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鄂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鄂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第一课科学真有趣教学目标:1、认识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科学能用实验的方法破解生活的奥秘科学研究要从事观察、实验、考察、记录等实践活动。
能剔除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猜想和假设2、让小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发现的过程意识到科学并不神秘小孩子也能做科学。
培养合作、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能体会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科学应用。
3、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可以对自然现象作出很好的解释但科学也不是万能的一些问题至今仍没有找到答案。
4、科学研究、科学发现需要一个过程许多问题的答案在今天仍没有找到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找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准备:木条或磁性钓鱼竿若干写有数字或式题的纸小鱼(上别有回形针)若干鱼塘背景图一幅、小鱼缸若干、记录用纸和记录用笔。
教学重点:能用实验的方法认识到科学真有趣。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要求。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同学们看这儿有两个相同各种形状的鱼猜猜把它们同时放入水中会怎么样?(学生自由猜测)师演示:大家看到了什么?师提问:哪些小鱼能够被钓起来?(学生大胆猜测).揭开谜底揭示课题谜底:被钓起来的小鱼里面有一个装有铁钉。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钓鱼游戏真有趣(板书)二、猜测实验亲历探究.探究钓鱼现象(1)提出问题:如果把材料盒里的小鱼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请各小组先猜测一下把你认为钓得上来、钓不上来和不确定的小鱼在桌子上分开并且要做好记录。
(见实验记录表一)(2)学生分组活动。
哪个小组想汇报一下你们的猜测结果?(学生汇报)(3)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但是怎样证明你的猜测是否科学?生分组做实验填好实验记录单师巡回指导。
(4)教师总结.2、探究取出水中曲别针方法(1)揭示要求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发现同样为纸小鱼它们为什么有的能钓起来呢?那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捞取水中曲别针呢?能再做一次大胆的猜测吗?我们怎样能知道曲别针应该怎样钓起来?引导学生想到把手或工具放进水里体会捞起感觉。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走进科学1、科学真有趣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科学。
2.让小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发现的过程,能体会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科学应用。
3.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可以对自然现象作出很好的解释,但科学也不是万能的,一些问题至今仍没有找到答案。
4.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了解科学的研究过程。
教学准备:木条或磁性钓鱼竿若干,写有数字或式题的纸小鱼(上别有回形针)若干,鱼塘背景图一幅、小鱼缸若干、记录用纸和记录用笔。
教学重点:能用实验的方法认识到科学真有趣。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要求。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引入问题:如果把两个相同形状的鱼同时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大家看到了什么?2.提问:哪些小鱼能够被钓起来?3.揭示课题谜底:被钓起来的小鱼里面,有一个装有铁钉。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钓鱼游戏真有趣。
二、猜测实验,亲历探究1.提出问题:如果把材料盒里的小鱼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请各小组先猜测一下,把你认为钓得上来、钓不上来和不确定的小鱼在桌子上分开,并且要做好记录。
(见实验记录表一)2.学生分组活动,进行猜测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3.探究取出水中曲别针方法,引导学生想到把手或工具放进水里,体会捞起感觉。
4.小组内讨论一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结果(见实验记录表二),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三、拓展应用,延伸课外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了解科学的应用。
2.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其他科学问题。
总结:科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科学真有趣。
通过猜测实验和探究发现,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科学的研究过程,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进入科学课堂,学生们将会进行观察、实验、制作和测量,以认识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走出科学课堂,学生们将会继续观察、实验、制作和测量,以发现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举个例子,有哪些应用是科学可以解决的问题呢?教学目标是通过简单易寻的材料进行生活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观察、分类、比较、推断、排除和预测。
(最新)人教鄂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12课教案
人教鄂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目录1、科学这有趣2、袋子里面有什么3、相同和不同4、金鱼5、猫和兔6、常见的家养动物7、它们是用什么做的8、不一样的材料9、纸制品10、常见的工具11、制作笔筒12、展示与改进1、科学真有趣一、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喜欢科学课。
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学习的方法,了解观察、实验、制作、测量等是科学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小学科学课程的绪论课,分为三个科学实我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破解钓鱼游戏的奥秘”,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充满了神奇,科学充满了趣味。
第二个活动是“怎样快速从水中取出曲别针”,通过做这个实验。
让学生体验科学的奥妙,激发科学学习的兴趣,这个活动不需要让学生说出为什么感铁能隔着物体吸引东西,只是让学生体验一下科学实验,第三个活动是“走进科学教室”,让学生了解科学学习离不开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在科学探究中经常要用到观察、实验、制作、测量等学习方法。
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每组一套“钓鱼”游戏材料:“钓勾”带磁铁的“鱼竿”;“小鱼”,有的“小鱼”中间藏有能被磁铁吸引的东西,如小铁片、能被磁铁吸引的硬币。
2.每组一只烧杯、几个曲别针、磁铁。
3.有趣的科学现象图片,学生进行各种科学学习活动的场景照片。
(二)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铅笔等。
四、安全注意事项1.让学生常悉教查环境,初步了解教室里的除设,并让学生知道教室里的现些物品容易破碎,哪些仪器设备容易发生危险,让学生不要随意去触碰这些物品。
2.在进行“钓鱼”游观时,要求学生不能争抢,使用“鱼竿”时不要打到他人。
教学过程(一)走进科学教室1.熟悉教室环境把学生带进科学教室,向他们介绍科学教室里的各种仪器和设备。
可以让学生离开座位看一看,再同到坐位继续上课,进行下面的教学活动。
2.分组学习科学课的学习主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进入科学教室后,将学生分组,按小组的形式坐好。
如果学生之间不熟悉,可以让他们互相介绍,使学生知道小组同学的名字。
人教鄂教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怎样知道》教学设计
人教鄂教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怎样知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整体分析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怎样知道》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探索感知世界、获取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
本单元包括《用感官观察》《用工具观察》《用不同感官和工具观察》等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人类可以通过感官和工具来认识周围的世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各课内容分析1.《用感官观察》这一课主要引导学生认识人的五种感官——眼、耳、鼻、舌、手,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体,让学生体会到用感官可以获取很多信息。
例如,用眼睛可以看到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用耳朵可以听到声音的高低、强弱等;用鼻子可以闻到物体的气味;用舌头可以尝出物体的味道;用手可以触摸物体的软硬、冷热、光滑粗糙等。
2.《用工具观察》在认识了感官的基础上,本课引入工具的使用。
让学生了解放大镜、听诊器等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观察物体。
例如,放大镜可以让我们看到物体更细微的部分,听诊器可以帮助我们听到人体内部的声音。
3.《用不同感官和工具观察》综合运用感官和工具进行观察,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观察方法可以获得不同的信息,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在观察中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例如,观察一朵花时,可以用眼睛看它的颜色和形状,用鼻子闻它的香味,用放大镜观察它的花蕊等。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人的五种感官及其作用。
2.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用途,如放大镜、听诊器等。
3.知道不同的观察方法可以获得不同的信息。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观察身边的物体,并描述观察结果。
2.能使用简单工具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3.能综合运用感官和工具进行观察,并比较不同观察方法的结果。
(三)科学态度目标1.对观察周围的世界充满兴趣。
2.愿意与同学合作进行观察活动。
3.认真观察、如实记录观察结果。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感官和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鄂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鄂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实验探究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木条或磁性钓鱼竿来捞取水中的曲别针,记录实验结果。
(见实验记录表二)3)实验结果分析哪个小组能够把曲别针都捞出来了?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和方法)4)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用工具可以更容易地捞起曲别针,这就是科学的力量,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归纳总结,拓展应用。
1.归纳总结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发现科学真有趣,可以用实验的方法破解生活的奥秘。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科学探究需要合作、细致观察和尊重证据,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应用。
2.拓展应用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科学应用呢?(学生自由发言)2.准备分类标签和分类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一些蔬菜和水果,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蔬菜和水果进行分类?二)分类实践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蔬菜或水果,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如颜色、形状、口感等。
2.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使用分类标签和分类表格进行记录和整理。
三)分享和总结1.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类结果,并解释他们的分类方法和原因。
2.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不同的分类方法和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最合适的分类方法。
四)拓展应用1.让学生回家继续进行分类实践,如家中的书籍、玩具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分类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如整理书桌、衣柜等。
教学提示】1.在分类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归纳,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特征。
2.在分享和总结环节,教师可以采用概念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分类方法和特征之间的关系。
2.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展示图片或实物,包括狗、猫、鸟、鱼等。
教学过程】1.介绍常见家养动物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家养动物,如狗、猫、鸟、鱼等。
2.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学生分小组,选择一个家养动物进行深入了解,包括它们的特点、性、喜好等,并向全班汇报。
人教鄂教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保护感觉器官》教学设计
人教鄂教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保护感觉器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保护感觉器官》是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在整个小学科学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感觉器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通过学习本单元,能够初步认识自己的感觉器官,了解感觉器官的功能,以及学会如何保护感觉器官。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学习环境,也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科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教材内容结构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认识感觉器官》:引导学生认识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这五种主要的感觉器官,了解它们的名称和基本功能。
2.《不同的感觉》: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感觉器官带来的不同感受,如视觉可以看到物体的形状、颜色等;听觉可以听到声音;嗅觉可以闻到气味;味觉可以尝出味道;触觉可以感受物体的冷热、软硬等。
3.《保护感觉器官》:重点强调保护感觉器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保护感觉器官,如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噪音伤害耳朵、不乱挖鼻孔、注意饮食卫生保护舌头、避免接触危险物品保护皮肤等。
(三)教材特点1.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材内容选取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场景,如看东西、听声音、闻气味、尝味道、触摸物体等,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2.注重活动体验:通过大量的观察、实验、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感觉器官的功能和保护方法,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3.强调科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生活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这五种感觉器官,了解它们的名称和基本功能。
2.知道不同的感觉器官可以产生不同的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3.了解保护感觉器官的方法,如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噪音伤害耳朵、不乱挖鼻孔、注意饮食卫生保护舌头、避免接触危险物品保护皮肤等。
1-3《相同和不同》教案 鄂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人教鄂教版一年1.3《相同和不同》教学设计课题相同和不同单元 1 学科科学年级 1教材分析《相同和不同》是第一单元第三课,是第二课《袋子里面有什么》内容的延伸。
首先在运用感官观察物体特征,如颜色、形状、味道、表面的粗糙程度、软硬等。
其次,找出物体外部特征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根据相同点给物体进行分类。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1)认识物体有颜色、形状、气味、味道、表面粗糙程度、软硬等特征。
(2)可以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等进行简单分类。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在基础上,培养比较、分析、分类的思维能力。
科学实践:(1)能用感觉器官对物体进行观察,用丰富、准确的词汇描述物体的一些可观察的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光滑与粗糙、软硬等。
(2)能比较物体在可观察的特征方面的不同和相同,并根据相同特征进行分类。
责任态度:能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等科学活动。
重点可以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等进行简单分类。
难点能根据物体特征确定分类标准并完成分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观察这些水果,我们有哪些发现?(展示图片)我们的发现2、观察这些水果,我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了吗?3、物体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既有相同的特征又有不同的特征。
怎样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比较物体的相同和不同有什么作用?观察交流整理记录单预测:(1)香蕉和梨是黄色的(2)苹果和葡萄是圆形的(3)葡萄和荔枝都小思考通过观察图片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观察水果1、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样水果,认识它吗2、我们怎样观察这种水果的特征?3、用我们的眼、耳、鼻、舌、皮肤(手)观察,能观察到哪些特征?甜瓜眼睛看、鼻子闻、舌头尝、手摸、耳朵听组内观察,记知道五大感官能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人教版/湖北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科学真有趣【教学目标】1.认识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科学,能用实验的方法破解生活的奥秘,科学研究要从事观察、实验、考察、记录等实践活动。
能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猜想和假设。
2.让小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发现的过程,意识到科学并不神秘,小孩子也能做科学。
培养合作、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能体会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科学应用。
3.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可以对自然现象做出很好的解释,但科学也不是万能的,一些问题至今仍没有找到答案。
4.科学研究、科学发现需要一个过程,许多问题的答案在今天仍没有找到,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找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准备】木条或磁性钓鱼竿若干,写有数字或试题的纸小鱼(上别有回形针)若干,鱼塘背景图一幅、小鱼缸若干、记录用纸和记录用笔。
【教学重点】能用实验的方法认识到科学真有趣。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要求。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设置悬念,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这儿有两个大小相同形状各异的鱼,猜猜把它们同时放入水中会怎么样?(学生自由猜测。
)师演示:大家看到了什么?师提问:哪些小鱼能够被钓起来?(学生大胆猜测。
)2.揭开谜底,揭示课题。
谜底:被钓起来的小鱼里面,有一个装有铁钉。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钓鱼游戏真有趣(板书)(二)猜测实验,亲历探究。
1.探究钓鱼现象(1)提出问题:如果把材料盒里的小鱼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请各小组先猜测一下,把你认为钓得上来、钓不上来和不确定的小鱼在桌子上分开,并且要做好记录。
(见实验记录表一)(2)学生分组活动。
哪个小组想汇报一下你们的猜测结果?(学生汇报)(3)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但是,怎样证明你的猜测是否科学?生分组做实验,填好实验记录单,师巡回指导。
(4)教师总结。
2.探究取出水中曲别针的方法(1)揭示要求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发现,同样为纸小鱼,它们为什么有的能钓起来呢?那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捞取水中的曲别针呢?能再做一次大胆的猜测吗?我们怎样能知道曲别针应该怎样钓起来?引导学生想到把手或工具放进水里,体会捞起来的感觉。
人教鄂教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怎样学科学》教学设计
人教鄂教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怎样学科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怎样学科学》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开篇单元,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是什么,了解科学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材内容结构本单元主要包括《我们爱科学》《谁在观察》《用感官观察》三课内容。
1.《我们爱科学》: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和科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谁在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了解不同的人都可以进行观察,并初步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
3.《用感官观察》:介绍人的五种感官及其作用,让学生学会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材特点1.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为切入点,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注重趣味性和启发性,通过生动的图片、故事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3.强调科学学习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提问、思考、实验等科学学习方法。
4.教材编排循序渐进,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科学是什么,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观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认识不同的人都可以进行观察。
3.了解人的五种感官及其作用,学会运用感官进行观察。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
2.学会运用感官进行观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初步学会制定简单的观察计划,并进行观察活动。
(三)科学态度目标1.对科学学习充满兴趣和好奇心,愿意参与科学活动。
2.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
3.尊重他人的观察结果,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感受科学的魅力。
2.初步认识到科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小学科学新人教鄂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近科学》教案(共3课)(2024秋)
第一单元走近科学1.“钓鱼”游戏【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破解“钓鱼”游戏的奥秘,和快速从水中取出曲别针的活动,描述磁铁可以吸引某些物品。
2.通过对“钓鱼器具”的观察,运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破解“钓鱼”游戏的奥秘。
3.能在教师指导下操作简单的实验,能用简单的图画、文字、拼音、符号等做记录。
4.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乐于参与,积极思考,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难点】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能用简单的图画、文字、拼音、符号等作记录。
【教学过程】板块一:新课导入1.谈话:很高兴今天能够与大家同上小学阶段的第一堂科学课,让我们一起走近科学!2.出示课页图,你以前玩过“钓鱼”游戏吗?3.很多人都玩过“钓鱼”游戏,“小鱼”为什么能够被钓起来?板块二:探究与实践(一)玩一玩“钓鱼”游戏1.介绍钓鱼游戏材料。
如果利用老师准备的这套“钓鱼”玩具,猜一猜这次我们能钓上来几条“小鱼”呢?学生提出猜想,了解他们对“钓鱼”游戏的已有认知。
2.学生做出猜想与假设。
3.实验。
到底是不是像你想的这样呢?让我们一起试一试吧!要求:能被钓起来的“小鱼”放在托盘里,不能被钓起来的“小鱼”留在桌面上。
4.汇报:说一说你钓上来了几条“小鱼”?预设:发现钓上来红色和绿色两条“小鱼”。
(二)观察“鱼钩”和“小鱼”的内部1.分析实验现象。
为什么“小鱼”不能全部钓上来呢?2.提问:鱼竿上的“鱼钩”是用什么做的?分享记录:“鱼钩”的里面有磁铁。
3.提问:我们已经知道“鱼钩”的里面有磁铁,那“小鱼”里面有什么呢?4.揭开贴纸观察并记录:将“小鱼”眼部的贴纸拆开,看一看里面有什么材料。
将能钓起来的材料对应的图片贴在左栏,不能钓起来的贴在右栏。
分享记录:发现能钓起的鱼里面有铁和磁铁,不能钓起来的鱼里面有木头、塑料、铜片。
5.说一说:“小鱼”为什么能被钓起来?小结:让我们一起来回顾破解钓鱼游戏奥秘的过程,我们首先提出了“小鱼为什么能够被钓起来”的问题;然后根据自己曾经玩钓鱼游戏的经验,对小鱼能钓起来的原因做出了猜想;接下来,我们观察鱼钩和小鱼的内部进行验证,最终得出结论:小鱼能被钓起来,是因为磁铁能吸引某些物品。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同步配套教案(全册)
1、科学真有趣教学目标:1.认识磁铁,知道磁铁能吸住含铁的物品。
2.对科学探索教学感兴趣。
能大胆动手操作和实验。
教学重点:认识磁铁,知道磁铁能吸住含铁的物品。
教学难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能大胆动手操作和实验。
教学准备:1、每人一个装有回形针、积木、塑料玩具、纸片、石头、布、废旧钥匙、螺丝帽等材料的小托盘。
2、磁铁若干。
3、钓鱼竿、纸质小鱼(一部分小鱼身上有回形针,一部分小鱼身上则没有)若干。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
1、玩游戏《小猫钓鱼》。
2、你们是用鱼竿的哪个部位把鱼钓上来的? 由此引出磁铁。
3、为什么有的小鱼能钓起来,而有的小鱼不能钓起来?引导学生发现曲别针含铁,磁铁能吸住含铁的物品。
二、探索实验。
l、给每位学生发一块磁铁,并请学生给磁铁“找朋友”。
2、学生实验,将磁铁的朋友找出来。
3、讨论交流(1)你们给吸铁石找到朋友了吗?(2)它的朋友都有谁?(回形针、螺丝帽、钥匙)小结:磁铁能吸起含铁的物品。
三、找找玩玩。
请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想一想什么是用铁做的。
学生每人拿一块磁铁,在教室里找一找,玩一玩,然后告诉大家为什么自己认为找到的是铁制品。
2《袋子里有什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鄂教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课《袋子里有什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眼、耳、鼻、舌、手等人体的感觉器官,并能运用这些器官进行观察;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观察到的物体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听闻看摸尝的方法观察物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参与科学观察探究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教学重点】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物体【教学难点】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物体【教学准备】五官兄弟游乐区,糖、盐,铃铛,香皂,花露水,七巧板,放大镜,乒乓球,装有铃铛和豆子的瓶子等【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设置悬念,引出课题师:同学们好,老师今天给你们带了一个神秘的袋子,袋子里面装满了礼物,如果不打开袋子,不弄破袋子,你们有什么办法知道袋子里有什么呢?(出示装满物品的袋子)认识手、鼻、耳的观察作用生:可以用手摸一摸(学生示范)师:你有什么感受呢?猜猜里面有什么?生:可以用鼻子闻一闻(学生示范)师:你的鼻子真灵敏。
人教鄂教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不倒翁》教学设计
人教鄂教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不倒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认识身边的物体”为主题,《不倒翁》是其中的一课。
通过对不倒翁的观察和探究,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物体的稳定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本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它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些常见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特点;另一方面,为后续学习物体的平衡、重心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材内容结构1.观察不倒翁:引导学生观察不倒翁的外形特点,包括形状、颜色等。
2.玩不倒翁:让学生通过玩不倒翁,发现不倒翁的秘密,即无论怎么推,它都不会倒。
3.探究不倒翁不倒的原因:通过猜测、实验等方式,探究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了解重心的概念。
4.制作不倒翁:让学生动手制作不倒翁,加深对不倒翁原理的理解。
(三)教材特点1.以学生为主体:教材设计了大量的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科学知识。
2.贴近生活实际:不倒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玩具,教材以不倒翁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
3.注重探究过程: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提出问题、猜测假设、实验验证等环节,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不倒翁的外形特点和结构。
2.了解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重心低。
3.知道重心的概念,初步认识物体的稳定性与重心的关系。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不倒翁,描述不倒翁的外形特点。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3.能够尝试制作不倒翁,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三)科学态度目标1.对科学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2.敢于提出问题,大胆猜测,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3.乐于合作与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经验。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不倒翁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鄂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鄂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科学真有趣【教学目标】1.认识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科学,能用实验的方法破解生活的奥秘,科学研究要从事观察、实验、考察、记录等实践活动。
能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猜想和假设。
2.让小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发现的过程,意识到科学并不神秘,小孩子也能做科学。
培养合作、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能体会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科学应用。
3.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可以对自然现象做出很好的解释,但科学也不是万能的,一些问题至今仍没有找到答案。
4.科学研究、科学发现需要一个过程,许多问题的答案在今天仍没有找到,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找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准备】木条或磁性钓鱼竿若干,写有数字或试题的纸小鱼(上别有回形针)若干,鱼塘背景图一幅、小鱼缸若干、记录用纸和记录用笔。
【教学重点】能用实验的方法认识到科学真有趣。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要求。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设置悬念,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这儿有两个大小相同形状各异的鱼,猜猜把它们同时放入水中会怎么样?(学生自由猜测。
)师演示:大家看到了什么?师提问:哪些小鱼能够被钓起来?(学生大胆猜测。
)2.揭开谜底,揭示课题。
谜底:被钓起来的小鱼里面,有一个装有铁钉。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钓鱼游戏真有趣(板书)(二)猜测实验,亲历探究。
1.探究钓鱼现象(1)提出问题:如果把材料盒里的小鱼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请各小组先猜测一下,把你认为钓得上来、钓不上来和不确定的小鱼在桌子上分开,并且要做好记录。
(见实验记录表一)(2)学生分组活动。
哪个小组想汇报一下你们的猜测结果?(学生汇报)(3)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但是,怎样证明你的猜测是否科学?生分组做实验,填好实验记录单,师巡回指导。
(4)教师总结。
2.探究取出水中曲别针的方法(1)揭示要求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发现,同样为纸小鱼,它们为什么有的能钓起来呢?那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捞取水中的曲别针呢?能再做一次大胆的猜测吗?我们怎样能知道曲别针应该怎样钓起来?引导学生想到把手或工具放进水里,体会捞起来的感觉。
人教鄂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2024年秋季新教材第五课《观察水果》教学设计
第五课《观察水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能运用五种感觉器官对物体进行观察,并用比较丰富、准确的词语描述物体的一些可观察的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光滑与粗糙、软硬等。
2.科学思维: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对物体的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能比较物体在可观察的特征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能根据物体的特征确定分类方法并进行分类;具有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探究实践:能运用观察法观察橘子的特征;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整理、比较苹果和西红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能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给水果分类。
4.态度责任: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认真听取同学发言,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思路和方法完成探究和实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运用感觉器官对水果进行观察、比较、分类。
2.教学难点:能依据一些外部特征对水果或其他物品比较、分类。
三、教学过程板块一:新课导入1.课件(水果图片):你最喜欢哪一种水果?运用各种感觉器官,我们可以观察水果的哪些特征?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全面、细致地观察水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感觉器官及功能,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板块二:探究与实践(一)观察一种水果(观察)1.导入:同学们都吃过橘子,今天我们就先来观察橘子。
2.提问:可以用哪些感觉器官观察橘子?用眼看,可以观察橘子的哪些特征?用鼻子呢?用皮肤呢?用舌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感觉器官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过渡:观察的时候记录可不能少,先来看看这张记录单(课件:记录单)。
4.指导观察和记录。
【设计意图】记录观察结果是科学探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低年级学生初学,教师耐心指导为他们今后形成良好的观察和记录习惯打下基础。
5.注意问题:(1)剥下来的橘皮放在塑料盒里。
(2)舌尝要放在最后一个观察环节。
6.学生观察。
7.汇报展示:说说你观察到了橘子的哪些特征,运用哪种感觉器官观察到的?8.提示:有的同学可能观察到的跟其他同学不一样,不要紧,因为我们观察的橘子不同,只要大家按照自己观察到的特征,如实记录就可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鄂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科学真有趣【教学目标】1.认识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科学,能用实验的方法破解生活的奥秘,科学研究要从事观察、实验、考察、记录等实践活动。
能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猜想和假设。
2.让小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发现的过程,意识到科学并不神秘,小孩子也能做科学。
培养合作、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能体会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科学应用。
3.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可以对自然现象做出很好的解释,但科学也不是万能的,一些问题至今仍没有找到答案。
4.科学研究、科学发现需要一个过程,许多问题的答案在今天仍没有找到,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找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准备】木条或磁性钓鱼竿若干,写有数字或试题的纸小鱼(上别有回形针)若干,鱼塘背景图一幅、小鱼缸若干、记录用纸和记录用笔。
【教学重点】能用实验的方法认识到科学真有趣。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要求。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设置悬念,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这儿有两个大小相同形状各异的鱼,猜猜把它们同时放入水中会怎么样?(学生自由猜测。
)师演示:大家看到了什么?师提问:哪些小鱼能够被钓起来?(学生大胆猜测。
)2.揭开谜底,揭示课题。
谜底:被钓起来的小鱼里面,有一个装有铁钉。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钓鱼游戏真有趣(板书)(二)猜测实验,亲历探究。
1.探究钓鱼现象(1)提出问题:如果把材料盒里的小鱼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请各小组先猜测一下,把你认为钓得上来、钓不上来和不确定的小鱼在桌子上分开,并且要做好记录。
(见实验记录表一)(2)学生分组活动。
哪个小组想汇报一下你们的猜测结果?(学生汇报)(3)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但是,怎样证明你的猜测是否科学?生分组做实验,填好实验记录单,师巡回指导。
(4)教师总结。
2.探究取出水中曲别针的方法(1)揭示要求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发现,同样为纸小鱼,它们为什么有的能钓起来呢?那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捞取水中的曲别针呢?能再做一次大胆的猜测吗?我们怎样能知道曲别针应该怎样钓起来?引导学生想到把手或工具放进水里,体会捞起来的感觉。
学生用手把鱼缸里的水倒出来,体会拿出来的感觉。
(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感受。
)学生交流实验感受,并说明道理。
理解实验要求:a.不能把手或工具伸入水中。
b.不能把水倒出来。
教师总结:要用科学的方法来完成钓鱼游戏实验和取曲别针的游戏实验,从而了解到,生活处处有科学。
(2)探究讨论,用心设计。
a.小组内讨论一下,设计实验。
b.交流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提出注意问题。
)c.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表二)d.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e、总结:科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科学真有趣。
(三)拓展应用,延伸课外。
1.走进科学教室,观察、实验、制作、测量,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走出科学教室,观察、实验、制作、测量,你又有什么新发现,谁能举例说明科学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袋子里有什么声音、闻气味、摸手感,并进行大胆表述。
2.分组活动:教师分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大胆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猜一猜里面是什么?3.尝一尝袋子里的水果。
4.请学生将袋子里的宝贝轻轻取出,摆放在小组桌面上,学生活动提示:(1)它们长的一样吗?(2)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3)你能帮它们分类吗?3.你有什么新发现?4.观察时,你都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不能随便尝不了种各样的水果产生兴趣,作为活动的前期铺垫。
相同和不同【教学目标】学会按照事物的某一个特征进行分类,并能清楚地表达和概括事物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学会给水果蔬菜分类。
【教学准备】1.请学生从家中带来一些自己认识的蔬菜和水果。
2.垃圾袋、湿巾。
【教学过程】1.介绍蔬菜水果结合上节课学过的观察方法,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带来的蔬菜水果的名称和特点。
2.分类游戏请学生自行尝试将自己带来的蔬菜和水果进行分类。
3.蔬菜与水果的分类启发学生按蔬菜、水果的分类方法分成两组,培养学生按照事物的本质进行分类。
4.按照蔬菜水果的其他特点进一步分类。
颜色、气味、味道等。
5.给其他物体分类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哪些相同点进行分类?颜色、形状、表面光滑程度、是否能食用……金鱼【教学目标】1.观察金鱼身体的各个部分的特征以及金鱼捕食、金鱼呼吸、金鱼游泳的特点;2.培养观察能力以及小组协作能力;【教学重难点】培养喜爱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感情。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金鱼、鱼食、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1.认识金鱼多媒体展示金鱼,学生观察金鱼的结构特点。
2.学生活动,从更多方面观察了解金鱼。
教师画金鱼的简图,学生指出金鱼的各部分结构,并说出各自的作用。
3.教师提问:哪位同学养过金鱼,你对金鱼还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同学们分享交流。
4.学生实践活动,观察金鱼的呼吸、捕食、游泳等。
在此之前,教师多媒体展示观察活动的要求以及实验要完成的任务。
5.学生交流总结观察结果。
6.拓展鱼的知识:观察更多的鱼。
【板书设计】观察金鱼鱼嘴吞咽食物头眼睛感光鱼鳃呼吸鱼鳞保护躯干鱼鳍游动和平衡尾尾鳍猫和兔【教学目标】热爱小动物,乐于去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
【教学重难点】能用比较的方法,找出猫和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收集有关猫和兔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观察猫和兔的身体特点。
多媒体出示猫。
多媒体出示兔。
学生汇报其各自的特点。
(二)学生汇报你对猫和兔还有哪些了解?教师将学生的汇报板书到黑板上。
(三)比较猫和兔的异同1.将兔的特点和猫比较,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2.研讨、汇报。
3.教师小结像兔和猫这样的动物,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身上长毛,胎生,小动物吃它妈妈的奶长大,叫做哺乳动物。
(四)猫和兔有哪些本领。
猫:眼睛的变化会抓老鼠兔:大耳朵……常见的家养动物【教学目标】1.认识更多常见家养动物。
2.能够找出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常见家养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依据特定的标准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教学准备】相关动物的视频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老师很想知道你们家养了什么小动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呢?愿意告诉老师吗?(生自由发言,随机表扬。
)多媒体出示几张常见家养动物的图片。
1.它们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抽生)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表扬,激发学习的兴趣。
2.我们认识了这些动物朋友,我想你们还认识许多的动物朋友,看课本,比一比,它们有哪些相同?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分小组学习交流、汇报。
3.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动物,并根据它们的特征进行了分类,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想见这些动物朋友吗?师展示收集的各种动物图片,边出示边放音乐。
4.下面我们来玩猜动物的游戏。
猜猜看,我是谁?师出示动物谜语让孩子们猜。
当孩子们猜到后,追问你是怎么猜到它的?出示几则动物谜语。
玩几则后问好玩吗?想想看,你是怎么很快猜到结果的?(总结出是根据动物的特征猜出来的。
)你们觉得好玩吗?那么我们接着玩,现在分小组玩,一人说动物的特征,其他的小朋友来猜。
看哪一组做得最棒。
(二)课堂小结孩子们,今天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学生交流。
它们是用什么做的【教学目标】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教学准备】学生自备一些玩具。
【教学重难点】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教学过程】(一)由教室里的物品,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它们是哪些材料制成的?2.学生分组观察、讨论。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将学生的汇报适量板书。
4.谈话:我们认真观察了教室里许多物品,它们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纸、木头、金属、塑料等材料做成的,这些材料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板书)(二)探究新知1.给常见材料分类:(1)讲述:我们在生活中认识了许多材料,你们能给它们分个类吗?(2)学生分组讨论,给这些材料分类。
(3)提问:同学们在给这些材料分类时是按什么标准分的?(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5)教师总结:材料的分类方法很多。
(8)学生进行分类。
(三)拓展应用我们还知道哪些材料?它们有什么用途?不一样的材料【教学目标】对比不同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展示各种不同材料。
【教学重难点】不同材料的用途。
【教学过程】(一)观察、研究身边常见的物品1.讲述: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的,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请大家观察课本的杯子,研究它们制作的材料。
2.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研究不同材料的特性。
3.你最喜欢哪一个杯子,为什么?4.提问:人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来制作这些物品呢?5.观察不同材料,我们有哪些发现?6.看课本,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二)联系实际探究不同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看课本,如果把物品的柄或者把手换成其他材料会怎样?以金属为例展示材料的特性。
我们还知道哪些材料的特性?(三)拓展任选一件有两种以上材料制作的物品,研究它们是什么材料?有什么特点?分组研究、讨论。
纸制品【教学目标】了解纸的发明和发展,认识纸的各种用途。
【教学重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研究。
【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纸纸样品(如蜡光纸、餐巾纸、宣纸、复写纸、砂纸)、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纸?(分别有什么作用?)课本这些纸制品一样吗?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性?(二)新授:1.认识纸(1)观察纸,我们有哪些发现?(看、闻、听、摸等观察方法。
)(2)这些纸有什么不同?(颜色、结实程度、厚度、透光性、吸水性、光滑性、粗糙度、柔软性……)初步进行实践探究方法的培训,例如引导学生借助滴水、撕开等方式进行研究。
(3)为什么不同的纸制品要使用不同种类的纸来制作?结合上面发现的不同纸类特点,让学生自由讨论。
(三)拓展:造纸术的多媒体。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改进了造纸术,才使纸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被称为“蔡侯纸”。
造纸技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之一。
造纸术也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造纸的过程:砍伐树木→剥去树皮→将木头切成小片→将木片煮烂成浆→搅拌纸浆→晒白纸浆→沥干水分→烘干水分后压平成纸张。
常见的工具【教学目标】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工具,感知工具与人们的关系。
【教学准备】常用的学具、工具。
【教学重难点】学习正确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
【教学过程】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