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共39张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 魏 孝 文 帝 改 革
课程标准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点击高考
1、由于本专题是新课程增加内容,以往
高考中几乎没有涉及,所以学习时务必 高度重视。 2、选修部分高考明确规定只考主观题, 因此主要在于创造一些情境性材料,以 培养阅读、分析、理解历史知识的能 力。
思考2:为了洛阳的重新繁盛孝文 帝做了哪些积极的贡献?结果?
二、繁盛的洛阳;
2、繁盛的表现; 1)城市规模;
“宫厥壮丽,列树成行”
2)城市经济; 市场众多;商品繁多;地位突出;
三、北方民族大融合;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 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 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 的进步现象。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 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 为核心发生。
思考2:你认为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有哪些社会矛盾? 北魏政府与豪强地主的矛盾
人民与国家的矛盾
人民与豪强地主的矛盾 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矛盾 民族矛盾
社会矛盾 日益激化 人民起义 接连不断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的建立与统一:386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
定都平城。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多
中国古代历史纪年(BC21世纪——1840年)
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先秦 春秋战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 秦汉:封建大一统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 隋唐:封建社会繁荣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 日趋衰落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民族融合在十六国时期进一步加强。 北魏军事力量强,骑兵强悍。 北魏接受了汉文化,加快了发展。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的建立与统一:386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
定都平城。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多
年分裂混乱。 2、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历史趋势出现 3、鲜卑贵族早期统治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民 族歧视政策;政治黑暗) 思考2:你认为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有哪些社会矛盾?
军事 文化
气候恶劣,交通 不便,生产不能 满足需要 易受强敌“柔 然”威胁,不 利于控制中原 落后的少数民族 文化
地处黄河之南, 农业生产发达
利于控制中原, 并举兵南下征服 较弱的“南齐” 先进的汉族文化, 数个朝代之都
3、迁都洛阳
1)原因: 2)意义:
A、使得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 B、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展开 C、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 中华文明的发展
2)前提:
2、整顿吏治
1)原因:
吏治混乱、贪污现象严重,因而影响 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激化了统治者 和人民之间的矛盾。 2)内容:俸禄制、任期考核制、严惩贪赃枉法
3)影响: 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负担减
轻,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 发展。
3、迁都洛阳
1)原因:
分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从平城方面看 政治 经济 保守势力强大, 不利于改革 从洛阳方面看 有利于争取汉族 地主的合作
年分裂混乱。 2、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历史趋势出现 3、鲜卑贵族早期统治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民 族歧视政策;政治黑暗)
4、冯太后与孝文帝改变社会落后现状,学习先进汉
文化的坚定态度
二、改革的内容
1、均田制
1)主观目的: 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3)内容: 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 的徭役和兵役。 4)性质: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5)影响: 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但是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提高了农民 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4.移风易俗 1.特点: 孝文帝亲自主持,以学习汉族 先进文化为目的
易胡服 讲汉话 改汉姓 通汉婚 改籍贯 行汉制 崇儒学
2.内容
促进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 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3.意义
推动了鲜卑政权的封建化 为结束南北分裂奠定了基础。 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 作用
(三)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1、改革前北方的经济状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北朝
北 方
十六国
东 汉
魏 蜀 南 吴
方
北魏 宋
东魏
北齐 北周 隋
西晋
西魏
东晋
齐
梁
陈 朝
南朝
西晋(公元266年—316年)
南 北 朝 对 立 形 势
知识之窗
北方
南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 据的时期,也是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 大迁徙、大同化、大融合时期。在此期间,北 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发生过频繁激 烈的战争。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
1)经济状况;
“中原萧条,千里无烟”
2)原因; 近百年战乱的影响。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2、改革后北方的经济状况; 1)经济状况;
北方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
2)原因;
①均田制的推行,吏治的改善,负担的调整;
②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修建;
③犁和牛耕的广泛使用,新的耕作技术推广;
来自百度文库
二、繁盛的洛阳;
1、洛阳的历史概况及城市变迁; 思考1:历史上的洛阳是怎么样的? 试回顾他曾经作过哪几个王朝的都 城?
注意:民族融合
• 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 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 2)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 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 3)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 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中国民族融合的几个高潮
1、三国至南北朝 2、五代十国 3、元朝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所征 服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社会经济的发展较快。
这是一个华丽的、生机丛起的时代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的建立与统一:386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 定都平城。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多
年分裂混乱。
讨论1:北魏何以能在这么多的民族政权中脱 颖而出,完成一统北方的伟业呢?
讨论1:北魏何以能在这么多的民族政权中脱 颖而出,完成一统北方的伟业呢?
课程标准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点击高考
1、由于本专题是新课程增加内容,以往
高考中几乎没有涉及,所以学习时务必 高度重视。 2、选修部分高考明确规定只考主观题, 因此主要在于创造一些情境性材料,以 培养阅读、分析、理解历史知识的能 力。
思考2:为了洛阳的重新繁盛孝文 帝做了哪些积极的贡献?结果?
二、繁盛的洛阳;
2、繁盛的表现; 1)城市规模;
“宫厥壮丽,列树成行”
2)城市经济; 市场众多;商品繁多;地位突出;
三、北方民族大融合;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 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 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 的进步现象。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 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 为核心发生。
思考2:你认为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有哪些社会矛盾? 北魏政府与豪强地主的矛盾
人民与国家的矛盾
人民与豪强地主的矛盾 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矛盾 民族矛盾
社会矛盾 日益激化 人民起义 接连不断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的建立与统一:386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
定都平城。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多
中国古代历史纪年(BC21世纪——1840年)
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先秦 春秋战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 秦汉:封建大一统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 隋唐:封建社会繁荣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 日趋衰落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民族融合在十六国时期进一步加强。 北魏军事力量强,骑兵强悍。 北魏接受了汉文化,加快了发展。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的建立与统一:386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
定都平城。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多
年分裂混乱。 2、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历史趋势出现 3、鲜卑贵族早期统治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民 族歧视政策;政治黑暗) 思考2:你认为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有哪些社会矛盾?
军事 文化
气候恶劣,交通 不便,生产不能 满足需要 易受强敌“柔 然”威胁,不 利于控制中原 落后的少数民族 文化
地处黄河之南, 农业生产发达
利于控制中原, 并举兵南下征服 较弱的“南齐” 先进的汉族文化, 数个朝代之都
3、迁都洛阳
1)原因: 2)意义:
A、使得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 B、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展开 C、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 中华文明的发展
2)前提:
2、整顿吏治
1)原因:
吏治混乱、贪污现象严重,因而影响 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激化了统治者 和人民之间的矛盾。 2)内容:俸禄制、任期考核制、严惩贪赃枉法
3)影响: 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负担减
轻,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 发展。
3、迁都洛阳
1)原因:
分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从平城方面看 政治 经济 保守势力强大, 不利于改革 从洛阳方面看 有利于争取汉族 地主的合作
年分裂混乱。 2、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历史趋势出现 3、鲜卑贵族早期统治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民 族歧视政策;政治黑暗)
4、冯太后与孝文帝改变社会落后现状,学习先进汉
文化的坚定态度
二、改革的内容
1、均田制
1)主观目的: 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3)内容: 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 的徭役和兵役。 4)性质: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5)影响: 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但是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提高了农民 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4.移风易俗 1.特点: 孝文帝亲自主持,以学习汉族 先进文化为目的
易胡服 讲汉话 改汉姓 通汉婚 改籍贯 行汉制 崇儒学
2.内容
促进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 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3.意义
推动了鲜卑政权的封建化 为结束南北分裂奠定了基础。 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 作用
(三)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1、改革前北方的经济状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北朝
北 方
十六国
东 汉
魏 蜀 南 吴
方
北魏 宋
东魏
北齐 北周 隋
西晋
西魏
东晋
齐
梁
陈 朝
南朝
西晋(公元266年—316年)
南 北 朝 对 立 形 势
知识之窗
北方
南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 据的时期,也是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 大迁徙、大同化、大融合时期。在此期间,北 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发生过频繁激 烈的战争。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
1)经济状况;
“中原萧条,千里无烟”
2)原因; 近百年战乱的影响。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2、改革后北方的经济状况; 1)经济状况;
北方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
2)原因;
①均田制的推行,吏治的改善,负担的调整;
②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修建;
③犁和牛耕的广泛使用,新的耕作技术推广;
来自百度文库
二、繁盛的洛阳;
1、洛阳的历史概况及城市变迁; 思考1:历史上的洛阳是怎么样的? 试回顾他曾经作过哪几个王朝的都 城?
注意:民族融合
• 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 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 2)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 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 3)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 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中国民族融合的几个高潮
1、三国至南北朝 2、五代十国 3、元朝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所征 服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社会经济的发展较快。
这是一个华丽的、生机丛起的时代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的建立与统一:386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 定都平城。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多
年分裂混乱。
讨论1:北魏何以能在这么多的民族政权中脱 颖而出,完成一统北方的伟业呢?
讨论1:北魏何以能在这么多的民族政权中脱 颖而出,完成一统北方的伟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