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二章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注释
(29)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 (30)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31)于: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32)发:被任用。 (33)举:被举荐。 通假字 1、曾,同“增”,增加。 2、衡,同“横”,梗塞,不顺。 3、拂(bi),同“弼”,辅佐。 4、忍,同“韧”,坚韧。(课文课下注解中没有此通假)
文言文简析
那么,如何“得其心”,即如何行仁政呢?孟子提出了“保民”的思想。保民,就是关爱和 保护人民,它要求君主做到“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就是人民所希望的,就替他们聚积起 来,人民所厌恶的,不要强加给他们。人民所希望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富裕、幸福的生活。孟子 认为,这是行仁政的根本着眼点。做到了这一点,然后民心归服、天下归服,是任何力量都阻止 不了的。
文言文注释
5、畔,通“叛”,叛变。 词性活用 使动用法: 苦:使……痛苦 例如:必先苦其心志, 劳:使……劳累 例如:劳其筋骨 饿:使……饥饿 例如:饿其体肤 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 例如:空乏其身 忍:使……坚韧 例如:动心忍性。 乱:使……受到阻扰。例如:行拂乱其所为。 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注释
文言文注释
(14)行拂乱其所为:他的每一行为都不能如他所愿。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 拂(fú),拂逆,违背。乱,扰乱。其所为,指其随心所欲,意即愿望。
(15)所以:用来 (16)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忍,通“韧”,使……坚韧。 (17)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所不具备的能力。曾,通“增”,增加。所不能,指原 先所不具备的能力。 (18)恒过:意思为常常犯错误。恒,常常。过,过失,这里用作动词,指犯错误。 (19)困于心:心意受到困惑。 (20)衡于虑:思虑受到堵塞。衡,通“横”,梗塞,不顺。 (21)作:奋发,这里指有所作为。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原文及解释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原文及解释
名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摘自:《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解释:忧思祸患使人成长、使人振作和勤奋,因而得生;安逸享乐使人怠惰,导致人死亡和国家、事业的衰败。
赏析:此句蕴含深刻的哲理,说明安乐无忧的生活、优越顺利的环境,却往往使人萎靡不振,不思进取,畏惧困难,丧失斗志,历代有德君子,都诚惶诚恐,修身养性,这种忧患意识逐步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精神魅力。
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原文: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注释:舜:姚姓,名重华。
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
国名虞,史称虞舜。
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发:兴起,这里指被任用。
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
畎,田间水渠。
傅说(fù yuè):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
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
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最终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勉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接着,从一个人的进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
最终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全文采纳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行挡的气概,有力地增添了论辩的劝说力。
作品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1发2于畎亩3之中,傅说4举5于版筑6之间,胶鬲7举于鱼盐8之中,管夷吾9举于士10,孙叔敖11举于海12,百里奚13举于市14。
故15天将降大任16于是17人也18,必19先苦20其心志21,劳22其筋骨,饿23其体肤24,空乏25其身,行拂乱26其所为27,所以28动29心忍30性,曾31益其所不能32。
人恒33过34,然后能改;困于心35,衡于虑36,而后作37;征于色38,发于声39,而后喻40。
入41则无法家42拂士43,出44则无敌国45外患46者,国恒47亡48。
然后知生于忧患49,而死于安乐50也。
词句解释1、舜:姚姓,名重华。
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
国名虞,史称虞舜。
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2、发:起,指任用。
3、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
吠,田间水渠。
4、傅说〔fù yuè〕: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
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1课《孟子二章》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
目的:说明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 练才能有所作为,证明生于忧患
作用:运用了排比的句式,为下文的论证 奠定了事实基础
(2)请你举一举古今中外与之同类型的事例 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 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 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 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 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第一自然段问题设计:
1、文章开头列举了哪些事例,运用什么样的句式?
运用了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这六位名 人的事例: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 百里奚。
2、这几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 们的经历什么共同点?作者又想要说明什么?
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第二段
个人 常常处在困境, 才能不断奋发
国家 常常没有忧患, 往往遭至灭亡
经受 磨炼 的益 处
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词性活用:
苦、劳、饿、空乏、乱、 动、忍都是形容词或动词 的使动用法,翻译时,要 译成 “使……+形容词”
2、一词多义:
国
国防 国家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恒亡。
水温终于超过了它的承受极限,它想到要 逃离,但此时它已经浑身没劲,于是被煮 死在水里!——也就是说青蛙在开水里能 逃生,在温水里却死亡了。这是什么原因 呢?《孟 Nhomakorabea•告子下》
quăn
fù yuè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
起,被任用
田间、田地 gé
被举用, 被选拔
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译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译文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译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会员:jerryhuwq友情提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首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
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译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会员:jerryhuwq友情提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21《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共35张PPT)
课前自主学习
(四)名句积累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课文品读
带着问题读课文
中心论点
导思1.文章提出了怎样 的论点?是如何提出 的?
论证方法
导思3. 文章采用了哪些 论证方法论证论点?
论证思路
导思2:文章采用了怎
课文品读 2. 文章第2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阐明了
作者的什么观点?
运用排比作用分析法。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句式短促有力, 多方面地描写了担大任的人所经历的种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 从而突出作者的观点:艰苦磨难能培养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能 增长人担当大任的能力。
课文品读
3.“人恒过,然后能改……而后喻”,这段文字论述了什么? 由人及国,从内外两方面说明导致亡国的原因。虽是从
翻译课文
原文: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注释:
所以:用这些办法。 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动,使……惊动。 忍, 使……坚忍。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本来所不具有的才能。曾,同“增”,增加。 所,助词,与“不能”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不能达到的对象。
课文品读
译文:
翻译课文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 一定 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 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 做的事不顺利,用这些方法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 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本来所不具有的才能。
译文: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
人死亡。
课文品读 1.作者开篇一下子列举了六位名人,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文言文孟子二章阅读答案
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_文言文孟子二章阅读答案文言文《孟子二章》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翻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为: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处在安逸享乐中可以使人或国家消亡。
这句话出自孟子著作《孟子·告子下》中一则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先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
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原来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会犯错误,这样之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惑,思虑阻塞,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上,怨恨吐露在言语中,才被人所知晓。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以及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或是来自外国的祸患,国家常常会走向灭亡。
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走向灭亡的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译文及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译文及赏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所创作的,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理,提倡自觉磨炼的精神,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只有自觉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担当起迎接伟大民族复兴的重任。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秦:孟子及其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一作:斯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舜:姚姓,名重华。
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
国名虞,史称虞舜。
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
[标签:标题]篇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原文__翻译_书下注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原文:舜发于畎(quá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Yi)吾举于士,孙叔敖(ao)举于海,百里奚(xi)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bì)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解词:1、书下注释:(1)发:起,指被任用。
(2)畎亩:田间、田地。
(3)举:任用,选拔。
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4)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筑,捣土用的杵。
(5)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
士,狱官。
(6)市:集市。
(7)任:责任,使命。
(8)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
(9)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10)空乏,资财缺乏。
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1)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
拂,违背。
乱,扰乱。
(12)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
(13)曾益:增加。
曾,通“增”,增加。
(14)恒过:常常犯错误。
(15)衡于虑:思虑堵塞。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16)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17)征于色:表现于脸色。
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
(18)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19)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20)入:指在国内。
(21)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佐。
(22)出:在指国外。
(23)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24)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31)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译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译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译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孟子及其弟子〔先秦〕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创作背景: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赏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短文不但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谨,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
本文善用排比,层层深入进行论证,形成压倒一切的逼人气势,在艺术上也很值得称道。
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
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孟子二章》出自孟子之手,别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具体可参考9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里面就有明确的叙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墙,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兵器甲胄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只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仅靠武力的强大。
君主施行“仁政”,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君主不施行“仁政”,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翻译及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翻译及赏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一作:斯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在田间种地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隐居滨海被举用;百里奚从市集中被举用。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方法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原本)不具备的才能。
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心意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发;(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内)如果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可以知道,忧虑患害使人发展,安逸享乐使人灭亡。
注释(1)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
(2)苦其心志:使其思想痛苦。
心志,思想。
志:意志,感情(3)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身体)劳累。
(4)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
(5)空乏:资财缺乏,即贫困。
(6)他的所不具备的能力。
曾,通“增”,增加。
所不能,指原先所不具备的能力。
曾益:增加。
使性格坚韧(10)恒过:常常犯错误。
恒,常。
过,原意为过失,错失,此处名词活用作动词,是犯过错的意思。
(11)然后:这样以后。
(12)困于心:内心困苦。
困,被难住。
于,在。
(13)衡于虑:思虑阻塞。
衡,通“横”,梗塞,不顺。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注释、翻译、作者及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译文、作者简介及赏析舜1发2于畎亩3之中,傅说4举5于版筑6之间,胶鬲7举于鱼盐8之中,管夷吾9举于士10,孙叔敖11举于海12,百里奚13举于市14。
故15天将降大任16于是17人也18,必19先苦20其心志21,劳22其筋骨,饿23其体肤24,空乏25其身,行拂乱26其所为27,所以28动29心忍30性,曾31益其所不能32。
人恒33过34,然后能改;困于心35,衡于虑36,而后作37;征于色38,发于声39,而后喻40。
入41则无法家42拂士43,出44则无敌国45外患46者,国恒47亡48。
然后知生于忧患49,而死于安乐50也。
[8]一、注释译文1、舜:姚姓,名重华。
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
国名虞,史称虞舜。
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2、发:兴起,被任用3、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
畎,田间水渠。
4、傅说(fù yuè):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
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
见武丁,武丁曰:“是也。
”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
遂以傅险为姓,名为傅说。
事迹见于《史记·殷本纪》等。
5、举:选拔。
6、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筑,捣土用的杵。
7、胶鬲(gé):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
8、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
《史记》称燕在渤碣之间,有鱼盐之饶;齐带山海,多鱼盐。
9、管夷吾:管仲,颍上(今安徽颍上县)[9]人,家贫困。
辅佐齐国公子纠,公子纠未能即位,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知其贤,释其囚,用以为相,尊称之为仲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
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下面店铺整理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翻译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及答案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_____,中心论点是_____。
阐述了孟子_____的人才观。
2、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困于心衡于虑。
曾益其所不能。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 )( )苦其心志( )人恒过( )4、翻译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注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注释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注释舜:姚姓,名重华。
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
国名虞,史称虞舜。
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发:兴起,这里指被任用。
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
畎,田间水渠。
傅说(fùyuè):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
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
见武丁,武丁曰:“是也。
”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
遂以傅险为姓,名为傅说。
事迹见于《史记·殷本纪》等。
举:被选拔。
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筑,捣土用的杵。
胶鬲(gé):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
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
《史记》称燕在渤碣之间,有鱼盐之饶;齐带山海,多鱼盐。
管夷吾:管仲,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家贫困。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现象、创作背景及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现象创作背景及赏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及其弟子〔先秦〕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一作:斯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注释舜:姚姓,名重华。
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
国名虞,史称虞舜。
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发:兴起,这里指被任用。
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
畎,田间水渠。
傅说(fù yuè):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
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舜原本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位。
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
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
管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
孙叔敖隐居在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百里奚在虞国时,虞国灭亡被晋国俘虏,作为秦穆公夫人陪嫁的奴隶被送到秦国,秦穆公发现他贤能,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回来,并任用他为大夫。
这些人都是出身卑微,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可见,逆境能够锻炼人,使人变得坚强、有能力。
人在遭遇困境时,内心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种负面情绪会促使他们思考如何摆脱困境。
在不断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他们会积累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一直处于安逸舒适的环境中,人们就容易变得懒惰、迟钝,失去进取的动力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国内的大臣们都遵守法度,尽心辅佐君主,有众多的贤能之士为国家出谋划策,同时又能防范外部敌人的侵略和干扰,国家就能繁荣昌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后 知生于忧患, 而 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 连词,表并列
这样以后,就可以知道忧愁祸患能 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 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
练
习
1.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曾 增 __通___ (2)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弼 __通___ (3)困于心,衡于虑 衡 横 __通___
3士
今义 士兵 古义 征验,表现
4是
今义 判断动词 古义 了解,知晓
5征
今义 出征
6喻
今义 比喻
⒉古今异义:
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 用这些方法 表因果的关联词语 ; 今义:
论证结构
摆事实:古代六个名人都经历磨砺
生 生于忧患 于 (正面) 忧 患 , 死 于 安 死于安乐 乐
讲道理
天降大任 于是人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佛乱其所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
给下列红字注音:
舜发于畎亩之中
(quǎn) (gé )
(fú ) (bì ) (zēng)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yuè )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行拂乱其所为
法家拂士
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朗读并划节奏 )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 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 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理分 解析
•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指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 同 横 ,解释为 梗塞,指不顺 。
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 同 增 ,解释为
增加 。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拂 同 弼 ,解释为 辅弼
。
劳(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其筋骨 饿(使......饥饿) 空乏(使.... 穷困缺乏) 所以动(使......惊动)心忍(使.......坚) 性 行拂乱(使......受到阻挠)其所为 人恒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入、出(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
练习题
1、给下列字注音:畎( quǎn ) 说( yuè)鬲 ( gé ) 拂( bì ) 2、写出文中四个通假字并解释: (1)曾——增,增加 (2)衡——横,梗塞,不顺 (3)拂——弼,辅佐 (4)忍——韧,使坚韧 3、写出相关成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内忧外患
4、作者承上文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文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 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请查找相 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 的看法。
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
仲尼厄而作 《春秋》
韩非囚秦, 《说难》、 《孤愤》.
司马迁受腐刑而作《史记》
离它 记出 解。 学司 骚是 。狱 ,因 家马 。史 鲁后 被替 和迁 家 迅, 捕投 思 之 称发 入降 想西 绝 奋 狱匈 家汉 唱 著 ,奴 史 , 书 的 学 无 完 李 家 韵 成 陵 、 之 史 辩 文
名人名言
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没有雄才大略。 困难越大,战胜困难就越荣耀。 ——巴尔扎克 ——莫里哀
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
—查尔斯· 比亚德
在获得无比丰富的生命体验的过程中,如果一帆风顺, 那我们将失去一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无上喜悦,只有穿越黑 暗幽深的山谷,到达山顶的时候才会欣喜若狂。 ——海伦· 凯勒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所以
责任,使命 这样的
使……痛苦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使……劳累 使……贫穷困苦 做,所行 违反,阻挠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行拂乱其 其身, 空乏
用这些来 使……受饥饿
忍 曾益其所不能。 所为, 所以心动性,
惊动,震撼 坚忍 增加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责任给这个人的时候,一 定先要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 体肤消瘦,使他深受贫穷之苦,让他所做事不顺,用这 些来使他的心经受历练,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长他 原来没有的才能。 ·
常常
过失
这样以后 知晓
思考阻塞
奋起
人恒过 , 然后能改;困于心, 衡于虑,而后作 ;
表现、征验 在外面,指国外 在里面,指国内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同“弼”,辅 佐
人常会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心里困惑, 思想堵塞,然后才知道奋发;一个人的心事显露在脸 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所了解。如果一 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 在国外没有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 就往往会走向灭亡。
---
欧 阳 修 两 岁 丧 父 笃 而 成
才
曹雪芹举 家食粥而 写出了不 朽的《红 楼梦》。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绝不能使 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
贝多芬 即使在双耳 失聪的情况 下,仍然坚 持音乐创作。
爱迪生小时 一边卖报一边作 化学试验。有一 次,不慎在火车 上引起了火,被 车长打聋了一只 耳朵。由于他的 刻苦努力,终于 成为举世闻名的 发明家。
一词多义
行拂乱其所为 动词,违背 动词,通“弼”,辅佐
1拂
无法家拂士 瞬发于畎亩之作 介词,从 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 介词,在 生于忧患 介词,由于
2于
3而
而后作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并列
而死于安乐
古今异义
古义 起,被任用 古义 捣土用的杵
1发
今义 送出,交付 古义 狱官
2筑
今义 建筑,修建 古义 代词,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本文的结构是什么?
总分式中的分总结构。
3.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类比论证、 举例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归纳推理论证
1、文章开头列举了哪些事例,运用什么样 的句式?
运用了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这六位 名人的事例: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 敖、百里奚。 2、这几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但是他们的经历什么共同点? 他们虽然出身卑微,历经了苦难的磨 练,但都被提拔任用,做出了一番作为。
国无忧患 易灭亡 (反面)
(国家)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 体现本文中心论点句子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3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针对什么 问题提出论述的? 造就人才,治理国家 4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所以人才必须经历:
5、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6、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是? 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委靡死亡。 8、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 论述的?。 造就人才,治理国家 9、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说说经历磨难 困苦对一个人有什么益处? 增长经验,磨砺性情,使人充满生活的激情。
田间,田野
筑墙时,两边用木板夹住,中间填土, 用杵捣实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 举 于版筑之间,
介词,从 被任用,选拔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 举于士 ,
从狱中释放出来,并且任用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
市场
舜从田野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 被选拔出来,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 狱官手里获释并得到任用,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被 举用,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最后一段论述了什么?是怎样论述的?
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人才要在困境
中经受磨练的益处。阐明人处困 境能激发斗志,振作有为。治国 的道理也如此。国无内忧外患, 易遭亡国。
第一段
列举六位名人事例
(个别) (一般)
第二段
担当重任必先经过一番磨练
(客观) (主观)
第三段
身处逆境须
努力奋发
(个人) (正面)
人恒过,然后能改
逆 境 成 才
入则无法家拂士
(反面) 出则无敌国外患
总结:
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 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 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无论坎 坷的道路,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 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 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 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 说明逆境的优越性。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自学指导
再读课文
1.根据课后注释或者借助工具书翻
译课文。 2.翻译不通的地方有小组交流讨论 解决。 3.积累翻译过程中不会的文言字词。
起,被任用
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有: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
D ) 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在忧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 快乐中死去。 B.出生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 死在安乐幸福之中。 C.生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 安逸享乐之中。 D.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 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第二段(承接上文)
常常处在困境, 个人 才能不断奋发
常常没有忧患, 国家 往往遭至灭亡
生于忧患, 论点: 死于安乐
经 受 磨 炼 的 益 处
思考全文:
1、第二段与第一段有什么联系?论 证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 举例论证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 (举例论证) 由个别到一般的推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