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最新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优质课)

合集下载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公开课教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公开课教案)

高一年级政治《经济生活》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高中 ***老师一、教材分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模块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

教材第二单元阐述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如何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第三单元进入《收入与分配》的学习,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

第三单元与第二单元呼应,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将视线由财富创造引向财富分配,引导大家进入新的经济生活领域。

而财富分配包括个人参与收入分配和国家参与收入分配两个方面。

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参与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财富是如何分配以及分配好财富的意义。

本框题主要学习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这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消费、投资方式、效率与公平、市场经济等知识联系紧密,同时又给下一框题的公平与效率话题奠定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已经具有相当的比较、鉴别、归纳、发散等方面的思维能力,但学生作为纯消费者,往往“一心只读圣贤书”,对于家庭的收入来源可能不是很关心,对于国家的分配制度更是不了解。

面对我国现在出现的复杂多样的个人收入方式,更使得他们对分配制度感到困惑,我国目前的分配制度还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吗?其实,从理论角度来看,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对这个问题有所涉猎,但在现实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的分配方式和收入方式却使他们感到困惑,需要一种正确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我国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必然性与积极意义。

2.能力目标:能分析各种分配方式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初步认识在未来经济生活中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时,自己的适应性和创造性如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初步树立“社会人”意识,认同并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立志让自身的才能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有用要素;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懂得效率的意义,增强效率观念。

高中政治必修一: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 课件(共18张PPT)

高中政治必修一: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 课件(共18张PPT)
探究我国实行现行分配制度的必然性生产决定分配水平低水平低不平衡不平衡多层次多层次我国的生产力状况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决定决定决定决定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决定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继往开来坚持完善分配制度共创共享美好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共享经济繁荣共建和谐社会公有制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为主体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的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为主体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谢谢学习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努力而自知每天从食堂吃饭后他总是习惯性地回到办公室看厚厚的专业书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他的身上有九零后少见的沉稳
按 生
提供技术、信息获得收入 外企工作,工资收入
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 _____________
按劳___动___要素分配
产 要 素
私营企业主经营所得
按资___本___要素分配
分 配
经理收入
按管___理___要素分配
合作探究
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
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
现阶段分 配方式
区别
按劳分配
生产要素按贡献 参与分配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走进生活
感受我国的分配方式
感受我国的分配方式
国有企业工作,工资收入
分这 讨
农民靠承包土地进行生产获得收入 配 些 论
个体经营收入 农民靠出租土地使用权获得收入
方收 : 式入 ?分
储蓄存款获得利息收入

债券、股票交易收入

提供技术、信息获得收入

外企工作,工资收入
动,行动会变成习惯,习惯会变成性格。性格会影响人生!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件(共41张PPT)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件(共41张PPT)

我自己承包了五亩 责任田,收入还挺 不错!
老了,干不动了, 转给别人种了, 收入也不少
按劳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为什么还要坚持按生产 要素分配呢?
按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必然性:按要素分配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生 产力水平不平衡、多层次的现状决定的;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也是按要素分配的决 定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要求调 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完善按要素分配 的体制机制。
必要性: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 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 涌流,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判断:按哪种生产要素分配或哪种分配方式进行分配的?
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4000元。( 劳动 ) 2、小李是该外资企业(管理硕士)的经理,年薪15万。 ( 管理 ) 3、我国网球选手,获得奖金150万美元。(技术 ) 4、小赵花钱参与投资公司经营,一年赚了12万。( 资本 ) 5、小王老家的土地转让给别人,一年得到40000元。( 土地 ) 6、某股民炒股票,赚了3万元。( 资本 ) 7、黄教授向某农民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收费200元。(信息 ) 8、小何是国有企业职工,一年的工资为2万元。( 按劳分配)
1.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扣 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 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
适用范围 分配内容 分配尺度 分配结果
公有制经济 个人消费品 劳动数量、质量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 体
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 展
决定

高中思想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优质教学课件

高中思想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优质教学课件

咨询问题二: 在公有制企业中,大家共同劳动,都是企业的主人,可不可以按需分配? 为什么?
咨询结论:
实行按需分配的条件必须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产品极大的丰富。目 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不够高,还无法实现按需分配。
咨询问题三: 当今社会更提倡公平、和谐。为了社会的和谐与公平,进行平均分配是不是 更好?
归纳总结:对照李雷就业的经历和咨询的问题,你能概括出 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制度吗?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 度
• 1 、生产决定分配,所以从根本上说,这是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 状况所决定的。
• 2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的分配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
人才 + 资本 = 升值 = 财富
①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生产 要 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②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 人才、创造的尊重。 ③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 的 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 分的 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1990 年,华为就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其中, 2011 年任正非和 控股工会总计出资达到 94 亿元,华为企业总裁任正非,其持有 的华为股份年收入为 300 万元。
劳动要 素 技术 要素 管 理要素
资本要 素
透过华为分配看意 义
华为采用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模式,充满活力的分配体制促进了华为的飞速发展。 大量的人才加盟华为,大量的资本购买华为股票,投资华为,华为产品不断更新 换代,推陈出新,华为股票不断升值,华为投资人也因而获益,华为的发展造就 了无数个百万、千万、亿万富翁,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优质课件)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优质课件)

咨询问题二: 在公有制企业中,大家共同劳动,都是企
业的主人,可不可以按需分配?为什么?
咨询结论: 实行按需分配的条件必须是生产力高
度发达,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目前我国 的生产力水平不够高,还无法实现按需 分配。
咨询问题三:
为了公平,进行平均分配不是更好?
咨询结论: 目前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着
明显差别、劳动还是谋生手段,实行 个人消费品绝对的平均分配,对劳动 者来说是更大的不公平。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 作”的危机感深入海尔员工的心中。 “学习技术,提高素质,争当先进” 在海尔蔚然成风。
①有利于调动劳 动者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
②有利于激发劳 动者努力学习 科学技术,提 高技能
③有利于促进社 会生产的发展
实行按劳分配是对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 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结合以上结论思考: 哪些因素决定我国实行按劳分配?
2、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前提条件
生产资料 公有制

生产力发 不平衡

直接原因
劳动的性 存在差别 质和特点 谋生手段
破旧厂房
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的前身是 原青岛电冰箱厂。当时由 于企业实行平均主义的分 配制度,实行大平均,大 锅饭,严重挫伤了员工的 积极性,员工士气低落, 工作消极,出工不出力, 加上其它因素,企业效益 连年下滑,最后亏损达 147万元,严重束缚了企 业的发展。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进行分配
情景三:李想自己开店所赚的钱也只够糊口
而已,所以通过进修在民营企业联想找到了
一份做销售的工作。下面是李想在联想的疑 问。
咨询问题五: 为什么在联想同事之间的工资相差那

中小幼7.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一等奖】

中小幼7.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一等奖】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教学方法:主题情景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PPT)阅读材料:2015年海宁市GDP19647.33亿元。

让同学们大概了解现在我市的总体经济状况,也就是我们的“大蛋糕”大概有多大。

接着引导学生尝试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生产决定分配,再大的“蛋糕”,也要选择合理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进而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分配为主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海宁A企业实行高效的薪酬制度,将工资与普通员工的工作绩效相结合,工资分配只看效果,不论资历,由同岗同酬观念转变为同效同酬观念。

请同学结合书本知识,说说这体现什么分配方式?生:……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原则)。

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而且只能是按劳分配,同时这种劳动是社会劳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海宁A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很好地解决了以前只看资历分配带来的矛盾,体现了员工平等的地位。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件(共26张PPT)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件(共26张PPT)

走进联想看分配
联想采用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模式,充 分调动不同层次员工的积极性,薪酬从几 千元到几百万。基层营销人员,基本工资 2000元。软件工程师,基本月薪8000元。 高层管理人员,如全面负责本集团业务规 划及运作的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2013 年年薪为9000万元 。 1999年,联想开始推行员工持股计划 ,其中,15名创业初期的骨干员工获得的 股份2004年市值相当于30亿,前联想集团 总裁(柳传志)现虽已退居二线,但其所 持有的联想股份如果以每年0.1%的收益计 算,年收入为300万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生产
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第七课
第八课
个 人 收 入 分 配
分配
国 家 的 分 配
小调查活动:
在你家,收入主要有哪些 来源?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杨媚
我国现阶段为什么实行这一 分配制度?
结论:生产决定分配, ——根本原因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
思考:1.什么是按劳分配?(基本内容和要求) 2.按劳分配的地位?
实行范围—— 公有制经济
按劳 分配
国有和集体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 奖金、津贴; 农村农民承包土地劳动所得;
1.按劳分配的范围只能是在公有制经济中, 但是,公有制经济中不只实行按劳分配, 还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如国有企业科技 人员以技术入股取得的收入。 2.劳动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 (×) 注:例如,个体、私营、外企的劳动收入是 按劳动要素分配。但是,按劳分配一定是 劳动收入。
“贫穷到永远”
透过海尔看分配
海尔集团实行高效的薪酬 制度,将工资与员工的工作绩 效相结合,工资分配只看效果, 不论资历,由同岗同酬观念转 变为同效同酬观念。在海尔, 高素质、高技能获得高报酬, 人才的价值在工资分配中得到 了充分的体现。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按劳分配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按劳分配的定义和原理。

2. 讲解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分析我国分配制度的特点。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按劳分配的定义和原理,分析我国分配制度的特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按劳分配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分配制度的重要性。

2. 讲解按劳分配的定义和原理:解释按劳分配的含义,阐述其合理性和公平性。

3. 分析我国分配制度的特点:介绍我国分配制度的背景和发展,强调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主体地位。

4.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按劳分配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效果。

5.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引导学生思考未来分配制度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按劳分配的原则和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按劳分配的原则和标准。

2. 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评价按劳分配的实际操作。

教学内容:1. 讲解按劳分配的原则和标准。

2. 分析按劳分配的实际操作和评价。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按劳分配的原则和标准,分析实际操作和评价。

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按劳分配的实际操作和评价,分享彼此的观点。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步骤:1. 复习引言课的内容:回顾按劳分配的概念和意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按劳分配的原则和标准:阐述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介绍衡量劳动量和质量的标准。

3. 分析按劳分配的实际操作:通过具体案例或情景模拟,让学生了解按劳分配的实际操作过程。

4. 评价按劳分配的实际效果:让学生分析按劳分配的优点和不足,评价其在不同领域的适用性。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按劳分配的实际操作和评价,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

高中思想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教材分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经济生活》第七课的第一框题。

学生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知道了我国“如何生产”这个基本问题.,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第七课第一框题主要从个人收入分配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了解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基本方式,正确认识和理解按劳分配这个基本原则,深入把握按劳分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和作用。

为第七课第二框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框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它和上一框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

学生已有所了解,学习本框要注意理解按劳分配及其必然性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对于其他分配方式,只简单掌握其主要内容即可。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2. 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3. 知道分配制度的内容和要求4. 懂得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5. 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和意义能力目标:1. 准确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

2. 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四、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重点:理解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

难点: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五、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合作探究。

通过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等材料,直观形象地展开教学。

六、板书设计七、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八、教学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调整模块。

九、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如果把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那么,把蛋糕做大固然重要,切分蛋糕同样值得重视。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海尔为例)议题式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海尔为例)议题式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3.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和分析分配制度,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4.问题导向要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反馈,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兴趣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2.分配任务,明确每个成员的责任和角色,确保小组合作高效进行。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过程,明确学习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分配制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分配制度改革的艰辛历程,认识其现实意义。
2.深入讲解按劳分配的原则、意义和实践,以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通过举例说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2.组织学生对海尔的分配制度进行评价,让学生认识到分配制度在实践中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3.鼓励学生从海尔的案例中汲取经验,为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借鉴。
4.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识。
5.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既要关注其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关注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
3.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配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分配制度的心得体会,或以海尔为例,分析其分配制度在实践中的优缺点。
2.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点。
3.教师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3.鼓励小组成员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件 (共29张PPT)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件 (共29张PPT)

张三孙子
我是外企 员工,每月工 资3500元
按劳动要素分配
张三女儿
我是国企工程 师,除了工资我还利 用双休日为一家私营 企业当技术顾问,也 有一份丰厚的报酬。
工资属按劳分配,当技术顾问的报酬属于按生产要 素(技术、信息)要素分配
张三的孙女
我是外资企 业的总经理
按管理要素分配
张三母亲
我每月靠出租房屋 也能有一定的收入
④为什么
直接原因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现实 意义
A.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 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B.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 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 按劳动要素分配: • 一般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 资收入。 • 按资本要素分配: • 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 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 按技术要素分配: • 指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 • 按管理要素分配: • 指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 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 • 按土地要素分配: • 指出租土地、房屋取得收入
破旧厂房
原青岛电冰箱厂是今 天海尔的前身,实行 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 成绩、贡献大小,实 行大平均,大锅饭, 严重挫伤了员工的积 极性,员工士气低落, 工作消极,出工不出 力,企业效益连年下 滑,最后亏损达147万 元,严重束缚了企业 的发展。
分配制度改革后的海尔
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
全球第一白色家电品牌.
3.国务院决定2010年所有事业单位进行绩效工资 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在事业单位建立一种把薪酬分 配与公益性服务绩效紧密相连的新的激励约束机制。 对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 ) ①是对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②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 ③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④实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高中思想政治7.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优秀课件1

高中思想政治7.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优秀课件1

1.生产要素:指进行社会主义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 各种社会资源。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 企业家才能四种。 2.按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 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比例 和奉献大小,从生产要素使用权那里获得报酬的经济行 为。

公有制经济
按劳分配所得
②表达公平:表达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 会地位。
③重要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 请例输入1你、的在题目我国现阶段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以下属于按劳 分配的是〔 〕
• ①农民承包土所得的收入
3.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请输入你的题目
〔1〕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
条件决定的。
前提
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开展水平
直接原因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劳动性质 性质: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和特点
特点:我国劳动者劳动能力存在明显差别
请输入你的题目 透过海尔看分配
请输入你的题目
在理解按劳分配时,要注意以下五点: 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 必要扣除:生产过程中的本钱消耗、企业开展的提留资 金、上缴财政的税收等。 分配内容:个人消费品〔社会总产品进行必要扣除之后 的剩余〕 分配依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分配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是平均主义〕
请输入你的题目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请输入你的社题目会再生产包括哪几个环节? 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最终目的和 动力
消费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政治必修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政治必修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理解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意义,以及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

【能力目标】:运用实例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根本性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增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学情分析本框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它和上一框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

学生已有所了解,学习本框要注意理解按劳分配及其必然性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对于其他分配方式,只简单掌握其主要内容即可。

重点难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预习案评论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实行这个制度的客观必然性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3、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意义4、按劳分配的地位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生产要素的具体形式2.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活动2【导入】探究案【合作探究一】背景材料:小张的故事——初入职场2009年,小张大学毕业,进入了一家大型国企工作。

小张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工作业绩突出,工资迅速升到了令工友们大为羡慕的5000元/月。

工友说话:工友小王说:小张每月5000元,我只有1800元,不公平。

我们是国有企业,应该实行平均分配。

工友小陈说:平均分配并不是最好的,如果实行按需分配,那才叫好呢。

【问题探究】(1)小张所在企业属于哪种所有制形式?小张的工资属于何种分配方式?(2)你同意小陈的观点吗?为什么?(3)依照小王的观点,如果在公有制经济中实行平均分配,会带来哪些危害?【合作探究二】背景材料:小张的故事——再就业好景不长,小张所在的国企逐渐失去市场竞争能力。

优质课: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7.1按劳分配为主体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优质课: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7.1按劳分配为主体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王某之父、王某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 王某之母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
(2)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实行什么样的分配 制度?

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课后悟学


情景剧:同学聚会 人物:小王是国有企业职工;小张是私营企业职工;小李 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小刘开了一家个体杂货店;小赵下岗 后承包了村里的15亩土地,搞蔬菜种植。 毕业20年后初次相聚的同学,谈起了各自的工作及收入方 式:小张说:“我和小王的收入方式是一样的,都是靠工 资吃饭;而你们都自己创业,赚钱又多,真好!” 小刘说:“我和小赵都是个体户,自己既劳动又经营,还 要承担风险。不像小王你旱涝保收,多轻松。” 结合所学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1:谈谈这几个人的收入方式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
1、含义: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 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练一练
判断
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1000元( 劳动 ) 2、小李是该外资企业(管理硕士)的经理,年薪15万(管理 ) 3、小赵开了一家超市,雇工30人,一年纯利润12万( 资本) 4、小孙是卖服装的个体户, 一年净赚2.5万( 资本 )
平均主义
“懒汉” 束缚生产力 普遍贫困
上 下 有 电 有利于促进社会 话 生产的发展。 体现劳动者共同 劳动、平等分配 的社会地位。
按劳分配的优越性 或作用有哪些?
材料2:
住 房 楼 房 化 , 走 路 马 车 化
穿 衣 城 市 化 ,
吃 饭 细 粮 化 ,
手 里 不 断 十 块 头 。
吃 不 愁 , 穿 不 愁 ,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公开课优质课件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公开课优质课件

③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职业道德; × 职业技能
④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进程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自主学习
1.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必然性以及意义; 2.其他分配方式有哪些? 3.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P59
基本内容: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 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 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1、(07文基广东)某位国有独资企业技术骨干的年收 入,由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等构成。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B.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 C.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股票投资收人属于按生 产要素分配 D.工资属于按劳分配,奖金、股票投资收人属于按生 产要素分配
★分配范围: 公有制经济 ★分配依据: 以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
★分配对象: 个人消费品
★分配结果: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思考1:在公有制经济中的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吗?
公有制经济中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吗?
一般说来,在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工资、 奖金和津贴都是属于按劳分配的。 但是也不能够一概认为公有制经济中都是 按劳分配。 比如说,公有制单位中职工的福利性收入 和社会保障收入都不属于按劳分配。
下列收入分配符合按劳分配基本原则的有(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
D ②王某在农村集体经济承包经营中获得的收人
③孙某在某国家机关工作获得的工资收入 ④李某是卖服装的个体户, 一年净赚2.5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2014年公开课最新)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2014年公开课最新)

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 供求等信息获得的收入
本 课 小结
小结
按劳分配 是 什 么 ? 为 什 么 ? 为主体 多种分 配方式 并存
1、基本内容和要求 2、必然性 3、意义 4、主体地位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1、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2、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课 后 1. 完成状元之路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习题 作业 2. 思考:为什么我国的分配制度还要注重效率和公平? (带着该问题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班级
高一(10) 授 课 按劳分配为主体 题目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授 课 新授课 类型
教 学 讲授法、探究式、 课 时 安 1 课时 方法 情景教学法等 排
1.知识与技能: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理解现阶段实行按 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 义。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 教 学 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目标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式、情景教学法等让学生轻松自主掌握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 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 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重点 难点 1. 按劳分配为主体 2. 按生产要素分配 教 教 学 环节 新 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收入来源(方式) 导入 问:探究:现在的中国经济发展快 速,人民收入大大提高,人们 的收入主要有哪些途径? 新 课 首先,让我们学习共同学习本节课第一目题: 探究 多媒体展示:猎人奖励猎狗的方式,并提出 4 个探究问题: (全班分为 4 个 小组完成)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课改优质课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课改优质课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制度原因:我国旳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旳性质和特点 (劳动是谋生手段)
大和尚:我有旳是力气,何须在这里挥霍我旳青春! 我要自己挑水自己煮饭!
按个体劳动者旳劳动成果分配
二和尚:不如我们不要光花力气挑水喝了。我们去砍竹子 把水井里旳水引到寺庙里来吧,我掌握这方面旳技术,这 么我们就有自来水喝啦!但是我有个条件,给我多分碗粥
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知识小结
按劳分配为主体
含义 合用范围——公有制经济
原因
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
按个体劳动者旳劳动成果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土 地等)
社会保障分配所得
福利性分配
按需分配
平均分配
根据社会组员需 求,对社会产品 进行分配,即需 要什么就分配什 么
不论工作态度、工 作成绩、贡献大小、 效率高下、干多干 少干好干坏等等, 实施大平均,大锅 饭
讨论:按需分配和平均分配是否行得通? 为何?
综合探究:小和尚还是不明白,在我国现阶段为何要 实施按劳分配呢?
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旳生产力发展水平(物质基础)
• 按土地要素分配:出租土地、房屋所得。
3.按生产要素分配旳意义:
• A、国家角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生 产要素全部权存在旳合理性、正当性确实 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旳尊重,对劳 动、知识、人才、发明旳尊重。
• B、个人角度: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 技术、管理和资本旳活力竟相迸发,让一 切发明社会财富旳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 于人民。
老和尚说:这可不行,你们都还年轻,有力气,我已 经老了,走路都困难,更不用说挑水了。照你们这么 说我不是要饿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围 【注意点】 原则
对象
公有制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个人消费品
2、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P58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生生
产力决定
产 关 系
--




生产资 料归谁 所有决

产品 如何 分配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共同发展(所有制— 直接原因)
决 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

生产力

决定

生产关系

人与人关系
所有制结构 决 定
公有制主体 决 定
多种所有制 共同发展
决 定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 为主体
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知 识 体 系
•含义 •必然性 •意义 •主体地位
•个体劳动 成果 •生产要素 •意义
公有制
60%
①公有制占主体
②就 业劳 动者 最多
按劳分配占主体
5பைடு நூலகம்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非公有制经济中: 个体劳动者的
按个体劳动者成收入果归分谁?配 和
按生产要素分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的收范入围是劳动收入收,入这方是式不 是按劳分配呢?不它同们之间有什么不区同别? 按劳分配 生产资料 社会分配
在现阶段的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 分配,而不能按需分配,也不能平均分配。
走进海尔看分配
海尔集团实行高效的薪酬制度, 将工资与员工的工作绩效相结 合,工资分配只看效果,不论 资历,由同岗同酬观念转变为 同效同酬观念。在海尔,高素 质、高技能获得高报酬,人才 的价值在工资分配中得到了充 分的体现。
资本
裁(柳传志)现虽已退居二线,但其所持
有的联想股份如果以每年0.1%的收益计算
,年收入为300万元。 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生产要素分配具体形式:
按资本要素分配 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利息和分
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
按技术要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转让的收入
按劳动要素分配 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职工的工资、
讨论:按需分配和平均分配是否行得通?
按需分配
根据社会成员需 求,对社会产品 进行分配,即需 要什么就分配什 么
平均分配
不论工作态度、工 作成绩、贡献大小、 效率高低、干多干 少干好干坏等等, 实行大平均,大锅 饭
如果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 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 样,会导致什么结果?
这是搞平均主义,会束缚生 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经济 衰退,普遍贫穷。劳动者作 为生产力的主体性因素,能 动性因素,实行按劳分配能 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1)有利于 调动积极性和 创造性
•(2)有利于 激发劳动者努 力学习科技, 提高技能
•(3)有利于 促进生产力的 发展
•(4)是消灭 剥削……地位
我国在公有制经济中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
4.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 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 利于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 学习科技,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生产力 的②发实展行按劳分配是对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 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 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奖金、津贴
按管理要素分配 经营管理者凭借管理才能获得的 收入
按信息要素分配 提供价格、供求等信息获得的收入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1)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 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2)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 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3)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 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 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
多配为以 劳个尺劳 多人度动 得消,的 ,费向数 少品劳量 劳,动和 少实者质 得行分量 。
透过海尔分配看意义
海尔的薪酬管理制度,充 分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对于挖掘员工潜能, 确保企业高速、稳定、健康发 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 力找工作”的危机感深入海尔 员工的心中。“学习技术,提 高素质,争当先进”在海尔蔚 然成风。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方式并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我国现阶段基本的经济制度
经 济 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
度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 种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 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 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调动不同层次员工的积极性,薪酬从几千 元到几百万。基层营销人员,基本工资
劳动
2000元。软件工程师,基本月薪8000元。
高层管理人员,如全面负责本集团业务规
技术
划及运作的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2003
年年薪为600万元 。 1999年,联想开始推行员工持股计划,
管理
其中,15名创业初期的骨干员工获得的股 份2004年市值相当于30亿,前联想集团总
公有制 个人消费品 个体劳动 生产资料个人 劳动成果
者收入 或家庭占有 个人所得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按生产要素分配
含义: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 所有权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分配方式
生产要素
劳资 动本
技信 术息
管 理
土 地
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所必须具备的因素或条件。
走进联想看分配
联想采用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模式,充分
前提

生产资料 公有制
社会占有, 由社会分 配


物质基础
生产力发 展水平
不高, 不平衡

直接原因
劳动的性 质和特点
存在差 别,谋
生手段
3.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实行按劳分 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 配的直接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