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合集下载

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汉语国际教育13065007 洪丹蕾从魏晋历经南北朝,至唐朝前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中古时期的第一段。

这阶段魏晋文学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其中最有意义的就是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

[1]“文学自觉”的定义是文学及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自觉地对文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等进行探讨和认识,促进文学按其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

文学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的体裁有了细致的区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出现了这三个标志,是文学开始自觉的时期,此前的时期虽然也有文学形式的出现,但是文学创作的主体即创作者并没有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因而不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分析各个时期的文体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中国古代的文学分为“三古七段”。

上古文学有先秦和两汉两段,这两个时期是文史哲不分、诗舞乐合一的状态。

⑴先秦时代主要有三种文体,即神话、诗歌和散文。

①诗歌领域主要作品有《诗经》和《楚辞》,因为是人民口耳相传的民歌,所以属于音乐范畴,他们主要的特点就是歌舞乐一体。

②这个时期的散文主要分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

像《老子》、《论语》是属于哲理散文;而《左传》和《战国策》就属于历史散文。

他们分别属于哲学和历史范畴。

先秦时代的文体没有属于文学范畴的,所以不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⑵两汉时期主要文体有赋、散文和诗歌①赋的代表作家有贾谊、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等。

虽然赋有文学的特点,但是创作者写赋都是表达对国家的感叹,并没有写自身感受与想法的,所以不是文学的自觉。

②散文主要有历史散文(《史记》、《汉书》)、政论散文、哲理散文(《论衡》)与记事散文(《列传》、《说苑》)。

这些都不属于文学范畴,自然不会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③诗歌里包括乐府和“古诗十九首”。

乐府诗属于音乐范畴,不是文学的自觉;但“古诗十九首”却被认为是预示文学自觉时期的到来,因为它有现代文学的特点,并且也是诗歌四个现象中唯一一个是文学形式的作品。

如何理解魏晋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如何理解魏晋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东汉 中期 才 得 以重视 。汉末 的赵 壹 等以用 赋来 表 达愤 世嫉俗 的 感 情 ,到 了建 安 时期 ,才 将 抒 情 小 赋推 向高 潮 。 曹丕 的 《典 论 ?论文 》中里 说 “王 粲 长 于 辞赋 ,徐 斡 时 有齐 气 ,然粲 之 匹 也 。” 建安 辞赋 实为 诗 家之 赋 ,赋 家 以诗 为赋 ,偏 于 书写 自我
为 由于 社会 原 因 ,儒 家思 想 以不 复有 当年 的威 力 ,取 而代 之 的是 从 宇宙本 体 出发 ,探 求 本末 ,论 述人 生 、社会 、 自然 哲 理 的玄 学 。这种 既 不是 道 家亦 不少 儒 家 ,却 兼有 二 者 品质 的学 派对 魏 晋 时期 的文 学创 作 影响 巨 大。玄 学 的流行 ,使 追 求个 性 解 放 ,精 神 自由 蔚 然成 风 。文 人 志 士 开始 放 弃宗 教隶 属 的舒 服 ,摆 脱 官场 的 纠缠 ,非 汤 、武 而薄 周 、孔 。玄 学 中对 自然 的 热 爱 也 影 响 了那 个 时期 文人 的创 作 倾 向, 从 “建 安 七 子 ”到
学 的 政治 倾 向和社 会 的功 利 目的 性 .强化 了文 学的 本体 性 和文 学 的 审美趋 向。 文学创 作开 始趋 于个性 化和 风格 多样化 。
(一)就诗 歌 而言 ,突 出 的特点 是 五 言诗 的 成 熟 和繁 荣 。五 言诗 最早 产生 于 民间 ,到了 汉代 已经 成为 一种 新 的诗 歌形式 , 大量 存 于汉乐 府 中。五 言乐 府诗新 鲜 ,活 泼 ,深受 贵族 和一 般 文人 的喜 爱 ,但 是 由于 它来 源于 民 间 ,质 朴通 俗 ,又受 到正 派 文人 的鄙 视 。 因此 ,虽 然在 东汉末 年 m现 了像 古 诗十 九首那 样 优 秀 的五 言诗 ,但总 的 来看 ,写 五言 诗 的人不 多 见。建 安时 期

古代文学史2 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2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称魏晋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文学自觉表现在三个方面: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其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和认识;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比如四声的发现并运用,诗歌中讲究用事、对偶等,证明人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

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

“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

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

这是杨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

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

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作家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反映了社会动乱,抒发了渴望国家统一的抱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大抵情辞慷慨悲凉、格调刚健清新,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后人把建安诗歌的这种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为“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这一称谓包括了其后若干年的文学创作,习惯上就称为“建安文学”。

这一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的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

他们都曾被卷入极度动乱的时代漩涡,生活和思想都有较大的变化。

一,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二,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反映社会动乱和抒写报国壮志的充实内容,慷慨悲凉的情辞和苍劲雄浑的风格形成了“建安风骨”,对魏晋南北朝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我国古典诗歌也从此摆脱了四言格局,完善了五言体制,开创了七言新体,这一时期,赋与散文也表现出新的面貌。

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自觉时期?

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自觉时期?

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自觉时期?对于“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的理解主要有有三方面,一是“摆脱附庸”,如:“所谓文学的自觉,是文学摆脱了经学的附庸地位而独立发展”。

汉朝人所谓文学指的是学术,特别是儒学,到了南朝,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萧统编辑《文选》,选文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为标准,将经、子、史排除在外,这样就将文学作品与学术著作完全区分开来,使文学摆脱经史的附庸地位而独立出来,南朝文人试图通过“文”与“笔”区分来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类型,刘勰《文心雕龙》说当时的“常言”即一般意见认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二是认为此时的文学同时最为集中的表现出来文人化、个性化、抒情化与审美化的特征,“文学自觉就是对文学的形式化、审美化、个性化特征的自觉”。

《尚书·尧典》中有“诗言志”的说法,已指出了诗歌的抒情作用,汉代人也指出辞赋具有“丽”的特点,这些都对文学的本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直至汉末,人们一直未能摆脱把它看作教化工具的观念,文学一直居于经学的附庸而未能独立发展。

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文学观念已经明确。

《宋书·谢灵运传论》说:“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二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说明从建安开始,人们已经明确文学的特性。

曹丕作《典论·论文》,根据各种文体的创作实践加以分类,指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对诗赋“丽”的特性作了明确的概括;而且他还运用了“气”的理论,对作家各自不同风格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其后陆机作《文赋》,进一步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中国儒家传统的文学观的束缚,在这篇《文赋》中已经看不到什么痕迹了;《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性,涉及情采、声律、比兴、夸饰等等方面,有意识地追求了文学的艺术美感和生命活力,标志了文学自觉,在克服了玄学思潮对文学过度的侵蚀之后,南朝文学再度接续了自建安以来文人文学注重华美的传统,并将之推向唯美化的程度。

浅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的觉醒和文学的自觉

浅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的觉醒和文学的自觉

浅析魏晋南北朝是人的觉醒和文学的自觉时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的开头,且以五言古今体诗的兴盛为标志。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异常的繁荣,人的觉醒和文学的自觉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文学创作个性化和集团化。

“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

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这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时间段内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这种现象的出现于这一时期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魏晋南北朝处在大汉王朝末期黄巾董卓大乱之后,乱世风云,老百姓处世艰难,战乱不断,而此后又出现了一个曹操,这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

1927年,鲁迅在广州市立师范学校的演讲稿《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提到:“董卓之后,曹操专权。

在他的统治之下,第一个特色便是尚刑名。

他的立法是很严的,因为当大乱之后,大家都想做皇帝,大家都想叛乱,故曹操不能不如此。

曹操曾经自己说过:“倘无我,不知有多少人称王称帝!”这句话他倒并没有说谎。

因此之故,影响到文章方面,成了清峻的风格。

就是文章要简约严明的意思。

”曹操的这一思想对当时整个文坛有着很大的影响,他的这种观点让当时的文人有话可说,做起文章来没有任何限制和顾忌,想些什么就写什么,这就对当时的文坛的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不像我们今天,虽说言论自由,文风开放,但真真做起文章来,我们顾及的东西,考虑的因素不言而喻。

有些话我们应该说,但却不能说。

文化大革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从某些方面来讲我们已经获得了很大的自由,不管是行动上的还是思想上的。

但纵观近代中国文学,“撞车现象”和歌功颂德的虚无缥缈之文学汗牛充栋。

在学校,每年或多或少的都会举行一些以爱国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但我又不得不说,现在有多少人能够理智的清醒的认识历史,知道什么是家,什么是国吗?大学里,我们在上《中国近现代史刚要》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够认真的对待,我们都对历史麻木了,历史在我们身上成了某种发泄某种情绪了工具,成了纯粹的喊口号主义。

浅谈魏晋南北朝与文学的自觉时期

浅谈魏晋南北朝与文学的自觉时期

浅谈魏晋南北朝与文学的自觉时期【摘要】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

文学的自觉便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

【关键词】魏晋时期;文学;自觉在古代文学的概念中,“文学自觉”是指文学及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自觉地对文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等进行探讨和认识,促进文学按其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曾这样说到:“他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李泽厚《美的历程》也写到:“文学的自觉”是魏晋的产物,而且说“非但指文学而已。

其他艺术,特别是绘画与书法,同样从魏晋起表现着这个自觉”。

因而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文学的自觉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

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兴盛时与文学的自觉联系在一起的。

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

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题材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事对各种题材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有了自觉的追求。

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

包括南朝时四声的发现及其运用,以及声律、比兴、丽辞、夸饰等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大量运用,都是当时文学自觉的标志。

在中国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开始的。

这时的文坛以曹氏父子为中心,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在曹氏父子周围还集中了王桀、刘祯等一批文学家。

他们既有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又有务实的精神、通脱的态度和应变的能力;他们不再拘守于儒学,表现出鲜明的个性。

“文学自觉时代的不“自觉因素

“文学自觉时代的不“自觉因素

“文学自觉时代的不“自觉因素内容提要魏晋南北朝被认为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而所谓“自觉”,主要是指反对政治教化,追求形式美。

但这种倾向只是表现在创作上。

在理论上,以政治教化为本体的文学观念依旧占据统治地位,几乎没有人明确反对。

曹丕虽然主张“诗赋欲丽”,但并未如鲁迅所说,反对“寓训勉于诗赋”。

相反,有证据表明,曹丕赞成政治教化论;桓范、挚虞、葛洪、刘勰、裴子野等人,均持政治教化论;阮籍、嵇康的礼乐理论也是主张政治教化的,可以折射出其文学思想;而王粲、皇甫谧则是人云亦云,反映了时代的共识;作为新变派的代表,萧纲偶尔也主张政治教化,虽然言不由衷,但反映了正统文学观念在当时依然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文學自觉政治教化问题的澄清自鲁迅提出曹丕的时代是一个“文学的自觉时代”,论者多以“文学的自觉”来描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创作及文学思想。

后有学者指出,鲁迅的说法来自日本学者铃木虎雄。

铃木和鲁迅的说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罗根泽、刘大杰、郑振铎等学者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文学自觉”的说法。

20世纪60到80年代,游国恩、李泽厚、袁行霈等著名学者都接受了“魏晋文学自觉”说。

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说法不断遭到质疑。

先是有学者把文学自觉的时代推到西汉,后有学者又推到战国,甚至提前到春秋时期。

这样,“文学自觉”的说法就几乎失去了意义,成了一个飘浮不定的能指。

我们无意加入这场争论,也不坚持“文学自觉”有一个确定的时期,甚至也不认为“文学自觉”是一个必须采用的概念,但是有必要澄清这个概念的意义。

我们认为“文学自觉”只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而不是判断文学发展进步与否的价值标准和规范概念。

也就是说,先有魏晋文学理论对文学的独特认识,然后铃木和鲁迅才把它描述为“文学的自觉”,而不是先有“文学自觉”这样一个标准和规范,然后再用它评判各个时期的文学是否“自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文学自觉”问题上的纷争,缘于众多学者对“文学自觉”的混乱用法。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进入了自觉的时代。文学的自觉有哪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进入了自觉的时代。文学的自觉有哪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进入了自觉的时代。

文学的自觉有哪三个重要的标志?答:文学的自觉有三个重要的标志:1、五言诗创作的腾涌。

2、开始了以乐府民歌为主向文人诗歌创作为主的转变。

3、建安风骨的形成。

二.简述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特征。

答:魏晋南北朝特定的时代条件,决定了该时期的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绚丽多姿,异彩纷呈。

如果同汉、唐相比,揆其大要,其基本特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1 自觉趋向型文化特征魏晋以降人们文化心态的自觉趋向,既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又反过来给予当时文化以巨大影响。

2 开放融合型文化特征魏晋南北朝开放型文化特征,是由于国内各民族大融合,中西文化交流频繁,以及自觉趋向型的文化心态等时代条件决定的。

3 宗教鬼神崇拜型文化特征魏晋南北朝文化思想的另一个特征,是宗教神学的勃兴。

4 区域型文化特征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战乱,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迁移转徙,各割据政权实施政策的差异性,使得这个时期各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封建地域性的特征表现得更为突出。

当时经济、政治、学术思想、宗教、民族聚居以及社会风俗等,无不受地域环境的影响。

因此,作为反映上述各方面总和的文化(精神和物质的),不能不带有鲜明的地域型特征。

三.曹丕与曹操在诗歌创作上有何异同?答:相同的地方:1)诗歌的形式都是乐府2)就诗歌创作而言,曹氏父子同为悲慨,曹操与曹丕的悲慨更多的是抒写时代的苦痛不相同的地方:1)曹操是一代枭雄,诗歌苍凉悲壮,霸气淋漓,很有王者之风;曹丕的诗歌婉约细丽,着重抒发个人情感,文辞纤细,与曹操的风格很不相同2)曹操的诗歌大都是缘事而发,描写现实;曹丕的诗歌多文士气,公子气。

3)曹丕诗歌的特点还体现在艺术形式的创新上。

其诗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皆备。

四.简述南朝民歌的内容与艺术。

答:南朝民歌的内容:南朝民歌产生于商业都市,是市民文化的产物。

商人、市民、歌女的生活较少束缚,享乐的成分较多,又加上采集、保存者的思想情趣,所以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是表现男女恋情的情歌。

浅论魏晋时期文学的自觉

浅论魏晋时期文学的自觉

浅论魏晋时期文学的自觉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使文人觉醒,此时的文学在形式上的特征是对形式美的强调。

文学的自觉主要表现在:对文学价值的重估、文学题材的大开阔、在创作上将文学与非文学区分开来,以及对语言的形式进行自觉的探索,对汉语这种语言的规律进行总结等方面。

标签:魏晋时期文学自觉1 什么是文学的自觉鲁迅先生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由此而提出“文学的自觉”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观点。

什么是“文学的自觉”呢?所谓“文学的自觉”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学拜托经学“附庸”的地位而发展;二是按文学自身的艺术规律进行创作。

“文学的自觉”是与人的自觉有深刻联系的。

人的自觉是“文学的自觉”所表现的深刻主题,而“文学的自觉”则是魏晋的自觉的表现形式。

“文学的自觉”是以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为先导的,如果没有对人的自身价值的认识和肯定,没有尊重人的个性人格的观念的形成,就不可能有“文学自觉”时代的来临。

2 社会动荡使文人觉醒从东汉末年起到东晋灭亡,在这两百多年中内祸外患接踵而来,战争使得人们流离失所,人口大大减少,土地荒废,在这种社会大动荡时期,人民的思想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传统的儒家大一统思想在这个时期,已不能作为维护封建社会的有效武器而存在,也不能满足人们思想的需要。

再加上此时的儒学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学了,因为汉武帝时期起来的儒学,虽然顶着孔子的招牌,但其学说的本质,已并非孔子的真面目。

儒学中加进去了许多阴阳五行的学说,因而那时的儒学,就带有了浓厚的方士之气,哲学也就成了迷信的宗教。

当时的帝王、权贵却极爱这种哲学,这种哲学成了他们的护身符,但这种哲学对平民老百姓却无丝毫有利和受用之处,因此当政治动荡、政权分崩离析之时,这样的儒学也就跟着衰亡了。

而在动荡之时,人们思想往往更需要一种寄托,无论是知识分子阶层还是平民阶级,都有酿成新信仰、新宗教的需求,老庄玄学、道佛宗教便应运而生了。

1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进入了自觉的时代。文学的自觉有哪三个重要的

1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进入了自觉的时代。文学的自觉有哪三个重要的

1.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进入了自觉的时代。

文学的自觉有哪三个重要的标志?答:1、这一时期文学批评著作大量涌现。

文学批评著作的大量涌现,是文学思想、文学思潮活跃的最直接、最显著的表现之一。

在先秦两汉时期,没有专门论及文学创作与批评动的著作,那一时期人们对文学的看法,大体沿袭汉儒论诗的“诗教观”,即所谓文学是用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政教工具。

但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论著大量出现,并已摆脱了两汉的儒家诗教观的束缚,涉及到了文学的地位,文学的风格特征及其与作家才性的关系,文学创作的内部规律、文学创作与时代关系、文学的文体特点,文学批评与批评的原则、方法、态度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有代表性者如《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诗品》等,同时,这一时期的文学总集也体现了一定的文学思想,如《文选》等。

2、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就文学批评的概念、术语,逐步形成了中国文学批评中的一些特定的范畴。

如“风骨”、“风韵”、“形象”、“意象”、“兴会”、“兴象”等,也开始探讨“意与象”、“形与神”等的关系。

这些前所未有的概念、术语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学理论的内容,同时,它也标志着这一时期对于文学内部规律探索的加强。

3、这一时期在文学创作上所体现出的文学思潮也极为活跃。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从东晋“玄言玄理”再到刘宋“山水清音”,从齐梁“新体”再到梁陈宫体,文学的风尚、题材、风貌的潜衍流变,无不呈现出这一时期求新求变的文学风貌,也折射出文学思潮的活跃。

以上这些表现都是前此的文学史所未曾有的,而这正是文学走向自觉的表现。

2.简述其主要特征,有以下数端:答:1、这一时期文学批评著作大量涌现。

文学批评著作的大量涌现,是文学思想、文学思潮活跃的最直接、最显著的表现之一。

在先秦两汉时期,没有专门论及文学创作与批评动的著作,那一时期人们对文学的看法,大体沿袭汉儒论诗的“诗教观”,即所谓文学是用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政教工具。

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现象

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现象

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现象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现象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现象【1】【摘要】在魏晋南北朝之前,并没有文学这一独立的门类。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了独立的一个门类。

【关键词】文学自觉;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有意义的是文学的自觉,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文学是文学自觉之后的文学。

文学的自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贯穿整个魏晋南北朝,这种文学自觉有三个标志,下面分别就从这三个标志来浅析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自觉现象。

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先秦文学并不是现代意义的文学,先秦时期的文学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

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是文学的萌芽期。

接着到了两汉文学,汉代文学以大为美,铺张扬厉成为风尚。

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相适应。

文学风格格式化,凝重板滞。

汉代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学创作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如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等。

这一时期文学最终成为了独立的门类。

先秦时期散文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这一时期没有纯文学的散文,散文的创作往往和历史和哲学掺杂在一起,但是仍然具备一定的文学性。

先秦诗歌有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政治叙事诗,再演进到言志抒情诗。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则注重了抒情性。

先秦没有赋这种文体,汉代的赋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仿《楚辞》,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意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相关因素,而形成的新文体。

魏晋南北朝时期词赋显示出抒情化、小品化特色,文学性得到加强。

先秦小说是神话和寓言一类的故事。

汉代没有小说的文学形态,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小说逐渐成为一种正式文体。

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先秦时期各种文体区分不太明显,文史哲不分,诗舞乐结合。

各种文体之间无明确的分界。

到了汉代,文体看似有了一定的分别,但文体掺杂现象仍然存在,但是大部分文体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定的写作要求和基本风格特征。

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的自觉时期”,主要是指这一时期的文人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深入思考和自我意识的提升。

理解这一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1.文人的自我意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开始对自己的文
学创作、文论和文化地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和自我意识。

他们对文学批评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并对自己的创作进行
了系统的反思和总结。

文人们开始倡导个性化的创作,注
重表达内心情感和个人思想。

2.文学批评的兴起:在这一时期,文人对于文学形式、风格
和内容进行了广泛而系统的讨论和批评,并形成了不同的
文学流派和文学理论。

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
一篇对文学创作方法和价值的理论文章,倡导“章法应事,势备而谋始”,对当时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3.文学思想的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思想得到了前
所未有的发展。

文人开始关注个体表达、自然与人文的关
系、人性和命运的探索等主题,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文学思
想流派,如玄言派、物我两忘派等。

这些思想对后来的文
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文人的社会意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们开始对当时社
会的动荡和政治变革表达了更加明确的态度和关切。

大量
的文学作品关注社会风俗、民生问题、自我安慰和关怀等,呈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思考。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的自觉时期”是指文人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自我意识提升和理论化的发展。

文人们开始关注个体表达、文学形式与内容的探索以及社会现实的关切,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考研文学史笔记003:魏晋南北朝何以成为文学发展的自觉时期?

考研文学史笔记003:魏晋南北朝何以成为文学发展的自觉时期?

考研文学史笔记003:魏晋南北朝何以成为文学发展的自觉时期?提到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魏晋南北朝就不可能忽略,它是文学自觉的时代,那么它何以成为文学自觉的时代?一,儒学与政治重压的消退魏晋南北朝不同于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社会关系正在形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封建时代。

为了巩固统治,统治阶级一方面给予底层民众更多休养生息的机会,同时对中上层阶级采用儒家文化加以控制。

而这一情况自汉武大帝开始,一直延续到东汉时期。

到了东汉末年,中央集权统治日益腐朽,地方豪强崛起,于是与之相配套的儒家正统思想受到冲击。

社会思想在外来文化和本土“异端”文化的共同冲击下,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即不再是儒家独大,而是儒释道逐渐融合。

思想与中央集权控制的减弱,为文学的发展留出了广阔的空间。

人性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一种解放自然要反映到文学中去。

二,先秦秦汉时期文学遗产的滋养当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充分吸收了前代文学的优秀遗产,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先秦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文学的文体、体裁得到极大的发展,诗歌、赋骚、散文,各具特色。

文学的表现形式,不论是写景、叙事,还是情感的表达,都已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诗经楚辞的象征、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也发展成熟,这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得以发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文学发展的优良基因。

一旦碰到合适的社会环境,自由的思想氛围,就会取得良好的发展。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的崛起所谓文学,就是一切具有审美性的文学作品所构成的一种文化结构(当然这个定义当中必然具有民族性的特点,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魏晋南北朝以前的文学作品,并未自觉主动地高举审美的旗帜。

文以载道,是这一时期的主动追求,即使是像屈原《离骚》那样极富情感的作品,也无一不是面向统治阶级的美刺。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为文须放荡”成了文学创作的主要宗旨。

于是乎文学的审美性得以表现出来。

这种宗旨最终发展出的宫体诗,则属矫枉过正,走向了浮华空洞。

读书笔记 读后感 课程论文 魏晋南北朝——文字的自觉时代

读书笔记 读后感 课程论文 魏晋南北朝——文字的自觉时代

魏晋南北朝——文字的自觉时代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在这从东汉建安年代到隋朝重新统一全国的约400年间,我国文学史上出现了继“百家争鸣”之后第二次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可以说,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转折点。

从这个动乱的时代开始,文人更多的开始为了文学而创作,无关政治;诗、赋、小说等体裁,也产生了新的时代特点,并且自此朝向一个崭新的方向发展;儒家思想不再是人们思想行为的唯一准则,佛教和道教的兴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给了人们更宽广的思想和精神的世界。

一、促使文字自觉的历史背景历史的耐人寻味在于它的变幻莫测、推陈出新,然而这一切都需要一定的时代背景。

魏晋时期的文学创作可谓充满活力,而这时的政治局势却是动荡不安。

南北朝长期动乱,政权更迭频繁。

在中国历史上,这是分裂时间最长的时代。

从汉末大乱到三国鼎立,而后由西晋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但持续时间不过二、三十年,接着又是连年混战和南北大分裂,直到隋重新统一。

在这样的环境下,各种力量为了夺取统治权或扩大统治范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战争和杀伐建起一个又一个新的政权,又将其一个个地毁灭。

百姓生活在水深过热之中。

北部的少数民族在混乱中南下,汉族被逼退到南方,民族矛盾被激化。

在这所有的矛盾当中,“士族”与“庶族”的矛盾更是影响当时政治和文学的最主要力量。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一边掌控着财富和权利,一边排斥挤压“庶族”的崛起。

一些有才有志的寒士,面临仕进之路受阻的困境,只能愤而提笔疾书,倾泻自己的不满情绪,发出要求改变其地位的呼喊。

如《古诗十九首》中:“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坎坷长苦辛。

”二、文字自觉的具体表现南北朝文学被鲁迅先生称为“文学的自觉时代”,正如本文第一段提到的,文学从政治中分离出来,逐渐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驾驭文学创作的规律,也对文学创作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了一番探索得到相当的认识和把握,创作状态不再受到诸多束缚。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自觉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自觉

魏晋南北朝——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中国文学的自觉,指文学自身觉悟到独立存在的价值,而从文史哲不分、诗舞乐合一的状态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门类。

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

”袁行霈指出,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而对魏晋时期为文学自觉的时代的论证,如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文学的观念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也有“文学”与“文章”的概念,但“文章”的含义却与汉代不同。

曹丕所认为的文章有四: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虽然这种“文学”与现今的“文学”还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比汉人有很大的进步。

其一是它将史传排除在外,其二是将诗歌同辞赋并在一起纳入到了文学的范畴中来,这种一减一增虽然可不是简单的数学问题,而是大大的纯净了文学的概念。

除此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对“文笔”进行了清晰的辨析。

在汉代,文笔是对各种文章著作的总称,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

后来刘勰对其作了一个语言形式上的分析:“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有韵者文也”这种分析也是比较粗浅的。

再后来萧绎才从文学的性质上对其作了精确的辨析:“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篡,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

”这种区分,无疑使人们对文学的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也正是由于,这一时期的人们对文学认识清晰化,才有宋文帝时国家设立了与儒、玄、史并列的第四馆“文馆”。

还有一点我觉得是有必要一提的,那就是曹丕从文学创作的角度高度概括出来的“以气为文”这个命题。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

浅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浅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4神州文学浅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赵晨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看到题目,你会有很多的疑问。

什么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成为文学自觉时期的开始?之前的不是吗?那之前的文学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点一点来解决问题。

一、什么是文学的自觉文学的自觉了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经历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期间大约有300多年。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学术中独立出来,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

在汉朝,所谓的文学指的就是学术,特别是指儒学。

到了南朝时期,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

另外文笔也有一定的区别,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第二,文学的各种题材开始有了明确的划分标准。

曹丕认为“四科”各自的特点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文赋》也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即诗歌是用来抒情的,因此要写的华丽;赋是用来状物的,因此要写的清楚明朗。

第三,开始对文学的审美有了字句的追求。

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的特征,对审美特征的自觉追求成为了文学的自觉重要的特征。

二、文学自觉开始的原因社会环境影响人的心绪,社会动荡使文人觉醒。

东汉末年,三国纷争;西晋统一后有陷入了八王之乱;西晋灭亡后,北方十六国又开始了混战。

两百多年来,战争不断,百姓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土地荒废。

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对传统的儒学不再像以前一样崇拜,人们的思想开始转向其他寄托,许多新的信仰在知识分子和平民中产生,玄学、道教和佛教应时而生。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愿望也很难实现,玄学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寄托,士大夫或者读书人也开始产生了自觉,人性开始觉醒。

文学自觉的时代也就开始了。

三、文学创作的文学性上古文学是文学的非自觉时期。

根据三古七段,上古分为先秦和秦汉两个时期。

从魏晋时期开始,文学创作越来越倾向与文学的本体性和审美趋向,其政治性和功利性被逐渐淡化,文学创作风格开始多样化。

论魏晋文学的自觉性

论魏晋文学的自觉性

论魏晋文学的自觉性魏晋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这时期的文学凭借着它独特的艺术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呈现出异样的的光彩。

随着社会思想的演变,文学日益改变了为宣扬儒家政教而强寓训勉的面貌,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表现作家个人的思想感情和美的追求,由此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即所谓文学的自觉。

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其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他所说的“文章”,不仅指政治、伦理方面的论著,还包括抒情的诗赋。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把文学与儒家列为“三不朽”之一的“立言”相提并论。

作家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的特性。

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

什么是文学,什么是非文学?这样一个关系到文学基本性质的问题,魏晋时,文章的类别日益繁多,引起对各种文体的特点的区分,与此同时,开始对文学的特点加以注意。

魏晋文学的异彩表现在创作主体的独特个性上,即“魏晋风度”,它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密切相关,从而影响文学创作,形成那个时期一些文学的独特的风貌。

那么为什么在魏晋时期会出现文学自觉?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魏晋文学一直处于不显目的位置,在许多人的思维定势中: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直占据文学史的主要地位。

而谈到魏晋文学,自宋代以后,它总是受到歧视、贬斥,甚至受到人们的忽视。

其实,魏晋文学的魅力之所在,正在于文学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产生了突破和超越的伟大意义,更在于魏晋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它的纷繁驳杂、陆离怪诞多少令许多人难以从惯常的思维去得到清晰的解读,它的多元化和复杂性更令诸多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敬而远之,也许,这就是魏晋文学一直处于被冷落和疏远地位的原因之一。

若换一种眼光来看,一种文化色彩鲜明、魅力非凡、不同凡响又受到人们的冷遇,不能不说是文化的缺憾。

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介绍建安文学时曾说:“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时代可以说是‘文学自觉地时代’。

”这一“文学自觉”的看法成为后世中国文学史发展认识的一个基本的共识。

标签:魏晋;文学一、文学自觉的转变在魏晋南北朝以前,文学一直作为政治目的和历史记录的附庸而存在。

最开始的文学——神话,起源于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和想象,是在人们劳动生产的过程中的产物。

大量用牲畜的现象出现在甲骨上。

殷代时,事無巨细,必须请示鬼神,作为一切行动(尤其是农业劳动)的指南,并且有专门的巫和史来从事这种占卜预测吉凶祸福活动的专职人员,这也是文学发生的雏形。

到了周代,有专门的机构采集民歌,与宫廷乐曲,祭祀颂歌等,一并集成《诗经》;将文化礼仪等典章制度记录下来,即《尚书》;东周时期,社会大变革催生了史官。

春秋时期出现了各种史书和散文;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中的“骚体”,也是由楚国民歌而来。

到了两汉,赋开始风靡一时,或是针砭时弊,或是高歌颂德;其余的或抒政见(如《盐铁论》),或成为倡优博弈的娱乐品(如王褒的《洞箫赋》),或干脆就以欺骗人民、束缚士人的谶纬迷信之词,都出于非文学的目的;而《史记》、《汉书》等著作的产生,单纯的站在历史的角度,没有考虑文学目的。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墨客在文章之中表情达意。

汉末建安七子和曹氏父子,显露出天下一统的愿望;同时品评人物的风气盛行,文学批评由此出现,文学自觉性诞生,如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等。

之后的正始文学,表达了阮籍等人以老庄的“自然”为旨来否定现实、韬晦遗世,抒发个人的苦闷思想与不满。

两晋的玄言诗从老庄超然物外的思想中寻求苟安生活的恬静心境,寄情山水,成为山水诗的开端;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辞官还乡,归隐田园;《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小说中,多是代表人民意识和夙愿的志怪小说。

南北朝时,佛经的传人使音韵学有了发展,将发现的“四声说”应用在诗歌上就创造了永明体,诗歌在形式上有了重要的突破;出于对形式美追求风气的影响下,骈文的发展也迎来一个高潮;此时还出现了“文笔之辨”,对文学的界限进行争论,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文学批评巨著应运而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汉语国际教育13065007 洪丹蕾
从魏晋历经南北朝,至唐朝前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中古时期的第一段。

这阶段魏晋文学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其中最有意义的就是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

[1]
“文学自觉”的定义是文学及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自觉地对文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等进行探讨和认识,促进文学按其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

文学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的体裁有了细致的区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出现了这三个标志,是文学开始自觉的时期,此前的时期虽然也有文学形式的出现,但是文学创作的主体即创作者并没有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因而不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分析各个时期的文体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中国古代的文学分为“三古七段”。

上古文学有先秦和两汉两段,这两个时期是文史哲不分、诗舞乐合一的状态。

⑴先秦时代
主要有三种文体,即神话、诗歌和散文。

①诗歌领域主要作品有《诗经》和《楚辞》,因为是人民口耳相传的民歌,
所以属于音乐范畴,他们主要的特点就是歌舞乐一体。

②这个时期的散文主要分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

像《老子》、《论语》是属
于哲理散文;而《左传》和《战国策》就属于历史散文。

他们分别属于哲学和历史范畴。

先秦时代的文体没有属于文学范畴的,所以不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⑵两汉时期
主要文体有赋、散文和诗歌
①赋的代表作家有贾谊、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等。

虽然赋有文学
的特点,但是创作者写赋都是表达对国家的感叹,并没有写自身感受与
想法的,所以不是文学的自觉。

②散文主要有历史散文(《史记》、《汉书》)、政论散文、哲理散文(《论衡》)
与记事散文(《列传》、《说苑》)。

这些都不属于文学范畴,自然不会是文
学的自觉时期。

③诗歌里包括乐府和“古诗十九首”。

乐府诗属于音乐范畴,不是文学的自
觉;但“古诗十九首”却被认为是预示文学自觉时期的到来,因为它有
现代文学的特点,并且也是诗歌四个现象中唯一一个是文学形式的作品。

不过“古诗十九首”没有作者,只是根据内容判断为文人所创作因此不
能算是完全的文学自觉。

两汉时期发展到“古诗十九首”时文学自觉即将到来。

魏晋南北朝到中唐是中古文学的第一段,文学自觉贯穿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历了缓慢的发展而实现。

这一时期,文学被分离出来,成为了一个单独的门类,在这个门类里主要强调审美和抒情。

不仅如此,小说以真正的文学形式出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绪论,第1页
现,形成新的文体;诗歌上创作者也多写个人感情与个人生活。

这些都表现出文学的自觉。

诗歌发展:
⑴建安文学
①这个时期代表人物是“三曹七子”,其中成就最高的就是曹植。

曹植作品
大多为五言诗歌,根据其人生经历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

这两个时期是
以曹丕登基为界限划分的。

第一个时期是多是描写他作为贵公子的艳游
生活和他的政治理想,其中代表作是《白马篇》;第二个时期曹丕登基后
对他进行了打击迫害,所以他的诗歌很多表达自己对曹丕打击的愤懑和
痛苦,也有部分诗歌向曹丕表达希望自己还能被任用的理想。

这一时期
代表作就是《赠白马王彪》与《洛神赋》。

根据文学作品就可以看出,文
学创作主体逐渐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与价值性,创作出来的作品多数表
达个人情感。

②曹操创作的诗歌有四言及五言的,主要反映了社会现实并抒发了个人情
感。

为中国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③王粲,成就在赋,抒发情感。

建安文学以诗歌为主,强调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际遇。

文学特征是出现建安风骨,其风格慷慨悲凉,映射社会,是文学自觉的表现。

⑵正始文学
代表人物是竹林七贤中的阮籍,他开创了中国文学的含蓄手法,并留咏怀诗82首。

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最黑暗的时期,夺权与反夺权,朝代更迭频繁,文人以诗歌发表个人看法大多招来杀身之祸,而阮籍以含蓄手法抒情,最终是寿终正寝。

正始文学处于魏晋交替时期,文人发展了建安文学中表现“忧生之嗟”的一面,集中抒发了个人在外部力量强大压迫下的悲哀。

⑶西晋文学
①太康文学阶段的陆机被称为是太康之英,他的“雕琢”手法影响很大。

左思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文人,他“咏史抒情”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
的愤懑。

②郭璞的游仙诗所表现出的高蹈出世思想,与老庄思想一脉相承,他借游
仙言志趣,发苦闷。

他的诗对后世田园诗歌影响颇大。

西晋文学承上启下进一步实现了文学自觉。

⑷东晋文学
代表人物陶渊明,他是田园诗的鼻祖,他的田园诗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①描写田园风光
②写邻里之间的亲情、乡情,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③对统治阶级压迫农民的同情
继承作家有王维范成大等,都是以田园诗歌抒发内心情感。

⑸宋时期文学
①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继承发展游仙诗风格。

作品主要写出游原因、
出行时的风景以及对风景的感悟。

②鲍照改造乐府诗歌为七言歌行,为唐代诗歌发展奠定基础。

⑹齐文学
出现新的诗体永明体,题材多为山水诗,内容上反映官僚生活。

这一时期的谢灵运和谢朓都是以山水田园诗来写景抒情。

⑺梁陈文学
宫体诗出现,以宫廷为背景描述人的七情六欲,男欢女爱。

庾信是一个独特的作家,他因人生变故也开始写思乡的诗歌。

魏晋以来诗歌发生很大变化。

题材上出现了咏怀诗、咏史诗、游仙诗、玄言诗、宫体诗,以及陶渊明创造的田园诗,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等玄言诗;诗体方面,五言古诗更加兴盛,七言古诗也有明显进步,还出现了作为律诗开端的“永明体”,中国古代诗歌的几种基本形式如五律、五绝、七律、七绝等,在这一时期都有了雏形;创作风格多变,既有激越高亢的也有清婉秀丽、语言绮丽的,更有华采繁缛的。

这几个方面充分反映了诗歌的文学自觉,也是整个魏晋时期文学自觉的缩影。

参考书籍: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傅刚.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