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果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质量控制中国果菜2017, VoL37, No.633果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卜惠斐1袁李巧生2袁林晓飞1袁张婷1(1.建德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建德市农产品监测中心),浙江建德311600;.建德市农技推广中心,浙江建德311600)摘要:农药是为保障、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所施用的用来杀灭昆虫、真菌和其他危害作物生长生物的药剂,特指用于防治病虫以及 调节植物生长、除草等药剂。
从现阶段来看,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不可避免,与之相应的农药用量也在迅速增加,农药残留问题是 随着农药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而产生的,农药尤其是有机农药大量施用,造成严重的农药污染问题,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检测手段加强对果蔬农药残留的检测。
农残快速检测方法以其高效、经济、操作便捷等优势在果蔬农残监管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阐述果蔬残留农药的快速检测原理,结合现阶段的农药检测状况,探求可行的技术完善措施。
关键词:果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图分类号:S481.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1038(2017)06-0033-03DQI:10.19590/ki.1008-1038.2017.06.007Rapid Test of Pesticide Residue in Fruit and VegetableBO Hui-fei1,LI Qiao-sheng2,LIN Xiao-fei1,ZHANG Ting1(1.Jiande City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Jiande 311600, China; 2.Jiande Cit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Promotion Center,Jiande 311600, China)Abstract:Agricultural production usually requires the use of pesticides,and the amount of pesticide is also increasing rapidly.Method for rapid detec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 with its efficient,economic,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other advantag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ain the principle of rapid detec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 in fruit and vegetable,and to explore feasible technical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tatus of pesticide detection.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pesticide residue in fruit and vegetable through effective means of detection.Key words:Fruit and vegetable;pesticide residue;rapid detection农药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保障、促进植物和农作物 的成长,所施用的杀虫、杀菌、杀灭有害动物(或杂草)的一类药物统称,特指在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以及调节植 物生长、除草等药剂。
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研究进展

220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张巧雯,张晓露: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研究进展
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没有足够定性能力的缺点。 2.1 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 - 质谱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大型仪器, 其兼备气相色谱的高分离性能和质谱的高鉴别能力,抗 干扰性强,定性准确可靠。仲岳桐等 [7] 应用气相色谱质 谱联用技术同时检测蔬菜中多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该 方法对前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使用了小型振荡机进行 提取,振荡频率设定为 150 次 /min,振荡提取 10 min 比 较理想 , 不仅混合均匀,提取彻底,而且不容易发生乳 化现象。另外,由于选用单离子检测(SIM)模式并结 合保留时间进行检测定性,使得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 经检测发现所用试剂对结果均无干扰。韩梅和侯雪 [8] 建 立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 6 种氨 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凝胶渗 透色谱净化,经毛细管柱(VF-5MS,30 m×0.25 mm× 0.25μm)分离,采用串联质谱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该 方法操作简单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较好。孙卫明和 王权帅 [9] 建立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生姜中 15 种有机氯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比较 了 DB-5 及 DB-1701 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效果,结果证明, DB-1701 毛细管色谱柱对 15 种有机氯及氨基甲酸酯类农 药的分离效果非常理想,15 种化合物均达到基线分离。 2.2 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
1 液相色谱法测定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残留研究进展
液相色谱法是一种以液体为流动相的现代柱色谱分 析方法,适合分离高沸点、强极性、难挥发、热不稳定 和高分子量的样品,所以液相色谱法是检测氨基甲酸酯 类农药残留的最佳分析方法。一些研究者对采用带荧光 检测器(FLD)和柱后衍生系统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技术不断进行优化,主要从前处 理、参数、色谱条件及安全环保等不同方面开展研究。 宋 佳 等 [1] 对 NY/T 761-2008 和 QuEChERS 前 处 理 方 法 进 行 了 比 较, 结 果 显 示, 这 两 种 前 处 理 方 法 都 能 满 足 GB/T 27404-2008 的技术要求,但 QuEChERS 前处理方 法较 NY/T 761-2008 方法,在有机试剂用量、用时和安 全环保等方面表现更佳。王小青等 [2] 确定了高效液相色 谱检测的最佳参数,以甲醇、水和乙腈作为流动相,其 比例为 55% 甲醇、25% 水、20% 乙腈,色谱柱柱温为 40 ℃, 该方法准确、可靠且灵敏度高,适合用于果蔬中吡虫啉 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仲伶俐等 [3] 建立了果蔬中 5 种农 药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NH2 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5 种农药在 0.1 ~ 2.0 μg/mL 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 0.999
农药残留论文 蔬菜中吡虫啉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蔬菜中吡虫啉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医药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学生:朱健健 学号:0932210078摘要:吡虫啉是常用的烟碱类农药。
其检测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电化学法等等。
本文的主要是介绍蔬菜中吡虫啉农药残留检测的研究的新进展。
为新方法的建立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农药残留 农药检测技术 吡虫啉1、引言果蔬中的农药残留是目前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由于果蔬中农药残留超出标准而影响产品出口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另外,农药及其残留也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严重危害国民健康。
化学农药在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由于长期和大量地使用化学农药,致使一些性质较为稳定,对人畜具有积累性、慢性毒害的化学成分,在动植物体内,甚至在人体内不断积累。
烟碱类杀虫剂是目前不断涌现的一类新兴高效的杀虫剂,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应用于蔬、果、稻谷等作物。
2003年,烟碱类杀虫剂在世界农药市场的销售量超过了氨基甲酸酯类,上升到杀虫剂市场的第三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吡虫啉(Imidcaloprid)是烟碱类广谱杀虫剂的代表(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吡虫啉的销售额位居所有杀虫剂的首位和所有农药的第二位(仅低于草甘膦)。
该类农药的残留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如日本开始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对蔬菜中上述两种农药的限量进行了严格规定并重点监控。
但目前对于这两种农药在蔬菜中残留量的近红外光谱检测方法未见研究和报道。
图 1 吡虫啉杀虫剂的结构2、国内吡虫啉研究进展:烟碱类杀虫剂是目前不断涌现的一类新兴高效的杀虫剂,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应用于蔬、果、稻谷等作物。
而吡虫啉是其中应用较多的一种,它的残留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科研人员的关注。
在黄瓜、甘蓝、毛豆、大蒜、金银花、苹果、茶叶等样品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已有报道。
吡虫啉残留检测技术1、气相色谱法:固相萃取(SPE)-气相色谱( GC)-质谱联用(MS) 方法:通过联用,充分发挥色谱的分离、定量功能和质谱的定性功能。
水果中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水果中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传统的农药使用方式遭受质疑,相应地,在果蔬等食品生产中需要进行检测,从而保证食品安全。
本文将从研究方法、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介绍水果中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一、研究方法
水果中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可以划分为物理分析和化学分析两种方法。
物理分析方法主要是用光学显微镜、光谱分析仪等性质检测设备来进行研究。
化学分析方法则是通过色谱、质谱、荧光光谱、原子发射光谱等仪器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产生结果可以定量测量农药种类和浓度等信息。
二、研究进展
近年来,水果中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研究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进展。
首先,在分析技术方面,改进了高效液相色谱和气体色谱等设备以及分析试剂,增强其检测能力并提高了检测精度;其次,在分析范围方面,今天的分析技术已能高效、精确地分析出几百种农药的残留情况,通过研究甚至可以确定不同品种的农药残留趋势;此外,在理论研究方面,还开展了暗反应等研究,这让分析技术更加全面、细致。
三、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水果中农药残留分析方法仍需不断发展,以适应对农药残留的检测越来越高的要求。
一方面,检测设备会更加精细化,微型化,便于携带和操作,以适应迅速、简单的检测需求;另一方面,数据分析方面会更加细致、精确和自动化,以提高评估方案和决策的科学性,促进水果的食品安全。
此外,通过建立相关数据库、数据采集和分析平台等技术,也会进一步完善农药残留分析技术,推动安全无毒食品生产的发展。
总之,水果中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需进一步发展以满足人民对食品安全的需求。
果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工 作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8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食品的绿色、环保也更加重视。
但是水果和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却始终是一个大问题。
如何更好地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采用技术的手段快速检测水果蔬菜农药残留,是食品检测工作人员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水果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0 引言水果蔬菜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品,占据人们生活餐桌的重要地位。
是人们每日生活的标配食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环保及有机水果蔬菜的概念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可是,在农民种植过程中,为有效防止水果蔬菜被病虫害侵害,种植户们就会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给农作物喷洒农药。
虽然现在的农药经过不断研发改进,在药毒性上已比从前降低很多,但是在药理上,还存在一定的毒性,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了保证人们的健康,所以食品相关检测人员,就需要对果蔬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从而让百姓餐桌上都是健康有益的食品。
对于果蔬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和流程有很多种,现在就将最常用的几种方法简单介绍一下。
1 果蔬样品检测前的处理方法介绍对于水果和蔬菜的样品进行检测,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具体实行过程与效果各有不同,具体内容如下。
1.1 固相萃取的方法这种提取检测的方法,早在1978年就得以实验,是目前各种检测方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提取净化的方法。
它能在极其稀释的样品溶液中,把残留的农药收集起来,从而进行果蔬样品的检测分析。
这种方法和其他检测手段比较起来,可以提取至少9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
而且,它的回收性和重复性,在实验数据上,都是非常好的。
1.2 微型固相萃取方法这种对于果蔬的检测方法,实际上就是固相萃取方法的微型版本。
它比固相萃取方法操作方法更简单、萃取样品更快捷,而且还不需要溶剂,样品的取样用量也很小。
无论是手动操作还是自动操作,都很方便。
它的检测设备也非常小巧,可以重复使用。
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牟方庆,李明(贵州大学作物保护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25)摘要:对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方法及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固相萃取法(SPE)、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毛细管气相色谱(CGC)、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其联用技术是现阶段农药残留分析中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蔬菜;农药残留;前处理方法;检测方法文章编号:1005-4944(2009)01-0080-04在蔬菜中使用农药可提高产量,但对生态环境、人类生命造成威胁。
据卫生部统计资料表明,1999年我国由于农药残留引起的食菜性食物中毒事件共有37起。
2000年5月,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组织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和浙江5省(市)的农药检定所,对50个蔬菜品种、1293个样品的农药残留进行抽样检测,农药残留量超标率达30%,残留浓度高者为允许残留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1]。
有关实验[2-3]还证实,清水冲、开水烫或者用洗洁精清洗,都难以根除残留在蔬菜上的超标农药,因此必须加强对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检测,以确保蔬菜消费的安全。
下面对残留农药的分析检测方法进展进行综述。
1样品的前处理方法1.1液-液萃取法(LLE)LLE法是最早使用的一种样品提取净化方法,在早期的AOAC(国际官方分析家协会)方法和我国现有的国家标准方法中,是较多使用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较为简单,通常是将样品和萃取剂置于匀浆机或组织捣碎机中高速捣碎匀浆,以使农药萃取完全,然后过柱净化[4-5]。
常用的柱填料吸附剂为硅酸镁(florisil)、氧化铝、硅胶等,常见的萃取剂是乙腈,丙酮[6-7]。
早期使用乙腈先对样品进行提取,然后用石油醚-二氯甲烷进行液-液分配,最后用硅酸镁柱净化。
由于乙腈高毒性且价格昂贵,1985年以后逐步改用丙酮作提取剂,原因是丙酮相对于乙腈不仅具有毒性低、价格便宜等优点,而且它既能萃取极性物质又能萃取非极性物质。
AOAC也不断修改其方法,部分方法已由乙腈改为丙酮作萃取剂,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也将丙酮萃取法写入1987年的农药分析手册的修正本。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一直是农业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目前,各国都在加强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监测力度,以确保农产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
本文将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两方面进行介绍。
一、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1.传统检测技术传统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色谱法、光谱法和电化学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高的优点,但是存在着检测周期长、操作复杂、仪器昂贵等缺点。
而且这些传统检测技术往往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操作人员,不适用于大规模的快速检测。
2.快速检测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快速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比如,基于生物传感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可以通过植物细胞、微生物、酶等生物材料快速识别农药残留。
这些方法不仅检测速度快,还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环保等优点,逐渐成为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新趋势。
3.智能检测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检测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领域。
智能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快速、准确检测。
这些智能检测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检测成本,还可以提高检测效率,促进食品安全的保障。
二、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1.多样化检测技术未来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将趋向于多样化发展,结合传统检测技术、快速检测技术和智能检测技术等不同手段,形成一套完整的检测体系。
通过多样化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实现对不同农产品、不同农药残留的全面检测,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2.简化化检测流程未来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也将趋向于简化化发展,不断提高检测方法的简便性和操作性。
目前一些快速检测技术和智能检测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快速、便捷的检测,未来将进一步优化检测流程,减少人工干预,降低检测成本,推动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果蔬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 1西南 交通 大学 生命 科 学 与工 程 学 院化 学 化 工 系 , 川 成 都 四 60 3 ;. 国 民用 航 空 局 第 二 研 究 所 , 10 12中 四川 成 都 604 ) 10 1
摘 要 : 蔬 中农 药 残 留超 标 现 象严 重 的原 因之 一 是 检 测 技 术 和 手 段 不 够 有 效 和 先 进 。主 要 阐述 了酶 抑 制 果 法 、 学速 测 法 、 物 传 感 器 、 疫 分 析 法和 活 体 生 物检 测 法 等 快 速 测 定 方 法 的 原 理 、 缺 点 及 应 用 现 化 生 免 优
随 着 人 们 健 康 意识 的 逐 步 加 强 和人 民生 活 水 平 的提 高 . 及 世 界 经 济 一 体 化 的不 断推 进 . 其 以 尤 是 近 年来 绿 色农 产 品和有 机 农 产 品 的兴 起 . 蔬 中 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蔬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摘要:从样品前处理、样品分析检测两个方法,阐述近几年常用的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原理及优缺点,并提出未来样品前处理技术及有机磷类农药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分析检测农药在增加农产品产量、防治病虫害、保证食物来源充足与稳定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有数据表面,如果不使用农药,每年全世界农业因病、虫、草害造成的损失约占作物总产量的37%,年损失额高达1260亿美元[1]。
在扮演如此重要角色的同时,农药作为一类有毒化学物质,长期大量的使用,对人体健康及环境安全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有研究表明,农药已成为世界主要污染源之一。
有机磷类农药是使用量较大的农药中的一类,作为有机氯类农药的替代品其具有成本低、药效高、品种多、选择性好、防治范围广,在环境中降解快、残留低等诸多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世界范围。
尽管有机磷类农药具有上述优点,但是由于施用量大、保管不慎及缺乏合理操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十分突出。
所谓的农药残留是指由于应用农药而残存于农产品、生物体和环境中的农药亲体及其具有毒理学意义的杂质、代谢转化产物和反应物等所有衍生物的总称[2]。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国际上对出口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限制,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主要阐述近几年应用于国内外常用的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
1.样品前处理技术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测定之前需根据样品的理化性质选择适宜的农药残留物的提取、浓缩及净化方法。
而这些方法的选择是农药残留分析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提取、净化方法有漂洗、匀浆、超声波提取、索氏提取、液- 液分配、薄层层析、柱层析等方法。
这些传统的提取、净化技术,存在样品需求量大、萃取时间长、有机溶剂消耗量大等诸多不足。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被不断的引入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物的分析中,这些新技术具有:省力、省时、廉价、减少溶剂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自动化及微型化等共同特点。
当前已经取得广泛应用的新技术主要有:1.1固相萃取技术固相萃取技术(SPE)是由液固萃取和柱液相色谱技术相结合发展而来的。
SPE就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吸附液体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使目标化合物与样品的基体和干扰化合物分离,然后再用洗脱液洗脱或加热解吸附,从而达到分离和富集目标化合物的目的。
是一种柱色谱分离过程。
SPE柱的包括以氧化铝、硅胶等为吸附剂为填料的正相SPE柱、以C18为填料的反相SPE柱及有离子交换柱等。
同传统的液/液萃取技术( LLE) 及一般柱层析技术相比,SPE具有节省时间,节约90%以上有机溶剂的使用量,重现性好,环境污染小等诸多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分析样品前处理中[3]。
容易实现前处理自动化,是SPE 的另外一个优点,商品化的自动萃取装置ASPEC(Automated Solid!phase ExtractionClean up)已经推出使用,将其与HPLC 在线结合可实现许多农药残留的全自动分析[4]。
1.2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技术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技术(MSPDE)是将试样直接与反相填料(C14或C18)研磨、混匀后得到半干状态的混合物并将其作为填料装柱,然后用不同的溶剂淋洗柱子,将各种目标化合物洗脱下来。
与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手段相比,MSPDE不需要进行匀浆、沉淀、离心、调节pH和样品转移等操作,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提取净化方法,广泛应用于蔬菜、水果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检测。
现有的研究表明吸附剂的粒径、样品基质的性质及键合相的性质等是影响MSPDE效果的主要因素[5, 6]。
Morzycka采用硅胶和氧化铝作为净化吸附剂,Florisil和硅胶作分散吸附剂建立了一种简便的多残留方法测定有机磷类农药的残留量,取得了较好的净化效果和较高的回收率[7]。
1.3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萃取分离技术。
SFE主要是以超临界流体替代各种溶剂萃取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方法。
超临界流体(SCF)是指处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的非凝缩性的高密度流体,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 兼具二者的优点。
选择SCF萃取剂时主要考虑临界条件是否容易达到、萃取剂的毒性和腐蚀性及其对装置是否有影响、溶解能力的大小、价格等几个方面[8]。
目前被用于SCF的溶剂有乙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醇、乙醇等物质,其中,二氧化碳为首选。
二氧化碳具有化学惰性、无臭、无毒、易于提纯、不污染样品、超临界条件温和等特点[9],是萃取热不稳定的非极性物质的良好溶剂。
但其在萃取极性化合物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可以通过添加少量的氨气、二氧化氮等极性化合物作为改进剂来改善萃取效果。
样品用量少,选择性强,分析时间短,萃取过程简单,萃取物不会改变其原来的性质且一般不使用有机溶剂,对操作人员及环境的危害小是SFE的主要优点;缺点是萃取仪器装置昂贵,不适合分析水样和强极性物质。
1.4加速溶剂萃取技术加速溶剂萃取技术(ASE)是一种全新样品处理方法,其主要用于处理固体、半固体样品。
ASE是指在升高温度和压力条件下, 通过增加溶质的扩散效率和物质的溶解度以提高萃取效率的一种自动化萃取方法。
升高温度能够将基质和溶剂间的作用力打断,在促使目标化合物能够快速从基质中解析出来的同时降低溶剂的黏度,使之能够快速的萃取。
同传统的萃取技术相比,ASE具有重现性高、速度快、溶剂用量少、回收率高等诸多优点且容易实现自动化操作。
当前广泛用于环境、食品、药物和高聚物等样品的前处理,特别是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的分析[10]。
2.检测方法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色谱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法、比色法及生物测定法这些传统的、缺乏专一性、低灵敏度的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已经逐渐被高定性能力和高灵敏度的色谱技术所取代。
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方法朝着快速、安全、高效经济的方向不断发展。
2.1气相色谱技术气相色谱法(GC)是一种分析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经典的仪器分析方法。
其分析原理是利用目标化合物性质上的差异,在气相和固定相间分配系数的不同进行分离。
待测样品被气化后随载气进入色谱柱,组份在两项间反复多次进行分配,经一定柱长后目标化合物彼此分离,以一定的顺序流出色谱柱,得以分离。
GC 以其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灵敏的高、分离效能高被广泛应用于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的测定。
仪器价格昂贵、不适宜现场检测且对操作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的是其主要缺点。
除此之外,高沸点或热稳定性差的有机磷类农药不适宜采用GC测定。
当前,GC与质谱(MS)联用技术(GC-MS)法以非极性或弱极性为固定相的毛细管柱GC 得到广泛使用,逐步取代传统的填充柱GC。
GC-MS联用技术日趋成熟,已成为农药残留的常用分析方法。
GC-MS可以提高仪器的灵敏度,减少干扰物的影响,是化合物结构分析及确证的有效手段。
2.2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大分子、非挥发性、强极性及热稳定性差的有机磷类农药目前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
日前,HPLC以其具有分析速度快、分离效能高、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逐步成为有机磷类农药的一种主要分析方法。
此法在有效弥补了GC技术上的不足的同时,因其常用检测器为紫外检测器,而多种有机磷类农药缺乏对UV吸收,从而限制了HPLC的使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是指利用内喷射式和粒子流式接口技术将LC与MS连接起来的一种技术。
LC-MS联用技术兼具LC的高分离能力及MS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于一体,能够分离复杂的农药多残留样品,应用LC-MS 联用技术,Granby 等实现了谷物中草甘膦残留的分析[11]。
但是,仪器价格昂贵、LC-MS接口技术不成熟且仪器价格昂贵制约了该技术在实际检测中的应用。
2.3薄层色谱技术薄层色谱技术(TLC)是以固体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等)为担体,水为固定相溶剂,有机溶剂为流动相的分配型层析分离分析技术。
TLC不需要特殊设备和试剂, 快速、简便、直观,可同时分析多个样品。
目前,TLC技术常与其它技术联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2.4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1962年由Klesper等提出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SFC)是以超临界流体(SF)作为流动相,以键合载体或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的色谱技术[12]。
由于SF具有气体和液体的双重性质,固SFC性能上综合了LC和HPLC的优点, 弥补了LC 和HPLC的不足, 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分离和检测手段。
另外,SFC还可以与其它色谱检测器匹配及其它仪器联用,使其应用范围与检测分离能力大大增强。
SFC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方法不是十分成熟且仪器昂贵,对操作人员要求具有较高的技术性。
因此,目前在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方面的应用较少,但仍然是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检测分析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
2.5毛细管电泳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GE)是在电泳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离技术,其主要利用不同带电粒子在毛细管内场作用下以不同的速度在背景缓冲溶液中定向迁移使目标化合物得以分离[13]。
GE以其设备简单、实际用量少、运行成本低、几乎没有废液产生等诸多优点,已经逐步成为分析有机磷类农药的实用性技术。
传统HPLC技术难以分离的离子化样品尤其适合采用GE技术进行分离。
目前,限制GE应用的最主要因素是缺乏高灵敏度的检测器。
因此,为了充分发挥GE技术的优势,高灵敏度检测系统的开发成为当前科研技术人员研究的重点。
2.6酶抑制技术酶抑制技术是利用有机磷农药与氨基甲酸酯农药的毒理特性建立的一种检测方法。
上述两类农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造成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积累,进而神经系统正常传导,昆虫最终因中毒死亡。
根据这种特性,在农产品提取液中加入显色剂和底物,通过观察农产品颜色变化情况或测定酶与某种特定化合物反应的物理化学信号的变化情况,即可判断待测农产品中是否存在有机磷类农药残留[14]。
酶的种类决定着酶抑制技术的灵敏度。
依据酶抑制法原理设计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比色法、试纸法(速测卡与速测箱)及酶传感器法。
酶抑制法操作简便、响应速度快而且不需要昂贵仪器, 适用于现场检测及大批量样品的检测,但分析结果稳定性差、重现性差、使用成本高及使用寿命短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些欧美国家利用酶抑制法开发的试纸条或试剂盒作为田间实地检测农药残留的基本手段。
2.7免疫分析技术免疫分析技术IA是基于抗体抗原的特意识别和结合反应为基础的一种分析技术。
大分子量的有机磷类农药可以直接作为抗原进入脊椎动物体内产生免疫应答,分子量小于2500的一般不具备免疫抗性,不能直接刺激产生免疫反应,但是可以通过将其同一定碳链长度的载体蛋白用共价键偶联制成人工抗原,使动物产生免疫反应,产生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