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实验初中范剑萍《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
( 读课 文 。 ) 生 ( 显 罗 布 泊 过 去 状 貌 的 图 屏
从塔 里 木 盆地 流来 的众河 之 水 : 片 , 配乐 。 ) 西 并
师 : 同 学 们 以 小 组 为 单 位 合 的 罗 布 泊 。 中 还 有 恰 当 的 语 段 可 请 文 生 2: 站 在 罗 布 泊 边 缘 , 突 “ 会
师 : 们 听 到 了一 个 彻 底 荒 凉 我
师 : 丽 的罗布 泊 怎 么会 消逝 于 穿越 。 ” 美
的 必 经 地 带 , 我 国 古 代 史 书 上 记 呢 ? 同 学 们 打 开 课 本 , 自 己 喜 欢 以
载 , 曾 是 一 个 神 话 般 的 文 明 古 国 的 阅 读 方 式 把 这 篇 课 文 读 一 遍 。 它 楼 兰 的 所 在 地 。 罗 布 泊 古 称 蒲 昌 湖 , 名 盐 泽 。在 历 史 上 , 曾接 纳 又 它
( 显 彭 加 木 、 余 纯 顺 相 关 信 屏
师 : 题 目“ 布 泊 , 逝 的 仙 境 , 佛 将 我 们 带 到 了 从 前 美 丽 的 那 罗 消 仿
湖 ” 什 么意 思? 是 生 2: 罗 布 泊 ,消 逝 的仙 湖 ” 却 消 逝 了 , 我 们 一 起 走 进 现 在 的 “ 让 就是 说 罗布 泊 曾经 是 一个 湖 , 且 罗布泊 。 而 ( 显现 在 罗布 泊 的 组 图 , 屏 配 以 悲哀 的 音 乐 , 染 气 氛 。 ) 渲
生 1 “ ” 三 点 水 , 该 是 :泊 有 应
生 2“ ” 是湖。 :泊 就
师 : 家 仔 细 看 这 幅 图 , 什 有水 的地 方。 大 像
生 1耳朵 。 :
别样的读写结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
绕 、河 流 清 澈 、荒 凉 萧 瑟 、绵 延 不 绝 、饶 有 兴 趣 、河 水 丰 盈 、碧 波 荡
漾 、广 阔 无 垠 、浑 然 一 体 、放 眼 望去 、
然 目张 。理 解 文 章 这 样 , 写作 文章 也
是 如此 。 一 个 好 的 题 目, 可 以很 好 地
奇形怪状、 近在咫 尺、 沧 海 桑 田 、清
师: 罗 布 泊 曾 经 是 一 个 美 丽 的 地方, 那 么现 在 怎 么会 这 样 呢? 下面 大家 阅读 课 文 。
( 学生 自 主 学 习)
( 屏显 ) 本 文 是 一篇 报 告 文 学 。
思 是 :( 事物 ) 逐 渐 减 少 以至 没 有。
作 者不 用 “ 消 失”,而 用 “ 消 逝 ”, 让
对 象
些 话 题 供 你们 选 择 。 请 大 家 任 选
个 话题 , 发表见解。 微 型话 题 : ① 恐 怖 的 罗布 泊 , ②
孙立森 : 题 目中说 是 “ 仙 湖 ”,
一
而 课 文 第 三段 描 述 的却 是 沙漠 的景
象, 说 明这 里 运用 了对 比 的写法 。 吴 澜: 从 题 目中 “ 消逝” 一 词 可
绵延 着绿 树 长 廊/ 河流 清 澈 / 成 片 的
金 色麦浪 ( 生鼓掌 ) 师: 这是 写 哪里呢 ? 生: 罗布 泊 。
是 一 个仙 人 居 住 的地 方。“ 消 逝 ”表 明 曾 经 像 仙 湖 的 罗布 泊 如 今 已 经 不 复 存 在 了。 “ 消 逝 ”就 是 “ 消 失 ”, 意
泊 曾经 是个 美 丽 的地方 。 师: 你 的 分析就 很 具 体 。
进入文本 , 都 要 你 们 在 理 解 课 文 的 基 础 上进 行 创 造 性 的 “ 再 表达 ” 。在 此, 老 师 根 据 课文 内容 给 你 们 提 供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1.围绕重点汉字展开解读.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
2.紧扣“四盲”探讨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通过列举实例.培养学生对人类发展方式的反思意识。
教学重难点:1.紧扣“四盲”探讨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通过列举实例,培养学生对人类发展方式的反思意识。
【教学过程】(PPT显示:群星闪烁的宇宙背景慢慢变淡隐去,太阳系在运动,镜头转向一颗蓝色星球,它由小到大旋转而出——随着这颗球上的地貌清晰地显现出来.旋转速度变得越来越慢.停在亚洲这一面上——图像放大,中国的地理范围不断清晰,镜头继续放大,出现塔里木盆地,再出现罗布泊的影像和罗布泊三个字。
)一、营造气氛,激趣导入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就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她晶莹透亮,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的“纱衣”,我们的宇航员们在天空中注视她的时候,无不为她的美貌惊叹!这一大片区域是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是我们生存的家园。
在这个大家园的西北角,有这样一个地方,她曾经是繁盛葱茏的生命绿洲,她的名字叫——罗布泊,蒙古语中的意思是“多水汇入之湖”,世界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称她为“仙湖”。
二、朗读课文,解读文本1.说“仙湖”.了解罗布泊消逝前的情景师:说到“仙”,同学们脑海中会闪出哪些词语?生:仙女、神仙、仙境……师:总而言之一个字——“美”啊。
“仙湖”会是怎样的湖,请同学们找一找描绘“仙湖”美景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生1: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
当年张骞肩负伟大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师:你动情的朗读仿佛将我们带到了这个美丽的仙湖。
生2: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师:这么多繁盛的生命,都是源于这一汪浩荡湖水的滋养啊,罗布泊是这里所有生命的家园,好一块生命的绿洲啊!可是,这个美丽的生命绿洲啊,我们再也无缘目睹她动人的容颜了。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吴干的一篇文章,叫《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我们看一看文章的题目,你能从这句话中读出些什么信息呢?生1:罗布泊已经消逝了。
生2:罗布泊是一个仙湖。
圣:“仙”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生(齐声):美丽师:哪个同学能把他的意思合起来说说?生1:罗布泊是一个仙湖,后来消逝了。
师:对了,罗布泊曾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
你再读这个题目,你能读出文章怎样的感情基调?生1:惋惜的。
生2:悲痛的。
师:还有难过的、遗憾的。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师:罗布泊曾经是一个怎样的仙湖?生:罗布泊曾经是一个美丽的仙湖。
师:你能说出它具体怎么美丽吗?生:“那里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生读课文9——14自然段)师:请用自己的话交流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罗布泊消逝。
生:1925年到1927年国民党将塔里木河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耕地废弃,沙化扩展。
生:虽然在1952年把河道又改过来了,但是两岸人口大增,用水量增加,导致塔里木河缺水。
生: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盲目”导致上游水被抽干了,下游就没水了。
师:“盲目”是什么意思?生:没有计划性,没有目的的,不考虑后果,只注重眼前。
师:大家说得好。
“盲目”与上文中的哪个词想照应??生(齐):“任意”师:文中又说“四盲”是巨大的“吸水鬼”,这“巨大”到底有多大?书里告诉了我们,大家找一找。
生1: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师:同学们已经找出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正是由于两次改道和“四盲”使罗布泊走向了毁灭。
(板书:改道四盲)师:罗布泊的消逝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呢?请一同学朗读15——24段,其他同学从课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堂实录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堂实录教学进程一、课堂导入师:同窗们,曾经有如此一个漂亮的地址,它牛羊成群、绿树围绕、水明如镜,被人们称为仙湖。
而现在,它却变成荒漠沙漠,被人们喻为生命禁区。
那个地址确实是罗布泊。
今天,咱们一路来解读一下《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师板书课题)师:同窗们看一下题目,你能从中品出哪些信息呢?(学生试探,举手回答)生1:这篇文章的写作对象是罗布泊。
生2:从“消逝的仙湖”,能够看出罗布泊以前是一个漂亮如画的地址。
生3:我感觉“消逝”那个词值得研究,作者什么缘故不用“消失”呢?师:(目光中充满赞许)那个同窗很擅长试探。
那谁能回答他的问题呢?生:我想,“消失”是某种事物能够失而复得;而“消逝”那么是失去了永久不可能再回来了。
师(颔首、微笑);嗯,说得有道理。
那位还能就题目悟出一些信息呢?生:我想,那个题目还向咱们转达出:课文要讲述的是罗布泊的进展转变,原先的仙湖此刻消逝了。
生;我以为,从“消逝的仙湖”还能品出作者的情感偏向──对漂亮的仙湖消逝的可惜之情。
师:(击掌鼓舞)你体味的超级好,能深切作者的内心世界,品出其中的情味,说明你很擅长阅读。
下面,让咱们速读课文,注意两个要求:第一,画出文中你不熟悉的字,你以为容易写错、读错的字。
划出来后,你就写到前面的黑板上。
第二,画出文中描述罗布泊旧日景象和今日面貌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加以归纳。
(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念书方式,自由阅读。
师巡视)两分钟后,有学生上台写出自己画出的字。
师:那位同窗上台把这些字的音加一下。
(有生举手,师点其上台)(师生一路点评)师:谁能说一下旧日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生1:旧日的罗布泊牛马成群,绿林围绕,河流清澈。
生2:旧日的罗布泊是一片漂亮富裕的土地,有遍地绿色和金黄的麦浪。
生3:旧日的罗布泊是一个漂亮的仙湖,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
生4:(很自信地)旧日的罗布泊是一个生命的绿洲。
师:(微笑、颔首)生命的绿洲,这种说法很出色,你是如何明白得“生命的绿洲”?生4:我以为,它能够孕育、繁衍、滋润生命,它是生命的乐土。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
师 : 个 同 学 能 把 同 学 们 的 发 片 的 解 说 词 口 哪 马?
消 失 了 , 就 是 罗布 泊 。 节 课 , 那 这 让 言 串 起 来 说 一 说 ?
生 1 第 8 自 然 段 倒 数 第 四 : 仙 湖 , 面 像 镜 子 一 样 , 和 煦 的 水 在 阳光下 , 乘 舟 而行 , 神仙 一般 。 我 如
师 : 泊 ” 'l 是 ? “ 的 f旁 i l
师 : , 前 的 罗 布 泊 可 以 称 在 船 的 不 远 处 几 只 野 鸭 在 湖 面 上 对 从 之 为 仙 湖 , 天 的 罗 布 泊 又 是 怎 样 玩 耍 , 鸥 及 其 他 小 鸟 欢 娱 地 歌 唱 今 鱼
的 一 幅 情 景 呢 ?让 我 们 一 起 进 入 课 着 … … ” 文 的 学 习 。 同 学 们 以 自 己 喜 欢 的 请 师 : 找 到 的 是 第 二 幅 图 和 第 你
生 4: 布 泊 曾 经 是 一 个 美 丽 行 : 罗 布 泊 使 我 惊 讶 , 布 泊 像 座 罗 “ 罗 二 、 体 感 知 课 文 整
章 — — 《 布 泊 , 逝 的 仙 湖 》 同 的 湖 泊 , 现 在 消 失 了 。 罗 消 。 但
个 多音 宇 , 这里 应该读 作— — 在 生 ( )p 。 齐 :6
应 的 语 段 或 者 语 句 作 为 这 几 幅 图
师 : , 牙 泉 现 在 依 然 未 换 布 泊 已 经 消 失 了 。 对 月
容 颜 。 可 另 一 处 人 间 仙 境 , 永 远 却
我 们 一 起 走 进 吴 岗 所 写 的 一 篇 文 学 们 , 们 注 意 这 个 “ ” , 是 我 泊 字 这
( 多媒 体 播 放 《 牙 泉 > T 。 ) 个 感 叹 句 , 能 结 合 课 题 来 说 说 原 月 > V M 你
八年级语文下册 《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课堂实录6 人教新课标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堂实录一、课前导入1、欣赏Flasf歌曲《月牙泉》。
2、师:从田震沙哑的歌声里,你听出了什么情感?生1:我从歌里听出了歌手对月牙泉的怀念。
生2:我觉得歌手对月牙泉非常喜欢。
生3:这歌词和旋律都让人觉得忧愁。
师:是啊,歌声里不仅带着对美丽月牙泉的相信,更有对月牙泉是否改变的担忧。
其实,在我们的家园上,正悄悄改变并令我们担忧的还有许多地方。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吴刚去感受一场巨变。
二、解课题1、屏显课题。
(背景画面:一半为美丽仙湖,一半为苍黄沙漠。
)生齐读课题。
2、师:从课题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生1:罗布泊是一个仙湖,非常美丽,但现在消逝了。
师:那你从课题中体会到了什么情感呢?生1:和刚才的歌一样,有浓重的担忧。
生2:作者非常可惜。
生3:我也读出了赞美,因为称它仙湖嘛。
生4:这样一读,倍感沉重和痛苦。
师:是啊,让我们带着惋惜、沉重之情再次齐读课题。
(生齐读,语调较低,语速缓慢)三、赏图片师:既称仙湖,那一定是从人间更美的仙境了。
同学们想不想看仙湖?生振奋齐答:想!师顺次点击图片,并配以简短解说。
图1:你看,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羊儿跑。
(屏显蓝天绿地羊群图)图2:这里,湖泊清澈如镜,胡杨灿烂如金,好一个人间仙境呀!(屏显湖泊如镜图)图3:金黄的原野迎着艳阳,无垠的麦田泛起波浪。
(屏显金黄麦浪图)图4:瞧,野鸭嬉戏,鸟儿欢畅,这是动物的天堂。
(屏显动物栖息图)师:同学们还沉浸在这片美景之中,可我还是不得不让你们走进下面的苍凉之中。
图5:(声调极低)盐碱地茫茫如雪,戈壁滩一望无际。
(屏显盐碱地图)图6:(低沉)罗布泊的湖底干裂了。
(屏显:干涸湖底图)图7:(缓慢)成群的胡杨枯死了。
(屏显:胡杨枯死图)图8:(沉重悲哀地)美丽的树儿倒下了。
(屏显:一株即将倒下的枯胡杨)四、读文字,悟感情师:大家脸色是凝重的。
从图片中,我们直观地看到了罗布泊的旧貌与现状,其实作者在文中的描写更具体更生动。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精选9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如下是作者敬业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编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精选9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沉原因,汲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①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②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拟人、列数据等方法表现诣的写作方法。
③体会课文的基本理念(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预习学习“读──读,写──写”。
2、关于罗布泊,《辞海》上是这样说的: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古称蒲海、盐泽、洛普池、泽。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
孔雀河从北面注入。
呈葫芦形,面积3 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
由于河流改道及上游灌溉引水,湖水逐渐枯浅和干涸。
沿岸盐泽广布。
3、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要比较具体地把握课文内容,可以做一份内容提要,就下面几个问题画出要点。
──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过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罗布泊为什么消亡?关键词是:──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关键词是:4、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
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是富有文学性的。
整体感知:一、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归纳一下变化的原因。
(本题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概括、归纳能力。
问题的三个方面,提示了整体把握的入手处,启示我们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先要把课文内容分析为几个基本的方面,然后分别提要。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堂实录8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堂实录8
一、导课
(多媒体播放《月牙泉》MTV。
)
师:同学们,你们从刚才的MTV 中看到了什幺?
生(众):看到了美丽的月牙泉。
师:你们又从田震优美的歌声中听到了什幺?
生1:歌中两次把月牙泉比作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
”,表达出对月牙泉的赞美之情。
生2:我还从我的心里藏着忧郁无限,月牙泉是否依然”,每个地方都在改变,她是否换了容颜”中听出歌手的担忧。
师:你认为她在担忧什幺呢?
生2:我认为她在担忧这美丽的月牙泉可能消失了。
师:你知道月牙泉现在是否消失了?。
八年级语文下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堂实录及特级教师点评人教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堂实录及特级教师点评长兴实验初中范剑萍按语:本课堂实录是范剑萍老师在浙江省名师名课研修峰会上应邀所上的一节课,这节课获得了与会同行的好评。
一、导入听flash《月牙泉》月牙泉歌词: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的乐园。
从那年我月牙泉边走过,从此以后魂绕梦牵,也许你们不懂得这种爱恋,除非也去那里看看。
每当太阳落向西边的山,天边映出月牙泉,每当驼铃声声掠过耳边,彷佛又回月牙泉。
我的心里藏著忧郁无限,月牙泉是否依然,如今每个地方都在改变,她是否也换了容颜。
师:歌声传递心声,说说歌者在歌声里传递出怎样的心声?生1:喜欢,想恋,还有一点担心,担心变化。
师:不是所有的变化都带来精彩,有些变化会让人很心痛。
今天我们一起阅读的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和变化有关吗?生2:有,题目中的“消逝”就是变化。
师:是什么消逝了?生3:是仙湖消逝了,是水没有了,消逝了。
师:从地名“罗布泊”看,“泊”者,湖也,湖泊湖泊,泊就是湖。
是“泊”的三点水消逝了。
罗布泊的水消逝了,仙湖就消逝了。
二、内容感知师:行走在罗布泊“水”的消逝间,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景象。
多媒体展示:阅读课文,思考问题1.过去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的?2.现在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的?5分钟后交流:生4:“水充足——过去的罗布泊:那里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板书“绿洲”生5:有“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有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
生6:“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水充足而且清澈,引来了许多的水禽嬉戏玩耍,是美丽的仙湖。
板书“仙湖”师:文中有没有写到人的活动?生7:有,张骞惊呆了,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斯文·赫定惊讶了,他乘舟游赏;还有第6段的“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说明人们有美好的生存环境,所以这里才热闹繁华。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手法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过程师:咱们新疆有个地方叫罗布泊,那里水清树荣,景色宜人,堪称“人间奇境”。
请同学们看图片(多媒体出示现在罗布泊的图片),生:这哪里有水有树啊?生:这也能叫人间奇境?师: 我想此刻同学们会很吃惊:“这哪是“人间奇景”?是啊,同学们!这黄沙漫天的戈壁沙漠在30年前的确是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绿洲。
它曾经是我国的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塞而闻名于世。
那为什么在短短30年之后,罗布泊会变成沙漠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板书课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师:看到这个题目,我们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个个问号,你有哪些问题要问?生:罗布泊现在是什么样的?生:罗布泊曾是怎样一个仙湖?生: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
现在打开课本,请大家先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然后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比如默读、高声朗读的方式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思考刚才三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课文,下面我们来思考先前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过去的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用课文当中的语言来描绘。
生:“那里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生:“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师: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概括过去的罗布泊呢?生:绿洲。
生:仙湖(师板书:绿洲,仙湖)师:这样美丽的仙境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生(众):愉悦的。
师:哪位同学用欢娱的语气给我们朗读示范一下?生:……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师:他的朗读,勾起了我们对美丽的罗布泊的一片向往。
长兴实验初中范剑萍《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课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主备人:胡勇复备人:王金山【课标与教材分析】1、《新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报告文学家吴刚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
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本文是历史教训的总结,报告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前车之鉴昭示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一个战略重点,就是必须抓好生态环境建设。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知道的: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
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地查找和收集资料,能够提出个人见解,并能够自由质疑。
2.学生想知道的: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顺利完成。
3.学生能自己解决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拥有家庭电脑并能上网,这为查找和收集资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途径和更为便捷的方式。
学生也已基本习惯了自我探究、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
4.对学困生的关注:读懂文章,提出自己特有的见解即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培养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思考文章的时代意义,培养生态、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品味报告文学的形象性、抒情性的特点;学会运用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强化感情色彩。
【教学难点】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以及从中吸取的教训【教学方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自读课的特点,我用二课时完成,我确定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兴趣诱导法,朗读式,指导点拔法,竞赛式,探究式教学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随机相应地提示、点化、诱导。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吴干的一篇文章,叫《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师板书课题)师:(手指着“泊”字)同学们,我们注意这个“泊”字,偏旁是怎么写的?生(齐声)三点水。
师:这说明“罗布泊”原来跟什么有关系?生(齐声)跟水有关系。
师:这个“泊”字在这儿是什么意思?生(齐声):湖泊的意思。
师:我们再看一看文章的题目,你能从这句话中读出些什么信息呢?生1:罗布泊已经消逝了。
生2:罗布泊是一个仙湖。
圣:“仙”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生(齐声):美丽师:哪个同学能把他的意思合起来说说?生1:罗布泊是一个仙湖,后来消逝了。
师:对了,罗布泊曾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
你再读这个题目,你能读出文章怎样的感情基调?生1:惋惜的。
生2:悲痛的。
师:还有难过的、遗憾的。
老师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看一看——罗布泊的过去,罗布泊的现在。
师:(打出图1)你瞧,这是现在的罗布泊,蓝天下都是黄沙,一滴水也看不见。
师:(打出图2)这也是今天的罗布泊,你瞧,土地都已经盐碱化了。
师:(打出图3)这棵树叫胡杨,你看看,因为干涸,它死掉了。
师:(打出图4)你再看,这是刚刚死掉的胡杨林。
师:(打出图5)哟,看,这就是以前的罗布泊,你看,都是水。
师:(打出图6)再看,这一片绿地,是曾引用罗布泊的水灌溉过的良田,你看,满眼绿色,一片生机。
师:美丽的罗布泊怎样会变成了现在连一滴水都没有的罗布泊呢?同学们打开课本,请同学们先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然后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比如默读、高声朗读的方式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生标自然段,接下来是自读。
大多数同学是出声朗读,少数学生默读。
师等所有学生都读完后打出一幅再现罗布泊过去状貌的图片)师: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能配合这个画面的文段作为这幅图片的解说词。
生1: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生2:这里牛马成群,绿林环绕……师:这幅图片里有牛马吗?生3: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堂实录
及特级教师点评
长兴实验初中范剑萍
按语:本课堂实录是范剑萍老师在2007年7月浙江省名师名课研修峰会上应邀所上的一节课,这节课获得了与会同行的好评。
一、导入
听flash《月牙泉》
月牙泉歌词:
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的乐园。
从那年我月牙泉边走过,从此以后魂绕梦牵,也许你们不懂得这种爱恋,除非也去那里看看。
每当太阳落向西边的山,天边映出月牙泉,每当驼铃声声掠过耳边,彷佛又回月牙泉。
我的心里藏著忧郁无限,月牙泉是否依然,如今每个地方都在改变,她是否也换了容颜。
师:歌声传递心声,说说歌者在歌声里传递出怎样的心声?
生1:喜欢,想恋,还有一点担心,担心变化。
师:不是所有的变化都带来精彩,有些变化会让人很心痛。
今天我们一起阅读的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和变化有关吗?
生2:有,题目中的“消逝”就是变化。
师:是什么消逝了?
生3:是仙湖消逝了,是水没有了,消逝了。
师:从地名“罗布泊”看,“泊”者,湖也,湖泊湖泊,泊就是湖。
是“泊”的三点水消逝了。
罗布泊的水消逝了,仙湖就消逝了。
二、内容感知
师:行走在罗布泊“水”的消逝间,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景象。
多媒体展示: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过去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的?
2.现在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的?
5分钟后交流:
生4:“水充足——过去的罗布泊:那里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板书“绿洲”
生5:有“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有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
生6:“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水充足而且清澈,引来了许多的水禽嬉戏玩耍,是美丽的仙湖。
板书“仙湖”
师:文中有没有写到人的活动?
生7:有,张骞惊呆了,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斯文·赫定惊讶了,他乘舟游赏;还有第6段的“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说明人们有美好的生存环境,所以这里才热闹繁华。
师:因为有充足的水,过去的罗布泊是绿洲是仙湖,周围热闹繁华。
罗布人诗意地栖居在这方美丽的土地上。
这个美丽的仙湖有多大?
生8: 20世纪1000多平方公里.
师:1000多平方公里是什么概念?杭州西湖是5.65平方公里,大家可以折算一下,约是200个西湖的大小!(长兴区域面积1430平方公里,养育了62万长兴人民!)
师:水干涸了,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
生9:是一望无际的大戈壁,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
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生10: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
师:板书“荒漠死湖”相对于过去的热闹繁华,现在是死寂恐怖,没有生命,难得有勇士去考察,也一去不复还了。
师:水,这么多的水,说没就没了,在20世纪70年代消失了!
现在是令人恐怖的戈壁!原因是什么?你能找一个关键的词来概括吗?
生11:是“盲目”。
师:盲目,就是眼睛看不见东西,比喻认识不清,那么看不清的是什么?又是对什么认识不清?
生12:看不清后果,对生态问题认识不清。
师: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还不止一个看不清,认识不清,连着有四个呢。
作者说“四盲像巨大的吸水鬼。
”说说巨大的吸水鬼有多大?(学生举例文中的数字说明)
这位同学很聪明,引用数据来说明吸水鬼的大。
)
师:这绝对不会是那时人们的初衷,相信谁也不原意看到这样的结局,问题还是出在“盲目”上,决策的盲目,急功近利,只求索取,以为地球可以无止境地提供人所需要,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没有科学观。
三、情感体验
师:文字让我们触摸到罗布泊的美丽与恐怖,艺术家用独特视角来展现(播放今昔罗布泊的图片,放昔日罗布泊的图片时配上轻松悠闲的音乐)读了课文,看着这些照片,你的心情如何?
生13:难过愤怒沉重……
师:作者吴刚在深入的调查和实地的考察中,他的感情一定比我们更深刻,也更复杂,他的这些情感隐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被文字里面的情感潜移默化,这就意味着你读懂了作品,和作者有了默契。
多媒体展示:
面对美丽罗布泊的消逝,
我从字里行间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师:我们细细地阅读文字,用心捕捉感受,圈点勾画,每人至少准备一处。
3分钟后,我们把个人找到的和体会到的先在小组里交流,智慧互补,相互触发。
交流体验到的感情,并用你的声音表达出你体会到的感情。
学生交流:
生14:“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不愿”“挣扎与痛苦”“求救”词,用拟人的修辞,描绘出胡杨的痛苦,作者借胡杨林来倾诉痛惜之情。
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
生15:“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这句话,“裸露的胸膛和一道道肋骨”也运用拟人的手法,在70度的高温下,我们可以感觉到痛苦和无奈。
我来读一读。
生16: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
抽水,”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遗憾之情和强烈的谴责。
生17: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又”字,和!说明作者的谴责悲愤之情。
师:你好象看到了老师的教案,一个副词“又”,说明相同的悲剧在重复,那么还知道有哪些悲剧在重复?
生18:还有,青海湖水面下降,月牙泉,大有干涸之势
师:我看到一则有关青海湖的现状报道,青海湖,每年缩减一个杭州西湖的面积!课开始听到的“月牙泉”歌声中传递的担忧同样痛心的存在。
而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多媒体展示: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人。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齐读后面两句。
请继续交流。
生19:“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排比的手法,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出强烈的求救声。
师:这句话怎么读,才能读出排比的气势,读出作者的呼吁之情?
生20:“救救”要读的一个比一个强,语气要强烈。
(齐读)
师:老师也想说一句,最容易忽视的一处,第14段,“罗布泊消失了。
”一个短句,自成一段,可以感到作者面对惨状无言表达的痛心!
其实文中每一个词句,包括最客观的数字,都包含着作者的情感,面对已经发生的悲剧,和依然在发生着的悲剧,作者在深深的忧患。
四、延伸体验
师:悲剧在重复,因而作者以强烈的呼吁结束课文,相信这呼吁也是同学们心中的呼吁,可老师在听同学的朗读和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中,觉得作者字里行间一直在呼吁:在呼吁什么呢?请你来填。
多媒体展示:
救救青海湖,
救救月牙泉,
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救救……
生:七嘴八舌:救救人类!救救我们!救救我们自己!……
师:我们把“救救我们自己”接在这句的后面,齐读一遍,读出振聋发聩的力量,让这呼吁让更多的人听见!
生:齐读。
(读的效果很好)
师:还有一种呼吁,她或许很微弱,可我们绝不能漠视。
那是罗布泊边仅存的一棵奄奄一息的胡杨,她见证了几百年的历史,她有许多话要说……请拿出纸,写下来。
多媒体展示:
一棵挣扎的胡杨树图片。
“我是罗布泊边仅存的一棵胡杨,我有许多话要说……”
交流3个。
(交流略)做好点评。
五、课堂小结:
师:行走在美丽罗布泊的消逝间,行走在美好环境的消逝间,我们因痛苦而觉醒:吴刚觉醒了并且在用文字大声呼吁,我们也觉醒了…… 1994年联合国出台了“联合国防止荒漠化公约”,现在已经有191个缔约方,相信人类的觉醒还不晚。
相信:(多媒体展示)
造成悲剧的是人,
改变这一切的一定也是人!
王曜君老师点评:
范老师的课有三方面的优点:
1.在细微点拨中显示教学灵气。
“水”的切入,有水才显灵性,抓住了水,就抓住了对比的本;对“盲目”的解读,抓住语言深入思维训练;对最后一段的朗读指导,补充内容,是主题的归纳,再次齐读,情感强化。
2.在周密预设中有效生成。
内容感知、情感体验和最后的呼吁总共就三步,简单的设计,不失周密,有效生成下环环相扣,清晰流畅。
3.在理性解读中呈现人间悲情。
今昔对比中呈现悲情,原因的理性分析中呈现悲情,文字中情感体验到作者的悲情,都在理性解读中呈现。
值得商榷处:
消逝原因的分析,不是一个“盲目”那么简单,老师的解读不够深,质疑精神缺乏;老师要学生达到的情感高潮还不到位。
总之,该课教学求简,思路清晰,设计定位尚未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