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爱教学指导设计修订版
2024年优质课《看不见的爱》教案设计
2024年优质课《看不见的爱》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爱的教育》主题下的《看不见的爱》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的朗读、生词的学习、课文的理解、主题思想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2. 教学重点:生字、生词的学习,课文朗读和感悟,以及表达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关爱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情感,理解文章的主题。
3. 生字、生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让学生掌握并运用。
4. 课文解析: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关于关爱他人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增强体验。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课文理解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
7.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
8.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围绕“关爱他人”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看不见的爱2. 生字、生词3. 课文结构4. 主题:关爱他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短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对关爱他人主题的探讨是否深入。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关于关爱他人的书籍,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2.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关于关爱他人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增强体验。
三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三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人间真情》中的一篇课文《看不见的爱》。
文章讲述了一位母亲用无私的爱帮助视力受损的儿子重新树立信心,勇敢面对生活的故事。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
2. 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和句子解析。
难点:理解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课。
2. 课文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
(3)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
4. 句子解析:(1)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含义。
(2)让学生模仿句式,进行造句练习。
5. 主题探讨:(1)讨论母爱的伟大,引导学生关爱家人。
(2)结合生活实际,分享自己感受到的母爱。
6. 随堂练习:(1)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看不见的爱》2. 生字词:母爱、视力、鼓励、信心、勇敢、生活3. 句子解析:“母亲的爱,就像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词语写5遍。
(2)造句:用本课所学生字词造句。
(3)作文:以“母爱”为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1)略。
(2)例:母亲的爱,如同阳光,照耀着我前进的道路。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关于母爱的名言,进行分享。
三年级上册课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三年级上册课文《看不见的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的表达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爱的伟大,学会关爱他人。
(2)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2.抓住关键词句,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如“看不见的爱”。
2.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爱,传递爱。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课文,谈谈对爱的理解。
2.出示课题,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看不见的爱?(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指导。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看不见的爱”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举例,说明爱的表现。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二)课堂讲解1.教师深入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爱的伟大。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爱。
(三)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经历过的“看不见的爱”。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爱,学会关爱他人。
五、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记忆。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看不见的爱”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否到位?2.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是否积极参与,对“看不见的爱”有更深的体会?3.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能否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课堂讲解1.教师深入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爱的伟大。
对话示例: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课文中的小男孩是如何感受到他父亲对他的爱的?”学生1:“小男孩在父亲带他去公园玩时,看到父亲总是用手紧紧握住他的手,怕他走丢。
三年级上册课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三年级上册课文《看不见的爱》教案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体会“安详”、“微笑着”等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恰当的语速语调。
3.从母亲耐心地陪伴、激励盲孩子打弹弓,最后终于打中目标的事中,体会到母亲执着、坚韧的爱,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整体入手,初步感知:1、板书课题:看不见的爱齐读2、师: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你是怎样理解课题《看不见的爱》的,把你的理解先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让老师听听你们是怎样理解的。
3、随机板书:母亲男孩二、重点研读,深入感悟:1、师:老师听了大家对课题的理解,发现你们已经慢慢走进那位母亲的内心世界了,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这位母亲的理解来轻声读课文,然后告诉老师课文写了这对母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2、出示:读通课文,想想母亲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出示: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己的盲孩子能像普通孩子一样玩打弹弓,耐心地陪伴和鼓励孩子。
最后,孩子终于打中了目标。
3、师:对于一个正常健康的家庭来说,这只不过是件很普通的事,但对于这位母亲来说,她的.付出就显得不那么普通了,大家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是一份怎样的母爱吗?板书:不同寻常4、师:这位母亲的爱是不同寻常的,让我们默读课文,找出表现这份不同寻常的爱的语句,把它划下来,再读一读。
(1)交流。
(2)师:在我和这位母亲的交谈中,母亲只有几句淡淡的话语和一些十分平静的神情,你是怎么体会到“不同寻常”的?出示:对话部分4-13节指名读句理解,谈感受。
(每谈一句,读好一句。
)随机板书:和别的孩子一样关键是做了没有健康、快乐地成长5、指导朗读对话部分:(1)同桌配合读对话(2)指名分角色读(3)全班分角色读。
6、除了对话部分,我们还找到了两处重点描写母亲动作、神态的句子。
(1)出示:那位妇女-----微笑着。
他母亲-------慢了下来。
齐读这两句话。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包括“恬静、默契、黯然、倾听”等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句子的理解: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读,如“妈妈的爱,就像那春天的阳光,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伴随着你。
”3. 文章主题的理解: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理解并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句子的理解。
难点: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短片,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同时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通过PPT展示、例句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意义。
4. 句子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读,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
5. 文章主题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中心思想,使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6.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能够清晰地展示课文的结构和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课文的要点进行梳理和展示。
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2. 请写一段话,描述你对自己的母亲的感情。
3. 请从课外找一些关于母爱的故事,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作业答案:1. 妈妈的爱,就像那春天的阳光,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伴随着你。
2. 我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她每天早早地起床,为我们准备早餐,然后送我上学。
三年级上册课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三年级上册课文《看不见的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看不见的爱》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1. 章节内容:课文《看不见的爱》。
2. 课文内容:讲述了一位盲人母亲对失明女儿的无私关爱,以及女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理解母爱的伟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体会母爱的伟大。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课。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找出不理解的生字词。
3. 讲解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精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感人之处,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看不见的爱》2. 生字词:无私、关爱、比喻、拟人等。
3. 课文结构:故事背景、母女亲情、感悟母爱。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母爱的伟大。
(2)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描述妈妈对你的关爱。
2. 答案:(1)母爱是伟大的,就像课文中的盲人母亲一样,她用自己的爱心照亮了女儿的人生道路。
(2)妈妈的爱如同阳光,温暖着我的心灵;她的关爱如同春风,吹散我心中的阴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情感态度是否得到了提升。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眼睛里的秘密》,具体内容为《看不见的爱》。
课文通过讲述一位母亲关爱盲童的故事,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学习生字:学生自学生字,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4. 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a.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的关爱。
b. 小组讨论:母亲为什么能为盲童付出这么多?5.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道填空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看不见的爱》2. 生字、新词:关爱、无私、付出、珍惜等。
3. 课文大意:讲述一位母亲关爱盲童的故事,展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新词。
b.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文。
2. 答案:a. 生字、新词答案略。
母爱如海,深沉而宽广。
正如课文中所讲述的母亲一样,她们愿意为子女付出一切。
我想对我的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我一定好好珍惜您的爱,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母爱的故事,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精选教案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精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八单元《眼睛里的秘密》,具体章节为《看不见的爱》。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课文主题,体会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习生词、短语,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那些默默无闻的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短语,学会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口头表达。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的爱是无处不在的,学会关爱他人,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主题,感悟生活中的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词、短语,学会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组生活中关爱他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收到过哪些关爱?你们又为他人付出过哪些关爱?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从故事中感悟到了什么?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 课堂讲解讲解生词、短语,分析重点句子。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段落,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
4. 随堂练习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口头表达,练习写作。
教师选取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主题:《看不见的爱》2. 生词、短语3. 重点句子4. 课文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生活中的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作业要求: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句子和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在生活中收到或付出的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如何?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关爱,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看不见的爱》教案、教学设计
a.预习下一课的文章,提前了解文章主题,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b.收集与新课相关的生字词,预习课文,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4.课堂作业:
a.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根据课堂讨论,总结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合作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时,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教师适时引导,总结出“母爱”这一主题。
3.揭示课题《看不见的爱》,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如“隐形”、“玻璃”、“弹弓”等,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主题“看不见的爱”,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母爱的伟大和细腻;
2.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上下文中推测词义,把握文章脉络;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内容;
5.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看不见的爱”,提升他们的情感认知。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图片、故事等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看不见的爱”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感知主题。
2.逐步引导,深入理解: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章内容,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和句子,理解母爱的伟大。通过讲解、讨论、分享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看不见的爱”。
3.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给予指导和鼓励。
《看不见的爱》教学设计
《看不见的爱》教学设计
《看不见的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字;
2、了解文章内容,抓住重点语句,感受小男孩坚强的毅力和母亲的深情与伟大;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及文章结尾的写法。
教学重点:
了解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感悟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整理学生的预习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交流,提炼主问题,聚焦“看不见的爱”
1、交流难读字词
2、交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提炼文章主问题
预设:为什么叫“看不见的爱”?
二、围绕主问题,品味“看不见的爱”
1、自由读文,找出表现母爱的相关语句,批注感受,写出关键词
2、交流【顺学而导】
两次“递石子”部分
a、两次递石子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b、你感受到什么
c、引读:虽然过了很久,孩子依然没有打中瓶子,但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
d、小结:从母亲的动作、神态里,我们找到了“看不见的爱”。
与“我”的对话部分
a、出示对话,师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分段写对话的好处
b、理解母亲的三句话
想象人物的内心,指导朗读
c、从母亲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
环境描写部分
a、找出文中三处表明时间的句子,对比“我”的表现,感受母爱
b、体会通过写天色变化表明时间推移的好处,品悟环境描写
c、朗读内化
3、看不见的爱——看得见的成长
a、有了伟大母爱的陪伴,小男孩会有什么变化?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b、交流
三、总结全文,照应结尾,留有余韵。
2024年四年级《看不见的爱》优质教案范文
2024年四年级《看不见的爱》优质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四年级语文教材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中的《看不见的爱》一文。
详细内容为教材的第18至20页,讲述了一位盲母亲对儿子的深爱以及儿子通过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感受到母亲爱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盲母亲对儿子的无私关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爱的感悟。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盲母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感悟到爱的过程。
2.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引入课题。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出生字、新词。
3. 精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解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盲母亲对儿子的关爱表现,让学生感悟爱的力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段表达母爱的文字,交流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看不见的爱》2. 主要内容:生字、新词课文大意母爱的表现爱的感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本课生字、新词,并注音。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文。
课后阅读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与同学分享感受。
答案:见课后作业批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注亲情,关爱家人,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组织一次“亲情作文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盲母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感悟到爱的过程。
2.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盲母亲对儿子的关爱表现。
3. 作业设计: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文。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一、教学难点解析1. 理解课文中盲母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感悟到爱的过程: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应着重分析盲母亲在生活中的细节表现,如为儿子缝制衣物、做饭等,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2024年三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2024年三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人间真情》中的《看不见的爱》一文。
文章讲述了一个盲童与他的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详细内容包括:1. 研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母爱的伟大。
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学习修辞手法。
3. 体会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激发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故事大意。
3. 课堂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讲解修辞手法,体会母爱的伟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母爱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看不见的爱》2. 内容:故事情节:盲童与母亲的故事母爱伟大:无私、关爱、付出重点词语:温暖、依靠、守护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文中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以“我心中的母爱”为主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100字。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回家后与父母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增进亲子关系,将所学知识延伸到生活实际中。
看不见的爱-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 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积累词语。
2. 了解文章大意, 从母亲“递石子”的简单动作中理解“看不见的爱”的含义。
3. 理解课文内容, 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母亲的用心良苦, 体会母亲执着的爱, 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母亲平静的语气以及对孩子的信任与鼓励。
4.能按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起因、经过、结果, 简要复述课文。
5.理解课文内容, 明白母亲的用心良苦, 体会母亲的情怀, 领悟母亲那看不见的爱。
2. 教学重点/难点1.能按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起因、经过、结果, 简要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明白母亲的用心良苦, 体会母亲的情怀, 领悟母亲那看不见的爱。
3.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1. 板书: 爱提及母爱, 不禁使人想起这首脍炙人口的诗——齐诵:读着这诗, 我们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夜深了, 一位母亲正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
缝啊缝, 那每一针, 每一线, 缝进了一位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孩子的无限担忧与牵挂, 缝进了一位母亲对孩子那浓浓的关爱, 真可谓——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2. 启发谈话: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及长辈的关爱。
回想一下, 他们是怎样爱你的?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 向我们讲述了是一份怎样的爱?板书课题: 22. 看不见的爱指名读, 齐读。
二、整体感知1. 课文讲了几个人?板书: “我”母亲失明的孩子2.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各自准备, 可以同桌互说。
3.教师小结:课文讲述了一个夏季的傍晚,在一片空地上,“我”目睹了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失明的孩子像正常的孩子一样玩耍——打弹弓耐心地陪伴, 不断地鼓励, 最后终于打中目标。
适时理解“目睹”, “弹”是多音字, 读准“弹弓”读音。
三.研读课文1. 引: 就是这个失明的孩子——在一片空地上, 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他打得怎么样呢?课文中有三句直接描写的句子, 请你默读课文用括号括出。
优质课《看不见的爱》教案设计
优质课《看不见的爱》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第2框题《看不见的爱》。
教材主要围绕家庭保护这一主题,让学生了解家庭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法律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具体内容包括:1. 家庭保护的重要性:分析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保护的必要性。
2. 家庭保护的法律规定: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让学生了解家庭保护的法律依据。
3. 未成年人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教育学生如何在家庭环境中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
2. 让学生掌握家庭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3. 培养学生在家风家教中学会感恩、尊重和理解,增强家庭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家庭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家庭环境中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家庭保护的短片,引发学生对家庭保护的思考,引入新课。
2. 授课:讲解家庭保护的重要性、家庭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以及如何在家庭环境中维护自己的权益。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家庭保护的重要性2. 家庭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3. 如何在家庭环境中维护自己的权益七、作业设计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1. 短片的主题应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能够引发学生对家庭保护的思考。
2. 短片的长度应在5分钟以内,以免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
3. 短片的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避免过于沉重或复杂。
二、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环节1. 案例应具有典型性,能够突出家庭保护的重要性和相关法律知识。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八单元《看不见的爱》。
该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盲童在妈妈的关爱和引导下,学会独立生活的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感受母爱的伟大。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母爱的深沉与伟大,体会盲童内心的感受。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关于母爱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母爱的伟大,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教师巡回指导。
3. 精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讲解生字词,解析重点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4.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子仿写和生字词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母亲的爱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代表发言。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看不见的爱》2. 主要内容:文章主题、生字词、重点句子、母亲的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虽然……但是……”造句。
(3)思考文章中母亲的爱表现在哪些方面,写一篇心得体会。
2. 答案:(1)生字词答案略。
(2)例句:虽然天气很冷,但是小明还是坚持去上学。
(3)心得体会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文章内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今后应加强引导和鼓励。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看不见的爱》。
课文主要通过讲述一位盲人母亲和她的儿子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学会本课生字词,掌握重点句子和语法知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以及如何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句子和语法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母爱的感人故事,引起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生字词和句子语法。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并指导书写。
4. 句子解析:教师挑选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含义。
5. 课文主题探讨: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看不见的爱》2. 生字词:略3. 句子解析:略4. 课文主题: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和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3. 板书设计。
4. 作业设计。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以及如何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针对这一难点,教师应通过讲解、讨论、举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并学会表达这种情感。
2024年北京版五年级上册《看不见的爱》精彩教案设计
2024年北京版五年级上册《看不见的爱》精彩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北京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爱的主题》中的《看不见的爱》一文。
该文主要讲述了盲人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感人亲情,展示了母爱的伟大和力量。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课文主题,体会盲人母亲的爱的伟大;学习生词、短语和修辞手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学会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母爱的伟大。
2. 教学重点:掌握生词、短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氛围。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生词、短语,思考课文主题。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掌握生词、短语。
4.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位盲人,体验盲人母亲的爱。
5.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讲解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练习。
6.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口头表达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看不见的爱》2. 生词、短语:沿、抚摸、晶莹、涌出、重叠、屏障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母爱的作品,开展亲情主题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年级语文教案之看不见的爱
三年级语文教案之《看不见的爱》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看不见的爱”的含义。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
(3)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品质。
(2)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看不见的爱”的含义。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情感,体验“看不见的爱”。
2. 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看不见的爱”的主题。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看不见的爱”。
(2)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看不见的爱”例子。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6. 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看不见的爱”的重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家庭中的“看不见的爱”的故事,鼓励学生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亲情的伟大和无私。
《看不见的爱》修改教案
用体悟来指导朗读,把握课文的朗读基调是平静而深沉的。
4分钟
三、
拓展延伸
1出示: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师:展开你丰富的想象,说一说。
评议
2小结
3配乐读全文
同桌合作
交流
评议
配合读
提取文本中的有效信息,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想象说话,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感受这份伟大的母爱。
1分钟
四、
布置作业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等长辈的关爱。回想一下,你从哪些细小的事情中感受到了他们的爱,选择其中的一件,写下来。
课堂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爱。
反思
重建
2交流。
随机理解母亲所说的两句话:“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关键是他做了没有。”的意思。
看不见的爱教学指导设计
看不见的爱教学设计蛟河市实验小学张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2、过程与方法目标:细读课文中的句子、抓住细节描写;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深意、能感受课文中母亲对小男孩的宽容与理解、关怀与信任;感受母爱的平凡与伟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以读促思、读中想象、读中感知;结合具体描写男孩和母亲的语句;来感受母亲对儿子的信任与支持..教学难点:感受母亲无声而深沉的爱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关键:以读促解;以读自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配乐..教学过程:一、初涉文本;回顾感知..上课伊始;引导学生自由读文;并回忆上节课的读文收获;说说自己心中;认为最伟大、无私的爱是什么爱“母爱”..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述的就是一份特别的不同寻常的爱;是一份看不见的爱..板书课题:看不见的爱指名读;齐读课题..二、细读文本;畅谈感受..1、默读课文: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爱2、画出来;读一读;也可以在句子旁简要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三、研读文本;走进心灵..研读重点句子:1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母亲对孩子的爱很深..她的动作是那样轻;她的神情是那样慈祥;她期待着奇迹的发生..安详是怎样的面部表情慈祥、充满着爱意既然孩子看不见母亲的神态;那么他是怎么感觉到母亲的慈爱轻轻;因为孩子看不见;只有从母亲轻柔的动作中感受爱..你能读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意吗这句话应该读得再轻一点;慢一点;才能体现出母亲的安详和她对孩子的爱..谁还想读一读这句话1名..我们齐读这句话;注意轻一点;慢一点.. 2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当作者提出要教孩子打弹弓时;他母亲为什么要拒绝呢提示:难道仅仅是因为他是个失明的孩子母亲不要孩子依赖别人;让他自己自己面对困难;面对现实理解“顿”停顿;为什么她要“顿了一下”母亲对盲孩子十分怜爱;不太愿意让旁人知道孩子看不见的事实..犹豫;害怕刺伤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轻轻”地说;用“轻轻”这个词表示母亲说话声很轻;为什么母亲可怜孩子;无奈的情绪;怕刺伤孩子的心又想让孩子面对现实指导朗读..你们真是有心的孩子;从“轻轻地说”体会到了母亲对孩子细心的保护;能不能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引读:在母亲的心里;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没什么两样;所以她平静地向我解释个别-----谢谢;不用;他看不见..为了照顾孩子的自尊心;她轻轻地对我说个别谢谢;不用;他看不见..是啊;这是多么残忍的话啊;可是母亲没有逃避;也要孩子面对现实;哪怕再不忍心;母亲依然坚定地说齐谢谢;不用;他看不见..3“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别的孩子”指哪一种孩子正常的孩子;健全的孩子母亲说这句话什么意思全世界的母亲都是一样;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跟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快乐的童年..原来母亲不是铁石心肠;她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跟别人一样有着健康快乐的生活..这是母亲的心声啊你能读出这份心声吗点评:读出了母亲的心声;母亲的话外之音;母亲意味深长的话4“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理解:“总会打中的..”坚持不懈;不放弃;不要害怕失败在什么情况下;母亲会说这句话自卑时;胆怯时;泄气时;打累时“总会”表现母亲坚信孩子一定行..理解:“关键是他做了没有..”母亲是不是一定要孩子打中呢再读读后半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母亲认为只要做了;就能打中;要是没做;就不会打中要让孩子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懂得凡事都要尽力去做;总有成功的一天;做任何事情都要锲而不舍的精神;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师引:多方式读句不做;怎么知道不行啊;所以母亲这样平静地告诉孩子——提示:这是直接对孩子说的;“他”应该改成“你”..不做;怎么能体会其中的滋味;所以母亲这样平静地告诉孩子——5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从“轻轻”、“安详”词中可以知道;尽管孩子老是打不中目标;但母亲却毫无怨言;对孩子充满了信心..从“也”字能得到什么信息也许是母亲累了;但仍然坚持着;鼓励着孩子..更是因为孩子累了;所以母亲减慢了速度;附和着儿子的行动..朗读指导..无论孩子打得是好是坏;是快是慢;那位母亲始终在捡着;递着..谁来读;读出母亲的这份耐心;这份从容..母亲轻柔的动作和态度中感受爱与鼓励..在一起把前面那句描写母亲为孩子递石子的话读一读..此时此刻;你们说母亲递的仅仅是一颗颗石子儿吗关爱、希望、鼓励、尊严、勇气、毅力、信心2、在母爱的陪伴与鼓励下;男孩不放弃;不气馁;不断向困难挑战..正因为这样;当我转身要离去时;突然身后传来了——听;孩子们放课件;深情感悟师:这“碎裂声”告诉我们:3、抓住文中的空白点;展开想象:听到这碎裂声;如果你是作者;此时的心情什么样回过头;看到什么样的情景又听到了什么了师补结尾:母亲静静地坐在草地上一动不动;她多想站起身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但因为坐的太久;她的两条腿全麻了;根本动弹不了..她仍然安详地微笑着;眼里却闪烁着晶莹的泪花..这微笑;这泪花代表了一种——4、总结写作方法:我们在一起把描写母爱的句子读一遍;这些都是关于人物的什么描写作者正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特点细致刻画;让我们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这在写作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四、拓展积累;升华情感..1、再读课题:谈感受;并让学生动笔抒心声;写写对母亲的想说的话..师小结:亲爱的同学们;现在我们都看见了一份看不见的爱;我们都感受到了一份不寻常的母爱..母亲的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她时刻陪伴着我们每一个人;这种爱是一种无处不在而又“看不见的”.. 让我们带着对文中母亲的敬仰;带着对人间这份最真挚的爱的领悟再来读读课题..2、给学生推荐阅读书中几篇关于爱的文章爱的养料、让生命化蛹为蝶等等倡议用一些时间读一读;如果可以也写一写读后感;或再收集一些关于爱的文章..五、回归文本;表达情感..在烛光里的妈妈的背景音乐中;学生带着更深层次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归文本;融情于文;表达情感..板书设计:看不见的爱递石子心声母爱信心、毅力、鼓励……坚持深沉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不见的爱教学指导设
计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看不见的爱》教学设计
蛟河市实验小学张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细读课文中的句子、抓住细节描写,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深意、能感受课
文中母亲对小男孩的宽容与理解、关怀与信任,感受母爱的平凡与伟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以读促思、读中想象、读中感知,结合具体描写男孩和母亲的语句,来感受母亲对儿子的信任与支持。
教学难点:感受母亲无声而深沉的爱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关键:以读促解,以读自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配乐。
教学过程:
一、初涉文本,回顾感知。
上课伊始,引导学生自由读文,并回忆上节课的读文收获,说说自己心中,认为最伟大、无私的爱是什么爱“母爱”。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述的就是一份特别的不同寻常的爱,是一份看不见的爱。
(板书课题:看不见的爱)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细读文本,畅谈感受。
1、默读课文: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爱?
2、
3、画出来,读一读,也可以在句子旁简要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三、研读文本,走进心灵。
研读重点句子:
(1)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
母亲对孩子的爱很深。
她的动作是那样轻,她的神情是那样慈祥,她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安详是怎样的面部表情(慈祥、充满着爱意)
既然孩子看不见母亲的神态,那么他是怎么感觉到母亲的慈爱(轻轻,因为孩子看不见,只有从母亲轻柔的动作中感受爱。
)
你能读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意吗这句话应该读得再轻一点,慢一点,才能体现出母亲的安详和她对孩子的爱。
谁还想读一读这句话(1名)。
我们齐读这句话,注意轻一点,慢一点。
(2)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
当作者提出要教孩子打弹弓时,他母亲为什么要拒绝呢(提示:难道仅仅是因为他是个失明的孩子)(母亲不要孩子依赖别人,让他自己自己面对困难,面对现实)理解“顿”(停顿),为什么她要“顿了一下”(母亲对盲孩子十分怜爱,不太愿意让旁人知道孩子看不见的事实。
)(犹豫,害怕刺伤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
“轻轻”地说,用“轻轻”这个词表示母亲说话声很轻,为什么(母亲可怜孩子,无奈的情绪,怕刺伤孩子的心又想让孩子面对现实)
指导朗读。
(你们真是有心的孩子,从“轻轻地说”体会到了母亲对孩子细心的保护,能不能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
引读:在母亲的心里,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没什么两样,所以她平静地向我解释(个别)-----(谢谢,不用,他看不见)。
为了照顾孩子的自尊心,她轻轻地对我说(个别)(谢谢,不用,他看不见)。
是啊,这是多么残忍的话啊,可是母亲没有逃避,也要孩子面对现实,哪怕再不忍心,母亲依然坚定地说(齐)(谢谢,不用,他看不见)。
(3)“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
“别的孩子”指哪一种孩子(正常的孩子,健全的孩子)
母亲说这句话什么意思(全世界的母亲都是一样,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跟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快乐的童年。
)
原来母亲不是铁石心肠,她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跟别人一样有着健康快乐的生活。
这是母亲的心声啊!你能读出这份心声吗?
(点评:读出了母亲的心声;母亲的话外之音;母亲意味深长的话)
(4)“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
”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
理解:“总会打中的。
”(坚持不懈,不放弃,不要害怕失败)
在什么情况下,母亲会说这句话(自卑时,胆怯时,泄气时,打累时)“总会”表现母亲坚信孩子一定行。
理解:“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母亲是不是一定要孩子打中呢再读读后半句话。
你体会到了什么(母亲认为只要做了,就能打中;要是没做,就不会打中!)(要让孩子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懂得凡事都要尽力去做,总有成功的一天;做任何事情都要锲而不舍的精神;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师引:(多方式读句)
不做,怎么知道不行啊,所以母亲这样平静地告诉孩子——(提示:这是直接对孩子说的,“他”应该改成“你”。
)
不做,怎么能体会其中的滋味,所以母亲这样平静地告诉孩子——
(5)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从“轻轻”、“安详”词中可以知道,尽管孩子老是打不中目标,但母亲却毫无怨言,对孩子充满了信心。
)
从“也”字能得到什么信息(也许是母亲累了,但仍然坚持着,鼓励着孩子。
更是因为孩子累了,所以母亲减慢了速度,附和着儿子的行动。
)
朗读指导。
无论孩子打得是好是坏,是快是慢,那位母亲始终在捡着,递着。
谁来读,读出母亲的这份耐心,这份从容。
(母亲轻柔的动作和态度中感受爱与鼓励。
)
在一起把前面那句描写母亲为孩子递石子的话读一读。
此时此刻,你们说母亲递的仅仅是一颗颗石子儿吗(关爱、希望、鼓励、尊严、勇气、毅力、信心)
2、在母爱的陪伴与鼓励下,男孩不放弃,不气馁,不断向困难挑战。
正因为这样,当我转身要离去时,突然身后传来了——听,孩子们!(放课件,深情感悟)师:这“碎裂声”告诉我们:()
3、抓住文中的空白点,展开想象:听到这碎裂声,如果你是作者,此时的心情什么样回过头,看到什么样的情景又听到了什么了
(师补结尾:母亲静静地坐在草地上一动不动,她多想站起身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但因为坐的太久,她的两条腿全麻了,根本动弹不了。
她仍然安详地微笑着,眼里却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这微笑,这泪花代表了一种——)
4、总结写作方法:我们在一起把描写母爱的句子读一遍,这些都是关于人物的什么描写(
作者正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特点细致刻画,让我们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这在写作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
四、拓展积累,升华情感。
1、再读课题:谈感受,并让学生动笔抒心声,写写对母亲的想说的话。
师小结:亲爱的同学们,现在我们都看见了一份看不见的爱,我们都感受到了一份不寻常的母爱。
母亲的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她时刻陪伴着我们每一个人,这种爱是一种无处不在而又“看不见的”。
让我们带着对文中母亲的敬仰,带着对人间这份最真挚的爱的领悟再来读读课题。
2、给学生推荐《阅读》书中几篇关于爱的文章《爱的养料》、《让生命化蛹为蝶》等等倡议用一些时间读一读,如果可以也写一写读后感,或再收集一些关于爱的文章。
五、回归文本,表达情感。
在《烛光里的妈妈》的背景音乐中,学生带着更深层次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归文本,融情于文,表达情感。
板书设计:
看不见的爱?
递石子(心声)
母亲盲童
母爱信心、毅力、鼓励……坚持
深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