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PPT课件

合集下载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与调控ppt课件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与调控ppt课件
Ø顺式作用元件类型:
(1)启动子(promoter): 3种类型; (2)增强子(enhancer): (3)沉默子(silencer ):负性调节元件,起阻遏作用。 (4)绝缘子(insulator,boundary element):在真核基因 及其调控区的一段DNA序列 。
编辑课件
13
增强子Enhancer
(4)真核生物是多细胞的,在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 其基因表达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特异性,即细胞特异性 或组织特异性表达。
编辑课件
2
•真核基因组结构特点
▪ 真核基因组结构庞大:3×109bp、染色质、染色体、核膜 ▪ 单顺反子(monocistron) ▪ 含有大量重复序列 ▪ 基因不连续性:断裂基因(interrupted gene)、内含
而这个序列分析表明,几乎每个内含子5末端起始 的两个碱基都是GT,而3末端最后两个碱基总是AG.
编辑课件
4
多 层 次 调 控
编辑课件
5
u染色体水平的调控
染色质的结构: Ø基本结构是核小体。 Ø在细胞中的状态: (1)紧密压缩 (2)被阻遏状态 (3)有活性状态 (4)被激活状态 Ø异染色质化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16
编辑课件
17
u真核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
5′端加帽(cap)和3′端多聚腺苷酸化(polyA)的调控意义
使mRNA稳定,在转录过程中不被降解 mRNA的选择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对基因表达
的调控 外显子选择(optional exon)、内含子选择
(optional intron)、互斥外显子、内部剪接位点 mRNA 运输的控制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

第九章-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

第九章-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

第九章-真核⽣物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第九章真核⽣物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教学要点:名词:持家基因和奢侈基因静⽌⼦顺式作⽤元件反式作⽤因⼦双内含⼦ UA序列理解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复杂性掌握真核基因在染⾊体⽔平上的活化调节学习增强⼦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掌握真核⽣物RNA聚合酶Ⅱ的结构特点及其相关启动⼦的各组分的功能。

掌握RNA编辑的机制授课时数:4学时真核⽣物基因表达调控:基因表达⽔平染⾊质⽔平转录⽔平(主要调控)转录后加⼯⽔平翻译⽔平翻译后⽔平第⼀节真核⽣物中基因表达⽔平的分析⼀、真核⽣物:受精卵→不同⽣物功能的分化细胞⼆、分化细胞:维持其正常结构和新陈代谢等⽣命活动;⾏使其特定的功能。

尽管各种⽣物的细胞中都有该种⽣物的⼀整套基因,然⽽不同种类的细胞中处于⼯作状态的基因种类却不尽相同。

三、cDNA-mRNA 杂交:所以某种mRNA 在群体中频率越⾼,相应的cDNA 的频率越⾼,cDNA 与过量mRNA 越容易形成杂合双链。

当少量单链DNA 与⼤量RNA 杂交时,所有能与RNA 互补的DNA 都会形成RNA-DNA 杂合分⼦。

第⼆节染⾊质⽔平上的基因活化调节⼀、染⾊质的疏松及活性染⾊质特征1.染⾊质纤维解旋—局部膨⼤—染⾊体泡2.染⾊质的模板容量——⼀定量的染⾊质所能合成的RNA的量3.常染⾊质与异染⾊质⼆、转录基因与核⼩体结构核⼩体相位:指同⼀类型的所有细胞中,组蛋⽩⼋聚体在DNA序列上的特殊定位。

改变调控元件的位置:启动⼦、增强⼦…三蛋⽩质的修饰与基因活化调节(⼀)组蛋⽩的调控1、组蛋⽩含量增加→DNA模板容量降低H2A、H2B、H3、H4:影响模板容量,阻⽌DNA链上RNA链的延长2、组蛋⽩修饰:核⼩体组蛋⽩上的某些氨基酸被共价修饰的现象●主要:⼄酰基化、甲基化、磷脂化、泛素化共性:组蛋⽩正电荷减少、碱性降低、松弛与DNA的结合、活化染⾊质、便于转录、调控(⼆)⾮组蛋⽩在基因表达中的作⽤—调节基因表达细胞分化:特异DNA序列上组蛋⽩与⾮组蛋⽩相互作⽤形成不同抑制区的结果。

【生物课件】第九章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推荐精选PPT

【生物课件】第九章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推荐精选PPT
λ阻遏蛋白与cro蛋白 CAP 酵母接合型调控蛋白α1,α2
果蝇的触角足基因 Antp 玉米的Kn1 水稻的OSH1
果蝇的engrailed 果蝇的触角足蛋白 哺乳动物转录因子
Homeodomain
最早在果蝇的homeotic loci(决定身体结构) 中发现.同形异位现象(homeosis):
GRE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糖皮质激素
AGAACANNNTGTTCT
HSE Heat shock factor
GAANNTTCNNGAA
TRE 佛波酯
TGACTCA
SRE ERE
Serum response factor ethylene
CC(A/T)6GG AGCCGCCT
methylation
glucosylation active form
9.1 DNA水平的调控
9.1.1 基因丢失
在细胞分化过程中,通过丢掉某些基因而去除其 活性。例如某些原生动物,线虫、昆虫、甲壳类 动物,体细胞常丢掉部分或整条染色体,只保留 将来分化产生生殖细胞的那套染色体。 例如在蛔虫胚胎发育过程中,有27%DNA丢失。 在高等动植物中,尚未发现类似现象。 许多生物各类不同的细胞或细胞核都具有全能性 totipotency
补充内容
多肽链的构象
, C - N , C - C
—螺旋
ß-折叠
ß- turn, 转角
R1的 C=O与R4的 NH形成氢键
(1) HTH, Helix-turn-helix
2个螺旋被一个转角隔开
S386
识别螺旋,与DNA在大沟 中特异结合
穿过大沟,与DNA非特异 结合
许多调控蛋白都有HTH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ppt(共59张PPT)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ppt(共59张PPT)

在转录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
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基因的转录除了启动子、RNA聚合酶II和基础转录因 子以外,还需要其它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的参与。 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顺式作用元件有:增强子、沉默子、绝缘 子和各种反应元件;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反式作用因子也称为转录 因子,它们包括激活蛋白、辅激活蛋白、阻遏蛋白和辅阻遏蛋白。 激活蛋白与增强子结合激活基因的表达,而阻遏蛋白与沉默子结合 ,抑制基因的表达,某些转录因子既可以作为激活蛋白也可以作为 阻遏蛋白其作用,究竟是起何种作用取决于被调节的基因。辅激活 蛋白缺乏DNA结合位点,但它们能够通过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 用而行使功能,作用方式包括:招募其它转录因子和携带修饰酶( 如激酶或乙酰基转移酶)到转录复合物而刺激激活蛋白的活性;辅 阻遏蛋白也缺乏DNA结合位点,但同样通过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 作用而起作用,作用机理包括:掩盖激活蛋白的激活位点、作为负 别构效应物和携带去修饰酶去中和修饰酶(如磷酸酶或组蛋白去乙 酰基酶)的活性。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在 调控机制上的主要差异
调控的原因: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节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 和更经济地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而多细胞真核生物基 因表达调节的主要目的是细胞分化,它需要在不同的生长 时期和不同的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基因表达样式; 调控的层次: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主要集中在转录水平 ,但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转录后水平调节与其在转录水平 上的调节各占“半壁江山”,而某些调控层次是真核生物特有 的,比如染色质水平、RNA后加工水平和mRNA运输等;
调控的手段:原核生物绝大多数的基因组织成操纵子,但真核 生物一般无操纵子结构。
在染色质水平上的基因调控
原核生物的DNA绝大多数处于完全暴露和可接近的状态,而真核生物 DNA大部分被遮挡并组织成染色质。因此,原核生物DNA转录的“默认 状态”是开放,其调控机制主要是通过阻遏蛋白进行的负调控,而真核生 物DNA转录的“默认状态”是关闭,其调控机制主要是通过激活蛋白进行 的正调控。 染色质的结构是一种动态可变的结构,其结构的变化能直接影响到基因 的表达。已有众多证据表明,一个基因在表达前后,其所在位置的染色 质结构会发生重塑或重建。由于染色质的组成单位是核小体,因此,染 色质结构的改变是从核小体的变化开始的,而核小体的变化是从组蛋白 的共价修饰和去修饰开始的。

第9章+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86页PPT精选文档

第9章+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86页PPT精选文档

12
1 gene /chrom osom e
U nstable line Extrachrom osom al
N um ber of copies changes in daughter
?
Stable line
A m plified region G enotype is constant in daughter cells
06.11.2019
33
5. DNA甲基化与转录抑制
m5C(5-甲基胞嘧啶)是真核生物 DNA中的主要修饰成分
• 多发生在CpG序列中
全甲基化
5'-mCpG-3' 3'-GpCm-5'
半甲基化
5'-mCpG-3' 3'-GpC-5'
06.11.2019
34
用同裂酶(isoschizomers)可检测CCGG上C的甲基化状 态。MspI可切割CmCGG或CCGG,HpaII可切割未甲基 化CCGG
06.11.2019
25
3、组蛋白对基因活性的影响
染色质的占先模型提 出:如在启动子上已 形成了核小体,那么 转录因子和RNA聚合 酶是不能和启动子结 合的;如转录因子和 RNA聚合酶在启动子 上已建立了稳定的起 始复合体,那么组蛋 白将被排除在外。
06.11.2019
26
组蛋白对5S rRNA基因转录的影响
在细胞核内基因组DNA以核小体(nucleosome) 为基本单位形成染色质(chromatin)。核小体在 DNA上的组装是一个干扰DNA复制、基因表达和细 胞周期进展的过程。
06.11.2019
22
1、染色质的状态
• 阻遏状态:DNA被压缩在细胞核中,基因处于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ppt课件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ppt课件

在个体生长全过程,某种基因产物在个体 按不同组织空间顺序出现,称之为基因表达的 空间特异性(spatial specificity)。
基因表达伴随时间顺序所表现出的这种分 布差异,实际上是由细胞在器官的分布决定的, 所以空间特异性又称细胞或组织特异性(cell or tissue specificity)。
酸性激活域 (D/E-rich) 谷氨酰胺(Q)富含域 脯氨酸(P)富含域
蛋白质-蛋白质结合域 (dimerization, co-factors)
ppt精选版
25
1) TF最常见的DNA binding domain
Zinc Finger
bZIP
Homeodomain
bHLH
ppt精选版
26
(1) 锌指(zinc finger)
如果与转录激活因子有协同作用——共激活因子; 与转录阻遏因子有协同作用——共阻遏因子。
ppt精选版
24
常见转录因子的结构域 (domain)
DNA结合域 (DNA binding domain) TF
Basic AA (K/R) rich, positively charged
转录激活域
(trans-activation domain)
按功能需要,某一特定基因的表达严格按 特定的时间顺序发生,称之为基因表达的时间 特异性(temporal specificity)。
多细胞生物基因表达的时间特异性又称阶 段特异性(stage specificity)。
ppt精选版
7
人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类型β-珠蛋白的含量变化
ppt精选版
8
(二)空间特异性
TFⅡA TBP
TFⅡBΒιβλιοθήκη TATATBP: TATA-box binding protein

第九讲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_PPT幻灯片

第九讲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_PPT幻灯片
RNAi主要有3种形式,即转录水平、翻译水 平和转录后水平。其中转录后水平是RNAi在各 种生物中实现的主要方式。
转录水平上的干扰机制是通过对靶基因染色 质结构的改变,使其基因转录受限,导致表达系 统的关闭。
翻译水平上的干扰机制,是通过抑制相应 mRNA的翻译,使相应的蛋白质表达受阻。
微RNA(miRNAs)的调控
(一)转录的起始和加工的调节
• 5’末端的选择 • 3’末端的选择 • 选择不同外显子
真核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
5’末端的选择
真核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
3’末端的选择
真核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
选择不同外显子
真核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
(二)真核生物转录调控的顺式作用元件
顺式作用元件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根据 其在所处的位置在转录中的功能以及作用方式, 可分为启动子、增强子、和沉默子等, 它们的 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细胞周期的调控
细胞周期是指正常连续分裂的细胞从前一次有丝分 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连续动态过程, 也是多阶段、多因子参与的精确而有序的调控过程, 可分为5期:即G0期、G1期、S期、G2期、M期,有 两个主要限制点,即G1/S限制点和G2/M限制点。
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和细胞周期 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在真核生物细胞周期调控中 的重要作用。
真核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
绝缘子
与绝缘子作用有关的蛋白质因子
真核生物基因的启动子和增强子等调控元件都是通 过和细胞内特定的蛋白质因子相互作用而产生调控效 应的。因此,在讨论绝缘子的作用机理时,也不可忽 视它们的结合蛋白。
绝缘子与其蛋白形成的复合物对绝缘子的生物学功 能至关重要。这些蛋白常常被称为“绝缘子蛋白”。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ppt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ppt

顺式作用元件
Cis-acting element
7.3.3 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
▪ 概念 通过识别和结合顺式作用元件的核心序列, 而调控靶基因的转录效率的一组蛋白因子. 这 些转录因子由其他基因编码,跨域作用. 对基因 表达调控可正(激活)可负(阻遏)
▪ 类别 这些转录因子可作为转录复合物的一部分, 但大部分是与启动区或基因特定部位结合的调 控蛋白。据其作用分为3类 转录阶段RNA聚合酶的亚基 转录起始终止的辅助因子 特异性调控序列结合蛋白
Alternative splicing
7.2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环节
▪ DNA水平:基因数量,结构 ▪ 转录水平: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
子 ▪ 转录后水平:mRNA的加工成熟 ▪ 翻译水平:起始复合物及mRNA稳定性 ▪ 翻译后水平:蛋白质加工修饰
DNA水平的调控
1.开放型活性染色质与基因活性 (结构) 真核基因以核小体组建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成高度 压缩. 转录发生前,染色质在特定区域被解旋松弛 (核小体结构改变、DNA自身结构改变、右旋型变 构为左旋型B→Z),一方面暴露了结构基因,使启动 区DNA易与RNA聚合酶及其他转录调控因子结合, 从而启动转录;另一方面暴露了DNA酶Ι的超敏感 位点,使活性状态的DNA更易于被核酸酶降解 .
真原核基因结构比较
▪ 原核基因按功能成串排列,组成操纵子单位,转录产物为 polycistron; 真核生物一个结构基因转录为monocistron.
▪ 原核有转录与翻译的偶连,真核表达则有严格的时区间隔 . ▪ 原核大部分基因是编码序列,而真核大部分是调控序列 ▪ 原核为蛋白质编码的大部分是连续基因; 真核为蛋白质编
因子 ▪ 其他水平的调控:mRNA的加工、mRNA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异染色质就是一种典型的非活性染色质。
.
5
.
6
• 活性染色质的特征
• 与非表达区域中核小体结构紧密、间隔规则相比,活性染色 质区域的核小体组装较为伸展或不规则。这样的一种结构有 利于转录因子的结合,以及RNA聚合酶沿模板的滑动。在转 录起始区以及某些特殊的区域,核小体的构象变化更为明显, DNase I和微球菌核酸酶等非特异性内切酶可用于检测这种 变化。
.
8
• 超敏感位点代表着开放的染色质区域,由于组蛋白 八聚体的解离或缠绕方式的改变,这段区域中的 DNA序列暴露,易受到核酸酶的攻击。
• 对超敏感位点的最初认识来自SV40微小染色体的研 究。SV40的DNA是5200 bp的环状分子,周长1500 nm。在宿主细胞的细胞核中,SV40形成串珠状核小 体。在它的复制起点附近,同时也是晚期转录启动 子的上游,存在一段DNase I的超敏感区域,在电 镜下可直接观察到该区域在核小体组装上出现空缺。 这段空缺长约120 nm(约350 bp),无核小体结构。
.
11
组蛋白N端尾的修饰作用
.
12
.
13
• 组蛋白尾含有的几个赖氨酸残基是乙酰化的位点。 核心组蛋白赖氨酸的乙酰化中和了它的正电荷,降 低了组蛋白尾对带负电荷的DNA骨架的亲和性,导 致局部DNA与组蛋白八聚体解开缠绕,从而为参与 转录调控的各种蛋白质因子与DNA的结合创造了条 件。组蛋白N端尾对30 nm纤维的形成是必需的,当 N端尾被乙酰化后,从核小体纤维盘绕成30 nm粗纤 维的过程将被阻止。异染色质中的组蛋白一般不被 乙酰化,而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常常是高度乙酰 化的,这些清楚地表明这种类型的修饰与DNA的包 装相关。
.
9
2.组蛋白的结构
• 在原核细胞中,RNA聚合酶和调节蛋白可以自由地 接近DNA。在真核细胞中,由组蛋白和基因组DNA两 部分组成的染色质结构限制了转录因子对DNA的接 近与结合,实际上起着阻遏转录的作用。基因转录 需要染色质发生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如染色质去凝 集,核小体变成开放式的疏松结构,使转录因子等 更容易接近并结合核小体DNA。
.
15
激活蛋白Gcn4募集辅激活蛋白Gcn5复合体指导启动子处组蛋白 N端尾的乙酰化
四膜虫的P55蛋白质是最先发现的一种乙酰转移酶。
.
16
抑制子Ume6指导Sin3复合体的去乙酰化作用
Ume6:抑制子,阻遏蛋白
.
17
• 3 DNA拓扑结构变化
• 天然双链DNA的构象是负超螺旋。当基因活跃转 录时,RNA聚合酶转录方向前方DNA的构象是正 超螺旋,其后面的DNA为负超螺旋。
.
7
• 在染色质中还存在一些短的对DNase I的消化十分 敏感的区段,长度一般介于50~200 bp之间,可被 极微量的DNase I降解,被称为DNase I超敏感位点 (DNase I hypersensitivity site)。
• 通过分析很多基因的染色质,发现DNase I超敏感 位点广泛存在。每个活跃表达的基因都有一个或几 个超敏感位点,大部分位于基因的5’调控区,少 数位于其他部位,如转录单位的下游。非活性基因 的5’侧翼区的对应位点不会表现出对DNase I的敏 感性。
.
2
一、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复杂性 •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可发生在不同水平上
.
3
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与染色质结构变 化相关
• 1 染色质的结构
• 染色质是细胞核中基因组DNA与蛋白质构成的复合 体。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10 nm粗的 纤维可以进一步盘绕成30 nm粗的纤维。在分裂期, 30 nm粗纤维再折叠成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染色体。 分裂期结束后,染色体又转化为染色质。
.
14
• 催化向组蛋白添加乙酰基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 (histone acetyl transferase, HAT)在1996年 被分离出来。许多组蛋白乙酰转移酶是以往鉴定过 的激活蛋白或辅激活蛋白(coactivator)。
• 组蛋白乙酰化为一可逆过程,乙酰化和去乙酰化的 动态平衡控制着染色质的结构和基因表达。组蛋白 脱乙酰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可去除 组蛋白上的乙酰基,抑制基因表达。当第一个组蛋 白去乙酰化酶从人类细胞中被分离出来后,组蛋白 的去乙酰化与基因转录抑制之间的关系就建立起来 了。
• 胞嘧啶的甲基化作用不是随机的。在脊椎动物基因 组中胞嘧啶甲基化仅限于5’-CG-3’二核苷酸,植 物中仅限于5’-CG-3’二核苷酸和5’-CNG-3’三核 苷酸。
第九章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
1
第一节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 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是当前分子生物学这一前 沿学科中的前沿领域,现有的研究证明,许多 重要生命现象的深层问题都集结于此,形成了 许多的热点探索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基 因的表达调控是分子生物学的真谛所在。
• 与原核生物比较,真核生物的基因组更为复杂。 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系统远比原核生物复 杂。
• 正超螺旋会拆散核小体,有利于RNA聚合酶向前 移动转录,而负超螺旋有利于核小体的再形成。

.
18
4 DNA碱基修饰
• 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酶(DNA methyltransferase)的作用下,以S-腺苷甲硫氨酸 为甲基供体,将甲基转移到DNA分子的胞嘧啶碱基上 形成5-甲基胞嘧啶的过程。
• 按照功能不同,可将染色质分为活性染色质和非 活性染色质。前者是指那些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 质,而后者则用于表示缺乏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
4
• 在结构上,活性染色质和非活性染色质也有很大 的差异。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区域为一种开放、 松散的结构。而非活性染色质呈现一种高度浓缩 的形态,转录机器不能与其中的启动子结合,因 而没有转录活性。
• 有两种方式可以显著改变DNA的易接近性:组蛋白 的乙酰化和核小体重塑。组蛋白的去乙酰化,则可 以使染色质凝集,引起基因沉默。
.
10
• 组蛋白N端尾的修饰对染色质结构及基因转录的影响
• 核心组蛋白保守的折叠结构域和N端尾巴
Histone fold:~8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保守的区域由3个α 螺旋组成,螺旋间由短的无规则的环隔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