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与逃离_陈染笔下的女性形象探析

合集下载

从孤独囚笼中走出,用心灵辨别方向——读陈染《空的窗》

从孤独囚笼中走出,用心灵辨别方向——读陈染《空的窗》

从孤独囚笼中走出,用心灵辨别方向——读陈染《空的窗》受20世纪下半叶女权主义运动和文化的影响,国内文坛部分女作家开始以女性特有的感知方式与话语敲击现代社会男人与女人脆弱的心灵,在重塑精神自我的同时,咀嚼角色迷失的女人的孤独,辨别找寻人生的方向。

陈染是其中独特的一位。

一、陈染的孤独体验,可追溯到她童年的生活记忆。

童年时期,父母关系紧张,陈染幼小的心灵蒙上了深深的阴影。

自小缺乏父亲关爱,使她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对男性缺乏信任。

同时,20世纪60年代的政治与社会背景在陈染幼小的心灵里也刻下了道道印痕。

“从我还未出生的1957年反右开始,家里就屡遭冲击,家庭气氛沉闷、压抑、冷清。

父母关系的紧张使我深感自卑和忧郁。

”(《没结局》)父母婚变之后,陈染随母亲迁居在北京一个胡同尽头的尼姑庵遗址。

狭小凄凉的四年半生活境遇,在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陈染的孤独自语,正是基于她童年的现实生活和残缺性的生存体验。

这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陈染的主体性探寻基调和情感指向。

童年残缺性的生命体验,使陈染对家的概念有着不同常人的理解。

“家”的概念的解体,激发了陈染对精神家园的苦涩追求。

当生命完全退守个人的城堡里之时,人显得孤单、可怜与无助。

于是陈染便将自己的终极拷问建立在自我基础上,以一种背对历史、社会、人群的姿态审视自我,从而选择了一种保守性的生活态度——孤独。

正是这种天然的心理蓄势形成的生活态度,陈染更多地思索了人的孤独、女人的孤独,进而上升为一种痛苦沉重的性格。

《空的窗》中“鼠街老人”和“每天太阳初升时分开窗眺望的女人”——“我”,一个老伴离世后独居,一个爱情失意后独居,一老一少,一男一女,探寻着活着的理由,体味着无所依恃于世界又无人需要于他的无尽的孤独。

经历过孤独的人必然会对生活萌生深深的恐惧。

实际上孤独感是每种恐惧的根源。

孤独意味着与外界没有联系,不能发挥人的力量;意味着一筹莫展,不能把握世界、事物和人。

汉语言毕业论文:浅谈陈染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汉语言毕业论文:浅谈陈染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目录摘要 (1)Abstrct (1)关键词 (1)Key Words (1)一新时期文学中的女性意识 (2)二陈染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3)(一)成长经验 (3)(二)弑父情结 (5)(三)“身体写作” (7)三陈染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哲学思考 (8)(一)“超性别意识” (9)(二)孤独意识 (9)(三)自省意识 (11)结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注释 .. (13)参考文献 (13)致谢 (15)在守望中独舞——浅谈陈染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摘要]陈染作为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其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

本论文从新时期文学中的女性意识切入,将陈染小说中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进行归纳梳理,从成长经验、弑父情结、“身体写作”三个层面展开论述,进而得出哲学意义上的思考,即:“超性别意识”;孤独意识;自省意识。

[Abstrct]:Chen Ran 20th century 90's women's literature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a writer, his work has shown a distinct feminine consciousness.This paper from the New Literature cut into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embodied in the novel by summing up the sort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growing up, patricide complex, "Body Writing" discusses the three levels to start, then come to philosophical sense thinking, namely: "Gender Awareness"; solitude; introspective awareness.[关键词]:陈染;女性意识;“超性别意识”;孤独意识[Key Words]: Chenran;Feminist consciousness; "Gender Awareness"; lonely awareness;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一批女性作家中,陈染是比较富有个性的一位。

逃离与困守——解读陈染作品中的逃离情结

逃离与困守——解读陈染作品中的逃离情结

【 关键词 】 离 困守 逃
在9 0年代的重要 女作家 中, 陈染是 个独特的存在 , 这不仅在于她是唯一一个 明确坦言于 自己的性别的作家, 更因为她 极度的自我关注使其作品表现出鲜明的 性别特 征和 意识倾 向。她 以“ 性” 女 写 作, 当代知识女性 的“ 自白式” 写作成 为 陈染创作 的基 本特 色 : 间 自己 的屋 子 、 一 自立 的女性 , 自己的房 间里不 断对 在 自己进行 着 分 析 、 露 , 力 拼 杀 于各 种 裸 奋 各样的女性规范和传统 , 陈染就在这种近 似病态的厮杀 中接近 了“ 女性” 生存的本 质, 始终相信个人的即是人类的陈染 , 在 抒写女人与男人、 女性与同性、 女性 与母 亲, 乃至 自己与 自己的关系中, 揭穿 了一 道 又一道 阻碍 女性成 长 的墙 , 展开 了一 也 次又一次的逃 亡史。这是女性洞悉生存 真相后的主动退却 , 是痛定思痛后 的求生
错综 迷 离的母 女关 系 , 次见 证 了女 再一 性生 存的艰 难 。 母 女之 间控制 与反控制 的残酷 斗 争取代 了亲密圣洁母女情爱 , 陈染 似乎 在下意识 中构建 了与父权 同存 的母 权 场景 , 在反权力控制 中陈染 以满心 的疲 惫宣告 了对 母 的期望 终结 , 残 酷 ” “ 的 爱注定 了再一次的逃离。故事中的“ 离 家出走 ” 为一个 隐喻 , 成 它是觉 醒女性 对 自我独立生存的忧惧 , 暗示 了她们无 法 为 自 己 的独 立 生 存 寻 找 到安 全 处 所 。

颅/ 才能 真正 看 见 男 人/ 要 我 抬 起 多 少 你 次失去窗棂 的 目光/ 才能望 见有绿树苍 空/ 你要我走 出多少 无路 可走 的路程/ 才 能迈 出健康女 人的 不再鲜 血淋 漓的脚 步?于是, ” 陈染在 “ 恋父” 寻父” “ 的同时 又 自觉 地施 行 着 “ 父 ” 弑 。清 晰 有 力 的父 亲场景 的表述并没有将 陈染从父亲们 的 阴影中解救出来 。试图对父 亲们 的逃亡 以失 败 告 终 。“ 热 爱 父 亲 般 的 拥 有 足 我 够的思想和能力 ‘ 覆盖 ’ 我的男人 , 这几 乎是到 目 前为止我 生命 中一个最致命 的 残缺。我就是想要 一个我爱恋的父亲。 ” 陈染无以摆脱 的“ 父亲情结 ” 暗示着女 , 性 主义 生存 困境 的错 综 复 杂 以及 走 出困

现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对陈染小说的一种解读

现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对陈染小说的一种解读

现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对陈染小说的一种解读
陈丽红;王晓祥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卷),期】2006(000)012
【摘要】打开陈染的作品,在想象的视野中走来的是一个个孤独却渴望独处,冷漠却情欲丛生,敏感却甲壳坚硬,高傲却自卑自嘲的现代知识女性。

她们执著行走在尘世的边缘,忧郁的眼神只专注地凝视内心深处的那片幻觉之海,要摒绝现实人生的庸俗功利,极力维护人性的高贵与尊严。

但是,她们又每每在这失去中心、四散混乱的世界里痛苦而无奈地沉浮迷醉,这是一种自由却尴尬的生存困境。

也许它不代表全部女性的生存困境,但却又清晰强烈地传达出纷繁多变的时代里女性无法挥去的那种矛盾纠缠的失望情绪:
【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陈丽红;王晓祥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解读陈染小说中的女性心理困境 [J], 李秀春
2.在迷乱的尘世构建女性精神乌托邦——从陈染的《私人生活》看当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 [J], 叶少芳
3.女性意识的另类书写——陈染小说《私人生活》解读 [J], 袁娜娜
4.灵魂深处孤独的舞者——陈染小说女性群像解读 [J], 谢珊珊
5.忧郁的荒原:女性漂泊的心路秘史─—陈染小说的一种解读 [J], 孟繁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陈染小说中“无处可逃”的女性悲剧

论陈染小说中“无处可逃”的女性悲剧

论陈染小说中“无处可逃”的女性悲剧作者:刘亚男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36期摘; 要:陈染笔下的女性大都具有鲜明的性别独立意识,她们质疑父权体系,缔结同性联盟,想要拥有一个独立自主的生存空间。

然而这个拒绝男性入内的封闭女儿国,作为一种乌托邦式的存在,根本无法永久地立足于男权社会,逃避式反抗的最终结果就是无处可逃。

这是当代女性的悲剧,也是男权社会的悲哀。

关键词:男性理想;同性结盟;女性悲剧;陈染作者简介:刘亚男(1994-),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6-0-02“私人化写作”在90年代中后期的文坛上刮起了一阵不小的舆论风波,陈染作为其代表作家之一,以她对女性私密心理的大胆而又细腻的描写成为文坛上的一个个案。

她笔下的女性看似独立决绝,并且具有鲜明的自我意识,然而当她们被笼罩于男性特權之下,自我将被吞噬之时,这些女性并没有表现出女权主义者毅然决然的反抗,而是选择了转身关起门来构造自己的女性王国。

这种转向既是对自身及同性的信仰,也是对男性的恐惧与失望。

中国女性自五四开始觉醒之际至今已有百年,而在陈染的小说中,这用尽百年时间做出的转身抉择并没有给予女性想象中的胜利,反而导致了联盟失败以后女性角色又一次的无路可走。

一、男性理想破灭后的逃亡在陈染的作品中,父亲这一角色在女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中几乎都处于失职或缺席状态。

女孩儿从小就目睹了父亲对母亲的粗鲁,父母离异之后,她们基本上也都是与母亲生活在一起。

长期的分离导致了父女关系的生疏,以至于小说《凡墙都是门》中“我”要了解父亲竟然要通过他的专著才能实现。

但也正是这种缺席才导致了女性在日后的生活中对年长男性的迷恋与追寻,他们比女主人公有阅历和学识,充当着其人生某些方面的引导者。

比如《嘴唇里的阳光》中黛二最初是作为孔森医生的病人出现,以及《与往事干杯》中邻居医生则充当了肖濛的性启蒙者。

陈染 女性小说 分析

陈染 女性小说  分析

探析陈染创作中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思考与审视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对婚姻关系的认识与反思 (1)1、打破理想婚姻关系 (1)2、对灵肉合一的渴求 (2)二、生存之痛的体验与审视 (3)1、家园之痛 (3)2、失语之痛 (4)三、回归与退守 (4)1、同性情谊:女性的自我回归和情感补偿 (5)2、女性存在的定位 (5)参考文献 (6)摘要:从1992年陈染发表成名作《与往事干杯》后,小说创作进入高潮阶段,发表了数量可观的作品。

陈染从始至终都代表了一种固定不变的角色——女性的独自私语,她的表白一开始就以一种独立和对抗的姿态出现。

但是陈染逃脱了“怪圈”的束缚,凭着对女性存在的执着关注,对女性体验的精微体察,执拗而坦诚、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女性的深层心理空间和内在生命率动。

她以纯粹的女性视角审视和诉说着不仅女性、也包括男性在内的人类的生存境况,不仅传达了女性个体的生存困境,同时也传达出现代社会人类普遍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陈染女性生存困境思考审视从1992年陈染发表成名作《与往事干杯》后,小说创作进入高潮阶段,发表了数量可观的作品,这些作品以鲜明的女性视角向读者讲述着女性在男权世界里,由满怀憧憬地尝试到被无情地伤害,由向世界敞开自我到退回自己的“阿尔小屋”的过程,以及由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的心路历程,在经历这一切之后,女性并不仅仅是退回到自己的屋子,进行无谓的自我怜悯和自我欣赏,而是以更加清醒的姿态来进行审视。

她以纯粹的女性视角审视和诉说着不仅女性、也包括男性在内的人类的生存境况,不仅传达了女性个体的生存困境,同时也传达出现代社会人类普遍的生存困境。

一、对婚姻关系的认识与反思1、打破理想婚姻关系婚姻关系在陈染的小说里不象在池莉、铁凝等女作家那里那样占有很大的分量,并成为她们女性写作的一个重要的创作视角。

陈染显然是不热衷于描写婚姻的,她的小说里的女主人公大多是单身、离异或者守寡,美满幸福的爱情和婚姻是一道遥不可及而又飘忽不定的风景线,女主人公在对它的真诚期待和努力寻求中,获得的只是伤害和绝望。

陈染短篇小说中的孤独精神探究

陈染短篇小说中的孤独精神探究

陈染短篇小说中的孤独精神探究作者:杜茜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5年第01期摘要:本文从陈染一些极具代表性的小说入手,探究作品中的孤独精神,着重从孤独的自我体认、陌生化的审美距离、孤独中的成长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考察陈染的孤独精神之旅,了解女性意识的递嬗和特征,窥探当代青年知识女性灵魂的真实跃动。

关键词:陈染;孤独精神;陌生化陈染在中国的当代小说家里,大约算得颇特异的一个。

的确,陈染的作品,是脱离了某些文学的框架的。

陈染的作品是不容易划分的,就像她的一篇小说名字《站在无人的风口》。

在文坛上,陈染也是站在了一个无人作伴的境地。

“孤独”的精神贯穿于陈染笔下所有人物身上,由于童年的影响、沉闷压抑的家庭关系导致陈染的心灵深受孤独的浸染。

小说中尤其是女性形象无一不带有忧郁的孤独情怀。

一、孤独的自我体认孤独其实是一种自我体认,它通过对外界的拒绝和拍拆,凸显出来的是自我在世间的存在。

陈染短篇小说中女主人虽然年龄、地位、职业方面相差巨大,可是在共同的命运作用下,无一不经历了孤独的旅程。

这些女性身体孱弱,面色苍白,且具有些许的神经质,与健康人的常态不同。

《纸片儿》中的纸片儿体态单薄,脸颊如同奶液一般苍白,《时光与牢笼》中的水水纤弱文雅,温柔婉媚,但是内心无比沧桑。

这些女性敏感、孤傲、忧伤,对现实生活充满了厌倦,喜欢独处,内心世界常常纠结不已,以致在社会中不与任何阶层、人群进行沟通交流,成为了孤独的个体。

《秃头女走不出来的九月》以“此刻时间: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夜。

此刻地点:P城家中双人床上独自一人”作为开头,仿佛孤独劈头盖脸地砸过来一般。

“我”曾像渴望空气一样渴望真正的爱情,但现实的遭遇却让“我”深陷一段错误的感情,爱上莫根,孤立无援。

在不断追求与不断失望中,“我”渐渐变老地变老。

爱情的叛离,最终将“我”推入无尽的孤独深渊。

《梦回》中的“我”为了摆脱孤独,建立某种安宁的关系,“我”委身于无爱的婚姻,委身于讨好周围世俗的同事。

“零女士”的诞生——从精神分析视角看陈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零女士”的诞生——从精神分析视角看陈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零女士”的诞生——从精神分析视角看陈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唐文靓【摘要】Chen Ran,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contemporary women's literature writers,focuses on women's delicate descrip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feelings,so the heroine is always closed,sentimental,quiet elegant and magnificent with wisdom impression.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these female images and find out their special love knot,special status and final destination.%作为当代女性文学的典型代表作家,陈染的小说着眼于对女性细腻的心理感受的描述,主人公总是给我们自闭而多愁善感,冷艳而充满智慧的印象。

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解读这些女性形象,对她们特有的情结、特殊的身份以及最终的归宿进行探析。

【期刊名称】《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2页(P11-12)【关键词】陈染小说;女性形象;精神分析【作者】唐文靓【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柯云路曾对文学创作提出这样的要求:要“揭示人物的深层心理,包括对下意识、潜意识、梦境,病态、变形、荒诞、幻觉、神秘感等等的描写”[1]。

这里所说的深层心理,就是与精神分析密切相关的。

纵观陈染的小说,关于潜意识、梦、幻觉的描写随处可见,从她的《纸片儿》到成名作《与往事干杯》,一直延续着。

她的每部小说都有一个别致而奇特的女主人公,她们身上承载着作者的喜好和理想:外表柔弱,内心却固执清高而睥睨世俗;对男性孤立和不屑却又情不自禁地迷恋着某个男人;平静如水地生活着却又有着激荡的心理体验;不甘于现状却又无法摆脱现状。

灵魂深处孤独的舞者

灵魂深处孤独的舞者

灵魂深处孤独的舞者灵魂深处孤独的舞者摘要:在陈染的小说舞台上,孤独、执拗、敏感的女性是永远的主角。

她们追求灵肉结合的爱情,对抗男权,反叛世俗法则,然而得到的却是诸梦破碎。

为了守住心中的乌托邦,她们选择了逃离,但最终发现自己永远处在无处告别的境地,陷入了做半个自己,还是为保存生命的完整而不惜失去全部生命的矛盾与困惑之中。

关键词:陈染;女性;逃离;矛盾项目名称:浙江师范大学课程实践教学项目成果(编号:201129)。

指导老师:首作帝张爱玲说:“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 法国作家本达认为:“男人没有女人也能够考虑自身,可女人没有男人就不能考虑她自己。

”这些观点都反映了男人是主体,女人只是客体,是他者,似乎女人的生存必须以男人为依托。

而当代作家陈染却为90年代中国文坛的女性书写开辟了新的空间。

陈染塑造了一系列反传统常规的女性形象,她们大多表现出对男权社会的背离,有自己的思想与追求,不愿向社会妥协,独立高傲,谱写了一曲女性主义的叛歌。

1 女性主体意识的凸显陈染通过对女性成长记忆以及个体生命体验的书写,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自我的关注,颠覆了以男性为中心的模式。

女性意识的凸显首先表现在对女性特有的身体美的发掘。

《与往事干杯》中肖濛喜欢对着镜子看自己:“那样一个十六七岁的纤弱、灵秀、永远心事重重的少女,端端正正从我对面的镜子里凝视着我,那皮肤白皙细嫩得可以挤出奶液,眼睛黑黑大大,黑得忧郁,大得空茫。

她的脖颈细瘦得一到刮大风天气就令人担心。

但是,忧伤的性情压抑不住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女胸前那两朵美丽的花朵如期开放……”后来结识了英俊的老巴,肖濛那象征着母性的乳房则成了老巴日思夜念、魂牵梦萦的“故乡”。

《无处告别》中的黛二小姐有着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并且她还赋予了这双眼睛丰富而混乱的内容。

在接待墨非前,黛二精心地为自己化妆,从具有迷濛神秘魅力的眼影到妩媚而性感的嘴唇,她都毫不疏忽。

在《私人生活》中倪拗拗的“不小姐”(胳膊)和“是小姐”(腿)像珊瑚石一样白皙,同时她还发现禾寡妇的乳房犹如桃子般嫩白而透明,像吐丝前的春蚕一般。

陈染小说中的孤独意象

陈染小说中的孤独意象

陈染小说中的孤独意象摘要:八十年代中期,“存在主义热”、“萨特热”盛行全国,存在主义思想对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左右了当时文学的发展方向。

本文选取了陈染这位作家,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分析了其创作中的孤独意象。

关键词:存在主义孤独死亡一、存在主义思想对陈染小说的影响存在主义哲学传入中国后,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对中国的思想界乃至文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无论是八十年代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还是九十年代的新体验,新生代文学都不同程度的反映了存在主义思想。

这时哲学和文学表现了相同的主题——关注人的存在,因为人只有先存在于世界才能谋求更进一步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来说要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生活,首先当然应该从人存在于世界这一点来考虑问题。

由于这样的认识,新时期的作家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人的存在这一问题上。

作为新生代作家的代表陈染她的小说也受到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

本文就是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分析其对陈染创作的影响。

试着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分析陈染作品中孤独这个意象。

(一)孤独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一种异己的力量,是荒诞的;社会对人是冷酷的;人的处境是不可把握的,人总是处于悲观、烦恼、恐惧、焦虑之中,孤苦伶仃,无家可归。

陈染是一个很喜欢写孤独的作品,在她的作品中孤独已经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东西,这种感觉已经融入她的生命中了。

我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逐渐是去了纯真的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冷漠化,其关系往往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人们可以为了金钱背叛亲人,出卖朋友,于是人们慢慢的开始变得不信任别人,只相信自己,开始慢慢的将自己封闭于一个小小的空间中,孤独便产生了;二是女性的独特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当代的女性在地位上虽然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的对女性来说并不公平的待遇。

女性在获得了地位后,开始关注自身,在获得物质上的满足后,开始寻求精神上的满足,但现实与理想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女性在面对了一系列的挫折后,伤痕累累,开始逃避现实,她们采取一种将自己与现实隔离开的逃避方法,孤独,这是她们的主动地但也是被迫的举动。

探寻与逃离——论陈染创作的心路历程

探寻与逃离——论陈染创作的心路历程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Fra bibliotek 年第 ! 期
探 寻 与 逃 离
!
——— 论 陈 染 创 作 的 心 路 历 程
杨$ 柳
(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青海 西宁$ %&"""% ) $ $ [摘$ 要] 陈染在自我的主体性空间里, 体验着 人类的存在 状态, 书写着女 性的生 存困境。 她孤独, 她去探寻。她一边探寻一 边逃离, 又一边解构, 解构男权中心文化, 也解构着 自我; 然而 她拒绝外界, 封闭 自我的创作姿态, 不仅使她 无法在 探寻中 超越自我, 反 而逃向 了无奈 的认同。 可见, 女性独立人 格的建构过程是相当复杂和艰巨的。 $ $ [关键词] 探寻; 主体性空间; 逃离; 弗洛伊德情结; 无奈的认同 $ $ [中图分类号]’!"#( )$ $ $ $ $ $ [文献标识码]*
$ $ 有关陈染创作的话题很多, 尤其在探索现代女性的生存困境、 挖掘女性的深层意识方 面, 人们给予了她很高的评价, 被认为是 “中国最前卫的女性主义者, 她正做着女性作家从 [& ] 没有做过的危险而崇高的事” 。可是在 !""+ 年 《 小说评论》 第 + 期发表的 《 写作, 生命意 识的自由表达— — —陈染访谈录》 《 陈染自述》 、 等文章中她一再表明自己的存在状态: $ $ 我一直在探寻, 也就一直在逃跑。……也就是没有出路的一种选择, 既然在这个世界上 [ !] 找不到一个合理的位置, 就只好不断地寻找和逃跑。
[ #] 艺术风格等” 。陈染的个性正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影响下变的孤僻、 忧郁。同时, 在她的
主体性空间里充溢着中国古典的老庄思想、 襌宗以及西方的精神分析学和关于孤独个体的 理论, 这些都对她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里也是孤独的栖息地, 是孤独凝聚了她 内在的生命力, 成为她寻找真正自我本质和价值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促成了她以孤独的心境 去关注人类的孤独并进行艺术探寻, 自然就成了她笔下女性人物的标志性性格。 《 与往事 干杯》 中的肖濛濛、 《 无处告别》 中的黛二等等, 都有着天赋的孤独气质。如 《私人生活》 中的 倪拗拗天性不合群, 父母离异带来的自卑, 班主任 $ 先生的刻意孤立, 使她只能与自我交流 思想; 随着成长, 对于情感的渴求, 对生命的探寻始终纠缠着她, 身体欲望的满足不仅没有减 缓心理的困扰, 反而标示了她情感的匮乏和焦虑, 而这些恰恰是孤独的根源所在。在 “黛 二” 系列中, 充分表现了具有社会角色的成年女性的尴尬境遇: 一方面, 孤独来自于女性生 命本体的冲动, “ 她既要解放了的现代女性感官体验欲求, 直接纯粹的身体行为, 同时又无 法摆脱深埋骨中的古典性的沉思冥想, 她向着彼岸的圣界和此岸的感性, 同时迈出她分裂的 双腿”, 挣扎于内心的矛盾和尴尬使黛二无法安宁。另一方面, 来自于作为社会人的孤独, 对于知识女性必须面对生存的压力不得不进入权利、 利益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 黛二与男 人的交往总是以失败告终, 最后竟成为气功师行骗的实验品, 在现实的种种伤害之下, 最终 崩陷于男性社会。陈染退回完全封闭的自我空间, 她这样分析 “我” 的精神状态: “ 我是一个 唯独没有现在的人, 无论岁月怎样流逝, 我将永远与世事隔膜。所以, 我永远只能在渴望孤 独与逃避孤独的状态中煎熬” 。 % % 显然, 陈染执拗地以类型化的女性形象, 探寻着现代社会人类普遍存在的孤独现象。她 们因追求人格的独立和自尊, 而陷入孤独之境。不过认识到人性的孤独性也标志着人格的 独立, 这是陈染精心为笔下女性独立人格的建构打下的基础。因为 “ ‘ 孤独的个人’ 是个体

论陈染的逃亡意象

论陈染的逃亡意象

论陈染的逃亡意象陈染是个不同凡响的女性作家,作为一个清醒的女性写作者,她以个人的身体和心灵体验歇斯底里般地撞击着她所认为的关于女性的种种幻想,扰乱着主流文学的话语规范和象征秩序,展现了女性的真实自我。

这一切使她的作品成为女性在当下时代中自觉的文学范本。

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更多的是陈染作为女性作家表达女性命运及特殊存在的努力,而忽略了作品中更为深层的含义。

陈染在《不可言说》的对话录中宣称:“我关心个人和人性。

”可以说,对人性的复杂性、多样性的关注,这个姿态本身就是一种立场、一种态度。

她的小说穿透人性的深处,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量。

逃亡作为陈染对人性复杂性、多样性思考后的一种结果,或说一种姿势,在她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使作品的思想内容在反映女性自主意识的同时,拓展到更广阔、更深远的领域。

一逃亡是陈染作品中一个突出的意象。

所谓“我最大的本领就是逃跑,而且此本领有发扬开去的趋势。

”这一点首先表现在小说中主人公出走的情形反复出现:“我将独自漫游”,“我将不再有家”(《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故乡是它乡,总是在寻找、思念着远处不知在哪的模糊不清的家乡”(《凡墙都是门》);“我将开始茫茫黑夜漫游了”(《空的窗》)。

其次,逃亡的方式多种多样:从黑衣到“秃头欲”;从孩子气地试图隐遁到“疯人院”,到不断徘徊在“潜在自杀者的迷失地”;从隐遁在写作中,到逃入为盲目所庇护的想象里。

她在逃什么呢?逃避“强大的社会环境,强大的官僚主义的人际网络”,逃避现实,逃避文明,逃避角色累赘……逃离所有不愿面对的事物。

陈染曾在《私人生活》中说道:“一个人凭良心行事的能力,取决于她在多大程度上超越了她自己社会的局限,而成为一个世界公民……最重要的素质就是要有勇气说一个‘不’字,有勇气拒不服从强权的命令,拒不服从公共舆论的命令。

”逃亡,是某种无力而有效的拒绝,是勇于对世界说“不”,对外界采取拒绝与反叛的姿势,远离尘嚣,将自我封闭起来,而专注于倾听自己,不断捕捉心灵的声音,书写自身对个人和人性的感受。

浅析陈染小说中的女性孤独者形象

浅析陈染小说中的女性孤独者形象
学 教 育
浅析陈染小说中的女性孤独者形象
圃 周各 坤
内容 摘 要 : 陈染 是 新 时 期 小说 创 作 中对 孤 独 给 予 真 诚 关注 的少 数 女 性 作 家 之 一 。 这 主 要源 于她 的 生 活 经 验 , 一定 程 度 上 影 响 了她 对 人 生 的看 法和 对 生命 的体 验 。陈 染 的 个 性 化 写 作 , 出表 现 在 抛 弃 宏 大 叙 事 , 而 也 突 转 关注女性主体构建上 。她 的作 品传递着对人类孤独存在的独特体悟, 蕴含着深刻 的存在主义 的哲思。 关 键 词 : 染 女 性 陈 孤 独
剧 性 氛 围 ,而 是 在 体 验 品 味 痛 苦 和 孤 独 之 后 获 得 的 重 新 生 存 的 勇
气 。孤 独 不 该 是 一 种 逃 避 现 实 的

为陈染生命 活动的重要部 分 , 不 “ 仅缘 于某种不 能为 自己渴求 与驱 动 ,而且 出 白一种无人 倾诉 的愿 望 ;一 种 迷 惘 困 惑 中 自我 确 认 的 方 式 和 途 径 ” 她 思, 自 己 , 而 , 索 进 探讨人的生存 。 陈染 抛弃宏 大叙事 ,关注 女 性 中心意义 的构成 ,并着 手建 构 种女性 中心 的象征框架 , 女 给“
心 眼 , 患 得 患 失 , 一 样 冷 漠 麻 木— — 水 水 不 再 做 任 何 选 择 ” 因 , 为想 要找 到幸 福 天堂 几乎 无 望 。 水 水 的 第 四 任 丈 夫 是 打 着 灯 笼 也
值得 注意 的是 ,陈 染作 品中 的孤 独与西方 现代派作 家有所 不 同 ,它 并 不 是 刻 意 在 营造 一 种 悲
芜。
存, 她别无 选择 。她转来转去发现 自己 一 直 不 停 地 在 找 寻 着 什 么 , 那是 她刻骨铭心 地喜爱 和依恋 的 东 西 — — 孤 独 ,她 并 不 是 打 算 要 去摆脱 它 ,因为 有它 的存 在 , 才 “ 使得人 的智力生 活或心灵 生活得 以进 行 。 ” 坚 守 着 这 份 孤 独 , 她 认 为孤独是 “ 一种最舒 服最 深刻 的 情感方式” 。

论陈染小说孤独意识体现追溯与哲学意义

论陈染小说孤独意识体现追溯与哲学意义

论陈染小说孤独意识体现追溯与哲学意义作者:杨星雨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5期摘要:陈染的小说以女性独特的感受世界的方式和独立的女性话语,探索女性的生存困境和生存地位,具有强烈的女性孤独意识。

陈染通过对一些内心封闭的女性形象、孤独的自虐者形象和象征孤独的丰富意象的叙写,表现这种孤独意识。

陈染孤独意识的形成,与她童年孤独的成长经历、信任的缺失、人际关系的淡漠以及她本人对孤独的偏爱是分不开的。

陈染的小说对女性的孤独体验和孤独意识的叙写,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存在主义的哲学意义。

关键词:陈染女性意识存在主义孤独意识■陈染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的代表”和“最具个性化姿态的一位”女性作家,作为个人化写作的代表,陈染的笔下,众多的女性人物都自觉地逃避人群,成为一个站在人群之外的“孤独的个体”。

陈染笔触下众多的孤独形象源于自己对孤独的生存体验,另外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一、陈染小说中孤独意识的具体体现(一)内心封闭的孤独女性形象在陈染的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孤独人群,形成了一个孤独者的家族,她们都是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经历了非同寻常的经历,这些经历使她们形成了一种异于常人的极端思维,她们往往敏感而多思,最终形成了女性孤独的自我封闭状态。

在《与往事干杯》中,肖■童年时,父母关系不好,遭受迫害的父亲性格变得暴躁,这让她对男性有着天生的抵触,在学校中得不到他人的关注;少年时,父母离异,肖■只和母亲住在封闭破落的尼姑庵里,在这样缺少关注、缺乏爱又颓败封闭的环境里,精神上极度缺乏存在感,这使她与外面的世界产生了隔阂。

很少跟外界交流的她为了确认自己的存在,允许男邻居占有了她的处子之身;成年之后,她竟然又荒唐地与男邻居的儿子老巴谈了一场失败的恋爱。

在一系列非同寻常的经历中,她人未老,心先老,提前进入了老年的状态:她在生活中并没有感觉到快乐,生命的快乐与痛苦都成了无意义,只能在孤独中与往事干杯。

论陈染小说人物的心理困境

论陈染小说人物的心理困境
她们不断地“寻找与逃离”,竭力反抗传
统男权社会赋予女性的角色规范,进行
着精神的追逐与流浪,从而也将自己置
于极为苦痛的境地。
在陈染的小说文本里,幸福与快乐
与主人公是绝缘的,由于过去的偏执压
抑,沉溺于个人冥想,且长期为紧张、焦
虑、忧郁等负面情绪所困扰,她们的心理
常呈现出病态的表征。《另一只耳朵的敲




论陈染小说人物的心理困境案
陈染执拗,这从她
!"年代以来在中
国文学主流之外的边缘小道上的孤独行
走可见一斑。陈染的主要作品多发表在
#"年代,在这些作品中,陈染执拗地以
类型化的人物与故事表达知识女性的个
体体验与感觉,展现女性矛盾重重的内
心世界,创造出颇具精神分析意味的独
在梦幻中将父亲变成囚犯,并亲手用剪
刀剪坏父亲的新毛料裤子。与此同时,
“我”又异乎寻常地渴望一个真正的父
亲,他宽厚、温情,能够给我以心灵的依
赖。在不同作品(如、
《与往事干杯》《巫女
与她的梦中之门》、《私人生活》等)中,
“我”的初恋对象无论在年龄、外形与性
格上都与父亲相似,还有《嘴唇里的阳
父的场景具有同样重要的意味——
—女性
人格构成中“恋父”与“恋母”的并置。在
残缺的家庭中,母爱浸润着女儿成长,两
人相依为命度过漫漫岁月,但表面的契
合下隐藏着无休止的心灵战争,母亲失
去伴侣而缺乏异性情爱,注意力和情感
$%
都倾投在女儿身上,也要求女儿同等回
报,这就使母女间的生活显得异常尴尬
感的慰藉成为生命中的重要依托,以至

论陈染小说中孤独的女性精神世界

论陈染小说中孤独的女性精神世界

论陈染小说中孤独的女性精神世界摘要:陈染作为女性主义作家,用有别于男性作家的独特生理与心理体验,塑造了孤独而失意的女性形象,使女性精神世界更清晰地为人所感知,本文从其创作中的孤独意识为分析对象,力求解析陈染作品。

关键词:女性形象;孤独;精神世界中图分类号:i2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030-01陈染作为一个九十年代崛起的女性作家,以其极富先锋性的创作和细腻的笔触披露和展示了现代女性的生存现状与精神世界,而其作品中塑造的孤独而失意的现代女性精神世界更是为人所称道。

陈染的作品,以先锋性和私人写作为主要特征而存在。

作家的创作离不开自己真真切切的生存体验,而个体的生存体验在其童年时期已能被详细记录并对个体的思想、人格产生重要的乃至决定性的作用,这种生存体验被称为童年经验。

著名文论家童庆炳先生在论及童年经验对创作的影响时,将童年经验分为丰富性经验和缺失性经验两类:“所谓丰富性经验,即他的童年生活很幸福,物质、精神两方面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生活充实而绚丽多彩。

所谓缺失性经验,即他的童年生活很不幸,或是物质匮乏,或是精神遭受摧残、压抑,生活极端抑郁、沉重。

”而陈染,很不幸地,拥有后一种童年经验。

陈染成长在一个父母关系较为紧张的环境中,父亲整日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她,更加上60年代的政治与社会背景使得这种气氛更为压抑和凄凉,也在陈染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像。

她说:“从我还未出生的五七年反右开始,家里就屡遭冲击,家庭气氛沉闷、压抑、冷清。

父母关系的紧张使人深感自卑和忧郁”①这种家人关系的非正常相处模式让她“异常羡慕那些里院与外院的邻居大嫂扯着嗓子隔着房屋聊(喊)丈夫”②的亲切感;而最令她神往却不可能实现的是“在热情朗朗的夏天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跳整整一个夏天的皮筋,玩砍包,蹦房子”,③而自己却只能“躲在阴暗冷清的房间里练琴”,④最大的奢望是“隔着竹帘子向外边望几眼”。

论陈染小说中孤独的女性精神世界

论陈染小说中孤独的女性精神世界

论陈染小说中孤独的女性精神世界作者:王敏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12期摘要:陈染作为女性主义作家,用有别于男性作家的独特生理与心理体验,塑造了孤独而失意的女性形象,使女性精神世界更清晰地为人所感知,本文从其创作中的孤独意识为分析对象,力求解析陈染作品。

关键词:女性形象;孤独;精神世界中图分类号:I2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030-01陈染作为一个九十年代崛起的女性作家,以其极富先锋性的创作和细腻的笔触披露和展示了现代女性的生存现状与精神世界,而其作品中塑造的孤独而失意的现代女性精神世界更是为人所称道。

陈染的作品,以先锋性和私人写作为主要特征而存在。

作家的创作离不开自己真真切切的生存体验,而个体的生存体验在其童年时期已能被详细记录并对个体的思想、人格产生重要的乃至决定性的作用,这种生存体验被称为童年经验。

著名文论家童庆炳先生在论及童年经验对创作的影响时,将童年经验分为丰富性经验和缺失性经验两类:“所谓丰富性经验,即他的童年生活很幸福,物质、精神两方面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生活充实而绚丽多彩。

所谓缺失性经验,即他的童年生活很不幸,或是物质匮乏,或是精神遭受摧残、压抑,生活极端抑郁、沉重。

”而陳染,很不幸地,拥有后一种童年经验。

陈染成长在一个父母关系较为紧张的环境中,父亲整日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她,更加上60年代的政治与社会背景使得这种气氛更为压抑和凄凉,也在陈染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像。

她说:“从我还未出生的五七年反右开始,家里就屡遭冲击,家庭气氛沉闷、压抑、冷清。

父母关系的紧张使人深感自卑和忧郁”①这种家人关系的非正常相处模式让她“异常羡慕那些里院与外院的邻居大嫂扯着嗓子隔着房屋聊(喊)丈夫”②的亲切感;而最令她神往却不可能实现的是“在热情朗朗的夏天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跳整整一个夏天的皮筋,玩砍包,蹦房子”,③而自己却只能“躲在阴暗冷清的房间里练琴”,④最大的奢望是“隔着竹帘子向外边望几眼”。

灵魂深处孤独的舞者--探析陈染笔下的女性

灵魂深处孤独的舞者--探析陈染笔下的女性

灵魂深处孤独的舞者--探析陈染笔下的女性
杨阳
【期刊名称】《卷宗》
【年(卷),期】2014(4)2
【摘要】在陈染的小说舞台上,孤独、执拗、敏感的女性是永远的主角。

她们追求灵肉结合的爱情,对抗男权,反叛世俗法则,然而得到的却是诸梦破碎。

为了守住心中的乌托邦,她们选择了逃离,但最终发现自己永远处在无处告别的境地,陷入了做半个自己,还是为保存生命的完整而不惜失去全部生命的矛盾与困惑之中。

【总页数】2页(P295-295,296)
【作者】杨阳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生活在尘世边缘的一个高贵而孤独的群体——陈染笔下的女性生存方式和生存价值分析 [J], 宋旭红;
2.蓝色舞者的孤独飞翔--陈染小说创作中的生命"残缺"意识 [J], 吴宁宁
3.孤独与逃离:陈染笔下的女性形象探析 [J], 蒋丽
4.灵魂深处孤独的舞者——陈染小说女性群像解读 [J], 谢珊珊
5.论陈染小说叙述中的女性\"孤独者家族\" [J], 李雅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陈染小说女性孤独特征

论陈染小说女性孤独特征


分裂的 自我
西方现象学中将个人意识分三个部分 :内在 自我、人 际 自我和社 会 自我 。作 为具社会性 的人类 ,这 三种 自我意识应 是相互沟通和协调 的。
“ 内在 自我” 的是“ 指 与孤独 中的内在体验相伴 的心理状态” 内在 自我” 孤独常常相随相伴。陈染在 文本 中借 助各 种 。“ 与 故事和各式人物把这种孤独 的内在 自我呈现出来没有现在 的人 。这是我 与生俱来 的 残缺 。而一个没有现在 的人 。无论岁 月怎 么流逝 。她也将永 远与时事隔膜。她视这种 隔膜 为快乐 。同时她 又惧怕 这种隔 膜 。所 以,她永远 只能在渴望孤独与逃避 孤独 的状态中煎熬” 时光与牢笼 》中,黛 二小姐更是绝望地“ ;《 感到四面八方空
己的孤立世 界,女儿 的世界又远非她所能进入的 ,女儿期待着关怀 ,但这种关怀 又远不是母 亲所能给予的 ,表面上的亲
情与角色上的分离使她们的生活奇怪 而累人 ,女儿甚至 已经看 到了 自己 和母亲这样单身下去的生活前 景 ,“ 晚有一天母 早 亲将把黛 -: 姐视为世界上第一号敌人” -b 。这便是陈染小说中 的母女关系 , 一个相互孤立 的存在 。对于陈染“ 母爱 既是抵御 外 界之 门的坚强屏障 ,同时也 是无法摆脱的负累 。” 《 在 无处告别 》中 ,黛二与母 亲的母 女关系之外 ,还有“ 与朋 友” 与 、“ 现代文 明” 与世界” 的一系列矛盾冲突 ,在这 一系列冲突 中,黛二的忧 伤和孤独 是她与现代生 活、现代 文明以及生活 、“ 等 中的各 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碰撞之后产生 的,而这种孤独感恰恰 是当代社 会人 们生存无法回避的各种情绪 的综合体验 。人 与人 由于各种利益关 系的纠缠 ,正 在 日益失去互相信任的基础 ,而 日益走向有如黛二 与母 亲互相 孤立 的关 系的孤独世界。 人 ,渴 望获得一种完整性存在 ,这是人 的本能 。当人 际 自我 、社会 自我在生存环境的压迫下 日益走 向孤单 ,内在 自 我却在 孤独 的生存氛 围里 日益强大时 , 一个完整 的个人” “ 便不可能存在 ,自我必然走 向分裂 。分裂的结果便 是最终陷入 了

孤独与逃离_陈染笔下的女性形象探析

孤独与逃离_陈染笔下的女性形象探析

孤独与逃离_陈染笔下的女性形象探析.txt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幸福;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场心伤;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段荒唐;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声叹息。

2005年11月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Nov. 2005第23卷第4期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Vol. 23 No. 4孤独与逃离:陈染笔下的女性形象探析蒋丽(西北大学中文系,陕西西安710069)是主人公们在不同时空中的共同体验,是小说文本中的一种弥漫性的生存氛围。

隔绝的空气阻碍着人们自由的呼吸。

不管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主人公们都时时刻刻处于一种孤独的境遇中,不仅生存个体之间无法沟通、无法交流,而且甚至还彼此提防、窥视、诅咒着。

这种孤独来源于个体生命对现实的生存世界的真切体认,源于女性生存现状的困惑与痛苦。

她和她笔下的女主人公们在饱经生活的磨难和世事的沧桑之后,洞穿了日常烦忙背后的空虚冷漠,鄙薄不满但却无可奈何,在现实中又经历了痛苦铭心的亲情、爱情、友情后,又感到更加巨大无际的孤独。

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内心世界都无法满足她,她只有孤独地逃离世俗的喧嚣、卑劣和丑恶,退守心灵的宁静与平和。

[中图分类号] I2071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7-05[摘要] 陈染是当代文学中一位重要而独特的女作家,她以边缘人的低调自觉远离中心,执着地探索作为弱势人群的生存地位。

通读陈染文本,可以发现“孤独”是贯穿其作品的核心因素之一。

孤独,作为一种生存状态,是她寻找精神家园的艰难旅程的尘埃落定的诗性表达,也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陈染对人生哲学意义的思考和顿悟。

陈染的在陈染的小说中生存着一个庞大的孤独者家族,其中的每个生命个体几乎是孤独而封闭的,如肖倪拗拗、黛二、孤独”““孤独”意识对我们审视存在、质询自我-2936 (2005) 04-具有形而上的启发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
不是一个小对钩而是一个人
,我不是一只小按钉
,被按在哪儿乖乖的钉住
,为什么总是让我们去看官人
的脸色
?”[8]梦宣泄了被压抑的叛逆和反抗
,宣泄了日常的压抑情绪而成为内心愿望的达成。而《破开》

,在飞机上挣扎浮沉的梦该是对女性命运深切的洞察。梦中的老女人悠远的嗓音
,
“童年时代的政治与
社会背景
,远不及父母间的婚变、破败的尼姑庵中的夏日
,更为巨大、真切地横亘在她的人生之旅上”
[1] ,
儿时父母关系的紧张给陈染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个缺乏父亲关爱的女孩子自小就养成了一
种孤僻的性格
,这在《与往事干杯》中的肖蒙身上可以说是一次精神翻版。肖蒙在那个“阴湿幽静”具有
“我最大的本领就是逃跑 ,而且此本领有发扬开去的趋势。”“每次我都发现那不是真正的我 ,我都以逃跑告终
,耗尽了心力与体力。每次逃跑我都加倍感到我与世界之间的障碍”[6]。陈染看到逃亡是某种无力的拒绝 ,它不能给她们一处没有角色累赘的纯净处
,终成为萦绕于自身的危险的靶子 ,感到“无论在哪儿 ,我都已经是失去笼子的囚徒了”[7]。正如萧钢在与陈染的对话中所言
缅自耽于回忆、梦和幻想之中 ,通过丰富和乖戾的梦和幻想 ,去构筑她们的“另一世界”,用她们特殊的方
式和这样的现实抗争 ,在幻想中获得成功的快感。在大多男性作家那里 ,回忆是瓦解存在事实的力量 ,
是质询历史的有力途径 ,进而使幻觉与真实无从辨认而自行消解 ,最终颠覆了回忆本身。而对陈染而
言 ,对时间的回溯 ,对往昔的沉迷则成为她洞悉人生、眺望生命的窗口和切片 ,从而打开了生命之门、想
,当爱情的守望落空后 中的李眉与雨子、,心灵饱受伤的姐妹情谊 ,同舟共济的方舟 ,能否真的使女性免于孤独之海呢
?无论是黛二还是雨子都体尝到姐妹情谊破灭后的痛楚。在《无处告别》中 ,平常黛二和缪一可以在精神领域进行迷人的、自由的沟通
,但是到的破灭。像黛二与缪一 ,雨子与李眉那样亲密默契相互交融了夜晚 ,却体会到“彻骨的孤独”。“夜晚
,她们回到房间里 ,睡在一张大床上 ,她们的中间隔着性别 ,隔着同性之间应有的分寸和距离 ,保持着应有的心理空间和私人领域
,安安静静睡过去。有时 ,黛二会忽然感到一阵彻骨的孤独 ,她知道同性之间的情谊到此为止了”[4]。《潜性逸事》中的雨子把李眉视作亲密的
朋友、神秘的知音 ,因为只有与那个“脸孔像是由光或水做成的”李眉在一起 ,她才能感觉到精神的绝对
谈和对话无疑是精神幻象发挥到极致后的产物。对“我”来说
园的现代人的某种灵魂深处的危机 ;另方面又是自身对于这种情形的恐惧、拒绝和反抗”[2]。陈染对爱
情的失望 ,对爱情存在本源性感到了怀疑。陈染正是通过爱情的寻求与失落 ,揭示了女性与外界相疏离
的孤独境地。
害的女性们怀着深深的失望 ,寻找着孤独的分担者 ,将情感转向自己的同性 ———女人。在《另一只耳朵
,美丽的、童话般的浪漫爱情被摧毁了 ,尹楠的离去 ,切断了“我”对现实的感情期待
,爱情的渴望成为“成长年华”的孤苦咏叹。在悲痛之后的大彻大悟中“,我”以一种孤独者的姿态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爱情越来越失去她应有的美丽光环
,这不光是对传统意义上爱情的倾覆 ,而且是对现代人最冷峻的嘲笑。“‘爱情’一方面是源于虚空、漠然而失去精神家
,她只有孤独地逃离世俗的喧嚣、卑劣和丑恶
,退守心灵的宁静与平和。
[中图分类号
] I2071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047-05
[摘要
] 陈染是当代文学中一位重要而独特的女作家
,她以边缘人的低调自觉远离中心
,执着地探
索作为弱势人群的生存地位。通读陈染文本
2005年
11月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Nov. 2005

23卷第
4期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Vol. 23 No. 4
孤独与逃离
:陈染笔下的女性形象探析
掉的瓦片”。异性爱与同性爱同样脆弱得不堪一击 ,姐妹之邦隐现于云端 ,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女性归所 ,姐妹之邦倒塌后的绝望又把她们逼入更深的孤独深渊。
由于没有能力去阻隔外在冲击的危险和生存境遇的困扰 ,她们在不断地逃离与投奔中往复 ,从亲情逃离到爱情 ,从爱情逃离到友情
,从此地到彼地 ,从此角色到彼角色 ,因此逃亡便成为他们最大的本领。
“我”大学毕业留校任教本是很好的事
,但“我”却充满了压抑和孤独感
,无论是对于学校里的各式人等还
是姐姐和姐夫
“,我”都没有共同语言
,即使与
H女的同性恋行为也丝毫不能唤起“我”丁点话语欲望
,而
只想把自己封闭在往事回忆和怪想里虚构精神上的对话者。肄业不归之后“我”与两千五百岁老者的交
中。陈染正是通过呈现日常婚姻现实否认了爱与婚姻的因果关系
,决定“不再要这种飘渺的东西”。在
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中
,一个拥有清秀面容与诗人气质的男孩
——
——尹楠
,走进“我”的世界
,他于“我”没
有传统男性权威的压迫感
,努力实现着与他身体与心灵的双向交流
,然而这个唯一具有生命光亮的“我”大男孩又因不同的人生追求而选择残酷地离“我”而去
,可以发现“孤独”是贯穿其作品的核心因素之一。孤独
,作
为一种生存状态
,是她寻找精神家园的艰难旅程的尘埃落定的诗性表达
,也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陈染
对人生哲学意义的思考和顿悟。陈染的
在陈染的小说中生存着一个庞大的孤独者家族,其中的每个生命个体几乎是孤独而封闭的,如肖
倪拗拗、黛二、孤独”“
“孤独”意识对我们审视存在、质询自我
-2936 (2005) 04-
具有形而上的启发性。,
[关键词
] 陈染
;孤独
;逃离
蒙、

从现实层面上看
,陈染笔下的女主人公大多是一批生活在尘世边缘的高贵而孤独的女性
,她们身体
瘦弱削薄
,苍白灵秀
,但内心世界又极其敏感丰富
象之门
,展现了无限幽深丰富的女性身心经验。对女性而言
,回忆或梦幻也许是更为本真的存在。她的
许多重要作品
,如《与往事干杯》《站在无人的风口》《巫女和她的梦中之门》《沙漏街卜语》《私人生
、、、、
活》等小说都以倒叙的回忆展开纷纷落落的往事。对偏好精神分析的陈染来说
,回忆本身就是不断唤起
沉的孤独。《私人生活》中倪拗拗也从小生活在粗暴的父亲的统治下
,残缺的家庭中滋生出她强烈的孤
独意识和反抗意识。童年残缺性的生命体验使陈染和她的主人公们对“家”的概念有着不同常人的理

,家没有给陈染幼小的心灵以安慰
,而是她痛苦心灵的发源地。
如果说生存环境的封闭落寞和家的残缺滋养了她们的孤独气质
这种孤独来源于个体生命对现实的生存世界的真切体认
,源于女性生存现状的困惑与痛苦。她和她笔
下的女主人公们在饱经生活的磨难和世事的沧桑之后
,洞穿了日常烦忙背后的空虚冷漠
,鄙薄不满但却
无可奈何
,在现实中又经历了痛苦铭心的亲情、爱情、友情后
,又感到更加巨大无际的孤独。无论是现实
世界还是内心世界都无法满足她
,不啻为一篇女性自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神话。是的
,和她的人物一样
但仍不可抑制地重回梦里。梦与幻象所展示的人物自身
陈染没有沉迷于幻梦。无论,
水水还是寂旎
,梦醒后无不向巨大的现实妥协
,
的心理和性格因素昭示了孤独的更深层原因。
《潜性逸事》里
,雨子和最亲密的心灵知音李眉也是通过“半句话的形式”进行交
蒋 丽
(西北大学中文系
,陕西西安
710069)
是主人公们在不同时空中的共同体验,是小说文本中的一种弥漫性的
生存氛围。隔绝的空气阻碍着人们自由的呼吸。不管是在家庭中
,还是在社会中
,主人公们都时时刻刻
处于一种孤独的境遇中
,不仅生存个体之间无法沟通、无法交流
,而且甚至还彼此提防、窥视、诅咒着。
,聪慧睿智
,对现实生活有着清醒而痛楚的体认和孤独
遗世的美丽。作品中每个生命个体几乎都是在孤独封闭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如《私人生活》中的倪拗

,中的黛二小姐
,的寂旖小姐
,中的雨子。这首先
《无处告别》《与假想心爱者在禁中守望》《潜性逸事》
源于陈染个人的生活经历
—一陈染的孤独最早导源于她童年的记忆。对陈染来说
流的。陈染小说中人物的独语
,究其原因
,是源于人物对于世界、对于他人的无法言说和失语
,源于哲学
层面上神性和精神话语的缺失
,只有面对内心和自我一途
,仅凭幻想、幻觉般的自言自语在生存的泥淖
中沉沦、挣扎。在《归
,来路》中陈染最先表达了拒绝现实话语的焦灼和寻求超现实精神话语的渴望。
:《另一扇开启的门》“这是一个具有毁灭性和再生的思辨。新的价值观尚在无序状态之中 ,往前行的摸索像自我一样变化无常
,无限延伸。”[6]对陈染来说 ,逃离成就了一个多重拒绝的姿态 ,生命的逃离意味着对生存角色的不满与逃避。

从精神层面上看 ,由于无力抗争现实生活中的孤独,作品中的人物规避于自我的空间里,她们便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