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鱼类皮肤及其衍生物

合集下载

2.皮肤及其衍生物

2.皮肤及其衍生物

大黄鱼侧线鳞结构

多数鱼类每侧有侧线1条 鲽形目中,有些种类有 侧线有3条 攀鲈、鹦嘴鱼侧线在近 尾柄处中断为2条 鰕虎鱼科完全不见侧线


侧线鳞的数目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鳞 式

鳞式:把鱼类侧线鳞数、侧线上鳞及侧线下鳞的数目按一
定的格式记录下来的式子。
骨鳞的构造
1.骨鳞横切面分:
上层:骨质层或骨片层 下层:基板或纤维层
2.骨鳞表面分为四个区域:
基区(前区):向着头部,埋在皮肤里的部分。
顶区(后区):露在皮肤外面的部分。 上侧区:位于鳞片上侧的部分。 下侧区:位于鳞片下侧的部分。

骨鳞表面结构
起,形似山嵴,称之为鳞嵴或称 为环片。其排列方式视种而异, 在大多数鱼类中作同心圆排列, 但也有横列的。

鲇形目鳞片退化为皮状突起


箱鲀鳞片转化为六角形骨板
棱鳞:鲹科鱼类侧线鳞,红 娘鱼,绿鳍鱼背鳍基部 绿鳍鱼

鲹科鱼类侧线鳞—棱鳞
蓝圆鲹
竹筴鱼
舒氏海龙
松球鱼

海龙目的鳞片易为环状骨片 刺鲀的鳞片转化为骨刺 腋鳞,鲥鱼在胸鳍或腹鳍的 基部有小刀状鳞片
刺鲀
几种鱼的鳞片变异
侧线鳞


侧线:指鳞片上许多小孔所 普 排列的线,常见于鱼体两侧。 通 侧线鳞:排列在侧线上,有 鳞 小孔穿过的鳞片。
骨 鳞

圆鳞
呈瓦状排列,是最常见的一种鳞片


包括埋入部(前部)和露出部(后部)
根据露出部边缘构造可分为:
圆鳞:露出部边缘光滑整齐,如鲤形目 栉鳞:露出部边缘密生细齿,如鲈形目 栉鳞

栉鳞细齿排列的方式因种而异:

鱼类学:第二章 皮肤及其衍生物

鱼类学:第二章 皮肤及其衍生物

• 红娘鱼、绿鳍鱼:背鳍 基部两侧也有一行粗大的 棱鳞
箱鲀:骨板
海龙目:环状骨片
鲀形目:骨刺
19
四、侧线鳞和鳞式
侧线鳞:在鱼体两侧有侧线管穿过的鳞片 侧线上鳞:背鳍起点到侧线鳞的一行鳞 侧线下鳞:臀鳍或腹鳍起点到侧线鳞的一行鳞 鳞式:记录鳞片数目的表达式
一般包括三方面: 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
1. 可以减少水和鱼体表面的摩擦阻力,增加 鱼的游泳速率
2. 可以减少细菌或寄生虫类对鱼体的侵袭 3. 使鱼体润滑,不易被捕捉,或被捕后易于
挣脱滑逃 4. 能协助调节皮肤表面的渗透作用 5. 有些鱼的粘液还具有类似明矾的净水作
用,可使悬浮于水中的泥沙污物迅速沉淀
5
追星或珠星(Pearl organ):
发光器结构:系由皮肤衍生而来。 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腺体、水晶体、反射器、
色素体 发光的生物学意义:种类识别信号、照明、引诱
食饵、惊吓敌害。
24
课后思考
名词解释:珠星,圆鳞/栉鳞 1、鱼类的皮肤的结构? 2、鱼类的粘液有何生物学意义? 3、鱼类的鳞片可分为哪几种?各有何特征? 有何特化类型?
25
20
鲤的鳞式:
32 5 6 36 4 V
或5~6/32-36/4–V
式中:32~36 代表侧线本身的鳞片数 5~6 是背鳍起点与侧线之间的鳞片行数 4-V 表示侧线与腹鳍之间的横行鳞数
少数鱼类没有侧线,这些鱼的鳞片数以体侧纵列鳞数和横列 鳞数来记录 纵列鳞:沿身体两侧中线从头部后方到尾部末端的一列鳞 横列鳞:从背鳍起点到腹部正中线的一列鳞片
很薄,由结缔组织纤维均一排列呈片状, 纤维丝可向上伸入生发层,往下深入真皮较深处
2、疏松层

鱼类学02皮肤及其衍生物

鱼类学02皮肤及其衍生物
橙黄色或深橙色,由叶黄素组成,属脂色素族,可 溶于纯酒精、乙醚及其他脂肪溶剂中,因此浸制标 本黄色消失。
3、红色素细胞 大多见于热带鱼类,核一个,内含红色素,也系
脂色素族,极易溶解于酒精和乙醚中。
4、虹彩细胞(反光体) 具一细胞核,内含乌粪素颗粒。 不溶于水、酒精、乙醚及醋酸中,有强折光性,
因此能反射出一种闪光的银白色彩,一般分布于鱼 体腹面较多。
(三)骨鳞 种类:为真骨鱼类特有; 发生:真皮、呈覆瓦状; 形态:扁簿,由上层和下层构成: 上层(骨质层或骨片层):脆而薄,由骨质组成,使
鳞片坚固。 下层(基板或纤维层):由纤维结缔组织交错排列而
成,使鳞片富有柔软性,便于活动。 生长特点:骨质层由内往外长,纤维层由上往下长
变异鳞:棱鳞、腋鳞、骨板、骨环、骨刺、绒毛状 鳞、尾鳞、甲壳状鳞。
二、仔鱼黏附器
某些鱼类在孵化出膜后数天内,头部表皮形成一 种临时性构造。它由皮肤的许多黏液腺组成,分泌 黏液,便于黏附其他物体。
三、毒腺 表皮细胞衍生而来,单细胞或多细胞
分布: 存于口腔:海鳝 存于体表:七鳃鳗 存于鳍棘:虎鲨、鳐等
四、发光器 皮肤衍生而来,表皮生发层细胞向真皮层伸展形
成。一个典型的发光器包括发光腺体、晶状体、反 射层和色素罩四部分。
(一)盾鳞 种类:为软骨鱼类特有,成对角线排列 ; 发生:由表皮和真皮构成,与牙齿同源也称皮齿; 生长:盾鳞一经形成,大小不变,但可再生,且鳞
数随鱼体生长而增加; 外形:分为基板和鳞棘二个部分。
(二)硬鳞 种类:为软骨硬鳞类和全骨类(雀鳝)特有; 发生:由真皮构成; 排列:成行,不呈覆瓦状; 特点:坚厚,鳞间以凹突关节面嵌合; 类型:标准式、科司美式、雀鳝式。
悬浮于水中的泥沙污物迅速沉淀。

2 生技--第二章(多媒体1)2015版1h

2 生技--第二章(多媒体1)2015版1h
呈杯状,少数球状或管状。核近基部。最常
见、典型的粘液细胞。分泌粘液含多糖、纤维,
遇水膨胀发粘。多数鱼具有。
七鳃鳗表皮
表质膜
颗粒细胞
颗粒细胞 表皮细胞 杯状细胞
(二)棒状细胞(瓶状细胞)club cell ●圆口类中呈棒状,真骨鱼类中呈圆形或椭圆形。 细胞体积较大,常有 2 个核。核外围有一圈淡 色区。 ●警戒物细胞:鲤形目、鲇形目的一些鱼类棒 状细胞中含有一种蝶呤物质,受伤时,释放到 水中,引起同类警觉逃离。蝶呤称警戒物质。
棒状细胞不同型式模式图
警 戒 物 细 胞
潜 鱼 棒 状 细 胞 的 发 育
棒 状 细 胞
(三)颗粒细胞 granular cell
◆由棒状细胞发展而来,呈圆形或梨形。胞内充
满噬酸性颗粒。
◆七鳃鳗属表皮中的颗粒细胞不产生粘液,但可
能分泌一种保护性物质,防凶猛鱼吞食。
(四)浆液细胞(serous cell) 呈圆形或卵圆形,膜厚、质少。圆口类、鳐 类缺。鲨类及一般硬骨鱼有。
鱼意义大。如美洲肺鱼、豆齿鳗、鲇、中华乌塘
鳢等;
4.协调皮肤表面的渗透作用,调节渗透压。
二、毒腺
表皮细胞的衍生物,有单细胞腺与多细胞腺。
1.咬伤中毒:如海鳝上、下颌上有粘膜组成
的囊,囊内有毒腺,4个牙齿位于囊中,毒液从 粘膜与牙齿间流出。 2.毒性皮肤粘液腺:如七鳃鳗粘液细胞分泌 的粘液,对其他动物的肠、胃有刺激作用。
强。向外逐渐扁平或鳞状。其下真皮血管供营养。
特点:1.薄而柔软,角质化程度极低,甚至 一点也没有。2.具大量单细胞腺。
皮肤构造
表皮
外膜层
真皮

二、真皮
起源于中胚层。位表皮下方,较表皮厚。由

第二章 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第二章 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典型的发光器一般有腺体、晶状体、反
射层及色素罩等组成。
• 有些鱼类没有一定的发光器官但皮肤组
织中具有一种能发光的细菌,或由皮肤 分泌出一种能发光的液体,
• 根据发光器发光方式的不同,可以分成
二种类型:
• 一种是由于发光细菌的共生而发光, • 另一种是鱼体本身具有发光器
休息一下
各类脊椎动物的皮肤及其衍生
物变化的趋势
• 表皮的变化是由单层细胞(文昌鱼)到多层细胞 (圆口类以上); • 由不角质化(圆口类、鱼类)经过轻微角质化(两 栖类)的过渡到高度角质化(陆生羊膜类)。
• 真皮的变化是由簿(无羊膜类)到厚(羊膜 类,但鸟类例外)。 • 外骨骼的变化是由水栖鱼类的骨质鳞到 陆栖羊膜类的角质鳞。
• 两栖类:古代坚头类有真皮形的骨板,现存的
两栖类真皮鳞消失,皮肤裸露。与角质化相联
系,蜕皮现象从两栖类开始出现。
• 爬行类:皮肤角质化,蜕皮现象明显,皮肤衍
生物为指(趾)端的爪、角质鳞和真皮骨板。
• 鸟类:羽毛、腿脚部的角质鳞。羽毛和
角质鳞为同源结构。
• 哺乳类:表皮衍生物毛发和爪、蹄、指 甲、角等,是由表皮角质化形成的,和 爬行动物的角质鳞以及鸟类的羽都是同 源结构。
四.鳞片变化的趋势
• 文昌鱼:无皮肤衍生物
• 现存圆口类无鳞,但其祖先有硬甲;
• 软骨鱼类——盾鳞
• 软骨硬鳞类和全骨类——硬鳞 • 真骨鱼类——骨鳞:圆鳞——栉鳞 • 有鳞——无鳞
各类脊椎动物的皮肤衍生物
• 文昌鱼:无皮肤衍生物 • 圆口类: 除在口漏斗和舌端有角质齿外, 无任何其它的表皮衍生物。 • 鱼类:体表被鳞
能发光的鱼类总共在240种以上,其中大多数
活动在深海中,少数栖息在浅海,一般栖息于

2第二章 鱼类皮肤及其衍生物

2第二章 鱼类皮肤及其衍生物

第二章鱼类皮肤及其衍生物【时间安排】2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皮肤和皮肤腺的特点。

2、掌握鱼类鳞片形状的划分和特点。

3、掌握鱼体的划分。

4、了解色素细胞和体色【重点与难点】1、皮肤和皮肤腺的特点。

2、鱼类鳞片形状和特点。

【教学内容】第一节皮肤和皮肤腺一、皮肤鱼类皮肤的结构由表皮和真皮两层组成。

二、皮肤腺鱼类的皮肤腺由表皮衍生,主要有粘液腺和毒腺。

发光器――一种腺细胞,由变形的粘液腺所形成,但构造甚为复杂,除发光的腺体,作为光源进行发光的专门器官外,还有一些附属结构,如发光器的后面有反射器,前面有晶体(透镜)等。

第二节鳞一、盾鳞二、硬鳞三、骨鳞棱鳞、腋鳞、臀鳞、骨板、骨环、骨刺等,都是变形的鳞片。

第三节色素细胞和体色(讲述四种色素细胞及其特点,体色和体色变化)【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模式图,使学生掌握鱼类皮肤的一般结构讲清楚三类鳞片的代表的鱼类、结构、生物特点,重点是骨鳞,讲清二种骨鳞、骨鳞的结构。

鳞片的变异以例子作一般介绍。

【作业题】一、名词解释01.生发层;02.表皮和真皮;03.盾鳞;04.硬鳞;05.骨鳞;06.腹棱;07.环片;08.棱鳞;09.侧线鳞;10.栉鳞;11.珠星;12.鳞焦;13.腋鳞。

二、填空题01.鱼类的表皮为多层的____可分为____和_____两部分.02.鱼类的鳞片可划分为____,____,____,三种类型,其中_____和牙齿是同源结构.03.鱼类的颜色主要来自____,包括____和_____三种.04.鱼类的发光器由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组成.05.色素颗粒在色素细胞骨扩散时鱼体色变_____.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01.( )鱼类皮肤的表皮可分为生发层和腺层,最内层为腺层.02.( )鲤的鳞式32(5~6/4-6)36,表示侧线鳞数32~36,侧线上鳞5~6,侧线下鳞为4.四、选择题01.鱼类皮肤的表皮起源于_____.A. 外胚层B. 中胚层C. 内胚层D. 发生层02.真皮位于表皮下方,来源于胚胎时期,中胚层起源于______.A.上皮细胞B. 间叶细胞C. 色素细胞D. 变形细胞D.03.鱼类的皮肤腺体系由_____衍生而成,它可分为单细胞腺及毒腺两类.A. 上皮细胞B. 间叶细胞C. 色素细胞D. 线细胞04.单细胞腺中,_____.为盲鳗所特有,其分泌物系一种螺旋状的线状粘液.A. 杯状细胞B. 颗粒细胞C. 浆液细胞D. 线细胞05.鲤的鳞式32(5~6/4-V)36,则侧线鳞的个数为______.A. 32B. 5~6C. 4-VD. 32-36【讨论题】01.鱼类的皮肤以什么方式起保护作用?02.鱼类是如何改变体色的?【思考题】01.粘液对鱼类有什么作用?02.发光器对鱼类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第二章 鱼类皮肤

第二章 鱼类皮肤

第二章 皮肤及其衍生物
一、鳞片 3、骨鳞(图) 真骨鱼类,真皮产生,覆瓦状排列。 骨鳞分为两类: a、圆鳞 b、栉鳞
4、侧线鳞和鳞式 (1)侧线鳞(图):贯穿侧线的鳞片的数目。 (2)鳞式:记录鳞片数目的格式。 ①具有侧线的鳞式 侧线上鳞 侧线鳞 侧线下鳞 ②不具有侧线的鳞式 用纵列磷和横列磷表示。 侧线上鳞:由背鳍起点的基部至侧线这一段距 离上的鳞片(不含侧线鳞); 侧线下鳞,由臀鳍起点的基部至侧线这一段距 离上的鳞片(不含侧线鳞)。
一、 表皮 表皮 表皮包在鱼体最外层,由上皮细胞构 成。可以分为生发层和腺层两部分: ◆珠星 (婚配结节):局部表皮细胞角质 化的产物。主要出现在头部、鳍条等处 。 出现特点 : *繁殖季节出现或繁殖期强、非繁殖期弱 *雄有雌无或雄强雌弱 *并非所有鱼类都有珠星
第二章 皮肤及其衍生物
一、 表皮
第二章 皮肤及其衍生物
第二章 皮肤及其衍生物
三、腺体 鱼类皮肤上的腺体分单细胞腺和多细胞腺两种,都是 从表皮细胞变来。 单细胞腺:杯状细胞、棒状细胞、浆液细胞
皮肤腺 鱼类的皮肤腺由表皮衍生,主要有粘液腺和
毒腺。
第二章 皮肤及其衍生物
三、腺体
第二章 皮肤及其衍生物
三、腺体
第二章 皮肤及其衍生物
三、腺体
发光器 淡水鱼类无,深海鱼类有发光方式: 与鱼共生的发光
第二章 皮肤及其衍生物
一、鳞片 1、盾鳞 软骨鱼类,表皮和真皮形成,成对角线排列。 盾鳞 在外形上分为基板和鳞棘二个部分。
*基板 多呈菱形,埋在皮肤中,由齿质成。
*鳞棘 着生在基板上,露在体表,且尖端朝后, 外面复以釉质,内为齿质。中央有髓腔,
第二章 皮肤及其衍生物
一、鳞片 2、硬鳞 硬骨鱼类的硬鳞鱼类所特有,由真皮形成, 关节突相关连。鲟类。

第二章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第二章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第二章 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讲授重点:1 、鱼类皮肤衍生物的类型、位置和机能2 、骨鳞的构造和鳞式第一节 鱼类的皮肤鱼类的皮肤由外层的表皮和内层的真皮组成。

一、表皮( Epidermis )表皮起源于外胚层。

鱼类的表皮都由活细胞组成,通常无连续被覆的角质层。

表皮又分为生发层和腺层。

(一)生发层表皮基部最内面一层是一层呈长柱形的细胞,称为生发层( Stratum germinativum )。

该层细胞具有分生新细胞的能力,由此分生的新细胞代替原来的母细胞的位置,而母细胞则向表层位移。

在此过程中,细胞逐渐变成扁平或鳞片状,直至达到最外面,或因衰老而淘汰,或因机械损伤而脱落。

(二)腺层本层因存在各种腺细胞而得名。

除去生发层,其余都算是腺层,细胞层数不等。

最初的细胞来自生发层,但并不是说本身不能进行细胞的增生。

实际上整个表皮层的细胞都具有分裂增殖新细胞的能力,不过生发层的增殖能力特别旺盛强大而已。

表皮层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系由真皮内的血管供给,并借渗透作用通过细胞基质到达表面的细胞。

鱼类表皮细胞的层数,不仅依种类而异,还依不同部位、不同年龄而异。

板鳃的表皮一般 4 — 6 层上皮细胞,硬骨鱼类通常约有 10 ─ 30 层细胞,底栖鱼类表皮层一般比上层鱼类厚。

鱼类表皮一般无角质层,但有些鱼类的表皮有时能局部角质化,如有些鲤科鱼类的唇部角质化,便于摄食。

还 有些鱼类一到生殖季节,由于受了生殖腺激素的刺激,在头部、鳍等处出现一种由表皮角质化形成的圆锥形突起,称为追星或珠星 ( Pearl organ ),生殖完毕即生行消退。

珠星只限于生殖季节出现,或者在生殖期间变得特别明显,雄性个体一般表现得粗壮,数量也多,雌性个体往往缺如,即使出现,也很微细,数量也非常有限。

主要是生活、产卵在流水或潮间带的一些鱼类,世界上已知有 4 目 115 科中的一些鱼类存在这种结构。

二、真皮( Dermis )位于表皮之下,来自胚胎时期的中胚层起源的间叶细胞。

第二章 皮肤及其衍生物

第二章 皮肤及其衍生物
(2)雀鳝目仔鱼黏附器呈长方形盘状。 (3)丽鱼科种很多种类,具有3对仔鱼黏附器。
2019/9/18
7
肺鱼
2019/9/18
肺鱼
2019/9/18
雀鳝
2019/9/18
尼罗罗非鱼
2019/9/18
三、毒腺(poison gland)
表皮细胞的衍生物,包括单细胞毒腺和多细胞毒腺。 有三种类型: (1)因咬伤而使其他动物中毒。如海鳝。 (2)具有毒性的皮肤粘液腺。如七鳃鳗。 (3)具毒刺的鱼类。如虎鲨、鳐、蓝子鱼、毒鲉等。 我国约有100多种。
第二章 皮肤及其衍生物 The skin and its derivatives
第一节 皮肤的构造 第二节 皮肤的衍生物
第三节 色素细胞与体色
第四节 鳞 片

第一节 皮肤的构造
皮肤(skin) 表皮:起源于外胚
层,一般可分为生发层 和腺层两部分。
鱼类表皮的特点:
陷器等。
2019/9/18
粘液的生物学意义
1. 可以减少水和鱼体表面的摩擦阻力,增加鱼 的游泳速率。
2. 可以减少细菌或寄生虫类对鱼体的侵袭。 3. 使鱼体润滑,不易被捕捉,或被捕后易于挣
脱滑逃。 4. 能协助调节皮肤表面的渗透作用。 5. 有些鱼的粘液还具有类似明矾的净水作用,
可使悬浮于水中的泥沙污物迅速沉淀。
• 3.鳞片的三种类型:盾鳞、硬鳞、骨鳞(圆 鳞、栉鳞);
• 4.骨鳞分为:纤维层、骨质层; • 5.鳞焦、鳞沟、鳞嵴; • 6.侧线鳞、鳞式; • 7.粘液的生物学意义。
2019/9/18
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2019/9/18
12
2019/9/18
海鳝
2019/9/18

2 生技--第二章(多媒体2)2015版1h

2 生技--第二章(多媒体2)2015版1h

水、酒精、乙醚中。遇光照折射出银白色光彩。
使鱼体呈彩虹色或银白色。
色素细胞多集中在背部,光彩细胞多集中在
腹部。两者的相互配合使鱼体色变化。
解释下列现象:
鲻鱼背部为灰黑色,腹部银白色。
大洋性洄游鱼类(金抢鱼、鲐、马鲛鱼等) 鱼背青蓝色,腹银白色。 带鱼无鳞,银白色。 拟态、警戒色。
二、鱼类的体色变化
片衍变而来的骨片匣中。
4 臀鳞:雄银鱼繁殖季节臀鳍基部两侧各有
一明显增大的鳞出现。 5 裂腹鱼类:产于亚洲高原地区的一群鲤 科鱼类,鳞片细小或裸露无鳞,但在肛门和臀鳍 基部两侧各有一列明显增大的臀鳞,两侧臀鳞在
腹中线上形成一条裂谷。
刺鲀身上的刺是一种骨化
物,而非鳞片的变形物。
南美鲇
八角鱼

鳞鲀
固口鱼
“珠星” 杯状细胞
侧线鳞及鳞式
警戒物细胞
棱鳞 腋鳞
线细胞
臀鳞
同齿(与齿同源),称皮齿。成对角线排列。
(一)结构
1.鳞棘:露于体外,尖端向后。外层珐瑯
质(表皮),内层齿质(真皮),中央为髓腔, 髓腔内有神经、血管、结缔组织。 2.基板:埋入真皮,齿质,内有髓腔。
盾鳞的结构
髓腔


珐瑯 质 齿质 髓腔
髓腔与真皮的通孔
基板
粘液细胞
表皮 色素 细胞 真皮
鲨类盾鳞
基板
鳞沟
年轮
顶 区
顶 区
年轮
太平洋鲱鱼:圆鳞
鲈:栉鳞
3 鳞嵴(环片) 鳞表面骨质层的隆起,一圈一圈如同山嵴的 构造,呈同心圆排列,或横列。
4 顶区变化
环片断裂、合并,成齿状、瘤状、矛状突。 圆鳞:后区边缘光滑、无小刺。如鲤形、鲱 形目。 栉鳞:有小刺,触摸粗糙感。如鲈形目、鲽

鱼类学皮肤及衍生物

鱼类学皮肤及衍生物

• 发光器系由皮肤衍生而成,其形状、大 小、数目及位置随种类而异,有的位于 腹部,有的位于头顶部,也有位于眼的 周围,甚至也有位于皮瓣末端。数目从 一个、二个直到数百个,
• 鱼类发光器的结构在各类群中差异很大, 典型的发光器一般有腺体、晶状体、反 射层及色素罩等组成。
• 有些鱼类没有一定的发光器官但皮肤组 织中具有一种能发光的细菌,或由皮肤 分泌出一种能发光的液体,
• 上层(骨质层或骨片层):脆而薄,由骨质组成,使鳞片坚 固。
• 下层(基板或纤维层):由纤维结缔组织交错排列而成,使
鳞片富有柔软性,便于活动。
• 生长特点:骨质层由内往外长,纤维层 由上往下长
变异鳞: 1、棱鳞,2、腋鳞,3、骨板,4、骨环、
5、骨刺,6、绒毛状鳞,7、尾鳞,8、 甲壳状鳞
骨 板
• 软骨硬鳞类和全骨类——硬鳞
• 真骨鱼类——骨鳞:圆鳞——栉鳞

有鳞——无鳞
各类脊椎动物的皮肤衍生物
• 文昌鱼:无皮肤衍生物 • 圆口类: 除在口漏斗和舌端有角质齿外,
无任何其它的表皮衍生物。 • 鱼类:体表被鳞
• 两栖类:古代坚头类有真皮形的骨板,现存的 两栖类真皮鳞消失,皮肤裸露。与角质化相联 系,蜕皮现象从两栖类开始出现。
骨板
• 侧线鳞和鳞式 • – 排列在侧线上,有小孔穿过的鳞片称为侧线鳞。 • – 把鱼类侧线鳞数、侧线上鳞及侧线下鳞的数目
按一定的格式记录下来,这种式子称鳞式。
• – 侧线鳞数──指沿侧线直行的鳞片数目。 • – 侧线上鳞数──从背鳍起点处的一片鳞斜数到
接触侧线鳞的一片鳞为止数目。
• – 侧线下鳞数──从接触到侧线鳞的一片鳞斜数 到腹鳍起点(鲤形目等腹鳍腹位的鱼类,数字后 用V表示)或臀鳍起点(鲈形目等腹鳍胸位的鱼类, 数字后用A表示)的鳞片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鱼类皮肤及其衍生物
【时间安排】
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皮肤和皮肤腺的特点。

2、掌握鱼类鳞片形状的划分和特点。

3、掌握鱼体的划分。

4、了解色素细胞和体色
【重点与难点】
1、皮肤和皮肤腺的特点。

2、鱼类鳞片形状和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皮肤和皮肤腺
一、皮肤
鱼类皮肤的结构由表皮和真皮两层组成。

二、皮肤腺
鱼类的皮肤腺由表皮衍生,主要有粘液腺和毒腺。

发光器――一种腺细胞,由变形的粘液腺所形成,但构造甚为复杂,除发光的腺体,作为光源进行发光的专门器官外,还有一些附属结构,如发光器的后面有反射器,前面有晶体(透镜)等。

第二节鳞
一、盾鳞
二、硬鳞
三、骨鳞
棱鳞、腋鳞、臀鳞、骨板、骨环、骨刺等,都是变形的鳞片。

第三节色素细胞和体色(讲述四种色素细胞及其特点,体色和体色变化)
【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模式图,使学生掌握鱼类皮肤的一般结构
讲清楚三类鳞片的代表的鱼类、结构、生物特点,重点是骨鳞,讲清二种骨鳞、骨鳞的结构。

鳞片的变异以例子作一般介绍。

【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01.生发层;02.表皮和真皮;03.盾鳞;04.硬鳞;05.骨鳞;06.腹棱;07.环片;08.棱鳞;09.侧线鳞;10.栉鳞;11.珠星;12.鳞焦;13.腋鳞。

二、填空题
01.鱼类的表皮为多层的____可分为____和_____两部分.
02.鱼类的鳞片可划分为____,____,____,三种类型,其中_____和牙齿是同源结构.
03.鱼类的颜色主要来自____,包括____和_____三种.
04.鱼类的发光器由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组成.
05.色素颗粒在色素细胞骨扩散时鱼体色变_____.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01.( )鱼类皮肤的表皮可分为生发层和腺层,最内层为腺层.
02.( )鲤的鳞式32(5~6/4-6)36,表示侧线鳞数32~36,侧线上鳞5~6,侧线下鳞为4.
四、选择题
01.鱼类皮肤的表皮起源于_____.
A. 外胚层
B. 中胚层
C. 内胚层
D. 发生层
02.真皮位于表皮下方,来源于胚胎时期,中胚层起源于______.
A.上皮细胞
B. 间叶细胞
C. 色素细胞
D. 变形细胞D.
03.鱼类的皮肤腺体系由_____衍生而成,它可分为单细胞腺及毒腺两类.
A. 上皮细胞
B. 间叶细胞
C. 色素细胞
D. 线细胞
04.单细胞腺中,_____.为盲鳗所特有,其分泌物系一种螺旋状的线状粘液.
A. 杯状细胞
B. 颗粒细胞
C. 浆液细胞
D. 线细胞
05.鲤的鳞式32(5~6/4-V)36,则侧线鳞的个数为______.
A. 32
B. 5~6
C. 4-V
D. 32-36
【讨论题】
01.鱼类的皮肤以什么方式起保护作用?
02.鱼类是如何改变体色的?
【思考题】
01.粘液对鱼类有什么作用?
02.发光器对鱼类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