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相似理论
3相似理论

C C1 1 C CE
p m p E p m Em
模型的相似判据:
p p C mC m C C m m p E p C mCE Em C CE m Em
1
——相似指标
C2
C C C CE
p p m m p E p m Em
所以k的量纲为 [k ] [MT 1 ] ,表示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
同理可知,α表示速度。 例2:伯努利方程
p1 1V12 p2 2V22 z1 z2 hw g 2 g g 2 g
各项皆为长度的量纲,满足量纲一致性原理。
否则就会出现长度加时间的错误结论。
同时也可确定α是无量纲数。 2、确定方程式中物理量的指数:
所以可用薄膜比拟法来解扭转问题。
2、相似理论的基本概念: (1)相似系数:两个相似现象中同类物理量成常数比,其比值称为相似
系数。
如广义虎克定律: x 原型: p , p , E p , p 模型: m , m , Em , m
1 x y z E
p C m
1 xp p yp zp 原型: xp Ep 1 C xm C xm C m C ym zm C E Em
xm
1 Em
C C C xm m ym zm C E C C E C
X截面的弯矩:
M x PL x
Wz Wz
X截面的最大应力: max M ( x) P( L x) X截面的挠度:
Px 2 y ( x) (3L x) 6 EI
4第三章相似理论

地面的种类 z0(cm) u*(cm/s) 16 26 36 N(cm2/s) 0.016 2.6 26
很光滑(泥面、 0.001 冰) 草地,草高1 厘米 坡地,10厘米 稀草 0.1 0.7
对数律的应用 (1)由一个高度的实测风速 lnz 求另一个高度的风速 (2)计算粗糙度 (3)计算摩擦速度 (4)求湍流切应力,空气密度 lnz0 可由状态方程求得 (5)求动量交换系数 K l 2 u 2 z 2 u u z m *
u*
(2)空气动力学粗糙流:凹凸的厚度超过粘性副层,形成湍流,
以湍流粘性为主。 2.5,即N>0.4cm2/s,实际上几乎一切 自然表面的N都超过这个值,也就是说从空气动力学的观点 出发,一切自然表面都是粗糙面,边界附近的湍流粘性都远 大于分子粘性,故后者可略。
u u* z z0
u* z0
平方,并写成差分形式:
2 2 2 u* u*0 u* fV g sin z hc
2 2 2 u* u*0 u*0 u*0 u*0 hc (10 % ~ 20 %) 2 fV g sin V g f sin u*0
f~1.2×10-4s-1 , =20 ~ 25 u*0 0.05 u*0 0.2 ~ 0.4m / s Vg hc=20 ~ 80m 如果风大(即u*很大),hc可达一、二百米。
1 p d 1 p d V g u g , v g , f 0 y f 0 x
v g V g sin
为地面风与地转风的夹角
即
u w fV g sin z 上式说明在边界层内,湍流铅直通量随高度是递减的。 2 注意到 u w u* ,将上式两端除以地面摩擦速度的
第三讲学习与学习理论_图文

行为主义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
效果:相对于建立概念和促进理解而言,计算机辅助教学更适用 于技能和实践的学习。研究表明计算机辅助教学除用于正规课堂以外 ,它还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
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
基本观点:行为、个体(认知)、
个人
环境三大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
经典条件作用对习得行为的解释
儿童的对种种事情的心理体验以及诱发行为可以用经典条件作 用进行解释:
喜欢某支曲子:歌曲-表扬-喜悦 逃学行为,教室— 批评——恐惧; 考试综合症,考试—批评—焦虑; 甚至孩子的健康也可能有所涉及:课堂作业—批评—头痛、溃
疡。
评价
经典条件作用几乎完美地解释了中性刺激如何与非习得、自发 性反应之间产生的联系。然而不能有效地解释自发行为,比如 ,为什么某个学生会为了考试勤奋学习,或者喜欢历史课胜过 地理课。
学习理论的发展轨迹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
2
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的兴起
3
折衷倾向的学习理论:认知行为主义
4 两种倾向的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行为主义与格式塔学派
5
1876年,冯特建立第一个实验心理实验室
行为理论(behavioral)
——引言—— 当你去医院看病的时候,是否会不由自主地感到些害怕呢 ?当你穿了一件新衣服,受到别人更多的称赞,你是否会经常穿 那件衣服呢?当你讲完一个笑话,却没有人笑,你是否以后还会 讲这个笑话呢?下面的学习会影响你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 将从行为主义观点来探讨学习问题。
斯金纳的白鼠学习实验
在白鼠实验的斯金纳箱中,木箱的 某一壁上装有按键,按键下有食物 盘,键被按下时食物盘内出现一粒 食物。空腹的白鼠被放入斯金纳箱 后会自动出现各种试误行为,偶尔 按键,出现食物。经过几次反复, 白鼠两次按键之间所需要的时间逐 渐缩短,最后形成按键反应,即形 成了按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模仿与再现

7
第三讲 模仿/再现
第一讲
封面 第二讲
封底 第三 讲
目录页 第四讲
过渡页 第五讲
标题栏 第六讲
3 艾布拉姆斯
在文学批评中,模仿一词有两种常用的用法: 第一,说明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的性质; 第二,表示一部文学作品和它所仿照的另一部作品之 间的关系。
8
第三讲 模仿/再现
第一讲
封面 第二讲
封底 第三 讲
目录页 第四讲
过渡页 第五讲
标题栏 第六讲
4 比厄斯利
美国学者比厄斯利认为,模仿艺术可以产生两类事物: (1)模仿者可以尽可能准确地再造模型的实际性质,其真 正的尺寸、比例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它生产一个真正的 相似物。 (2)模仿者可以复制对象在从某个视点观察时看上去的样 子;在这种情况下,他生产出了一个外在的相似性,或者一 种外观。
11
第三讲 模仿/再现
第一讲
封面 第二讲
封底 第三 讲
目录页 第四讲
过渡页 第五讲
标题栏 第六讲
二、从模仿到再现
12
第三讲 模仿/再现
第一讲
封面 第二讲
封底 第三 讲
目录页 第四讲
过渡页 第五讲
标题栏 第六讲
1 模仿说
模仿说源于 古希腊哲学,认 为艺术起源于人 对自然的模仿。 代表人物有德谟 克利特、柏拉图 和亚里士多德等。
10
第三讲 模仿/再现
第一讲
封面 第二讲
封底 第三 讲
目录页 第四讲
过渡页 第五讲
标题栏 第六讲
模仿与再现的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2 3
首先,从审美的客观层面来看,模仿或再现体现了一种相似或对应关系。
第三讲(经典逻辑推理)

公式集的合一
定义4.3 设有公式集F={F1,F2,…,Fn},若存在一个代 换λ使得
F1λ=F2λ=…=Fnλ 则称λ为公式集F的一个合一,且称F1,F2,…,Fn是 可合一的。 例如,设有公式集 F={P(x,y,f(y)),P(a,g(x),z)}
则下式是它的一个合一: λ={a/x,g(a)/y,f(g(a))/z}
2. 确定性、不确定性推理 3. 单调推理、非单调推理
推出的结论是否单调增加 4. 启发式、非启发式推理
所谓启发性知识是指与问题有关且能加快推理进程、 求得问题最优解的知识。 5. 基于知识的推理(专家系统) 、统计推理、直觉推理 (常识性推理)
4.1.3 推理的控制策略
推理的控制策略主要包括:推理方向、搜索策略、冲 突消解策略、求解策略及限制策略。 1. 正向推理(数据驱动推理) 正向推理的基本思想是:从用户提供的初始已知事实 出发,在知识库KB中找出当前可适用的知识,构成可 适用的知识集KS,然后按某种冲突消解策略从KS中 选出一条知识进行推理,并将推出的新事实加入到数 据库DB中,作为下一步推理的已知事实。在此之后, 再在知识库中选取可适用的知识进行推理。如此重复 进行这一过程,直到求得所要求的解。
3. 混合推理 先正向推理后逆向推理 先逆向推理后正向推理
4. 双向推理 正向推理与逆向推理同时进行,且在推理过程 中的某一步上“碰头”。
5. 求解策略 只求一个解,还是求所有解以及最优解。
6. 限制策略 限制搜索的深度、宽度、时间、空间等等。
4.1.4 模式匹配
所谓模式匹配是指对两个知识模式(例如两个谓词公 式、框架片断、语义网络片断)进行比较,检查这两 个知识模式是否完全一致或者近似一致。 模式匹配可分为确定性匹配与不确定性匹配。 确定性匹配是指两个知识模式完全一致,或者经过 变量代换后变得完全一致。
第三讲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及流派课件

历史特殊论代表人物博阿斯的文化观
博阿斯如此强调各民族特定文化史的研究,是与 他反对种族主义观点和提倡文化相对主义分不开的。 他坚决主张研究每一民族、每一种族文化发展的历史, 明确地指出,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因 为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文化的独特 之处都不会相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 各族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一切评价标准都是相 对的。 在《原始艺术》中,他指出:‚任何一个民族的 文化只能理解为历史的产物,其特性决定于各民族的 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
第一章 古典进化论学派
古典进化论学派是文化人类学史上的第一 个学派,所以它的产生也可以看作是文化人类 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正式诞生的界碑。该学派 活跃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这30年间。 该学派的产生应当从巴斯蒂安1860年出版 的《历史上的人》算起,真正成熟的标志则是 泰勒的《原始文化》和摩尔根的《古代社会》 两部巨著的问世。
历史特殊论代表人物博阿斯的文化观
博阿斯的文化观之最大特点就是将某一文化的历史 研究置于首位,而不是研究全人类普遍文化的历史。在 1930年出版的《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中,他将文化定义 为‚包括一社区中所有习惯、个人对其生活的社会习惯 的反应,及由此而决定的人类活动‛。由此可见,他研 究的文化是有地理范围的,而非全球性的文化。 其理论的核心就是‚历史特殊论‛。为了理解或解 释某一特定的文化,最正确的做法就是重建该文化走过 的独特道路,即构拟该文化的历史。 他称自己的研究方法是‚历史方法‛,并将此方法 与古典进化论的‚比较方法‛相对立。值得注意的是, 他虽然反对研究世界文化的普遍发展规律,但是,并不 反对探讨具体民族或特定文化的发展规律。
德国的文化传播论者:拉策尔
拉策尔的主要传播论观点:自然对个人以 及通过个人对民族的体质和民族精神产生 影响,是起决定作用的。其专著《人类地 理学》强调了地理环境决定人的生理、心 理以及人类的分布、社会现象和其他社会 发展进程。 拉策尔的文化地图:文化特征用地图的形 式标识出来。
《相似理论》 讲义2003

§1 引言 (2)一、理论分析法 (2)二、试验方法 (2)§2 物理现象的数学描述单值条件 (3)§3 相似的概念 (4)一、几何相似 (4)二、运动相似 (4)三、力相似: (5)§4 相似第一定理(相似性质) (5)一、相似指标 (5)二、相似准则: (6)三、相似第一定理 (7)§5 相似第二定理(相似条件) (7)§6 相似第三定理 (8)§7 方程分析法求相似准则 (9)一、相似转换法 (9)二、积分类比法 (11)三、相似函数和非相似函 (12)§8 因次分析法求相似准则 (14)一、因次的概念: (14)二、因次分析法求相似准则 (15)三、独立相似准则的完整集合 (16)四、用矩阵求相似准则(因次分析法求相似准则的规格化) (18)§9 相似准则形式的选择和试验数据的处理 (22)一、相似准则的转换 (22)二、试验数据的处理 (22)§10 模型试验的局限;近似模型试验 (23)相似理论——模型试验的理论基础§1 引言人们研究自然现象的规律的方法,概括起来有两种:理论分析法(数学分析法)和实验方法。
这两种方法不是截然分开的。
理论分析是建立在前人根据试验得到的基本定律的基础上,实验方法中也离不开理论分析。
一、理论分析法理论分析法是在自然科学的各种定律基础上,以数学为主要工具,把自然规律(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方程式表达出来。
对于运动看,变化着的现象,将其中的某一微元抽出来进行分析,建立起微分方程,给出边界条件、初始条件,这个方程的解就是表征现象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严格,准确,通用性强。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①对于复杂的微分方程,求解往往是非常困难的;②对于很多错综复杂的现象,甚至不能列出微分方程。
这些缺点使理论分析受到局限。
二、试验方法1)直接试验直接试验就是用原型进行试验。
第三讲:古典社会学理论三大家

——古典社会学理论三大家
社会学
张贯磊
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的批判社会学理论 (一)唯物史观 (二)社会阶层分析框架(考) (三)剩余价值理论 (四)异化理论(考) (五)意识形态 二、涂尔干的社会整合理论
(一)涂尔干的社会观及方法论(考) (二)社会转型与失范(考) (三)社会失范的表现——自杀(考) (四)对涂尔干社会学理论的评价(考)
(五)意识形态 1.意识形态既是人们精神生产的产物,同时 它又是外在于人类,并强制人类的一套整合 的观念体系 2.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和意识形态反 映的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3.意识形态是对“现实的颠倒、逆转和经过 修剪的反映,是一种虚假意识
二、涂尔干的社会整合理论
(一)涂尔干的社会观及方法论(考) 1.涂尔干的双重社会观 2.涂尔干的社会方法论 (二)社会转型与失范(考) 1.社会整合或社会团结 2.社会整合的类型即社会类型的划分 3.社会团结的危机——社会解组 (三)社会失范的表现——自杀(考) 1.自杀的定义 2.自杀的类型 3.自杀的控制 (四)对涂尔干社会学理论的评价(考) 1.涂尔干的社会建构——道德社会+道德个人 2.评价
社会解组:由于丧失了社会联系,社会整体 蜕变为一种个体相互分裂的原子式堆积的状 态。从根本上是社会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发 生了故障,从而使社会连结纽带出现松弛和 断裂。
(三)社会失范的表现——自杀《自杀论》 1.自杀的定义 凡是当事人自己采取直接的或间接的,积极 的或消极的行动,达到了预期死亡结果的都 算作自杀。
有机团结:由发达的社会分工,以及社会成员间的异质性所决 定的另一种社会联结方式-近代工业社会。在这种社会联结形 式下,由于分工导致的专门化,增强了个体间的相互依赖。一 方面,分工越是细致,个人对他人或社会的依赖就越深入;另 一方面,每个人的行动越是专门化,个性就越是鲜明,就越能 摆脱集体意识的束缚。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每个人都 按照社会的分工执行专门的职能。 恢复性法律:涉及到维护或恢复合作关系,不是为了赎罪,而 是为了将事物恢复原状,不像在机械团结的社会里,法律是一 个集体的共同意识或情感的表达,而成了已分化的个人间有条 件的行为规则。在个人意识或个人主义抬头的同时,集体意识 尽管还存在,但其功能尤其是对日常生活的控制和调节大为减 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v Ct 为相似指标 CL
l Cl l
t Ct t
v Cv v
dl 代入 v dt
Ct Cv dl' v' 得: Cl dt'
即 v'
dl ' dt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所以,当
Ct Cv 1 Cl
时(即相似指标=1)
表明两个运动能用完全相同的方程表示。
vz vz vz 1 p 2vz 2vz 2vz vx vy vz gz 2 2 2 x y z z x y z
式中:
g x, g y , g z
-各轴的重力加速度分量
-流体动力粘度
-流体密度
p -压力
同济大学汽车实验室
相似第一定理
例2:汽车风洞中空气流动、管路中液体流动等不可压缩流 体稳定等温运动物理现象的数学描述为以下用四个方程组,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粘性不可压缩流体稳定等温运动现象 有三个相似准则:
1 Re
vl
gl v2
p v 2
(雷诺准则)
2 Fr
3 Eu
相似第三定理:
描述现象的关系方程式可以转变成相似准则之间的关系 式。
同济大学汽车实验室
相似第一定理
什么是相似准则?
例1:两三角形相似,则
其中
l1'' CL1 ' l1
' 1 ' 2
'' l2 CL 2 ' l2
cL1 cL 2 cL3
'' l3 CL 3 ' l3
称相似倍数
相似准则的求法
1.方程分析 a.相似转换法(以简单运动为例 ) dl ' ' dl ' (1)写出现象(微分与方程描述 ) 原型中 v' dt ' 模型中v ' ' dt ' '
(2)写出相似倍数的表示式
v' ' CV v'
原型与模型方程中对应量之比
(b)假如原型运动周期太大或太小,希望改变模型的周期。 t' ' 则令时间的相似倍数为 C t , 代入前式得 t' 实际条件: k' ' 1 m' ' k'
2 m'
v' '
a' '
v'
a' 2
借助相似第二定理 可以得出模型实验 必须遵循的条件。
同济大学汽车实验室
同济大学汽车实验室
相似第三定理
相似第三定理
描述现象的关系方程式可以转变成相似准则之间的关系式。 准则关系式可表达为: 式中1,2,3, 为正整数。 F (1 , 2 , n ) 0
定理作用:提供了一种由模型实验研究来揭示原型内在规 律的方法。
只要用适当的方法求出相似准则,再用模型实验数据拟合 出 F (1 , 2 , n ) 0 ,就可获知原型的内在规律。
d ' ' l' ' CL d ' l'
d─管径 l─管长
(2)物理条件相似 (即所具有具体现象都在具有一定物 理性质的介质下进行)
'' '' '' C , Cn , Cg ' ' g'
─密度 ─粘度 ─重力加速度
同济大学汽车实验室
相似第二定理
(3)边界条件相似(边界条件即所有具体现象都受到与其直 接相邻的周围情况影响) V' ' x V' ' y V' ' z Cv 即在入口及出口处的
相似第三定理
• 根据第一定理,彼此相似的现象,相似准则必相等,准则 函数关系也必相同。由此推广到实物,可得到v-t,a-t其他 函数形式。 • 根据第二定理,可求出模型实验遵守的条件。 • 根据第三定理,可以求模型实验结果整理成相似准则间的 函数式,以便把模型实验结果推广到原型中去。
同济大学汽车实验室
同济大学汽车实验室
相似的概念
几何相似(空间相似)
'' l1 l '2' l '3' ' ' C L 其中CL为常数。 ' l1 l 2 l 3
同济大学汽车实验室
相似的概念
时间相似:对应的时间间隔互成比例
某系统压力和时间的关系图
'' '' t5 t1 t '2' ' ' Ct ' t1 t 2 t5
其中Ca为常数。
应力场相似:对应时刻,对应点应力方向一致,大小互
成比例
'' 1 '2' ' C ' 1 2
其中Cσ 为常数。
温度场相似,电磁场相似 ……
同济大学汽车实验室
相似定理
相似第一定理:
凡彼此相似现象,必定具有数值相同的相似准则。
相似第二定理:
凡具有同一特性的现象(即被同一关系方程式或完整的 关系方程式组所描述的现象)当单值条件彼此相似,且由单 值条件所包含的物理量组成的相似准则在数值上相等,则这 些现象必须相似。
相似理论
周鋐
同济大学汽车实验室
相似理论概述
概述 相似的概念 相似原理
相似第一定理(正定理) 相似第二定理(逆定理) 相似第三定理(∏定理) 方程分析 量纲分析
相似准则的求法
同济大学汽车实验室
相似理论概述
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 理论分析方法:以数学为主要工具 实验方法: 1. 直接试验法 -- 可对试验对象直接进行试验不受试验 条件的限制,如汽车性能试验。 2. 模型试验法 -- 受到试验条件的限制,不能对试验对 象直接进行试验,只能对模型进行试验,用其试验结 果来反映实物,如汽车空气动力学试验。 模型试验的原则:试验结果能真正反映实物规律。
凡具有同一特性的现象(即被同一关系方程式或完整的关 系方程式组所描述的现象)当单值条件彼此相似,且由单 值条件所包含的物理量组成的相似准则在数值上相等,则 这些现象必须相似。 定理作用:阐明了两个现象相似的充分条件,即模型实 验必须遵守的条件和法则。
同济大学汽车实验室
相似第二定理
例3:以粘性不可压缩流体的稳定等温运动现象为例,当满 足以下条件时,现象就彼此相似。 (一)单值条件相似, 包括: (1)几何条件相似(即空间条件所有具体现象都发生在 一定的几何空间内)
'' l ' l '' 同一三角形两边之比:l K12 或 1'' K12 l2 '' ' ' 代入得: l1 CL1 l1 l1 l1
l
或:
`'' 2
CL 2 l
' 2
l
' 2
l2
'' ' K12 K12 K12
l1 称各相似三角形间数值都以这一相同的比值 为相似准则。 l2
' C C dl 即: v t V ' Cl dt'
dl' 由 V ' ' dt
Cv Ct 可得: C 1 l
上式左端称为相似指标,它标志着两个运动系统是否相似。 彼此相似的现象,其相似指标等于1。(相似第一定理另一表达)
同济大学汽车实验室
相似第一定理
运动相似的相似准则
Cv Ct 1 Cl
V' x V' y V' z
(4)初始条件相似(初始条件即现相的演变与初始状态有关) 由于是稳定流动,故不计此条件。 (二)由单值条件所包含的物理量所组成的相似准则相等
g' 'l' ' g'l' '2 不变量 '' 2 V V ' 'V ' ' l ' ' 'V ' l ' Re π 不变量 '' ' Fr
2
2 f 2 1
3
3 f 3 1
a ' ' t' '2 2 x' '
3
x' ' v' '
k' ' m' '
1
1
可求得许多组 2 , 3与1 对应值 将其拟合成曲线,获得函数关系
2 f 2 1
3 f 3 1
同济大学汽车实验室
相似三角形的相似准则就是同一三角形某两边长之比。
同济大学汽车实验室
相似第一定理
相似第一定理 凡彼此相似现象,必定具有数值相同的相似准则。 特点: 1. 相似准则的个数取决于所研究现象的内在规律。 2. 相似准则是无量纲的(零因次)不变量,可用 ∏表示。
同济大学汽车实验室
相似第一定理
运动相似的相似准则
同济大学汽车实验室
相似第三定理
例5:讨论图示系统的动力相似问题
k m x a v
1 kt2 / m
现已知该系统的动力相似准则为:
2 at 2 / x
3 x v k m
1.用相似第二定理获得模型实验应遵守的条件 由相似第二定理知:模型与原型相似,必须相似准则相等,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