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情绪情感发育
第九章___情绪情感发育
![第九章___情绪情感发育](https://img.taocdn.com/s3/m/f089518051e79b896902261c.png)
能更好的再认他人的基本 情绪。 社会参照的出现。
1~3岁
能体验到复杂的情感,自 我表现意识增强,幼儿开 始谈论情绪和掩饰情绪。 同情反应出现。
情 绪 情 感 发 育 阶 段 的 理 论
布里奇斯的儿童情绪发育理 论 伊扎德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
孟昭兰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
布里奇斯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
出生 3个月 6个月 惧怕 厌恶 愤怒 12个月 兴高采烈 亲爱 激动(兴奋) 痛苦 快乐
与同伴间的社会性交往
※积极情绪多的、能很好地处理自己情绪体验以
及善于向其他孩子表明自己情绪状态的儿童更 受人欢迎,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
5.情绪情感促进婴幼儿意识产生及个性形成
*情绪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为意识提供最初的来
源和成分
*婴儿对自身不同的情绪体验,促使其形成和加
强对自身形象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母孕期情绪,行为和精神状况也可影响婴 幼儿情绪和行为,母孕期情绪和精神状况 差,婴幼儿情绪和行为的异常率高。
遗传上气质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情绪行 为的不同 。
气质是个性形成的基础。婴幼儿期不良的气质 类型今后更有可能发展成不良的个性,从而构 成情绪障碍的发病基础。
婴幼儿情绪障碍与遗传因素有关,有研究发 现,分离性焦虑与遗传因素有关,儿童自闭 症的同胞患病率为2%~3%,是一般人群的 50~100倍,单卵双生儿同病率远高于双卵 双生儿 。
第四节 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 及异常发育
情绪是婴幼儿心理生活中的一个 重要方面,早期儿童,特别是2~3 岁的幼儿,其情绪的发展对今后的 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情绪 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 个体适应现代复杂的人际关系的社 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
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612f06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6.png)
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在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对他们的整体发展和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过程和对他们的影响。
一、情绪的发展婴幼儿的情绪发展从出生开始就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和规律。
在出生后的初期,婴幼儿主要表现出生理性的情绪,如饥饿、不适和疲劳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开始表现出复杂的情绪,如喜悦、愤怒和恐惧等。
随着婴幼儿的成长,他们逐渐开始具有对外部刺激的感知和反应能力。
他们可以分辨不同的情绪和表情,并通过肢体语言和表达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一阶段的发展对于婴幼儿的情感交流和社交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
二、情感的发展婴幼儿的情感发展与情绪发展密切相关。
情感是婴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和体验的综合体现。
在初期,婴幼儿主要通过亲子关系来建立情感联系。
他们会与主要照顾者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并通过依恋行为来寻求安全感和满足。
随着婴幼儿的成长,他们逐渐开始与其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如与同伴的互动和家庭成员的交流。
这一阶段的发展对于婴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三、影响婴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因素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家庭环境是婴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个温暖、稳定和支持性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婴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
其次,主要照顾者的陪伴和亲密关系对婴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婴幼儿需要感受到主要照顾者的爱和关怀,以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此外,婴幼儿所处的社交环境也对他们的情绪情感发展产生影响。
与同伴的互动和交流可以提供婴幼儿情感表达的机会,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交流的发展。
而不良的社交环境和缺乏亲密关系的影响可能导致婴幼儿情感的不健康发展。
四、促进婴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方法为了促进婴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家庭和社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提供一个温馨和稳定的家庭环境,给予婴幼儿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这包括与婴幼儿建立亲密的关系,提供适当的照顾和安全感。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九章情绪与情感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九章情绪与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f29d3483240c844768eaee4d.png)
第九章-情绪与情感一、单选题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 )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2.在冯特提出的情绪三维理论中,下面哪一个维度不包含在其中( ) A.愉快一不愉快B.激动一平静C.注意一拒绝D.紧张一松弛3.所谓 "人逢喜事精神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皆是 ( )的绝好写照。
A.心境B.激情C.应激D.情境4.根据坎农一巴德情绪学说,情绪的中心位于 ( )。
A.内脏B.外周神经系统C.杏仁核D.丘脑5.在情绪的认知理论中强调对刺激情景的评估作用的理论是 ( )。
A.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B.沙赫特的二因素情绪理论C.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理论D.伊扎德的动机一分化理论6.当人处于应激状态下时会出现肌肉紧张、血压升高等反应,这是情绪的 ( ) 表现。
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C.生理唤醒D.行为反应7.詹姆斯一兰格的情绪理论主要强调的是 ( )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A.中枢神经系统B.植物性神经系统C认知评价D.动机水平8.当个体遇到对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时,会出现 "意识狭窄"现象,此时 ( )。
A.人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B.出现意识消失的情况C.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D.对发生的鲁莽行为可以不负责任9.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以 ( )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A对客观事物的感知B个体的愿望和需要C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D个体的能力与人格10.下面属于情绪而不属于情感的是 ( )。
A对艺术作品的欣赏B对祖国的热爱C助人为乐的幸福感D高考被录取带来的喜悦11*.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A.情绪B.情感C.心境D.应激12、内驱力其实就是()。
A生理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内部动机D外部动机13.在荒邻野外看见老虎,人们害怕,而看见动物园中笼子中的老虎,不但不怕反而高兴,这种现象说明:A.刺激决定情绪B.认知决定情绪C.生理唤醒决定情绪 D.身体状态决定情绪14. “喜新厌旧,忽冷忽热,易喜易悲”是情绪和情感的哪种特性A.兴奋性B.深刻性C.稳定性D.效能性15.“范进中举”故事中当范进得知考中时的情绪状态是().A. 应激B. 心境C. 焦虑D.激情16. 情绪和情感的信号功能是通过( )来实现的?A. 动机B.适应C.表情D.心境。
《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评定》教案
![《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评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803f7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9.png)
《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评定》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习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评定的方法和技巧。
3. 掌握如何观察和记录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变化。
4. 培养教师对婴幼儿情绪情感问题的识别和干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评定的方法和技巧。
3. 观察和记录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变化的方法。
4. 婴幼儿情绪情感问题的识别和干预策略。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评定的方法和技巧。
2. 演示法:展示观察和记录婴幼儿情绪情感变化的实际操作过程。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婴幼儿情绪情感问题的实际案例,讨论识别和干预策略。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确保教室安静、舒适,有利于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评定教学的进行。
2. 教学材料准备:教案、PPT、案例分析材料等。
3. 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评定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讲解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评定的方法和技巧。
3. 展示观察和记录婴幼儿情绪情感变化的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方法。
4. 分析婴幼儿情绪情感问题的实际案例,讨论识别和干预策略。
5. 总结教学内容,强调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评定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观察和记录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变化,并思考如何干预解决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学生对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评定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评估学生对观察和记录婴幼儿情绪情感变化的方法的应用能力。
4. 评估学生对婴幼儿情绪情感问题识别和干预策略的了解程度。
七、教学反馈与改进:1.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婴幼儿情绪情感及社会功能的发育59页PPT
![婴幼儿情绪情感及社会功能的发育59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dd0c9f1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6.png)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婴幼儿情绪情感及社会功能的发育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九章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九章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7737cc30066f5335b812192.png)
学前儿童发展(课程代码:12340)第九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情绪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婴儿情绪的分化与发展第三节幼儿情绪的发展第四节学前儿童情绪的培养策略第一节情绪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一、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机作用情绪的动机作用是指情绪能够激发人的认知和行为的动机。
情绪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情绪能够以一种与生理性动机或社会性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引导行为。
第二,情绪也可能与动机引发的行为同时出现,情绪的表达能够直接反映个体内在动机的强度与方向。
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
情绪直接指导、调控着儿童的行为,驱动、促使着儿童的行为。
二、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一)促成知觉选择知觉具有选择性,情绪的偏好是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之一。
(二)监测信息的移动对信息监测实际上是注意的过程情绪情感对维持稳定的注意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影响工作记忆情绪情感对记忆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影响记忆的效率,儿童容易记住喜欢的事物,对不喜欢的事物记忆起来十分吃力;二是使记忆的内容根据情绪进行归类,在同样的情绪状态下,记住的材料更容易回忆出来。
(四)影响思维活动(1)嬰幼儿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对其智力操作的影响是明显不同的,具有显著差别。
(2)在外界新异刺激作用下,婴幼儿的情绪可以在兴趣与惧怕之间浮动。
(3)愉快强度与操作结果之间的相关为倒U型关系,即适中的愉快情绪达到最优。
(4)痛苦、惧怕的程度与操作效果之间为直线关系,即痛苦、惧怕程度越大,操作效果越差操作效果随其强度的增加而下降。
(5)强烈的情绪状态或淡漠无情,都不利于儿童的智力探究活动,兴趣与愉快的交替,是智力活动的最佳背景,惧怕和痛苦对儿童智力发展很不利。
(五)影响语言发展情绪态度对幼儿语言发展有重要作用。
表现在:(1)幼儿期时言语的情感功能和指物功能不分。
(2)用情绪激动法可以促进儿童掌握某些难以掌握的词。
三、情绪对学前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表情是其表达情绪、进行社会交往的主要工具。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九章-情绪与情感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九章-情绪与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16621d1bff00bed5b9f31dbf.png)
第九章-情绪与情感一、单选题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 )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2.在冯特提出的情绪三维理论中,下面哪一个维度不包含在其中( )A.愉快一不愉快B.激动一平静C.注意一拒绝D.紧张一松弛3.所谓 "人逢喜事精神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皆是 ( )的绝好写照。
A.心境B.激情C.应激D.情境4.根据坎农一巴德情绪学说,情绪的中心位于 ( )。
A.内脏B.外周神经系统C.杏仁核D.丘脑5.在情绪的认知理论中强调对刺激情景的评估作用的理论是 ( )。
A.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B.沙赫特的二因素情绪理论C.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理论D.伊扎德的动机一分化理论6.当人处于应激状态下时会出现肌肉紧张、血压升高等反应,这是情绪的 ( ) 表现。
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C.生理唤醒D.行为反应7.詹姆斯一兰格的情绪理论主要强调的是 ( )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A.中枢神经系统B.植物性神经系统C认知评价D.动机水平8.当个体遇到对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时,会出现 "意识狭窄"现象,此时 ( )。
A.人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B.出现意识消失的情况C.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D.对发生的鲁莽行为可以不负责任9.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以 ( )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A对客观事物的感知B个体的愿望和需要C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D个体的能力与人格10.下面属于情绪而不属于情感的是 ( )。
A对艺术作品的欣赏B对祖国的热爱C助人为乐的幸福感D高考被录取带来的喜悦11*.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A.情绪B.情感C.心境D.应激12、内驱力其实就是()。
A生理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内部动机D外部动机13.在荒邻野外看见老虎,人们害怕,而看见动物园中笼子中的老虎,不但不怕反而高兴,这种现象说明:A.刺激决定情绪B.认知决定情绪C.生理唤醒决定情绪D.身体状态决定情绪14. “喜新厌旧,忽冷忽热,易喜易悲”是情绪和情感的哪种特性A.兴奋性B.深刻性C.稳定性D.效能性15.“范进中举”故事中当范进得知考中时的情绪状态是().A. 应激B. 心境C. 焦虑D.激情16. 情绪和情感的信号功能是通过( )来实现的?A. 动机B.适应C.表情D.心境。
第9章 情绪
![第9章 情绪](https://img.taocdn.com/s3/m/6d0d72b765ce050876321371.png)
林传鼎(1947-1948): ):新生儿有两种可以分化的 林传鼎(1947-1948):新生儿有两种可以分化的 情绪反应——愉快 愉快, 情绪反应——愉快,不愉快 伊扎德(1991): ):根据成人对婴儿表情录像的反应 伊扎德(1991):根据成人对婴儿表情录像的反应
– 出生后几周之内就出现与人类基本情绪相应的表情:愉 出生后几周之内就出现与人类基本情绪相应的表情: 兴趣,惊奇,恐惧,愤怒,悲伤,厌恶, 悦,兴趣,惊奇,恐惧,愤怒,悲伤,厌恶,等等
二,情绪要素与儿童情 绪的测定
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 并参照情境 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并参照情境判断 行为表现, 情境判断 儿童的情绪诱因和情绪体验 儿童的情绪诱因和情绪体验. 诱因和情绪体验. 通过测定生理反应推断儿童的情绪体验. 通过测定生理反应推断儿童的情绪体验. 生理反应推断儿童的情绪体验 通过儿童的自我描述评定其情绪体验. 通过儿童的自我描述评定其情绪体验. 自我描述评定其情绪体验
愤怒——维护自尊; 维护自尊; 恐惧——自我保护与防御 愤怒 维护自尊 恐惧 自我保护与防御 眼泪——排毒与减压; 笑——共享欢乐,交往 排毒与减压; 共享欢乐, 眼泪 排毒与减压 共享欢乐
情绪发展的意义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 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 形式, 态度和体验. 态度和体验. 认识,理解和接纳儿童的情绪 认识, 情绪是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激发者. 情绪是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激发者. 诱导与调 情绪对儿童认知活动有推动或阻碍作用. 情绪对儿童认知活动有推动或阻碍作用. 节情绪 情绪表达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段. 情绪表达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段. 指导情绪表达 如何对待儿童的情绪反应? 如何对待儿童的情绪反应?
个体安全 想象的生物 学校和社会交往
第九章少年期的心理发展(讲义)
![第九章少年期的心理发展(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4395f6227d3240c8447ef51.png)
第七章中学生心理发展(18学时)中学阶段又分为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约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历时6年左右的时间。
初中为11、12岁到14、15岁左右,又称为学龄中期。
高中阶段为14、15岁到17、18岁,又成为青年初期。
第一节初中生面临的心理危机初中阶段又称为青春期、少年期(也有人称之为青年初期),是个体身体发展的一个加速期。
其心理的各个方面虽然也在发展,但相对生理发展速度来说则显得较为平稳,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初中生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
一、生理发育高峰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在这一时期,初中生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改变、内脏机能的成熟及性的成熟三个方面,这是青春期生理发育的三大巨变。
1、身高:初中生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身高的迅速增长。
人身高的增长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发生在1岁左右,那时身高一般增加50%以上。
第二次生长高峰发生于初中阶段,据统计,在青春期以前,儿童平均每年长高3—5厘米,而在青春发育期,每年至少要长高6—8厘米,甚至可达10—11厘米。
男女初中生的身高变化是有差异的。
男生进入身高生长加速期的平均年龄是13、14岁左右,然后速度逐渐下降。
女生的这一过程要先于男生近两年,大多数女生从11岁左右开始进入身高生长加速期,14岁左右达到高峰。
需要说明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在身高增长的速度和时间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任何人过早地给自己的身高下结论都是不科学的。
2、体重体重的增长反映身体内脏的增大、肌肉的发达和骨骼的增长变粗,也反映出营养及健康状况等,所以,体重也是身体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
3、第二性征的出现男性表现为喉结突出、嗓音变粗、生长胡须、腋毛、阴毛、阴茎睾丸变粗变大等。
女性表现为嗓音变细、乳房隆起、脂肪增多、生长腋毛阴毛等。
4、体内机能的增强主要表现在血压接近成人水平,为高压90—110毫米汞柱,低压为60--75毫米汞柱,肺活量增大、肌肉增强和大脑的发育成熟。
心理学基础-情绪情感归纳教学文案
![心理学基础-情绪情感归纳教学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b2083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e.png)
6.你去机场接阔别重逢的男或女朋友时,是否会高 兴得让周围的人都能觉察到呢?
7.别人给你讲笑话时,你是否会发出格外开心的笑 声?
8.你是否常常把心情写在脸上?
9.你是否曾在参加别人的婚礼后,为自己的孤单落 寞黯然哭泣过?
10.当你听说张国荣仙逝的消息,是否闷闷不乐了好 几天?
4.情绪与动机有连带关系
二、情绪和情感的性质
测谎仪及其记录
说谎不一定伴随独特的生理反应 被试可以通过一定方式搅乱测量结果
三、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
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是指每一种情绪和情感 都能找到与之对立的情绪和情感
愉快-悲伤 紧张-轻松 激动-平静 强-弱
四、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情绪的生理性和情感的社会性 情绪发展在先,情感体验产生在后 与情感相比,情绪不稳定 情绪表现的外显性和情感表现的内在性
情绪的三因素学说,把情绪体验归之于刺激因素、 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的整合作用。而在认知因素中, 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境的评价在情绪形成中 起着重要作用。情绪和情感正是通过认识活动的 “折射”产生的。
沙赫特-辛格 情绪唤醒理论,情绪认知理论
三组被试注射肾上腺素,单盲。维生素对视觉的影响解释药物 可能引起的反应:第一组心悸、手抖、脸热等正常反应;第二 组身体发抖、脚麻,其它反应没有;第三组不做任何说明。分 两组,进入愉快情景与发怒情景。假设:如果情绪由刺激引起 的生理状态所决定,则三组情绪反应一致;如果由环境因素决 定,则愉快的愉快,愤怒的愤怒。结果:第二组和第三组愉快 的愉快,愤怒的愤怒,而第一组没有相应的愉快和愤怒。结论: 与生理唤醒、环境因素和认知因素都有关。
1-10题的答案yes与11-20题相同——由张 有驰型
第九章 幼儿的情绪和情感
![第九章 幼儿的情绪和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971d391776c66137ef061903.png)
2017/2/27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是无 动于衷的。俗语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人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时,总伴有 欢乐、悲伤、厌恶、愤怒和恐惧等情绪体验。 因而,个体情绪的变化是伴随着个体心理活 动过程产生的,也就是说个体情绪的起伏和变化 是有原因的。成功时……失败时……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情绪为(人和动
物)所共有,而情 感只有(人类)才 有。 动物也有情绪
动物也有情绪
愤怒时咬牙切齿鼻孔张大,是人类祖先准备 搏斗的适应性动作。
悲伤时嘴角下弯,是人类祖先在困难时 求助的适应性动作。
2、情绪是(外现的、暂时的)
如:快乐、愤怒、恐惧、悲哀等。
情感是(内隐的、稳定的)。
二、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 (一)动机作用
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 一个基本成分。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 活动效率。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 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 学习任务。 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能促使人积极 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对于生理内驱力也具 有放大信号的作用,成为驱使人们行为的巨大动 力。如在危险的情况下,人们产生的恐慌感和急 迫感会放大和增强内驱力,使之成为行为的强大 动力。
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是人的需要(中介因素)
情绪与情感与认知的另一重要区别是反映对 象不同:认知反映事物的本身;情绪与情感虽由 客观事物所引起,但客观事物并不直直接决定个 体的情绪情感,它对情绪情感的决定作用以需要 为中介。因此,情绪情感反映客观事物与人需要 之间的关系,是客观事物与人需要之间关系的晴 雨表。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 概论OK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 概论OK](https://img.taocdn.com/s3/m/1b156d20eefdc8d376ee3240.png)
第一节一、概 念
人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生长和 发育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其包括以下三个概念: ①生长(growth)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 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 表示,是量的增加。 ②发育(development)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 功能成熟,主要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发育,重 点涉及儿童的感知发育、思维发育、语言发育、人格发育 和学习能力的发育等,是质的改变。 ③成熟(maturation)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 的、完全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 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中国
3.20世纪30年代 黄翼著有《儿童心理学》、《神仙故事 与儿童心理》、《儿童绘画之心理》等著作, 还进行了儿童语言发育及儿童性格评定等研 究。
第一节三、发展简史
中国
4.20世纪50~60年代 在苏联儿童心理学的影响下,我国学者着 重探讨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方向问题。60 年代,朱智贤编写的《儿童心理学》对中国儿 童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起了积极作用。 实验研究对象大多集中在幼儿期和童年期 的儿童。研究课题以认知发展为多,还进行了 关于6岁儿童入学问题、儿童道德品质形成问 题以及儿童脑电等研究。
陈鹤琴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批判旧教育的一句名言:“教死书,死教书,
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对陈鹤琴的教育思 想影响很大。因而陈教授把这句话改成:“教活书,活教 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陈鹤琴曾请陶行知作了中华儿童教育社社歌。这个社歌体 现他在儿童教育上的一贯主张。歌中所谓“发现小孩”、 “了解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变成小 孩”,才能教育小孩,是一套完整的儿童教育原则。
人体发育学 复习资料
![人体发育学 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95da76802d276a201292e5d.png)
人体发育学复习资料《人体发育学》目录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第一节概述一、概念二、研究范围三、发展简史四、基本理论五、学习和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第二节正常发育规律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二、生长发育的规律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四、体格发育五、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发育六、神经与心理发育第三节异常发育一、运动功能障碍二、行为障碍或异常三、言语和语言障碍四、学习障碍五、精神发育迟滞六、孤独症七、重症身心发育障碍第四节发育评定一、概述二、体格发育评定三、神经心理发育评定四、运动发育评定第二章胎儿期发育第一节胎儿期发育规律一、胎儿宫内发育分期二、胎儿发育进程三、胎儿期生理功能发育四、胎儿期运动功能发育五、胎儿期认知发育第二节胎儿发育的影响因素一、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二、胎教第三节胎儿发育的监测一、胎儿发育监测的途径二、胎儿监测方法及内容第三章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第一节粗大运动发育规律一、反射发育二、姿势运动发育第二节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一、影响因素二、异常发育第三节粗大运动发育评定一、评定内容及方法二、常用的评定量表第四章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第一节精细运动发育规律一、手功能发育二、视觉功能发育三、手眼协调能力发育第二节影响精细运动发育的冈素及异常发育一、精细运动发育的影响因素二、精细运动的异常发育第三节精细运动发育评定一、精细运动发育评定内容和方法二、常用康复评定量表第五章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第一节言语语言发育规律一、语言概述二、言语功能发育的生理基础三、前言语行为四、言语的发生发育五、语言发育的特点第二节影响言语语言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一、语言发育的影响因素二、言语语言功能的异常发育第三节言语语言功能发育评定一、言语功能发育评定二、构音障碍运动功能评定三、其他评定第六章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第一节认知功能发育规律一、认知功能概述二、认知功能的发育三、上肢功能与认知发育的关系四、游戏与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第二节影响认知功能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一、影响认知功能发育的因素二、异常发育第三节认知功能发育评定一、认知功能发育的评定方法二、认知功能发育评定量表第七章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第一节情绪情感的发育规律一、情绪情感发育的意义二、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三、情绪情感发育的阶段四、基本情绪的发育五、情感引发的社会功能发育第二节情绪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一、情绪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二、情绪情感的异常发育第三节情绪情感及其社会功能发育评定一、评定方法二、评定内容第八章学龄前期与学龄期第一节学龄前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二、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三、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二节学龄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二、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三、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九章青春期发育第一节生理及心理发育一、生理发育特点二、心理发育特点第二节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一、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二、生长发育的异常第三节生理及心理发育指导一、合理营养二、注重体育锻炼三、生理卫生知识教育四、促进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第十章成人期第一节青年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二、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三、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二节成年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二、中年期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三、中年期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四、中年期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三节老年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社会特征二、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三、心理发育的指导一、重点难点(复习要点)格塞尔设计的《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是最著名的行为发育测量方法出生时的平均头围32-34cm1岁左右头胸围交叉,一般营养状况好的小儿头胸围交叉出现早婴儿最先出下中切牙,一般6岁左右先出第一磨牙(又称6龄齿),12岁后出第二磨牙,17岁后出第三磨牙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是人的整个发育过程的初始环节和重要阶段胚胎期(受精后3-8周)是胎儿器官,四肢和其他生理系统分化,生成的最重要时期,即关键期,也是胎儿发育的最敏感期外胚层发展成皮肤,头发,指甲和部分牙齿,感知器官和神经系统;中胚层发展成肌肉,骨骼,泌尿,血液和循环系统;内胚层发展成消化系统和其他内部器官和腺体正常胎儿神经系统发育最快是妊娠中期到出生后18个月之间。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635c68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5.png)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1.出生至1岁:婴儿在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哭泣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们可以通过眼神交流和表情接收到他人的情感,但还不能理解他人的感受。
同时,婴儿的情绪也受到生理需要的影响,例如饥饿、疼痛等。
2.1岁至3岁: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逐渐理解和表达情感,如喜悦、害怕、愤怒等。
他们可以通过语言、面部表情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能够根据他人的情绪做出回应。
此外,幼儿在这个阶段会经历分离焦虑,即对与父母或照顾者的分离产生焦虑和恐惧。
3.3岁至6岁:幼儿在这个阶段逐渐发展出对自己情感的认识能力。
他们能够分辨自己的情感和他人的情感,并开始意识到行为和情绪之间的关系。
幼儿还会通过幻想和角色扮演来表达和理解情感。
例如,他们可能会扮演一个生气的角色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4.6岁至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对复杂情绪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如羞愧、嫉妒、幸福等。
他们逐渐能够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感,并能够做出适当的反应。
儿童还能够通过阅读和故事来扩展对情感和情绪的理解。
1.情感教育:家长和教师可以帮助幼儿识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并指导他们学会表达情感的适当方式。
2.模仿和角色扮演:为幼儿提供模仿和角色扮演的机会,帮助他们通过模仿和角色扮演来理解和表达情感。
3.情感素材:提供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情感素材,如绘本、音乐和电影等,以帮助他们扩展对情感的理解。
4.情感管理:教导幼儿掌握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倾诉、冷静等,以帮助他们有效应对情绪困扰。
5.情感沟通:鼓励幼儿与他人进行积极有效的情感沟通,倾听他人的情感并给予适当的回应。
总结起来,幼儿情绪情感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婴儿时期的基本情绪表达到学龄前期对自己和他人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和引导对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至关重要,有助于他们建立健康的社交和心理发展基础。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与答案第九章-情绪与情感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与答案第九章-情绪与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839cf07f69eae009581beccc.png)
第九章 -情绪与情感一、单选题1.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 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2.在冯特提出的情绪三维理论中,下面哪一个维度不包含在其中()A.愉快一不愉快B.激动一平静C.注意一拒绝 D .紧张一松弛3.所谓 "人逢喜事精神爽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皆是 ( )的绝好写照。
A.心境B.激情C.应激D.情境4.根据坎农一巴德情绪学说,情绪的中心位于( )。
A.内脏B.外周神经系统C.杏仁核D.丘脑5.在情绪的认知理论中强调对刺激情景的评估作用的理论是( )。
A.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B.沙赫特的二因素情绪理论C.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理论D.伊扎德的动机一分化理论6.当人处于应激状态下时会出现肌肉紧张、血压升高等反应,这是情绪的( ) 表现。
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C.生理唤醒D.行为反应7.詹姆斯一兰格的情绪理论主要强调的是( )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A.中枢神经系统B.植物性神经系统 C 认知评价 D .动机水平8.当个体遇到对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时,会出现"意识狭窄 " 现象,此时 ( )。
A.人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B.出现意识消失的情况C.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D.对发生的鲁莽行为可以不负责任9.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以() 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A 对客观事物的感知 B 个体的愿望和需要C 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D 个体的能力与人格10.下面属于情绪而不属于情感的是( )。
A 对艺术作品的欣赏B 对祖国的热爱 C 助人为乐的幸福感D 高考被录取带来的喜悦11*. 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A.情绪B.情感C.心境D.应激12、内驱力其实就是()。
A 生理性动机B 社会性动机C 内部动机D 外部动机13.在荒邻野外看见老虎 , 人们害怕,而看见动物园中笼子中的老虎,不但不怕反而高兴,这种现象说明:A.刺激决定情绪B.认知决定情绪 C.生理唤醒决定情绪D.身体状态决定情绪14. “新厌旧,忽冷忽热,易喜易悲喜”是情绪和情感的哪种特性A.兴奋性B.深刻性 C. 稳定性D.效能性15. “范进中举”故事中当范进得知考中时的情绪状态是() .A. 应激B. 心境C. 焦虑D.激情16. 情绪和情感的信号功能是通过( ) 来实现的?A. 动机B.适应C.表情D.心境。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九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九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a0d1bce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1d.png)
真笑还是假笑?
体态表情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
情绪和情感同属于感情性心理活动的范畴,
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 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 容;情绪离不开情感,情感通过情绪得以表达。
2.区别:
• (1)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情绪一般与人的较低级的
需求即生理性需要相联系,而情感往往与人的高级需求即 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 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 也就是说情绪对婴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 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
• 二、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 情绪与认知之间关系密切,一方面,情绪 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和发展;另一方面, 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 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 三、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 (三)表情的社会化
•
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有些表情是生物学
性质的本能表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
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表情日益社会化。
• 1.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
•
表情所提供的信息,对儿童与成人交往的发
展与社会性行为的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
• 2.运用社会化表情的能力
• 先天的表情能力只能保持一定水平,如 果缺乏后天的学习,先天的表情能力会下 降。盲童由于缺乏对表情的人际知觉条件 ,其表情的社会化受到了障碍。
(二)情感影响认识过程
人的情感不仅以认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会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情绪是诸多心理因素中对身心健康影响 最大、作用最强的成分。
愉快而稳定的情绪,能使人精力旺盛, 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促进人际交往, 保持身心健康,促进事业成功。
《学前心理学》第九章-第十三章练习题
![《学前心理学》第九章-第十三章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302d0e683c4bb4cf6ecd184.png)
第九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1.某托儿所训练刚入所的孩子早上来时向老师说“早上好” 下午离所时说“再见” 结果许多孩子先学会说“再见” 而问“早上好”则较晚才学会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孩子早上不愿与父母分离。
这是 ()A.情绪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B.情绪的分化C.情绪对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D.情绪的社会化2 幼小儿童刚上托儿所时一般较易学会离所时的“再见” 而早上向老师说的“早上好”则不易学会这是()A 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两极作用B.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C.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D.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信号作用3.儿童的情绪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是在 ()。
A.3 岁B.4 岁C.5 岁D.6 岁4.最初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等可以称为 ()A.原始的情绪反应B.基本的情绪反应C.混合的情绪反应D.高级的情绪反应5.根据华生的观点不属于原始情绪的情绪是 ()。
A.怕B.怒C.悲D.xx6 按照布里奇斯的研究以下最早产生的情绪是()A.痛苦B.惧怕C.兴奋D.厌恶 7 .3 个月以后婴儿的情绪分化为 ()。
A.快乐和愤怒B.喜爱和厌恶C.快乐和痛苦D.喜爱和恐惧8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A.愉快与惊奇B.愉快与悲伤C.愉快与厌恶D.愉快与不愉快9.打过针的孩子一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与这种情绪相联系的心理现象是 ()。
A.记忆B.思维C.感知觉D.自我意识10儿对看得见而又拿不到的玩具产生不愉快情绪但当玩具在眼前消失时不愉快情绪也很快消失这是 ()A.情绪的内隐性B.情绪的依赖性C.情绪的受感染性D.情绪的情境性11儿看到故事书中的“坏人” 常常会把它抠掉这是 ()的表现。
A.情绪冲动性B.情绪易变性C.情绪两极性D.情绪感染性12童情绪的内隐性出现在 ()A.幼儿初期B.幼儿中期C.幼儿晚期D.小学生初期13儿最初的笑是 () A 诱发性的B.外发性的C.内源性的D.信号性的14差别的微笑的出现是A.最初诱发性微笑发生的标志B.最初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C.最初生理性微笑发生的标志D.最初自发性微笑发生的标志的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昭兰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
婴儿情绪发生的时间、诱因和情绪表现 时间 初生 3-6周 2个月 3~4个月 诱因 痛-异味-新异光、声、 运动
看到人脸或听到高频语声
情绪 痛苦-厌恶-感兴趣 和微笑 社会性微笑 愤怒 悲伤
接受药物注射 痛刺激
7个月 1岁
1 ~ 1.5岁
与熟人分离 新异刺激突然出现
在熟悉的环境遇到陌生人 做了不对的事
*情绪特征是性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
1.婴儿情绪的发育特 点 2.幼儿情绪的发育特 点
1.婴儿情绪的发育特点
与生理需要是否得 到满足直接相关
是儿童与生俱来的 遗传本能,具有先 天性
2.幼儿情绪情感的发育特点
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 情绪体验继续分化
丰富化
引起体验的动因不断增多
(二)环境因素
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对各种有害因素的反应较 为敏感,尤其是有遗传易感素质的个体,受 到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诱发疾病。
家庭因素
在婴幼儿期,关系最密切的环境就是家庭,他们 对于家庭环境依赖性很强。对家庭的依赖不仅是 物质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需要和依赖。
家庭因素
1 家庭背景因素
包括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父母职业、文化素质 和身心健康等方面 2 亲子关系和养育态度
(四)预测性恐惧
兴趣
(一)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
(0~3个月)
(二)相似性再认知觉阶段
(4~9个月)
(三)新异性探索阶段
(9个月以后)
愤怒
愤怒是愿望不能实现或为达到目的 的行为受挫时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 快的情绪体验。愤怒在儿童的成长过 程中出现较早。
第三节
情感引发的社会功能发育
孟昭兰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
孟昭兰指出: 人类婴儿从进化中获得的情绪大约有8~10种, 称为基本情绪,如愉快、兴趣、惊奇、厌恶、 痛苦、愤怒、惧怕、悲伤等。这些情绪在个体 发展中随着婴儿的成熟、生长而逐步出现。她 提出了个体情绪发生的次序、时间,并具体指 出引发各种情绪的诱因。婴幼儿情绪的发生既 有一般规律,又有个体差异。
第四节 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 及异常发育
情绪是婴幼儿心理生活中的一个 重要方面,早期儿童,特别是2~3 岁的幼儿,其情绪的发展对今后的 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情绪 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 个体适应现代复杂的人际关系的社 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 生物学因素:和其它心 理过程一样,情绪和情 感也是脑的机能。在情 绪活动中所发生的机体 变化和外部表现,是与 神经系统的多种水平的 机能联系着的。
依恋的意义
儿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开端和组成部分 婴幼儿情感社会化的主要标志
鲍比尔(Bowlby,1979)依恋形成和发展的阶段模式。
1
前依恋期(出生~ 2个月)
2
依恋建立期(2个月至6~8个月)
3
依恋关系明确期 (6~8个月至24个月)
4
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 (24个月以上)
初级情绪:愤怒、悲伤、快乐、惊讶、恐惧
次级情绪:尴尬、害羞、内疚、嫉妒、骄傲
15
惊 奇
伤心
厌 恶
快 乐 微 笑
兴 趣
害羞
2.情绪的社会化发展
(1)社会性微笑
反射性微笑 最初的 社会性微笑 社会性微笑
初生
五周左右
四个月左右
(2)情绪的自我调节
情绪的自我调节: 利用一定的策略调整自身情绪状态,从而达到个体 所追求的目标。是简单交往阶段(1 ~ 1.5岁)
这时婴幼儿之间的交往行为就是社交 指向行为。社交指向行为指婴儿直接 指向同伴的各种具体行为,如微笑、 发声和说话、给或拿玩具、身体接触 (如抚摸、轻拍、推、拉等)、走或 跑到同伴身边等。
同伴关系的发展
3
互补性交往阶段(1.5 ~ 2.5岁)
随着婴幼儿的发展,婴幼儿之间的交往内容 和形式更为复杂。18~24个月婴幼儿社会性 游戏明显多于单独游戏,与同伴游戏的数量 明显多于母亲
大脑额叶及边缘系统一般支配人类的理性 或突发情绪,是情绪的中枢部分。 前额叶损伤可改变患者的人格特点,使其 产生情绪波动 右侧额叶是主观消极情绪的,是消极情绪 如恐惧、攻击意念的策源地; 左侧额叶与积极情绪建立有关,可监控右 额叶的这些负性情绪。
情绪与植物神经系统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 。 例如,在激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呼吸加速、 加深,心膊加速、加强,外周血管舒张,血压 升高;突然的惊惧,呼吸会出现暂时的中断, 外周血管收缩,脸色变白,出冷汗;
二、情感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 作为主体的自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他 人关系的一种认识 其形成和发展影响着社会性其他方 面的形成和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1.5岁左右 婴幼儿开始能够把自己 作为客体来认知。这种 客体感的发展首先表现 在对自己的面部特征的 认知上。
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1.5~2.0岁 儿童开始了用语言称呼自 己身体的各部分,具有了 用语言标志自我的能力
情绪从指向事物的表面现象 转化为指向事物的内在特征
深刻化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首先表现为幼儿情绪 的冲动性、易变性逐 渐减少 其次表现为情绪逐渐 从外露到内隐
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幼儿的情感更多地在 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 逐渐与社会性需要和 社会性适应相联系
三、情绪情感发育的阶段 1.情绪出现的顺序
大声哭闹得到满足和安抚 爬或走以远离不用愉快的刺激 咬东西或避开不愉快的事物 开始应用语言表达
(3)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关注父母的表情来决定 自己的行动。随年龄增长逐渐频繁,并推广 到其他人。
视觉悬崖
0~3岁婴幼儿情绪发展阶段总结
年龄 情绪表达/调节 情绪理解 婴儿可以对快乐、愤怒、 伤心等面部表情加以区分。 出生~6个月 所有基本情绪出现。 积极情绪的表达受到鼓励并更为 经常的出现。 通过吸吮和回避方式调节消极情 绪。 7~12个月 愤怒、恐惧和悲伤等消极的基本 情绪更经常地出现。 婴儿通过滚动、撕咬或远离令人 不安的刺激物等方式对情绪进行 自我调节。 出现次级(自我意识的)情绪。 婴儿通过转移注意力或者控制刺 激物的方式调节情绪。
能更好的再认他人的基本 情绪。 社会参照的出现。
1~3岁
能体验到复杂的情感,自 我表现意识增强,幼儿开 始谈论情绪和掩饰情绪。 同情反应出现。
情 绪 情 感 发 育 阶 段 的 理 论
布里奇斯的儿童情绪发育理 论 伊扎德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
孟昭兰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
布里奇斯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
出生 3个月 6个月 惧怕 厌恶 愤怒 12个月 兴高采烈 亲爱 激动(兴奋) 痛苦 快乐
所有婴幼儿在正常的成长过程中,都体验 过恐惧、恐怖、担忧、焦虑、羞怯等情绪 情感变化,但对于不能符合自己的需要而 产生的过度的、削弱身体机能的态度体验, 则会出现情绪情感的异常发育。
亲子关系对幼儿情绪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婴 幼儿亲子关系不良将导致情绪障碍。
社会环境因素
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 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 得心理上的发展”。
社会化环境主要是为幼儿提供有利于他们进 行社会化交往的丰富机会,让幼儿了解社会、 熟悉社会、学习社会、适应社会。
二、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异常发育
实际应用
父母可以通过对某些活动的奖励给婴幼儿以喜悦、 欢欣的体验,激活和促进婴幼儿的心理活动
3.情绪情感对婴幼儿认知发育的作用
愉快的情绪
激活婴幼儿的 智力和心理活动
推动、组织 婴幼儿的认知加工
4. 情绪情感是婴幼儿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
※婴幼儿通过情绪反应向别人表达他们的需要
※情绪与语言一起共同实现着儿童与成人、儿童
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2
~ 3岁
掌握代名词“我”,这是儿童自我 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标志着儿 童自我意识的萌芽。
三、情感与亲子交往的发展
亲子交往 存在于亲子之间的双边活动, 它是一种相互影响的过程 婴幼儿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 会关系,对婴幼儿的心理发展 具有重要的影响。
亲子交往的意义
在亲子交往中,父母自觉不自觉地向儿童传 授着多方面的社会性知识、道德准则、行为 习惯和交往技能,也为婴幼儿提供了练习社 交技能的机会,并在其中给予大量引导、纠 正或强化。
与同伴间的社会性交往
※积极情绪多的、能很好地处理自己情绪体验以
及善于向其他孩子表明自己情绪状态的儿童更 受人欢迎,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
5.情绪情感促进婴幼儿意识产生及个性形成
*情绪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为意识提供最初的来
源和成分
*婴儿对自身不同的情绪体验,促使其形成和加
强对自身形象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情 感 引 发 的 婴 幼 儿 依 恋
发情 展感 引 发 的 幼 儿 自 我 意 识
情 感 与 亲 子 交 往 的 发 展
情 感 与 同 伴 关 系 的 发 展
一、情感引发的婴幼儿依恋
依恋(attachment)
是指婴儿与抚养者之间所 建立的亲密的、持久的情 绪联结。表现为婴儿和养 护者之间相互影响并渴望 彼此接近的依附、身体接 触、追随等行为。
母孕期情绪,行为和精神状况也可影响婴 幼儿情绪和行为,母孕期情绪和精神状况 差,婴幼儿情绪和行为的异常率高。
遗传上气质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情绪行 为的不同 。
气质是个性形成的基础。婴幼儿期不良的气质 类型今后更有可能发展成不良的个性,从而构 成情绪障碍的发病基础。
婴幼儿情绪障碍与遗传因素有关,有研究发 现,分离性焦虑与遗传因素有关,儿童自闭 症的同胞患病率为2%~3%,是一般人群的 50~100倍,单卵双生儿同病率远高于双卵 双生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