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常见疾病的MRI诊断
脊柱脊髓(上岗考试三)
椎管和脊柱肿瘤
• 一.髓内肿瘤 髓内肿瘤
• 1.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 最常见, 女性多见, 最常见,占60% ,女性多见,40 ~ 50岁为发病 岁为发病 高峰。肿瘤起源于脊髓中央管及脊髓终丝的室管 高峰。 膜细胞,故肿瘤多位于脊髓圆锥部、马尾及终丝, 膜细胞,故肿瘤多位于脊髓圆锥部、马尾及终丝, 也可见于颈髓。发生种植转移及脊髓空洞形成是 也可见于颈髓。发生种植转移及脊髓空洞形成是 种植转移 室管膜瘤最具特征性的改变。 室管膜瘤最具特征性的改变。
• 2.脊髓信号改变 脊髓信号改变
• 髓内水肿、出血、软化是引起信号改 髓内水肿、出血、 变的主要原因。伤后 ~ 天为水肿 变的主要原因。伤后3~6天为水肿 高峰期, 周水肿逐渐消退, 高峰期,1 ~2周水肿逐渐消退,血 周水肿逐渐消退 肿信号遵循其一般变化规律
• 3.脊柱骨性结构及脊柱 脊柱骨性结构及脊柱 旁软组织的改变。 旁软组织的改变。
脂肪脊髓脊膜膨出
多位于腰骶段, 多位于腰骶段 , T1WI、T2WI像表现为混杂信号 、 像表现为混杂信号 肿块从椎管内突向背部, 。肿块从椎管内突向背部,其中高信号强度与脂 肪信号一致,与皮下脂肪有或无分界; 肪信号一致,与皮下脂肪有或无分界;水样信号 的脑脊液伴硬脊膜及脊髓神经自缺损区向背侧突 脊髓神经紧贴脂肪组织腹侧, 出,脊髓神经紧贴脂肪组织腹侧,椎管内脂肪容 量相对较多或椎管内伴发脂肪瘤。 量相对较多或椎管内伴发脂肪瘤。可伴发脊髓低 位、脊髓栓系、脊髓空洞皮毛窦。 脊髓栓系、脊髓空洞皮毛窦。
脊膜膨出
分脊膜前、 分脊膜前、后、侧膨出 ,膨出多位于腰 骶段 , T1WI、T2WI上见椎管后部骨缺 、 上见椎管后部骨缺 损,有包块自该处突出,信号与脑脊液 有包块自该处突出, 信号相同, 信号相同,并与椎管内蛛网膜下腔沟通 可伴脊髓低位、椎管内脂肪瘤、 。可伴脊髓低位、椎管内脂肪瘤、脊髓 空洞皮毛窦及表皮样囊肿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一、背景介绍影像学在脊柱和脊髓病变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MRI(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放射性的影像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脊柱和脊髓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脊柱和脊髓病变的常见MRI诊断方法和病变类型。
二、影像学检查流程⒈病史采集:包括疼痛部位、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⒉影像学检查准备:患者需要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例如钥匙、方式等,以免影响磁场成像质量。
⒊选择合适的MRI序列:常用的MRI序列包括T1WI、T2WI、STIR等,不同序列对不同病变类型有不同的显示优势。
⒋脊柱定位:通过MRI扫描区域定位软件,确定脊柱的水平。
⒌扫描参数设置:根据疾病类型和临床病情确定扫描参数,例如扫描层厚、间隔等。
⒍影像学结果分析:医生根据影像学结果,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三、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分类⒈脊柱结构变异与畸形:包括脊柱发育异常、脊柱侧凸、脊柱骨折等疾病。
⒉脊柱退行性病变:包括椎间盘突出、脊柱关节病变、脊柱骨质疏松等疾病。
⒊脊髓病变:包括脊髓损伤、脊髓肿瘤、脊髓炎症等疾病。
四、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要点⒈T1WI序列:常用于显示脊柱骨质、脊髓形态等。
⒉T2WI序列:常用于显示神经根、椎间盘、软组织等。
⒊脂肪抑制序列(STIR):用于显示脊髓病变周围的炎症反应。
⒋强化扫描:用于显示肿瘤、感染等病变的强化情况。
⒌多平面重建:通过对原始影像进行后处理,可得到多个不同平面上的影像,有助于病变的定位和评估。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病例影像图和相应的病例介绍,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脊柱:人体的中轴线,由一系列的椎骨组成,是支撑身体、保护脊髓的重要组织。
⒉脊髓:位于脊柱内的神经组织,是人体主要的传导中枢,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
⒊MRI(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内部进行成像的技术,能够获得高清晰度的解剖结构图像。
脊柱CTMRI诊断PPT教案
会计学
1
一、脊椎退行性变
多为生理性老化过程,一般不引起明显症 状。遗传性、自身免疫性、急性创伤或慢 性劳损等原因,也可促使脊椎发生退行形 变。
第1页/共87页
病理与临床
椎间盘退行性变:A、纤维环退变:多发生于20岁以后,出现网状、玻璃样 变及裂隙样改变,并向周围膨出,退变处可有钙盐沉着;B、软骨终板退行性 变:表现为软骨细胞坏死、囊变、钙化和裂隙;C、髓核退变:晚于纤维环退 变,主要表现为脱水、碎裂,有时出现气体和钙化。
间接征象:A、硬膜外脂肪间隙变窄、移位、或消失。B、硬膜囊前缘或侧方 及神经根受压移位。C、周围骨结构改变,突出髓核周围骨质硬化。
第14页/共87页
第15页/共87页
第16页/共87页
第17页/共87页
第18页/共87页
第19页/共87页
四、脊柱结核 346
是骨关节结核中最常见的,约占40%~50%,好发于儿童和青年, 近年老年人发病上升。以腰椎最多,胸椎次之,颈椎胶少见。病 变常累及两个以上椎体。
清楚。
第3页/共87页
第4页/共87页
第5页/共87页
第6页/共87页
第7页/共87页
第8页/共87页
第9页/共87页
二、椎管狭窄
是指构成椎管的脊椎、软骨和软组织异常, 引起椎管有效容积减少,压迫脊髓、神经 和血管结构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 症。
第10页/共87页
临床与病理
先天性:包括伴有其他骨骼发育异常的椎 管狭窄,和特发性狭窄。
颈 段 脊 胞髓 瘤内 星 形 细
颈段脊髓内星形细胞瘤
第51页/共87页
颈段脊髓内星形细胞瘤 --增强扫描
第52页/共87页
常见脊柱骨骼系统病变影像诊断
椎间盘突出MRI表现
颈椎间盘扫描定位片
正常颈椎间盘
正常颈椎间盘(1)
正常颈椎间盘
病理(椎间盘膨隆)
椎间盘退变导致纤维环松 弛,横断面上表现为超过椎 体边缘均匀光滑对称的软组 织影,并产生环状或横行的 裂隙,髓核水分减少,弹性 降低趋玻璃样变性
椎间盘膨隆CT表现
横断面上表 现为超过椎 体边缘均匀 光滑对称的 软组织影
THANK YOU
黄韧带肥厚
椎体滑脱
脊椎滑脱的定义:界定为椎体所有或部 分结构相对于其下部稳定的脊椎向前或 向后的滑动。
脊椎滑脱好发部位:90%为腰椎;多 见于L4-L5、L5-S1。
椎体滑脱分类:
– 真性滑脱 – 假性滑脱
真性滑脱:由于椎弓某部位断裂所致椎 体移位,多见于峡部断裂
脊椎峡部:指脊椎关节突间部,而非椎 弓根部。
Chiari畸形
Chiari畸形
正常
颈椎分节不全
脊柱侧弯
化脓性脊柱炎
累及椎体较少 有椎旁脓肿但一般较小
MRI 信号较均匀 均匀强化或中心均匀强化伴周边环状强化 椎旁软组织广泛斑片状强化而无脓肿形成
化脓性脊柱炎
与结核鉴别:发热、血像高、临床症状重
强直性脊柱炎
本病病因不明 目前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矢状T2WI显 示多个椎体 呈异常高信 号,椎体及 椎间盘正常
椎体转移瘤
矢状T1WI显 示多个椎体 呈异常低信 号,椎间隙 及椎间盘正 常
椎体转移瘤
矢状T2WI显 示椎体及其 附件呈异常 高信号,脊 髓受压椎间 隙及椎间盘 正常
椎体转移瘤
横段T2WI显 示椎体及其附 件呈异常高信 号,脊髓受压
常见脊柱骨骼系统病 变的影像诊断
脊柱和脊髓疾病的MRI诊断-医学影像专业
编辑课件
病理
• 病变部位多在胸腰段,其特点是脊髓或 马尾呈矢状分裂成两半,中间为骨性、 软骨或纤维组织形成的间隔,此隔自椎 体后缘贯穿椎管中央向后固定于脊髓背 侧 硬膜部。
编辑课件
【病理】
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同时进行,早 期以破坏为主,后期以增生为主。病变 多首先侵犯椎体中心或边缘部。后向椎 间盘及上下椎体扩散,也可在椎弓、椎 旁软组织扩散,引起椎间盘、椎旁软组 织炎症,甚至椎旁脓肿,后期椎旁大量 新生骨形成骨桥及椎间融合。
编辑课件
【MRI表现】
椎体呈斑点状或虫蚀状骨质破坏,表现 为病椎中心或边缘部异常信号灶,T1加权像 上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上均表现为明显高信 号。感染波及椎间盘时,可破坏其结构,致 椎体与椎间盘分界模糊不清,椎间隙变窄, 椎间盘残余部分因炎性水肿,故T1加权像上 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显著高信号,在GdDTPA增强MRI上,感染病灶可发生中度强 化。
编辑课件
病理
• 病变处脊髓的外观可大致正常,亦可增 粗,甚至超过正常脊髓的数倍。病变多 见于脊髓颈段。空洞内常含无色或黄色 液体,洞壁由纤维组织及增生的胶质细 胞构成。当胶质增生较多时,可突入洞 腔内将空洞分隔成多房状。
编辑课件
MRI表现
• 90%的脊髓空洞症见典型囊腔,囊内液 信号与脑脊液相同,即T1加权像上呈低 信号,T2加权像上高信号,边缘清楚锐 利,空洞相应脊髓节段可均匀膨大。洞 内有分隔时,矢状面T1加权像上空洞呈 多房性或“腊肠状”表现,其间隔呈线 状中等信号影。
编辑课件
常见脊柱MRI的异常征象及临床意义
常见脊柱MRI的异常征象及临床意义xxxx人民医院骨科xxMRI是脊柱脊髓疾病非常灵敏的检查方法,临床应用广泛,现收集了八种常见脊柱的MRI异常征象,就其MRI表现及临床意义分述如下:(一)Romanus病灶(又称椎角炎或椎缘炎)Romanus病灶是由Romanus 和Yden于1952年率先提出并命名的,是AS常见的MRI表现,其病理基础是发生于前后纵韧带在椎体和纤维环交界区附着点处的炎症所致的骨髓水肿和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修复反应,发生在椎体四角中的一角或多角,呈边界清楚的三角形或圆形,不累及整个终板,影像学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病变。
(1)急性Romanus病灶:急性炎症表现为韧带附着点周围的骨髓水肿,在T1WI上呈低或略低信号,在T2FS及STIR上呈高信号。
增强造影后脂肪抑制T1WI相应区域明显强化。
(2)慢性Romanus病灶:可因脂肪沉积,在T1WI、T2WI均为高信号,T2FS及STIR呈低信号,或因骨质硬化于T1WI、T2WI均为低信号(此时X片或CT上表现为椎角密度增高,成为亮角征)。
Romanus病灶可导致椎体前方韧带骨赘形成,并可使两个邻近椎体间形成骨桥。
是晚期AS特征性改变。
Romanus病灶常见于AS,亦可以出现于脊柱退行变患者,甚至无任何症状的患者,但AS患者发生率明显高于机械性腰痛患者,且为多发病灶,好发生于胸腰椎交界处,而机械性腰腿痛患者Romanus病灶常为单发,且好发生于下腰椎,并且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率高。
脊柱各段中,以下胸椎的Romanus病灶有相对较高的诊断意义,急性Romanus病灶的诊断意义高于慢性Romanus病灶,以脊柱急性Romanus诊断中轴SPA时有较高的特异性,但以脊柱Romanus病灶诊断中轴SPA时的敏感性及阳性似然比尙不足以将之定为诊断标准,下胸段的急性Romanus病灶对SPA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有报道Romanus病灶≥2个作为标准,其诊断AS的敏感性为52.9%(),特异性为94.1%(),当Romanus病灶≥3个作为标准,诊断AS的敏感性为43.1%(),特异性为98.0%(),所以Romanus病灶对脊柱关节炎不足以定为标准,但当Romanus病灶数≥2个时,诊断SPA有较高的特异性。
脊柱常规MRI检查方案及基本诊断方法
脊柱脊髓常规MRI检查方案及基本诊断方法张冰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放射科Zhang Bing MD Ph.D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affiliated Drum Tower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Nanjing university飞利浦磁共振培训班2009.5.8-2009.5.10 郑州内容概要脊柱MRI检查前准备脊柱MRI 常规检查方案颈椎、胸椎、腰椎、全脊柱、脊柱侧弯、外周神经检查脊柱脊髓疾病基本诊断方法脊柱MRI检查前准备检查前准备询问病史,查阅检查资料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医师操作的重要性婴幼儿及躁动患者与临床医生配合,给予镇静药患者检查前更衣,去除金属物品,去卫生间与患者良好沟通,不要移动,颈椎检查嘱咐患者不要吞咽,让患者采取最舒适体位、佩戴耳机/耳塞病重患者需医生或家属陪同如需增强,提前准备静脉通路检查前准备仰卧位、头先进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腿部放在专用垫子上(缓解腰椎不适)婴幼儿体厚薄,垫高,保持位于线圈中心脊柱后突病人,需垫高盆腔,以平稳脊柱脊柱侧弯病人,扫描层数增加,确保涵盖全部侧面颈椎病人应适当垫高头部,使病人舒适颈部后部垫软垫,以确保舒适颈椎脱位、骨折病人应带好防磁支架检查,但如果支架有金属螺钉等,则必须由管床医生去除颈椎扫描前嘱咐病人吞咽和清嗓颈部较短病人,不宜使用颈前线圈定位定位原则:定位原则:成像区越接近等中心位置,图像质量就越好。
颈椎-甲状软骨胸椎-胸骨中心腰椎-肚脐与剑突连线中点颈胸椎-甲状软骨,定位图出来后将FOV调到530mm,在矢状位上将扫描框上缘定在小脑天幕胸腰椎-肚脐与剑突连线中点,定位图出来后将FOV调到530mm,在矢状位上将扫描框下缘定在尾骨下缘全脊柱-甲状软骨,然后通过三段移床实现全脊柱扫描脊柱侧弯-全脊柱扫描或分段扫描,参照颈胸椎与胸腰椎定位线圈选择脊柱相位阵列专用线圈•SENSE 脊柱1.5T•SENSE 头部/ 颈部•SENSE 头部/ 脊柱线圈组合线圈选择原则涵盖成像区域,与感兴趣区最近SENSESENSE :敏感性编码( sensitivity encoding ,SENSE)多线圈并行采集使用多个平行排列的协同线圈保持K 最大值不变,增加K 空间采样位置之间的距离(低密度),可保持图像的空间分辨力而成倍减少扫描的时间。
脊柱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
T1W
T2W
STIR
正常腰椎
矢状面T1W
矢状面T2W
矢状面T1W
纤维环
硬膜外脂肪
马尾神经
椎小关节
腰神经
横断面T2W
硬膜囊
髓核
L3-4
L5-S1
L4-5
正常腰椎椎间盘CT横断面
侧隐窝
侧隐窝
侧隐窝概念
前面为椎体后缘及椎间盘 后面为上关节突前面 外面为椎弓根内面
侧隐窝
上关节突
髓核和韧带钙化: 前者在狭窄之椎间隙中出现零星点状或环状钙化影。后者在脊柱周围相当于前后纵韧带、黄韧带和棘间韧带等处之软组织内,可出现密度与骨质相仿或稍淡些的斑片状或线条状钙化,最常见于椎体之前后和两旁,钙化阴影的方向常与韧带之纵轴一致。 椎间盘积气出现“真空”现象(氮气)。 椎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骨质密度增高,小关节和邻近椎体后缘的骨质增生导致椎间孔狭窄(横径和上下径均缩小)。
检查方法
X线平片:是骨骼系统检查的基础。 CT检查:对骨内小病灶和软组织的观察远较X线为佳。包括CT平扫、CT增强、CTM(脊髓造影)等。MR检查:是检查脊柱病变的重要手段。对椎管、椎间盘及脊髓的显示有独到之处。对各种正常软组织如脂肪、肌肉、韧带、肌腱、软骨、骨髓等;病变如肿块、坏死、出血、水肿等都能很好的显示。但对钙化及小骨化的显示不如X线平片及CT,因此常需结合X线平片及CT。 包括MR平扫、MR增强、MRM(脊髓造影)、MRA等。
颈椎钩椎关节
椎骨之间的连接主要有:前、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项韧带、横突间韧带、寰椎横韧带;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寰枢关节等结构组成。黄韧带:正常宽度约3-5mm,超过5mm为黄韧带增厚。颈、胸段较腰段薄。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及上下软骨板构成。脊髓被膜及被膜腔:由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脊膜腔由硬膜外腔、硬膜下腔及蛛网膜下腔构成。
【医学PPT课件】脊柱常见病变的影像诊断PPT
•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较常见。
脊柱恶性淋巴瘤影像特点
• 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好发于胸椎,多先侵犯椎体,呈浸润 性生长,可先累及单个椎体,然后侵犯相邻椎体。
• 肿瘤未钙化部分 T1WI呈低-等信号, T2WI呈高信号
• 肿瘤钙化部分在 T1WI及T2WI上均呈 低信号。
• 增强后强化明显
骨样骨瘤
骨母细胞瘤
• 1.该肿瘤不太多见,约占骨肿瘤总数的1%,男 女之比为2:1,患者年龄80%小于30岁,25岁左 右为发病高峰。
• 2.脊柱的发病率较高,其中半数发生于腰椎, 其次是胸椎、颈椎和骶椎,椎骨上的病变多位 于脊柱的后方,尤以椎弓根易先受累。
多发性骨髓瘤
• T2WI上呈高信号 。脂肪抑制T2WI 或STIR序列上,由 于脂肪信号被抑 制,病灶的高信 号较T2WI更明显 。
多发性骨髓瘤
• MR骨质破坏或骨髓 浸润区在T1WI呈边 界清楚的低信号。 多发散在点状低信 号,分布于高信号 骨髓背景内,呈特 征性的“椒盐状” 改变。
恶性淋巴瘤
•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 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 发病年龄10-40岁,高峰位于20岁左右。 • 男女比例为5:1。 • 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加快,90%血清组织
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阳性。RF阴性。 (血清阴性脊椎关节炎) • 病理基础:关节滑膜非特异性炎症。
竹
强直性脊柱炎
• 中央型突出:为 髓核物质通过纤 维环后部中央突 出,到达后纵韧 带下。
椎间盘突出(后外侧型)
脊柱检查方法
脊柱检查方法脊柱是人体重要的支撑结构,它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定期进行脊柱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脊柱检查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最常见的脊柱检查方法之一是X光检查。
X光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脊柱的结构,包括椎骨的形态、间隙的情况等。
医生可以通过X光片来判断是否存在骨折、脱位、关节炎等问题。
这种检查方法简单、快捷,对于一些急诊情况也非常有帮助。
其次,磁共振成像(MRI)是另一种常用的脊柱检查方法。
相比于X光,MRI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软组织结构,如椎间盘、脊髓等。
它对于诊断椎间盘突出、脊髓压迫等疾病有着独特的优势。
虽然MRI检查时间较长,费用也较高,但其诊断效果非常可靠,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另外,CT扫描也常用于脊柱检查。
CT能够提供更为精细的骨组织结构图像,对于复杂的骨折、畸形等情况有着很好的诊断效果。
同时,CT扫描的速度也比较快,对于紧急情况下的脊柱检查非常有帮助。
除了影像学检查,临床检查也是脊柱健康评估的重要手段。
医生会通过观察患者的姿势、步态、脊柱的活动度等来判断脊柱的健康状况。
此外,医生还会进行一系列的神经系统检查,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神经系统问题,如肌力、感觉、反射等方面的检查。
最后,脊柱的影像学和临床检查可以相互结合,从而得出更为全面的诊断结论。
在进行脊柱检查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史,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诊断效果。
总之,脊柱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发现脊柱问题,从而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脊柱健康,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脊柱疾病的发生。
祝大家身体健康!。
核磁共振成像在儿童脊柱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核磁共振成像在儿童脊柱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式、高解剖分辨率的成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儿童脊柱疾病的诊断。
相比传统的X射线和CT扫描,MRI能提供更详细的结构信息,并且不会产生放射性辐射,因此特别适用于儿童。
在儿童脊柱疾病中,MRI常用于诊断以下疾病:
1. 脊柱畸形:MRI能够提供非常详细的脊柱结构信息,如椎体、椎弓、椎间盘和椎管等的形态和位置,从而可以检测和诊断脊柱的畸形,如脊柱侧弯、脊柱裂、先天性椎间盘脱出等。
2. 椎间盘突出和脊髓损伤:MRI能够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的结构和位置,从而可以检测和诊断椎间盘的突出、膨出或者膨胀。
此外,MRI还能够直接观察到脊髓和脊髓周围结构的状态,从而可以检测和诊断脊髓的损伤和病变,如脊髓肿瘤、感染和脊髓水肿等。
3. 炎症和感染性疾病:MRI对于检测炎症和感染性疾病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MRI可以清晰显示炎症和水肿的区域,同时还能够检测周围组织的病变和炎症程度,从而可以诊断出炎症和感染性疾病,如脊柱结核、骨髓炎等。
在上述疾病的诊断中,MRI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医生们进行更准确和及时的诊断。
此外,MRI还具有无创、无痛、不需要麻醉的优点,受到儿童的欢迎和接受。
因此,MRI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儿童脊柱疾病的诊断水平,而且为儿童的健康提供了更加安全和舒适的诊疗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色: “中央区”,后纵韧带在此区最厚,椎 间盘突出通常不是轻微偏左就是偏右。 粉红色: “旁中央区”,此区后纵韧带较薄,常 在此区出现椎间盘突出。 绿色: “椎间孔区” ,此区椎间盘突出很少见, 治疗麻烦,因为此区具有超精细神经结构的“背 根节”(DRG) ,对于背根节的任何压迫将导致 严重的坐骨神经痛及神经元损伤。 黄色:“极外侧区”,此区椎间盘突出罕 见,治疗棘手。此区的椎间盘突出还可刺 激“交感神经系统”导致下肢反射性交感 神经萎缩症(RSD)样症状。
脊柱外伤
脊柱骨折-分类
依据骨折的稳定性分类:
(1)稳定性骨折:属轻度和中度的压缩骨折,脊柱后柱完 整。 (2)不稳定性骨折:①脊柱三柱中二柱骨折②爆裂骨折③ 累及脊柱三柱的骨折脱位,常有神经障碍症状
依据骨折形态分类:
(1)压缩骨折 (2)爆裂骨折 (3)撕脱骨折 (4)Chance骨折:经椎体、椎弓及棘突的横向骨折。 (5)骨折-脱位(fracture-dislocation):脊柱骨折合并脱 位。
X-Ray
CT平扫
优势:
• 清晰显示骨折线及椎管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 • 清楚显示椎管序列、判定突入椎管骨碎片及骨折定位 • 观察椎体骨折压缩程度和关节突脱位情况
缺点:
• 易漏诊隐匿性骨折/骨挫伤 • 不易了解脊髓及神经损伤情况
三维 重建
MPR
VRT
三维 重建 MIP
MRI检查
优势: •可了解隐匿性骨折/骨挫伤情况 •可清晰显示脊髓受压及损伤情况 •可观察椎管内有无出血及韧带损伤 缺点: •禁忌较多 •耗时较长 •对于粉碎性骨折移位情况显示不及CT
法医司法鉴 定 • 新/旧骨折 的鉴别 • 隐匿性骨 折/骨挫伤 的检出
病例:女,62岁,摔倒1天入院,3年前曾有 外伤史
脊柱的“三柱”(Ferguson)
脊柱的“三柱”(Ferguson)
X-Ray
C-Spine
L-Spine
脊柱骨折的影像学检查
• 平片 • CT • MRI
平片:
优点: • 空间分辨力好 • 了解脊柱损伤全貌 缺点: • 不易观察粉碎性骨折移位情况 • 不易区分单纯压缩/爆裂性骨折 • 易漏诊隐匿性和微小骨折/骨挫伤 • 无法了解脊髓及软组织损伤情况
CT
L4/5椎间盘突出 (中央型)
Axial-T2WI
Sagittal-T2WI
L4/5椎间盘突出 (旁中央型)
Axial-T2WI
Sagittal-T2WI
椎间盘膨出
正常椎间盘边缘不超过椎体骨性边缘 椎间盘边缘环状均匀性超出椎体骨性边缘---膨出
T2WI-Sagittal
椎间盘脱出
纤维环破裂 髓核游离
Modic 分型具有可靠性及可重复性,推 荐应用于临床及科研
请思考:
? 病变
Modic ?型
脊柱退变
• 椎间盘病变 • 椎小关节退变 • 椎体滑脱 • 椎管狭窄
椎小关节退变
• 椎小关节间隙变窄 • 关节突骨质增生 • 软骨下骨侵蚀
椎小关节退变
影像学诊断分级:
Weishaupt在1999 年提出的根据CT、 MRI将腰椎 小关节退变程度分为4 级,是目前公认的小关节退 变影像学分级法。 参考文献:
正常的腰椎椎小关节- 0级
CT MRI
正常人腰椎小关节影像学表现关节间隙正常(2mm)
腰椎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 1级
CT MRI
• 关节间隙变窄( < 2mm) • 伴有或不伴有关节突肥大和( 或) 轻微骨赘形成
腰椎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 2级
CT MRI
• 关节间隙变窄( < 2mm) • 中度关节突肥大和( 或) 中度骨赘形成及少量软 骨下骨侵蚀
Type I Decreased signal on T1, and increased signal on T2. Represents marrow edema. Associated with an acute process.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s disruption and fissuring of the endplate and vascularized fibrous tissues within the adjacent marrow Type II - the most common type Increased signal on T1, and isointense or slightly hyperintense signal on T2. Represents fatty degeneration of subchondral marrow. Associated with a chronic process.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s endplate disruption with yellow marrow replacement in the adjacent vertebral body. Type I changes convert to Type II changes with time, while Type II changes seem to remain stable. Type III Decreased signal on both T1 and T2. Correlate with extensive bony sclerosis on plain radiographs.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s dense woven bone; hence, no marrow to produce MRI signal.
MRI表现:
• 椎管、椎间孔、侧隐窝狭窄 • 由轻到重:硬膜外脂肪受压 脊髓、马尾受压 硬膜囊受压
腰椎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
颈椎间盘脱出 椎管狭窄
黄韧带增厚 椎管狭窄
颈后纵韧带增厚、钙化—椎管狭窄
CT MRI-T2WI
请思考:有哪些病变?
L3、4向前1度滑脱,L3/4、L4/5椎间盘 突出,L4椎体下缘许莫氏结节,骨质增 生,黄韧带增厚,椎管狭窄,骶管囊肿
I 型 :骨髓水肿( T1 WI像低信号-黑,T2 WI像高信号-白) II型 :脂肪沉积 ( T1 WI像高信号-白,T2 WI像较高信号-灰白) III型:骨质硬化( T1 WI像、 T2 WI像均为低信号-黑)
• 参考文献:
Modic MT,Masaryk TJ,Ross JS, et al. Imaging of degenerative disk disease[J ] . Radiology, 1988 ,168(1):177-86.
病因:
椎管狭窄
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狭窄 1. 粘多糖病 2. 软骨发育不全 获得性椎管狭窄 1. 退变性 2. 脊椎滑脱(峡部裂) 3. 肿瘤 4. 创伤
部位:中心型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椎间孔狭窄
椎管狭窄-退变
病因:
• • • • 椎间盘病变:突出/脱出/膨出 骨质增生:椎体/椎小关节 椎体退行性滑脱 韧带增厚、钙化或骨化:后纵韧带、黄韧带
• I型
• II型
• III型
Jones A,Clark A,Freeman BJ,et al. The Modic classification: inter- and intraobserver error in clinical practice[J ] . Spine(Phila Pa 1976),2005,30(16):1867-9.
Dominik Weishaupt,Marco Zanetti,Norbert Boos,et al.MR imaging and CT in osteoarthritis of the lumbar facet joints[J ]. Skeletal Radiol (1999) 28:215-219.
椎管狭窄
定义:
• 构成椎管的脊椎、软骨和软组织异常 • 引起椎管有效容积减少 • 压迫脊髓、神经和血管等结构,引起临床症状和体征 临床上椎管狭窄多见于颈、腰段。
诊断标准:
颈椎:椎管前后径小于10mm (绝对狭窄) 腰椎:椎管前后径小于10mm (绝对狭窄) 椎管前后径10-15mm (相对狭窄) 侧隐窝:前后径小于3mm(绝对狭窄) 椎间孔(神经根管):前后径小于3mm (绝对狭窄)
脊柱的“三柱”(Ferguson)
•前柱--前纵韧带、椎体和椎间盘的前2/3 •中柱--椎体和椎间盘的后1/3、后纵韧带 •后柱--脊柱附件、黄韧带、椎小关节囊和 后韧带集合体
中柱和后柱包裹了脊髓和马尾神经,该区的 损伤可以累及神经系统,特别是中柱的损伤 ,碎骨片和髓核组织可以突入椎管的前部, 损伤脊髓。
椎间盘髓核: 等-灰 椎间盘纤维环: 低-黑 脑脊液: 脊髓: 神经: 韧带: 脂肪: 肌肉 : 低-黑 等-灰 等-灰 低-黑 高- 白 等- 灰
T2WI
T1WI
正 常 脊 柱 全 貌
正常椎体
Sagittal
正常椎间盘
正常椎小关节
正常脊髓及蛛网膜下腔
正常马尾及黄韧带
脊柱常见病变
• 退变 • 外伤 • 感染 • 肿瘤
脊柱常见疾病的MRI诊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川省骨科医院 放射科 吴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