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差异曲线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及其参考答案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及其参考答案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及其参考答案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消费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缺乏的。

时机本钱:指把某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处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处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

〔或者: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的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又或者:消费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时机本钱是指消费者所放弃的使用一样的消费要素在其他用处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消费可能性曲线:指在资源和技术既定的条件下,消费两种产品的所有最大可能产量组合点的轨迹。

又称消费可能性边界或消费转换线。

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有效配置与利用的科学。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可以购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画出的,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关系的曲线,它向右下方倾斜。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可以供给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画出的,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关系的曲线,它由右上方倾斜。

平衡价格:平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或者说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平衡数量:指市场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商品供给量与需求量,此时的供给数量恰好等于需求数量。

市场平衡:在市场交易中,当消费者愿意出卖的价格和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以及消费者愿意供给的数量和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恰好相等时,市场到达平衡状态,称为市场平衡。

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支持价格:是政府治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消费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置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承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承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的绝对值。
名词解释
6.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论的一种分析方法,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
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
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图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商品1的
数量 和商品2的数量 ,曲线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
所有不同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水平是相同的。
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离原点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
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并且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
点的。
名词解释
13.规模报酬递增
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
递减三种情况。其中,当投入要素数量增加一倍时,如果产出增加高于一倍,
则存在规模报酬递增。设生产函数 = (,K),如果(λ,λK)大于λ(,
微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
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百
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其公式为:
需求量变动率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价格变动率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包括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
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
= −



=−


名词解释
11.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
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
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以变动全部生产要素,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三章1、时机本钱(opportunity cost):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时机,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2、比拟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时机本钱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时机本钱,那么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拟优势。

3、李嘉图模型(Ricardian model):是指以各国之间相对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

4、单位产品劳动投入(unit labor requirement):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劳动小时数。

5、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是指在技术不变和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社会或单个厂商把全部资源充分地和有效率地用于生产商品所能获得的最大产量的各种组合的曲线。

6、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就说该国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7、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时,单独分析某一经济当事人或某一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变化的经济分析方法和理论。

8、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在一种价格体系下,整个经济中所有相关市场上的供应和需求同时到达均衡的状态。

9、相对需求曲线(relative demand curve):是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市场相对需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10、相对供应曲线(relative supply curve):是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市场相对供应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11、贸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是指一个国家从国际贸易活动中获得的利益。

12、相对工资(relative wage):是指一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与外国工人每小时工资的比值。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1、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资源和技术既定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2、支持价格:也称最低限价,是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3、总效用TU:是指某一消费者在特定期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的总和。

§44、边际效用MU:是指在某一特定期间,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量)所增加或减少的5、无差异曲线:就是能够给消费者提供相同效用水平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所形成的点的轨迹6、生产要素:也称投入品,是指厂商在生产中使用的一切经济资源。

§57、等产量线IC:表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所必需的使用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组合8、边际替代率MRS:是指消费者为了保持相同的满足水平,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所能替换的另一9、消费者均衡:即消费者或居民户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合理安排各种消费行为,从而实现自身效用10、总产量TP:在一定的劳动投入量下可以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11、平均产量AP:指平均每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量。

12、边际产量MP: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产量。

5章51页13、规模报酬:又称规模经济,是指厂商同比例地增加所以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从而引起的产量变动,14、平均成本AC:每单位产品所支付的总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 6章15、边际成本(MC):是指在任何产量水平上,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资、原材料16、显性成本EC:是指企业在要素市场上 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时的实际支出。

6章17、隐含成本IC:是指企业使用的自有生产要素所应付的费用。

18、机会成本OC:是指生产者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 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获取19、垄断竞争市场:一种以竞争为主要特征,同时又具有垄断因素的市场,它介于完全垄断和完全竞20、寡头垄断市场:同时包含垄断和竞争因素,并以垄断威主要特征的市场结构。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过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2、供给: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过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3、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4、需求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5、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组合。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6、效用: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感受到的满足程度、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8、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9、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10、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1、机会成本:一般的,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2、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13、恩格尔定律:随收入提高,食物支出在全部支出中所占比例减小14、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15、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17、LM曲线: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18、流动性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流动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

经济学名词解释

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2.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

3.规范分析: 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4.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5.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6.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7.均衡价格: 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8.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9.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10.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11.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12.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3.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14.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5.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6.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做生产扩展线。

17.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中微名词解释 (1)

中微名词解释 (1)
良态偏好的无差异曲线,即对于正常商品的无差异曲线而言,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 偏好的单调性,即多多益善。2.偏好的凸性,即平均消费束比端点消费束更受偏好。
中性商品:是消费者无论从哪方面说都不在乎的商品,其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垂直线。简单地 讲,消费者增加 1 单位的中性商品,对他是没有任何影响,其效用水平不会增加,也不会减 少。
预算线:恰好能够用完所有收入m的消费束的集合,即: ������1������1 + ������2������2 = ������
计价物:当某种商品的价格限定为 1,其他商品价格和收入相应地变化时,我们就将这种商 品称为计价物。当有计价物时,消费者的预算集和预算线不会发生改变。
从量税:依据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的数量而课征的税种。此时消费者需对他所购买的每单位商 品都支付一定的税收,即p + t。

������(������1,
������2)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最优选择的内点解: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消费者预算集中处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消费束。 如果这是一个内点解,那么其特征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与预算线的斜率相等。此时的最优是 内部最优。
最优选择的边界解: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消费者预算集中处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消费束。 如果这是一个边界解,那么最优解位于坐标轴上,因而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不相切。此时的 最优是边界最优。
市场均衡:所谓经济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即所有有关的经济主体都选择了对他而言最 佳可能的行为,并且各个经济主体的行为之间具有一致性。
市场均衡与帕累托有效密切相关,市场均衡必须是帕累托有效的,即再也没有一种方法 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坏的同时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得更好。
稀缺性:是一个相对概念,指相对于人们多种多样且无限的需求而言,满足这些需求的资源 是有限的。稀缺性的存在要求人们以相对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化的效益(如效用或利润)。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1.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2.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4.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5.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6.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7.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8.蛛网理论是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

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1.生产要素: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源。

这些资源可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

2.总产量(TP):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3.平均产量(AP):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4.边际产量(MP):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5.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6.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7.正常利润: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

它包括在成本之中。

无差异曲线名词解释

无差异曲线名词解释

无差异曲线名词解释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是指在一定收入和价格水平下,表示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相等的所有点组成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一种用于描述消费者偏好的概念工具。

在经济学中,消费者通常会面临选择各种商品消费的问题。

无差异曲线的出现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消费者是如何做出这些选择的。

消费者的偏好可以通过无差异曲线来表示。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1. 边际替代率递减:无差异曲线向下凹向原点,表明消费者倾向于在同等满足程度下更多消费一种商品而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

这是因为消费者对于某种商品的需求越多,对其边际效用的增加越小。

2. 偏好序:不同的无差异曲线表示不同程度的偏好,曲线越往外,表示消费者越偏好该曲线上的商品组合。

3. 强度:无差异曲线的密集程度表示消费者的偏好强度,密集的区域表示消费者对于该区域的商品组合偏好程度更高。

无差异曲线的应用有助于理解消费者的决策行为和市场供求关系。

在标准的供求分析中,市场供给和需求曲线的相交点反映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而在消费者选择商品组合的问题上,无差异曲线相交点与预算约束线的相交点则代表了市场上的消费者均衡点。

通过无差异曲线,我们可以理解消费者是如何作出最大化效用的选择的。

消费者的最大化效用选择取决于消费者的预算限制和商品的价格水平,即消费者在预算约束下选择能够使其达到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

总之,无差异曲线是一种用于描述消费者偏好的概念工具。

它帮助我们理解消费者是如何在预算约束下做出选择的,以及消费者之间在商品选择上的差异。

通过无差异曲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供需关系和消费者行为。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知识点归纳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知识点归纳一、名词解释1.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2. 供给量: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销售量3.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除去生产所付出的代价所剩余的差额4. 无差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特定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点代表了受消费者同样偏好的所有可能的消费组合5. 交叉价格弹性:着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他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互补品的需价差价格弹性为负,替代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6. 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要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7. 等成本曲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下,生产者刚好够买得起的生产要素可能的组合的轨迹8. 约束线(预算线):在既定价格下,由花费所有收入的消费组合构成的曲线9. 需求收入弹性: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时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10.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他代表了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11. 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12. 需求量: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购买量13.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其他因素不变时,需求量变化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14. 消费者剩余(衡量消费者利益的指标):消费者为了获得一定数量的商品而愿意付出的代价与实际花费的代价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从中得到的净收益的多少)15.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的条件下,生产某一特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组合的轨迹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四、名词解释1.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2.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4.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5.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6.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7.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8.蛛网理论是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

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四、名词解释1.生产要素: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源。

这些资源可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

2.总产量(TP):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3.平均产量(AP):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4.边际产量(MP):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5.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6.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7.正常利润: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

无差异曲线名词解释

无差异曲线名词解释

无差异曲线名词解释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curve)无差异曲线表示对消费者没有区别的市场篮子的点的轨迹。

72、劣质商品(Inferiorgood)劣质商品是指其收入效应使得实际收人增加导致需求量减少的商品。

73、创新(Innovation)当一项发明第一次使用时,我们称之为创新。

74、投人品(Input)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任何资源都是投入品。

75、利率(lnterestrate)如果他借出1美元一年,一年后借出者收到的贴水为利率。

如果利率为r,他一年后将收到(1+r)美元。

76、中间品(Intermediategood)中间品是指用于生产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产品。

77、内部收益率(Internalrateofreturn)内部收益率是使一项投资项目的净现金流的现值等于项目投资支出的利率。

78、投资(Investment)投资是指创造新资产的过程。

79、投资需求曲线(Investmentdemandcurve)投资需求曲线表示投资的总数量与额外1美元投资的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80、等成本曲线(Isocostcurve)等成本曲线表示一个固定的总支出所能得到的各种投入品组合。

81、等利润曲线(Isoprofitcurve)等利润曲线表示能够产生某一利润水平的所有投入品组合。

82、等产量曲线(Isoquant)等产量曲线表示能够产生某一产量的所有可能的(有效率的)投入品组合。

83、等收益线(lsorevenueline)等收益线表示能够产生相同总收益的两种商品产量的全部组合。

84、折弯的需求曲线(Kinkeddemandcurve)折弯的需求曲线是垄断厂商面对的在现行的价格下有一个折点的需求曲线,需求在价格上升时要比价格下降时更富有弹性。

85、劳动(Labor)劳动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人们的努力、体力和脑力。

86、土地(Land)土地是指用于生产的、包括矿产和土地在内的自然资源。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 如果消费牛奶(X)15份,剩余的消费面包(Y),则:
• 牛奶的消费支出为:15×3=45(元);面包的消费量为: 15÷2=7.5(个)
•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Y2-Y1)/(X2-X1)=(30-0) /(0-20)=3/2
• 3、计算消费牛奶(X)对面包(Y)的边际消费替代率:
• 边际消费替代率(MRSXY)=MCX/MCY=PX/PY=3/2 • 边际消费替代率(MRSXY)的经济学含义为: • ——是指一个人愿意以一种商品换取另一种商品额外数量的
率;
• (2)画出小张的两种不同消费组合的无差异曲线; • (3)计算牛奶(X)对面包(Y)的消费边际替代率
并解释其经济学含义。
• 分析:
• 1、预算约束线为——
• 2、如果消费牛奶(X)10份,剩余的消费面包(Y),则:
• 牛奶的消费支出为:10×3=30(元);面包的消费量为: 30÷2=15(个)
•续

包y
/ 天
9
7
5
i
m
na
pj
q
45 6
图-3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U0 x
水果/天
通过计算可知,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即纵轴表示的变量值的变动量除 以横轴表示的变量值的变动量)为2。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具有重要的经济 含义。它表示,个人愿意以一种商 品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比率.在图-3中, n恰恰是小张愿意放弃的m单位面包 的数量。因此,无差异曲线斜率的 绝对值通常被称为以水果替代面包 的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简记为MRSxy。无差 异曲线的斜率表明的就是边际替代 率(MRS),因为它代表的是小张愿 意用面包换取额外的水果的数量之 比。

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1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2 需求交叉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的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3 需求收入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4 无差异曲线:(亦叫等效用曲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所有组合。

(或者说,它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所有组合。

)5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英文缩写MRS)6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叫边际报酬/产量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者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7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时所减少的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英文缩写MRTS)8 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9 占优策略均衡: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电大经济学名词解释

电大经济学名词解释

电大四,名词解释.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蛛网理论是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生产要素: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可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及企业家才能.. 总产量():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边际产量():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正常利润: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它包括在成本之中.. 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 长期成本:在长期中,一切投入都是可变的,这些开支就是长期成本..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生产扩展线: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做生产扩展线..规模报酬: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及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属于长期的生产理论..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预算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它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替代效应.价格消费曲线:我们把由于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叫价格——消费曲线..收入——消费曲线:我们把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叫收入——消费曲线.. 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边际产品价值():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价格的乘积.用公式表示·. 经济租金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要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 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吉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一般来说,它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不完全信息:也叫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消费函数以表示消费水平表示国民收入,则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及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形式为 ()这一函数被称为消费函数.一般说来,消费水平的高低会随着收入大小的变动而变动,收入越大,消费就越高;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数量的增加赶不上收入的增加.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即每单位收入的消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它说明了家庭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状况.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家庭在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其中,△表示家庭收入的增加量,而△则是增加的收入中消费的增加量.边际消费倾向说明了收入变动量在消费变动和储蓄变动之间分配的情况.一般地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而小于的,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曲线是表示家庭消费数量及收入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逐渐增加,因而消费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同时,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因而消费曲线随着收入的增加越来越趋向于平缓..线性消费函数在分析短期消费及收入之间关系时,尤其是在不考虑边际消费倾向作用的条件下,消费函数可以由线性消费函数表示为其中为常数.在式中被称为自主性消费,它不受收入变动的影响是由收入引致的消费,它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线性消费函数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按固定不变的一个比例增加,此时,消费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储蓄函数由于储蓄是收入中扣除消费之后的余额,因而储蓄函数可以由消费函数得到.假定表示储蓄,于是储蓄及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 () ().平均储蓄倾向表示收入中储蓄所占的比重,即平均储蓄倾向也可正可负.一般来说,在收入偏低时,平均储蓄倾向可以为负值;随着收入增加,平均储蓄倾向递增,其数值转变为正值,但总小于..边际储蓄倾向表示增加的收入中储蓄增加所占的比重,即边际储蓄倾向一般为正数值,但小于,即< .储蓄曲线是表示储蓄及收入之间的关系的曲线.随着收入的增加,家庭部门的储蓄增加,即储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储蓄增加的速度更快,因而储蓄曲线越来越陡峭..线性储蓄函数利用线性的消费函数形式,储蓄函数也可以简单地表示为线性形式,即–– ( – )其中,(– )就是自主储蓄,它不受收入的影响,( – )是由收入引致的储蓄,而( – )是边际储蓄倾向..投资乘数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及投资支出改变量及政府购买支出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社会的均衡的总支出水平,即总需求曲线表示经济中的均衡的总支出量随着价格总水平变动而变动的轨迹.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总需求函数是表示价格总水平及均衡总支出关系的函数.以表示使得经济处于均衡的总支出的水平表示价格总水平,则总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 ().总供给曲线表示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提供的产出量,即总供给曲线表示经济中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总产出量随价格变动而变动的轨迹.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总供给函数是表示价格总水平及均衡总产出关系的函数.以表示经济中的总产出表示价格总水平,则总供给函数可以表示为 ().总需求及总供给的均衡当总供给及总需求相等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在均衡点处,决定总需求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以及决定总供给的劳动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此时,由产品和货币市场均衡决定的总需求恰好使得劳动市场均衡决定的就业量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完全实现变化..通货膨胀一般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及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中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温和的,奔腾的和超级通货膨胀按照价格上涨幅度加以区分,通货膨胀有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和超级通货膨胀三种类型.温和的通货膨胀,年物价上涨率在以内;奔腾的通货膨胀其物价上涨率则是两位数;而超级通货膨胀的通货膨胀率要在位数以上..滞胀是指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也上升..未预料到的和预料到的通货膨胀按照人们对价格变动预料的程度划分,通货膨胀又分为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和预料到的通货膨胀两种类型.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往往由某些突然的原因所引起,人们对价格上涨的幅度不能预知或不完全预知.预料到的通货膨胀是由于已知的原因所引起,并且通货膨胀的幅度为人们所预知..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通货膨胀会导致收入和财富的不同阶层之间的再分配,这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其效庆的大小取决于通货膨胀的类型..通货膨胀的产量和就业效应由通货膨胀所造成的不同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会对产量和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通货膨胀的产量和就业效应.其效应的大小取决于通货膨胀的类型..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持续而显著的上升.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或者说"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所提供的供给"..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工资推进通货膨胀是工资过度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动的价格总水平上涨.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是厂商为了谋求更大的利润导致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具有市场支配力的垄断和寡头厂商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提高产品的价格,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所需要的一种重要原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那么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就会造成厂商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惯性无论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还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在拉动需求或推进成本之后,最终会使得价格总水平停止上涨.然而,在实际中,一旦形成就会持续一段时间.除非受到其他的冲击,通货膨胀倾向于持续保持相同的水平,这种现象被称为通货膨胀惯性..预期是指人们对未来经济变量作出的一种估计.预期往往根据过去的经验和对未来知识的了解而形成..价格调整曲线价格调整曲线又称菲得普斯曲线,它表示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价格调整曲线是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提出来的,因而被经济学家们称为菲利普斯曲线.由于一个国家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基本上及通货膨胀率具有相同的变动方向,因而菲利普斯曲线被改造为通货膨胀率及失业之间的关系.并用来研究通货膨胀问题,说明价格调整过程,故又名价格调整曲线..收入政策对付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往往使用收入政策.收适政策目的在于通过控制价格,货币工资和其他收入的增长,抑制通货膨胀.收入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价格和工资管制;收入指数化;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收入指数化所谓指数化就是以条文规定的形式把工资和某种物价指数联系起来,当物价上升时,工资也随之上升.指数化可以是被百分之百的指数化,也可以是部分指数化.百分之百指数化是指工资按物价上升的比例增长.部分指数化是指工资上涨按物价上升一定比例上涨.收入指数化政策往往被用来减少通货膨胀所产生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各种制度规定本身可以对经济产生稳定作用.这种自动稳定作用通常称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又称为能动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状况逆经济风向采取的变动财政收入水平的政策.具体地说,当经济处于繁荣状态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相反,当处于经济萧条状态时,政府则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此方式对经济交替地进行微调,以便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政策滞后所谓政策滞后是对经济运行采取的政策发挥作用的时间对这一运行状态的滞后.产生政策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需要时间;研究和制定对策需要时间;政策实施需要时间;政策发挥作用又需要时间..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从而导致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及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及促成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比例..转移支付乘数:国民收入变化量及引起这种变化量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及促成这种变量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及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财政赤字: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国家的货币权力当局,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最高主管机构.中央银行的经营目的不是为了赚取利润,而是为了公共利益,特别是要保证完成法律规定的任务.中央银行主要具有三个职能:发行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面向工商厂商及个人经营存贷款业务的金融组织,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存贷款利息差额,赚取最大的利润..法定准备率西方银行制度中规定,商业银行应将其吸收的存款总额按一定比例以现金的方式保留起来,以作为储户提取存款的准备金.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准备率,即由于准备率通常依法规定,因此被称为法定准备率..再贴现商业银行为了取得现金,可以将自身持有的债券向中央银行贴现,这就是再贴现..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都是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采用的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并最终影响国民收入..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手段..存款创造乘数一般地,如果法定准备率为,而银行系统中最初存款数量的改变量为△,那么银行系统中存款改变量最多可以达到△ ,即银行系统中存款的改变量为原有存款量的倍就是存款创造乘数.由于法定准备率小于,因而银行系统存款创造乘数大于..费雪方程:用公式表示为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数量及货币流通速度呈反向变化;价格及货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同方向变化,及劳务数量方向变化..现金余额方程: ,表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及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率同向变化,国民收入和价格(货币需求数量)同向变化..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及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货币乘数:又称货币创造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为基础货币的倍数..绝对优势原理一国生产某种商品所花成本绝对的低于别国,称为具有绝对优势.只要具有绝对优势,就应该专一化生产该商品..相对优势原理如果一国及他国在生产不同商品上的相对成本不同,仍然可以生产其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以换取相对成本较高的商品,从而得到比较利益..进口替代战略用本国产品来代替进口品,即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发展出口战略把对外贸易的重点放在出口产品上,尽可能扩大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综合发展战略把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结合起来的一种发展战略..经常项目国际间经常发生的商品和服务输入和输出的项目,是国际收支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项目..资本项目国际间的资本输入及输出..平衡项目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发生差额思考平衡项目来弥补,包括三项,即错误及遗漏,官方储备资产的变动和分配的特别提款权..顺差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入大于支出的情况..逆差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入小于支出的情况. .汇率使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及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固定汇率制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1.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无差异曲线名词解释

无差异曲线名词解释

无差异曲线名词解释无差异曲线需求的边际效用分析的一种流行替代方法是无差异曲线分析。

这是基于消费者的偏爱,并认为我们无法以金钱来定量衡量人类的满意度。

这种方法将顺序分配给消费者偏好,而不是用金钱来衡量。

让我们来看看。

什么是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表示对消费者具有相同满意度的所有商品组合的曲线。

由于所有组合都具有相同的满意度,因此消费者同样会喜欢它们。

因此,名称无差异曲线。

这是一个示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无差异曲线。

彼得有1单位食物和12 单位衣服。

现在,我们问彼得愿意放弃多少衣服,以换取额外的食物,以使他的满意度保持不变。

彼得同意放弃6单位的衣服,再增加一单位的食物。

因此,我们有以下两种食物和衣服组合,它们对彼得的满意度相同:1.1单位食物和12单位衣服2.2单位食物和6单位衣服通过问他类似的问题,我们得到了以下各种组合:图形表示:该图显示了无差异曲线(IC)。

曲线上的任何组合都会带来相同水平的消费者满意度。

它的另一个名称是等功曲线。

无差异图无差异图是一组无差异曲线。

它描绘了消费者偏好的完整图片。

下图显示了由三个曲线组成的无差异图:我们知道,在相同的无差异曲线上的组合中,消费者是无动于衷的。

但是,重要的是要注意,他更喜欢较高无差异曲线上的组合而不是较低无差异曲线上的组合。

这是因为较高的冷漠曲线表示较高的满意度。

因此,IC1上的所有组合都提供相同的满意度,但是IC2上的所有组合都比IC1上的满意度更高。

边际替代率这是消费者准备将商品X换成Y的汇率。

如果我们回到上面的Peter的示例,我们有下表:在此示例中,Peter最初放弃了6单位衣服,以获得额外的食物。

因此,MRS为6。

类似地,对于后续交换,MRS分别为2和1。

因此,X对Y的MRS是Y的量,其损失可以用X的单位增益补偿,从而保持满意。

有趣的是,随着彼得累积更多的食物,MRS开始下降-这意味着他准备放弃更少的食物衣服。

有两个原因:1.随着彼得获得更多的食物单位,他对其他食物单位的渴望强度降低。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把某一特定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之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2、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的价格3、供给弹性:供给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4、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事物支出在收入中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表示为: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度越高,则事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越大5、边际效用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的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面,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6、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效用。

7、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他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者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8、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边际替代率。

(上年考过的了)9、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得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10、价格消费曲线:在消费者偏好和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情况下,与某种商品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下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11、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12、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13、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无差异曲线的名词解释

无差异曲线的名词解释

无差异曲线的名词解释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消费者在面对不同组合的两种或多种商品时,所表达的偏好关系。

它被视为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在坐标平面上的图像,揭示了消费者对于不同商品组合所持有的偏好程度。

无差异曲线的绘制需要以下几个前提假设。

首先,假设消费者是理性的,即具有明确的偏好。

其次,假设消费者所面临的商品组合是有限的,而且是可交换的。

最后,假设消费者的偏好是传递的、连续的、可比较的。

在这些前提下,消费者会根据其效用函数,对不同商品组合进行排序。

在绘制无差异曲线时,需要选择两种商品进行比较,并将它们分别表示在坐标平面的两个轴上。

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着一组商品的特定组合,在该组合下,消费者对这两种商品的偏好程度是相同的。

这意味着消费者对于两种商品的替代关系是相对固定的,即在曲线上任意一点上的两种商品可以互相替代,而不会造成消费者的偏好程度的变化。

曲线的形状是由消费者的偏好决定的,通常是向下凸的。

这是因为消费者的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也就是说,随着消费某种商品的数量增加,消费者对于该商品的额外效用逐渐减少。

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了一种权衡,即消费者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同时,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以保持偏好程度不变。

无差异曲线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分析消费者选择和市场需求的工具。

通过对无差异曲线的分析,可以帮助经济学家理解消费者在不同价格下的购买决策,以及他们对商品的不同偏好。

此外,无差异曲线还可以用来解释价格替代效应和收入替代效应的概念。

价格替代效应指的是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而增加对价格较低的替代商品的需求。

这是因为替代品的相对价格变得更加有吸引力。

收入替代效应指的是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对商品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

当收入上升时,消费者可能提高对两种商品的需求,或者降低对其中一种商品的需求。

总而言之,无差异曲线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概念,用于描述消费者的偏好关系和购买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经济学里消费者选择理论中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工具,表示消费者面对两种或两组商品构成的组合时的喜好态度。

无差异曲线又名“等效用曲线”,是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两种或两组商品所构成的差异性数量组合的集合。

无差异曲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均是基于效用理论。

1.效用理论
效用理论是用来描述和分析消费者选择行为和投资决策的一门理论,当消费者消费某一单位的有价值的物品时,消费者将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在经济学中,将这种通过消费有价值的物品所获得的满足称作“效用”。

“效用”极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例如,当消费者消费一个苹果时,苹果给消费者带来了正的满足,故通过消费一个苹果带来的效用为正;当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持有厌恶态度,在消费某一单位该种物品时,将给消费者带来负的满足,所带来的效用为负。

从效用理论的角度分析消费者行为,有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应理论两种方法。

基数效应理论:通过消费物品所获得的效用可以测量,且物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序数效用理论:通过消费物品所获得的效用不能具体测量,但是能比较;无法确定每一个消费的物品所带来的效用,但可以知道消费第n个单位的物品所带来的效用与消费第n+1个物品所带来的效用的相对大小。

根据消费者消费的第n个物品和第n+1个物品获得的效用的相对大小,边际效用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单调递减型、不变型、单调递增型。

图1 是常见的收益损失型效用曲线,投资中收益损失的效用特点与消费者消费物品所获得的效用特点相同。

图1 收益损失型效用曲线
单调递减型:从n 个收益所获得的效用大于第n+1个收益所获得的效用,尽管随着收益的增长,总体的效用水平增加,但边际效用水平服从递减规律,该类特征的投资者一般厌恶风险;一般物品的消费复合该类曲线的效用特征。

单调递增型:从第n 个收益所获得的效用小于第n+1个收益所获得的的效用,随着收益的增长,总体的效用水平不断增加,且边际效用水平递增,该类型的投资者一般喜好风险;在消费者行为中,部分支出性质的物品消费符合该类曲线特征,例如,等待公交车的过程,等待的第10至20分钟的时间所带来的负的效应比等待的前10分钟所带来的负的效用的绝对值大。

不变型:从第n 个收益所获得的的效用等于第n+1个收益所获得的的效用,边际效用水平保持不变;在消费行为中,部分特征不明显的物品会采用此种效用形式。

2. 无差异曲线
假设有两种物品,为便于理解,将两种物品设定为土豆和可乐;消费者消费土豆和可乐所获得的效用符合效用理论的三种类型特征:现有两种组合可供消费者选择;第一种组合是由a 1单位的土豆和b 1单位的可乐构成,第二种组合是由
a 2单位的土豆和
b 2单位的可乐构成。

为便于表述,用Z (a,b )来表示土豆和可乐的组合,a 表示土豆的数量,b 表示可乐的数量,第一种组合即可表示为Z 1(a 1,b 1),第二种组合表示为Z 2(a 2,
b
2
)。

图2 无差异曲线示意图
如图2,当消费者通过Z
1(a
1
,b
1
)所获得的效用与消费者通过Z
2
(a
2
,b
2

获得的效用相同时,则以土豆——可乐为轴的平面坐标系中,Z
1(a
1
,b
1
)和Z
2
(a
2,b
2
)位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无差异曲线即是拥有相同效用的两种物品组合的集合,在无差异曲线上,任
意的物品组合的效用相同,无差异曲线是等效用的两种物品组合的函数具体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