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思想进步历程共38页文档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发展历程及特征范例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典型例题 《海国图志》与“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典例】(2011·北京文 综·16)“九州缩地凭挥翰, 四海拔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 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A.《海国图志》 信息提示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解析审题 角度释解
用。
新文化运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 【典例4】(2013·江苏单科·7)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 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 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 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 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 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 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 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 关键信息 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知识线索] 全面认识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历程
(一)演变历程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 阶段 (1)中国先进分子在认识西方问题上进入到了一个更深 的层次。 (2)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 (3)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 已从书本和口头上变为资产阶级的实际行动,相继兴起 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4)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发展历程及特征汇总
线索特征
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历程及特征
时空坐标
[知识线索]
全面认识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历程
【精要点拨】 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器
物”、制度到思想文化层次的历程。 1/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 物”的层面; 2/甲午中日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是中国近代第一 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3/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4/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 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新文化运 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5/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 流。
[知识线索] 全面认识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历程
(二)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特点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 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学习西方与抵抗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出强 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3)学习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 化,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复杂历程。 (4)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 适合中国国情的是社会主义道路。
【宏观预览】
一个主题
中国向何处去?
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先 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 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 一个方向 “西学东渐”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三个阶段 器物
[知识线索] 全面认识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历程
第四讲 中国近代思想沿革
(4)注重调查研究 “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 ——顾炎武《日知录》 "舟车所往,必览城廓,按山川,稽里 道,问关津,以及商旅之子,征戍之夫。 或与从容谈论,考核异同。" ——顾祖禹
(5)研究范围广大 "上下古今,穿穴群言,自天官、地 志、九流百家之教,无不精研。" ——黄宗羲 "今所当学者不止六艺,如天文、地理、 河渠、兵法之类,皆切于世用,不可不讲。 " ——陆世仪
"废天下生员而官府之政清,废天下生 员而百姓之用苏,废天下生员而门户之习 除,废天下生员而用进之材出。" ——顾炎武 “科举之弊未有甚于今日矣”。 ——黄宗羲
6、经世思想的影响
西学传入中国的中介和桥梁; 使近代儒家知识分子发生分化 与改组。
二、“西学中源”说
1.西学中源的提出
观点一:明末的黄宗羲是提出西学 中源的第一人; 观点二:明末的徐光启是提出的第 一人。
5、低落:20世纪初年以后。但仍是清 廷实行新政改革的政治原则。
中体西用的内涵
1、中学又称旧学,一般是指中 国传统的意识形态及政治经济制度。 首先含有三纲、五伦等孔孟之道及经 学、史学、诸子学、名物考古等传统 文化,同时也含有传统政治、经济、 文化、军事等制度。
2、西学又称新学,在不同的时 代有不同的内涵,总的趋势是内涵日 益丰富。从器物而制度,构成近代中 国人学习西方的一个历史阶梯,是中 西文化交融过程中承上启下的环节。
2.代表人物
黄宗羲 李之藻 徐光启 王锡阐 方以智 王锡阐 梅文鼎 戴震
“外夷奇器,其始皆出中华,久之 中华失传,而外夷袭之。” ——林昌彝
3.甲午战后表现
人们对西学的认识更加全面,从 自然科学技术扩展到社会科学,从而 对西学中源的附会阐释便从艺学扩展 到政学,鼓吹“西政出于中国”论。
近代中国思想及民主的发展历程
(3)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
制;还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而非总统制。这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 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进步意义。 2.资产阶级为维护民主共和而进行的斗争
(1)1912年,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希
(2)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确立
了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建国初期,中国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确立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 则。
3.十年建设时期和“文革”时期:由于“左”倾错
误的泛滥,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4.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近代中国社会思潮演变的特点有哪些? (1)爱国性:近代社会思潮的演变是在外敌入侵、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展开的,思想演变与 抵制侵略、启蒙和挽救民族危亡是紧密联系在一 起,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性。 (2)受西方影响:近代社会思潮是在西方思想的 影响下演变的,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主流。 (3)层次性、阶段性: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遵循 着这样的轨迹:器物层次(师夷长技和洋务运动) 制度层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文化层次(新 文化运动)。用陈独秀的话说,就是“学术觉悟、 政治觉悟、理论觉悟”;用梁启超的话说,就是 “先从器物上感觉出,再从制度上感觉出作的政 治基础, 推动了国 民革命运 动的开展
2.毛泽东思想
(1)背景:①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广泛传播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②中国共产党 人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2)发展过程及主要主张
①酝酿阶段(1927年以前):提出坚持无产阶级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演变
• 10、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 、 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D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 11、( 广东历史)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 、(09广东历史 、( 广东历史) 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 D 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A.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权 • 12、( 、(2008全国Ⅰ,15)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 全国Ⅰ 、( 全国 ) 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 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C •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 •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
• 3、“欧罗巴人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 端之尤。图朝廷节取(注:希望朝廷选用)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具有深意矣。”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D ) • A.高度赞扬的西方科技 B.作者主张进行政治改良 • C.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D.赞扬欧罗巴人科技先进,排斥其思 想文化
• 3、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特征和阶段 、 • 四个阶段:①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 级学习“器物”(先进技术);②从戊戌变法 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习“制度”;③从 1915年到1919年:资产阶级学习“思想文 化”;④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 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 学习西方的主题: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富 强。学习西方与抵御侵略、挽救危亡、民族独 立相结合,体现出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
• 4、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 、 态度 • (1)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政 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他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目的 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 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减小变法 的阻力。 • (2)袁世凯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 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把斗争矛 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扬资产 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目的是动摇封建思想的 统治地位,宣扬民主与科学,解放人们的思想。
近代中国思想历程
近代中国思想历程近代中国进行改革的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西学东渐】1.地主阶级(1)“开眼看世界”时间:19世纪40、50年代原因: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②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相应扩大③吸取鸦片战争的惨痛教训特点:只停留在军事器物技术的方面(局限性),没有实践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主张学习西方军事科学技术代表作:《各国律例》、《四洲志》核心思想:“师夷长技”魏源代表作:《海国图志》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没有注重现实)影响:①研究与介绍世界在知识界中蔚然成风,“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②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时间:19世纪60——90年代原因:清政府内忧外患(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代表: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顽固派反对)实质:洋务派与顽固派本质相同:都市为了巩固清政府的统治;不同的是对西学的态度。
实践:洋务运动(最终失败)影响:①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②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基础局限性:只学习西方器物方面,没有对封建制度作任何改革2.农民阶级代表:太平天国运动内容:洪仁轩发表《资政新篇》,第一个提出走资本主义道路局限性:全面排斥西方文化3.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1)维新派(走日本人之路)发展历程:早期维新思想时间:19世纪60——90年代原因:①政治:民族危机越来越危急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③文化:西学的不断传入;认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性主张:设议院、立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意义:为维新思想奠定基础;从技术上升到制度局限性:停留在思想方面,没有付出实践康梁维新思潮时间:19世纪90年代原因:①政治: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③文化:早期维新思想的奠定基础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指导思想:达尔文《物种起源》代表人物:康有为(领袖人物)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思想特点:将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学说相结合起来梁启超代表作:《变法通议》谭嗣同代表作:《仁学》严复(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代表作:《天演论》实践:戊戌变法结果:失败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顽固势力力量强大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影响:一次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革命派“三民主义”提出者:孙中山旧三民主义时间:1905年原因:①许多志士仁人提出各种变法救国的主张都以失败告终②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③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启迪④孙中山的革命实践历程: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内容:民族:推翻清政府;独立革命民生:解决人们生活问题,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社会革命民权:反对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民族革命(民权是旧三民主义的核心)实践:辛亥革命影响:①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②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局限性:没有提出反帝国主义的口号新三民主义时间:1924原因:①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都以失败告终②中国共产党的帮助③共产国际的帮助经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新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和平,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的自决民权主义: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和团体的一切自由和政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实践:国民革命(时间:1924,1——1927,7核心: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的革命高潮:北伐)影响:①孙中山实行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实现国共合作,有力的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②孙中山融铸中西方思想文化精粹而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是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中国思想发展史
(完整word版)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从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近代中国的思想界经历了从“学器物”到“仿制度”、“走俄国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的曲折历程.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1。
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而欧美列强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此外当时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还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等。
这些思想的传播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2。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岌岌可危。
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即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强行嫁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做法注定要失败。
2014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人民版]
著书立说:李大钊 ⒊方式 展开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
成立组织:南陈北李
第18页,共38页。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引中国的知识分子?
⒈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它是指导无产 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理论体系。
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无产阶 级队伍壮大,他们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显示了巨大的 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材料二、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题 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结果如下: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孙文 473 陈独秀 173 蔡元培 153 段祺瑞 45 胡适 45 梁启超 29
吴佩孚 27 李大钊 25 章太炎 10 冯玉祥 7 袁世凯 5 康有为 3
播民主革命思想 思想启蒙 泽被后世
第15页,共38页。
材料一、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生徒,应考者三百余人, 皆中小学生也。在300多名应试者中,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 三分之二强,颜渊、王阳明、朱熹、程颐等儒家人物也都有人 崇拜。古代知名的谋士也有诸葛亮、苏秦、张仪、张良、萧何 等上榜。
取之处,要以夷 意义之:“成长为技近”代来中弥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 《海国图志》是 国向对补 足西几。传方千统学年文习传化的统第的11页第心,共不3一8页态。 步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
二、洋务派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是指中国的封建文化。 “西学”:是指资产阶级文化。
李鸿章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
思想解放的快慢,决定着社会进步的速度和 成败。
第21页,共38页。
五、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进程的经验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共32页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发展历程及特征范例PPT46页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发展历程 及特征范例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近代中国的思想进步历程
近代中国的思想进步历程
王强;于波
【期刊名称】《中学政史地:高中历史版》
【年(卷),期】2004(000)05M
【摘要】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的军事侵略,西方的思想文化也不断传人中国,形成了“西学东渐”的局面,中国思想界出现了学习西方的热潮。
从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到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从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到戊戍变法时学习“优胜劣汰”的主张,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到以“民主”与“科学”为主要内容的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王强;于波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3
【相关文献】
1.审视近代中国文化观嬗变的新维度——评《近代中国人权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J], 唐永春
2.近代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兼评《近代中国权利观念的肇始与嬗变研究》 [J], 孔祥艳
3.近代中国健康教育的演进历程、实践特色与经验启示 [J], 刘路; 史曙生
4.费孝通考察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历程 [J], 杨文;小田
5.困境与解困:从闺阁女性到大学女校长——基于10位近代中国大学女校长成长历程的教育考察 [J], 项建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