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情绪和情感

合集下载

发展心理学之情绪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之情绪的发展
第三阶段:学前早期,儿童发展了观点采择能力,开始形成真正的移情。
4、情绪反应与表达的后期发展
在生命最初几年,大多数情绪都发生了
到了儿童期,儿童情绪发展的最大变化是引发情绪的事件与情境反应之间的多样化和复杂化
从青少年早期到中期,日常情绪体验从某种程度上讲变得越来越消极,积极成分越来越少
从成年早期开始,人又逐渐变得更为积极
①深度恐惧:“视崖实验”,9个月时对深崖产生恐惧反应
②碰撞恐惧:八九个月的婴儿出现了预期的防御反应、心率加速和其他的恐惧信号;
③陌生人焦虑:4—5个月的婴儿已经有了陌生人焦虑的预兆
④分离焦虑:婴儿的分离焦虑出现在半岁以前,8—10个月时逐渐达到顶峰
3、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
尴尬
最简单的自我意识情绪,22个月时,婴儿能够在镜像中再认自己时开始出现
5、情绪理解与调节
凯勒奈的婴儿表情知觉4阶段:
无面部表情知觉(0—2个月):婴儿对成人的表情不能辨别,婴儿自发的表情与养育者的表情没有联系
不具有情绪理解的表情知觉(2—5个月):婴儿能够知觉成人的表情,对养育者的面部表情能做出情绪反应
对表情意义的情绪反应(5—7个月):婴儿能够对成人不同的面部表情做出不同的反应,而且能够把表情识别与情境联系起来
早期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是随后恋爱关系模式的原型,同时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与随后的家庭组织模式是相关的,且这种关系在家庭模式的代际传递中扮演重要作用。
依恋形成的四个阶段(施卡福和埃莫森)
非社会性阶段
(0—6周)
婴儿对养育者缺乏区分反应,很少表现出抗拒行为。
在这个阶段末,婴儿表现出对社会刺激(微笑的面容等)的的偏好
未分化的依恋阶段(6周—6、7个月)
婴儿逐步能够将母亲与其他人区分开来,对母亲和陌生人的反应不同,但是婴儿不会出现反抗分离的反应

心理学基础-情绪与情感

心理学基础-情绪与情感
情绪教育
培养孩子识别、表达和管理情绪 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其情商和社 会适应能力。
100%
激励与兴趣
通过激发积极情绪,提高孩子的 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其主动学 习和探索。
80%
心理疏导
关注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 生的负面情绪,如焦虑、压力等 ,有助于减轻其心理负担。
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情绪调节
心理咨询师通过情绪调节技巧 帮助来访者识别、调节和管理 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联系
情绪和情感都是感情的体验,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 割。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通过情绪表达出来; 情绪的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影响。
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基础
神经系统
情绪与情感的产生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大脑皮层是情绪和情感的高级中枢,丘脑、下丘 脑、脑干网状结构等部位在情绪和情感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愤怒
愤怒是一种强烈的负面情绪,表现为不满、生气 和敌意。它通常与受到阻碍、攻击或不公有关, 如受到欺凌、侮辱或背叛。
悲伤
悲伤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表现为沮丧、失落和悲 痛。它通常与失去或失败有关,如亲人过世、失 恋或事业失败。
恐惧
恐惧是一种逃避或防卫的情绪,表现为惊慌、不 安和紧张。它通常与危险、威胁或不确定性有关 ,如面对危险动物、自然灾害或社交场合的紧张 氛围。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情绪和情感的变化。例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 胺等激素的分泌水平与人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密切相关。
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在情绪和情感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交 感神经的兴奋会导致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心跳加速、血压上升等,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则 会导致相反的反应。

普通心理学 第九章 情绪

普通心理学 第九章 情绪

二、情绪和需要的关系
需要是情绪产生的重要基础。依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情绪具 有肯定或否定的性质。凡是能满足已激起的需要或能促进这种需 要得到满足的事物,便引起肯定的情绪,如满意、愉快、喜爱、 赞叹等;相反,凡是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或可能妨碍这种需要得到
满足的事物,便引起否定的情绪,如不满意、哀伤、苦闷、憎恨 等。 事物总是复杂的,它与人的需要的关系也是复杂的。一种事 物可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而不能满足另一种需要,甚至和第三 种需要相抵触。因此,不少事物可能引起很复杂的甚至相矛盾的 情绪,所谓百感交集、啼笑皆非。 在日常生活中人往往有各种不同的情绪,他们并不是毫无联 系地发生,而是相互影响的。其中,有的起主导作用,有的只具 有从属的性质,有的暂时,有的持续时间很长。起主导作用的情 绪通常与人的主导需要相联系。当主导需要得到满足或没有满足 时,或产生的肯定或否定情绪往往会冲淡甚至抑制与此同时发生 的其他情绪。 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有赖于认知的评估作用。同一事物, 由于人们认知上的差异,对它的评估可能不同。如果把它判断为 符合于自己的需要,就产生肯定的情绪。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地点 和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认知,评估可能不同,因而,产生的情绪 也不同。
二、情绪识别
当我们与他人相互交往的时候,不管是不是面对面,我们都 正在不断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也正在观察并解释对方做出 的表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情绪的表达和识别十分及时迅速。 情绪识别并不是针对表情本身的,而是针对着它背后的意义。 例如,皱眉可能是一种情绪表现,我们见到这种面部表情就试 图解释潜在于它背后的情绪。情绪识别是借助于许多线索,特 别是借助面部那些活动性更大的肌肉群的运动而实现的。 情绪识别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包括观察、分析、判断、
各种情感的复杂程度是很不一样的。爱,包括柔情和快乐的 成分。恨,包含愤怒、恐惧和厌恶的成分。有时,情感的成分 非常复杂,我们甚至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 体验。而有的情感是很单纯的。现代心理学上,把快乐、悲哀、 恐惧、愤怒看作是单纯的情绪,成为基本情绪或原始情绪。 快乐是盼望的目的达到紧张解除后继之而来的情绪体验。 快乐的程度,取决于愿望满足的意外程度。目的无足轻重只能 引起些微的满足;目的极重要,并且意外地达到,则会引起异 常的快乐。 悲哀是失去所盼望的、所追求的东西或由价值的东西而引 起的情绪体验。悲哀的强度依存于失去事物的价值。 愤怒是由于目的和愿望不能达到或顽固地、一再地受到妨 碍,逐渐积累而成的。挫折如果是由于不合理的原因或被人恶 意造成时,最容易产生愤怒。 快乐和愤怒都是企图接近、达到引起快乐和愤怒的目标。 恐惧则相反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境。恐惧往往是由于缺乏 处理或缺乏摆脱,逃避某种情境的力量或能力造成的。恐惧比

发展心理学第九章 情绪情感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九章 情绪情感的发展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依恋明确期 婴儿进一步对母亲的存在特别关切,特别愿意和
母亲在一起,当母亲离开时,哭喊着不让离开,别 人不能替代使婴儿快活。同时,只要母亲在身边, 婴儿能安心玩,探索周围环境,好像母亲是其安全 基地。婴儿出现了明显的对母亲的依恋,形成了专 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与此同时,婴儿对陌生人 态度变化很大,产生怯生,感到紧张、恐惧甚至哭 泣等。
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婴儿从4个月左右开始, 开始出现与知觉发展相联系的恐惧。 引起过不愉快经验的刺激会激起恐惧情绪。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视觉对恐惧的产生逐渐起主要作用。 3.怕生 所谓怕生,可以说是对陌生刺激物的恐惧反应。怕生与依恋情 绪同时产生,一般在6个月左右出现。 伴随婴儿对母亲依恋的形成, 怕生情绪也逐渐明显、强烈。研究表明,婴儿在母亲膝上时,怕生 情绪较弱,离开母亲,则怕生情绪较强烈。可见,恐惧与缺乏安全 感相联系。人际距离的拉近或疏远,影响到儿童安全感的减少与增 大。
都更能抚慰孩子。 3.依恋对象使孩子具有安全感。当在依恋对象
身边时,孩子较少害怕;当其害怕时,最容易出现 依恋行为,寻找依恋对象。
(二)婴幼儿依恋的发展
依恋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在婴儿同主要照看者在较长时期的 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的。 根据鲍尔比(J.Bowlby)、埃斯沃斯 (M.Ainsworth)等的研究,依恋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会性物体的反应不同,人的出现,包括人脸、人声,最容 易引起婴儿的笑,即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
婴儿三四个月前的诱发性社会性微笑是无差别的。这 种微笑往往不分对象,对所有人的笑都是一样。 研究发 现,3个月婴儿甚至对正面人的脸,无论其是生气还是笑, 都报以微笑。但如果把正面人的脸变成侧面人脸,或者把 脸的大小变了,婴儿就停止微笑。

《2012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统考重难点手册》预览版

《2012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统考重难点手册》预览版

后记527参考文献529附录《得道者无敌———心理学考研经验合集》001第六部分心理测量学423第一章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425第二章心理测验及其应用444第七部分真题解析4672007年心理学统考真题解析4692008年心理学统考真题解析4822009年心理学统考真题解析4932010年心理学统考真题解析5032011年心理学统考真题解析517第十二章卡方检验401第十三章非参数检验407第十四章多元统计分析初步409003复习方法篇心理学导论复习方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方法实验心理学复习方法心理统计学复习方法心理测量学复习方法教你如何答大题2012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统考重难点手册心理学导论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第三章意识和注意第四章感觉第五章知觉第六章记忆第七章思维第八章言语第九章情绪和情感第十章动机、需要和意志第十一章能力第十二章人格第十三章社会心理学2012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统考重难点手册第一部分心理学导论0930942012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统考重难点手册重难点理解院激情与应激的区别:看此种情绪所带来的身体和心理反应是有助于还是有碍于问题的解决。

应激中的意外,指的是完全没想过的,大多数是偏坏的意外,所以机体是想让你能够处理这种事件,这种生理的反应是好的,是帮助你成功的。

而激情中的重大事件,更多的时候是好的事情,所以才会出现意识狭隘,正所谓“冲昏了头”。

比如飞机出了故障,飞行员反应迅速,紧急跟地面联系,当然应激了,因为他怕挂了,身体动作迅速,反应敏捷这些东西都是会促进问题解决的。

再举个例子,晚上美眉一个人在路上走,突然跳出来一个打劫的,劫财又劫色那种,这个时候美眉的情绪就是应激,跟上面的飞行员一个道理,她的生理反应是为了做好反击或者逃跑的准备。

如果后来她看到有个英雄救美的哥哥,脑袋发热,犯了花痴,以至于那个哥哥龅牙秃顶她都没看见,无可救药爱上了他,那段时间就是激情吧。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自考讲义,第九章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自考讲义,第九章

第九章中小学生情绪卫生与辅导第一节中小学生的情绪卫生问题一、发展性情绪卫生问题小学生的情绪是在活动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教育、集体发育及环境等诸方面影响下,是情绪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小学生情绪发展特点(1)情绪内容日益丰富;(2)情绪体验日益深刻;(3)情绪日益稳定、可控性增强;(4)高级情感逐渐发展。

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的发展。

情感是情绪的概括化、稳定化的表现、较为稳定和深刻。

主要与社会需要密切联系1)道德观的发展。

标准由无原则向有原则发展;范围扩大;体验由浅显冲动到深刻稳定。

小学三年级为转折期2)理智感的发展。

仍较多与具体的直观事物联系3)美感的发展。

低年级以事物的外在性和真实性为美,高年级则学会从现实生活中感受美。

2、初中生的情绪发展特点內抑制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情绪反应能力在逐步提高,情绪日益丰富而强烈。

(1)情绪活动的丰富性;(2)情绪体验的冲动性;(3)情绪活动的心境化;(4)情绪变化的两极性:第一,复杂和简单共存;第二,强与弱共存;第三,波动和稳定共存;第四,微妙的隐蔽性。

二、适应性情绪卫生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活节奏的回忆,由于长期激烈的学习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来自家庭的各种压力等,往往导致一些中小学生的情绪处于不良状态下,表现为紧张、焦虑、愤怒、抑郁、悲观等适应性情绪卫生问题。

第二节中小学生情绪卫生问题辅导一、发展性情绪卫生问题辅导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关键在于掌握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一方面,努力培养起积极的情绪状态;另一方面,则尽是把消极的情绪状态引导和调节到积极的方面来。

1、做情绪健康的人情绪健康的人需具有15个共同的行为特点2、学会自我赞美3、自主训练法:自主训练法是德国柏林大学教授舒尔兹发现的一种方法。

他的一条基本原理是“每个人都可以控制自己”。

这种方法的步骤大致有3步:(1)静坐在椅子上,把北部轻轻地靠在椅子背上,头摆正,稍稍前倾,两眼正视前方,两手在大腿上,两脚摆放在与肩同宽,全脚掌落地,脚心紧紧贴住地面。

心理学选择题

心理学选择题

心理学选择题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C.心理现象 D.心理特征2.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主要包括A.认识、情感和意念过程B.感知、记忆、思维、想象C.能力、气质和性格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自我调节系统3.反映的最高形式是A.表象 B.想象C.思维 D.意识4.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两部分?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C.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5.心理活动又被称为A.心理现象 B.心理过程C.理性活动 D.心理状态6.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来研究,这是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A.客观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个别化原则7.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观察法B.实验室实验法C.自然实验法D.调查法8.心理学体系的三分法最早可追溯到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冯特9.心理学体系的二分法是把心理分为A.心理过程与个性B.情感与意志C.认知与意向D.内容与形式10.以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心理学流派是A.行为主义B.精神分析C.人本主义D.认知主义11.弗洛依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来自人的A.本我B.自我C.超我D.无我一、单项选择题1.C2.C3.D4.D5.A6.C7.C8.B9.C 10.A 11.A第二章心理的实质一、单项选择题1.视觉中枢位于A.大脑皮层额叶 B.大脑皮层顶叶C.大脑皮层枕叶 D.大脑皮层颞叶2.下列哪种选项属于条件反射?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3.传入神经元也称为A.联络神经元 B.感觉神经元C.运动神经元 D.中间神经元4.脑神经属于下列哪一类神经?A.周围神经 B.中枢神经C.交感神经 D.副交感神经5.下列哪一种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A.见风流泪 D.乐极生悲C.谈梅生津 D.望梅止渴6.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来、是下列哪种反射? A.无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C.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D.本能的反射7.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A.精神活动 B.意识活动C.反射活动 D.技能活动8.“狼孩”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A.遗传因素 B.缺乏营养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9.下列哪种属于感应性反映水平?A.草履虫趋利避害反应 B.蜜蜂对花的反应C.鸟的条件反射 D.猩猩的条件反射一、单项选择题1.C2.D3.B4.A5.C6.B7.C8.D9.A第三章注意一、单项选择题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A. 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2.注意是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A.心理过程 B.个性心理持征C.组织特性 D.认识过程3.突然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而分散注意力,属于下列哪种选项的干扰?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 D.注意的动摇4.发现与矫正错误是法意的哪种功能?A.选择功能 B.整合功能C.维持功能 D.调节与监督5.下列哪种选项不是注意的品质持征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敏捷C.注意的稳定 D.注意的分配6.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在哪方面的特征?A.广度 B.强度C.时间 D.空间7.“万绿丛中一点红”易被人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什么特点A.强度 B.活动C.持续 D.对比8.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C.无条件的 D.有条件的9.“寻人启事” 写成“寻丫启事”易引起人们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什么特点?A.强度 C.持续B.活动 D.对比10.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11.学生上课时.边吁、边看、边记笔记是注意的哪种品质特性?A.注意广度 B. 注意稳定C.注意分配 D.注意分散12.如果客体较复杂,活动任务多.则注意的范围就A.较广 B.狭窄C.不变 D.极广13.“一目十行“是注意的哪种品质特性?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14.注意分配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种活动必须达到怎样程度?A.熟练 B.迁移C.稳定 D.兴奋15.间接兴趣是引起下列哪种注意的重要原因?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一、单项选择题1.B2.C3.B4.D5.D6.C7.D8.D9.D 10.C 11.C 12.B 13.A 14.A 15.A第四章感觉一、单项选择题1.人脑对直接作用感官的客观事物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是A.感觉 B.知觉C.色觉 D.统觉2.当人们看见一面红旗时,立即能知道它是红色的,这是A.味觉 B.视觉C.听觉 D.知觉3.刚刚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A.绝对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C.绝对感受性 D.差别感觉性4.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之间是什么关系A.正比关系 B.对数关系C.反比关系 D.常数值5.“人芝兰之室,久而闻不知其香”是下列哪种心理A.知觉 B.嗅觉C.嗅觉适应 D.嗅觉感受性6.一种感觉受刺激影响,引起了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发生变化,这是A. 感觉的对比B. 感觉的相互作用C. 感觉的适应D. 感觉的后象7.感觉主要反映A. 当前事物的个别属性B. 过去事物的个别属性C. 当前事物的整体属性D. 过去事物的整体属性8.人的视觉、听觉、味觉等都属于A. 外部感觉B. 内部感觉C. 本体感觉D. 机体感觉一、单项选择题1.B2.B3.A4.C5.C6.B7.A8.A第五章知觉一、单项选择题1.在影响深度知觉的线索中,人们看远物纹理模糊,这种影响是A.空气透视 B.物体重叠C.线条透视 D. 双眼视差2.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于下次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A.选择性 B. 整体性C.理解性 D. 恒常性3.一支白粉笔,在白天看是白色的;在晚上看虽然很暗,但我们仍知道它是白色的。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九章-情绪与情感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九章-情绪与情感

第九章-情绪与情感一、单选题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 )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2.在冯特提出的情绪三维理论中,下面哪一个维度不包含在其中( )A.愉快一不愉快B.激动一平静C.注意一拒绝D.紧张一松弛3.所谓 "人逢喜事精神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皆是 ( )的绝好写照。

A.心境B.激情C.应激D.情境4.根据坎农一巴德情绪学说,情绪的中心位于 ( )。

A.内脏B.外周神经系统C.杏仁核D.丘脑5.在情绪的认知理论中强调对刺激情景的评估作用的理论是 ( )。

A.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B.沙赫特的二因素情绪理论C.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理论D.伊扎德的动机一分化理论6.当人处于应激状态下时会出现肌肉紧张、血压升高等反应,这是情绪的 ( ) 表现。

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C.生理唤醒D.行为反应7.詹姆斯一兰格的情绪理论主要强调的是 ( )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A.中枢神经系统B.植物性神经系统C认知评价D.动机水平8.当个体遇到对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时,会出现 "意识狭窄"现象,此时 ( )。

A.人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B.出现意识消失的情况C.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D.对发生的鲁莽行为可以不负责任9.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以 ( )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A对客观事物的感知B个体的愿望和需要C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D个体的能力与人格10.下面属于情绪而不属于情感的是 ( )。

A对艺术作品的欣赏B对祖国的热爱C助人为乐的幸福感D高考被录取带来的喜悦11*.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A.情绪B.情感C.心境D.应激12、内驱力其实就是()。

A生理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内部动机D外部动机13.在荒邻野外看见老虎,人们害怕,而看见动物园中笼子中的老虎,不但不怕反而高兴,这种现象说明:A.刺激决定情绪B.认知决定情绪C.生理唤醒决定情绪D.身体状态决定情绪14. “喜新厌旧,忽冷忽热,易喜易悲”是情绪和情感的哪种特性A.兴奋性B.深刻性C.稳定性D.效能性15.“范进中举”故事中当范进得知考中时的情绪状态是().A. 应激B. 心境C. 焦虑D.激情16. 情绪和情感的信号功能是通过( )来实现的?A. 动机B.适应C.表情D.心境。

9第九章 心境障碍

9第九章 心境障碍

第二节
二、抑郁症
(二)临床表现
包括三个方面:
心境障碍的类型与表现
1.核心症状
2.心理症状群
3.躯体症状群
第二节
二、抑郁症
(二)临床表现
心境障碍的类型与表现
①情绪低落; 1.核心症状 ②兴趣缺乏; ③精力不足,
情绪低落 思维迟缓 意志减退
过度疲乏。
无信心(对自己) 对周围(无兴趣) 对未来(无希望)
是指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症或抑郁 症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发作,
如在躁狂发作后又有抑郁发作或混合发作。
分类:躁狂相、抑郁相、混合相、快速 循环型和其他。
美国好莱坞女演员费雯丽
第二节
三、双相障碍
心境障碍的类型与表现
首次发作是躁狂而不是抑郁,经常在20~30岁之间发生, 有90%的双相障碍患者第一次发病在50岁之前。 双相障碍容易反复发作,不易康复。
第二节
一、躁狂症
心境障碍的类型与表现
(一)临床表现 (二)躁狂发作的轻重程度类型
第二节
一、躁狂症
(一)临床表现
1.心境高涨Biblioteka 心境障碍的类型与表现患者主观体验特别愉快,自我感
觉 良好,整天兴高采烈,得意洋洋,
笑逐颜开,不知疲倦,洋溢着欢乐的 风采。
第二节
一、躁狂症
(一)临床表现
2.思维奔逸
心境障碍的类型与表现
力病理性增强,常将许多细节琐事与当前的大事混为一谈。
第二节
一、躁狂症
心境障碍的类型与表现
(二)躁狂发作的轻重程度类型
谵妄性躁狂(delirious mania)
患者呈极度的躁动兴奋状态,可有短暂片段的幻听,行为紊乱而毫

第九章 安全心理学

第九章  安全心理学

第一节 感觉、知觉与安全
第三阶段 对警告含义的知觉 操作者在感觉到警告后,要通过知觉理解警告信息所包含 的意义,即操作者将警告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进行对比,
从而真正识别出危险的存在。
第一节 感觉、知觉与安全
三、产生不安全行为的感知觉原因 1、警告信息缺乏足够的诱引效应 “ 诱引效应”即信息缺乏吸引操作者的注意转移的效应。
感觉的产生决定于客观刺激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相同的客
观事物会引起相同 的感觉;知觉在很大程度上 依赖于人的 知识、经验等,由于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而使 知觉形象变得更精确、丰富。
第一节 感觉、知觉与安全
4、知觉的基本特征 知觉是在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因而具有如下 的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
做的事。生产劳动本身是一项复杂持久的活动,其中必然有
令人不感兴趣、单调和困难的事情,这就需要人们经过一定 的意志努力,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工作上。
第二节 注意、不注意与安全
第二节 注意、不注意与安全
第二节 注意、不注意与安全
第二节 注意、不注意与安全
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 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
第一节 感觉、知觉与安全
第一节 感觉、知觉与安全
四、利用感知觉特性提高生产系统的安全性 1、作业环境负荷感觉的要求 (1)视觉与作业环境
①光照要符合《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
和《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1) ②强烈光源要用灯罩或装在不直射操作者视线的位陷 由于操作者感觉通道(如近视、色盲、听力障碍)有缺陷,不 能全面感知知觉对象的本质特征。 5、信息歪曲和遗漏 若信息量过大,超出人的感觉通道的限定容量,则可能产生遗 漏、歪曲、过滤或不予接受的现象。

《学前心理学》第九章-第十三章练习题

《学前心理学》第九章-第十三章练习题

第九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1.某托儿所训练刚入所的孩子早上来时向老师说“早上好” 下午离所时说“再见”结果许多孩子先学会说“再见” 而问“早上好”则较晚才学会 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孩子早上不愿与父母分离。

这是( ) A.情绪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B.情绪的分化C.情绪对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D.情绪的社会化2幼小儿童刚上托儿所时 一般较易学会离所时的“再见” 而早上向老师说的“早上好”则不易学会 这是( )A 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两极作用B.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C.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D.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信号作用3 .儿童的情绪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是在( )。

A. 3岁B. 4岁C. 5岁D. 6岁4.最初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 或四肢划动等等 可以称为( )A.原始的情绪反应B.基本的情绪反应C.混合的情绪反应D.高级的情绪反应5.根据华生的观点 不属于原始情绪的情绪是( )。

A.怕B.怒C.悲D.爱6按照布里奇斯的研究 以下最早产生的情绪是()A.痛苦B.惧怕C.兴奋D.厌恶7 .3个月以后 婴儿的情绪分化为( )。

A.快乐和愤怒B.喜爱和厌恶C.快乐和痛苦D.喜爱和恐惧8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 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 A.愉快与惊奇B.愉快与悲伤C.愉快与厌恶D.愉快与不愉快9 .打过针的孩子一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 与这种情绪相联系的心理现象是( )。

A.记忆B.思维C.感知觉D.自我意识10儿对看得见而又拿不到的玩具 产生不愉快情绪 但当玩具在眼前消失时 不愉快情绪也很快消失 这是( )A. 情绪的内隐性B.情绪的依赖性C.情绪的受感染性D.情绪的情境性11儿看到故事书中的“坏人” 常常会把它抠掉 这是( )的表现。

A.情绪冲动性B.情绪易变性C.情绪两极性D.情绪感染性12童情绪的内隐性出现在( )A.幼儿初期B.幼儿中期C.幼儿晚期D.小学生初期13儿最初的笑是( ) A 诱发性的B.外发性的C.内源性的D.信号性的14差别的微笑的出现 是 。

第九章 幼儿的情绪和情感

第九章  幼儿的情绪和情感
第九章 幼儿的情绪和情感
2017/2/27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是无 动于衷的。俗语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人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时,总伴有 欢乐、悲伤、厌恶、愤怒和恐惧等情绪体验。 因而,个体情绪的变化是伴随着个体心理活 动过程产生的,也就是说个体情绪的起伏和变化 是有原因的。成功时……失败时……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情绪为(人和动
物)所共有,而情 感只有(人类)才 有。 动物也有情绪
动物也有情绪
愤怒时咬牙切齿鼻孔张大,是人类祖先准备 搏斗的适应性动作。
悲伤时嘴角下弯,是人类祖先在困难时 求助的适应性动作。
2、情绪是(外现的、暂时的)
如:快乐、愤怒、恐惧、悲哀等。
情感是(内隐的、稳定的)。
二、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 (一)动机作用
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 一个基本成分。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 活动效率。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 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 学习任务。 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能促使人积极 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对于生理内驱力也具 有放大信号的作用,成为驱使人们行为的巨大动 力。如在危险的情况下,人们产生的恐慌感和急 迫感会放大和增强内驱力,使之成为行为的强大 动力。
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是人的需要(中介因素)
情绪与情感与认知的另一重要区别是反映对 象不同:认知反映事物的本身;情绪与情感虽由 客观事物所引起,但客观事物并不直直接决定个 体的情绪情感,它对情绪情感的决定作用以需要 为中介。因此,情绪情感反映客观事物与人需要 之间的关系,是客观事物与人需要之间关系的晴 雨表。

第九章情绪挫折与心理健康

第九章情绪挫折与心理健康

第十二章挫折与心理健康人们生活在世界上,总要遭到某种程度的障碍、干扰、失败,因而处于不快、难受、痛苦等消极情绪状态中,这就是受到了挫折。

大学生产生的许多心理问题都与挫折密切相关。

因此了解挫折的心理知识,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锤炼挫折承受力,是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挫折及其反应与影响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反应。

挫折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人们在遇到挫折后一般会有哪些反应,挫折对大学生心理又会有哪些影响呢?1.挫折的概念如上所述,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消极的情绪反应。

挫折这一概念包括三方面的涵义。

一是挫折情境。

指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等情境因素。

这些都是客观因素。

如考试不及格,比赛未获得所期望的名次,受到同学的讽刺、打击,谈恋爱过程中失恋等。

二是挫折反应,即对自己的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反应。

这属于主观体验。

常见的有焦虑、紧张、愤怒、攻击或躲避等。

三是挫折认知,即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

这是主观反映。

在这三方面涵义中,挫折认知是最重要的。

对于同样的挫折情境,不同的认知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体验。

如大考前的一次小考失败,有的人认为这正好暴露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是好事,就没有挫折感;有的人则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学习能力极差的表现,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感到伤心、难过,甚至对自己完全丧失信心,产生了较强的挫折反应。

即便是没有挫折情境或事件发生,而仅仅由于挫折认知的作用,也可能产生挫折反应。

例如,正在热恋中,毫无失恋的迹象,可偏偏担心恋人会瞧不上自己。

人际交往中并没有成为众矢之的,可总怀疑同学们在议论自己。

学习成绩本来已很不错,可总害怕考试不能通过。

这些受折的事虽然没有发生,却仍然体验到了焦虑、恐惧、担忧甚至敌对、攻击等挫折的情绪反应,产生挫折感。

心理学基础 情绪情感归纳

心理学基础 情绪情感归纳
11.当你得知一个好消息或坏消息时,别人是否常这 样问你:“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12.你是 否可能是电影院里那个不会为«泰坦尼克号»而哭泣的 唯一的女孩子?
13.你是否非常敬重那些宁死不屈的人?
14.你在玩扑克牌是否是个虚张声势的能手?
15.你常常将自己的好消息通知朋友,你是否曾担 心这样会使他们感到厌烦?
情绪的三因素学说,把情绪体验归之于刺激因素、 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的整合作用。而在认知因素中, 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境的评价在情绪形成中 起着重要作用。情绪和情感正是通过认识活动的 “折射”产生的。
沙赫特-辛格 情绪唤醒理论,情绪认知理论
三组被试注射肾上腺素,单盲。维生素对视觉的影响解释药物 可能引起的反应:第一组心悸、手抖、脸热等正常反应;第二 组身体发抖、脚麻,其它反应没有;第三组不做任何说明。分 两组,进入愉快情景与发怒情景。假设:如果情绪由刺激引起 的生理状态所决定,则三组情绪反应一致;如果由环境因素决 定,则愉快的愉快,愤怒的愤怒。结果:第二组和第三组愉快 的愉快,愤怒的愤怒,而第一组没有相应的愉快和愤怒。结论: 与生理唤醒、环境因素和认知因素都有关。
高兴 17次/分 消极悲伤 9次/分 积极动脑 20次/分
恐惧 64次/分
愤怒 45次/分
情绪状态下的呼吸曲线
六、基本情绪及表情动作
(一)基本情绪
快乐:一般是在所盼望的目的达到后紧张解除时 产生的情绪体验。
愤怒:愤怒是由于遇到与愿望违背的事或愿望不 能达到,一再受阻碍时所引起紧张积累而产生的 情绪体验。
对引起情绪的刺激的知觉 激活内脏和骨骼反应 因身体反应而导致情绪体验
詹姆士-兰格 机体知觉即是情绪,外周理论 难过-哭泣 发怒-打人 害怕-发抖 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才能情绪

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情感因素

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情感因素

第一章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情感因素第九章论述了学生原有知识的性质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一般来说,原有知识决定新的学习能否出现。

例如,未掌握加法的学生不能学习除法,未掌握基本字、词、句的学生不能学习阅读。

本章要讨论的是影响学习的另一重要因素——学习动机。

心理学家一致认为,动机属于影响学习的情感因素。

因为情感因素中有认知成分,所以不能笼统地称为非认知因素。

与原有知识相比,动机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有什么不同呢?教师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这些是本章要讨论的问题。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先要对动机及其相关概念如目标、兴趣、自我图式等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因此,本章首先概述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并阐明学习动机与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接着对主要动机理论做些比较研究;最后介绍两个综合的动机作用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介绍激励与维持学生的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的策略。

学完本章以后,应做到:1.用实例说明学习动机与兴趣、目标、成就需要、内驱力等概念的异同;2.根据现代心理学对学习动机概念的界定,评价本章所介绍的四种动机理论的合理性及其不足之处;3.举例说明如何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内源性学习动机;4.举例说明如何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外源性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概述一、动机与学习动机(一)动机要理解学习动机的含义,先要知道心理学中动机这一术语的含义。

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驱动人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

动物的行为简单,其行为原因比较容易理解。

人的行为复杂,其行为背后的原因不易解释。

在心理学家研究心理现象时,直接观察到的是外界施加的刺激和机体(人与动物)作出的反应(行为)。

至于包括人在内的机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在心理学回答涉及行为起因的问题时便假设一个中间变量,即动机,以解释行为的起因和动力。

在涉及动物行为动机时,常用需要和内驱力来解释。

如食物剥夺引起饥饿,这种饥饿刺激作为一种内驱力驱使动物寻找食物;动物吃到食物,饥饿消失,停止寻找食物行为。

第九章 幼儿的情绪与情感

第九章  幼儿的情绪与情感

第九章幼儿的情绪与情感第一节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1、情绪和情感——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如愉快、忧愁等内心体验)。

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情感则是同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2)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是人类特有的,是个体发生到一定年龄才产生的;(3)情感比情绪更稳定、持久。

联系: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并对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

3、情绪、情感与需要之间的关系。

(1)情绪、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2)客观事物是否引起人的情绪反映,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3)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需要下,也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4)总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这种反映是以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二、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动机作用、组织作用、信号作用、感染作用。

2、情绪、情感的信号作用是指幼儿可以从别人的情绪中获得他人的感情信号,而他们也会将类似的感情信号传递给他人。

3、情绪状态对幼儿的智力操作有什么作用?(1)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监控者,它对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

积极的情绪起协调、组织的作用,消极情绪起破坏、瓦解作用。

(2)研究表明,不同的情绪状态对幼儿的智力有不同的影响,过度兴奋不利于儿童的智力发展,愉快情绪可以提高幼儿智力活动的效果。

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幼儿的兴趣。

(3)相反,痛苦、惧怕等消极情绪对幼儿智力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痛苦、惧怕程度越大,活动效果越差。

4、如何理解幼儿情感的易感染作用?情感的感染作用——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感,这种以情动情的现象称为情感的感染作用。

情感的感染作用在幼儿期表现尤为明显。

三、情绪与身心健康1、理解:情绪与人的身心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她们之间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与答案第九章-情绪与情感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与答案第九章-情绪与情感

第九章 -情绪与情感一、单选题1.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 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2.在冯特提出的情绪三维理论中,下面哪一个维度不包含在其中()A.愉快一不愉快B.激动一平静C.注意一拒绝 D .紧张一松弛3.所谓 "人逢喜事精神爽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皆是 ( )的绝好写照。

A.心境B.激情C.应激D.情境4.根据坎农一巴德情绪学说,情绪的中心位于( )。

A.内脏B.外周神经系统C.杏仁核D.丘脑5.在情绪的认知理论中强调对刺激情景的评估作用的理论是( )。

A.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B.沙赫特的二因素情绪理论C.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理论D.伊扎德的动机一分化理论6.当人处于应激状态下时会出现肌肉紧张、血压升高等反应,这是情绪的( ) 表现。

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C.生理唤醒D.行为反应7.詹姆斯一兰格的情绪理论主要强调的是( )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A.中枢神经系统B.植物性神经系统 C 认知评价 D .动机水平8.当个体遇到对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时,会出现"意识狭窄 " 现象,此时 ( )。

A.人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B.出现意识消失的情况C.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D.对发生的鲁莽行为可以不负责任9.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以() 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A 对客观事物的感知 B 个体的愿望和需要C 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D 个体的能力与人格10.下面属于情绪而不属于情感的是( )。

A 对艺术作品的欣赏B 对祖国的热爱 C 助人为乐的幸福感D 高考被录取带来的喜悦11*. 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A.情绪B.情感C.心境D.应激12、内驱力其实就是()。

A 生理性动机B 社会性动机C 内部动机D 外部动机13.在荒邻野外看见老虎 , 人们害怕,而看见动物园中笼子中的老虎,不但不怕反而高兴,这种现象说明:A.刺激决定情绪B.认知决定情绪 C.生理唤醒决定情绪D.身体状态决定情绪14. “新厌旧,忽冷忽热,易喜易悲喜”是情绪和情感的哪种特性A.兴奋性B.深刻性 C. 稳定性D.效能性15. “范进中举”故事中当范进得知考中时的情绪状态是() .A. 应激B. 心境C. 焦虑D.激情16. 情绪和情感的信号功能是通过( ) 来实现的?A. 动机B.适应C.表情D.心境。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九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九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真笑还是假笑?
体态表情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情绪和情感同属于感情性心理活动的范畴,
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 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 容;情绪离不开情感,情感通过情绪得以表达。
2.区别:
• (1)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情绪一般与人的较低级的
需求即生理性需要相联系,而情感往往与人的高级需求即 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 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 也就是说情绪对婴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 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
• 二、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 情绪与认知之间关系密切,一方面,情绪 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和发展;另一方面, 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 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 三、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 (三)表情的社会化

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有些表情是生物学
性质的本能表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
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表情日益社会化。
• 1.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

表情所提供的信息,对儿童与成人交往的发
展与社会性行为的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 2.运用社会化表情的能力
• 先天的表情能力只能保持一定水平,如 果缺乏后天的学习,先天的表情能力会下 降。盲童由于缺乏对表情的人际知觉条件 ,其表情的社会化受到了障碍。
(二)情感影响认识过程
人的情感不仅以认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会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情绪是诸多心理因素中对身心健康影响 最大、作用最强的成分。
愉快而稳定的情绪,能使人精力旺盛, 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促进人际交往, 保持身心健康,促进事业成功。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理解学前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掌握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1.2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儿童发展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第二章:婴儿期心理发展2.1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掌握感知、记忆、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特点了解婴儿期的认知发展对后期学习的影响2.2 婴儿期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理解婴儿期的情感表达和社会互动特点掌握培养婴儿情感和社会能力的方法第三章:幼儿期心理发展3.1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掌握幼儿期的思维、语言和学习能力发展了解幼儿期的认知特点和对教育的启示3.2 幼儿期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理解幼儿期的情感表达和社会互动特点掌握培养幼儿情感和社会能力的方法第四章:学前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4.1 个性发展概述了解个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教育方法4.2 社会性发展概述理解社会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教育方法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5.1 心理健康概述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掌握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5.2 心理障碍概述理解心理障碍的类型和特点掌握识别和处理心理障碍的方法第六章:感知与注意力发展6.1 感知觉概述理解感知觉的基本概念掌握感知觉的发展特点与教育意义6.2 视觉与听觉发展探讨视觉与听觉的发展过程分析视觉与听觉对幼儿认知的影响6.3 注意力的发展认识注意力及其发展的重要性掌握提高幼儿注意力的教育策略第七章:语言发展7.1 语言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语言发展的阶段与特点理解语言发展的重要性7.2 语音、词汇与句子发展探讨语音、词汇与句子的发展过程分析语言发展对幼儿认知的影响7.3 语言教育与促进掌握语言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探讨如何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第八章:认知发展8.1 思维发展理解思维的基本类型与特点掌握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教育策略8.2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发展探讨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发展过程分析如何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与创造力8.3 智力发展与评估掌握智力发展的基本理论了解智力评估的方法与注意事项第九章:情绪与情感发展9.1 情绪与情感的基本理论理解情绪与情感的定义与区别掌握情绪与情感的发展特点9.2 情绪调节与情感表达探讨情绪调节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掌握培养幼儿情绪调节与情感表达能力的策略9.3 情绪教育与心理健康理解情绪教育的目标与方法探讨情绪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第十章: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10.1 亲子关系概述理解亲子关系的类型与特点掌握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10.2 家庭教育概述探讨家庭教育的目标与原则分析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作用10.3 家庭教育策略与案例分析掌握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家庭教育中的典型案例,以提高家庭教育能力第十一章:同伴关系与社交发展11.1 同伴关系的形成与特点理解同伴关系的定义和发展阶段掌握同伴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11.2 社交技能的发展探讨社交技能的培养和重要性分析社交技能对幼儿适应环境的作用11.3 同伴冲突与解决策略认识同伴冲突的类型和原因掌握解决同伴冲突的有效方法第十二章: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12.1 道德发展的理论基础理解道德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掌握道德发展的心理过程12.2 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探讨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实践原则分析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12.3 道德教育的实施与评价掌握道德教育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了解道德教育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第十三章:游戏与学习13.1 游戏理论概述理解游戏的意义和功能掌握游戏发展的心理理论13.2 学习理论概述探讨学习的类型和过程分析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13.3 游戏在学习中的作用认识游戏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掌握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策略第十四章:特殊需求儿童的心理与发展14.1 特殊需求儿童的定义与分类理解特殊需求儿童的常见类型和特点掌握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原则和方法14.2 智力障碍与阿斯伯格综合症探讨智力障碍和阿斯伯格综合症的特点和表现分析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策略和干预方法14.3 语言障碍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认识语言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和影响掌握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和支持方法第十五章: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15.1 学前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了解当前学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发展方向分析未来学前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5.2 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探讨学前教育政策的改革和实施掌握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实践方法15.3 未来学前心理学家的素养与培养理解学前心理学家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要求探讨未来学前心理学家的培养和教育路径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理解学前心理学的定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其意义;掌握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教育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情绪和情感一、单项选择题1.情绪情感是以哪种选项为中介的反映?A.需要 B.动机C.态度 D.兴趣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映了人的A.道德感 B.美感C.理智感 D.成就感3.热爱追求真理是哪种情感体验?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荣誉感4.情绪情感是下列哪种选项关系的反映A.现实与人B.人与人C.生理与心理需要D.现实与人的需要5.“易喜易悲、忽冷忽热”是情绪的哪种特性?A.兴奋性B.深刻性C.稳定性D.效能性6.“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下列哪种情绪状态?A.心境 B.激情C.应激 D.热情8.“手舞足蹈”是人的A.面部表情 B.言语表情C.身段表情 D.外部表情9.情感主要是指和下列哪种选项相联系的态度体验?A.生理需要B.交往性需要C.成就需要D.社会性需要10.情绪、情感是在下列哪种心理活动基础上产生的A.态度B.动机C.认识D.个性11.“暴跳如雷、欢喜若狂”反映的情绪状态是A.心境 B.激情C. 应激D.兴奋二、填空题1.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而产生的。

2.情绪情感的外部表情变化主要表现在为面部表情、和三个方面。

3.人的原始的情绪有快乐、、愤怒和。

4.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强烈、短暂、爆发的情绪状态是。

描述。

5.人的高级社会情感有道德感、和。

6.道德感有三个水平,即直觉的道德感、和。

7.心境状态的主要特点是非定向的。

8.理智感是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体验。

9.詹姆斯、兰格认为情绪产生于的活动;坎农、巴德则认为情绪的中心是。

三、名词解释1.情绪2.需要3.心境4.激情5.应激6.道德感7.美感8.理智感9.表情四、简答题1.情绪、情感有什么区别?2.情绪情感同认识过程的关系如何?3.心境的特点及产生原因有哪些?4.激情的特点及产生原因有哪些?5.应激的特点是什么?6.高尚道德情感包括哪些内容与形式?7.表情动作有何意义?8.情绪、情感过程有何作用?五、论述题1.怎样培养训练学生具有良好的心境?2.怎样控制和调节人的激情?3.怎样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调适不良情绪?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A3.C4.D5.C6.A7.C8.D9.D 10.C 11.B二、填空题1.需要态度体验2.身段表情言语表情3.悲哀恐惧4.心境激情5.美感理智感6.想象的道德感伦理的道德感7.弥散性(感染性)8.认识(智力)9.植物性神经系统丘脑三、名词解释1.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或群体对其生存与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3.心境是一种较持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

4.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暴风雨般的、激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

5.应激又称应激状态,是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险情境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6.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7.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美的特征的情感体验。

8.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9.表情动作简称为表情,是情绪在有机体上的外显表现,或者指有机体通过自己身体的外显行为来表达感情。

四、简答题1.情绪和情感虽都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但是二者之间有如下区别;①从情绪和情感的内容与需要角度来看。

情绪一般是和机体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情感是同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

②从发生角度看。

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态度体验。

情感发生较晚,是人类特有的,刚出生的新生儿及婴儿并未产生情感,它是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逐渐在社会生活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③从情绪、情感的表现形式来看,情绪带有情境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特点,而情感是与稳定的社会事件的内容密切相关的,从多方面感受事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某种持久的、稳定的态度体验。

④情绪冲动外露,情感深沉隐含。

2.情绪、情感同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两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从二者联系来看:①认识过程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前提与基础,人有了对事物本身属性的认识,才可能有主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反映,从而产生情绪与情感。

②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全部认识过程都和情绪、情感相联系,认识不仅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基础,也是影响、控制、调节情绪情感的重要因素。

人对客观对象及环境的认知比较、判断和评价不同,其情绪状态与行为也不一样。

③情绪、情感也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对人的认识产生动力或阻力性作用。

从二者区别来看:①认识过程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特点和内部运动规律,而情绪、情感过程则是反映了主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

②认识过程是通过具体形象、动作或抽象方式等,来反映客观对象;情绪、情感是通过态度体验来反映主客体间的关系,机体变化明显。

③认识过程的随意性较强,可以随意开始或停止某种认识,情绪、情感只有通道认识活动,才具有某些随意的性质。

3.心境有如下特点:①它是一种缓和而又微弱的情绪体验;②心境体验持续时间较长,少则数日,长则数年;③是一种非定向的、弥散性的情绪体验,如人逢喜事精神爽,似乎会使各种事物部感染上“快乐的色彩”。

引起心境的原因有:①生活中的一般事件的刺激作用,如工作顺利或失误,人际关系好或不好都可引起不同心境。

②带有一般性的感情色彩的表象再现回忆能导致心境发生;③人体生物节律,即体力、智力、情绪的最佳状态呈周期性变化对心境产生影响;④对心境具有决定件影响的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理想、信念、世界观。

人的心境悲观与快乐虽受自然环境与条件的影响,但主要起作用的是让会条件和人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观。

4.激情有如下持点:①激情是一种非常强烈的、类似狂风暴雨般的情绪,如狂喜、暴怒、惊恐等;②持续时间很短暂,发作之后、很快停止或减缓;③指向与定向性较明显,激情通常是针对某个对象而爆发的。

激情产生的原出有:①生活中的重要的或重大的事件发生,如信仰破坏、亲人死亡或极端喜悦的事出现;②与自己的意向或愿望相对立而引起的心理冲突;③过度的抑制或兴奋可能导致激情产生;④超强刺激降低了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因而对皮下中枢控制减弱、皮下情绪中枢强烈兴奋的结果。

5.应激有如下特点:①应激是在突如其来的或过分危险的条件下(如失火、地震、爆炸、飞机失事等)出现的情绪状态;②在情绪两极性维度中,它是偏重于紧张与轻松这一情绪维度中的极端紧张的表现;③应激有双重作用,它能很快改变有机体的激活水平,引起情绪的高度应激化和行动的积极化,另一方面应激使人的认识狭窄,很难实现符合目的的行动,作出不适当反应;④应激状态的延续能击溃一个人的生物化学防御机制,出现一般适应综合症。

应激反应可分为三个阶段:惊觉阶段;阻抗阶段;衰竭阶段。

最后可能导致严重疾病或死亡。

6.高尚的道德情感按其内容来分有: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与荣誉感;对劳动热爱和对公共事务负责的义务感和责任感;革命的同志感、友谊感、同情感和革命人道主义情感;是非感、善恶感、正义感等。

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①由某种情境感知直接引起的直觉的道德情绪体验,如自己做错了事马上觉得“不安”或“羞愧”。

②由道德典范人物的形象引起与具体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③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情感体验。

7.表情动作有如下作用:①表情动作有传递信号的意义,根据外部表情动作,人们可以判断他人内心的情绪体验,因此表情也是测量情绪的客观指标之—;②人的表情是动物表情演化来的,是生存斗争适应环境的结果;③在现代,表情具有重要的社会性功能,表情动作是文明社会的一种交际手段,是人类独特的“情情言语”,是辅助言语交际的得力工具,教师运用表情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

8.(1)情绪、情感的两极性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①积极的动力(或增力)作用与消极的阻力(或减力)作用;②肯定与否定作用;③紧张与轻松作用;④激动与平静状态;⑤情绪情感的强弱两极状态等。

(2)情绪、情感对身心的影响作用:①同身心健康关系密切(如长期焦虑、忧愁、悲伤、恼怒、压抑能导致许多心因性疾病);②同智力发展关系紧密,其对人的智力发展、认识活动有积极的动力作用与调节作用;③同人的思想品德健康也关系密切,道德情感是品德结构的一个重要成分,高尚情操(即情感和操守)是良好品德的基础;④对人的行为的动力作用、对人的智力行为和工作行为起着组织与协调作用,直接影响人的工作与学习效率;⑤可以协调人的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情绪情感通过表情传送信息,彼此共鸣,达到促进人际互动的作用。

五、论述题1.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百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心境,有助于人的积极性发挥,工作与学习效率的提高;不良的心境会妨碍工作、妨碍学习、影响身心健康。

良好心境是人的个性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心境养成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要有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世界观、作为良好心境的基础;②宽广的胸怀、眼光远大,有助于养成良好心境;③增强生活适应能力,敢于面对现实,正视现实;④培养幽默感和恢谐心理,有助于人们缓和情绪的冲突和紧张;⑤学会从多角度看问题;⑥学会协调人际关系,提供好的人际环境。

⑦养成广泛而深刻的兴趣爱好,对生活充满情趣,有事业心,忠诚并热爱自己的工作;⑧注意心理卫生和保健,保持心理平衡等是养成良好心境的心理条件。

2.控制激情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激情爆发之前,有意识用理智来控制,做到“三思而后行”,用“宽容忍让”的方法或“计数方法”,来缓和激情作用;②在激情爆发之中,控制某些粗鲁动作,用言语劝告宽息,并采取合理释放、适当转移、艺术升华、自慰(甜柠檬心理或酸葡萄心理)或自控方法都有控制激情的作用;③平时多加强思想修养和自我克制的意志力的锻炼。

养成涵养谦逊的品质,办事既热情又稳重.冷静地处理矛盾,有良好品德、就能有效控制激情,防止过火的行为发生。

3.高尚情操的培养和不良情绪的调适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

怎样进行: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良好的情绪情感倾向性提供个人意识倾向的基础;②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③有针对性地进行不良情绪的调运适。

第一,要矫正学生头脑中产生消极情感的那些错误的或半糊涂的观念;第二,不应简单禁止,应用疏导方法,辅导学生以适度节制和合理释放、升华等方法消除不良情绪的纷扰,减少其心理压力和紧张度;第三,要动之以情、以情感人,尊重学生的人格,消除学生的逆反与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第四,应加强正面教育.利用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第五,应辅导学生热爱生活,主动社交,积极活动,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从而获得心理上的乐趣与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