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1 人口数量与环境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知识网络】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世界人口的增长。

世界人口的分布;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3.人口素质与环境: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考点透视】1.人口再生产(1)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概念: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延续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死亡率很高,出生率很高,自然增长率很低传统型:出生率很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较高 过渡型:死亡率降低,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现代型:出生率很低,死亡率有所回升,自然增长率低(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分世界:属于“过渡型”,处在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 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大部分、大洋洲除澳、新外)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2.人口素质与环境(1)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人口身休素质的概念: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遗传因素: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因素:是主要因素(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伦理道德)且影响越来越大自然环境因素:原生环境因素:地形、气温、湿度、降水等次生环境因素:物理、化学、生物方面对环境的污染(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特殊的影响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环境观、资源观和发展观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科学文化素质不同的人口,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大不相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典例精析】例1:下图是“世界人口增长图”,读后回答(1)1920年前后相比较,世界人口的增长发生的变化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

初中人口与环境知识点归纳

初中人口与环境知识点归纳

初中人口与环境知识点归纳人口与环境是地球上两个相互关联且相互影响的重要要素,而初中生作为全球人口中的重要一部分,了解人口与环境的知识,对于学生们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对初中人口与环境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人口数量和分布1. 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指某一地区或全球的总人口数量。

它受到自然增长(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差异)和人口迁移(人口的流入和流出)的影响。

2.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各个地区的分布情况。

它受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因素等的影响。

二、人口增长与控制1.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的增加。

人口增长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的影响。

- 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每一千人口的出生数量。

-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每一千人口的死亡数量。

- 迁移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比例。

2. 人口控制:人口控制是指通过调节出生率和死亡率来控制人口数量的行为。

主要控制方法包括计划生育政策和改善医疗条件等。

三、人口结构与人口老龄化1. 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指人口根据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进行分类和统计的方式。

- 年龄结构:根据年龄划分人口的组成结构。

- 性别结构:根据性别划分人口的组成结构。

- 职业结构:根据职业划分人口的组成结构。

2. 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比重在全人口中不断上升的趋势。

它与人口结构中年龄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四、人口与环境的关系1. 人口对环境的影响: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能源和食品的消耗增加、自然资源的匮乏等。

2. 环境对人口的影响:环境的恶化会对人口的生存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现有环境条件,维护生态平衡的行为。

包括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回收利用等措施。

2.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能力。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人口分布 (1)第二节人口迁移 (6)第三节人口容量 (12)第一节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分布1.衡量:人口密度。

2.特点:极不平衡。

(1)表现①从世界上看:在占地球陆地面积10%的土地上,大约居住着世界90%的人口。

②从各大洲看: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差异很大,亚洲占比最大。

③从各国看:目前,中国人口最多,其次为印度,13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④从城乡看:总的趋势是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2)规律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

1.自然地理条件(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2)地形: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

(3)水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干旱地区的绿洲人口集中,农牧业发达。

(4)土壤:更多的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

(5)矿产资源: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2.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因素。

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1)采集—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口分布表现出相对分散而均衡的特点。

(2)农业社会以后,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3)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海岸带人口变得稠密。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分布地区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其分布特点分析如下:[归纳提升]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当今世界的人口分布状况,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自然地理条件综合思维:分析评价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指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其评价性语言是:凡气温适宜、降水适中、河湖众多、水源充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

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政治、科技、历史、宗教、军事等。

人口数量与环境

人口数量与环境

工业 工业革 社会 命和科 技进步 使生产 力大大 提高人口 Nhomakorabea 量剧增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进 一步加剧,对自然环境的 影响越来越大
阅读回答:
当今人口数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哪几方面? 1、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的需求量加大,给资源 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2、人口数量增多、人口分布集中以及人均消费水平 上升,使生活排污量剧增,对环境造成侵害。
说法一:人口数量增长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吗? 不正确
把环境污染主要归因于人口数量增长,这种说法明显不正确。 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等 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人口数量只是其中之一。
说法二:环境污染与人口数量多少呈正相关。 不正确
把环境与人口数量的关系“机械化”了,虽然环境污染与 人口数量增长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不能认为“只要人口 数量增长了,环境就必然更加恶化”。
考察的地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对人口变动 的影响就越小。如果假定研究的地区是封闭的, 忽略人口迁移变动的影响,这样该地区人口数量 的变动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
人口的自然增长必然带来人口数量的变化,人 口数量的变化与环境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 生育率和死亡率 _________来实现的。
总结:正确认识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1.人口增长无疑对环境恶化有一定的作用,但作 用程度 有多大,值得讨论。 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也很难下 定论 3.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并不是呈正比例,不能认为人口多 ,环境污染程度就高,人口少环境污染就轻。
Δ印度南部和北部部分地区从2003年5月下半月以来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平 均气温在43.5至47摄氏度,到6月2日为止,全国共有1045人在热浪中丧生。 Δ曾经在黑龙江、陕西等省流行的克山病,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地方性心肌 坏死病。后对当地小麦、玉米和稻米所含元素的分析,发现这三种粮食的 含硒量明显偏低,引起心肌代谢障碍而致病。 Δ在热带雨林地区,由于湿热多雨,易发生疟疾等流行性疾病,从而使死 亡率明显上升。 *1953年日本发生水俣病事件,截止到1991年3月,有2248人患病,其中 死亡1004人 *1952年10月,英国发生伦敦烟雾事件,5天内死亡4000人,历年共发生12 起,死亡近万人。 *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1人当场死亡, 13万人疏散,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受污染地区的成年人发病北比全国平 均指标要高也许多屿该事件有关的死亡人数还在增加。

高二地理人口数量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人口数量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人口数量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人口数量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知识要点:
1、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
①.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②.机械增长(与人口的迁移有关)
※难点解析一: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的影响越小,全球而言,则不必考虑人口迁移
2、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影响)
※难点解析二:
生育率(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人数的比)和出生率(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的比)的关系
生育率高,出生率也高,生育率是衡量出生率的一个基础(生育率和出生率呈正相关)
①.生育率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宗教)起主要影响作用,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小
②.死亡率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自然灾害)都有很大制约作用
※难点解析三:其中,环境污染对死亡率的影响是人类对环境先起破坏作用,环境再反过来影响人类的具体表现。

初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知识点总结地理人口与城市知识点总结:一、人口与人口分布1.人口是指其中一地区、国家或全球其中一区域内居住的人口总数。

2.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情况,可以根据密度、分布特征等进行分类。

3.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通常以人/平方公里为单位。

4.人口分布不均匀是指人口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不平衡,有的地区人口密度较高,有的地区人口密度较低。

二、人口与人口变化1.人口增长率是指其中一地区、国家或全球其中一区域内人口数量随时间变化的速率。

2.人口负增长是指其中一地区、国家或全球其中一区域内人口数量减少的现象。

3.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口占比增加的趋势,通常是指65岁以上人口比例的增加。

4.人口红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劳动力人口比例增加,经济发展受益的现象。

三、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是相对于农村而言的人口集中、经济发展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通常有相对密集的建筑和基础设施。

2.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的过程。

3.城市功能分工是指城市内部各种功能在空间上的组织,例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的划分。

4.城市发展不平衡是指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发展不均衡现象,有的城市发展速度较快,有的城市发展滞后。

四、城市规划与城市问题1.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布局、功能分区等内容进行科学规划,以实现城市发展的有序性和可持续性。

2.城市污染是指城市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3.城市交通拥堵是指城市交通系统中交通流量超过通道容量,导致交通拥堵的现象。

4.城市人口密集度过高是指一些城市人口密度过高,导致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城市资源供需失衡。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保护是指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基础上,不危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模式。

3.生态城市是指以生态原则为导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模式。

人口与环境 PPT

人口与环境 PPT

1、3 环境人口容量
一、环境人口容量得概念
1、环境人口容量概念产生得背景
目前,只有地球上有适合人类生存 得条件,而地球得空间和资源就是有 限得,面对世界人口快速增长得事实, 人们必然关注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 能力得问题,从而提出了环境人口容 量得概念。
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得含义
注意:人口数量增加,对资源得需求量
必然加大,人口数量增长给资源带来 得压力就是其对环境产生得最基本 影响。
人口增长过快可能给资源和环 境造成巨大得压力,但决不就是说造 成环境污染得主要原因就是人口数 量得增长。在认识和处理人口数量 与环境得关系时,
必需辩证地看问题,既不能把人 口数量增长看作就是环境污染得 唯一决定因素,因为环境污染就是 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不重视保护 生态等方面得原因造成得,人口数 量只就是其中之一;也不能忽视 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恶化所造成 各种直接或间接得影响。
(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得子女数越少。)
(2)受教育程度相同得情况下,农村妇女和城 市妇女生育得子女数有何不同? (3)以上说明了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得重点在
哪里?落实计划生育得主要形式有哪些?
(2)农村妇女生育得子女数多,城市妇女生育 得子女数少。
(3)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得重点在农村。提高 经济和文化落后得农村地区妇女得教育 程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就是落实计划生 育工作得重要途径。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得差异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 已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得转变,即人口 再生产类型已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 低自然率增长率得“现代型”;发展中国 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高出生率、低死 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得“过渡型”。
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得 80%,因此总得来说,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 也属于“过渡型”,处在向“现代型”转 变得阶段。

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

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

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一、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1、农业①农业区位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②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③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④粮食问题:亚非拉地区粮食匮乏,尤其是中非、西非、东非地区,人民营养不足;少数发达国家的商品粮积压越来越多,极力争夺国外粮食市场。

⑤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一是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二是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这是人类应该长期注意的问题;三是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⑥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⑦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a.我国的畜牧业可以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畜牧业。

b.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北方的半干旱、干旱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

c.农耕区畜牧业牧业主要是利用农作物秸杆、加工副产品和部分粮食,饲养猪、牛、羊和家禽。

我国发展水产业的条件相当优越:沿海四大海域的近海海域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大陆约有2000万公顷水面,其中有3/4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南部季风区,这一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多,交通便利,水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高,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d.水产业分为天然捕捞业和人工养殖业。

e我国水产品总量中,海水产品较淡水产品多;在海产品中以天然捕捞为主;在淡水产品中以人工养殖为主。

2、工业①工业区位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

②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③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④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二、人口与环境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①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有明显的不同。

亚非拉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长很快;欧洲、北美的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的人口已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②世界人口的分布:③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人口资源环境

人口资源环境

• 在人口资源与环境发展中,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国 策是()1计划生育2节约资源3保护环境4可持续发 A 展 • A123 B234 C124 D134 • 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八点半到九点半,号召全 球熄灯一小时,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哪条原则() B • A公平性 B共同性 C持续性 D全球性 • 下列措施中,能直接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有() B 1晚婚2优育3优生4晚育 • A12 B14 C23 D13
• 人口概况: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 人口数量大, 人口数量大,素质低是 我国人口的基本特征, 一, 黑河—腾冲一线 黑河 腾冲一线 我国人口以 为界,东南多, 西北少,平原多,山区少。 • 人口国策:•计划生育政策
资源概况
• 基本特征: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 资源分布: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华 北地区。煤炭资源蕴藏量世界第一,山西省最多。 水能资源,蕴藏量世界第一,主要集中在西南, 中南,西北地区,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 小兴安岭,长白山,西南的横断山脉等。耕地资 源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平原地区。草场资源分布 在西部的高原和山地,渔业资源,沿海比较丰富, 中国沿海普遍实行休渔制度
挑战中考题
• 06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C ) • A亚热带和温带分界线B东部和西部地区分界线C重要人口地理分解线 D地势第一和第二阶梯分界线 • 08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有关我国民族分布表述不正确 的是( D) • A汉字人口遍及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B云南省是我 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省份之一C我国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具有大杂 居,小聚居的特点D我国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和东南的边疆 地区 • 10下面关于我国人口叙述正确的是( D) • A我国人口数量大,素质不高,但还未出现老龄化问题 B由于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C我国的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黑河—腾冲一线以西 D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有所下降,但人口问题依然十分严峻。

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2005年某市城镇失业情况
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 初中 高中 大专及以上 合计
失业人数 48100 13900 950 50 63000

•人口国情之3:人口老龄化


•根据上述材料思考:
•1、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说明了 什么问题? •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小,老龄人口所占比重
1/3 3/5 1/4 1/5 1/3

•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人口基数大,人均生态资源占有率低
① 我国人均耕地0.093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一 半。
② 人均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人均森林 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
③ 人均占有草地面积约为世界人均值的1/2。 ④ 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世界排名第
121位,被列为世界上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新增人口的消耗
• 我国平均每年净增一千多万 人口,致使每年增加国民收 入的1/4以上要被新增加的 人口消费掉

•人口国情之2:人口素质低

•(人)
•根据上述材料 ,分析我国人口 文化素质的特点
•四国每万人中的大学生人数比较
•与其他国家相比 ,我国高文化素 质人口的比例较 低,文盲率却很 高。由此说明我 国人口的文化素 质较低。




•1、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如何? •增长较慢
•2、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间,我国人口总量是怎样变化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增长较快。
•经济文化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 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再加上政策的鼓励, 使人口增长较快。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和环境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和环境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与环境考点归纳一.人口的增长与问题1.世界人口发展的概况:<1>自人类出现的最初二、三百万年间,人口增长非常缓慢。

<2>18世纪工业革命后,人口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3>二战以后,人口迅猛增长,出现了"人口爆炸"。

<4>70年代以来,由于许多国家实行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下降的趋势。

2.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①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拉美的国家为代表,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等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②欧洲,北美洲等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的人口已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3.我国的人口增长:我国历来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既使很小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会有很大的人口数量的增加。

1997年我国人口约有12.6亿人。

占世界总人口数的22%左右;自70年代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每年净增加人口仍有1400万人之多。

4.人口增加引起的社会问题: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口的发展要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由于人口过快增长,自然资源大量浪费,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给人类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平衡,<1>从大洲看:亚洲人口最多,占一半以上,亚洲连同非洲和拉丁美洲,那么占世界人口的70%以上。

<2>从地区看: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东亚、南亚、西欧和美国东北部队;世界上人烟稀少的地区是北美和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和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来和巴基斯坦。

2.我国的人口分布: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别大,人口的地区分布也不平衡。

地理一 二章知识点

地理一 二章知识点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1.1 人口再生产一.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人口再生产(狭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使人口总体不断地延续下去。

[从人口数量方面考察人口变动过程]数量变化人口再生产素质提高内容结构改变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自然增长率:人口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即出生率减死亡率。

按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可以划分人口再生产类型:(Ⅰ)原始型:原始社会(采猎文明时期)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很低的自然增长率。

[这一类型仅见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如非洲的布顺曼民族](Ⅱ)传统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农业文明)高出生率、较高的死亡率和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见于少数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如非洲的津巴布韦、拉美的多米尼加](Ⅲ)过渡型:资本主义社会前期(工业文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多为发展中国家,如非洲的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Ⅳ)现代型:新技术革命时期(后工业文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很低的自然增长率(趋于低增长或零增长,还出现负增长)。

[主要是一些发达国家,如欧洲的德国、瑞典、比利时、奥地利][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是形成人口再生产类型差异的根本原因。

问:为什么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答:社会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的生存环境不断改善,会直接影响人类寿命的提高,从而导致死亡率下降。

问:为什么计划生育工作最终要落实到家庭中去?答:因为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单位是家庭人口的出生、死亡及其他变动共同构成整个社会的人口再生产,家庭性质、规模、结构都对人口发展产生影响。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因为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0%]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不同是因为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存在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与城市
二、环境人口容量
(一)什么叫环境人口容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及其他资源;利用智力和技术条件;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


(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资源、科技、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资源是主要因素
(三)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三种不同估计
乐观者——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悲观者——目前世界人口已经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中间派——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三、人口合理容量
(一)什么叫人口合理容量?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前提——生活方式合理;生活水平健康;不影响未来人口的生活质量)
(二)人口合理容量在指导国家或地区发展中的原则
1.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保证大多数人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

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

据此完成下题。

1.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A.人口合理容量B.环境承载力
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
A.25万 B.30万 C.35万 D.45万
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

读图回答3—4题。

3.该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变小。

其原因有
①环境条件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变大
②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
③户籍制度的改革,人口主要流向这些地区
④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已同发达地区十分接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目前,广东省正以出省高速公路通道建设为突破口,打破历史上岭南地理的天然屏障,连接周边地区,有利于
A.大珠三角经济区拓展经济腹地
B.为华南、西南、西北等地区开辟快捷的出海通道、物流通道
C.泛珠三角省区能源等资源调往珠江三角洲地区
D.珠江三角洲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向泛珠三角省区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