人房间的欲望成为一种激情的标志, 印 下清醒的自我觉醒的印痕。 尽管杜拉斯坚持用女性话语呈现 她十五岁半的身体感、 服饰感、 欲念、 无所谓……但总是难 恨、 以完全避免男权话语, 男权话语背后的男权主义正是她悲观 情绪悲剧性结局的根源。 “我年事已高。 ” “十八岁我就已然衰 老。 “少女上了黑色小轿车。车门关上了, ” 猛然产生了一股 隐隐的忧伤, 一种倦意。②男人的父亲 ” “他肯定要反对儿子娶
改造和破坏的主观事实——女性在男性权力漩涡中沦为男权 《情人》 的母亲形象是父权的维护者, 用外倾的方式直接控制
12
2008 年第
3期
安徽文学
注释: ①张容选. 第二性.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5. ②[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悠悠此情. 李玉民译. 北京: 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 1996. ③陈染. 在禁中守望. 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 1994. ④北京青年报. 2005. ⑤章国锋. 二十世纪欧美文论名著博览.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 1998. ⑥荒林. 花朵的勇气. 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04.
文 学 评 论
杜拉斯和陈染小说的女性主义比较
Leabharlann Baidu◎钟 怡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摘 要 20 世界的女性智者终于发现 19 世纪女性主义在实践上忽视了男女间实际存在地种种层次地差别, 使妇女在以 男性为定义和中心地权力形式下承受巨大的压抑。因而转而要求自我发现, 强调女性地差别性和独立性, 通过对女性的 强调和伸张来改变妇女的被动处境。 关键词 女性话语 悲观主义 叙事技巧 母亲形象 父亲形象
纽约州的塞内卡福斯和罗彻斯特举行女权大会 1948 年, 是西方大规模女权运动的开始, 《苦情宣言》 “男女生 会中 声明 而平等” 迄今为止, 。 以英美法为代表的西方女权运动虽然受 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曲折而不平衡的发展。 20 世纪 60 年 但 代以来, 西方女权运动家发现女性追求政治、 经济、 职业上的 平等, 并不能使女性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它过分强调了 女性的无性社会实现价值, 但在不知不觉中冷淡或失落许多 关于自身生命本体的主题。20 世界的女性智者终于发现这 使妇女在以男性为定义和中心地权力形式下被异化。 因而转 而要求自我发现, 强调女性地差别性和独立性, 通过对女性的 强调和伸张来改变妇女的被动处境。 但是在以男权文化为中 心的文化框架下, 女性文学的张扬被束缚于它的内部规范结 构内。 男性话语分明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压抑着以斗 争姿态出现的女性话语。从法国 20 世界著名女作家玛格丽 特・杜拉斯的 《情人》 和中国当代女作家陈染的中短篇小说中 都可以看到男性话语阴影下中女性的压抑与伸张, 但二者有 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与她们所处的时代、 社会背景、 个人写作 风格是密切相关的。 陈染在受到杜拉斯的影响的同时保持了 自己鲜明的创作个性。 一、 坚持女性话语下的悲观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