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畜禽肉质风味的因素及其研究进展
畜禽肉质改进剂的研究进展
氧化程度的问接量 化指标 。
- -
9- -
蜘斡薄 窀
27 t2年 第 2期 o
维普资讯
m / g可 以 明 显 提 高 背 最 长 肌 l D ( 0 0 5 以 及 g k) L 1P= 0 ) 腰 大 肌 ( M) P= .0 ) 系 水 力 但 也 有 研 究 报 P ( 00 3 的
标 。 它 是 肉 品 内 部 结 构 的 反 映 ,并 且 在 一 定 程 度
C eh等 (9 5 研 究表 明 , 日粮 中添 加维 生素 ha 19 ) E 5 0mg k ) f (0 / g n 以提 高 肌肉的 系水 力 ,降低滴 水损 失 ,降低 糖 酵解 速度 ,防止颜 色苍 白 、松软 、有渗 出 液 的 瘦 肉 (S 1 发 生 。Miu oo等 (9 8 报 PE 的 tmt s 19 ) 道 ,于宰前 1 给 日本黑 牛饲 喂生育酚 5 0 m / , 周 0 0 g d 较对照组 能明显降低其滴 水损失 ( < . 0 ) P O 0 1 ,并能保 持 肉 色 的 稳 定 ( < .0 ) P O0 1 4—1 0天 。 L uisn等 ar e d
2 维生素饲料添 加剂 对 肉质的影 响
2 1 日粮 中 添 加 维 生 素 E对 肉质 的 影 响 .
维生 素 E能有效 抑制鲜 肉中高 铁血 红蛋 白的形
成 ,增 强氧台 血红蛋 白的稳定性 ,延 长 鲜 肉的保 存
时间 。在 日粮 中添加 维生 素 E ,能 够显 著 降低脂 类 过 氧 化 反 应 ,延 长 肉 色 的保 存 时 问 ,减 少 滴 水 损
失。
2 11 日 添 加 维 生 素 E对 肉 色的 影 响 . . 粮 L n h等 (9 9 于 宰 前 5 yc 19 ) 0天 给 黑 白 花 奶 牛 每 日
肉风味前体物质与风味品质的关系研究进展
-1-
Special issue 重点研发专栏
优质肉调控
2019 年 第 55 卷 第 11 期
素热降解 。 [17] 肉风味前体物质包括水溶性风味前体物
质和脂质,主要的肉风味前体物质见表 1。
表 1 主要的肉风味前体物质 [4]
类别
肉风味前体物质
游离氨基酸
甘氨酸、赖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 苏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蛋氨 酸、谷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酰胺、鸟氨酸、组氨酸、 酪氨酸、色氨酸、精氨酸
摘 要:风味是重要的食用品质指标,良好的风味可引起人的食欲。肉的风味是烹调过程中风味前体物质、中
间反应产物和降解产物经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的。肉风味前体物质是指鲜肉中对肉的香气形成起重要
作用的非挥发性成分,物质及其与风味
品质的关系,为阐释风味品质形成差异的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1 风味品质概述
生肉只有血腥味,经烹调产生良好的风味。肉的风 味包括肉的滋味和肉的香气,分别由肉中滋味呈味物质 和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构成。滋味呈味物质包括无机盐、 游离氨基酸、肌苷酸、核糖、小肽和有机酸等 [6],共同 构成甜味、咸味、苦味、酸味和鲜味 5 种基本味道;挥 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醛类、酸类、酮类、烃类、酯类、 醇类、杂环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等 , [16] 共同构成肉的 香气。风味物质主要是肉风味前体物质通过美拉德反应、 脂质氧化降解、硫胺素热降解以及美拉德反应产物与脂 质氧化产物间相互作用产生的 , [4-5] 其中 90% 的挥发性 风味化合物来自脂质反应,10% 来自美拉德反应和硫胺
体物质也是风味增强剂,如 IMP、鸟苷酸(Adenosine 5´-Monophosphate,GMP)、 谷 氨 酸 和 乳 酸 , [16] 乳 酸 含量增加会增强肉的酸味 。 [20] 水溶性风味前体物质主
影响畜禽肉质风味的因素及其研究进展
影响畜禽肉质风味的因素及其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今人们不只是需要满足基本的温饱了,对食物的口感风味等也很看重,因此对如何提高肉质风味成为了畜牧业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要找出影响畜禽肉质风味的因素,这样才能进一步进行研究探索。
关键词:畜禽肉质风味因素研究进展肉质品质是肌肉的品质,其概念复杂,包括肌肉的PH值、系水力、大理石状纹、色泽、风味等多个方面。
而风味是味觉、嗅觉和三叉神经等感觉系统对食物刺激而产生的感觉效应。
肉风味主要包括滋味和香味两方面:滋味来源于肉中的滋味呈味物如无机盐、游离氨基酸和小肽、核酸代谢产物如肌苷酸、核糖等;肉香味主要由肌肉基质在受热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如不饱和醛酮、含硫化合物及一些杂环化合物产生。
影响肉质风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品种、日龄、性别、饲料、制度与环境、加工和操作方式。
以上只是在饲养畜禽中的影响因素,但是从根本上来说的话,其主要是肌束内肌丝纤维密度:肌丝纤维密度与口感的函数图象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达到最适密度时,口感相对而言达到最好;肌丝纤维直径:侧面影响肌丝鲜味密度,直接影响肉质细嫩程度,也影响肌肉间隙的脂肪附着量;肌内脂肪含量:肌内脂肪是肉味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影响肉香味,影响肉质细嫩度;肌肉系水力(畜禽肉颜色的表观表现):影响肌肉细嫩程度,肉香味的浓淡,水溶性成分的含量;AA和可刺激味觉感受器产生鲜味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
其在养殖中可以进行有效控制的主要有以下:1、品种:不同生长速度的品种其风味的差异,且因年龄和重量不同而不同。
当重量相同而年龄不同(63天和144天)时,两种生长慢的品种的胸脯和大腿肉的风味强度有明显的增加。
但是,当其在相同年龄被屠宰时,风味并无明显区别,这归因于年龄的不同。
,品种影响风味其主要是基因对一些物质的影响。
如: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基因参与肌肉生长过程中蛋白质的更新,在肉用畜禽中显著影响肉的嫩度。
影响羊肉风味的因素研究进展
影响羊肉风味的因素研究进展席继锋;邓双义;王香祖【摘要】羊肉的风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接受度,因此对羊肉风味的研究备受关注.脂肪组织是羊肉最明显的风味来源,而呈现羊肉风味的化合物主要有支链脂肪酸、醛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及酮类物质等.品种、性别和年龄等遗传因素、饲料营养水平及各种添加物质等营养因素、饲养方式及疾病等因素均可影响羊肉风味.脂肪组成和代谢的遗传控制可以形成品种特有的风味,而脂肪氧化产物碳酰化合物种类和数量的差异是种间风味差异的主要原因.性别不同在脂肪含量及组成上存在差异,对羊肉风味也有影响.随着动物年龄的增长,皮下脂肪沉积增多,饱和脂肪酸比例增大,脂质氧化物的浓度增加,羊肉的风味也会变得强烈.不同部位的羊肉因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不同而在风味上存在差异.羊肉的风味受到采食饲料类型的影响,高蛋白饲料、高能量饲料、风味植物、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籽实及其他添加剂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羊肉的风味.饲养方式与疾病因素也会使羊肉风味发生变化.饲养密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对羊肉风味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养羊生产中可以通过品种选择、营养调控及科学饲养管理等途径来改善羊肉气味和风味.【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6(043)005【总页数】7页(P1237-1243)【关键词】羊肉风味;遗传因素;营养因素;饲养方式【作者】席继锋;邓双义;王香祖【作者单位】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昌吉831100;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昌吉831100;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昌吉83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6.9+2羊肉脂肪少,胆固醇含量低,然而许多人因为无法接受羊肉的气味和风味而避食羊肉。
中国用“膻”味来描述羊肉不可接受的气味。
肉的风味主要是由肉的某些化合物呈现出来,这些体现风味的化合物称为风味物质,而风味物质一般具有种类繁多、相互影响、含量极微、效果显著的特点[1-2]。
研究发现在牛、羊、猪和禽肉中共有1 000多种挥发性风味物质[3]。
鸡肉风味物质的影响因素及其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收 稿 日 期 :2020 - 11 - 2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2018YFD05004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2072780) ;江苏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JATS [ 2020] 407) 作者简介:邢 通( 1990—) ,男,江苏徐州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畜产品品质研究。 E⁃mail: xingtong@ njau.edu.cn ∗通信作者:高 峰,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 gaofeng0629@ sina.com
进一步生成醛类或缩合形成吡嗪类;中间阶段产 物与氨基化合物经过进一步反应,最终形成类黑 精[11] 。 美拉德反应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可以分为 含氮杂环化合物( 如吡咯和吡嗪类)、含氧杂环化 合物( 呋喃类) 、羰基化合 物、Strecker 醛 和 含 硫 杂 环化合物等。 鸡肉在烹饪加工过程中,添加少量 核糖能显著增加 2-呋喃甲硫醇、2-甲基-3-巯基 呋喃和 3-甲硫基丙醛的生成量,增强“ 烤鸡味” 香 气[12] 。 甲硫基丙醛和 2,3 -甲基丁醛 分 别 来 源 于 甲硫氨酸和亮氨酸参与的 Strecker 降解,是水煮鸡 中重要的风味物质。 此外,半胱氨酸发生 Strecker 降解形成的硫化氢,是烤肉中重要芳香物质 2-糠 基硫醇的前体物;同时,它也参与形成水煮肉中最 重要的芳香物质成分 2-甲基-3-呋喃硫醇[13] 。 2.1.3 硫胺素降解 硫胺素即维生素 B1,是维持机体葡萄糖代谢 的重要物质。 同时,它也是肉中重要的风味前体 物质,热 降 解 后 主 要 形 成 硫 化 氢、 硫 醇、 噻 吩、 呋 喃、双环和脂环等多种具有香气的含硫化合物,对 肉的风味产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 。 硫胺素热 降解的初级产物 4-甲基-5-(2-羟基乙基)噻唑和 中间产物 5-羟基-3-巯基-2-戊酮可反应生成噻 唑、呋喃、噻 吩 和 许 多 其 他 的 含 硫 化 合 物, 并 进 一 步与呋喃酮等杂环化合物反应生成含硫杂环化合 物[14] ,赋予肉更加浓厚的香味。 2.1.4 氨基酸热降解 作为肉中重要的水溶性前体物质,氨基酸受 热时会脱氨基或者脱酰胺基,形成高活性氨,进一 步与羰基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噻唑、噻吩及含硫 化合物,对风味化合物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15] 。 例如,半胱 氨 酸、 胱 氨 酸 加 热 会 形 成 噻 唑、 噻 吩 及 其衍生物,丝氨酸和苏氨酸则是形成吡嗪的特征 性氨基酸。 2.2 滋味物质的产生途径 畜禽肉中游离氨基酸大部分具有呈味作用, 而这些游离氨基酸主要来源于饲料摄入和蛋白质 降解。 蛋白质可在组织蛋白酶和钙蛋白酶作用下 水解形成多聚肽,进一步在肽酶和氨基肽酶作用 下经由小肽最终形成游离氨基酸[16] 。 游离氨基酸 及其盐类主要呈现苦、甜和鲜味。 核苷酸由嘌呤或嘧啶碱基、核糖或脱氧核糖 以及磷酸组成,是肉中重要的滋味物质。 畜禽体 内核 苷 酸 主 要 由 核 糖 磷 酸、 氨 基 酸、 二 氧 化 碳
矿物元素影响畜禽肉质的研究进展.
负相关。<=>?’;; 等($..))报道,在宰前 @AB 小时给 点易被铁离子占据,细胞膜上形成错位铁(P>&"6>?2
牛灌服钙胶(一种含丙酸钙的胶状物质),可以提高 )**$),就会发生膜功能的紊乱,提高自由基产生的
背 最 长 肌(C0)的 !" 含 量 和 !"#5"67 的 活 性 ,而 不 催 化 反 应 速 度( 0";?EQ6>: 等 ,)**,)(3 $)可 能 是 由
部位、动物种类不同所造成的。此外,%&’’#’( 等 生率。<:E=U" 等()**S)报道,在宰前 - 天期间向饲
()**))认为,宰后在牛股二头肌中注射 .F@0 !"G 粮 中 添 加 )F@ 或 $F@V W ?V 镁(天 冬 氨 酸 镁 ),降 低 了
!#$,剂量占鲜肉重的 ).1,肌肉煮熟需要的时间延 血浆中的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以及宰后 - 分钟和 +.
是 /4!"#5"67 8激活该酶所需的钙离子浓度较高)。 米—豆粕型肉鸡饲料中添加 .F)1A.F$1镁(氨基酸
由于屠宰后肌肉很难达到那么高的钙离子浓度,所 镁)可显著降低腿肉的 MNLOP 值。研究表明镁的抗
以 大 多 数 学 者 认 为 !4!"#5"67 在 肉 嫩 化 中 起 重 要 脂质氧化可能存在 + 种机制:())镁可能通过影响
!"!#$ 的 最 佳 注 射 浓 度 和 剂 量 分 别 为 :$../0 和 素的含量,并产生有毒复合物,如过氧化氢和醛类
-1(占鲜肉重)。
(0E((6::’H 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镁与脂质
肉类食品中典型异味物质研究进展
肉类食品中典型异味物质研究进展
肉类食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肉类食品中常常存在着异味物质,影响了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研究肉类食品中典型异味物质的成分、形成机制及其控制措施,对提高肉类食品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肉类食品中典型异味物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异味物质的成分
肉类食品中常见的异味物质主要包括硫化物、酮类、羧酸、醛类、胺类等。
硫化物是
引起肉类食品异味的重要成分,尤其是具有辛辣、腐腥、腥臭味的硫化物。
酮类和胺类也
是肉类食品中常见的异味物质。
二、异味物质的形成机制
肉类食品中异味物质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氧化反应、蛋白质降解、脂肪酸
氧化等多个过程。
氧化反应是引起肉类食品异味的重要原因。
当肉类食品暴露在氧气中时,其脂肪和蛋白质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一系列的异味物质。
三、异味物质的控制措施
为了降低肉类食品中异味物质的含量,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首先是选
择合适的肉源和放养方式,尽量减少异味物质的生成。
其次是加强肉类食品的处理和储存
过程,避免氧化反应的发生。
可以利用添加剂和调味料来改善肉类食品的口感和风味,掩
盖异味物质的存在。
近年来,研究人员还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例如利用生物技术来改良肉类食品中的异
味物质。
通过选育不易产生异味物质的肉类品种,或者利用生物转基因技术来改变肉类食
品中异味物质的合成途径,可以有效地降低异味物质的含量。
影响畜禽肉质风味的因素及其研究进展
影响畜禽肉质风味的因素及其研究进展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鸡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倾向于购买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高、口感细嫩的高品质鸡肉。
影响鸡肉风味有多中因素,本文从品种、日龄、性别、日粮组成及其组分、添加剂的使用、饲养密度、管理方式、小气候、屠宰方式及死后处理措施、烹调方法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 鸡肉; 风味; 影响因素风味是味觉、嗅觉和三叉神经等感觉系统对食物刺激而产生的感觉效应,即指食物刺激人类感官而引起的化学感觉。
本文在参考众多文献的基础上, 对影响鸡肉风味的因素进行了阐述。
1.品种优良的肉鸡品种是生产优质鸡肉的根本条件,它们具有自己独特的肉质: 肉质细嫩、口感好、肉味鲜美、香气浓郁等。
研究报道, 不同品种酮体氨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主要是与鸡肉风味有关的氨基酸(谷氨酸等)差异1]品种对鸡的生产性能、胴体品质都有重要的影响, 品种不同, 其生长速度也不同, 在肌纤维类型和特征性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品种对鸡肉品质的影响主要包括对肉色、嫩度、pH 值、水分特性、胆固醇和肌苷酸的含量等因素。
2.性别和日龄2. 1. 2性别与肉质一般来说, 以母鸡的肉质较为细嫩; 当然, 有一定日龄, 或经阉割或经槽肥的公鸡, 肉质也很好, 售价并不低于青年母鸡[ 7] .2. 1. 3日龄与肉质45~ 50日龄的快大肉鸡可以上茶楼酒店, 但45~ 50日龄的地方肉鸡, 基本上没有人宰它作食用, 其肉质、风味也是欠佳的. 可见, 肉质与日龄有较大关系[ 7 ] . 这与各种营养成分的沉积有一定关系. 以脂肪为例, 脂肪沉积的部位随日龄不同而有区别, 一般首先贮存于内脏器官附近, 其次在肌肉之间, 继而于皮下, 最后积贮于肌肉纤维中, 形成所谓的大理石状, 这时才是好吃的, 但没有100天以上很难达到这种状况[ 9]2. 2. 1饲料成分饲料成分是影响鸡肉品质的最直接的因素, 鸡肉的味道受其摄食的饲料影响最大.( 1)蛋白质和氨基酸类饲料喂与花生饼所配制的日粮, 肉味甜美可口, 使用花生饼或椰子饼比大豆饼更能改进肉的风味; 氨基酸组成不平衡, 肉鸡采食过多的饲料和相应多的能量, 造成脂肪沉积; 在日粮中加入赖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能降低内脏脂肪, 提高屠宰率; 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比值上升, 体脂肪积蓄减少[ 7 8] .( 2)碳水化合物在各种谷物实验中, 小麦配以燕麦比配以大麦, 可使鸡肉味道较鲜美; 饲喂玉米、高粱的肉鸡, 比饲喂小麦的脂肪沉积多, 更容易发生脂肪肝, 除高粱外, 肉味和鲜嫩度则无大差异[ 19 ] .3鸡对微量元素缺乏和过量都十分敏感, 缺乏则发生各种微量元素营养性疾患; 过量则会发生中毒乃至死亡。
猪肉质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猪肉质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人类常见的肉类食品之一,猪肉的质量与营养价值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猪肉质研究展开,并分析影响猪肉质的主要因素。
一、猪肉质的定义和评价指标猪肉质是指猪肌肉的风味、嫩度、色泽、水分保持性等特性。
针对猪肉质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pH值、色泽、肉质的嫩度和风味等。
这些指标综合反映了猪肉的质量水平。
二、影响猪肉质的主要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决定猪肉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猪种和猪品种在遗传上存在差异,因此其肉质特性也会有所不同。
通过选择和育种,可以培育出肉质更佳的猪种和品种。
2.饲养方式饲养方式对猪肉质有着显著影响。
采用适宜的饲养方式可以提高猪肉的质量。
良好的饲养环境、科学的饲料配方和合理的饲养管理都是确保猪肉质优良的关键。
3.饲料猪肉质的好坏与猪的饲料质量密切相关。
高质量的饲料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提高猪的肌肉发育和脂肪积累,从而改善猪肉的质量。
4.屠宰方式屠宰方式对猪肉质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科学的屠宰方式和后续处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猪肉的风味和嫩度。
5.肌肉部位不同的肌肉部位对应的肉质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猪后腿部位的肉质要优于前腿部位,背部肌肉比腹部肌肉要嫩。
三、猪肉质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猪肉质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引入相关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营养学、兽医学等技术手段,研究者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猪肉质进行评价和改良。
猪肉质研究的成果不仅对提高猪肉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也为猪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改善猪肉质的策略为了改善猪肉的质量,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优选猪种和猪品种,通过遗传改良提高猪肉质。
2.优化饲养环境,提供适宜的饲料,加强饲养管理,确保猪的生长发育良好。
3.科学屠宰和后续处理,最大限度地保留猪肉的品质特点。
4.通过合理的肌肉部位划分,提供不同口感和质地的猪肉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影响畜禽肉质风味的因素及其研究进展
影响畜禽肉质风味的因素及其研究进展摘要:肉质风味是评价肉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好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肉品的质量。
风味品质的评定一直是相关行业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由于受主观感觉和客观技术的限制,对风味的定义也有差别。
肉质风味除受狭义上的滋味、香味影响以外,肉品的质地、色泽等诸多因素均能从不同方面影响肉质风味。
而影响以上指标的因素有遗传、营养、环境、应激、屠宰等。
文章将从不同层面的对影响畜禽肉质风味的因素及其研究进展作一个论述。
关键词:畜禽;肉品风味;影响因素肉质风味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巨大进展。
肉类作为蛋白质的极好来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肉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风味品质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
由于现阶段对畜禽肉风味品质除鸡以外没有系统的评价体系[1]。
因此,研究风味生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1. 畜禽肉风味的概念一般认为肉质风味主要包括[2]滋味和香味两方面。
而相关研究认为畜禽肉风味品质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含着滋味、香气、质地及色泽等诸多决定因素(Julie K N. 2002) 。
我国的感官分析术语标准( GB1022112–88)规定食品风味的涵义是品尝过程中感受到的嗅觉、味觉和三叉神经感觉特性的复杂结合。
它可能受触觉的、温度感觉的、痛觉的和(或) 动觉效应的影响(表1)。
不同个人、地域、民族等的不同会造成对风味理解和评价的不同。
因此,风味的生成是对人的感觉的综合效应,其影响因素除滋味和香味还包括了肌肉pH值、肉色、系水力、嫩度等[2]。
感官刺激物和人的感觉类别刺激物感受器官性质风味分类香味物(挥发) 嗅觉化学嗅感(香味)滋味物(非挥发) 味觉化学味感(滋味)质构成分和质构触觉物理触感、温感色泽和形态视觉心理心理感觉表1 2.影响畜禽肉质风味的各项指标2.1物理指标的影响2.1.1 肉色肉色是肌肉外观评定的重要指标,是肌肉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变化的外部体现。
硒的生理功能及其对畜禽动物性能和肉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硒的生理功能及其对畜禽动物性能和肉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于动物的生理功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关于硒对畜禽动物性能和肉质的影响的研究日益深入,取得了许多进展。
一、硒的生理功能
硒是人体和动物体内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组成部分,能够参与清除体内的氧化物,减少体内自由基的产生,保护细胞膜免受氧化损伤。
硒还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对于保护细胞膜、维持血管通透性和稳定细胞膜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硒还能够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硒还对于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调节作用,能够促进鸡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
二、硒对畜禽动物性能的影响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适量的硒对畜禽动物的生长性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适量的硒可以提高畜禽动物的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动物的体重增长速度,缩短饲养周期,减少饲料成本。
适量的硒还可以改善动物的肉质,提高肉类的质量和产量,增加肉类的蛋白含量和营养价值,提高肉类的口感和风味,增加畜禽肉的市场竞争力。
四、研究展望
目前,虽然硒对畜禽动物性能和肉质的影响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关于硒对畜禽动物性能和肉质影响的研究还比较零碎,各地区、各单位之间的研究成果尚未得到有效整合。
目前对于硒对畜禽动物性能和肉质影响的机制研究还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硒对动物生理代谢的影响机制。
不同硒源和不同剂量的硒对畜禽动物性能和肉质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期为畜禽养殖业提供更科学的硒营养调控策略。
牛肉风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牛肉风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陈文中;马桢;叶治兵;崔繁荣;闫向民
【期刊名称】《中国牛业科学》
【年(卷),期】2024(50)1
【摘要】牛肉风味是评价牛肉的一项重要的品质和感官参数,它主要依赖于牛肉品的感官特性。
牛肉风味是影响消费者对牛肉消费的重要因素。
许多因素可以对牛肉的风味造成影响,例如:品种、年龄、性别、饲养管理、营养水平等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影响肌肉中的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脂肪含量等决定肉的味道和风味的前体物质。
近年来,对肉质风味的研究得到关注。
对于测定风味的研究也越发成熟,风味组学与代谢组学结合更加科学准确解析风味的形成。
本文对影响牛肉风味因素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牛肉风味改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5页(P76-80)
【作者】陈文中;马桢;叶治兵;崔繁荣;闫向民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畜牧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3
【相关文献】
1.熟制牛肉肉色问题和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酱香型白酒风味形成的影响因素及主体风味成分研究进展
3.牛肉肉色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4.牛肉品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5.肉类嫩度的影响因素及盐类嫩化牛肉技术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优质肉鸡的分类及影响其风味的因素
优质 风 味 的鸡 肉 。鸡 肉的 特征 风 味来 自于 水溶 性 滋 味 化合 物 和挥发 性 香气 化 合物 的联 合 作 用 ,这 些 化 合 物是 由生 肉中成 分 问相 互反 应 产生 的 。这些 物 质 的浓 度 和反 应 的速率 受许 多参 数影 响 ,也受 饲 养 生
产或 加 工方法 的影 响 , 了解 影 响 肉质风 味 的 因素 , 有 利 于 帮助 养殖 户 生产 出高质 量 的产 品 。有 关 的研 究
要求 4 9日龄公 、母 鸡 的平 均 上 市体 重 为 1 ~ . . 1 3 5千 克 , 千克 以内未 开 啼 的公鸡 最受 欢迎 。该 市场 对生 1 长速 度要 求 较 高 , “ 黄 ”特 征要 求 较 为 次 要 , 对 三 黄 羽、 麻羽 、 羽均 可 , 色有 黄色 和青 色也有 黑色 。 黑 胫
9~ 2 0 t0日龄 上市 , 重 11 1 体 .一 . 克 , 红而 大 , 色 5千 冠 羽
24 饲 料 . 些饲 料对 风 味有 降低 作 用 ,含有 高 度 不饱 和 油 脂特 别 是鱼 油 的饲 料会 引起 鸡 肉鱼腥 腐 坏 味 。饲 料 对肠 道 菌群 的改 善 可 以影 响鸡 肉风味 。有研 究 表
有影 响 。 23 性 别 .
12 中速 型 . 以香 港 、澳 门和广 东 珠 江 三角 洲地 区为 主要 市
场, 内地 市场 有逐年 增 长 的趋 势 。港 、 、 澳 粤市 民偏爱
性 别 对风 味 的影 响 与年 龄 有关 ,当公 鸡 达 到性 成熟 时 , 产生 的风 味较 强 。
接 近性 成熟 的幼 年母鸡 , 当地 称 之 为 “ 鸡 ”。要求 项
8~ O 0 10日龄上 市 , 重 1 - . 体 . 2 5 0千克 , 冠红 而大 , 毛色
如何提高羊肉品质?羊肉品质风味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
如何提高羊肉品质?羊肉品质风味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市场上销售的羊肉,因为风味、肉质有所不同,在价格上也有所差异,对于羊养殖户来说,自然是希望自家的羊能高价销售,那么如何才可以提高羊肉品质呢?接下来请看提高肉羊品质的方法。
一、羊肉品质的影响因素1、肉羊品种不同品种的绵羊肉质、山羊肉质有一定差异,比如说肥臀羊饲料转化效率和屠宰率高,但肉嫩度、多汁性和总体口感均较差,宰后羊肉的成熟速度放慢,嫩度下降。
2、年龄幼龄羊肉膻味小、嫩度高;老龄羊肉膻味大,嫩度低而变异大;屠宰率为48%~50%、胴体质量为16~20kg的绵羊肥羔价格最高;胴体质量为10kg的山羊乳羔价最高。
3、营养水平和饲养制度粗饲料饲喂的羊肉质不如精料饲喂的羊,高饲料喂养的羊,饲喂高能量日粮的羊生长快,可溶性胶原蛋白的比例越高,比例越高嫩度越高。
4、饲料组成羊养殖过程中,饲料中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都对羊肉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
比如说在每日喂养的饲料中,补充大量的维生素C能够减缓动物屠宰后肌肉pH值的下降速度,改善其肉品品质,铬可以增加瘦肉率,降低脂肪质量分。
5、用药抗生素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在动物体内残留较长时间,影响羊肉的卫生特性。
6、宰前状态宰前状态包括宰前健康状况以及因运输、休息或应激所致的生理状态。
7、宰后的影响因素新鲜的羊肉不适宜加工,为保持羊肉的鲜嫩度,在速冻前需在0~2℃的冷却间内冷却,不然会降低羊肉嫩度。
二、羊肉风味的影响因素1、饲料饲喂有异味的葱、蒜或小根葱和碱含量较高的牧草(如草木犀、沙打旺、箭苦豌豆);饲喂有异味的动物性饲料或添加剂。
2、药物羊屠宰前,对羊口服或注射有异味的药物,影响肉味。
3、羊的性别公羊降解血液中粪臭素的能力较低,肉的膻味较重。
三、提高羊肉品质的措施1、选择优势品种,开展杂交改良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的肉羊良种,并用这些品种对当地绵羊、山羊进行杂交改良,用肥羔肉替代成年羊肉。
2、加强饲养管理改变日粮组成,提高胴体感官评分和肌纤维嫩度;在饲料中添加具有芳香味的中草药添加剂,使羊肉质、味道更加鲜美;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提高羊肉品质,延长货架寿命;在饲料中适当添加镁、硒、铁、铬等元素。
影响鸡肉肉质风味的因素及其研究进展
影响鸡肉肉质风味的因素及其研究进展动物科学摘要:随着时代发展,我国禽肉制品的产量在肉制品总产量中的的比例逐渐提高,而鸡肉作为禽肉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因其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而备受人们的喜爱,现在鸡肉也是人们肉食的主要来源之一。
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鸡肉要求的不再只是数量而对品质风味的要求越来越高。
本文主要探讨影响鸡肉肉质风味的因素,以及基于相关研究进展展开思考。
关键词:鸡肉、肉质风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肉质是指与鲜肉或加工肉的外观和适口性有关的一些特性,它包括肉的色泽、肉质结构、硬度、大理石花纹和肌肉系水力等,而消费者在肉品质方面还讲究肉品的适口性,包括肉品的嫩度、风味和多汁性等方面[1]。
而风味主要是指食物在摄入前后刺激人的所有感官而产生的各种感觉的综合。
包括味、嗅、视、听等感官反应而引起的化学、物理和心理感觉,是这些感觉的综合效应。
由于风味是一种感觉现象,所以对风味的理解和评价往往会带有强烈的个人、地区或民族的特殊倾向性。
影响禽畜肉质风味的因素很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品种多种研究表明,品种对鸡肉风味存在显著影响[2]。
鸡肉的pH值、肉色、嫩度、系水力和风味物质如肌苷酸、硫胺素、粗脂肪及脂肪酸的含量等肉质性状指标在品种间均有显著的差异。
不同品种的鸡肉中与风味有关的物质(如肌苷酸)含量和组成不同。
不同品种间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含量差异也会影响鸡肉风味。
另外,游离氨基酸是鸡肉的重要滋味物质和香味前体物之一,与肉质也有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不同品种鸡汤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明显[3]。
2.性别、特质性别对鸡肉肉质的影响主要在于氨基酸的分布且公鸡的含量普遍显著高于母鸡[3]。
另外,去势鸡肉质感官综合评定结果均优于未去势鸡。
这表明去势改善了鸡肉风味,使之更加鲜嫩多汁,富有口感[5]。
3.饲料因素饲料对肉品的风味影响相当大,尤其是宰前合理搭配饲料可使其肉质大大改善。
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IMP能显著提高肌肉的鲜味和人们对肉品的喜好,并且肉仔鸡肌肉的质地和饱食感也分别得以显著提高和降低,从而说明IMP对改善肉品风味和质地有着显著作用[6];研究表明,后期肉鸡通过摄取日粮中的风味物质,其肌肉中氨基酸及肌苷酸含量明显提高,从而增进其肌肉风味;在日粮中加入天然物肉质风味剂(小茴香、肉桂等)能有效地提高肌肉中肌苷酸的含量[7]。
影响猪肉质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96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9年36卷第8期影响猪肉质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陈 辉(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摘 要:猪肉质性状的选育改良是当今生猪选育改良的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
文章分析了近几年国内外猪肉品质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重点对PPARG 、FABP 、FTO 、FASN 等肉质相关基因的研究展开综述,旨在为我国猪肉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相关分子标记以及理论依据。
关键词:肉质性状;PPARG ;FABP ;FTO ;FASN作者简介:陈辉(1995-),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E-mail:1406876078@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猪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猪肉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开始注重猪肉的口感和风味,因而猪肉品质的遗传改良成为了猪遗传育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
由于前期猪肉市场是以瘦肉型肉猪为主,随着对瘦肉率的不断选择,使得瘦肉率取得了较大的遗传进展,但随着而来的是猪肉品质的大幅度下降[1]。
影响肉质性状的因素较多,有遗传(品种)因素[2]、营养因素[3]、屠宰加工[4]以及环境[5]等因素,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是影响肉质性状的主要因素[6]。
肉质性状多为中等遗传力性状,通过传统的选育改良很难取得较大的遗传进展[7],并且肉质性状为屠宰性状,不利于保留肉质性状优良的个体,因而有必要鉴定出肉质相关的主效基因和候选基因,以利于对猪肉质性状进行选育改良。
文章就国内外近几年对猪肉质相关基因的研究展开综述,重点探讨了PPARG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G )[8]、FABP (脂肪酸结合蛋白)[9]、FTO (肥胖相关基因)[10]、FASN (脂肪酸合成酶)[11]等肉质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肉质性状的选育改良提供相关分子标记和理论基础。
1 猪肉质性状的衡量指标及影响因素1.1 肉质性状的衡量指标猪的肉质性状的衡量指标包括肌内脂肪(IMF )、pH 、肉色、嫩度、系水力、滴水损失以及熟肉率等指标[12, 13],其中IMF 是衡量肉质性状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与肉质的嫩度、风味物质、多汁性等起积极作用[14],可以说肉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取决于IMF [15],因而IMF 的选育也成了猪肉质改良的一个热点[16]。
饲料工艺对畜禽肉质品质的影响研究
饲料工艺对畜禽肉质品质的影响研究引言:饲料工艺是畜禽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着畜禽的生长发育和肉质品质。
通过对饲料工艺的研究,农业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控制饲料配方和制作过程,提高畜禽的生产效益和肉质品质。
本文将探讨饲料工艺对畜禽肉质品质的影响,并就此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饲料成分与比例的调整饲料中的各种成分及其比例对畜禽的肉质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首先,蛋白质是畜禽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成分,也是肉质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调整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和类型,可以改变畜禽的肌肉纤维组织结构和蛋白质合成能力,从而影响肉质的嫩度和口感。
其次,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也会对肉质品质产生重要影响。
适当增加饲料中脂肪含量可以提高畜禽的肉质口感,但过量的脂肪摄入可能导致肉质过于肥腻。
同时,脂肪酸的种类和比例对畜禽肉质的脂肪酸组成和味道有着直接的影响,调整饲料中的脂肪酸组成可以改善肉质的风味。
另外,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类型也会影响肉质品质。
一些纤维素和其他复杂碳水化合物在饲料工艺中可以被酶解,提供能量和增加肌肉细胞的储存能力,从而增加肉质的纹理和韧性。
二、饲料加工对饲料中成分的改变饲料工艺中的加工过程也会对饲料成分产生改变,进而影响肉质品质。
例如,热处理可以促使饲料中的淀粉糊化和蛋白质的变性,使其更容易被动物消化吸收。
而干燥和压制等加工过程则可以使饲料中的水分含量降低,增加饲料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此外,一些特殊的饲料加工技术也可以进一步改善畜禽的肉质品质。
例如,喷雾干燥技术可以制备微胶囊化的饲料,该饲料可以控制饲料中特定成分的释放速率,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
此外,发酵技术可以使饲料中的一些抗营养因子得到降解,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三、饲料工艺对畜禽肉质品质的综合影响饲料工艺的调整不仅仅是对饲料成分和加工过程的单独调整,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以达到最佳的肉质品质。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纤维素可以改善畜禽的饲料消化率和生长性能,但过量的纤维素添加则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影响畜禽的肉质品质。
烧鸡实验报告
烧鸡实验报告烧鸡实验报告引言:烧鸡是一道美味的传统烹饪食品,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烧鸡的制作过程中有许多技巧和方法,其中的一些细节对于烧鸡的口感和风味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探究烧鸡的制作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因素,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期提供更好的烧鸡制作指南。
实验一:火候对烧鸡口感的影响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三个不同的火候进行烧鸡制作。
首先,我们选取了低温烧烤,以180°C的温度进行烤制。
结果显示,低温烧烤的烧鸡外皮呈现金黄色,但内部肉质稍显生涩。
接下来,我们尝试了中温烧烤,使用200°C的温度进行烤制。
这次烧鸡的外皮呈现更加诱人的深金色,肉质也更加鲜嫩多汁。
最后,我们采用高温烧烤,以220°C的温度进行烤制。
这次烧鸡的外皮呈现深褐色,口感酥脆,但内部肉质稍显干燥。
综合来看,中温烧烤是最适合制作烧鸡的火候,能够保持外皮的色泽和内部的嫩滑口感。
实验二:腌制时间对烧鸡风味的影响为了探究腌制时间对烧鸡风味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我们将鸡块放入腌料中腌制30分钟,然后进行烧烤。
结果显示,这次烧制出的鸡肉味道稍显淡薄,没有很好地吸收腌料的香气。
接着,我们将鸡块腌制时间延长至1小时,再次进行烧烤。
这次烧制出的鸡肉口感更加鲜美,腌料的味道更好地渗透到了鸡肉内部。
最后,我们将鸡块腌制时间延长至2小时,再次进行烧烤。
这次烧制出的鸡肉风味更加浓郁,腌料的味道充分融入到了鸡肉中,口感更加醇厚。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腌制时间越长,烧鸡的风味越好。
实验三:香料配比对烧鸡风味的影响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尝试了不同的香料配比来研究其对烧鸡风味的影响。
首先,我们选取了传统的五香粉、盐和胡椒粉的配比进行烧制。
结果显示,这次烧制出的鸡肉味道平淡,缺乏层次感。
接着,我们尝试了加入适量的孜然和辣椒粉。
这次烧制出的鸡肉味道更加丰富,孜然和辣椒的香气与鸡肉的味道相得益彰。
最后,我们尝试了加入一些独特的香料,如八角和丁香。
肉类食品中典型异味物质研究进展
肉类食品中典型异味物质研究进展肉类食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营养来源之一,但是肉类食品中常常存在一些异味物质,影响了其品质和口感。
对肉类食品中典型异味物质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硫化物类异味物质硫化物类异味物质是肉类食品中常见的一类异味物质。
研究表明,硫化物类异味物质主要是由硫氢化合物所引起的,如硫化氢、二硫化碳等。
肉类中的硫化物类异味物质主要来源于脂肪的氧化和蛋白质的分解过程。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阐明硫化物类异味物质的产生机制和控制方法上。
对于硫化物类异味物质的产生机制研究表明,主要是由于蛋白质中含有丰富的硫氨基酸和酸性氨基酸,当蛋白质发生分解时,会释放出硫化氢等硫化物类物质。
控制方法主要是从原料选择、加工条件控制和添加剂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减少肉类中硫化物类异味物质的产生。
二、酮类异味物质酮类异味物质是肉类食品中另一类常见的异味物质,其主要产生机制是脂肪酸代谢过程中酮体的形成。
酮类异味物质的含量和种类与肉类原料的脂肪含量、品种、加工方法等因素相关。
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降低肉类中酮类异味物质的产生和去除该物质的方法上。
利用选择性氧化反应可以将酮类异味物质转化为无异味的化合物,从而降低肉类中酮类异味物质的含量。
三、氨基酸类异味物质氨基酸类异味物质是肉类中主要的天然调味物,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产生异味。
氨基酸类异味物质的产生主要与氨基酸的分解、酸碱条件、温度等因素相关。
针对氨基酸类异味物质的研究主要包括分离鉴定异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研究其产生机制以及研究如何降低或去除异味物质的方法。
当前对肉类食品中典型异味物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离鉴定、产生机制和控制方法上。
通过研究肉类中典型异味物质的产生机制,可以更好地控制其产生;通过分离鉴定异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开发新的控制方法和添加剂,可以降低或去除肉类中典型异味物质的含量,从而改善肉类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肉类食品中典型异味物质的研究对于提高肉类食品的质量和满足人们不同口味需求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禽肉加工风味的形成及风味分析技术
2.禽肉风味形成
Maillard 反应
中间
初期 阶段 阶段
末期 阶段
中间阶段产物与氨基化合物进行醛 基- 氨基反应最终生成类黑精 ,同时产生 一系列还原酮类物质及杂环化合物 , 不 但赋予食物特有的香气 , 还有抗氧化和 抗诱变作用。
2.禽肉风味形成
1.脂质在无氧条件下,即使加热 到220℃也没有明显的降解现象; 2.但在有氧的大气条件下进行, 脂质易于氧化,在受热条件下的 氧化速度则更快, 3).不饱和脂肪酸链的自氧化也是 产生与酸败相关的不理想风味的 原因。
禽 肉
加工风味形成 及风味分析技术
201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
目录
禽肉风味概述 禽肉加工风味形成 禽肉加工风味分析 结语
一、禽肉风味概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禽肉风味前体物质
禽肉滋味物质
禽肉香味物质
1.禽肉风味前体物质
(1)小分子水溶性化合物
氨基酸、寡肽 糖类
核糖、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果糖、蔗糖等。
Maillard反应:核糖>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果糖>蔗糖、戊糖>己糖
呈味核苷酸 :肌苷-5’-磷酸盐(IMP)和鸟苷-5‘-磷酸盐(GMP) 硫胺素:受热后会产生一系列含氮或含硫化合物,大多具有肉味。
(2) 脂类物质
脂肪酸的氧化和降解,生成一系列挥发性香味化合物,如 脂肪烃、醇、醛、酮、酸、内酯和2-烷基呋喃等。
2.禽肉滋味物质
3.禽肉香味物质
(二)肉类香气物质
1.生肉无芳香性:新鲜畜肉一般都带有家畜原有的生臭气味和 血腥味
2.熟肉有芳香性:烹调后,一些芳香前体物质变成挥发性物质, 赋予熟肉芳香性。 3.主要香气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畜禽肉质风味的因素及其研究进展摘要:肉质风味是评价肉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好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肉品的质量。
风味品质的评定一直是相关行业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由于受主观感觉和客观技术的限制,对风味的定义也有差别。
肉质风味除受狭义上的滋味、香味影响以外,肉品的质地、色泽等诸多因素均能从不同方面影响肉质风味。
而影响以上指标的因素有遗传、营养、环境、应激、屠宰等。
文章将从不同层面的对影响畜禽肉质风味的因素及其研究进展作一个论述。
关键词:畜禽;肉品风味;影响因素肉质风味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巨大进展。
肉类作为蛋白质的极好来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肉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风味品质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
由于现阶段对畜禽肉风味品质除鸡以外没有系统的评价体系[1]。
因此,研究风味生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1. 畜禽肉风味的概念一般认为肉质风味主要包括[2]滋味和香味两方面。
而相关研究认为畜禽肉风味品质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含着滋味、香气、质地及色泽等诸多决定因素(Julie K N. 2002) 。
我国的感官分析术语标准( GB1022112–88)规定食品风味的涵义是品尝过程中感受到的嗅觉、味觉和三叉神经感觉特性的复杂结合。
它可能受触觉的、温度感觉的、痛觉的和(或) 动觉效应的影响(表1)。
不同个人、地域、民族等的不同会造成对风味理解和评价的不同。
因此,风味的生成是对人的感觉的综合效应,其影响因素除滋味和香味还包括了肌肉pH值、肉色、系水力、嫩度等[2]。
感官刺激物和人的感觉类别刺激物感受器官性质风味分类香味物(挥发) 嗅觉化学嗅感(香味)滋味物(非挥发) 味觉化学味感(滋味)质构成分和质构触觉物理触感、温感色泽和形态视觉心理心理感觉表1 2.影响畜禽肉质风味的各项指标2.1物理指标的影响2.1.1 肉色肉色是肌肉外观评定的重要指标,是肌肉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变化的外部体现。
不同畜禽肌肉,肉色有一定的差异。
其主要决定于肌肉中肌红蛋白(Mb) 的含量,同时也受外界光照的影响。
肉色表现了肉的氧化程度、化学组成、微生物含量等,对人的感官也有一定影响。
2.1.2 pH值pH值不仅是肌肉酸度的直观表现,而且对肌肉品质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畜禽屠宰后,肌组织处于缺氧状态,却仍然要消耗ATP,但除短时间内磷酸肌酸由肌酸激酶使ADP外,不会再生成ATP。
这时随糖原酵解产生的乳酸使pH值降低。
但随ATP分解生成的胺和低pH值使糖酵解的酶活性减弱或失活,导致糖原分解停止,最终肉品达到稳定的pH值(Kocwin,1994)。
pH值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对改善肌肉嫩度有利,如pH值过低会引起系水力的下降但对一些风味前体物质反应有利(宋焕禄,2001)。
其值也直接影响肉的许多机械性能(如烹煮损失、干加工能力和保藏性等)。
pH值受多因素影响,其中重要的内因是肌肉中酸性物质含量的多少,这其中以乳酸为主,其次是肌酸等。
现对不同畜禽pH值应以多少为好没有定论。
2.1.3 嫩度肉的嫩度由结缔组织、肌原纤维和肌浆这三种蛋白质成分含量与化学结构状态所决定。
畜禽屠宰至尸僵出现之前,肌原纤维处于松弛状态,此时肉质较嫩。
尸僵出现后,肌肉收缩,变得坚韧,嫩度大大下降(王志耕,1997)。
现认为肌肉嫩化与三种蛋白水解酶系统有关,其中钙依赖蛋白酶类起主导作用。
影响肌肉嫩度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遗传、屠宰部位、屠宰年龄以及肌纤维种类、横截面积、密度、肌间脂肪含量等均有关。
[3]肌肉的嫩度直接影响肉的口感。
2.1.4 系水力系水力是指肌肉组织保持水分的能力。
即系水力是当肌肉受到外力作用时,如加压、切碎、冷冻、加热、融冻、加工和贮存等,保持原有水分的能力。
常用滴水损失和(或)失水率来衡量肌肉的系水力。
系水力是一项重要的肉质性状,它直接影响肉的滋味、多汁性、嫩度、色泽、营养成分及香气等食用品质。
系水力高,生肉表现为多汁、鲜嫩、表面干爽,烹调后肉质嫩爽; 系水力低则表面水渗出,贮藏过程中滴水损失大,肉成熟后肉质老韧。
系水力主要针对肌肉中的结合水,其与肌原纤维蛋白质分子表面结合,不易解离和蒸发。
[4]对肌肉的系水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肌肉中的乳酸含量、能量水平和贮存过程中肌肉脂质的氧化等。
2.2 化学指标的影响肉品中的风味化学成分是产生肉品风味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食品中的风味化学成分可分为香味成分和滋味成分,分别由挥发性物质和非挥发性物质产生,一般主要由风味前体物质通过以下4 条途径生成:生物合成、酶促反应(直接酶作用) 、氧化作用(间接酶作用) 及加热分解。
其中前体物加热分解是鸡肉产生风味物质的主要途径,包括水溶性风味前体物质的热降解、Maillard 反应、脂质的氧化反应等作用。
各物质的含量会引起肉质风味的差异。
2.2.1 滋味物质滋味物质也被称为非挥发性物质,它们可以产生酸味、甜味、苦味、咸味等4 种基本滋味,以及鲜味、辣味、涩味、金属味等其它独立滋味。
(表2)常见滋味物质甜味葡萄糖、果糖、核糖、苏氨酸、丙氨酸、苷氨酸、丝氨酸、赖氨酸、脯氨酸、羟脯咸味无机盐、谷氨酸钠、天冬氨酸钠等酸味天冬氨酸、谷氨酸、组氨酸、天冬酰氨、琥珀酸、乳酸、二氢吡咯羧酸、磷酸等苦味肌酸、肌苷酸、次黄嘌呤、鹅肌肽、肌肽、其它肽类、组氨酸、精氨酸、蛋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酪氨酸等鲜味谷氨酸钠、5’- 肌苷酸、5’- 鸟苷单磷酸、其它肽类等表2(Dannert,1967)2.2.2 香味物质现已发现超过1000 种挥发性成分与畜禽肉的香味有关,这些物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简单化合物如烃、醇、醛、酮、酸、酯等,另一娄是含氧、硫、氮原子的杂环化合物如呋喃、噻吩及其衍生物等。
不同动物产生肉基本香味的物质有区别,如鸡肉的为2 -反-4-顺癸二烯醛和2 -反-5-顺十一碳二烯醛、4 -乙基苯甲醛、2 -己醛等(黄涛,2004);牛肉的为3 ,5 -二羟基- 2 -甲基- 4H-吡喃- 4-酮、2 -羟基- 3 -甲基- 2 -环酮、4 -羟基-5-甲基- 3 (2H) -呋喃等(马相杰,2002)。
同种动物由于各品种不同使其特殊的香味物质的含量、种类也有所不同。
除一些香味物质外,很多香味物质是畜禽肉本身所不具有的,通过对肉品的加工,前体物质发生化学性变化,生成各种呈现香味的物质[5]。
(图1)2.2.2.1 香味形成反应中的前体物质构成鲜肉味和香的重要成分是次黄嘌呤核苷酸或它的分解产物,[6]这些成分是肌肉组织僵直达到极限PH值时,当ATP 大部分已分解为IMP的裂解作用开始进行,IMP经磷酸酶作用,放出磷酸,变为肌苷,肌苷再进一步被核苷水解酶作用生成次黄嘌呤(田刚,余冰,2000)。
反应流程:肌肉肉香的前体物质主要是水溶性成分,也不乏一些脂类。
肉中脂肪分肌间和肌内脂肪,前者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其含量多寡与肌肉的多汁性、大理石纹样等有关;后者则是磷脂,主要由总磷脂组成,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多不饱和脂肪酸,极易被氧化,其氧化产物直接影响风味成分的组成。
Mottram ,等(1991) 研究证实磷脂是肉品风味的前体物质,肌间脂肪仅对多汁性等有影响。
Hornstein ,等(1960) 认为风味前体物是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可能是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
Wasserman ,等(1965) 认为风味前体物包括:氨基酸、肌苷酸和多肽(如鹅肌肽和肌肽)。
加热生肉时,其中牛磺酸、丙氨酸、鹅肌肽和肌肽大量减少,核糖完全消失,这表明氨基酸、多肽和碳水化合物是肉香前体物。
含硫氨基酸如赖氨酸和半胱氨酸等,是热处理过程中产生肉香的必需化合物。
硫胺素也是一种风味前体物,目前已确定与硫胺素有关的风味前体物质至少有8 种,包括甲酸和杂环呋喃类化合物等。
[7]2.2.2.2 香气形成的化学反应挥发性成分或呈现肉的气味主要是由三类物质产生:脂类物质→羰基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氨和胺类;巷硫化合物→硫醇、有机硫化合物和H2S。
(1)Maillard 反应Maillard反应产生了大多数烹煮食品的风味。
其机理为:首先由氨基酸和还原糖中的羰基发生反应生成醛糖胺,在经过分子重排作用形成氨基脱氧醛酮。
在加热过程中进一步降解生成多种挥发性香味化合物(呋喃酮、呋喃醇等含氧杂环化合物)。
在最终产物类黑色素形成以前,由氨基酸与糖反应生成的无数中间产物(如脂肪族醛和酮、吡嗪、吡咯、吡啶、噻唑、噻吩等),对肉香味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8]。
(2) 硫胺素的降解炒肉等食品中含硫挥发性化合物是主要风味物质, pH6.7 时加热硫胺素可生成呋喃、呋喃硫醇、甲基呋喃、噻吩、噻唑、H2S 以及脂肪族含硫香味化合物等。
将含硫多肽及硫胺素等一起加热时,可产生类似于禽肉的风味。
(3) 脂肪氧化脂肪本身及其热解产物就是风味物质。
酸含有多个游离基的脂肪,60 ℃就会自动氧化,200 - 300 ℃时大量降解,600 ℃时形成苦和辛辣化合物,产物包括内酯、醇、酮和低级脂肪酸。
亚油酸氧化产生顺- 4 -癸稀酸、反-2-十一碳二稀酸、顺- 4-三稀酸等香味物质。
脂肪可与其它物质反应影响风味;脂肪能溶解脂溶性物质,携带风味。
Mottram 等(1991)证实磷脂通过与美拉德反应产物相互作用,改变其挥发性产物的构成从而影响肉品风味[9]。
3.影响畜禽风味的因素参照形成肉风味的各项指标[2],影响肉风味形成的因素就是影响以上物理指标以及化学指标的因素。
可以遗传、营养、环境、应激、屠宰等方面。
3.1动物因素3.1.1 品种不同类型的畜禽肉,各有其特殊风味。
同类肌肉组成的种间差异小,其风味前体物组成基本相同,但一些特殊物质的含量有所差别。
同种的动物的不同品系由于选育时对经济性状有所要求,导致体型、成熟年龄、肌纤维数量和大小等都有差异。
如我国地方猪肉风味浓厚鲜美, 而引入的瘦肉型品种, 猪肉的肌纤维粗,肌间脂肪含量少,口感惬意程度差,风味淡薄。
所以从畜禽饲养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水、土壤资源等条件,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自然条件的优势品种,并进行遗传因素的排劣选优。
选用肉质鲜美且肉嫩味佳的品种,再利用生化指标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来改进畜禽品质。
同时注意不同年龄以及性别对风味的影响,加快品种改良。
发挥生猪品种的遗传优势。
促进畜禽肉色泽、风味以及蛋白、脂肪比例协调等畜禽肉品质改善,从而达到提高和改善生畜禽肉品质风味的目的[10, 11]。
3.1.2 相关性状候选基因畜禽的肉质风味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对相关的基因进行筛选对培育相应的高效畜禽品种有重要意义[12]。
(1)AMPDIMP是构成肌肉鲜味和香味的主要成分之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IMP和糖蛋白在水中和脂肪中加热能产生明显的肉鲜味[13]。
AMPD(磷酸腺苷脱氨酶)是一种单核苷酸,作为ATP代谢中产物,天然存在于肌肉中,是动物肉品中由ATP经AMP生成IMP的关键酶,在机体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