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学习记录
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读书笔记
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读书笔记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我总结了以下重要内容:
1. 语文课程的目标和重点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研究过程中,重点培养学
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语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在教学中,应遵循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的原则,根
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的教学安排。
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合作研究和实践教学等。
3. 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语文课程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和语文价值观的培养。
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相
应的教学要点和教学重点。
4. 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评价与反馈是促进学生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与反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和帮助。
评价与反馈要注重综合能力的评价和研究方法的指导。
通过研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我认识到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语文教学的目标和方法。
希望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以上就是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读书笔记。
小学语文课本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材也经历了多次修订。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我校语文教研组于2021年9月开展了小学语文课本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深入分析教材,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教研目标1. 理解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和目标。
2. 掌握教材内容的结构和特点。
3.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三、教研内容1. 新课程标准解读首先,教研组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解读,明确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方式。
教师们认识到,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倡导个性化、探究式学习。
2. 教材内容分析接着,教研组对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详细分析。
教师们从教材的编写意图、内容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研讨,明确了教材的编写思路和教学重点。
3. 教学方法探讨在教学方法方面,教研组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写作练习等。
(3)加强阅读教学: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4)注重实践与探究: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教学案例分享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研组邀请了部分优秀教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案例。
教师们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如何在课堂上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研成果1. 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得到提高,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3.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笔记
语文课程标准学习笔记1:关于识字王尚文在《语文是什么》(《小学语文教师》08年第4期第4页)中认为:语文应该姓文,文字、文章、文学,首先是文字。
在小学一定要学生学会学好3000个常用汉字,做到会认、会写、会组词。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应由“之一”改为“第一”。
关于汉字,英国有位语言学家叫帕默尔的,说过一句振聋发聩的话:汉字是“中国的脊梁”。
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中华文化的根在汉字。
教小学生学会这3000个常用汉字,中华文化就能深深地根植于我们下一代人的心田之中。
我以为,这就是最深刻、最具体,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汉字,就是爱祖国。
2012新课程标准,就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而言,已将原来的“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改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将第二学段的“2000个左右会写”,改为“1600个左右会写”。
减少了写字字数,显然,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非常符合低中年级孩子生理发育的特点;同时也便于提高写字质量和让学生多读书。
第三学段的硬笔字还增加了“力求美观”的要求,体现了写字还要讲究实效性。
将“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贯穿每一学段,说明养成好的书写习惯需持之以恒,每一学段都要重视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重视书写习惯的养成教育,而不仅仅是低段教学的事。
新课标将识字写字表述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其中“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是旧版课标中所没有的。
同时新课标中增加了这样的要求“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标准还附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要求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
可见,正式版课标将识字写字提到了怎样重要的地位。
这正与王尚文先生在《语文是什么》中的观点遥相呼应。
《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程标准》初中小学教研组活动记录和学习心得体会 (一)
《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程标准》初中小学教研组活动记录和学习心得体会 (一)近日,我参加了学校的初中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围绕《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程标准》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学习和探讨,并在教研组活动中取得了一些收获和体会。
首先,我们就文件进行了全面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一文件包含了16个章节,对于各年级,各个课程环节,从教育目标、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学生能力等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尤其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都给出了很多的指导和建议,让我们更好的把握和实践课程标准,适应学生的成长需要,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我们分组进行教学案例分享。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通过举实例的方式,分享了各自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收获,例如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如何按照课程标准设计评价体系等,这些案例不仅让我们互相学习借鉴,而且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贯彻了课程标准。
最后,我们在交流互动中进行讨论和总结。
在交流互动中,我们就遇到的难点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探讨,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分析了带教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也总结了整个教研组活动的收获和心得,得出了以下几点:1. 对《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 分享了各自教学中的实战经验,对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3. 推动教研组共同进步,提高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4. 加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形成了优化的教研机制。
通过此次教研组活动,我们对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会更好地贯彻和实践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这段时间,我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真拜读夏老师对新课标的解读,认真记录,用心思考,受益匪浅。
下面就肤浅地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新课标重视“识字写字”教学新课标准明确指出了“识字写字”教学的实施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因此,识字、写字不单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而且九年语文教育要一以贯之。
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过程,努力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
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注意板书规范、端正,这样才能給学生做好样子。
二、新课标大力倡导课外阅读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它既表明了读书、积累是语文的学习之道,又指出语言文字运用实践的重大意义。
所有的“学”都是为了“用”,“学以致用”是谁也不能否定的。
这一次课标的修订,阅读教学从原先过度挖掘文本、理解文本的“理解阅读”转为语言规律的探寻和运用的“表达阅读”。
在课标中讲到要“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三、新课标要求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学习记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学习记录研究语文,学生应该成为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研究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
这意味着要尊重学生自主研究的权利和选择,这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观念。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被动接受式的研究,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培养。
因此,让新观念、新方法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应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体现哪些新的教学观念呢?首先,教学应该具有民主性。
语文教学的民主性是指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研究潜能,指导学生学会研究的一种现代教学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的民主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由教学的中心和主宰变为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地位,成为学生研究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人际交往活动。
因此,教学应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研究惯,激发学生的研究动机。
教学中要给学生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展示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所研究和发现的成果。
要注意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不要有这样或那样的清规戒律,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的形式和内容,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验,愉快地投入到研究活动中去。
教学的民主性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教学的开放性指的是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构建开放的语文教学大课堂,拓宽语文研究和应用的领域。
学生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可以在大自然、社会生活、图书馆和因特网等地方积累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笔记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笔记广水市吴店镇中心小学陈家宏课程总目标学习: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感情、健康的审美情趣、合作精神,发展个性,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3.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4.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6.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7.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8.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9.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年级课程目标学习:(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6、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7、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8.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小学语文课程课标》学习心得范文
在我读完小学语文课程课标的时候,感觉自己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此次学习加深了我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让我更加清楚自己在教学中的方向和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把小学语文教育看做是学生语文思维成长的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理解与应用能。
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要让他们能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生的任何语文学习中,都需要注重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探究、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要重视道德与文化教育。
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惯,并立足于自己的文化传统背景,增强文化自信,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且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要注意掌握教学内容的难易度。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注意以生活实际为载体,注重学生感性认识,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认识层次,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语文能力。
教师还应该注重每个学生细节的细节表达,确保语言表达准确、明确。
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科学评价,及时给学生反馈,帮助他们进行自我调节和进步。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育是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和个性成长的重要一步。
通过学习小学语文课程课标,我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能够更加具体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希望我能够在不断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作用。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读书笔记.doc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读书笔记解放学校廖颖恺近期,我阅读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一书,了解了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此书为让老师能更好的学习、实践新课程理念,让老师们去开展新课程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标准讨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论文和案例评比,以多种方式来学习新课程,把握新课程。
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从而平时正常开展备课组活动,师徒结对活动,每位积极参与教研组、备课组的公开课、研讨课,积极听课、思考,努力做到跨学科听课,通过上课、评课、听课,努力提高了教学水平。
尤其是书中对如何“评价与建议”等的指导让我收益非浅。
此书立足于推进改革深化改革这一原点。
从书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均来自于全国各地实验区的研究与实践。
书中带着新课程的理念叙述着改革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激发着教师的热情,智慧与信心。
全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课程改革的背景,平台,桥梁及如何正确进行评价,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也给正处在改革摸索阶段中的老师指明了方向,书中对于每一个理念的产生,操作,实践,与反思都有具体的一个过程与评析。
因为这些问题均来自教师的实践,所以,读来仿佛觉得许多地方都是自己曾不注意的或是意识到问题所在,但尚处在迷惑中,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
如果能通读本书,就会帮你疏理改革实践中的小阻碍,对有的章节还可以进行精读与摘录。
目前,一些学校在作经验交流时,都谈到了教学活动中评价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是推进教学质量的关键。
对此,本书中就这个问题阐述了实践中的问题,摘录如下:评价建议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记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学习记录《语文课程标准》在“教课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课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建优秀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敬学生的个体差别,鼓舞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
”尊敬学生自主学习的权益和选择,是课程改革倡议的新观点。
长久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教授为主的传统教课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严重约束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育。
所以,让新观点、新方法走进小学语文讲堂,应是教课改革的中心,也是我们的必定选择。
那么,在语文教课中应表现哪些新的教课观点呢?1.教课的民主性。
语文教课的民主性是指在教课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民主、和睦的气氛,激发学生的主动参加意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现代教课过程。
表此刻教课实践中的民主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由教课的中心和主宰变为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引者和参加者。
教课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交往意味着人人参加,意味着同等对话,教课变为一种动向的、发展的、富裕创建性的人际交往活动。
所以,教课应创建丰富的教课环境,成立一个采取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讲堂气氛。
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形成优秀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课中要给学生研究、发现、合作沟通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展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研究和发现的成就。
要注意开启学生的心里世界,讲堂上不要有这样或那样的清规劝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善于发布自己的独到看法和体验,快乐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教课的民主性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教课的开放性。
语文教课的开放性是指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建立语文教课的大讲堂。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着重不一样内容和方法的互相交错、浸透和整合,充足表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课活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学习笔记
3、作学习指导方略:
(1)帮助学生树立起合作学习的意识。
(2)帮助建立合作中的秩序。
(3)教给学生应有的合作态度及方法。
(4)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
(5)师生合作时,教师不要”显得比学生聪明“。
(三)、关于探究性学习
从理论上讲,探究性学习有四个步骤: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调查研究---------交流总结。
2、自主学习的特征:自主性、独特性、自觉性。
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习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3、自主学习的实施策略:
(1)把学习主动权和选择权还给学生。
(2)学生自我设计,积极参与。
(3)谋求学生自主发展。
(二)、关于合作学习
现代语文的学习活动是一种集体智慧的交融活动,它是以承认个体的差异性,并视这种差异为学习资源位前提。
1、合作学习的涵义: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相互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是针对学生组织形式而言的,是与个体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形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适应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一)、关于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的涵义: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参与确定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优秀范文2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优秀范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优秀范文精选2篇(一)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让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一些我从中汲取到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学习这个课标,我意识到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些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综合素养。
新课标强调了培养语文思维、语文情感和语文价值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我明白了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深入思考课文中的问题,我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够更好地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其次,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问题意识。
在以往的学习中,老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而新课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学习中,我不再满足于枯燥的知识点,而是开始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我会积极提问,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参与到学习中来。
这样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果,也培养了自己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新课标注重了语文学科的跨学科性。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叉,可以互相借鉴和促进。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明白了语文学习不能孤立于其他学科,而应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共同推动自己的全面发展。
我开始注意将语文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如通过语文阅读能够提高科学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通过语文写作能够提高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能力等。
这样不仅丰富了学习内容,也提高了学习效果。
总之,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让我受益良多。
通过培养综合素养、倡导学生问题意识和注重跨学科性,我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培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这些学习心得将继续发挥作用,让我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优秀范文精选2篇(二)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个人心得体会是我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学习,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学习记录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选择,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观念。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因此,让新观念、新方法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应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体现哪些新的教学观念呢?
1.教学的民主性。
语文教学的民主性是指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现代教学过程。
体现在教学实践中的民主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由教学的中心和主宰变为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人际交往活动。
因此,教学应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中要给学生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研究和发现的成果。
要注意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不要有这样或那样的清规戒律,让学生自主选择
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教学的民主性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教学的开放性。
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是指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
教学的开放性应体现在:一是学习空间的开放。
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图书馆、因特网等也应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
二是学习内容的开放。
要打破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和教师都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对教材的内容可根据实际进行改换、增删,使学生从丰富的教学资源中获取语文知识。
语文教学应注重课程的整合,有机渗透数学、音乐、美术、自然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是学习方式的开放。
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如观察、实践、调查、实验、模仿、体验等,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语文素养。
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开放性教学,是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关键。
3. 教学的合作性。
语文教学的合作性是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
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
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
合作性主要表现在: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已的学习行为。
其他语文实践中的合作会更加充分和自由,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
这个伙伴可以是老师、同学、家长以及其他任何人,合作对象的广泛性,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学会与人相处。
教学中的合作性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形式。
4.教学的探究性。
探究是最能体现人之本性和人之力量的心智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
语文教学的探究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教学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旨在在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紧紧地追问、探索问题的结果。
语文教学中探究的领域十分广泛,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
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方法的过程,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凡是学生产生疑问的,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
儿童的思维和认知具有独特的视角,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点的孩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因此,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承认差异,不搞统一标准。
另外,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
要探究的不仅有思想内容,更有方法、情感、态度等;这些探究都可以是深层次的,是更有探究价值、也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
因此,教学中的探究性有利于学生知识和
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主要方式。
5.教学的体验性。
体验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
语文教学的体验性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的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的活动过程。
体验性学习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丽风光,自然科学常识,童话寓言故事等,不仅有生动故事的感染,优美语言的欣赏,而且有人文品质的熏陶。
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全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现状。
学生学习的真谛在于“自悟”。
语文教学的体验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增强学生的态度、意识和观念,发展其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等良好个性,在教学中应予以充分关注。
6.教学的过程性。
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
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项活动,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
语文
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
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因此,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
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
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是对以往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观念的挑战,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另外,语文教学还有实践性、多元性、整体性、活动性、创造性、发展性等多种特征。
这些都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应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地选择运用,让课堂充满活力和富有情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