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抗生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蒽环类药物的迟发性心脏毒性

化疗结束后数年发生
ADM累积量相对低(<480mg/m2) 主要表现为充血性心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 很少发生心源性猝死。终止治疗十年内18%有左 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 危险因素有: 发育年龄接受治疗、高单剂给药、累积剂量大、 纵隔放射

保护心肌的策略
分子式: C26H27NO9· HCl
分子式: C22H28N4O6· 2HCl 分子量:517.41
阿克拉霉素
分子式: C42H53NO15 分子量:811.87 [g/mol]
蒽环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 嵌入DNA碱基对之间,干扰转录、mRNA合成
• 促使拓扑异构酶Ⅱ裂解DNA,破坏其三级结构
各药主要适应症
抗肿瘤谱广: • ADM:急性白血病、淋巴瘤、软组织和骨肉瘤、乳腺癌等 • EPI: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软组织肉瘤、胃癌 、 肝癌、结肠直肠癌、卵巢癌等 • THP:淋巴瘤、急性白血病、乳腺癌、头颈部癌、胃癌、泌尿系统恶 性肿瘤、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等 • MIT:淋巴瘤、乳腺癌和急性白血病 抗肿瘤谱窄: • DNR: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wing‘s肉瘤 • IDA:初治的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和儿童的急性淋巴细 胞性白血病二线治疗药物 • ACR: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低毒蒽环类似物(EPI、THP、MIT)的合成 改变给药方式:

分次剂量
每周低剂量 持续长时间滴注

减少自由基生成——右丙亚胺 改进药物传输系统——聚乙二醇脂质体
蒽环类药wk.baidu.com的等毒性剂量

引起同等程度骨髓抑制的药物剂量:
ADM EPI DNR MIT 60 mg/m2 75 mg/m2 70 mg/m2 12 mg/m2
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


既往蒽环类药物用药史(总累积剂量)
潜在的心血管疾病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 既往左胸或纵隔部位的放疗 患者年龄( 15岁以下或65岁以上) 既往或合并使用其他具有心脏毒性的抗肿瘤药物 (环磷酰胺、紫杉醇和曲妥珠单抗等)
蒽环类药物诱导的心脏毒性-特点

心肌反复损伤的结果--不可逆
数名患者楷莱治疗>2年,均未出现CHF的临床
症状
既往曾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可以安全地接
受楷莱治疗
Safra et al. Ann Oncol. 2000;11:1029-1033.
内容提要
• • • • • 定义、种类 蒽环类药物 博来霉素类药物 其它类药物 新药开发展望
研发史
• 1962年日本梅伬浜夫自轮状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取 的一种碱性水溶性糖肽类抗生素——博来霉素 • 含有13种组分的复合物,主要成分为 A2(占 55%-77%) • 1969年我国从浙江平阳地区土壤中分离出了博莱 霉素产生菌(平阳链球菌),70年代初,研制出 争光霉素 • 争光霉素复合物的组分与博莱霉素相比差别大, 其中A5组分达到50-60%,A6组份达到10% • 80年代初,博莱霉素A5单组分被命名为平阳霉素
注意事项
• 具有强烈刺激性,必须通过静脉或动脉给药。膀 胱内给药也可行,很少进入体循环 • 常用溶液为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或 氯化钠葡萄糖注射液 • THP只能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注射用水 • 配制后的溶液于室温正常光照下可保持稳定48小 时,强烈光照下可至少保持稳定24小时 • 建议避光保存在2-8℃,并在24小时内使用
分子结构
分子式:C55H84N17O21S3.HSO4
分子量:1512.62
博来霉素族
• • • • • 博来霉素(A组分A1-6, B组分B1-6,A2为主) 争光霉素(含十多种博来霉素组分) 平阳霉素(博来霉素单一组分A5) 培洛霉素 (博来霉素衍生物) 博安霉素(博来霉素单一组分A6)
作用机理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蒽环类药物的累积剂量
O’Brien et al. Ann Oncol. 2004;15:440-449.
楷莱研究结果
累积剂量≥ 500 mg/m2 使用楷莱仍然是安全的
(中位剂量为 660 mg/m2)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最常用的检测指标, 但它不能有效预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进 展情况 CHF和/或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取决于蒽环类药物的 种类及其累积剂量

蒽环类药物诱导的心脏毒性-特点

与血药浓度峰值、组织中游离药物的浓度以及累 积剂量相关
最为严重的心脏并发症是危及生命的心肌病


内容提要
• • • • • 定义、种类 蒽环类药物 博来霉素类药物 其它类药物 新药开发展望
蒽环类抗生素研发史
• 1957年从意大利Adria海岸土壤标本中分离到的链霉素菌株,产生具 有抗肿瘤作用的抗生素,称为柔毛霉素 • 同期法国也另一菌株中提取到同种物质,称为红比霉素 • 我国1970年从河北正定县土壤中获得菌株,提取出同类物质,名为正 定霉素 • 以后统一命名柔红霉素,这是第一个临床应用的抗肿瘤抗生素 • 阿霉素是由链霉素诱导变异株产生的,侧链14位碳上由甲基变为羟基, 1968年开始临床试验,抗瘤谱广,成为抗肿瘤药物发展的里程碑 • 1973年日本梅伬浜夫分离出阿克拉霉素 • 1975年意大利学者发现表阿霉素 • 1976年合成去甲氧柔红霉素 • 1979年日本梅伬浜夫半合成吡喃阿霉素 • 1979年美国学者发现染料米托蒽醌结构类似,有强烈抗肿瘤活性
• 低浓度时,细胞先成指数杀伤;高浓度时,杀伤 能力与药物浓度呈指数关系
蒽环类药物的临床药理学特点
• 不能通过胃肠道吸收(除IDA外) • 不或不易透过血脑屏障(除IDA外) • 血浆半衰期13-50小时不等
THP、ACR约13-14小时 ADM、EPI、DNR、IDA约30-50小时
• 主要由肝脏代谢,胆汁排泄,部分代谢物也有抗 肿瘤活性
抗肿瘤抗生素类药物分类
• 按化学结构分类:
(1)琨类:又分为蒽环类,包括阿霉素、柔红霉素和 阿克拉霉素等;苯醌类,包括丝裂霉素等 (2)亚硝脲类:如链脲霉素 (3)糖苷类:如光辉霉素、色霉素A3 (4)色肽类:如放线菌素C、放线菌素D
(5)糖肽类:如博莱霉素类抗生素
(6)蛋白质类:新制癌菌素、力达霉素 还有其他类型
严重的心力衰竭可突然发生,预先无心电图改变
蒽环类药物的亚急性心脏毒性

发生于结束用药几天或几周后 表现为心包炎和/或心肌炎(心包炎-心 肌炎综合症)

DNR比ADM更易引起心包炎
蒽环类药物的慢性心脏毒性

发生于化疗后数周或数月
发生率约0.4-23% 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严重的合并症为心肌 病,仅少数人通过治疗减缓症状,死亡率27-61% CHF的发生与药物累积总量明显相关,并随治疗时间 延长而增加 ADM:累积总量<550mg/㎡,CHF发生率0.1-0.27% 550mg/㎡, 7% 1000 mg/㎡, 50% > 500mg/㎡, CHF多不可逆
蒽环类化疗药的毒性作用
• 剂量限制性毒性:
骨髓抑制 粘膜炎 累积的心脏毒性 • 其他毒性:恶心、呕吐、脱发、肝肾功 能异常等 • 药物外渗可引起组织溃疡和坏死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发病机制
直接作用:原型药与醇式代谢产物对心肌细胞的 直接毒性作用 间接作用:儿苯酚胺和组胺大量释放,氧自由基 产生并释放干扰钾、钠、钙离子跨膜 转 运作用
抗肿瘤抗生素类药物分类
• 按作用机制分类:
(1)损伤DNA模板:如博来霉素类 (2)烷化剂:丝裂霉素 (3)嵌入DNA,抑制合成:阿霉素、放线菌素D (4) 结合DNA后活化裂解DNA:力达霉素 还有其它作用机制
临床分类
蒽环类: • 阿霉素 • 表阿霉素 • 吡喃阿霉素 • 柔红霉素 • 去甲氧柔红霉素 • 阿克拉霉素 • 楷莱 • 米托蒽醌(结构类似化合物) 亚硝脲类: • 链脲霉素 丝裂霉素类: 丝裂霉素C 放线菌素类: 放线菌素D 博来霉素类: 博来霉素 平阳霉素 博安霉素
• 药物瘤内累积 • 药物作用时间
治疗指数
楷莱与多柔比星单药治疗的比较: 心脏事件与累积剂量的关系
100 90 80 70 60
心脏事件的Kaplan-Meier曲线
风险比(HR) = 3.16 (95% CI: 1.58-6.31); P < .001
传统多柔比星
50
40 30 20 10 0
楷莱
临床特征:
– – – – 急性毒性 亚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迟发性毒性
蒽环类药物的急性心脏毒性


发生于静注给药时或给药后几小时
发生率0.4 - 41% 主要ECG表现:QRS低电压(特异性)、窦速、 室上性或室性早搏、QT间期延长等,很少出现急 性心肌缺血 多发生于单次大剂量给药



化疗结束后数小时(心律失常)或数周(ST-T改 变)自行消失。一般不作为继续用药的禁忌症
ADM
EPI
THP
Doxorubicin(ADM) Epirubicin(EPI) C27H29NO11HCl C27H29NO11HCl 579.99 579.99 顺式 反式
Pirarubicin(THP) C32H37NO12HCl 664.10 吡喃环
DNR
IDA
MIT
分子式: C27H29NO10· HCl 分子量:563.99
• 抑制DNA多聚酶Ⅰ,抑制DNA合成
• 产生氧自由基,破坏细胞膜功能,与心脏毒性 相关 • 主要由MDR1介导耐药,部分药物之间有不全交 叉耐药
蒽环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 抑制RNA合成所需浓度仅为抑制DNA合成浓度的 1/10~1/6
• 增殖期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比静止期细胞约高 出5倍 •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G1和S期细胞最敏感
改变给药方式
标准用法 • 大剂量单次用药:单次静脉注射,2-3分钟,每3-4周重复 改良的用法 • 中剂量连日用药:每日1次注射,连续几日 ,3周重复 • 中剂量每周用药:每周1次,连用2周,每3周重复 • 低剂量持续输注:持续静脉输注48-96小时,每3-4周重复
改良用法的优势 • 降低峰浓度,减轻了急性心脏损伤 • 减轻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包括口腔溃疡) • 远期心脏毒性没有减低,尤其是儿童,因其与药物峰浓度 和AUC都有关
• 与DNA结合,但并不影响核酸的二级结构,可使DNA分子 发生单链或双链断裂 • 在DNA结构的破坏上,需要有O2和Fe 2+的存在 • 与Fe 2+形成复合物,为O2提供电子,形成过氧化物和羟 自由基而破坏DNA • 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内均有BLM的钝化酶,酶活性低的正 常组织如肺、皮肤以及某些肿瘤组织则对BLM特别敏感 •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M期细胞最敏感,其次为G2期细 胞,G1期细胞对之耐药力最强
IDA
12 mg/m2
*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的平均谷值,骨髓抑制恢复时间
蒽环类药物最大累积剂量





阿霉素: 450-550mg/m2 表阿霉素: 550-800 (800-1000mg/m2 ) 吡喃阿霉素: 950mg/m2(950-1100mg/m2) 柔红霉素: 600mg/m2 去甲氧柔红霉素 口服: 400mg/m2 静脉: 93mg/m2 ( 170mg/m2 ) 米托蒽醌: 160mg/m2 (200mg/m2) 用过阿霉素:120mg/m2
抗肿瘤抗生素
2009.3.4 内科讲课
内容提要
• • • • • 定义、分类 蒽环类药物 博来霉素类药物 其它类药物 新药开发展望
定义
• 抗肿瘤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肿瘤活性 的化学物质 • 抗肿瘤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多种多样,作用机理不 尽相同,大部分是抑制 DNA,RNA和蛋白质合成 • 已发现数千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有细胞毒作用, 10余种已成为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
楷莱——脂质体阿霉素
聚乙二醇 能逃避人体免疫系统—“隐形" 延长在体内的循环时间
85nm
阿霉素 脂质双分子层 循环中药物包裹在脂质体内, 在肿瘤组织蓄积和释放 靶向性
楷莱® 的临床优势



药动学优点 - AUC - 分布 T ½ - 分布容积 - 清除率 - 可入BBB 有助克服MDR - 胞内浓度 - 作用P - 糖蛋白 不良反应: 心脏毒性、 骨髓抑制、脱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