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研究法
论文写作中的比较研究和对比分析技巧
![论文写作中的比较研究和对比分析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5bfb82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11.png)
论文写作中的比较研究和对比分析技巧在学术领域中,比较研究和对比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不同事物、现象或观点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以及差异之处。
本文将介绍一些论文写作中的比较研究和对比分析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运用这一方法。
一、确定研究对象在进行比较研究和对比分析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研究对象。
这可以是不同理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情况、不同文化的比较,或者是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的比较等。
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对象非常重要,它将决定你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二、比较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进行比较研究时,要明确你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找到现象和事物的规律性,拓宽视野,加深对研究领域的理解。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共通点,揭示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参考和启示。
三、比较研究方法1. 定性比较法定性比较法是指在比较研究中,通过描绘和描述来分析研究对象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这种方法侧重于对研究对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入理解,通过文字和图表的组织和呈现,阐释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定性比较法适用于对主观和复杂性较高的问题进行研究。
2. 定量比较法定量比较法是指通过统计学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量化分析。
这种方法侧重于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数值化的方式来比较和分析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定量比较法适用于对客观性较高的问题进行研究。
3. 混合比较法混合比较法是指同时使用定性和定量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通过综合应用这两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定性和定量研究的优势,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四、对比分析的步骤在比较研究中,对比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
下面是对比分析的一般步骤:1. 确定比较对象:选择需要进行对比分析的对象。
2. 收集数据:从可靠的来源收集有关比较对象的相关数据。
3. 整理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使其更易于分析。
4. 进行对比:通过数据的对比,找出比较对象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比较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fbe52ebf12d2af90342e623.png)
1、比较研究法的发展历史与作用古罗马著名学者塔西陀曾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区别和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最常用的思维方法。
比较研究法现已被广泛运用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比较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法的历史比较研究的最初运用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著的《雅典政制》。
该书对158 个城邦政制宪法进行了比较。
19 世纪以后,比较研究逐渐成为教育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其发展的历史脉络大致如下。
萌芽阶段古希腊色诺芬(Xeuophon ,公元前430—前355)关于希腊与波斯教育的介绍。
古罗马西赛罗(Cicero ,公元前143—前106)在《论演说家》一书中记叙了希腊与罗马的文化教育状况。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Marco Polo, 1254—1324)在其珍贵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记叙了东方教育的情况。
突尼斯的伊本•卡尔(Ibn Khaldum,1332—1406)非常欣赏东方伊斯兰文化和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比较的要素表示关注,对比较的方法提出了某些见解。
1647年,瑞典的约翰•洛克森纽斯(Johan Loccenius)已开始对一些国家的教育历史进行比较。
此后100余年中,英国的威廉•佩带(Willan Petty , 1623 —1687),法国的狄德罗(D.Diderot , 1713—1784)、孔多塞(Condorcet,1 743 —1 794)也对教育的比较研究方法的形成作出一定的贡献。
总而言之, 19 世纪以前,少数杰出人物在教育领域内运用比较研究法,虽然是可贵的, 但又是不自觉的。
从严格意义上讲, 他们的活动不能被看做科学意义上的教育比较研究。
所以,我们把它称作比较研究的“萌芽阶段” 。
形成阶段19 世纪,研究者通过实地考察,搜集资料并进行了简单的类比,以借鉴他人的长处改善自身的教育。
典型的人物有法国的朱利安(MarcAntoine Jullien , 1775—1848),美国的霍拉斯•曼(Horace Mann , 1796—1859),英国的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 , 1822 —1888)。
(完整word版)比较研究法基本概念、种类、步骤、要求
![(完整word版)比较研究法基本概念、种类、步骤、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da342037ce2f0066f4332220.png)
比较研究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认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只有对经验事实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进而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分类类比,才能揭示教育的本质规律。
比较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一、什么是比较研究?1.比较研究的基本概念比较(Comparative)一词的意思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些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以把握研究对象所特有的质的规定性。
比较研究是确定对象间异同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2. 比较研究的实质将比较研究仅仅作为一种收集信息资料的手段,这实际上是—种误解。
比较研究需要搜集资料与事实,并进行加工整理,,但远不止如此。
比较研究的本质在于: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差异的比较中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从而探索规律。
比较,也是一种认识。
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的:“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而只能从理智的发明同观察到的事实两者的比较中得出”教育比较研究与其它教育研究方法不同之处在于:(1)从比较的角度把握对象特有的规定性;(2)研究对象必须具有可比较性,从而限定了研究的内容和范围;(3)研究方法上以比较分析方法为主。
比较研究,方法简单、生动鲜明.由于研究结论是从比较分析的推论中得出,其客观性程度还有待实践证明并加以检验修正。
3.比较研究法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1)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的结合,帮助我们从现实问题入手,追溯事物发展的历史渊源并研究食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2)运用比较方法,分析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有利于深化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
(3)通过对教育现象问题的比较研究,为制定正确的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比较研究方法的种类1.同类比较与异类比较研究这是根据事物之间存在差异性和同一性而分的。
比较研究法的参考文献
![比较研究法的参考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fb87ddc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a.png)
比较研究法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Creswell, J. W. (2009). Research Design: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and Mixed Methods Approaches (3r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2. Yin, R. K. (201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5th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3. Neuman, W. L. (2014).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7th ed.). Boston, MA: Pearson.4. Babbie, E. (2016).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14th ed.). Boston, MA: Cengage Learning.5. Denzin, N. K., & Lincoln, Y. S. (2017). The SAGE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5th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6. Johnson, R. B., & Onwuegbuzie, A. J. (2004). Mixed Methods Research: A Research Paradigm Whose Time Has Come. Educational Researcher, 33(7), 14-26.7. Tashakkori, A., & Teddlie, C. (Eds.). (2010). Handbook ofMixed Methods in Social and Behavioral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8. Bryman, A. (2016).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5th ed.).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9. Palys, T., & Atchison, C. (2008). Research Decision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Perspectives (4th ed.). Scarborough, ON: Nelson Education.10. Creswell, J. W., & Plano Clark, V. L. (2017). Designing and Conducting Mixed Methods Research (3r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研究方法的选择对于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比较研究法的例子
![比较研究法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ff2cd2c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6d.png)
比较研究法的例子
1. 你知道吗,就像比较苹果和橙子一样,我们来看看不同学习方法的效果呀。
比如说,死记硬背和理解记忆,这两者差别可大了呢!死记硬背的时候感觉好痛苦,可理解记忆就轻松多啦,难道不是吗?
2. 哎呀呀,想想看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吧!城市里到处是高楼大厦和喧闹,而乡村呢,有宁静的田野和清新的空气,这对比多明显哇!
3. 咱来比比看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吧!传统教学就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写写,而现代教育技术呢,各种多媒体,多有意思呀,是不是?
4. 就好像比较晴天和雨天,晴天可以出去撒欢,雨天就得待在家里。
那不同交通工具也一样呀,骑自行车慢悠悠的,坐高铁那可就快多了呀!
5. 你们想想啊,电脑游戏和户外运动,一个坐在那不动,一个能让你浑身出汗,这差距不是一星半点的呀!
6. 讲讲看不同文化的礼仪吧!西方见面拥抱亲吻,咱东方好多是点头打招呼,这区别多神奇啊!
7. 好比比较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古典音乐高雅庄重,流行音乐就很接地气嘛,大家说是不是这样?
8. 来看看手工制作和机器生产呀,手工的每一件都独一无二,机器生产的就千篇一律咯,这可大不同呢!
9. 不同的宠物也很值得比较呀!狗狗那么热情,猫咪又那么高冷,各有各的可爱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比较研究法能让我们清楚看到各种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特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选择呀!。
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比较法
![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比较法](https://img.taocdn.com/s3/m/ea239f8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7e.png)
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比较法在学术领域中,研究方法对于论文的质量和可信度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论文的目的、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
而比较法作为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在不同学科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比较法的常见研究方法。
1. 横向比较法横向比较法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多个个体、群体或事件进行并列比较,探究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
这种比较方法可以用于研究多个国家、地区、组织或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相同或相似环境下的不同行为、结果和影响等。
横向比较法能够提供对不同情况下的相对价值和影响的认识,帮助研究者找到规律和模式。
2. 纵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法是一种通过跟踪、观察和分析一组个体或群体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变化,来研究其发展、演变和影响的方法。
纵向比较法常用于研究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
通过对相同个体或群体在不同时间点上的比较,可以揭示发展趋势、因果关系以及变化的原因和结果。
3. 个案比较法个案比较法是一种通过深入研究少数几个个体或群体,从中探索普遍规律和原则的方法。
个案比较法常用于研究复杂的、特殊的或独特的情况,例如病例研究、个人经历等。
通过在深度上分析个案的特征、因素和结果,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特殊情况下的现象和行为。
4. 横断面比较法横断面比较法是一种通过在给定时间点上对多个群体或个体进行比较,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的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调查研究、问卷调查等。
通过在特定时间点上对样本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揭示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共同点以及相关因素。
5. 统计比较法统计比较法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数量化数据,以统计的方式揭示个体、群体或事件之间的差异和联系的方法。
统计比较法常用于社会科学、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
通过使用统计方法,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和推断,从而得出客观和可靠的结论。
6. 同质比较法同质比较法是一种通过将个体或群体分组为相似特征或条件的子集,然后在不同子集之间进行比较,以研究它们的差异和联系的方法。
比较研究法的基本步骤
![比较研究法的基本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d021785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25.png)
比较研究法的基本步骤引言:比较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多个对象或现象进行比较,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优劣等特征。
本文将介绍比较研究法的基本步骤,并重点阐述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
一、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比较研究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
研究目的可以是探索性的、描述性的或解释性的。
在确定研究问题时,需要明确比较的对象和要比较的特征或变量。
二、选择比较单位比较研究需要选择比较单位,即确定要比较的对象或现象。
比较单位可以是个体、群体、组织、国家等,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比较单位。
三、收集比较材料比较研究需要收集比较材料,即获取有关比较单位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可以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材料,并进行整理和归纳。
四、制定比较指标比较研究需要制定比较指标,即选择衡量比较单位的特征或变量。
比较指标可以是量化指标或非量化指标,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比较指标。
五、建立比较模型比较研究需要建立比较模型,即确定比较单位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
可以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方法、逻辑分析方法等建立比较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和解释。
六、进行数据分析比较研究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即对收集到的比较材料进行统计和分析。
可以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和推断。
七、比较结果的解释和评价比较研究需要对比较结果进行解释和评价,即根据比较指标和模型对比较单位进行评价。
可以使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对比较结果进行解释和评价,并得出结论和建议。
八、撰写比较报告比较研究需要撰写比较报告,将研究目的、问题、方法、结果等内容进行整理和呈现。
比较报告应包括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等部分,结构清晰、语言流畅,以便读者理解和参考。
结论:比较研究法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多个对象或现象进行比较,可以揭示它们的差异和联系。
比较研究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比较单位、收集比较材料、制定比较指标、建立比较模型、进行数据分析、解释和评价比较结果,并撰写比较报告。
对比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的异同
![对比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f5d3934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77.png)
对比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的异同
对比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是研究方法学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
于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对比研究法:通过比较不同组别或不同时间段的数据,来探讨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对比研究法常用于探究不同治疗方法、不同干预措施、不同群体的疾病发病率等问题。
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不同组别或不同时间段的数据,来探讨两个或多个因素
之间的相互关系。
比较研究法常用于探究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总的来说,对比研究法主要关注研究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而比较研究法则关注
研究因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对比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不仅有共同点,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前者
以阐释概念间矛盾点为主要着眼点,而后者以检测概念间重合度为主要重点。
从而要求在使用时仔细判断,选择恰当的研究法,理顺研究逻辑,使研究结论更加有力。
比较教育研究方法
![比较教育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f159f90b307e87100f6960c.png)
精品课件
比较教育研究方法
1.比较研究法
2.文献研究法
3.个案研究法
4.描述研究法
5.因素分析法
6.历史分析法
7.统计分析法
8. 阶段分析法
9. 教育人种志法
10.问题研究法
11.教育洞察法
12. 假说验证法 精品课件
一、比较研究法
例1:比较同是发展中国家教育投入 及其资源分配的情况,找出差异,
三、个案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一)概念:
对现实中某一典型的对象,通过广泛搜集各种资料,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分析技术对其进行直接或间接、深 入而具体的考察研究方法。
其研究对象应具有典型性,通常能够集中、全面反映 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或事物发展趋势的特殊代表。
精品课件
三、个案研究法
(二)操作步骤:
1.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 2.搜集个案资料 3.分析个案资料,获得结论
(一)产生与发展
萨徳勒:强调从分析影响各国
1.萨德勒,提出因素分析法。 教育发展的各种因素如经济、 23..康汉德斯尔,,发展了进因一素步分发析展法。为政特康政因汉统治征德治素斯化、和尔和分:;文趋:经析对从化向历济法教历等。史 等奠育 史来传诸定外的研统条了部角究、件基因度教国进础素加育民行。加以发态分以诠展度析系释、。。
类分析和一些非参数检验。推断统计法的目的是 从特殊去推断一般,是研究结论应用于更广泛的
范围,达到预测效果。
精品课件
八、统计分析法
(三)优缺点
优点: 对研究中的某些因素进行量化处理,提高研究的客
观性和有效性。
局限: 1.统计和量化难以精确 2.对多国教育现象可靠资料的搜集困难大 3.统计数据的可靠性难以掌握
毕业论文的比较研究与对比分析
![毕业论文的比较研究与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243b4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f.png)
毕业论文的比较研究与对比分析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深入,毕业论文已成为大学生学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进行比较研究与对比分析是一项关键工作。
本文将从比较研究的概念入手,探讨比较研究的意义和方法,并介绍对比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对比分析方法。
一、比较研究的概念比较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通过比较和对照的方式,对不同事物、现象或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揭示出它们的异同、优劣以及内部联系。
比较研究可以用于各个学科领域,也适用于毕业论文的写作。
二、比较研究的意义和方法1. 比较研究的意义比较研究有助于拓宽研究者的视野,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帮助研究者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研究对象。
比较研究还可以发现问题,揭示规律,为问题解决提供思路和方法。
2. 比较研究的方法(1)案例比较法:选取几个相似、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比较和分析,以期发现规律和获得深层次的理解。
(2)文献比较法:综览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比较各个观点、结论和证据,得出自己的结论,强调自己的贡献。
(3)调查问卷法:通过问卷调查来比较不同人群的看法和意见,从而从大数据中找出规律和差异。
(4)历史比较法:通过对历史事件、时期或文化的比较,揭示出其背后的共性和特殊性,探讨长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
三、对比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1. 对比分析的重要性对比分析是在比较研究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比,可以更加鲜明地展示事物的特点和差异,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对象,并进行深入思考和判断。
2. 对比分析的方法(1)逐点对比法:将不同对象的各个方面逐一进行对比,列出具体的优劣势,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2)整体对比法:对不同对象的整体特征进行对比,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分析,得出较为综合的结论。
(3)重点对比法:着重比较研究对象的一个或几个关键点,深入分析其异同之处,以及对整体性的影响。
(4)数量对比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注重量化指标的分析和比较,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大学论文中的比较研究方法与技巧
![大学论文中的比较研究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e29323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4.png)
大学论文中的比较研究方法与技巧在大学论文中进行比较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
通过比较已有的文献、理论或实证研究,学者可以深入分析不同观点、方法或事物之间的异同,从而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大学论文中进行比较研究时常用的方法与技巧。
一、文献综述方法文献综述是大学论文中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
在开展文献综述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寻找适当的文献来源:在进行比较研究时,首先要寻找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
可以通过图书馆的数据库、学术搜索引擎或相关学术期刊进行文献检索。
此外,还可以查找近年来发表的综述性文献,了解当前领域的研究动态。
2.筛选关键文献:在众多文献中,需要筛选出与研究主题相关且质量较高的文献。
通过阅读摘要、关键词和简介等部分,可以初步判断文献是否与研究主题一致。
然后,可以进一步阅读选定的文献并辨析其方法、结论和发现等内容。
3.编写文献综述:在进行文献综述时,可以按照时间、地区、理论或方法等进行分类,并对文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可以比较不同研究者的观点、研究方法或研究结果,并指出他们之间的异同。
此外,还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已有文献进行对比。
二、理论分析方法在进行大学论文中的比较研究时,理论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理论分析:1.选择合适的理论框架:在进行比较研究时,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研究主题的理论框架。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课程教材或向导师请教等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研究主题的理论模型或框架。
2.比较不同理论观点:选择好理论框架后,可以比较不同理论观点之间的异同。
可以分析不同理论对同一问题的解释,不同理论对相关变量的操作定义,以及不同理论在实证研究中的适用性等方面。
通过比较不同理论观点,可以深入理解研究主题,并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
3.运用理论进行分析:在深入理解研究主题后,可以运用所选择的理论进行分析。
可以运用理论进行解释、预测或评估,从而对研究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理论的分析结果,找出理论之间的异同,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比较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c24d66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8.png)
比较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定性研究方法是一种以文字、图片、音频等非数值数据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
它主要通过观察、访谈、文献分析等手段来获取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规律。
定性研究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深入挖掘研究对象的内在含义,揭示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动态。
定性研究方法还能够帮助研究者发现新的问题和构建新的理论。
然而,定性研究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不如定量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是一种以数值数据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
它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统计分析等手段来获取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规律。
定量研究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提供客观、可靠的研究结果,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分析和比较。
定量研究方法还能够帮助研究者验证和检验理论假设,从而推动学科的发展。
然而,定量研究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无法深入挖掘研究对象的内在含义,难以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动态。
在实际研究中,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定性研究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研究对象的内在含义,提出新的问题和构建新的理论;而定量研究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验证和检验理论假设,提供客观、可靠的研究结果。
因此,研究者在选择研究方法时,应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不同,合理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以便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
总之,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它们在科学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者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两种研究方法,以便更好地推动学科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教育比较研究
![教育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a7b1d9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8.png)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鉴别就没有准确的认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只有对经验事实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进而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分类类比,才能揭示教育的本质规律;比较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第一节教育比较研究法概述一、教育比较研究法的概念与特点1、教育比较研究法的含义比较一词的意思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些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以把握研究对象所特有的质的规定性;一般来说,比较是一种观察、分析判断、综合等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智力活动;比较研究是确定对象间异同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的研究法;2、教育比较研究法的特点比较研究的本质在于: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差异的比较中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从而探索规律;教育比较研究法有以下特点;1 对比性教育比较研究法以比较作为教育研究的主体手段,对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是整个研究活动的中继环节;它决定了研究者对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的选择,决定了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模式,也是最终得出研究结论的基础;事物间的联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进行对比的角度和内容也相当繁复,但作为比较研究活动的比较对象却应该具备一定的条件;正如黑格尔所说,“能识别一支笔和一头骆驼,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了不起的聪明”;一般来讲进行比较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同一范畴的事物,具有共同的评判标准;2合作性尽管比较法在教育比较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比较法本身难以独立地完成研究活动,因为它无法独立地收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所以比较研究法必须与其他研究方法结合使用,依靠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统计测量等研究方法提供必要的研究资料,研究者方能对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得出研究结论;尽管在教育研究中完全独立运用的研究方法不多,但合作意识最强,对其他研究方法依赖性最高的还属比较研究法;3 深刻性教育比较研究有助于更深刻地揭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比较研究法与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相结合,可以追溯中外教育的发展历程,跨越时空,将历史上的教育现象同现实中的某些教育现象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趋势与规律;比较研究法与实验法、统计测量法、调查法相结合,不仅能够使我们了解事物间数量上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可以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上的异同,探讨事物间的因果关系;二、比较研究法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比较研究法广泛应用于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比较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相结合,帮助我们从现实问题入手,追溯事物发展的历史渊源并研究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运用比较研究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从横的方面在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中认识身边的教育问题,而且可以通过纵向的比较,把握教育事件演进的某些规律;教育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更好地了解他国教育的长处与短处、经验与教训,更准确地辨别本国同别国在教育领域的相同点和差异性;例如在关于课程问题的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通过对课程在古今中外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比较,分析其哲学理论基础、基本观点和主要类型,深化对该问题的研究,从而把握其今天发展的特质;比较教育研究可以使我们通过横向比较找差距,纵向比较看进步,既不盲目自大,又不妄自菲薄,用比较的和历史的观点看待教育现象,研究教育问题;2、运用比较方法,分析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有利于深化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比较是人们建立事物间相似、时序、因果等逻辑关系的基本手段,也是分析、归纳、概括等各种逻辑方法发挥作用的基础;通过比较研究,将个别事物的属性纳入广阔的背景之中,可以开阔研究者的视野,有助于发现教育事件的本质特征,深化认识;运用比较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对教育现象进行定性的鉴别与定量的分析,确定事物的差别和量的比例关系,从而在事物的质与量两个方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多种属性;进入20世纪以来,学者们对教育问题进行了跨群体、跨民族、跨宗教、跨地区以及跨国的比较研究,从整体和综合的角度,认识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本国、本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与特点;3、通过对教育现象问题的比较研究,为制定正确的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因素;因而从宏观的国家教育决策到微观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无不需要对所决策的问题进行比较研究,客观而全面地确定该问题的性质、意义以及决定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决策提供认识基础,以使教育决策科学合理;通过比较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验证某些教育政策的可行性与实效性;总之,在制定教育政策时采用教育比较研究方法,有助于我们克服井底之蛙的短见与沾沾自喜的心态,采取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教育现象与问题,高瞻远瞩地做出正确决策;比如,为了进行高等教育的结构改革,就要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结构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各国高教体制与该国科技发展、政治经济体制、文化传统等的关系,从而加以借鉴;为了制定科学的考试制度,就要对各国大学入学考试进行比较,对各国普通中学国家考试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第二节教育比较研究法的基本类型由于比较研究的综合性,以及事物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产生了多种类型的教育比较研究法;根据比较对象相互联系中时间方面的特点划分,可分为纵向比较研究法和横向比较研究法;根据比较对象逻辑归属的异同划分,可分为同类比较研究法和异类比较研究法;根据比较活动对事物质或量的侧重,可分为定性比较研究法和定量比较研究法;根据比较内容的范围大小,可分为问题比较教育法和区域比较研究法;一、纵向比较研究法与横向比较研究法一纵向比较研究法纵向比较研究法是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状况进行比较,从而揭示其发展变化规律的方法;它是按照时间序列的纵断面展开的,通过对事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作动态展示,让人们看到事物的历史演进过程,明白事物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提高人们对事物当前状况必然性的理解;这种研究方法不仅适用于宏观教育问题研究,还适用于对学生个体的微观研究;燕国材对我国建国以来的教育指导思想进行纵向比较,发现我国当代教育虽然经历了多次波折,但其发展有一条十分明显的轨迹:1949~1978年,我国教育的主要倾向是偏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的形成;1979~1982年,我国教育的主要倾向是强调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十二字方针;1983~1989年,我国教育的主要倾向是重视培养非智力因素,并把它与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出现了“加强基础、发展智能,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十五字教育改革方针;1990年开始,我国教育倾向于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与水平;每一阶段的教育改革方针的提出既是对我国以往教育经验的继承,又是在融合世界先进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对前期教育方针的补充和订正;因此,他认为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我国教育历史发展的必然燕国材,1997;二横向比较研究横向比较研究是研究者对同时存在的教育现象进行比较,在事物相对静止的状态下研究事物间的异同,全面把握事物的本质的教育比较研究方法;它是按照空间结构的横断面展开的,通过对比,帮助人们明是非、找差距、析原因;郝维谦等主编的各国教育法制比较研究一书中,研究者对英国、法国、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中国等国当前的教育立法、教育法基本原则、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执法监督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在横向比较中揭示出各国教育法制的优长与不足,为我国的教育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由于教育问题的复杂性,人们在进行比较研究时常常将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研究方法结合运用,这样既可以了解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又能够掌握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发现问题的实质,揭示教育规律;二、同类比较研究法与异类比较研究法一同类比较研究法同类比较研究法是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事物,通过鉴别其异同来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特殊性和该类事物共同规律的方法;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既有个性,又有其共性,而且按照某种标准划分时该事物属于某一类,按照另一种标准划分它又会属于另一类;同类比较研究的特点是“同中求异”,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研究对象;在对英国、法国和德国高中毕业考试制度的比较研究中,这三个西欧国家从教育传统方面来看,中等教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三国在“证书制”的共性之下,又有其各自的具体运作模式,经过比较鉴别方能细致地掌握它们各自的特色韩家勋等,1999;二异类比较研究法异类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对两种以上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比较,揭示它们在不同表征下的异同之处,从而寻求某些规律的研究方法;由于异类比较研究的对象反差大,结论鲜明,往往能发现新问题、揭示新规律;例如人类个体几十年的成长过程,与人类种系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的演化过程本属不同类型的事物,但心理学家对之进行比较后发现,人类个体的发展历程正是人类种系发展历程的“复演”,于是产生了着名的复演说;有学者对大致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但绝无信息交流的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教学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通过对两位古代教育家的教学思想所作的对比,可以窥见中西方教育发展的不同特点袁征,2000;三、定量比较研究法与定性比较研究法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有的研究者倾向于通过比较事物数量方面的特征来发现某些规律.有的研究者侧重于以理性的归纳和推理过程来说明事物的状况;在更多的教育比较研究中则是定量比较研究法与定性比较研究法的综合运用:一定量比较研究法定量比较研究法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进行数量上的分析,从而把握事物的特点,判断事物的变化,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向;为了解我国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情况,研究者用三周时间对学生进行观察,并在课后访问学生和教师:研究者把学生在数学课出现的行为大致分为十项:回答老师的提问回答、向教师提出问题提问、看书自学、和同学讨论与上课有关的问题讨论1、和同学讨论与上课无关的问题讨论2、做习题、听教师讲课听课、做与上课无关的小动作包括眼睛看窗外无所事事做小动作、做教师指定的小实验操作、其他包括准备工作等;由于在观察过程中研究者无法区分讨论1与讨论2,遂将二者合并为一项;其中,回答和提问用次数统计,其他用时间统计;研究者作出描述性的观察记录,研究者根据各种课堂行为的时间和频率的统计,得出三点认识:第一,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要活动是听课和作业,占用时间很多,而其他活动相对时间较少;第二,学生在数学课中的课堂作业占据了最多的时间;第三,从集体讨论的情况来看,学生被老师提问比学生举手向老师提问多得多资料来源:陈桂生,2000;。
比较法的名词解释
![比较法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73d01d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e.png)
比较法的名词解释
比较法是一种研究方法,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
异性。
在社会科学领域,比较法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不同国家、地区、
文化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比较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定性比较、定量比较和混合方法。
定性比较通常涉及对文本材料进行分析,例如政策文件、新闻报道和
历史记录等。
定量比较则使用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例如问卷调查、
实验室实验和社会调查等。
混合方法则结合了两种方法的优点,并且
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问题。
在使用比较法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是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比较,例如国家、地区、城市或个人等。
其次是确保所选样本具有代表性,并且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此外,在进行跨文化研
究时需要注意语言和文化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总之,比较法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使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和社
会群体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https://img.taocdn.com/s3/m/c49fe161a98271fe910ef99a.png)
我国比较研究方法的使用步骤
确定比较的问题 比较研究首先要明确比较什么,这是比较的前提。这一 环节包括以下细节: (1)选定比较的主题。如“教师性别对小学生个性的影响”, “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民办学校之模式的比较研究”等。 (2)确定比较的内容。也就是确定比较的项目。如“优等生 与差生学习机会的比较”这个主题,我们可以从“被老师提 问的机会”、“参与教育活动的机会”、“家长提供的机 会”、“同伴交往的机会”、“参加各种竞赛的机会”等方 面加以比较。
2.按时空的区别,可分为横向比较与纵向比 较。 横向比较就是对空间上同时并存的事物 的既定形态进行比较。如教育实验中的实验 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同一时间各国教育制度 的比较等都属于横比。纵向比较即时间上的 比较,就是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 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事物的 发展规律。在教育科学研究,对一些比较复 杂的问题,往往既要进行纵比,也要进行横 比,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及 发展规律。
比较研究方法的分类
单项比较 综合比较
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
求同比较 求异比较
定性比较 定量比较
微观比较 宏观比较
1.按属性的数量,可分为单向比较和综合比 较。 单项比较是按事物的一种属性所作的比 较。综合比较是按事物的所有(或多种)属性 进行的比较,单项比较是综合比较的基础。 但只有综合比较才能达到真正把握事物本质 的目的。因为在科学研究中,需要对事物的 多种属性加以考察,只有通过这样的比较, 尤其是将外部属性与内部属性一起比较才能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主要内容
比较分析方法的定义
比较分析法的分类
比较分析法的应用步骤 比较分析法的应用领域
比较分析法的案例分析
比较研究方法的定义
行业比较研究方法下
![行业比较研究方法下](https://img.taocdn.com/s3/m/fc234e2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1b.png)
行业比较研究方法下
行业比较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宏观比较:通过对不同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政策环境、经济指标等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行业的发展潜力和风险。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报告,以及政府统计数据进行研究。
2. 财务比较:通过对不同行业的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等指标,评估行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
可以通过查阅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和行业研究报告进行研究。
3. 统计比较:通过对不同行业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行业的规模、增长率、市场竞争等情况,评估行业的市场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统计数据和行业调研报告进行研究。
4. 产业链比较:通过对不同行业的产业链进行比较,分析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企业数量、规模、技术水平等指标,了解行业的竞争格局和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产业链数据库和行业报告进行研究。
5. SWOT分析:通过对不同行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评估行业的竞争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可以通过参与行业会议、研讨会,以及与行业专家进行访谈进行研究。
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可以对不同行业进行全面比较,评估其发展潜力和竞争环境,为投资决策和战略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教育学
国实际出发,研究世界教育发展中的重大国际性教育问题,而不是从抽象定义出发,
构思现实意义不大的形式上的理论体系。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说,比
较 教 育 学 是 用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和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的 观 点 和 方 法 ,综 合 利 用 有 关 的 新 科 学 和
新技术,研究当前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教育;在探讨其各自的经济、政治、
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很显然,这个定义仅适用
于“比较教育”这个学科领域,所以必须对它进行另外限定。
我国林聚任、刘玉
安 主 编 的《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方 法 》认 为 :比 较 研 究 方 法 ,是 指 对 两 个 或 两 个 以 上 的 事 物
或对象加以对比,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的一种分析方法。
比较教育学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比较教育学(comparative education)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说,比较教育学是用辩 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综合利用有关的新科学和新技术,研究当前世界 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教育;在探讨其各自的经济、政治、哲学和民族传统特点的基础上, 研究教育的某些共同特点、发展规律及其总的趋势,并进行科学预测。以便根据本国的民族 特点和其他的具体条件,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教育的最佳作用,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民的文化 科学水平服务。
3.按目标的指向,可分成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 求 同 比 较 是 寻 求 不 同 事 物 的 共 同 点 以 寻 求 事 物 发 展 的 共 同 规 律 。求 异 比 较 是 比 较
两 个 事 物 的 不 同 属 性 ,从 而 说 明 两 个 事 物 的 不 同 ,以 发 现 事 物 发 生 发 展 的 特 殊 性 。通 过对事物的“求同”、“求异”分析比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事物发展的多样性与统 一性。
编辑本段比较研究的概念
《 牛 津 高 级 英 汉 双 解 辞 典 》解 释 说 :比 较 研 究 法 就 是 对 物 与 物 之 间 和 人 与 人 之 间
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方法。
我国吴文侃、杨汉青主编的《比较
教 育 学 》认 为 :比 较 法 是 根 据 一 定 的 标 准 ,对 不 同 国 家 或 地 区 的 教 育 制 度 或 实 践 进 行
哲学和民族传统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教育的某些共同特点、发展规律及其总的趋势,
并 进 行 科 学 预 测 。以 便 根 据 本 国 的 民 族 特 点 和 其 他 的 具 体 条 件 ,取 长 补 短 充 分 发 挥 教
育的最佳作用,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民的文化科学水平服务。
编辑本段基本特征
①国 际 性 。比 较 教 育 至 少 要 对 两 个 以 上 国 家 的 教 育 进 行 比 较 研 究 。它 是 跨 国 家 的 , 具有国际性的特征。②可比性。在国际教育方面,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可能探 索 出 符 合 客 观 规 律 的 科 学 结 论 作 为 本 国 的 借 鉴 。③综 合 性 或 跨 学 科 性 。比 较 教 育 学 研 究的任务,在于集中几门社会学科的成果应用于对各国教育的研究,它跨越了几门学 科的范围。因此,需要有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与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并熟习这些 学科的研究方法,才能对各国教育进行历史的、社会的具体分析和综合比较。
认识性功能
比 较 教 育 有 很 强 的 认 识 性 功 能 ,具 有 更 新 教 育 观 念 ,排 除 陈 规 陋 习 提 高 现 代 教 育 思想意识的作用。首先,比较教育的跨学科、跨国家的研究框架, 可以为研究者提 供 全 方 位 审 视 教 育 的 视 野 ,对 开 阔 眼 界 、解 放 思 想 有 重 要 作 用 。其 次 ,比 较 教 育 的 多 元 研 究 特 点 ,能 激 发 世 界 教 育 的 多 种 观 点 碰 撞 冲 击 ,有 利 于 打 破 本 族 中 心 主 义 的 文 化 壁 垒 ,冲 破 特 定 民 族 文 化 的 封 闭 屏 幕 ,积 极 推 进 教 育 现 代 化 。再 次 ,比 较 教 育 提 供 大 量 信 息 和 国 际 教 育 发 展 和 改 革 的 经 验 ,将 有 助 于 提 高 本 国 国 民 的 教 育 认 识 水 平 ,认 识 教育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功能,形成国民正确的现代教育观。
4.按比较的性质,可分成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 任 何 事 物 都 是 质 与 量 的 统 一 ,所 以 在 科 学 研 究 过 程 中 既 要 把 握 事 物 的 质 ,也 要 把 握 事 物 的 量 。这 里 所 指 的 定 性 比 较 就 是 通 过 事 物 间 的 本 质 属 性 的 比 较 来 确 定 事 物 的 性 质 。定 量 比 较 是 对 事 物 属 性 进 行 量 的 分 析 以 准 确 地 制 定 事 物 的 变 化 。定 性 分 析 与 定 量 分 析 各 有 长 处 ,在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中 应 追 求 两 者 的 统 一 ,而 不 能 盲 目 追 求 量 化 ,教 育 毕 竟 是 一 个 不 同 于 工 人 制 造 产 品 的 活 动 ,很 多 东 西 并 非 能 够 量 化 。但 也 不 能 一 点 数 量 观 念都没有,而应做到心中有“数”,并让数字来讲话。
5.按比较的范围,可分为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 认 识 一 个 事 物 ,既 可 以 从 宏 观 上 认 识 ,也 可 以 从 微 观 上 认 识 。从 宏 观 上 把 握 事 物 的 本 质 ,对 事 物 的 异 同 点 或 基 本 规 律 进 行 比 较 ,则 是 宏 观 比 较 。从 微 观 上 把 握 事 物 的本质,对事物的异同点或基本规律进步比较,则是微观比较。
会生存》 到 《今日的教育是为了明日的世界》都非常强调国际合作和相互之间的必 要性,将其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来推行。
预测性及决策性功能
比 较 教 育 也 将 具 备 预 测 教 育 发 展 的 功 能 ,在 教 育 规 划 和 教 育 战 略 研 究 方 面 发 挥 作 用 。霍 姆 斯 认 为 比 较 教 育 具 有 预 测 功 能 ,他 认 为 ,比 较 教 育 要 善 于 从 研 究 中 导 出 科 学 规 律 ,这 些 规 律 来 自 对 客 体 发 展 的 概 括 ,能 达 到 预 测 未 来 趋 势 的 能 力 。科 学 方 法 具 有 注 重 客 观 性 、注 重 证 据 、注 重 检 验 结 论 和 注 重 反 省 争 鸣 的 特 性 ,因 而 可 提 供 相 对 准 确 的 预 测 功 能 。比 较 教 育 在 努 力 寻 找 教 育 发 展 规 律 、共 同 原 则 和 发 展 趋 势 的 过 程 中 ,就 是 自 身 具 备 了 预 测 教 育 发 展 和 参 与 决 策 的 功 能 。比 较 教 育 的 预 测 和 决 策 功 能 主 要 表 现 在 下 列 方 面 :⑴某 一 教 育 改 革 的 实 施 及 目 标 前 景 ,通 过 预 测 的 分 析 教 育 发 展 多 种 原 因 的可能变化以及实施的改革将产生的可能结果, 制定改革方案, 并作出实施决定。 ⑵某 一 教 育 发 展 的 趋 势 ,比 较 教 育 根 据 研 究 ,解 释 教 育 发 展 与 社 会 会 发 展 的 相 互 关 系 , 并据此对当前的教育改革作出相应的决策。⑶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或者教育发展战略, 比 较 教 育 研 究 将 在 教 育 发 展 的 预 测 和 决 策 两 方 面 都 提 供 强 有 力 的 支 持 。⑷某 一 教 育 问 题 解 决 ,例 如 教 育 经 费 投 入 问 题 ,毕 业 生 分 配 问 题 或 某 一 专 业 的 设 置 问 题 ,比 较 教 育 都 能 够 从 教 育 发 展 或 者 国 际 或 者 地 区 间 的 背 景 提 供 相 应 的 诊 断 性 预 测 ,以 有 助 于 问 题 的解决。
2.按时空的区别,可分为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 横 向 比 较 就 是 对 空 间 上 同 时 并 存 的 事 物 的 既 定 形 态 进 行 比 较 。如 教 育 实 验 中 的 实 验 组 与 对 照 组 的 比 较 、同 一 时 间 各 国 教 育 制 度 的 比 较 等 都 属 于 横 比 。纵 向 比 较 即 时 间 上 的 比 较 ,就 是 比 较 同 一 事 物 在 不 同 时 期 的 形 态 ,从 而 认 识 事 物 的 发 展 变 化 过 程 ,揭 示 事 物 的 发 展 规 律 。在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中 ,对 一 些 比 较 复 杂 的 问 题 ,往 往 既 要 进 行 纵 比 ,也 要进行横比,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交流性功能
比 较 教 育 具 有 很 强 的 交 流 性 功 能 。开 展 比 较 教 育 研 究 ,有 利 于 促 进 各 国 在 教 育 信 息 、教 育 改 革 以 及 教 育 发 展 上 的 交 流 和 借 鉴 ,建 立 兼 容 多 样 化 特 征 的 全 球 性 教 育 体 系 ; 同 时 也 有 利 于 促 进 世 界 各 国 教 育 的 互 动 和 合 作 :世 界 教 育 发 展 很 不 平 衡 ,比 较 教 育 以 开 放 引 介 使 本 国 有 机 会 获 得 世 界 教 育 的 最 新 信 息 ,尤 其 能 使 后 进 国 家 处 于 巨 大 发 展 压 力 之 下 从 而 促 其 改 革 ,并 有 利 于 各 国 之 间 相 互 学 习 ,相 互 支 持 ,建 立 起 互 学 互 动 、共 同 研 究 、共 同 发 展 的 合 作 关 系 ;比 较 教 育 可 通 过 提 供 最 佳 的 示 范 作 用 ,有 利 于 建 立 先 进 样 板 ,促 使 后 进 国 家 采 取 借 鉴 较 高 水 平 的 发 展 模 式 ,提 高 教 育 改 革 力 度 ,达 到 较 快 的赶超;也有利于转变思想,打破封闭,推行开放,建立多元化教育体系;有利于不 同 国 家 之 间 的 互 相 借 鉴 、互 相 促 进 和 建 立 多 边 合 作 关 系 。联 合 国 教 科 文 组 织 建 立 的 教 育 研 究 机 构 都 非 常 重 视 交 流 和 合 作 的 功 能 ,强 化 国 际 间 教 育 的 互 动 作 用 ,包 括 从《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