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设计2.doc

合集下载

关于长城教学设计

关于长城教学设计

关于长城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的主题是“探究长城”。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让他们深入了解长城的历史、文化和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教学目标:1.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造原因。

2.了解长城的重要性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教学步骤:一、导入环节:1.通过播放长城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长城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从自己所知道的长城相关的内容出发,引导他们思考长城的重要性和影响。

二、学习活动:1.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特定的问题或主题来研究。

例如,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设计、保护措施等等。

每个小组需要收集资料,并制作展板或PPT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2.学生进行采访活动,访问当地的历史专家、长城保护组织或游客,了解他们对长城的看法和体验。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前往离学校较近的长城段落,亲身感受长城的雄伟和美丽。

三、总结展示:1.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向其他小组提问,促进互动和交流。

2.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讨论,归纳出长城的重要性和影响。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长城的感受和观点。

四、延伸活动:1.组织学生撰写长城的游记或心得体会,以展示他们对长城的理解和认识。

2.邀请父母或科学家参与教学过程,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3.安排观看有关长城的电影或纪录片,加深学生对长城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的合作和交流水平。

2.评价学生呈现的展板或PPT的质量和内容。

3.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和感受。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通过实际探究和近距离接触长城来全面了解长城的历史、文化和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学生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学设计大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学设计大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学设计大全《长城》教学设计教材简说《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长城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第三自然段是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更像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拟订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下面一起来欣赏各位语文老师亲自编制的《长城》精彩教学设计吧《长城》教学设计文章大全列表《长城》专题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长城》专题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之八(佚名)《长城》教学设计之六(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小学教师孙晶)《长城》教学设计之二(李俊/执教(河南光山) 曾祥芹/点评(河南师范大学教授))《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By: 楚天清秋)《长城》教学设计之七(佚名)《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By: 楚天清秋)《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设计者:沈丽萍杨心湄德清县清溪小学)《长城》教学设计之五(作者:注礼中心小学刘俊发) 《长城》教学设计之一(佚名)《长城》教学设计之四(佚名)《长城》一文第三节教案(佚名)《长城》教学设计之三(授课教师:孟宪珍)以读助讲,以读悟情《长城》教学设计(作者:枣阳市火车站学校段海庆)。

《长城》教案设计

《长城》教案设计

《长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2. 掌握长城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3. 熟悉长城的保护和修复工作;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 长城的历史演变;2. 长城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格;3. 长城的保护和修复;4. 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长城的历史研究;2. 长城修复和保护的技术细节。

四、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长城模型或图片资料;3. 长城保护和修复案例资料;4. 学生合作小组布置。

五、教学过程1. 开场引入:通过展示长城的照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对长城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讲述长城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介绍长城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3. 知识拓展: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城相关主题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4. 小组呈现: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讨论和互动。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展示长城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六、课堂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长城遗址或博物馆,深入了解长城的实际情况;2. 开展书写长城题材作文比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 培训学生参与志愿者长城保护计划,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七、作业布置1. 阅读长城相关资料,准备小组研究报告;2. 完成长城修复方案设计,展示在班级讨论。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愿本教案设计对您备课有所帮助,祝教学顺利!。

《长城》教学设计_2

《长城》教学设计_2

《长城》教学设计《长城》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理解文本中梦的含义二、课型与课时说读课,一节三、预习要求1、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如有关长城的图片、历史、传说、诗歌等。

从而认识长城,积累知识。

四、教学设计(一)感悟文本,分享梦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流沙河的诗歌《理想》,懂得了人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才不会迷失方向;学习了《袁隆平的寻梦园》,理解了他为实现自己伟大梦想而奋斗终身的精神,学习了《航天女英雄》,感受了她勇于为梦想而献身的优秀品质。

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作家刘雨田的梦想。

请大家看着屏幕动情地朗读课文。

(课件:不同季节长城风景图片,徒步长城沿途风景,如大漠、戈壁、悬崖、大河、丝绸之路等,全文字幕以朗读语速出现)师:作者刘雨田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生:读书当作家,走遍祖国山河。

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师:好!刘雨田是怎样去实现他的梦想的呢?生:读了很多中外名著。

生:小时候走遍了家乡;读中学时远征北京、武汉;工作后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再后来用两年时间步行走完了万里长城。

师:是的,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了,但为什么又在结尾说:我的梦也还在继续着?请同学们用他所以他的梦还要继续的句式说一句话。

(课件显示这个句式)生:他只是一个探险家,还没有完成作家的梦想,所以他的梦还要继续。

生:他只是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山川,但还有很多地方没去,所以他的梦还要继续。

生:大西北资源丰富,但还贫穷,他要为开发大西北作出贡献,所以他的梦还要继续。

师:是啊,他还要继续读书,继续行走,为建设祖国作出贡献,去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二)体味内涵,研究梦师:课文中讲的是长城万里行,为什么全文始终贯穿着我的两个梦?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先自行研究,再同桌或小组合作帮助。

师:好,有研究成果了,我们来交流。

生:有了这两个梦,才有去实现这个梦的长城万里行。

生:有了这两个梦,长城万里行才显得更有意义。

生:有了这两个梦的交代,第25段我将尽快写出我沿途的观感,帮助人们认识大西北,热爱大西北,开拓大西北才显得自然而不突然,这也是作者在实现他的第一个梦。

长城教案(表格式).doc

长城教案(表格式).doc

的建造特点。


3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

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

呢?

4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感情朗读课文





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学生按照要求自学

2、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

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

解的地方画下来。


四、图文对照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


子,说说用什么方法写的?
学生根据自己开始预习的,


2、默读课文第二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
回答问题





练习设计
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
板书设计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教学反思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教法设想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完整版)《长城》优秀教学设计

(完整版)《长城》优秀教学设计

(完整版)《长城》优秀教学设计介绍《长城》是一部非常有名的电影,它讲述了中国古代修建长城的故事。

这部电影不仅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还展现了中国人民勤劳聪明的品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电影,以下是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

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修建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分析电影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探讨电影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和主题- 提高学生的观影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教学设计第一课:历史背景介绍- 使用图片、视频和故事等多媒体材料,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修建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人修建长城?长城的作用是什么?这对中国人民有什么意义?第二课:电影欣赏与分析- 组织观看《长城》这部电影,并提供中文字幕以帮助学生理解。

- 分析电影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元素如何展示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第三课:价值观和主题探讨- 分组讨论电影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和主题,例如团结合作、勇敢无畏等。

-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价值观和主题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应用,并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联系起来。

第四课:总结与评价- 学生以小组形式总结他们对电影的理解和感受,并展示给全班。

- 引导学生评价这部电影在传递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方面的效果,并讨论其他可能的观点和解读。

总结通过这份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长城》这部电影所传达的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

他们能够分析电影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并思考电影所传达的价值观和主题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这将提高他们的观影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同时也带来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更深入的认识。

长城教案初中语文

长城教案初中语文

长城教案初中语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长城》。

(2)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信息,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长城的认识。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长城》。

(2)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3)通过课文内容,提炼信息,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诗词。

(2)深入领会长城的象征意义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城的雄伟壮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长城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长城》,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词汇。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2)邀请小组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古诗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详细讲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领会长城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5. 写作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提炼信息,编写关于长城的短文。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示长城的雄伟壮观。

6. 课堂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长城》。

2. 深入研究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关于长城的作文。

《长城》教学设计2篇

《长城》教学设计2篇

《长城》教学设计《长城》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城》的背景和历史,了解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分析和解读《长城》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

3.让学生能够通过创作和表达,感受《长城》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内容: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长城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长城》的兴趣和好奇心。

2.背景讲解:给学生介绍《长城》的背景,包括它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以及诗人对长城的理解和感受。

3.阅读欣赏:带领学生一起朗读《长城》,并逐句解释和讲解一些难懂的词语和短语。

4.理解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筛选出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并将分析结果展示给全班。

5.创作表达: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长城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相关的诗歌、散文或绘画作品,并分享给同学。

6.反思总结: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分享自己对长城的新认识和感悟。

教学方法:1.图片和视频展示法:通过展示关于长城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长城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导入讨论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主题,提高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4.创作表达法:通过创作诗歌、散文或绘画作品,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感受长城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阅读欣赏环节中对《长城》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创作作品评价:评估学生的创作作品质量和对长城理解的深度。

3.个人反思:评估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和总结能力。

教学资源:1.长城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长城》的诗歌原文和翻译。

3.学生创作的诗歌、散文或绘画作品。

延伸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真实的长城,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长城的宏伟和壮丽。

2.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设计和制作关于长城的展板或手抄报,展示给全校师生。

3.邀请长城研究专家或文化传承者来校进行长城文化讲座或交流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教学设计2 -
这篇精读课文是看图学文。

它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可依自然段分成四部分阅读。

第一部分,配合第一幅图,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二部分,配合第二幅图,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三部分,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预设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课程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2、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录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初识长城
1、揭题:
出示多媒体长城图片,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

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设计理念: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板书课题:
长城
2、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长城吗?
引读课文。

二、欣赏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你对长城的感受。

2、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图文对照,感知长城
教师指导观察图,让学生感受画面。

1、看第一幅图:
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观察图时,要分清主次,能抓住主体进行重点观察。


2、看第二幅图:
说出你从图中看到了些什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抓住细节认识事物的特点。

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所观察到的具体内容的方法。


3、从两幅图观察到的不同景物,说说作者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两幅图各表现事物什么不同的特点?
(设计理念: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重点赏析,品味长城
1、学生自读自悟:
深入阅读课文,体味文中的哪些词句给你了很深的感悟。

2、交流阅读感受,品味、感悟、体会,并指导朗读:
⑴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引导学生抓住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感受长城的雄伟,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长城的气魄。

⑵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引导学生领略长城巧妙的设计,体味长城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设计理念:学生结合课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增强学生的美感,达到学科整合的作用。


3、情境体验,观看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游览长城。

(设计理念:课件的展示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五、披文入情,倾动长城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默读第三自然段:
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联系文中句子体会砖石多、重;运输的工具原始;环境险恶。

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创设情境(配乐描述):
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指导感情朗读,要求:
读出劳动的艰辛,读出非凡的创造,读出由衷的赞叹。

6、小结: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学习课文。


六、自由抒情,赞美长城
1、通读全文引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激发民族自豪感。

2、心里话大声说。

高呼对长城的由衷赞美。

3、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到时,会有很多的外国朋友来到我们国家,他们大都会来参观我们的万里长城,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这些外国朋友呢?请你创作一篇长城介绍词。

(设计理念:朗读训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的重要途径。

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


七、知识拓展延伸读──深识长城
阅读课后资料袋,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兴趣。

1、自主交流搜集的有关长城的传说、故事、歌曲、图片资料,如:
毛主席词中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等。

教师适当追问资料搜集的办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多搜集相关资料。

2、课件出示29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让学生谈一谈感受,读一读资料袋,激发探究兴趣。

建议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建立专用的资料袋,为后面课文及语文园地的学习作准备。

(设计理念: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了学生探究读文的欲望。


3、展示积累:
你们一定有了许多美丽的收获,那就让我们共同分享吧!
4写感悟:
看来大家收获颇丰,现在让我们回顾全文,静静地想一想,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写一句话,写在书上。

个别交流。

(设计理念: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和合理性。


八、结束语
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

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

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第二课时
一、导言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读过了《长城》这篇课文,了解了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

它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它和意大利的比萨斜塔。

埃及的金字塔一样都是举世文明的伟大建筑。

二、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蜿蜒、嘉、隔、垒五个字。

要注意到具体笔画、笔形和结构上的特点,落实到位。

(设计理念:学习生字时,先让学生起来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只是做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巩固。


三、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
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

然后让部分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词句或段落。

(设计理念:让学生读、摘、写词语,养成积累优美语句的好习惯,激发了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板书设计】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