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部及会阴

合集下载

盆部 与会阴

盆部 与会阴

13
下外侧面:肛提肌、闭孔内肌及其筋膜、膀胱旁组 织(输尿管盆部、至膀胱的动脉、神经丛等)
14
后方:男性膀胱底 膀胱底 上部隔直肠膀 胱陷凹毗邻直肠; 下部有输精管 壶腹、精囊; 下方: 膀胱颈周围有前列 腺。
15
16
后方:女性膀胱底与 膀胱底与子宫颈、阴道前壁相贴; 下方:膀胱颈与尿生殖隔相邻。
4
(二)静脉 壁支与动脉伴行、同名。 髂内静脉: 髂内静脉 脏支起于脏器周围静脉丛。 膀胱静脉 直肠静脉丛 阴部静脉丛
盆腔静脉丛 无瓣膜,吻 合丰富,能广泛建立侧 支循环。
5
(三)淋巴 1.髂外淋巴结:收受腹股沟淋巴结, 直接收纳膀胱、子宫、前列腺的淋巴。 2.髂内淋巴结:收纳盆腔所有器官的淋巴。 3.骶淋巴结:收纳盆后壁、直肠等处的淋巴。 以上3组淋巴结 3 均注入髂淋巴结。 (四)神经 骶丛、闭孔神 经、骶交感干、 腹主动脉丛、 盆内脏神经等。
24
直立时,子宫体几乎呈水平,子宫底伏于膀胱后 上方,子宫颈在坐骨棘平面。 倾、屈(自学)
25
(2)血管和淋巴管 1)子宫动脉 子宫动脉 进入子宫阔韧带基部, 在距子宫颈2cm处、 越过输尿管前上方, 沿子宫侧缘上行。 分布于子宫、卵巢、 输卵管、阴道。 2)子宫静脉: 子宫静脉丛 子宫静脉 髂内静脉
17
(2)血管和淋巴 膀胱上动脉:膀胱中、上部 膀胱上动脉 膀 胱 下 动 脉:膀胱 脉 下部(底)、精囊、 前列 腺 、输 尿 管盆 部。 膀胱静脉丛→同名 静脉→髂内静脉
18
3. 输尿管盆部和壁内部 输尿管腹部在小骨盆上口处 经左髂总动脉的末端, 右髂外动脉始端前方 经髂内血管、腰骶 干、骶髂关节前方 膀胱上动脉始段、 闭孔血管神经内侧 在坐骨棘平面向前 内穿入膀胱底

解剖常识重点盆部与会阴

解剖常识重点盆部与会阴

盆部与会阴一、境界与分区盆部1、定义:盆部指界线以下,盆膈以上,属于小骨盆的部分。

向上与腹腔相通,向下借盆膈与会阴部的软组织相邻。

界线由骶岬、髂翼、弓状线、耻骨梳、耻骨嵴和耻骨联合上缘围成。

2、组成骨骼:小骨盆(男性骨盆窄、入口小、耻骨下角为70-75度、小骨盆腔为漏斗状,女性骨盆宽,入口大,耻骨下角为90-100度、小骨盆腔为圆桶状P275表格)盆部肌:闭孔内肌、梨状肌、肛提肌和尾骨肌盆膈:由盆膈上、下筋膜及其间的肛提肌和尾骨肌共同构成。

盆腔内的脏器1、男性盆部器官①输尿管盆部和壁内部:两侧输尿管越过髂总血管的前方,入盆后即为输尿管的盆部,它在腹膜外沿盆壁行向前下内,经输精管的后下方交叉后,进入膀胱底,续为输尿管的壁内部。

②膀胱:为贮尿的肌性囊,可分为:尖、体、底、颈四部分。

其形态和位置随尿液的充盈程度而变化。

膀胱底内面,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称膀胱三角。

输尿管斜穿膀胱壁形成输尿管口上方的纵行皱襞,称输尿管皱襞。

两输尿管口之间有隆起的粘膜横襞,称输尿管间襞。

★重点1、膀胱的位置,毗邻及机能状态膀胱的位置,随年龄及盈虚状态而不同,空虚时呈锥体状,位于盆腔前部,可分尖、体、底、颈四部。

充盈时可升至耻骨联合上缘以上,此时腹膜返折处亦随之上移,膀胱前外侧壁则直接邻贴腹前壁。

临床上常利用这种解剖关系,在耻骨联合上缘上进行膀胱穿刺或做手术切口,可不伤及腹膜。

儿童的膀胱位置较高。

空虚的膀胱,前方与耻骨联合相邻,其间为耻骨后隙,膀胱下外侧面邻肛提肌,闭孔内肌及其筋膜,其间充满疏松CT等,称膀胱旁组织,内有输尿管盆部,男性还有输精管壶腹穿行。

膀胱后方借直肠膀胱隔与精囊、输精管壶腹及其后方的直肠相邻,女性则借膀胱阴道隔与子宫颈及阴道前壁相邻,膀胱上面覆盖腹膜,并与肠袢相邻,女性还与子宫相邻。

膀胱的后下部即膀胱颈,下接尿道。

男性邻贴前列腺,女性与尿生殖膈相邻。

★膀胱三角(名解)膀胱空虚时,其内粘膜面呈现许多皱襞,唯其底部有一三角形的平滑区,称膀胱三角,两侧角即左、右输管口,两口之间有呈横向隆起的输尿管间襞,三角的前下角为尿道内口,膀胱三角是结核与结石、肿瘤的好发部位。

局部解剖学盆部及会阴ppt课件

局部解剖学盆部及会阴ppt课件

内侧壁:
肛提肌 盆膈下筋膜 外侧壁: 闭孔内肌 及其筋膜
内容:
会阴部血管神经 分支: ① 肛血管神经 ② 会阴血管神经 ③阴茎(蒂)血管神经
坐骨直肠窝内 有大量脂肪组织, 感染时容易形成肛 周脓肿或肛瘘。
(二)尿生殖区 (尿生殖三角)
通过结构: 男性:尿道 女性:尿道 阴道
1.男性尿生殖区的筋膜
(1)浅筋膜 与腹壁浅筋膜相
续,分浅、深二层, 浅层脂肪组织较少。 深层呈膜状,称会阴 浅筋膜 (Colles筋膜)
会阴浅筋膜的附着:
前续腹壁浅筋膜的膜 性层、阴囊肉膜及阴 茎浅筋膜,两侧附于 耻骨弓和坐骨结节, 后与尿生殖膈上下筋 膜相愈合。
( 2)深筋膜
分浅、深二层: 尿生殖膈上筋膜 尿生殖膈下筋膜
从盆膈至肛门, 长约3 ~ 4 cm。
齿状线上下结构的比较:
组织 动脉 静脉 淋巴
神经
齿状线以上
齿状线以下
粘膜
皮肤
直肠上下动脉
肛动脉
肠系膜下静脉 阴部内静脉
髂内淋巴结
腹股沟浅淋巴结
肠系膜下淋巴结
内脏神经
躯体神经
肛门括约肌:
肛门内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
肛门内括约肌 :
是肛管下端的环 形平滑肌增厚形成, 有协助排便的作用, 对控制排便的作用不 大。外形:为一对长来自 圆形的囊状腺体, 表面凹凸不平。
精囊
位置: 位于膀胱底后
方及输精管壶腹的 外侧。其排泄管与 输精管壶腹的末端 汇合成射精管。
5.女性盆腔生殖器官
有: 卵巢 输卵管 子宫
(1)卵巢ovary
位置:
位于盆腔侧 壁的卵巢窝(髂 内、外动脉之间 的夹角)。
卵巢的韧带:

罗英瑾12 盆部及会阴局解

罗英瑾12 盆部及会阴局解

盆部
四、盆内脏器 (五)子宫 1.位臵: 位于盆腔中部,膀胱与直肠之间。其位臵可随膀胱 与直肠的充盈程度或体位而有变化。成人正常子宫呈前倾 前屈姿势: 前倾: 即子宫长轴与阴道之间 呈向前开放的角度。 前屈: 为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 的弯曲。
盆部
四、盆内脏器 (五)子宫 2.毗邻: 子宫前面隔膀胱子宫陷 凹与膀胱上面相邻, 子宫颈阴道上部的前面 借膀胱阴道隔与膀胱底部 相邻, 子宫颈阴道部借尿 道阴道隔与尿道相邻 子宫后面借直肠子宫陷 凹及直肠阴道隔与直肠相 邻。
盆部
二、盆壁及盆筋膜 (二)盆壁的肌肉 有闭孔内肌和梨状肌。 闭孔内肌:位于盆侧壁的 前份。 梨状肌:位于盆侧壁的后 份,该肌将坐骨大孔分 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 下孔。
盆部
(三)盆膈(盆底) 由肛提肌、尾骨肌及覆盖于两肌上、下面的盆膈上 筋膜和盆膈下筋膜所构成。
盆部
二、盆壁及盆筋膜 (四)盆筋膜 为腹内筋膜的延续。按其部 位不同可分为: 盆壁筋膜 盆膈上筋膜 盆脏筋膜 (五)盆筋膜间隙 盆壁、脏 筋膜之间形成许多筋膜间隙, 计有: 耻骨后隙(膀胱前隙) 直肠周间隙(直肠后隙)
会阴
会阴
层次结构: 5.会阴间隙: B.会阴深隙: 又称会阴深袋,位于尿生殖 膈上、下筋膜之间。此隙封闭,其内有: 会阴肌深层、阴部神经、阴部内动脉的 末支及其伴行的静脉。 男性还有:尿道膜部及尿道球腺。 女性还有:尿道及阴道下部。
会阴
肛管: 2.肛门括约肌: 肛门内括约肌为平滑肌。 肛门外括约肌为横纹肌 包括皮下部、浅部及深部。
会阴
坐骨直肠窝 位臵 肛管两侧尖上底下的腔隙 边界 内侧壁 下为肛门外括约肌 上为肛提肌、尾骨肌及 盆膈下筋膜 外侧壁 下为坐骨结节内侧面 上为闭孔内肌及其筋膜 前壁 会阴浅横肌及尿生殖膈 后壁 臀大肌下缘及其筋膜 骶结节韧带 尖 盆膈下筋膜与闭孔筋汇合 底 浅筋膜及皮肤 内容 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 淋巴及脂肪组织

功能解剖学 盆部和会阴

功能解剖学 盆部和会阴

盆部和会阴盆部和会阴位于躯干的下部,以骨盆为支架。

盆部由盆壁、盆底和盆腔内的脏器组成。

盆 腔向上经骨盆上口与腹腔相通,向下借盆膈与会阴相邻。

会阴是指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 全部软组织。

骨性标志及体表投影 从腹前正中线下端向外,依次可触得耻骨联合上缘、耻骨嵴、耻骨结 节、腹股沟韧带、髂前上棘、髂嵴。

在后方,可触得髂后上棘、坐骨结节和骶角。

左、右骶 角之间是骶管裂孔 sacral hiatus,骶角为骶管麻醉穿刺的标志。

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通过第四 腰椎棘突。

两侧髂后上棘连线平第二骶椎棘突。

第一节 盆 部【解剖方法】1.检查盆部腹膜及其形成的结构 腹膜从腹前壁向下覆盖膀胱上壁、侧壁和后壁的一部 分。

向后在男性覆盖输精管壶腹及精囊上端;在女性则覆盖子宫大部分、输卵管、卵巢以及 阴道后壁的最上部,然后皆反折至直肠,覆盖直肠中1/3 的前面及直肠上 1/3 的前面和两侧, 向上与腹后壁腹膜相续。

男性腹膜在膀胱与直肠之间,形成膀胱直肠陷凹;女性则在膀胱与子宫间形成膀胱子宫 陷凹,在子宫与直肠间形成直肠子宫陷凹(又称 Douglas 窝),以手指探查该窝的深度。

腹膜在子宫的前、后面反折,并且向两侧伸延至盆侧壁,形成双层的腹膜皱襞,称子宫 阔韧带(图 23­5,6)。

阔韧带上缘游离,内含输卵管,韧带的基底宽阔,与盆底前后的腹膜续 连,卵巢位于阔韧带后面,以卵巢系膜与阔韧带后层相连。

观察腹膜从骨盆上口髂总动脉的分叉处延伸至卵巢上端形成的卵巢悬韧带(又称骨盆漏 斗韧带)(图 23­5)。

韧带内有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并有卵巢动、静脉经过,韧带的后内侧与输 尿管邻近,待后解剖时予以注意这种关系。

将子宫底、体往前推,显示有腹膜皱襞自子宫颈呈弓形向后,绕过直肠两侧至骶骨前面,称 直肠子宫襞,内藏子宫骶韧带(图 23­7)。

把子宫复位,再检查由子宫角向前至腹环进腹股沟管的子宫圆韧带。

2.探查盆腔的脏器 在女性盆部,将腹膜自盆壁往内翻至直肠及子宫外侧,然后修洁由 腹后壁下行的输尿管,往下追踪至膀胱,沿途可见它循盆壁、卵巢后缘转向前内行经阔韧带 下方,在距子宫颈外侧约 2cm处,有子宫动脉跨过其前上方(图 23­5)。

局部解剖学第七章盆部、会阴

局部解剖学第七章盆部、会阴

盆部的骨性构成
主要骨性结构
骨盆由骶骨、尾骨和左右髋骨组成,其中髋骨包括髂骨、耻 骨和坐骨。
骨性结构特点
骶骨呈倒三角形,上端与第五腰椎相连,下端与尾骨相连; 尾骨呈三角形,上端与骶骨相连,下端游离;髋骨由髂骨、 耻骨和坐骨组成,左右两侧髋骨在耻骨联合处相连接。
盆部的壁与盆底

盆部的壁由内、外、前、后四壁组成 。内壁是盆腔脏器的壁,外壁是骨盆 的壁。前壁是耻骨和耻骨联合,后壁 是骶骨和尾骨。
详细描述
会阴的炎症性疾病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伴有发热、乏 力等全身症状。常见的会阴炎症性疾病包括毛囊炎、前庭大腺炎、阴道炎等。治疗会阴 炎症性疾病需要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真菌药物,同时保持局部
清洁干燥,避免刺激。
会阴的肿瘤性疾病
总结词
会阴的肿瘤性疾病是指发生在会阴部的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详细描述
会阴的肿瘤性疾病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可能出现局部压迫症状,如疼痛、肿胀、排尿困难等。 常见的会阴肿瘤性疾病包括前庭大腺囊肿、阴道囊肿、脂肪瘤等。治疗会阴肿瘤性疾病需要根据肿瘤的性质和大 小选择手术切除、药物治疗或放疗等不同的治疗方法。
会阴的损伤性疾病
总结词
会阴的损伤性疾病是指会阴部受到外力作用 导致的损伤,包括撕裂伤、挤压伤等。
消化系统器官
直肠
位于盆腔后部,是消化管末段,主要功能是储存粪便和排泄粪便。
肛门
位于会阴部,是消化道与外界的开口,主要作用是排便和排气。
男性生殖系统器官
睾丸
位于阴囊内,产生精子和分泌男性激 素。
输精管
射精管
连接输精管和尿道,是精子排出的通 道。

盆部和会阴 ppt课件

盆部和会阴  ppt课件
ppt课件
1
2
16
ppt课件
17
ppt课件
18
2. 盆部的静脉
(1)盆部的主要静脉 1)髂内静脉:为盆部静脉主干,流入髂总静脉。 2)直肠上静脉:注入肠系膜下静脉, 3)卵巢静脉:右侧者注入下腔静脉,左侧者注入左肾静脉。 (2)盆腔脏器的静脉回流 静脉首先在脏器下部两侧广泛吻合,形成静脉丛,如膀胱静脉丛、 前列腺静脉丛或阴道静脉丛、子宫静脉丛、直肠静脉丛等,然后由静脉 丛汇合成相应的静脉,再注入髂内静脉。这些静脉丛之间吻合丰富,瓣 膜甚少或缺如。直肠静脉丛上部汇入直肠上静脉最终至肝门静脉,下部 汇入直肠下静脉和肛静脉最终至髂内静脉。成为肝门静课件
2
2
ppt课件
3
ppt课件
4
二、表面解剖 从腹前正中线下端向外,依次可触得耻骨联合上缘、 耻骨结节、腹股沟韧带、髂前上棘、髂嵴。在后方,可 触得髂后上棘、坐骨结节和骶角。左、右骶角之间是骶 管裂孔,骶角为骶管麻醉穿刺的标志。两侧髂嵴最高点 连线通过第四腰椎棘突。两侧髂后上棘连线平第二骶椎 棘突。
2)直肠周隙(直肠旁间隙)
ppt课件
1
11
ppt课件
12
1)耻骨后隙 位于耻骨联合与膀胱之间,又称膀胱前隙。间隙向上前腹壁的腹膜外 组织相延续,因此临床上常将该间隙作为膀胱、前列腺和剖腹产的腹 膜外手术入路。若膀胱前壁或男性尿道前列腺损伤,外渗的尿液可经 此间隙向腹壁的腹膜外组织蔓延。 2)直肠周隙(直肠旁间隙) 位于盆底腹膜与盆膈之间,直肠筋膜的周围。此间隙被直肠侧韧带 (此韧带由直肠下动、静脉及周围结缔组织构成)分为前、后两部: 前部称直肠前隙或骨盆直肠间隙,它的前方为直肠膀胱隔(男)或直 肠阴道隔(女),后方为直肠和直肠侧韧带;后部为直肠后隙,位于 直肠侧韧带与骶骨之间,此间隙向上直接与腹膜后隙相通,故临床上 常将气体注入该间隙作腹膜后隙的充气造影。

《盆部与会阴》课件

《盆部与会阴》课件

盆底肌锻炼
盆底肌群的训练
通过锻炼盆底肌群来增强其 功能。
盆底肌锻炼的好处
预防和改善盆底功能障碍, 增强身体健康。
盆底肌锻炼的方法
如何正确进行盆底肌锻炼, 包括收缩和放松等。
总结
盆部与会阴的重要性
了解盆部与会阴的解剖和功能的重要性。
注意盆底健康,预防盆底功能障碍
保持盆底的健康,预防并处理盆底功能障碍。
《盆部与会阴》PPT课件
传授关于盆部与会阴的知识,介绍解剖结构、功能与重要性,以及如何预防 和处理盆底功能障碍。
引言
盆部与会阴是人体重要的解剖结构,对生殖、排泄、支撑和保护起着关键作 用。
盆部
解剖结构
盆骨、骶骨、尾骨和骨盆腔的组成。
盆底肌肉
位于盆底的肌肉,起到支撑和控制盆腔器官的 作用。
盆腔肌群
控制盆腔器官功能的肌肉群。
盆腔器官
包括子宫、膀胱、直肠等。
会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解剖结构
位于盆底的会阴区域和会阴神经血管的分布。
会阴器官
包括会阴皮肤、黏膜和生殖器官。
会阴肌群
控制尿道、肛门等功能的肌肉群。
会阴疼痛
会阴区域的疼痛症状及影响。
盆部与会阴的功能与重要性
生殖功能
支持胎儿发育和顺利分娩的重要作用。
支撑重要器官
盆底肌锻炼的重要性
加强盆底肌群训练,维护盆底功能的健康。
保持膀胱、子宫、直肠等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排泄功能
控制尿液和粪便的排泄,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保护神经血管
保护会阴区域的神经血管免受损伤。
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1 盆腔脏器下垂
2 性生活障碍
膀胱脱垂、子宫脱垂等下垂问题。

《盆部及会阴》课件

《盆部及会阴》课件
会阴
会阴由外生殖器和肛门括约肌组成。外生殖器包括阴囊、阴 茎和阴道等,肛门括约肌则是由肛门内括约肌和肛门外括约 肌组成的。
盆部及会阴的功能
盆部
骨盆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如膀胱、直肠等,同时还是胎儿娩出 的通道。
会阴
会阴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排便和排尿,同时还有性交的功能。在分娩过程中,会 阴还需要承受胎儿的重量和扩张,以帮助胎儿顺利娩出。
镇痛药
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镇痛药以缓解疼痛。但长期使 用可能产生依赖性,应谨慎使用。
手术治疗
手术清创
对于严重的感染或组织坏死,医生可能会进行手术清创, 以清除坏死组织和脓液。手术后需注意清洁和护理,以促 进愈合。
修复手术
对于盆部及会阴的结构性缺陷或损伤,医生可能会进行修 复手术。手术后需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和注意 事项。
分泌物检查
分泌物检查可以检测出阴道、尿道等部位的异常 分泌物,对于性传播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05
CHAPTER
盆部及会阴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对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盆部及会阴疾病,医生通常会开具抗生素。 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从而减轻炎症和感染。
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可用于缓解疼 痛和炎症。但长期使用可能对胃造成刺激,需遵医嘱。
肿瘤切除手术
对于肿瘤性疾病,医生可能会进行手术切除肿瘤。手术后 需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确保肿瘤被完全切除。
其他治疗方式
物理治疗
01
如超声波、电疗、温热疗法等,可用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
痛和促进愈合。
生活方式调整
02
如改善饮食习惯、增加体育锻炼、减轻压力等,有助于预防盆

局部解剖学第七章 盆部、会阴

局部解剖学第七章  盆部、会阴

临床要点: 临床要点:
男性尿道球部断裂,尿液渗入会阴浅袋, ⒈ 男性尿道球部断裂,尿液渗入会阴浅袋, 由于会阴浅袋前端开放, 由于会阴浅袋前端开放,进而可扩展到阴 囊肉膜、阴茎浅筋膜和腹壁Scarpa筋膜下 囊肉膜、阴茎浅筋膜和腹壁Scarpa筋膜下。 Scarpa筋膜 而尿道膜部断裂,尿液渗入会阴深袋, 而尿道膜部断裂,尿液渗入会阴深袋, 由于会阴深袋封闭,故不会扩散。 由于会阴深袋封闭,故不会扩散。 坐骨直肠窝内有大量脂肪, ⒉ 坐骨直肠窝内有大量脂肪,两侧感染可在 肛门后互相蔓延, 肛门后互相蔓延,易形成坐骨直肠窝的瘘 管或脓肿。 管或脓肿。
三、生殖器
⒈ 男、女性生殖器衍生的比较
四、盆筋膜
与腹内筋膜相续,覆盖盆壁内表面。 壁层 — 与腹内筋膜相续,覆盖盆壁内表面。 骶前筋膜 梨状肌筋膜 闭孔筋膜 盆膈上筋膜 包绕脏器表面形成筋膜鞘、 脏层 — 包绕脏器表面形成筋膜鞘、筋膜隔 及韧带。 及韧带。 前列腺鞘、膀胱筋膜、 前列腺鞘、膀胱筋膜、直肠筋膜 直肠膀胱隔( 直肠阴道隔) 直肠膀胱隔(女,直肠阴道隔) 子宫主韧带、 子宫主韧带、子宫骶韧带
第二节
肛门三角) 一、肛 区(肛门三角)


有肛管和坐骨直肠窝。 有肛管和坐骨直肠窝。 ⒈ 肛 管: 长约4cm,终于肛门。 长约4cm,终于肛门。 肛门内括约肌— ⑴ 肛门内括约肌— 肛门壁内环形肌增厚而 成,不随意肌,协助排便 不随意肌, 肛门外括约肌— ⑵ 肛门外括约肌— 环绕肛门内括约肌周围的 横纹肌,分为3部分: 横纹肌,分为3部分: 皮下部;浅部;深部。 皮下部;浅部;深部。
二、尿生殖三角
筋膜: ⒈ 筋膜: 会阴浅筋膜,又称Colle筋膜, Colle筋膜 ⑴ 浅筋膜 — 称会阴浅筋膜,又称Colle筋膜,脂 肪少,呈膜状。 肪少,呈膜状。 前→ 接阴囊肉膜、阴茎浅筋膜、Scarpa筋膜。 接阴囊肉膜、阴茎浅筋膜、Scarpa筋膜 筋膜。 在坐骨结节联线上,与尿生殖膈上、 后→ 在坐骨结节联线上,与尿生殖膈上、下 筋膜及会阴中心腱愈着。 筋膜及会阴中心腱愈着。 两侧→ 附于耻骨弓、坐骨结节。 两侧→ 附于耻骨弓、坐骨结节。

局部解剖学资料(盆部与会阴)

局部解剖学资料(盆部与会阴)

局部解剖学资料(盆部与会阴)盆部与会阴一、名词解释1.会阴:perineum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会阴是指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的总称,其境界略呈菱形,即位于前方耻骨联合下缘、两侧坐骨结节、后方尾骨尖四者之间的区域。

此区域又可借两侧坐骨结节之间的连线分为前方的尿生殖三角(尿生殖区)和后方的肛门三角(肛区)。

狭义的会阴在男性系指阴囊根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女性则指阴道前庭后端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又称产科会阴。

2.盆膈:pelvic diaphragm 位于小骨盆下口的肛提肌和尾骨肌共同构成盆底肌,盆底肌的上、下面分别覆盖有盆膈上筋膜和盆膈下筋膜,三者共同构成盆膈。

在两侧肛提肌前内侧缘之间留有一狭窄的裂隙,称盆膈裂孔,被下方的尿生殖膈封闭,男性有尿道通过,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

盆隔的后部有肛管通过。

盆膈有支持和固定盆腔内脏器的作用,并可与腹肌、膈肌一起协同增加腹压。

3.前列腺鞘:fascial sheath of prostate盆膈上筋膜向上返折,移行为盆筋膜的脏层,包裹于盆内脏器的周围,其中包裹前列腺外面的部分形成的前列腺鞘,具有支持和固定前列腺的作用。

前列腺鞘与前列腺囊之间有静脉丛。

4.阴部管(Alcock管):pudendal canal 又称Alcock管,位于坐骨直肠窝的外侧壁,坐骨结节上方约3cm处,是闭孔筋膜形成的裂隙。

管内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通过。

5.浅会阴筋膜:superficial fascia of perineum 又称Colles 筋膜。

该筋膜向前方和两侧分别附着于耻骨弓和坐骨结节;后方终止于尿生殖膈后缘(相当于两侧坐骨结节连线处),并与尿生殖膈上、下筋膜相愈着,在正中线上还与男性尿道球中隔、会阴中心腱愈着;前上方与阴囊肉膜、浅阴茎筋膜和腹前壁的Scarpa筋膜相延续。

6.会阴浅隙:superficial perineal space 又称会阴浅袋,位于浅会阴筋膜与尿生殖膈下筋膜之间,该间隙内有会阴肌浅层、阴部神经、阴部内动脉的末支及其伴行的静脉。

盆部与会阴

盆部与会阴

直肠的血管
直肠的淋巴回流
直肠上淋巴 结
髂内淋巴结
膀胱
空虚的膀胱呈三棱锥体 可分为四部: 形,可分为四部:
• • • • 膀胱尖 膀胱体 膀胱底 膀胱颈
男性膀胱的毗邻: 男性膀胱的毗邻
前方: 前方:耻骨后隙 上方: 上方:小肠 下方: 前列腺 下方: 后方: 精囊 后方: 输精管壶腹 直肠
女性膀胱的毗邻: 女性膀胱的毗邻
阴部神经
尿生殖区
尿生殖区的局解 阴囊、精囊及输精管的局解 阴囊、 输精管结扎术 男尿道的局解 女性会阴中心腱的局解
尿生殖区的局解
男性—阴茎、尿道 女性--尿道、阴道
皮 肤 浅筋膜
浅层肌 尿生殖膈下筋膜
深层肌 尿生殖膈上筋膜
(一)尿生殖区的筋膜(了解) 尿生殖区的筋膜(了解) 1、浅筋膜 分两层 浅层——脂肪层 浅层 脂肪层 深层——膜性层(会阴浅筋膜、Colles筋膜):与 膜性层( 筋膜): 深层 膜性层 会阴浅筋膜、Colles筋膜):与 腹前外侧壁膜性层、阴囊肉膜及阴茎浅筋膜续连。 腹前外侧壁膜性层、阴囊肉膜及阴茎浅筋膜续连。 2、深筋膜 分两层 浅层——尿生殖膈下筋膜 浅层 尿生殖膈下筋膜 深层——尿生殖膈上筋膜 深层 尿生殖膈上筋膜
男性位于直肠与 膀胱和前列腺之 间,女性位于直 肠与子宫之间。 肠与子宫之间。
直肠后隙
直肠后隙——直肠筋膜——骶 前筋膜 脓肿、血肿、尿液外渗——互 相蔓延
盆部的动脉
髂内动脉
壁支
主要有: 主要有: 1) 1)臀上动脉 2)臀下动脉 ) 3)闭孔动脉 )
脏支
1)脐动脉 ) 2)膀胱下动脉 ) 3)直肠下动脉 ) 4)阴部内动脉 ) 5)子宫动脉 )
男 性
• 上部 隔直肠 膀胱陷凹与膀 膀胱陷凹与膀 胱底上部和 上部和精 胱底上部和精 相邻; 囊相邻; • 下部 借膀胱 隔与膀胱底 膀胱底下 隔与膀胱底下 前列腺、 部、前列腺、 精囊、 精囊、输精管 壶腹及 壶腹及输尿管 盆部相邻 相邻。 盆部相邻。

局解资料(盆部及会阴)

局解资料(盆部及会阴)

局解资料(盆部及会阴)一、名词解释1.会阴(1)位置:是指盆隔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

(2)形态及境界:呈菱形,其境界与骨盆下口一致。

(3)分区:通过两侧坐骨结节的连线,可将会阴分为前方的尿生殖区和后方的肛区。

2.盆隔(1)构成:由提肛肌、尾骨肌及其覆盖于两肌上下面的盆隔上筋膜和盆膈下筋膜构成。

(2)作用:盆隔封闭骨盆下口,具有支持和固定盆内脏器的作用,并与排便、分娩有关。

3.直肠后隙(1)位置:位于直肠筋膜与骶前筋膜之间,又称骶前间隙。

(2)交通:向上与腹膜后隙相通,两侧借直肠侧韧带与骨盆直肠隙相隔。

(3)内容:内有骶丛、奇神经节、直肠上血管、骶淋巴结及疏松结缔组织等。

4.闭膜管(1)位置:在闭孔的前上方的一管状裂隙。

(2)围成:由闭孔及周缘附着的结缔组织膜围成。

(3)通过结构:内有闭孔血管神经经过。

5.阴部管(1)构成:为闭孔筋膜与会阴浅筋膜共同围成的管状裂隙。

(2)位置:位于坐骨直肠窝的外侧。

(3)通过结构:内有阴部血管、神经经过。

6.尿生殖膈(1)构成:由尿生殖三角以及覆盖其上下面的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共同构成。

(2)作用:有封闭盆隔裂孔,加固盆底的作用。

7.耻骨后隙(1)位置:位于耻骨盆面与膀胱之间,又称膀胱间隙。

(2)周界:上界为腹膜返折部,下界为尿生殖膈,两侧为盆脏筋膜形成的耻骨前列腺韧带(女性为耻骨膀胱韧带)。

(3)内容:内含疏松结缔组织及静脉丛等。

8.肛直肠环(1)位置:在肛管与直肠移行处的外周(2)构成:由肛门外括约肌的浅、深部,耻骨直肠肌,肛门内括约肌以及直肠壁纵行层的下部等共同形成的强大肌环。

(3)作用:此环对括约肛门有重要作用。

手术时如不慎被切断,可引起大便失禁。

二、问答题1.试述坐骨直肠窝的周界及内容。

(1)位置形态:坐骨直肠窝位于肛管两侧,略似尖朝上方、底向下的锥形腔隙。

(2)周界:内侧壁的下部为肛门外括约肌,上部为肛提肌、尾骨肌及覆盖它的盆膈下筋膜;外侧壁的下部为坐骨结节内侧面,上部为闭孔内肌、闭孔筋膜及深会阴筋膜;前壁为会阴浅横肌及尿生殖膈;后壁为臀大肌下缘及其筋膜和深部的骶结节韧带;窝尖,由盆膈下筋膜与闭孔筋膜汇合而成;窝底,为肛门两侧的浅筋膜及皮肤。

盆部与会阴

盆部与会阴

盆部与会阴
P156 第三节 会 阴 perineum
概 念 肛 区 男性尿生殖区 女性尿生殖区
肛管
坐骨直肠窝
(坐骨肛门窝)
Perineum 一、肛 区
肛区 (一)肛管 anal canal
• 形态 长约4cm,肛门周围皮肤呈辐射状皱襞。 • 结构 肛管壁内有肛门内、外括约肌。 • 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浅部、深部
Pelvis
三、盆底肌与盆膈
盆膈
由肛提肌和 尾骨肌及覆盖 其上下面的筋 膜共同构成。
Pelvis 四、盆筋膜

• • • • • • •
盆壁筋膜
骶前筋膜 梨状肌筋膜 闭孔筋膜 盆膈上筋膜 盆膈下筋膜
盆脏筋膜
Pelvis
五、盆筋膜间隙
概 念
盆壁筋膜、盆脏 筋膜与覆盖骨盆的腹 膜之间的疏松结缔组 织形成潜在的筋膜间 隙。
• 系解P114 肛直肠环: 肛门外括约 肌的浅部和深部、直肠下份的纵行肌、 肛门内括肌及肛提肌等,共同构成一 个围绕肛管的强大肌环称肛直肠环, 此环对肛管起极重要的括约作用,若 手术损伤将导致大便失禁。
肛区(二)坐骨直肠(肛门)窝 ischiorectal fossa
位 臵
境界(构成) 阴部内动脉 阴部神经
Perineum 三、女性尿生殖区
尿生殖三角 女性尿道 女性外生殖器 会阴中心腱
女性会阴中心腱
会阴中心腱:是肛门外括约 肌、球海绵体肌、会阴 浅横肌、尿道阴道括约 肌及肛提肌的附着处。 位臵:位于肛门与阴道前庭 后端之间的腱性结构。 功能:加固盆底,承托盆内 脏器的作用。 意义:分娩时注意保护,避 免撕裂会阴。
二、表面解剖
骨盆整体观 盆壁肌的局解 盆底肌与盆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阴可分为肛区和尿生殖区 二、体 表 标 志 髂嵴、髂前上棘、耻骨联合上缘、坐骨结节、 尾骨尖 第二节 盆 部 一、盆 壁 及 盆 筋 膜 (一)、盆壁的骨骼:
骶骨
大骨盆
尾骨 骨盆 小骨盆
髋骨 (二)、盆壁的肌肉 闭孔内肌 梨状肌 (三)、盆膈:概念
耻骨阴道肌 1、肛提肌 耻骨直肠肌 耻尾肌 髂尾肌
的前方到达对侧,形成马蹄状脓肿,脓肿扩散时,
可形成肛瘘等。此窝内的结构,手术时应注意勿
损伤窝内的血管、神经。
二、尿 生 殖 区
男性:尿道
女性:尿道
阴道 (一)、层次结构
1、浅层结构 皮肤:薄、阴毛、汗腺、皮脂腺 浅筋膜 浅层:(脂肪层) 深层:Colles筋膜 筋膜 Scarpa
2、深层结构 1)、深筋膜 尿生殖膈上筋膜 尿生殖膈下筋膜 2)、会阴肌 浅层:坐骨海绵体肌、球海绵体肌、会阴
此间隙内的脓肿,虽全身感染症状明显,而局部 症状不明显,因而易于误诊。做直肠指检后可得 正确诊断。 3、直肠后隙(骶前间隙) 位于直肠筋膜与骶前筋膜之间,此间隙感染 可向腹膜后隙扩散,主要是全身感染症状。
直肠内有重坠感,骶尾部可能有钝痛,并可
放射至下肢,直肠指检时在后方,肠壁外有压痛、
隆起和波动感。
第五章 盆 部 及 会 阴
第一节 概 述
盆部以骨盆作为支架,由覆盖与其内的盆壁 肌、盆底肌及其筋膜共同围成盆腔和盆腔内的脏 器组织。 会阴是指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 一、境界与分区
前面—以耻骨联合上缘、耻骨结节、腹股沟和髂
嵴前份的连线与腹部分界
后面—以髂嵴后份和髂后上嵴至尾骨尖的连线
与腰部、骶尾部分界。
2、尾骨肌
(四)、
盆筋膜
盆壁筋膜
为腹内筋膜的延续 盆脏筋膜 盆膈上、下筋膜 1、盆壁筋膜 骶前筋膜 覆盖于盆壁内面 梨状肌筋膜 闭孔内肌筋膜 2、盆膈上筋膜
为盆壁筋膜向下的延续,覆盖于肛提肌和尾
骨肌上面的部分,该筋膜向盆内器官周围移
行而成盆脏筋膜。
3、盆膈下筋膜:覆盖于肛提肌和尾骨肌的下面。 4、盆脏筋膜:包绕盆内脏器表面,为盆膈上筋膜 向脏器的延续。 (五)、盆筋膜间隙 盆壁、脏筋膜之间形成许多筋膜间隙,较为 重要的有:
1、耻骨后隙:位于耻骨联合与膀胱之间,耻骨
骨折时,此间隙可发生血肿,如此间
隙内有积液,可经腹壁作耻骨上正中 切口,在腹膜外进行引流。 2、骨盆直肠隙:位于盆底腹膜和盆膈之间, 间隙 后方—直肠 前方 男性:膀胱、前列腺 女性:子宫、阴道上部
此间隙积脓时容积可以很大,如有脓肿,若不及时引流可以侵蚀 直肠、膀胱、阴道等器官。
上部—邻膀胱底 前壁 中部 尿道相邻 下部 上部—Dougls腔 后壁 中部—直肠壶腹 下部—与肛管之间有会阴中心腱
第三节 会 阴
概念:封闭小骨盆下口的软组织
广义:同上
狭义:外生殖器至肛门之间的区域
境界 尿生殖区 肛区 一、肛 区
(一)、肛管
1、内面观
2、肛门
1)、肛门内括约肌
皮下部
2)、肛门外括约肌 浅部
浅横肌
深层:会阴浅横肌 、尿道膜部括约肌
3)、筋膜间隙 会阴浅隙 会阴深隙 (二)、阴囊及睾丸精索的被膜 1、阴囊被膜 2、精索 (三)、阴茎的层次结构
(四)、男性尿道
(五)、女性尿生殖区的层次结构与男性的异同
(六)、会阴中心腱
返回前列腺
返回耻 骨后隙
返回直 肠后隙
返回膀 胱的位 置、毗 邻
子宫阔韧带
2、韧带 子宫主韧带
子宫圆韧带 骶子宫韧带 耻骨子宫韧带 3、血管、淋巴及神经 4、子宫附件 1)、卵巢:位于盆腔侧壁卵巢窝内 卵巢以很短的系膜固定于阔韧带,正常情况下
不易扭转,但卵巢发生肿痛时,有的可将卵巢系
膜转而血液供给受阻及发生剧痛为妇科急腹症之 一。 子宫部 2)、输卵管 输卵管峡 输卵管壶腹 输卵管漏斗 (七)、阴道
深部 (二)、坐骨直肠窝 1、位置与组成 位于肛管两侧,略似尖朝上,底朝下的锥形 腔隙,其容积约60—90ml,在肛管后方可左右 相通。 前界—会阴浅横肌与尿生殖膈的后缘
后界—骶结节韧带和臀大肌下缘
内侧界—肛提肌及盆膈下筋膜
外侧界—闭孔内肌及其筋膜 2、血管、淋巴及神经 血管 阴部内动脉 阴部内静脉 神经:阴部神经 坐骨肛门窝为脓肿好发部位,脓液可通过肛管
(六)、子宫
1、位置与毗邻 1)、位置:盆腔内,膀胱与直肠之间 2)、毗邻 前:膀胱 后:直肠
子宫峡部剖腹产的优点:
A、术后切口愈合好,再次分娩子宫破裂率较低。 B、术时出血少。 C、子宫切口有腹膜覆盖,术后与腹壁大网膜及 肠管等的粘连罕见。 D、手术未破腹膜腔,术后腹膜腔内感染、肠麻 痹、腹膜炎等发生少。
二、盆部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一)、左、右髂总动脉
(二)、髂外动脉 (三)、髂内动脉 壁支 脏支 (四)、盆部的淋巴 (五)、盆部的神经 三、盆 内 脏 器 前方—膀胱
后方—直肠
中部—内生殖器
(一)、直肠 1、位置与形态: 2、毗邻:
后面—S、Co骨 男性 前面 女性 上部:膀胱底、精囊腺 下部:前列腺、精囊腺等 上部:子宫、阴道穹 下部:阴道后壁
返回盆 部脏器
返回直肠 毗邻
返回直肠内面观
返回肛门括约肌
返回坐骨直肠窝
返回子宫 位置、毗 邻
返回阴 道毗邻
返回子宫峡的特点
返回子宫的韧带
返回输卵管
胱涨满膨大。做耻骨上膀胱造口术,可以完全在
腹膜外进行手术。
2、内面观 3、血管、淋巴及神经 (三)、输尿管盆部与壁内部 (四)、前列腺 1、位置与毗邻 2、分叶
3、被膜 内层:前列腺囊 静脉丛
外层:前列腺鞘
前列腺的两层被膜都相当坚强,腺体一旦发
生肿瘤往往向上发展进入膀胱。
(五)、输精管盆段、射精管及精囊腺
3、内面观:直肠上、中、下横襞
4、血管、淋巴及神经
1)、血管 直肠上动脉 直肠下动脉 2)、淋巴 3)、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二)、膀胱 1、位置与毗邻
1)、位置 2)、毗邻 前方—耻骨联合 后方 男性:精囊腺、输精管壶腹 女性:子宫、阴道上部 当进行膀胱内取结石、异物及肿痛的摘除等
手术时,也可用膀胱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法使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