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与他的两个儿子

合集下载

凤凰网——精选推荐

凤凰网——精选推荐

凤凰⽹来源 | 头条号“鉴史风暴”,⽔煮历史公号⼤⾰命失败后,陈独秀的两个⼉⼦被蒋介⽯抓捕杀害,他痛失爱⼦,与蒋介⽯誓不两⽴。

1932年,陈独秀被捕⼊狱,起初被判死刑,后来在宋庆龄等⼈的奔⾛下,以“危害民国罪”改判13年有期徒刑,蒋介⽯⽰意他写⼀纸悔过书即可出狱,当时南京政府的国防部长何应钦、北⼤校长蒋梦麟、铁道部长顾孟余等⼈陆续前来说降,⽽陈独秀予以坚拒,宁可把牢底坐穿。

1936年底,为让蒋介⽯停⽌内战、⼀致抗⽇,张学良等⼈策划了西安事变,⼈在狱中的陈独秀获知消息后,激动地称赞张学良“为陈家报仇雪恨,乃民主之救星”。

原来,陈独秀与张学良的⽗亲张作霖曾有着同⼀位义⽗陈衍庶。

他们俩在东北曾同受陈衍庶教诲,既是义兄弟,⼜有同窗之谊,不过,陈独秀与张作霖后来⾛的是两条路,⽽陈衍庶晚年独居北京,与义⼦张作霖和嗣⼦陈独秀⼏乎都没有往来。

个“⽩胡爹爹”教导,⽽陈衍庶则在⼭东任知县,因治理黄河有功,他被保举到直⾪当官,后来⼜调往奉天办理⽂案,署奉天军粮同知,历任怀德、柳河知县,虽然科第运不错,但他⼀直没有⼦嗣,娶了三房夫⼈,也没⽣下⼀⼉半⼥。

陈独秀1896年,陈独秀在安庆参加秀才考试,⾼中第⼀名,膝下⽆⼦的陈衍庶闻讯⼤喜,特地返回⽼家,在陈家祠堂⾥举办了隆重的过继⼿续,将陈独秀认在⾃⼰名下为嗣⼦,并写⼊了家谱。

此后,陈衍庶⼜将陈独秀带到东北去帮办⽂案,1901年,陈衍庶出任新民府知府,从此开始发迹。

张作霖1875年出⽣于奉天海城县的⼩洼村,⽐陈独秀⼤三岁,13岁时,其⽗张有财被赌徒打死,张作霖与⼆哥去报仇时,开枪出了⼈命,后逃往营⼝,19岁曾投清军营中,短暂当过兵,1896年,21岁的张作霖成为⼟匪。

1902年,陈衍庶带兵在新民⼀带剿抚,将张作霖等马匪团团围困起来,由于张作霖为⼈“盗亦有道”,曾在北镇县、赵家庙⼀带率保险队维持过当地治安,陈衍庶颇为欣赏他的⼲才,就没有极⼒清剿,⽽是把张作霖给招安了,并任命“⼩个⼦”张作霖为贴⾝保镖,后⼜提拔他担任新民府的马队管带。

初三《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作文800字【优秀6篇】

初三《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作文800字【优秀6篇】

初三《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作文800字【优秀6篇】篇一: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作文800字篇一方董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少年,就该有少年的样子。

在新中国还没成立之前,中国就有了这样的少年。

当时的中国被一层黑纱紧紧包裹着,社会环境不堪入目,但也有像李大钊、陈独秀等人,正不惜一切地救国。

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虽然年纪轻轻,但早已和父亲一样为中国共产党奉献了一切,直到最后,兄弟俩一起被国民党杀害,一起献身于革命事业。

2020年,一场突出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原本安定的生活。

我们不能出门,不能聚餐,中国被一群病毒紧紧包围了,但是,社会上也慢慢出现了一些少年,他们好好待在家里上网课坚决不给国家添乱;他们制作手抄报、贺卡等,为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们送去一份温暖;有些少年,把自己平时从来都舍不得用的压岁钱、零花钱,全部都捐到了抗疫一线;甚至还有的少年,直接到社区当起了志愿者。

不论如何,你们都是好样的!这都是少年最该有的模样,也是少年最美的模样……2021年东京奥运会,中国也有许多小将为国争光。

管晨辰的那一走,张家齐、陈芋汐那一跳,以及全红婵五跳三个满分的动作,都让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大为震惊。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只看到了他们一个个都站在了世界最高的领奖台上,并没有看见他们在背后留下了多少汗水和泪水,这或许就是我们中国少年的力量!“轰隆隆!”雷声大作,乌云密布,我正要爬上窗台关窗,就又响起了一声闷雷,随及便下起了倾盆大雨。

透过窗户,我看见了这样的一幕:一位老爷爷正赶忙收拾着他摊位上的东西,不看他正脸,我就可以想像到他当时的心情,是何等着急。

我正想着下去帮忙是否还来得及,雨雾中,从远处冲过来一个少年,大概也就十几岁,扔下自己的伞,赶紧来帮老爷爷收摊。

虽然手忙脚乱,虽然少年的背上都已湿透,但这是少年最美的模样!指导教师金雅美篇二: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作文700字初篇二少年的模样胥宇轩少年奕如飞鸟,划破云霄,跨越狂风,拥抱晨曦。

陈独秀的两个儿子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

陈独秀的两个儿子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
史 海钩 沉 ……………………… ………………

































. .
陈 公 培 等 人 到 法 国 , 法 教 育 会 派 陈 延 华
又 传 出华 法 教 育会 职 员 大 量 侵 吞 国 内汇 来 的 学 生 救 济 款 的 消 息 , 学 生 更 加 忍 使
解 决 留 学 生 入 学 问 题 , 昂 中 法 大 学 和 里 比利 时 中 比 大 学 应 该 任 学 生 自 由入 校 。
外 无政府 主义者 的思想 有所研究 , 对吴
稚 晖 、 石 曾 等 国 内 无 政 府 主 义 者 很 是 李 崇 拜 , 通 过 他 们 获 得 华 法 教 育 会 的 资 并
工 俭学 。在到法 国之前 , 陈氏兄弟 信仰
无 政 府 主义 , 巴库 宁 、 鲁 泡 特 金 等 困 对 克
织领 导下 , 到 巴黎 中 国驻 法使馆 前请 来
愿示威 , 高呼“ 为了生存和学习的权利而 斗争 ” 口号。他们要求 : 的 由北京政府发 给学 生每月 4 0 郎津贴 , 4 为限 ; 0法 以 年
主 义的影 响 , 最终确 立 了科 学社会 主义 世界观 。是什 么原因促使 陈氏兄弟发生
世 界 观 转 变 的 呢 ?起 着 重 要催 化 作 用 的
主 要 有 以下 几 件 事 。
第一件事是“ 二八 ” 学运动 。 二 求

陈独秀6个子女今何在

陈独秀6个子女今何在

陈独秀6个子女今何在?陈独秀6个子女今何在?陈独秀共有6个子女,即长子陈延年、次子陈乔年、三子陈松年、四子陈鹤年(后改名陈哲民)、长女陈玉莹、次女陈子美(其中,延年、乔年、松年、玉莹为陈独秀和结发妻子高晓岚所生,鹤年、子美为陈独秀与高曼君所生)。

这6个子女,大都走上了献身革命、自立自强的道路,其中,陈延年和陈乔年,同是中共早期领导人,在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之所以能够献身革命、自立自强,是与陈独秀的教子有方分不开的。

疼爱而不溺爱,陈延年、陈乔年兄弟死于国民党手中长子陈延年同天下所有父母一样,陈独秀对自己的子女非常疼爱。

但是,陈独秀常年为革命奔走,公而忘私,无暇顾及家庭子女,不仅未能在家庭生活上给子女带来幸福,反而还曾因他从事革命活动而连累了家人,危及子女的生命安全。

在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安徽都督柏文蔚、都督府秘书长陈独秀被袁世凯的爪牙倪嗣冲通缉。

由于柏文蔚、陈独秀迅速逃往上海,倪嗣冲没有抓到他们,便对陈独秀在安庆的家人进行迫害。

他们将魔爪伸向陈独秀的两个尚未成年的儿子延年和乔年,并扬言要斩草除根。

幸好陈家事先得到了消息,让延年和乔年去乡间躲避,倪嗣冲才未能得逞。

延年和乔年在乡间躲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回到了安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兄弟俩越来越感到,在安庆这个小地方,已经学不到更多的知识了,他们渴望外出求学。

他们的这一愿望和志向得到了祖母和母亲的默许。

1915年夏天,陈独秀从日本返回上海,开始筹办《新青年》杂志之事。

就在这时,他接到了安庆老家的来信,得知延年、乔年兄弟俩想出来读书的消息。

陈独秀感到儿子已经长大,应当让他们出来闯一闯。

因此,他对延年、乔年兄弟俩的想法表示赞成,并回信让他们立即到上海来。

于是,兄弟俩辞别母亲和祖母,乘舟东下,于1915年冬天抵达上海。

那时延年17岁,而乔年才13岁。

兄弟俩初到上海时,一度与父亲住在一起。

陈独秀与二子:父子无情亦有情

陈独秀与二子:父子无情亦有情
过 起 相 当 优 裕 的 生 活 。 陈 的 月 工 资 是 3 0 0元 . 但是 . 对 上 海
的两 个 儿 子 还 是 那 样
书不 看 , 一 目十 行 , 记忆力很好 , 尤 其 古 文 写得 好 。 安庆老先生看 了
他 的文 章后 说 : “ 可惜 现 在 科 举 废 了 , 要不然延年是翰林之才 。” 他 参 加 革命 后 。 特 别 在 大 革 命 中任 中共 广 东 区 委 书 记 期 间 . 忙 于 紧 张 的 革命 工作 , 无 暇 写 文 章 了 。但 由 于 他 的博 学 深 思 与 聪 慧 , 演 讲 和 口述整 理 下 来 就 是 一 篇 好 文 章 。有 一 次 他 从 广 州 到上 海 向 总 书 记 陈 独 秀 汇报 工作 , 一时没见着 , 就 由他 讲 , 郑超麟记录整理下来后 ,
特别是对 陈独秀 , 决定 让 他 单 独 隐 蔽 起 来 。 其住址不告诉 任何人 , 包 括 党 中 央 和其 家 里 人 。 平 时 陈 独 秀 自己 到 党 中 央机 关 来 办 公 . 阅 看 和签 发文 件 , 他 走 后 谁 也 不 知 道 他 住 在 哪 里 。这 样 , 他 就 与 高 君 曼和两个孩子—— 陈鹤年 、 陈子美隔离分居了。 当年 ,陈独 秀 与 高 君 曼 为 反 对 封 建 包 办 婚 姻 ,冒 天 下 之 大 不 韪, 姐夫与小姨子结合 , 曾受 到 很 大 的压 力 。但 是 , 二人真心相爱 , 又 一 直 生 活 在 远 离 家 乡 的环 境 中 . 而 且 终 日忙 于 救 国救 民 的大 业 . 因 此 二 人 的 爱情 生活 曾相 当甜 蜜 。 由于史料湮 没 , 关 于 高 君 曼 的为 人 , 鲜为人 知 , 甚 至 至 今 没 有

陈独秀的子女们

陈独秀的子女们

陈独秀的子女们作者:季天琴来源:《百姓生活》2011年第01期安庆江边,陈家的老屋早被拆毁,老屋的遗址归属当地的自来水厂,被修建成了平整的篮球场。

原址上竖立着一块碑,说明这是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家的旧址,并没提到他们的父亲陈独秀。

受到“托匪”的牵连,陈独秀的子女们自然处于被遮蔽的状态。

原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统战部副部长叶尚志少时离陈家故居只隔几条巷子,他没听说过陈独秀的两位儿子陈延年、陈乔年的任何情况。

叶尚志从工作岗位离休后,多次回到故乡安庆,见到了陈松年。

那时陈松年已经79岁,骨折卧床,家徒四壁,空空如也,只有长女长璞在身边照顾。

安庆窑厂退休会计师陈松年先生已于1990年过世,晚年曾被安排为安庆市政协副主席。

在回忆自己的父母时,陈长璞温情地说,他们都是和善、温润的人。

陈松年安徽大学化学系肄业,1950年,这个原来的教书先生没有接受安庆二中的聘书,而是去窑厂做工人。

谨慎的他担心,他的身份会给他带来风波——“陈独秀的儿子”带给他的不是荣耀与骄傲,而是紧张与忧虑。

陈长璞的母亲窦珩光安徽高师毕业,出身书香门第的她为了支付一子三女的学费,曾去窑场抬土、修铁路、糊火柴盒。

“邻居们不知道我们和陈独秀的关系,如果不是政审,学校里也没人知道我是‘黑五类’子女。

”陈长璞说。

年近退休的陈长璞快言快语、为人直率。

在谈论家史时,她不无遗憾地说:“我们家的历史是一部悲壮史。

”陈延年、陈乔年与父亲陈独秀以“同志”相称陈延年1898年出生,他自小不苟言笑,对旧书掌故、新书知识都有兴趣。

他与小其4岁的胞弟陈乔年感情深厚。

1915年陈延年17岁,陈乔年13岁,由其父陈独秀接到上海求学。

两年后,他们双双考取震旦大学。

陈独秀有一种不同凡俗的性格,也表现在对两个儿子的严酷要求上。

他让两个儿子睡在亚东图书馆发行部门的地板上,外出打工自食其力。

陈延年兄弟俩勤工俭学,常常吃大饼、喝自来水,平日衣衫褴褛,面色憔悴。

他们的继母兼姨母高君曼心生不忍,提出让他们回家吃住,陈独秀不以为然。

陈独秀的生平和事业

陈独秀的生平和事业

陈独秀的生平和事业朱洪(本文根据安庆师范学院皖江文化历史研究中心朱洪教授给安庆英德利企业集团党员职工上的党课录音整理)光绪五年(1879年),陈独秀出生在安庆黄家操场东面,建康路小学附近(海军116医院)。

1897年,陈独秀与高晓岚结婚。

高晓岚有大家子女的风范,长相很清秀。

陈独秀和高晓岚生了三子两女,大儿子陈延年(1898-1927),中共五大政治局候补委员;二儿子陈乔年(1902-1927),五大中央委员;小儿子陈松年(1910-1990)。

大女儿玉莹(1900-1928),小名叫筱秀,后来陈独秀化名陈独秀,也有与女儿的名字一致的意思。

小女儿,比乔年小,比松年大,夭折。

一、走上革命道路1901年,陈独秀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成为激进的资产阶级革命者。

1903年春天,陈独秀和邹容、张继一起,把学监姚昱的辫子给剪掉了。

之后,他们被日本人驱逐回到了上海。

这是陈独秀第一次遭受政治打击。

和邹容分手后,陈独秀回到了安庆,在安庆藏书楼发表演说,针对在东北发生的日俄战争,宣传反对俄国,被安庆知府通缉,陈独秀跑到上海。

这件事,是陈独秀第二次被打击。

到上海后,陈独秀协作章士钊办《国民日报》。

这是陈独秀办报之始。

1904年春,陈独秀在安庆酝酿办《安徽俗话报》。

编辑在安庆,印刷在上海,发行在芜湖。

办了不久,为了便于发行,陈独秀搬到芜湖长街,住到汪孟邹大亚东图书社小楼上办公。

辛亥革命取得成功以后,安徽省都督孙毓筠邀请陈独秀回安庆,帮助自己治理安徽。

于是,陈独秀回到安庆,住在宣家花园(现在的安庆六中西边)。

1913年夏天,二次革命失败,陈独秀逃到了芜湖,生活异常困难,后来不得已,到日本帮助章士钊编《甲寅》。

他在《甲寅》上发表文章,第一次用了“陈独秀”的笔名。

二、发起新文化运动1915年初夏,陈独秀自日本回到上海,开始编辑一本刊物,叫《青年杂志》。

为了办好杂志,陈独秀到处物色人才,经王孟邹介绍,联系上了胡适。

一年以后,《青年杂志》办得很好,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为中国的青年指出了救国的方向,销路大增。

陈独秀6个子女今何在?陈独秀的子女详细近况

陈独秀6个子女今何在?陈独秀的子女详细近况

[键入文字]陈独秀6 个子女今何在?陈独秀的子女详细近况陈独秀共有6 个子女,即长子陈延年、次子陈乔年、三子陈松年、四子陈鹤年(后改名陈哲民)、长女陈玉莹、次女陈子美(其中,延年、乔年、松年、玉莹为陈独秀和结发妻子高晓岚所生,鹤年、子美为陈独秀与高曼君所生)。

这6 个子女,大都走上了献身革命、自立自强的道路,其中,陈延年和陈乔年,同是中共早期领导人,在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之所以能够献身革命、自立自强,是与陈独秀的教子有方分不开的。

疼爱而不溺爱,陈延年、陈乔年兄弟死于国民党手中长子陈延年同天下所有父母一样,陈独秀对自己的子女非常疼爱。

但是,陈独秀常年为革命奔走,公而忘私,无暇顾及家庭子女,不仅未能在家庭生活上给子女带来幸福,反而还曾因他从事革命活动而连累了家人,危及子女的生命安全。

在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安徽都督柏文蔚、都督府秘书长陈独秀被袁世凯的爪牙倪嗣冲通缉。

由于柏文蔚、陈独秀迅速逃往上海,倪嗣冲没有抓到他们,便对陈独秀在安庆的家人进行迫害。

他们将魔爪伸向陈独秀的两个尚未成年的儿子延年和乔年,并扬言要斩草除根。

幸好陈家事先得到了消息,让延年和乔年去乡间躲避,倪嗣冲才未能得逞。

延年和乔年在乡间躲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回到了安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兄弟俩越来越感到,在安庆这个小地方,已经学不到更多的知识了,他们渴望外出求学。

他们的这一愿望和志向得到了祖母和母亲的默许。

1915 年夏天,陈独秀从日本返回上海,开始筹办《新青年》杂志之事。

就在这时,他接到了安庆老家的来信,得知延年、乔年兄弟俩想出来读书的消息。

陈独秀感到儿子已经长大,应当让他们出来闯一闯。

因此,他对延年、乔年兄弟俩的想法表示赞成,并回信让他们立即到上海来。

1。

陈独秀父子仨

陈独秀父子仨

陈独秀父子仨“叛逆”朱洪《人民文摘》(2009年第12期)在中共党史土,陈独秀父子仨别具一格,他们之间父子感情淡薄,却为同样的革命事业奋斗,显赫一时1927年春,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父子三人,在中国现代史上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在这一年举行的中共五大上,父子三人同时被选为中央委员。

这在中共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

在中国历史上,陈氏家族是“孝义相从”的世家。

谁曾想,到了20世纪初,这个历代朝廷最听话的陈家,竟然出了一父二子三个“叛逆”——父亲陈独秀发起、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并连任五届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而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年纪轻轻,也先后成为中共早期举足轻重的领导人。

遗憾的是,陈氏父子在革命事业上的辉煌并不长久,在一年之后的中共六大上,父子三人的名字同时消失,只不过,消失的方式不太一样:陈独秀在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最后,被开除了党籍;而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两人,则在一年之内先后被捕,很快就被杀害了。

缺少父爱的儿子陈独秀的亲情观念非常淡薄,算不上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因此,用漠不关心来形容他与孩子的关系,并不为过。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陈独秀,因为他也是在缺少父爱的环境中长大的。

陈独秀很小就没了父亲,过继给叔父后,又赶上叔父常年在外做官,无法给予他缺失的父爱。

陈独秀“慈父”的角色是由爷爷扮演的,由于一生抑郁不得志,爷爷陈章旭的脾气很差,在家是一言九鼎,绝对的家长制作风。

这一点又对陈独秀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陈独秀后来参加革命,建立共产党,遇到问题动不动就拍桌子,发脾气,恐怕多半是继承了爷爷的遗风。

考取秀才后,陈独秀赋闲在家,娶妻生子,所有家用都靠叔父提供。

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那年,陈独秀与高晓岚有了第一个儿子陈延年。

正好这一年,叔父回家省亲,临走时,顺便把陈独秀带到东北,想让他见见世面。

从这之后,陈独秀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数,基本上每次回家,儿子不认识爸爸,爸爸也认不出儿子。

陈独秀每次回家的意义并不在于享受天伦之乐,而是与新朋旧友谈天说地。

追述陈延年兼及陈独秀一家

追述陈延年兼及陈独秀一家

追述陈延年兼及陈独秀一家在中国现代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思想厚重、识见非凡、意志刚强、干出一番轰轰烈烈事业,却慷慨就义、英年早逝的先烈,有一长串英名。

李大钊、恽代英、赵世炎、蔡和森、向警予、瞿秋白、彭湃、萧楚女、罗登贤等等,知名的不少于几百人。

其中就有一位在党内称为“小列宁”、29岁在龙华刑场偏不下跪、站着被乱刀砍死的著名共产党员、中央政治局委员陈延年,还有他的弟弟、当时的中央委员、后他一年又被屠杀于龙华的陈乔年。

他们是陈独秀的儿子。

这两位先烈的名字是决不应该被遗忘的。

延年与乔年少年时代即受磨炼陈延年1898年出生于安庆一个有名望的家族,他在私塾、尚志小学、全皖中学的求学生活,是在安庆度过的。

他自小聪颖,读书认真,穷经究理,不苟言笑,对旧书掌故、新书知识都有兴趣,视野开阔,抱负不凡。

他与小他四岁的胞弟乔年感情深厚。

因其父陈独秀早期任皖省柏文蔚都督府秘书长,后来为袁世凯派来的都督倪嗣冲追捕,陈独秀逃亡日本,倪欲斩草除根,搜捕延年兄弟,幸得信息后逃至怀宁乡下躲过,免遭毒手。

这对他们难兄难弟童年思想产生很大影响,种下了反抗和革命的种子。

1915年延年17岁,乔年13岁,由其父接到上海求学,让他们见见世面,意在培养见识,开阔眼界。

先学法文,两年后双双考取震旦大学。

他们求学的生活很特殊。

陈独秀有一种不同凡俗的性格和思想,也表现在对两位亲子的严酷要求上,他坚持不让他俩回到家中过平稳、依赖生活,而让他们独立、劳动、吃苦,使兄弟俩勤工俭学,常常吃大饼、喝自来水,平日衣裳褴褛,面色憔悴。

其妻亦即延年、乔年之继母又是姨母高君曼和友人潘赞化情有不忍,劝陈独秀改善两子生活,亦不为所动,甚至说这是妇人之见,实是害了他们,坚持如故。

兄弟二人也养成类似其父的倔强个性。

连经济条件宽裕、十分疼爱他们的祖母从皖抵沪来看他们,也和他们的继母一样流着眼泪,要给以补助照顾,均被拒绝,两兄弟声言决不依靠任何接济。

小小年纪如此好强,确实是少有的。

陈独秀和他的两个儿子

陈独秀和他的两个儿子

在早期中国革命史上,陈独秀和他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都享有盛名。

尽管由于家庭原因,父与子之间始终存在隔阂,但共同的信念却让他们成为革命的同志。

在中共“五大”上,父子三人同时进入中共中央委员会,这是中共党史上独有的。

上海,是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当选党的最高领导人的地方;也是我党卓越的年轻领导干部陈延年和陈乔年成长、牺牲的地方。

1915年秋,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同一年,他把与发妻所生的两个儿子:17岁的陈延年和13岁陈乔年接到上海求学。

陈独秀的教育方式是特殊的,他始终没让延年和乔年在自己家里吃住。

据陈独秀的同乡好友潘赞化回忆,那时“两兄弟寄宿于《新青年》发行所店堂地板上,白天在外工作,谋生自给,……脸色憔枯,人多惜之,而怪独秀忍也。

”但兄弟俩对清贫生活并不在意,还拒绝了祖母的接济,决心在艰苦中磨练自己。

延年、乔年在1919———1922年赴法勤工俭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4年,延年和乔年回到国内。

延年担任广州区委书记,乔年则到北京担任中共北方区委组织部长。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陈延年领导了著名的省港大罢工,这次大罢工长达1年零4个月,是世界工人运动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罢工,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陈延年的聪明才干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延年受命于危难之际,来到上海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

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滩,他与赵世炎一起,整顿和恢复被国民党破坏的党和工会组织,积极领导上海工人和江浙的民众进行反对国民党的斗争,使党的组织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

1927年4月27日,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陈独秀继续当选为总书记,陈延年因斗争需要未能出席会议,但仍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陈乔年也被选为中央委员。

陈氏父子三人在同一次党代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历史上是罕见的。

1927年6月26日,正在上海举行秘密会议的陈延年被捕;7月4日,与另外两位上海党的领导人赵世炎、郭伯和同时壮烈牺牲于龙华塔下。

陈独秀的儿子们

陈独秀的儿子们

陈独秀的儿子们作者:何西来源:《人生与伴侣·综合版》2021年第07期近日,“民族復兴的百年旗帜——中国历史研究院征集海外中共珍稀文献展”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这一展览中,公开展示了革命烈士陈乔年的履历。

陈乔年是陈独秀的次子,他的哥哥陈延年于1927年被捕,他宁死不跪,站着被刽子手乱刀砍死,年仅29岁。

一年后,26岁的陈乔年也宁死不屈,被残忍杀害,就义前,他曾慷慨陈词:“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血染的文字气壮山河!对于陈独秀,我们关注得比较多,而对于他的儿子们,我们就了解得比较少了。

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和次子陈乔年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

1898年,陈延年出生于陈独秀的故乡安徽省怀宁县在城乡(今属安庆市),陈乔年比他小4岁。

幼时,两人同在家乡求学,勤奋攻读。

1915年,兄弟俩离开故乡到上海读书,与他们的父亲——正在主编《新青年》杂志的陈独秀生活在一起,从而受到父亲的革命追求的深刻影响。

1917年,陈独秀应聘到北京大学任文科学长,陈延年和陈乔年遂在上海开始了独立的生活。

不久,两人都考入震旦大学。

1919年12月,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陈延年和乔年一同赴法勤工俭学。

在法国,一度热衷于无政府主义的兄弟俩,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他们终身的信仰。

同时,在这里,他们也结识了同为赴法勤工俭学的周恩来、赵世炎等人,成为了志同道合的同志。

1921年底,在法国北方避居法国军警搜捕的赵世炎通过书信与在法国、德国和比利时的周恩来、李维汉、刘伯坚等密切联系,商讨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事宜”。

1922年初,他们达成了共识。

1922年6月,陈延年与周恩来、赵世炎一起创建旅欧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

它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在巴黎郊区的布罗尼森林中举行的。

代表大会共开了三天,在法国、德国、比利时三国勤工俭学的18名代表参加。

他们是:周恩来、赵世炎、陈延年、李维汉、王若飞、萧朴生、刘伯坚、袁庆云、任卓宣、尹宽、李慰农、郑超麟等。

陈独秀的后人们

陈独秀的后人们

查 阅有 关 资料 ,现 将 陈独 秀后 代 情
况简述如下 。
位青 年 女工 潘 兰珍结 为 夫妻 ,但 没
有 生 育 子 女 。潘 比 陈 小 2 岁 。 两 人 9
因 同 住 一 栋 楼 ,朝 夕 相 见 , 由 同情 到 同 居 。 13 年 1 月 1 9 2 O 5日 ,陈 独 秀 被 捕 ,报 上 刊 登 了 消 息 和 照 片 ,潘
于 12 96年下 半 年结婚 ,后 生 了个儿 子 叫红 五 。乔年 被 捕 时 ,史 静仪 因
忙 于 营 救 ,未 能 照 顾 好 孩 子 ,不 久

劳 哆冬
JA GH AI N HI I N U WE S
孩子病 故 了 。另 有 一说 ,史 静 仪 在 将 祖 母 和 父 亲 的 灵 柩 运 到 安 庆 。 后
的最 后岁 月 里 ,陈松 年 一 家是 陪伴 人 了中共外 围组织 民族 解放先锋 队 , 在 他身边 的唯一 亲人 。14 年5 7 从 事 抗 日动员 工 作 。 13 年 因参 加 9 2 月2 95 日,陈独 秀在 江津 因病 逝 世 后 ,在 各 方 亲友 的帮助 下 ,松 年 与后 母 一
2 , 《 艺 报》 发 表 了题 为 《 51 文 3 乔 石 碑 。 此 后 ,每 年 清 明 节 ,陈 松 年 年烈士有 女陈鸿 ,天涯何 处》一 文 。 此文 作 者是 史静 仪 的胞 妹 史汉 仙 的 丈夫 杨 纤如 。文 中透 露 ,史静 仪 已
于 16 年 去 世 ,弥 留之 际 ,嘱 家 人 98 函告 妹 夫 杨 纤 如 ,托 他 帮 助 寻 找 乔 年 的女 儿 陈鸿 。 三 子 松 年 (9 0 19 年 ) 由 1 1- 9 0 , 于 延 年 、乔 年 早 年 离 家 赴 沪 读 书 , 松 年 一 直 留 在 母 亲 身 边 。 他 曾在 安 徽 大 学 化 学 系 就 读 。 13 年 陈 独 秀 93 被 国 民 党 政 府 判 刑 后 ,松 年 第 一 次 去 南 京 探 监 。 以后 每 年 寒 暑 假 他 都

陈独秀家庭成员和故居、墓地

陈独秀家庭成员和故居、墓地

陈独秀家庭成员和故居、墓地寄语:陈独秀是与孙中山、毛泽东具有同等重要历史地位的杰出人物!对于陈独秀的历史地位,已经有很多论著进行了论述,但还是肯定得不够。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陈独秀至少有六大历史贡献、两大杰出成就,并为我们做出一个杰出的表率。

今天分享的是陈独秀家庭成员和故居、墓地,欢迎阅读。

家庭成员原配高晓岚(高大众)(1876年-1930年9月9日),安徽六安霍邱临淮乡人,清末安徽统领副将高登科之女,育有三子一女。

逝于安庆。

配偶高君曼(高小众)(1888年-1931年),高晓岚同父异母妹。

育有二子一女。

病逝于南京。

配偶潘兰珍(1908年-1949年),江苏南通人,因病去世于上海,无子女。

有一养女,潘凤仙曾居于上海。

长子陈延年(1898年-1927年),曾任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广东、浙江及江苏区委书记。

高晓岚之子。

长女陈玉莹(陈筱秀)(1900年-1928年),病逝于上海。

次子陈乔年(1902年-1928年),曾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共北方区委组织部部长、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湖北省委书记、江苏省委组织部长等职。

1928年6月6日,陈乔年在上海龙华的枫林桥畔就义。

三子陈光美(1907年-1999年),长期隐居蜀中,由于历史原因,此子一直未承认是陈独秀儿子。

四子陈松年(1910年-1990年),曾任安庆市政协常委,安庆市文史馆馆员,安徽省文史馆馆员。

幼女陈子美(1912年-2004年),妇产科医生。

文革时经香港前往美加地区,后常住美国行医。

她逝世后中国驻纽约副总领事崔爱民前去吊唁。

幼子陈鹤年(1913年-2000年),与姐姐陈子美为一母所生,母亲高君曼,妻子许桂馨。

在北大读书期间是当时北平的“三大学生领袖”之一。

1938年底,陈鹤年携妻子和孩子去了香港,抗日战争期间又回内地。

抗战胜利后,再度带全家定居香港进《星岛日报》工作。

传有孙子陈仲劲(父亲不明),曾在抗战时期参加“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第一团第三总队,后经商,称祖父对他说“千万不要搞政治”。

陈延年与陈乔年

陈延年与陈乔年

陈延年与陈乔年文I吴基民1012年8月末的一个下午,反对军阀 J L y U■冲的-队匪兵,突然冲进 了安庆城内陈衍庶的家里。

幸好事先得到警 报,陈独秀的大儿子陈延年、二儿子陈乔年攀 上屋顶,逃到邻居家里,然后连夜逃到怀宁乡 下,躲到了亲戚陈遐文的家里。

第三个儿子陈 松年仅六七岁,慌不择路,跌倒在邻居家天井 中的大浴盆里,邻居大妈趁机在他的屁股上连 拍数下,打得他嚎啕大哭,大妈顺手将他衣 服扒个精光,把他按在浴盆里洗澡,躲过一 劫……原来,安徽的“讨袁革命”失败后,袁 世凯的爪牙倪嗣冲于8月28日攻占安庆,29日又进人芜湖。

安徽都督柏文蔚与秘书长陈独秀 落荒而逃,跑到日本;倪嗣冲欲斩草除根,把 陈独秀的老家封了,将财产一抢而空。

幸好三 个儿子逃了出来,这才有了上述一幕。

几个月后,延年、乔年得知父亲已回上海,从母亲高大众的手里取了点衣物,辞别故 乡,千里迢迢来到上海。

从此他们再也没有见 过自己的生母,再也没有回过故乡。

这一年,陈延年15岁,陈乔年仅11岁。

【艰难闲苦,玉汝于成】陈延年与陈乔年虽为一母所生,外形却 很不一样,延年自幼身体壮实,皮肤粗糙黝 黑,性格不苟言笑,平时沉默寡言,像个“黑 面武生”,睥气跟父亲一样倔強。

乔年则生来 皮肤白皙,眉清目秀,像个“白面书生”,而 且性格开朗,喜欢嬉闹。

他们初到上海,与父 亲、继母(即高大众的妹妹高君曼)同住在法 租界吉益里21号。

对于两个侄儿的到来,高君曼十分开心,她唬寒问暖,竭尽所能地为他们添衣置物。

但陈独秀的教育理念却与别人不同,他主 张实行所谓的“兽性”教育,一心要改变我国 青年“手无缚鸡之力,心无一夫之雄;白面纤 腰,妩媚若处子;畏寒怯热,柔弱若病夫”的 状况。

因此他决意不让儿子们住在自家寓所,只给很少的生活费,让他们出去勤工俭学。

陈独秀让大儿子跟旅法著名女画家潘玉良 的丈夫潘赞化学习法文,二儿子年幼,跟随自 己读书,两人都寄宿在四马路亚东图书馆《新 青年》杂志发行所的店堂里。

父子三人同当中央委员——关于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

父子三人同当中央委员——关于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

( 复旦 大学前身 )。但 陈独 秀不让 他俩 回家过 产 生 重大 影 响 的 ,还有 一 位 叫 阮爱 国 的越 南 平稳 、依赖 的生活 ,要求两兄弟 勤工俭学 ,学 籍 法 共党 员 。 阮爱 国对 兄 弟 俩孜 孜 以求 探 索
人物春秋 一
救 国真 理 的精神 特别欣 赏 ,便介绍他 们加入 了法 国共产 党 。这 位 阮爱 国 ,就是后 来成 为越 南共产党创 始人 和越南 民主共和 国 “ 国父 ” 的胡志 明 。中共旅 法支部成 立后 ,陈延年 和陈乔年又 都在 1 2 年转 为 中共党 员 ,并按 照党的指示 ,转道去莫 斯科 留 92
■人物春秋
父子兰火 同当中央委员
关于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
口 黄苇町
党 的历 史 中,有很 多感人至深 的事值得 回 味和传颂 。其 中 ,父子三人在党 的 “ 五大 ”上
会独立 、劳动 、吃苦 。兄 弟俩 几乎形影不离 ,
同时 当选 中央委员 ,就曾被传为美 谈 。 党 的第 五次全 国代表 大会 ,是 1 2 年 4月 97
潮 。陈独秀 希望他们去苏联 留学 ,但他们认 为
从。 “ 文革”期 间 ,祖 父被迫 闲居 在家 ,曾两 法 国才是无 政府主义 的故 乡 ,便 自主决定 去法 次 和我 谈 到他 们 的往事 ,怀 念 之情 ,溢 于言
表 。这两位 年轻共产 党人的形象 ,从 此深扎在 国勤工俭学 。陈独秀看兄弟俩很 坚决 ,也想让
学—— 这正是父 亲当初为他们 设计 的道路 。消息传 回国 内 ,陈 独秀表面上没说什么 ,内心却对兄弟俩 的转变极为欣慰 。
大革命进 入高潮后 ,陈延 年奉 召 回国。在 很短 的时 间内 , 他便从 社会主义 青年 团驻 粤特派员 、广州 区委秘书 ,升至 中共

陈独秀和他的两个儿子

陈独秀和他的两个儿子

陈独秀和他的两个儿子作者:朱洪来源:《领导文萃》2019年第03期创办《青年杂志》1915年初夏,陈独秀回到上海。

因为打算办杂志,陈独秀带家人住到了法租界嵩山路吉谊里21号。

因不能预知《青年杂志》的发行情况,汪孟邹以事多为由,婉言拒绝发行该杂志。

但作为朋友,汪孟邹介绍群益书社陈子沛、陈子寿兄弟来发行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

群益书社提出,陈独秀每月得编辑费、稿费200元,月出一本杂志。

陈独秀满口答应了,有200元收入,一家人不仅可以饱食无忧,而且可以把在安庆的延年、乔年接到上海来,减轻一点嗣母和高晓岚的压力。

环境好转后,陈独秀给安庆家中写了一封信,叫延年、乔年到上海来,找点事做。

延年17岁,乔年13岁,正是出来闯荡人生的时候,而且兄弟俩可以互相照应。

延年和乔年正在安庆全皖中学读书,接到父亲的信,欢天喜地,上海是青年人向往去的地方,兄弟俩早就渴望闯一闯了。

延年、乔年来到上海,就在陈独秀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偏偏遇到一场人祸。

原来,《青年杂志》办了几期,读者增多,销量大增。

买杂志的青年越来越多,陈独秀的事业如火如荼,从而引起上海青年会的嫉妒。

他们所办的刊物《上海青年杂志》被《青年杂志》一压,没有了销量。

为了自己的杂志,他们写信到群益书社,指责《青年杂志》和他们的杂志名字雷同,奉劝《青年杂志》及早更名。

这差不多是中国第一个“署名权”官司。

没有办法,陈独秀只好在出版一卷六期后,于1916年夏天暂时停刊了。

北大文科学长延年、乔年刚到上海时,和父亲、姨妈住在法租界嵩山路吉谊里21号。

《青年杂志》停刊后,经济再次陷入低谷,陈独秀脾气大,延年、乔年半工半读,就搬出来独居了。

祖母谢氏想念两个孙子,到上海看望,因两个孙子不和陈独秀住一起,不得不派人到处寻找延年、乔年。

汪孟邹听说后,责怪陈独秀,不该把延年、乔年放到外边,没有和他们一起住。

但陈独秀觉得,这个社会本来就险恶,青年人应该吃点苦,吃点苦有好处。

孩子从小不吃苦,将来怎么办?高君曼背后对汪孟邹说:“我留他们弟兄俩住家里,老的不同意,小的不愿意。

陈独秀与两个儿子的平淡父子情

陈独秀与两个儿子的平淡父子情

陈独秀与两个儿子的平淡父子情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9年第14期1915年初夏,反袁運动失败后远赴日本的陈独秀回到上海,打算办《青年杂志》。

好朋友、亚东图书馆老板汪孟邹介绍群益书社来发行杂志。

群益书社提出,陈独秀每月得编辑费、稿费200元,月出一本杂志。

陈独秀满口答应了,有200元收入,一家人不仅可以饱食无忧,而且可以把在安庆的两个儿子延年、乔年接到上海来。

创办《青年杂志》,接儿子来上海当时延年和乔年正在中学读书,接到父亲的信,欢天喜地。

他们连忙来到上海,和父亲、姨母(高君曼,也是继母)住在一起。

就在陈独秀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偏偏遇到一场人祸。

原来,《青年杂志》办了几期,读者增多,销量大增,从而引起上海青年会的嫉妒。

他们所办的刊物《上海青年杂志》被《青年杂志》一压,没有了销量。

为了自己的杂志,他们写信到群益书社,指责《青年杂志》和他们的杂志名字雷同,奉劝《青年杂志》及早更名。

没有办法,陈独秀只好在出版一卷六期后,于1916年夏天暂时停刊了。

《青年杂志》停刊后,经济再次陷入低谷,陈独秀脾气大,延年、乔年半工半读,就搬出来独居了。

汪孟邹听说后,责怪陈独秀不该把延年、乔年放到外边。

但陈独秀觉得,这个社会本来就险恶,青年人应该吃点苦,吃点苦有好处。

孩子从小不吃苦,将来怎么办?高君曼背后对汪孟邹说:“我留他们弟兄俩住家里,老的不同意,小的不愿意。

传出去,都是我不好。

”高君曼心里过不去,也怕外面说闲话。

汪孟邹走后,高君曼在陈独秀面前说,还是让孩子回来住吧,怪可怜的。

但陈独秀说,你这样做是姑息养奸呐!1916年9月15日,陈独秀恢复办刊,将《青年杂志》名字改为《新青年》,出版商仍然是群益书社。

一天,在杭州教书时认识的朋友沈尹默(原名沈君默)在北京琉璃厂附近遇到了陈独秀。

他建议陈独秀离开上海,到北大工作,并请北京医专校长汤尔和向北大新校长蔡元培推荐。

不久,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相当于系主任)。

父子三人同当中央委员——关于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

父子三人同当中央委员——关于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

父子三人同当中央委员——关于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
黄苇町
【期刊名称】《同舟共进》
【年(卷),期】2011(000)009
【摘要】党的历史中,有很多感人至深的事值得回味和传颂。

其中,父子三人在党的"五大"上同时当选中央委员,就曾被传为美谈。

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1927
年4月末在当时的革命中心武汉召开的。

大会选举的29名中央委员中,有3名是
同一家人,这就是陈独秀与他的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

陈乔年当选中央委员
时只有25岁,陈延年当选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时,也不到29岁。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黄苇町
【作者单位】红旗出版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20
【相关文献】
1.站着被乱刀砍死的陈独秀长子陈延年
2.父子三人同当中央委员——关于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
3.关于陈延年和陈乔年的生年
4.陈延年与陈乔年
5.合同当事人约
定由义务人向第三人履行义务的,第三人获得受领的资格,但不因此而成为合同之权利主体,不得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诉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独秀与他的两个儿子
陈独秀、陈延年
陈延年和陈乔年,同为中共五届中央委员。

陈延年任五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江苏省委书记。

陈乔年任五届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等。

他们为革命英勇壮烈牺牲时,陈延年29岁,陈乔年26岁,他们是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马克思主义者。

陈延年和陈乔年,是陈独秀与原配夫人高晓岚的儿子。

可是,由于陈独秀坚持“父道尊严”致使父子之间关系一直淡漠。

当儿子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后,陈独秀才领悟到儿子是尊重和爱戴父亲的,也体会到父子情深……
少年蒙难
1898年,陈延年出生时,陈独秀随升任辽阳知州的养父陈昔凡在东北,没有听到婴儿的啼哭声,没有看见襁褓中儿子的笑容。

受到康有为、梁启超“百日维新”运动影响的陈独秀,不顾家庭的阻止,抛下娇妻幼子独自赴杭州入求是书院求学。

继后,开始了最初的革命活动。

陈延年4岁时,弟弟陈乔年出生了。

此时,在杭州进行反满演说受到警察追捕的陈独秀逃往南京避难,继而在家乡安庆建立藏书楼传播革命思想,成了被清朝政府列为缉拿的首要分子,匆匆流亡日本。

为革命奔走呼号的陈独秀,无暇顾及孩子和家庭。

陈延年、陈乔年只好由祖父陈昔凡养育,并受到祖父母和母亲的呵护。

1913年,15岁的陈延年和11岁的陈乔年,突遭不幸。

他们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的父亲陈独秀协同都督柏文蔚举旗讨袁,因“二次革命”失败,柏文蔚、陈独秀东逃日本。

他们的家被袁世凯派来的部队洗劫一空,幸亏兄弟俩机灵地互为人梯越墙逃到乡下,才没有被斩草除根。

苦则立志
1915年,回到上海的陈独秀得悉家中遭了劫难,决定将两个儿子领来上海读书。

陈延年、陈乔年经多方辗转周折,终于“找”到了父亲。

两个儿子虽然到了上海,可是,教育孩子方法独特的陈独秀,不让儿子在家里吃饭、住宿,而是把他们寄住在上海四马路亚东图书馆《新青年》杂志发行所店堂里,托亚东图书馆经理、同乡好友汪孟邹每月给陈延年和陈乔年10元生活费。

陈氏兄弟俩经法国语学校补习法文后考入复旦大学,仍然依靠每月10元生活,除了交纳学费后所剩无几了,生活十分清贫。

他们不得不半工半读,每天吃大饼,喝自来水,过着夏无蚊帐,冬无棉衣,一件夹衣四季不离身的生活。

生活的清贫,劳作的苦累,兄弟俩却坚持不向
父亲索取,不要家庭接济,而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自己。

陈独秀不让陈延年、陈乔年住在家中,令他的第二位妻子高君曼心中十分不安。

作为孩子的姨妈和继母的高君曼视陈延年、陈乔年如同己出,认为于情于理都应该让两个孩子在家里吃住。

但是陈独秀毫不让步,两个人常为此事爆发口角争吵。

人到青年,立定鸿鹄之志的陈延年、陈乔年在上海几年间,一直没有回到陈独秀家中。

信仰转变
1919年底,陈延年、陈乔年兄弟经当时的中国无政府主义者吴稚晖介绍赴法国勤工俭学。

航程中,他们挤在下等舱里“打通腿”,啃着干面包。

这是艰苦的旅程。

初到法国的陈延年、陈乔年,住巴黎凯旋门附近伯尼街22号。

他们以过人的聪慧和流利的法语考入巴黎大学附设的阿里雍斯学校,在那里学习文学、地理和法国文明史等。

他们一面做工,一面读书,准备报考巴黎大学。

不久,控制华法教育会的无政府主义领袖李石曾、吴稚晖和中国驻法公使陈篆等人,勾结法国反动当局肆意破坏中国留学生勤工俭学,宣布华法教育会与中国勤工俭学学生脱离经济关系。

陈延年、陈乔年和大批失去资助的学生,过起了流浪生活。

为了生存,陈氏兄弟俩到里昂一家工厂做翻砂工,拼命干活,辛苦劳作一天的所得也难以维持起
码的生活。

1921年间,困境中的中国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纷纷起来抗争。

由蔡和森、周恩来、赵世炎等发动和领导了“二二八”求学运动并举行游行示威。

学生们提出的正当要求不但遭到中国官方的拒绝,而且遭到法国当局警察的逮捕。

100余名参与示威的学生,被强行遣送回国。

所幸的是,陈氏兄弟俩没有被逮捕。

他们在“二二八”求学运动中先后结识了蔡和森、周恩来、王若飞等共产主义者。

在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下开始走到马克思主义者队伍中来。

1922年6月,兄弟俩参加了旅欧少年共产党。

他们同赵世炎、王若飞、萧三等以及一些法国共产党人交往甚密。

1922年8月,经当时法共党员胡志明介绍,陈延年、陈乔年加入法国共产党。

陈独秀旧居
投身革命
中共中央正式承认旅欧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和加入法国共产党的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组建了中共旅欧支部。

支部大会选举陈延年、周恩来、赵世炎为领导人。

不久,旅欧支部将《少年》改名《赤光》,陈氏兄弟俩与邓小平等主持编辑出版《赤光》的工作,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3年春,中共中央决定派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王若飞等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他们进入“东大”学习后,国内国共合作局面出现了。

由于高涨的革命
形势和火热的斗争急需要大批党的优秀干部,中央决定陈延年等回国。

陈延年于1924年暑期起程回到国内,即前往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的广州。

11月,陈延年接替周恩来任中共广州区委书记,负责广东、广西、福建和香港的党务工作。

1924年10月,陈乔年奉命从莫斯科回到北京,任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组织部长,同北方执委书记、留法留俄时的同学赵世炎并肩战斗在一起。

父子情深
陈延年一直称其父亲为“独秀同志”,父子之间以革命同志关系维系着,这是世间罕见的。

陈延年对父亲的错误以同志式关系提出批评和建议。

他曾直接批评陈独秀:“独秀同志片面主观,缺乏对全国形势的正确分析,反对北伐是错误的。


1927年7月4日,陈延年在上海龙华塔下枫林畔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临刑前他奋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秘密离开上海、虎口逃生隐藏武汉的陈独秀,得知儿子陈延年惨遭反动派杀害时悲愤万分,痛骂蒋介石不仁,发誓与蒋介石不共戴天。

陈独秀化装回到上海家中,见到高君曼为儿子设的灵位,哭泣哀嚎。

他淌着泪问高君曼:“延年的尸收了没有?”高君曼泣不成声地回答:“没、没
有……”陈独秀焦急地追问:“怎么回事?”“他死得很惨!组织上托人要过尸,蒋介石不给。

据狱中传出话说,特务要延年供出党组织名单,他誓死不泄露党的机密。

受尽各种酷刑后,被分尸惨死……”高君曼哽哽咽咽地告诉陈独秀,陈独秀听了,悲愤至极。

在挽救党的“八七”会议上,陈乔年不因陈独秀是自己的父亲而讲情面,而是与陈独秀执行的错误路线作坚决斗争,坚定地拥护党中央撤销陈独秀党内职务的决定。

陈乔年在会上发言说:“我父亲陈独秀同志执行的错误路线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的,它使我哥哥延年和李大钊、赵世炎等一批共产党人惨遭敌人杀害,给革命带来巨大损失,这是血的教训,切切不可忘记。

”陈乔年掷地有声地提醒和告诫与会同志:“对国民党反动派只有作坚决斗争,绝不能存在任何幻想。


不到一年时间,1928年6月间,传来陈乔年被国民党杀害且尸首难寻的噩耗,令陈独秀痛不欲生。

消沉、悲痛、失望之际,陈独秀借酒浇愁,常常老泪纵横,痛哭流涕。

他用颤抖的手举着酒杯说:“延年、乔年,父亲为你兄弟俩酹此一杯!”说完,将酒洒在地上,仰天哀叹不已。

这时,陈独秀所坚持的“父道尊严”那一套,显得是多么空洞,因而也被自己情感所淡漠,所淡化。

这时,陈独秀才觉得两个儿子内心是很尊重和爱戴自己的。

儿子死了,陈独秀才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