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九年级上语文第15课《湖心亭看雪》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7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dab4c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64.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7篇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湖心亭看雪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一《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并背诵全文。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并了解白描手法。
3、赏析作者独特的情感,了解其熔叙事、写景、抒情与一炉的特色。
4、感受作者遗失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我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四、课题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要点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引导学生把握“白描”这一描写手法;分析作品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一)导语:说到西湖,大家一定会信手拈来很多诗文,今天我要考考大家(抢答):春天的西湖?夏天的?晴天雨天的?(分别为《钱塘湖春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今天,我们再欣赏冬天的西湖。
(二)朗读,整体感知自由诵读,找出难读的字,疏通文意。
崇祯(chóng zhēn) 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 砀(dàng) 铺毡(zhān)喃喃(nán) 更(gēng)定更(gèng)有此人强(qiǎng)饮师配乐朗读。
生模仿,自选对手,PK朗读。
生点评后在齐读。
(三)景物欣赏1、既然是“湖心亭看雪”,作者看到怎样的雪景?(找出文中语言并赏析)-- “雾凇……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以景生,景以情存。
河大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河大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ff58855f18583d048645903.png)
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白描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我们刚刚领略了钱塘潮的雄奇壮丽,今天,让我们再到杭州,去领略西湖的秀丽风光。
自古西湖就是文人墨客梦萦魂牵,在西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请同学们回忆这些诗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
二、学生诵读课文。
诵读指导:首先要读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要节奏合理;其次要抑扬顿挫,读出作者的感情。
再其次要流畅自然,一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四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
三、学生分组探究。
1.语词破译组:负责解决文章中生字、文言词语以及文言翻译等方面的问题。
2.心灵探密组:走进作者心灵,体会他游西湖时与众不同的思想感情,以及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
3.性情评价组:为作者在古代文人中找出知音,然后评价作者这样的人的性情到底可取还是不可取。
4.写法赏析组:对文中的写法以及表达方式的运用进行赏析。
四、交流探讨的结果。
1.语词破译组可能出现的问题:(1)词语:更(gēng)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定,完了,结束。
拿:撑,划。
拥:围裹。
毳(cuì)衣:细毛皮衣。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冰花一片弥漫。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白:全白。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痕:指斑迹,迹印。
一芥(jiè):一棵小草。
芥:小草,形容船小。
焉得:哪能。
关于《湖心亭看雪》教案范文5篇
![关于《湖心亭看雪》教案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80f20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5.png)
关于《湖心亭看雪》教案范文5篇关于《湖心亭看雪》教案范文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雪后奇景的赏析。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视学生情况可用西湖诗词导入,也可直接导入。
(二)作者介绍学生齐读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1.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
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2.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
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
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
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
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同学们,听了之后你能以最快的速度说出“湖心亭看雪”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吗?(四)互动释疑1、学生质疑2、相互解答、指导、明确。
3、提示积累重点词语:(幻灯)是日更定:是,这。
更定,大约是凌晨六点的时候。
余拿一小舟:撑,划。
拥毳衣炉火:毳,鸟兽的细毛。
毳衣,毛皮衣。
雾凇沆砀: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冰花一片弥漫。
上下一白:全白。
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
更,还。
强饮三大白:强饮,痛饮。
白,酒杯。
客此:客,客居,名词用作动词。
莫说相公痴:痴迷。
(五)深入理解再次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形象的一个词语。
引出——痴。
教师追问:那些地方能体现作者的“痴”,从而带动全篇的阅读。
在这个过程中,品味语言、理解人物,展开师生对话。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更定时分,冬天的凌晨,这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个时间去赏雪?这说明了他怎样的志趣?他到底要赏什么?(他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境界?)2、明明有舟子,作者为什么又说是“独往湖心亭看雪”呢?3、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两人的名字写出来,而只写出他们“是金陵人,客此”?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作者一大清早跑到西湖来赏雪。
河大版(2018)九年级上册第15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最新学习文档
![河大版(2018)九年级上册第15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最新学习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aadb62159eef8c75ebfb309.png)
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白描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我们刚刚领略了钱塘潮的雄奇壮丽,今天,让我们再到杭州,去领略西湖的秀丽风光。
自古西湖就是文人墨客梦萦魂牵,在西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请同学们回忆这些诗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
二、学生诵读课文。
诵读指导:首先要读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要节奏合理;其次要抑扬顿挫,读出作者的感情。
再其次要流畅自然,一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四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
三、学生分组探究。
1.语词破译组:负责解决文章中生字、文言词语以及文言翻译等方面的问题。
2.心灵探密组:走进作者心灵,体会他游西湖时与众不同的思想感情,以及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
3.性情评价组:为作者在古代文人中找出知音,然后评价作者这样的人的性情到底可取还是不可取。
4.写法赏析组:对文中的写法以及表达方式的运用进行赏析。
四、交流探讨的结果。
1.语词破译组可能出现的问题:(1)词语:更(gēng)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定,完了,结束。
拿:撑,划。
拥:围裹。
毳(cuì)衣:细毛皮衣。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冰花一片弥漫。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白:全白。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痕:指斑迹,迹印。
一芥(jiè):一棵小草。
芥:小草,形容船小。
焉得:哪能。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湖心亭看雪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湖心亭看雪](https://img.taocdn.com/s3/m/3b01cf2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5.png)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湖心亭看雪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湖心亭看雪》;(2)了解作者张岱及其写作背景;(3)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湖心亭雪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背诵与理解;2. 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式的运用;3. 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2. 文中意境的感悟;3. 古典文学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对新课《湖心亭看雪》进行简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文章主题,品味文中意境。
4.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重点讲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湖心亭看雪》;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搜集有关张岱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为例,讲解古典文学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湖心亭雪景的美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七、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提前让学生准备有关湖心亭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湖心亭看雪》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477ca4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9.png)
教学目标:1.了解《湖心亭看雪》的作者及作品背景;2.理解《湖心亭看雪》的基本内容和意境;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湖心亭看雪》的基本内容;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感受;3.分析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隐喻和夸张手法;2.了解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以“你喜欢看雪吗?”为话题进行讨论,引出本课的文章《湖心亭看雪》。
2.播放一首背景音乐,展示一段雪景的图片,营造课堂氛围。
二、展示(10分钟)1.呈现《湖心亭看雪》的课文内容,并进行图文搭配,让学生对文章整体有一个直观了解。
2.介绍李白的基本情况和他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到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并通读一遍全诗。
三、初读(15分钟)1.教师将诗句逐句朗读,并让学生跟读;2.学生齐读全诗两遍,掌握全诗的整体感觉和意境。
四、品味(25分钟)1.教师分段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和品味全诗;重点讲解其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2.引导学生讨论全诗的感受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对于诗歌的美感和思考;3.带领学生欣赏一些描写雪景的名句,扩展学生的文学知识面。
五、理解(20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全诗两遍,然后根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全诗的主题是什么?(2)李白通过怎样的描写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3)李白对于雪的描写和喻示有哪些?2.组织学生合作完成课本上的课后练习,巩固对全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拓展(15分钟)1.播放一段国内著名雪景的视频,扩展学生对于雪景的感受;2.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段他们所见过的最美的雪景,并在班级内互相分享。
七、总结(5分钟)1.请学生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你喜欢看雪吗?”并表达观点;2.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于《湖心亭看雪》的感想和评价。
八、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景色,并借鉴李白的写作手法,进行描写;2.要求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世说新语•孔子和门人》。
湖心亭看雪优秀教案(精选5篇)
![湖心亭看雪优秀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2882c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12.png)
湖心亭看雪优秀教案〔精选5篇〕湖心亭看雪优秀教案〔精选5篇〕湖心亭看雪优秀教案1教学目的: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4,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在课文学习中理解白描手法并懂得怎么样运用白描手法。
2,初步学习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者的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和流露出的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p 。
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运用白描来写景的手法。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同读、同议、同写、同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铺垫引入:“未假设柳絮因风起”,浪漫!冬季中最浪漫的日子无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飘飘洒洒的雪花,无时无刻不在冲动着我们,让我们享受着热烈、静穆、自由。
我们可以堆雪人、滚雪球、做冰雕……啊,下雪,真的不错哦!虽然我们这里雪未下,但我可以带你们去西湖感受一下雪的情趣哦。
多媒体显示“雪景”,导入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二、朗读感知1.老师设置背景音乐,老师范读或者听录音,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提示学生注意几个字音:更〔ɡēnɡ〕定毳〔cuì〕衣雾凇〔sōnɡ〕沆砀〔hànɡdànɡ〕一芥〔jiè〕2.学生个读,学生点评,学生分组读3,再读课文,参照注释,借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并质疑。
〔2〕组内讨论交流,老师巡视指导并解难。
〔3〕集中释疑。
后学生齐读课文三遍,试背课文。
三、品读体味1.多媒体显示学生最感兴趣的描写雪景的文字: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同学意译,学生明确: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心亭看雪》教案模板七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模板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ac863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e.png)
《湖心亭看雪》教案《湖心亭看雪》教案模板七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1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疏通文句。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3、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1、雪后奇景的赏析2、描写手法——白描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冬季,最浪漫的无疑是下雪,最美丽的无疑是银妆素裹的雪世界,让我们随张岱一同去湖心亭看雪。
二、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1、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
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映,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水色山光一片,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2、张岱:学生齐读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1)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
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2)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
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
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
(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
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教师补充: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三、整体把握课文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与多音字的朗读崇祯(chóng zhēn) 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铺毡(zhān) 喃喃(nán)更(gēng)定更(gèng)有此人强(qiǎng)饮2、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5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bcee1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b.png)
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5篇)《湖心亭看雪》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字词。
3.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入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文章字词的理解是通过朗读及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2.学生对文章基本内容的理解主要通过课堂讨论来完成,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引导回顾曾经学过、读过的与西湖有关的诗文作品。
2.导语:明人汪珂玉曾说:“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同学们平日所见多为“晴湖”“雨湖”,今天,让我们跟随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一看雪后的西湖。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过、读过不少于西湖有关的诗文作品,通过回顾可以帮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同学引起学生对“雪湖”的兴趣。
(二)疏通文意1.教师范读,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课文,尝试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3.学生翻译课文,教师进行方法点拨和重难点字词的纠正与强调。
方法点拨:(1)将古代汉语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特别是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2)将古代汉语的单音节的字扩展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3)人名、地名、官职名等沿袭保留;(4)适当增补省略成分。
重点字词: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是日更定(代词,这);惟长堤一痕(只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尽力、竭力);是金陵人,客此(客居)。
【设计意图】本文字词难度不大且注释较为详细,让学生结合书下注释与运用所学方法疏通文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理解内容1.全班齐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尝试使用几个小标题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湖心亭看雪》教案(15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3fd4f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4.png)
《湖心亭看雪》教案《湖心亭看雪》教案(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湖心亭看雪》教案1【教学目标】1、诵读、美读,领会湖山空灵之意。
2、游湖、看雪,揣摩文章写景之笔。
3、说人、话情,见识人物闲雅之趣。
【教学重点】诵读、美读,疏通文意,体验西湖夜雪的空灵境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西湖诗词。
创设情境:投影“西湖泛舟”图片引出西湖印象……今天学习张岱的一篇小品文,跟随他去西湖的湖心亭走一遭,去看雪!二、诵读疏通文字。
1、读:第一步,读顺:请一两位同学尝试读文,同学点评。
第二步,读齐:集体尝试齐读,读准确,读出节奏。
第三步,阅读:自由朗读,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
2、理:第一步,理出要点: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要素设置成问题投影出来。
要求学生在自由读的过程中找答案,然后探讨,完成填充。
第二步,理会要点:要求同桌配合,一学生美读,一学生翻译。
随意抽取同桌组合,汇报读与译的情况,重点字词作特别提示。
第三步,理通全文:请两位同学分别串译课文一二两节,以求全面疏通文字。
3、再读:再次齐读全文,读出抑扬顿挫之势,读出声情并茂之感。
三、赏景写景技法。
多媒体特写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说说此写景之语妙在何处?学生自由发表自己意见。
参考:⑴ 妙在扣景之特征。
⑵ 妙在用朴素之语。
(可酌情穿插白描特色:自然质朴,不事雕琢。
)⑶ 妙在构悠远意境。
2、拓展:显示异曲同工的诗:清朝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体味、感悟。
诗如下:“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3、学生背诵西湖雪景的文字。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四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97434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7.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学习目标:1.品味写雪景语句的精妙。
2.感悟雪中赏景的深沉之情。
3.学习白描写景的手法。
学习重点:1.品味写雪语句的精妙。
2.学习白描写情手法。
学习难点:感悟张岱的深沉之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自古风花雪月之事,必能引起文人墨客心头的悸动,特别是遇到洁白的大雪,更是能触动他们容易骚动的心。
你所学过见过的诗词中带有雪的你记有多少呢?(学生做得,不一而足,教师要多鼓励,多赞扬)喔!同学们掌握的还真不少,足见大家的知识的渊博。
在刚才大家所展示的诗句中,柳宗元的《江雪》,我为觉得写雪最为突出,现在大家一起来吟诵一下吧!(学生吟诵)很好!大家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雪景?(学生可能说出多种情况,教师最后总结。
)这真是:天无飞鸟、路无行人,天寒地冻,万籁俱寂呀!从此雪景中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呢?(提示学生可以参考刚学过的《小石河潭记》的作者介绍)孤独,凄凉,因被贬而悲伤的情感。
同样是在冰天雪地之中,我们今天来看看清朝的张岱是什么样的心境呢?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读记)三、作者简介。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四、踏雪赏景1.现在我们就跟随张岱一起来领略西湖雪景的美丽吧。
请齐读课文(学生齐读)找出文中张岱都看到了哪些雪景?学生找出: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雪景吧!“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读了此句你想到了哪句诗?学生答: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d6691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6b.png)
2.重视朗读,品味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意境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分析其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课堂讨论,共同探究
4.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
2.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主动提问,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把握课文中的艺术特色,如诗情画意、寓情于景、以景抒怀等。
2.掌握并运用古诗文中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衬托、夸张、拟人等。
3.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作者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4.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典故,如“湖心亭”、“雾凇”、“冰花”、“银装素裹”等,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
2.了解课文作者的背景和创作特点,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如诗情画意、寓情于景、以景抒怀等。
3.领悟古诗文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衬托、夸张、拟人等,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课后拓展,巩固提高
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阅读和写作任务,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究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8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d0f51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b.png)
《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8篇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白描手法)。
3、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教学媒体: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美丽的雪景,聆听悦耳的音乐,朗诵一首关于雪的诗歌。
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风景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风景就温柔缠绵。
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风景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朗诵课文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2、学生读课文,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三、品读文本全班齐读,明确要求:1、思考张岱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去湖心亭看雪的?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是日更定天气: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痴行”教师提示想象三天大雪之后的情景,除了从人的听觉来描写,还从什么角度来写?这样的天气我们在家干什么?可是他却在天寒地冻的天气里凌晨时分跑到湖上去看雪,真是“怪异”啊。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痴景”让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请大家说说此景异在哪里。
教师提示:a.“天与云与山与水”是否拖沓?去掉读一读,对比读出田地苍茫的景象。
b.量词之“异”:好像应该是这样的“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c.顺序之“异”:好像应该是这样的“湖上影子,惟舟中人两三个、与余舟一艘、湖心亭一座、长堤一条而已”?d.读“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读出“而已”的言外之意。
展示课文的景物描写和课外的一段景物描写,区别有什么不同之处。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通用16篇)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通用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cf20f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62.png)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通用1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与课堂检测,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2、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3、反复朗读以至成诵,体味美丽的西湖雪景,了解白描手法。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教学设想】一、文学常识本文是张岱的代表作,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淡淡的笔触融入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引导学生从注释中简单了解其生平,从文章分析中明白其孤傲脱俗的文人情趣。
二、教学思路作为文言文教学,朗读背诵和文言词语的积累是重点。
本课以读导学,通过五读环节,达成教学目标。
文言词语的积累,不单独讲,而将其放在预习检测部分。
学生已经理解了的,就不再讲;学生没理解的才作强调。
避免教学的枯燥乏味。
本文写景的特点是使用白描手法,勾画出融为一体的苍茫天地间堤、亭、舟、人的渺小和朦胧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体会和赏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要引导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基础上,体会作者寓情于景的思想感情,体悟作者的遗世独立、孤芳自赏。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1.搜集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文句子。
2.对照注释或查阅工具书,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过渡语:上课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学过或看见过的描写雪景的诗文名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湖心亭看雪》教案4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e35005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2.png)
《湖心亭看雪》教案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湖心亭看雪》教案4篇《湖心亭看雪》教案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有关《湖心亭看雪》教案(通用13篇)
![有关《湖心亭看雪》教案(通用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d93a5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a7.png)
有关《湖心亭看雪》教案(通用13篇)有关《湖心亭看雪》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雪后奇景的赏析。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视学生情况可用西湖诗词导入,也可直接导入。
(二)作者介绍学生齐读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1.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
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2.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
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
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
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
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同学们,听了之后你能以最快的速度说出“湖心亭看雪”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吗?(四)互动释疑1、学生质疑2、相互解答、指导、明确。
3、提示积累重点词语:(幻灯)是日更定:是,这。
更定,大约是凌晨六点的时候。
余拿一小舟:撑,划。
拥毳衣炉火:毳,鸟兽的细毛。
毳衣,毛皮衣。
雾凇沆砀: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冰花一片弥漫。
上下一白:全白。
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
更,还。
强饮三大白:强饮,痛饮。
白,酒杯。
客此:客,客居,名词用作动词。
莫说相公痴:痴迷。
(五)深入理解再次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形象的一个词语。
引出——痴。
教师追问:那些地方能体现作者的“痴”,从而带动全篇的阅读。
在这个过程中,品味语言、理解人物,展开师生对话。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更定时分,冬天的凌晨,这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个时间去赏雪?这说明了他怎样的志趣?他到底要赏什么?(他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境界?)2、明明有舟子,作者为什么又说是“独往湖心亭看雪”呢?3、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两人的名字写出来,而只写出他们“是金陵人,客此”?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作者一大清早跑到西湖来赏雪。
《湖心亭看雪》教案范文十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范文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752e3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9.png)
《湖心亭看雪》教案《湖心亭看雪》教案范文十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1教学目标:1.情感价值观:欣赏西湖雪后美景并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2.知识和技能:了解作者有关情况,积累文言词语,培养阅读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学习白描手法,理解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特点。
3.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情画意,学习白描手法。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白描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古代文人往往志趣高雅,如刘禹锡,虽身居陋室,却“调素琴”、“阅金经”,不亦乐乎。
陶渊明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实,现代人也可做一些雅事,寻找一些雅趣:比如春可踏青,夏可于乘凉之时数星星,秋可赏枫叶。
请同学们建议一下,冬天有什么雅事可为呢?(看雪)雪景和月景等美好的景物都是“赏”的,为什么不是《湖心亭赏雪》呢?这个问题我们待会儿再来探讨。
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湖心亭看雪。
(板书课题)请问同学们:题中的“湖”指的是哪一个湖?(西湖)好,让我们向着西湖出发。
我有一个想法:吟诵着与西湖有关的诗篇向着西湖去该是一件多么有诗意的事情啊。
来,咱们来一个西湖诗赛:以小组为单位,背诵和西湖有关的诗篇,看哪个组背得最整齐、声音最嘹亮。
由老师提示诗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沫总相宜。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二读通文意我已经陶醉在历代文人墨客对西湖的吟唱之中,陶醉在同学们琅琅的书声里。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c6b57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73.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湖心亭看雪》的内容和主题。
2.学习欣赏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湖心亭看雪》的主题及表达方式。
2.学会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理解《湖心亭看雪》的意境和意义。
2.通过分析结构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电子设备、教材、黑板、粉笔、课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黑板和数字多媒体展示一些雪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进行讨论:1.你们觉得雪有什么特点?2.你们喜欢看雪吗?为什么?Step 2 学习诗歌(15分钟)1.教师让学生朗读诗歌《湖心亭看雪》,并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意思。
2.教师解释以下词汇:湖心亭、机杼、层城、压玉、皎如、馀照、春床、桂树。
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在诗中的意义。
3.教师鼓励学生就诗歌的意境进行自由讨论,引导他们思考诗人通过雪景表达了什么。
Step 3 分析诗歌(10分钟)1.教师提问:诗歌《湖心亭看雪》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这首诗叫《湖心亭看雪》?2.教师解释诗歌的结构,帮助学生分析全诗的组织方式。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Step 4 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出示与诗歌相关的几个问题,并要求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诗人通过雪来表达了什么意境?2.诗人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3.《湖心亭看雪》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Step 5 写作练习(10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自己最喜欢的雪景,并借鉴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教师鼓励学生试着用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Step 6 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短文,并与全班一起欣赏和讨论。
Step 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概括诗歌《湖心亭看雪》的主题和表达方式,并强调学习诗歌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大版九年级上(2019版)语文第15课《湖心亭看雪》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情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和闲情雅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西湖一直以她的秀丽风光吸引着人们,文人墨客为他梦萦魂牵,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请同学们回忆这些诗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然而我们发现诗文多描写西湖春的娇,夏的艳,对秋冬的萧瑟与凄清很少提及。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却与众不同,描写了西湖美丽的雪景。
(多媒体显示“西湖雪景”)今天就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吧。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
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
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以后,他入山隐居、著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
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学生读注释①,本文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
这是一篇追忆西湖雪夜景色的散文,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抒发了作者深挚的湖山隐逸之思,对故国往事的怀念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
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句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引导学生把握“白描”这一描写手段,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分析作品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色,在写作中学习借鉴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背诵课文。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教师提示以下字音:更(ɡēnɡ)定毳(cuì)衣雾凇(sōnɡ)沆砀(hànɡdànɡ)一芥(jiè)2.学生读课文,参照注释,借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并质疑。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质疑解难,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教师提示以下词语,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余拿一小船(撑、划)客此(动词,客居)四、整体感知。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课文写了什么事情。
——到西湖的湖心亭看雪。
2.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明确: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地点——西湖湖心亭人物——作者、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事件——看雪。
五、赏析找出描写雪景的语句1.多媒体显示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一位同学翻译,学生明确: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2.学生齐读该段文字,想像画面。
教师可显示课本中的配套插图,帮助学生再现形象。
教师提示:这段写景文字运用了白描手法。
什么是白描呢?多媒体显示: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
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这段景物描写虽只有两句话,但写得很美,意蕴也很深远。
请你结合朗读体会,细细品味它的美,分别说说它们美在哪儿?A 先从大处落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
B 后一句作者变换角度,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由大到小,由远到近,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缓缓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
突出“小”字。
六、合作探究1 你觉得作者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什么作用呢?交代这些都是为了突出“独”字。
“独”,不仅强调数量(只有自己一人) ;更写出了作者,与众不同心态与情趣。
2 舟子是如何评价张岱的?(“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个字概括呢?(“痴”)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看出“相公痴”(1)“是日更定”——说明时间之早。
(2)“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说明这是冬季最冷的时候,而且大雪连下了三日,天就更冷了,西湖上什么声音都消失了,一片寂静,没什么好看的,按理说,应是躲在家里,围着火炉取暖,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他的“痴”。
追问:“湖中人鸟声俱绝”从哪种感觉来写?(听觉)“俱绝”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写出了大雪后西湖空旷、肃杀、冷寂的景象,湖山封冻,人鸟瑟缩不敢外出,不敢作声,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
突出大雪的威严。
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视觉)二者虽写法不同,但达到了同样的艺术效果。
)(3)“独往湖心亭看雪”——说明张岱是独自一人挑在这么冷的天,这么冷的凌晨去湖心亭看雪的,可见他的“痴”,表现他不畏严寒的雅兴和超凡脱俗的情趣。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追问: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为什么说是“独往”呢?(去湖心亭赏雪只他一个人,舟子只是送他去,并不上湖心亭)——他为什么不拉舟子一块看呢?这样也好有个伴,不会独自一人。
(他认为舟子看不懂,不是他的知音,不会理解他来湖心亭看雪的心情,从文章最后一句中就可知道舟子的观念。
)这个“独”字反映出他怎样的个性特点?(文人雅士的清高)3、如何理解作者的“痴”?五、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色提问: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叙事是行文的线索。
作者开头用俭省的笔墨交代了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中间交代了游踪“到亭上”“及下船”,并且记叙了湖心亭巧遇一事。
但是叙事中处处有情。
比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
再如“独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两三粒”,看似矛盾,实则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又如湖心亭巧遇一事,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有独自赏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惊喜,有分别的伤感,也有天涯巧遇知音的愉悦。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这正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
3.学生齐背课文。
六、课堂练习提问: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不同之处。
学生共同回忆《江雪》,背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
《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江雪》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七、课堂小结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淡雅致的西湖雪景,白描手法的运用娴熟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