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考卷》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

1.史载: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从制度建设角度看,这一叙述表明商代()

A.封邦建国制度并未确立

B.宗法制度并不成熟

C.嫡长子继承制并未确立

D.世袭制度并不严密

2.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由商王朝接收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在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复制。该观点意在强调分封制()

A.维护了西周王朝的政治统治秩序

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

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

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3.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其根本目的是()

A.维护统治稳定

B.监督周王权力

C.巩固宗法制度

D.扩大统治疆域

4.历史学家许倬云说:“春秋以后,战国时代虽然征伐不已,七强之间几乎已无复华夏蛮夷的区别。最后,秦统一天下,不仅是因其武力的征伐,更因孟子所谓‘天下定于一’的观念,已为统

一奠定了基础。”据此,秦统一天下的基础可以概括为()

A.华夷观念淡化

B.武力征伐影响

C.儒家思想主张

D.文化心理认同

5.下列两幅山东不同时期的地图,反映了古代山东地区行政方面

的变迁。这一变迁实质表明山东地区()

A.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加强

B.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C.行政区划范围逐步扩大

6.墓葬文物为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分析下列各

项成果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中错误的是()

D.行机构设置趋向简洁

6.墓葬文物为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分析下列各

项成果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中错误的是()

7.作为政权组织方式的一种,它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认同

感,在几千年的时间内,战胜了具有广泛基础的“地方分权制”。

“它”正式确立于()

A.秦朝

B.汉朝

C.唐代

D.宋代

8.“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

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

责的官员”。据此推论,这些官员()

A.是以三公九卿为主的各级官员

B.可以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

C.分管着国家和皇室的各种事务

D.拥有所辖区域的军队管理权

9.中国古代一帝王曾对大臣感叹地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

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

可奏行。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针对这一感叹,他

最有可能()

A.实施封邦建国制

B.推行三省六部制

C.创设内阁制

D.设立军机处

10.隋唐时期,“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

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

行。小事则署而颁之。”统治者推行材料所述制度,其根本目的是()

11.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载:“淳化中,赵韩王岀镇,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这表明宋太宗()

A.废除宰相强化君权

B.将相权一分为三

C.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D.意图解散中书省

12.元代的行省不仅辖区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

A.防止外部敌人入侵

B.便于行省之间往来

C.利于民族交流融合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

13.《宋史·职官志》中写到:“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这反映出宋

代()

A.宰相行政权利加强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权力机构职责明确

14.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的标准:“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这体现了当时选拔官员突出强调()

A.能力至上

B.多才多艺

C.德行优先

D.德才兼备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渐渐地,这些考试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在此,作者意在强调该制度()

A.扩大了官员来源

B.提升了官员文化素养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推动了中国走向世界

16.中国封建时代权力机构的设置,往往通过分化事权来强化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其中,军事部门权力机构或官职的设置,可以体现这

一特征的是()

A.节度使

B.太尉

C.枢密院

D.军机处

1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称:“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

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下列

史实可以为此观点的成立提供依据的是()

A.秦朝推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北宋文官任知州

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18.黄宗曦说:“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

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

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这段话表明黄宗曦()

A.认为加强相权可以抑制君权

B.主张挑选贤能的宰相协助皇帝议政

C.认为君主世袭致使君权弱化

D.主张恢复宰相制并且宰相一职世袭

19.大明永乐帝在位期间,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最

终形成。下列有关其形成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朱元璋正式设立内阁

B.张居正是朱棣的内阁首辅大臣

C.明成祖朱棣时内阁拥有决定权

D.朱元璋时的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

20.史学家钱穆认为:“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

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明清

时期与此观点相悖的史实是()

A.裁撤中书省官员

B.宰相制度被废除

C.设立殿阁大学士

D.议政王大臣会议

非选择题

21.(18分)宰相制度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的重要制度。阅读材

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宰相制度,代不相同,然相因而变,有其趋

势,亦有其法则。趋势维何?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

权愈轻。法则维何?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

也。

——李俊《中国宰相制度》

材料二在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君权和官僚制度的关系更

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当官僚制度的机器发展得不符

合“君尊臣卑”的要求时,君主便要对这部机器做一次基本的调整。

由于相权是处在这部机器运转的枢纽地位,因此每一次重大的调整

便导致宰相制度的变更。

——余英时《“君尊臣卑”下的君权与相权》

材料三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

是我国集权体制下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

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任怀国《资治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

(10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则材料中关于中国宰相

制度论点相似的材料并阐明其观点。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战国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

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

的制度实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

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从此以后,中国的皇帝不

得不与庞大的文官集团共治天下,内廷与外朝的区分,颇同今日企

业组织董事会与公司抗衡相似。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

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

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

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中国传统政治,既主选贤举能,为何不想出一种皇

帝公选的制度来呢?这亦有它外在客观条件之限制。在贵族政治下,

皇位容易公选,小国寡民城市国家的皇帝,也易公选。中国自秦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