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有寒热痛、虚实痛、气滞痛等,你属于哪一种?
(中医内科学)腹痛、鼓胀模拟题
[真题] (中医内科学)腹痛、鼓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气滞腹痛宜选方A.大四七汤B.香连丸C.金铃子散D.半夏厚朴汤E.柴胡疏肝散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2题:寒邪内阻腹痛的治法是A.消食导滞,理气止痛B.疏肝解郁,理气止痛C.泄热通腑,行气导滞D.散寒温里,理气止痛E.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3题:实热腹痛证宜选方A.大承气汤B.泻青丸C.龙胆泻肝汤D.大黄黄连泻心汤E.玉女煎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4题:王某,女,65岁。
形体消瘦,久病腹痛,喜温喜按,常在进食生冷后加重,伴有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沉细。
该病例腹痛属于A.寒邪中阻腹痛B.寒实积滞腹痛C.中脏虚寒腹痛D.寒积食滞腹痛E.脾肾阳虚腹痛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5题:肾阳不足,寒邪内侵的腹痛特点是A.脘腹胀满疼痛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题)纵览B.脐中痛不可忍C.腹中雷鸣切痛D.腹中冷痛E.少腹拘急冷痛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6题:寒邪内阻腹痛的主要特点是A.腹部胀痛,攻窜不定B.腹部刺痛,痛处不移C.腹痛绵绵,时痛时止D.腹痛急暴,得温痛减E.饥则痛甚,得温稍减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7题:叶某,男,55岁。
久病腹痛,时作时止,喜温喜按,伴有神疲乏力,畏寒肢冷,便溏,舌淡苔白,脉象沉细。
该病例中医方剂当用A.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B.大黄附子汤C.小建中汤D.附子理中丸E.保和丸合良附丸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8题:患者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空腹或劳累后更甚,得食稍减,面色无华,时有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治疗应首选A.小建中汤B.桂枝茯苓丸C.正气天香散D.参苓白术散E.痛泻要方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此患者为中虚脏寒之腹痛,故用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第9题: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时喜按者为A.寒痛B.热痛C.气痛D.虫痛E.虚痛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10题:腹痛拒按,大便溏滞不爽,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应辨为A.饮食积滞B.气滞血瘀C.湿热壅滞D.中虚脏寒E.寒邪内阻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11题:感受寒邪引起腹痛的病机为A.气滞痰瘀B.寒凝血瘀C.寒凝气滞D.寒凝痰瘀E.气滞血瘀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12题:大腹痛者,多属A.肠痈B.膀胱病证C.虫病D.脾胃病证E.厥阴肝经病证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13题:下列哪项属脾胃病证的腹痛部位A.大腹B.少腹C.以上都不是D.胁腹E.小腹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14题:患者男青年,素体壮实,3天来出现腹痛胀满,按之痛甚,自述烦热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滑实有力。
痛经‖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气血虚弱型、湿热瘀阻型、肝肾亏虚型
痛经‖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气血虚弱型、湿热瘀阻型、肝肾亏虚型小编导读传统中医将痛经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虚五种类型,在治疗时要辨证分型论治。
今天小编来为大家具体介绍。
中医认为,痛经是因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所致,证有虚实之分。
虚证痛经是不荣则痛,有气血虚弱、肾气亏损型;实证痛经是不通则痛,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型。
找准自己的痛经类型后,要根据病因,对证综合调理。
气滞血瘀型【症候】经前或经期下腹胀痛,拒按,经量少,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伴胸胁、乳房作胀;舌质暗或边有瘀点,脉弦或弦滑。
此证患者多情志抑郁,肝郁气滞。
【治法】理气行滞,逐瘀止痛。
【代表方剂】膈下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物】当归,赤芍,川芎,桃仁,枳壳,延胡索,五灵脂,牡丹皮,香附,乌药,红花,甘草。
可用妇科得生丸。
图:红花寒凝血瘀型【症候】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拒按,经量少,色暗有块,畏寒身痛,恶心呕吐;舌淡暗,苔白腻,脉沉紧。
此证患者多因经期感寒所致。
【治法】温经祛寒,活血止痛。
【代表方剂】少腹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物】小茴香,干姜,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延胡索,蒲黄,五灵脂,苍术,茯苓。
可用痛经丸。
气血虚弱型【症候】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痛,喜揉按,月经色淡量少,质稀,伴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虚细。
【治法】补气养血,和中止痛。
【代表方剂】黄芪建中汤加当归、党参,八珍益母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芪,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益母草,当归,川芎,熟地黄,党参,茯苓,白术。
可用当归丸。
湿热瘀阻型【症候】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疼痛,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经血量多或经期延长,色暗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带下量多,色黄质黏有臭味,或伴低热起伏,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代表方剂】清热调血汤加减。
【常用药物】牡丹皮,黄连,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红花,桃仁,延胡索,莪术,香附。
腹痛分类诊断及中西医治疗经验方
腹痛分类诊断及中西医治疗经验方腹痛分类诊断及中西医治疗经验方腹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也是促使患者就诊的原因。
腹痛多由腹内组织或器官受到某种强烈刺激或损伤所致,也可由胸部疾病及全身性疾病所致,急性腹痛又称急腹症,具有变化多、发展快的特点,一旦延误诊断,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引起死亡;慢性腹痛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有时诊断颇为困难。
腹痛 - 概述腹痛腹痛证名,出自《素问.举痛论》。
包括脘腹、胁腹、脐腹、少腹等部位。
《症因脉治》卷四:“痛在胃之下,脐之四旁,毛际之上,名曰腹痛。
”《医宗必读》卷八:“腹痛分为三部,脐以上痛者,为太阴脾;当脐而痛者,为少阴肾;少腹痛者,为厥阴肝及冲脉、大小肠。
”《医学举要》卷三:“腹痛一证,分无形、有形。
……大抵在脏者,以肝脾肾为主;在腑者,以肠胃为主。
”《万病回春》卷五:“腹痛有寒、热、食、血、湿、痰、虫、虚、实九般也。
”另有蓄血、症瘕等亦可引致腹痛。
《景岳全书.杂证谟》:“痛有虚实,……但当察其可按者为虚,拒按者为实;久痛者多虚,暴痛者多实;得食稍可者为虚,胀满畏食者为实;痛徐而缓、莫得其处者多虚,痛剧而坚,一定不移者为实;痛在肠脏中,有物有滞者多实,痛在腔胁经络为实,不干中脏而牵连腰背,无胀无滞多虚。
”腹痛(abdominalpain)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外脏器的病变,而表现为腹部的疼痛。
腹痛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
病因极为复杂,包括炎症、肿瘤、出血、梗阻、穿孔、创伤及功能障碍等。
腹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其病因复杂多数为器质性也可为功能性;多为腹腔内器官病变起也可为腹腔外器官病变所致因此在诊断时要全面考虑详细分析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1]。
病因极为复杂,包括炎症、肿瘤、出血、梗阻、穿孔、创伤及功能障碍等。
腹痛 - 简介腹痛(abdominal pain)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也是促使患者就诊的原因。
腹痛多由腹内组织或器官受到某种强烈刺激或损伤所致,也可由胸部疾病及全身性疾病所致,此外,腹痛又是一种主观感觉,腹痛的性质和强度,不仅受病变情况和刺激程度影响,而且受神经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中医诊断:疼痛性质的辨证
1.胀痛
指疼痛兼有胀感的症状。
是⽓滞作痛的特点。
但头⽬胀痛,则多因肝⽕上炎或肝阳上亢所致。
2.刺痛
指疼痛如针刺之状的症状。
是瘀⾎致痛的特点。
3.冷痛
指疼痛有冷感⽽喜暖的症状。
寒邪阻滞经络,为实证;阳⽓亏虚,脏腑经脉失于温煦为虚证。
4.灼痛
指疼痛有灼热感⽽喜凉的症状。
⽕邪窜络所致者,为实证;阴虚⽕旺所致者,为虚证。
5.重痛
指疼痛兼有沉重感的症状。
多因湿邪困阻⽓机所致。
6.酸痛
指疼痛兼有酸软感的症状。
多因湿邪侵袭肌⾁关节,⽓⾎运⾏不畅所致。
亦可因肾虚⾻髓失养引起。
7.绞痛
指痛势剧烈,如⼑绞割的症状。
多因有形实邪阻闭⽓机,或寒邪凝滞⽓机所致。
8.空痛
指疼痛兼有空虚感的症状。
多因⽓⾎亏虚,阴精不⾜,脏腑经脉失养所致。
9.隐痛
指疼痛不剧烈,尚可忍耐,但绵绵不休的症状。
多因阳⽓精⾎亏虚,脏腑经脉失养所致。
10.⾛窜痛
若胸胁脘腹疼痛⽽⾛窜不定,称之为窜痛,多因⽓滞所致;四肢关节疼痛⽽游⾛不定,多见于痹病,因风邪偏胜所致。
中医上,8种胃痛的辨证分型:1、寒凝气滞...
中医上,8种胃痛的辨证分型:1、寒凝气滞...
中医上,8种胃痛的辨证分型:
1、寒凝气滞——喜热饮而恶寒食,口淡苔白
良附丸、附子理中丸、温胃舒颗粒。
2、饮食停滞——呕吐,吐后疼痛减轻,胃口差便秘,舌苔厚腻
保和丸、大山楂丸、四味脾胃舒片。
3、肝气犯胃——胸胁疼痛,喜叹息,胸闷嗳气,生气时胃痛加重,舌苔多薄白。
气滞胃痛颗粒、柴胡舒肝丸、胃苏颗粒。
4、肝胃郁热——胃脘灼痛、泛酸嘈杂、烦躁易怒、口干口苦。
舌红苔黄。
丹栀逍遥丸、加味左金丸
5、脾胃虚寒——喜温喜按,空腹疼痛加剧,进食后疼痛减弱,舌淡苔白。
小建中颗粒、虚寒胃痛颗粒、暖胃舒乐颗粒。
6、湿阻中焦型——胃脘疼痛、口干口苦,小便色黄、大便不畅。
舌苔黄腻。
藿香清胃片、胃痛宁片、胆胃康胶囊
7、胃阴亏虚——隐隐作痛、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大便干结。
舌红少津。
参梅养胃颗粒、养胃舒颗粒、养胃舒软胶囊
8、瘀血停滞型——胃痛如针刺,按之、进食后、入夜疼痛加剧,黑便,舌质紫暗。
元胡止痛片、胃康灵胶囊、健胃消炎颗粒。
大家药店就不再不懂买药了,要根据症状表现合理的选择,以避免耽误或加重病情。
#湖南医聊超能团##清风计划#。
中医骨伤科痛证分类
中医骨伤科痛证分类
在中医骨伤科中,痛证是常见的疾病之一。
中医将痛证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寒
痛和湿痛。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痛证的分类及其特点。
一、寒痛
寒痛是由寒邪侵袭而引起的疼痛症状。
寒痛可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寒外袭表
寒外袭表是指外界寒邪侵袭致使疼痛,多见于寒冷季节或寒冻环境中,常伴有发热、
寒战、头痛等寒邪表现。
2. 寒攻关节
寒攻关节是寒邪侵入体内而导致关节疼痛,常见于寒冷潮湿环境或寒冻伤,疼痛呈冷痛、刺痛、酸痛等特点。
3. 寒袭脉络
寒袭脉络是指寒邪侵入脉络而导致疼痛,常见于寒冷潮湿环境或长期处于湿寒环境中,疼痛常伴有沉重感和酸痛感。
寒袭经络是寒邪侵入经络而引起的疼痛,多见于寒冷季节或长期受寒劳累,疼痛多局
限于经络走向,性质冷痛、酸痛。
二、湿痛
2. 湿偏筋脉
3. 湿浸经络
湿浸经络是湿邪侵袭经络导致的疼痛,常见于湿重环境或湿毒入侵,疼痛多伴有重痛、困痛的特点。
4. 湿困筋络
中医骨伤科的痛证可分为寒痛和湿痛两大类。
寒痛主要是由寒邪侵袭引起,包括寒外
袭表、寒攻关节、寒袭脉络和寒袭经络等;湿痛则是由湿邪侵袭导致,包括湿邪袭表、湿
偏筋脉、湿浸经络和湿困筋络等。
对于不同的痛证,中医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驱寒
祛湿、活血化瘀等,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腹痛辨证论治
腹痛辨证论治介绍腹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中医辨证论治能够根据个体特点和整体症状来进行综合分析,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辨证分析1. 寒痛型寒痛型- 腹痛寒冷,喜热喜按,不喜凉,痛引腰背,经期痛经明显。
- 可能病机:寒邪侵袭脾胃,中焦阳气不足。
- 治疗原则:温经散寒,调和脾胃。
2. 湿痛型湿痛型- 腹痛阵发,呈胀痛,喜按喜摩擦,口苦口干,舌苔厚腻,大便不规律。
- 可能病机:脾胃湿滞,运化失司。
- 治疗原则:祛湿健脾,调和脾胃。
3. 气滞型气滞型- 腹痛胀满,喜按喜放屁,情绪烦躁易怒,舌质暗,苔薄白。
- 可能病机:气滞不畅,郁而化热。
- 治疗原则:理气活血,调和气机。
4. 血瘀型血瘀型- 腹痛剧烈,定位明确,疼痛持久,经期或经后疼痛加重,舌质暗紫或有瘀斑。
- 可能病机:血液瘀滞,气血运行不畅。
-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调和气血。
论治建议根据辨证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腹痛,可采取以下治疗建议:1. 寒痛型:可使用温补药物,如附子、肉桂等,同时调整饮食,避免寒凉食物的摄入。
2. 湿痛型:可使用健脾祛湿的草药,如半夏、白术等,饮食上宜清淡为主,避免油腻和湿热食物。
3. 气滞型:可采用理气化痰的草药,如香附、枳实等,同时调整情绪,避免过度压抑和愤怒。
4. 血瘀型:可使用活血化瘀的草药,如川芎、桃仁等,饮食上可适量摄入有活血作用的食物,如红糖、山楂等。
注意事项1. 在使用中药治疗腹痛时,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同时遵循医生的指导和监督。
2. 如果腹痛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
3. 饮食方面要保持健康均衡,避免过饱过饥和暴饮暴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还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
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咨询,请及时咨询医生或中医师。
中医内科学(腹痛)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内科学(腹痛)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A3型题 4. A3型题 5. B1型题 6. X型题1.腹痛胀满,按之痛甚,烦热口渴,大便秘结,中医辨证为A.实热证B.虚寒证C.食滞证D.气滞证E.寒实证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2.腹痛,以少腹拘急疼痛为主,得温可减,其中医病机为A.寒邪直中少阴B.寒邪直中太阴C.厥阴经受寒D.寒凝气滞E.寒凝血瘀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3.下列哪项为寒性腹痛的疼痛特点A.腹部胀痛,攻窜不定B.腹痛绵绵,时作时止C.腹部胀满,疼痛拒按D.腹痛急暴,得温痛减E.饥则痛甚,得食稍减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4.中虚脏寒型腹痛宜选何方A.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B.大承气汤C.小建中汤D.少腹逐瘀汤E.柴胡疏肝散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5.腹痛的临床辨证,应明辨A.阴阳气血虚实邪正B.阴阳表里寒热虚实C.标本邪正寒热虚实D.寒热虚实,在气在血,在脏在腑E.标本邪正,在气在血,在表在里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6.腹痛急暴,得温则减,畏寒,手足不温,其病机为A.寒邪入侵,阳气不运B.气机壅滞,湿热内结C.中虚脏寒,经脉失养D.气机郁滞E.瘀血内停,脉络不通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7.肝郁气滞型腹痛宜选方A.柴胡疏肝散B.半夏厚朴汤C.大四七汤D.金铃子散E.香连丸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8.脘腹疼痛,痛处不移,痛如针刺,此证候属于A.血瘀腹痛B.虚寒腹痛C.热结腹痛D.气滞腹痛E.寒凝腹痛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9.腹胀痛拒按,大便秘结,烦渴引饮,其治法是A.温中健脾,散寒止痛B.通腑泄热C.温中补虚,和里缓急D.疏肝解郁,理气止痛E.活血化瘀止痛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10.瘀血内停型腹痛宜选方A.血府逐瘀汤B.少腹逐瘀汤C.复元活血汤D.失笑散E.桃红四物汤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11.患者,女,36岁。
腹痛的中医概念
腹痛的中医概念腹痛是指腹部出现的疼痛感觉。
它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神经功能紊乱等。
在中医理论中,腹痛可以按照不同的病机分类,以及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进行治疗。
以下是关于腹痛的中医概念的详细回答。
1. 中医分类中医将腹痛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类。
实证腹痛多由实热、瘀滞、寒邪等因素引起,病程较短,表现为剧烈的腹痛、口渴、便秘等症状。
虚证腹痛多由气虚、血虚、阳虚等因素引起,病程较长,表现为腹胀、腹痛等症状。
2. 病机理论中医认为腹痛主要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障碍、寒湿内阻等有关。
在实证腹痛中,腹痛是由于实热、瘀滞等致使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虚证腹痛则是由于脏腑功能虚损,气血不足,腹部营养供应不足所致。
3. 辨证施治3.1 实证腹痛的治疗实证腹痛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疏散寒湿、活血化瘀等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白芍、当归、川芎等。
此外,适当调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也有助于腹痛的缓解。
3.2 虚证腹痛的治疗虚证腹痛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益气补血、温阳散寒等。
常用的中药有参、黄芪、山药、生姜、肉桂等。
此外,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虚证腹痛的症状。
4. 饮食方面在中医理论中,饮食对于治疗腹痛有重要作用。
腹痛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避免生冷食物的摄入,如冰镇饮料、冰淇淋等,同时也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花椒、咖啡等。
适量摄入易消化、温热滋补的食物,如米粥、糯米饭、小米粥、鸡肉、鱼肉等,有助于缓解腹痛。
综上所述,腹痛的中医概念主要包括实证腹痛和虚证腹痛两种分类,腹痛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障碍、寒湿内阻等因素有关。
在治疗方面,中医强调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病机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此外,饮食也是腹痛治疗中的重要因素,患者应避免生冷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适量摄入易消化、温热滋补的食物,有助于缓解腹痛。
腹痛的中医辨证病机分析
3、辨证施护(1)虚寒证:①在腹痛遇寒⽽发,故病室庆温暖向阳,多加⾐被。
尤需注意腹部保暖,可⽤腹带,护腹保健品或在腹部放置热⽔袋。
②注意体温情况,因正⽓虚弱,机体反应能⼒低下,即使体温不⾼,也可能是病情危重,若体温突然升⾼,是为病情恶化,应及时诊治。
③针灸⽌痛常⽤⽳位有:⾜三⾥、合⾕、内关、天枢、中脘。
本证患者多⽤温热疗法,如艾灸神阙、关元、中极等⽳,或腹部热敷、葱熨法、盐熨法,及⼝服⽣姜红糖⽔等,以温中散寒⽌痛。
④患者以绵绵作痛为主要表现,多喜拥被俯卧,故被服宜柔软。
⑤若饥饿时疼痛者,可令其稍进热⾷或热饮,能缓解疼痛。
⑥饮⾷以温热为宜,忌⾷⽣冷与烈性酒浆,可适当选⽤姜、葱、芥末、胡椒、⼤蒜、⾲菜等作调料。
应指导患者注意饮⾷调养、多选⽤温中益⽓之品,如⽺⾁、⽜⾁、南⽠、扁⾖、⼭药、莲⼦、胡桃、龙眼、⼤枣、栗⼦、⾖制品、乳类、蛋类等。
⑦脊柱两侧⽤梅花叩打,有促进脾胃功能的作⽤。
(2)⽓滞证:①⽓滞多由情志波动⽽致⽓机郁滞。
应向患者说明,保持⼼情舒畅可以减轻疼痛,烦躁恼怒能加重病情的重要性,使其配合医疗护理,保持稳定情绪。
②⽓遇寒则凝,得热则⾏。
故应注意保温,勿使受凉,使⽓⾏⽽痛减。
③病室温湿度适宜,患者易急躁恼怒,不愿受打扰,故应注意室内安静,治疗和各种操作尽量集中进⾏。
④中药和饮⾷宜偏热服⽤,或可缓痛。
⑤⽓滞腹痛或腹胀者,应忌⾷南⽠、⼟⾖及过甜之品等易壅阻⽓机的⾷物,可⽤⽩萝⼘、⼤蒜、⾲菜、⾹菇、柑橘等有⾏⽓温中作⽤之品作为⾷疗。
(3)⾎瘀证:①观察腹部有⽆肿块,以及肿块的部位、形状、有⽆压痛和肿块同腹部的关系等,⼀般⽓属⽆形,⾎属有形,故⾎瘀者多有肿块,且固定不移。
若肿块变化⽆常,时⼤时⼩,时有时⽆,可能由⽓滞引起,需当鉴别。
②腹部多刺痛,患者多喜仰卧,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少触动患处。
③如见腹痛呈进⾏性加剧,疼痛不⽌,全腹硬满拒按,并伴寒战、⾼热、或突然⾯⾊苍⽩、出冷汗、⾎压下降、四肢逆冷,脉微欲绝者,是为危险重症。
中医内科学口诀
种,安神定志归脾汤。
火旺连阿桂甘龙,水热芍汤,寒用胃苓阴驻车,休用连理虚桃汤,难,风热芎芷寒川芎,肝阳天麻湿羌胜,肾虚用秦艽上扰镇,阳闭凉开阴苏合,脱用参附半还五,镇肝熄风莫糊涂,语言不利却分治,郁用柴丹半厚汤,其中虚症滋归麦。
呕期看痈脓,大黄薏苡大陷胸。
颈椎寒用桂附汤,舒筋温胆归脾天。
崩漏三虚二为实,左归大补用固冲,血热清热固经治,血瘀逐瘀止崩汤。
1、感冒: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荆防银葱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祛,尚有气虚参苏饮,加减葳蕤来滋阴。
2、咳嗽: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二陈三子痰湿肺,内伤痰热清金方,肝火泻白黛蛤合,肺亏沙参麦冬尝。
3、哮证:哮证发作痰鸣喘,宿根新邪肺不宣,发作缓解分期辨,寒哮射麻青龙专,热哮越婢或定喘,青膏厚麻热被寒,三子养亲主风痰,虚哮补纳用平喘,回阳生脉治喘脱,肺脾气虚六君全,缓解肺肾生脉地,再加金水六君煎。
4、喘证: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风寒麻黄华盖散,表寒肺热麻石甘,痰热郁肺用桑白,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专,生脉补肺肺气虚,肾虚肾气参蛤散,正虚喘脱蛤蚧粉,参附送服黑锡丹。
5、肺痈:肺痈初期使银翘,成脓苇茎如金调,溃脓桔梗加苇茎,恢复沙参桔梗保。
6、肺痨:肺痨阴虚月华丸,偏热秦艽鳖甲散,肺肾阴虚腰膝软,固金秦艽鳖甲转。
1、心悸:心虚胆怯安神志,心血不足归脾施,阴虚朱砂补心丹,心阳不振用桂枝,叮叮小文库苓桂术甘水凌心,瘀阻桃仁红花剂,再合桂甘龙牡蛎,黄连温胆痰火息。
2、胸痹:胸痹寒痰气血瘀,本属阴阳气血虚,心血瘀阻血府逐,气滞心胸用柴胡,栝楼涤痰痰浊阻,枳薤当归寒凝除,生脉养荣益气阴,心肾阴阳分两虚,炙甘草汤合补心,参附汤合右归饮。
3、不寐:不寐虚实道理深,阳盛阴衰是病理,肝火扰心龙胆斟,痰热扰心黄连温,心脾两虚归脾施,六味交泰交心肾,心胆气虚遇事惊,安神定志酸枣仁。
附1.多寐:湿困脾弱多贪眠,阴盛阳虚气不前,平胃六君随证用,阳虚理中补中研。
虚实寒热25类
虚实寒热25类(l)表寒实症:风寒侵犯体表。
主症为恶寒、头痛、体痛,脉象浮紧,发热或未发热。
(2)表寒虚症:卫气不充。
主症为恶风畏寒,易出汗,汗出更冷。
(3)表热实症:外感温病初起。
主症为恶风或不恶风,发热头痛,自汗或无汗。
(4)表热虚症:即阴虚潮热一类。
主症为午后肌热,掌心热,自汗出。
(5)里寒实症:寒邪直中内脏。
主症为腹痛泄泻,严重的四肢逆冷,脉象沉伏。
(6)里寒虚症:多由脾肾阳虚引起。
主症为气怯疲倦,四肢不温,大便不实,脉象微弱。
舌质胖嫩而不红润。
(7)里热实症:外邪化热传里。
主症为壮热,口渴烦躁,便闭溲赤,严重的神昏谵语。
(8)里热虚症;多由肝肾阴虚引起。
主症为掌心热,头晕,口渴,心烦不眠。
如果出现潮热,参看表热虚症。
(9)表寒里热症:外感寒邪,内有郁热。
主症为寒热无汗、烦躁。
又假寒证怕冷、不欲衣被、烦渴引饮,亦属此类。
(10)表热里寒症:寒积于内,热越于外,其热为假热,其寒为真寒。
主症为身热不欲去衣被,畏风,泄泻,小溲清长。
(11)表虚里实症:多由发汗伤表,邪传于里。
主症为汗出恶风,胸痞硬满,嗳气,呕恶。
(12)表实里虚症:内伤之体,再感外邪;或表症误下,虽伤于里,表邪尚末内陷。
主症为寒热,身体疼痛,气怯,脉象沉弱。
(13)表里俱寒症:寒邪伤表,复中于里,主症为寒热,腹痛,泄泻。
(14)表里俱热症:表邪化热传里,发热不退,反而增剧,参看里热实症。
(15) 表里俱虚症:阴阳两亏。
主症为多汗,畏寒,气怯,心悸,脉象结代。
(16)表里俱实症:外感寒邪,内停痰饮,或有宿食。
主症为寒热,咳喘,或嗳腐,腹胀。
又寒邪或热邪酿成的表里俱寒或表里俱热症,均属此类。
(17)上热下寒症:下焦有寒,上焦有热。
主症为腹满足冷,口干,胸中烦热。
又火不归元,浮越于上,症见足冷面赤,口干咽燥,亦属此类。
(18) 上寒下热症:丹田有热,膈上有寒饮。
主症为小溲短赤,痰多,胸中觉冷。
(19)上虚下实症:浊阴在下,清阳不升。
腹痛
腹痛广州中医药大学邝卫红概述一、定义: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多由于脏腑气机不利(实),经脉失养(虚)而成。
是临床上最常见疾病之一。
从脏腑讲,腹内有肝、胆、胃、大小肠、膀胱、子宫等脏器;从经络讲,又有手足三阴、足少阳、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腹部或与腹内脏器相连(可加入体表、脏腑、经络解剖图片),当上述脏腑或经络气血运行失常时,均可发生腹部疼痛,但是胁肋部肝胆病变发生疼痛主要归属于胁痛、胆胀范畴,剑突以下胃的疼痛属于胃痛,少腹部膀胱、子宫以疼痛为主的病变则主要是外科和妇科的范畴。
同时,痢疾、鼓胀、积聚、虫证等疾病也可伴随有腹部疼痛,应按其主症辨证治疗。
因此,中医内科腹痛有明确的范围和主症。
二、源流:《内经》首先提出腹痛这一病名。
如《素问》“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
”许多篇章都论述了腹痛的病因病机,如雨湿、风气、燥气、寒冷、热气等,尤其重于寒热邪气克于肠胃(《素问》“寒气克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
《伤寒杂病论》较全面论述了腹痛的辨证治疗。
指出按之痛与按之不痛是鉴别腹痛实证与虚证的要点,实证治疗方剂有承气汤、大柴胡汤、厚朴三物汤攻下热结,虚证宜用小建中汤、附子粳米汤温中补虚。
后世医家如《千金药方》、《医学发明》(“通则不痛”)、《临证指南医案》对腹痛的诊断治疗都进行了精辟论述。
三、范畴:急慢性胰腺炎、胃肠痉挛、神经官能证、不完全性肠梗阻、结核性腹膜炎等疾病以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时按本章节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外感时邪感受寒邪,寒性收引,气血凝滞,经脉痹阻,不通则痛,《素问。
举痛论》“寒气克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寒邪入里化热,或感受暑热、湿热之邪,传导失职,腑气不通而发生腹痛,“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痹不痛也。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饮食停滞;嗜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湿热内生,蕴结肠胃;误食不洁食物;或过食生冷,寒湿内停,均可损伤脾胃,腑气不通而腹痛。
腹痛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鉴别诊断
3.腹痛与外科妇科腹痛 内科腹痛常先发热后
腹痛,疼痛一般不剧,痛无定处,压痛不明显;外科腹痛多先腹痛后 有发热,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压痛明显,可见腹痛拒按,腹肌紧张 等。妇科腹痛多在小腹,与经带胎产有关。如痛经,先兆流产,宫外 孕,输卵管破裂等,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以明确诊断。
辨证论治—辩证要点
病因病机—病因
1.外感时邪 外感风、寒、暑、热、湿侵入腹中,
均可引起腹痛。伤于风寒则寒凝气滞,经脉受阻,不通则痛;若伤于 暑热,暑邪湿热中阻,邪气奎滞于内;或寒邪不解,郁而化热,或湿 热奎滞;可导致气机阻滞,腑气不通则腹痛。
2.饮食所伤 暴饮暴食,伤及脾胃,饮食停滞;悠
食肥甘厚腻或辛辣,酿成湿热,内蕴胃肠;或恣食生冷,遏阻脾阳, 均可导致脾胃纳运升降失常,腑气通降不利而发生腹痛。如饮食不洁, 肠虫滋生,阻于肠间,腑气不通则痛。
又是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若相 关脏腑功能失调,使气血淤滞,脉络痹阻,或脏腑失于温煦濡养均可 导致腹痛。
病因病机—病机
3.病理性质 病理性质不外虚、实两端。概而言之,实
为邪气郁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虚为阳气虚弱,脏腑经脉失于 温养引起。
4.病机转化 一是虚实转化,如实证日久,或失治误治,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1.寒凝腹痛 证候:腹痛急暴,得温则减,遇冷痛甚,畏 寒,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利,或见大便 溏薄,舌苔白腻,脉沉紧。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治法:温中散寒。 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方解:方中高良姜、干姜、紫苏温中散寒, 乌药、香附、陈皮理气止痛。
如脐中痛不可忍,喜按喜温,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者,为肾阳不 足,寒邪内侵,宜通脉四逆汤以温通肾阳;
胃痛的5大类型,虚实寒热大不同
胃痛的5大类型,虚实寒热大不同“大夫,我胃疼”,“大夫,我不想吃东西”,“我胃胀”,“我胃里烧的慌”,“我胃反酸”……很多患者告诉我他们各自不同的胃痛。
从中医角度,胃痛主要分为气虚胃痛,阴虚胃痛,胃热炽盛,寒饮停胃,食滞胃痛这五种类型。
一,胃气虚证。
主要症状:胃脘隐痛痞满,按之觉舒,食欲不振,食后胀,嗳气,口淡不渴,面色萎黄,气短懒言,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区分要点:1、以胃脘痞胀,隐痛喜按,食欲不振为特征。
2、全身有神情倦怠,短气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脉弱等气虚见证。
二,胃阴虚症。
主要症状:口燥咽干,饥不欲食,或胃脘嘈杂,式痞胀不舒,或胃脘部隐痛,或干呕呃逆,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津,脉细而数。
区分要点:1、以饥不欲食,或胃脘嘈杂,或痞胀不舒,或脘部隐痛,干呕呃逆等病位在胃的症状为主要表现。
2、全身可见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少苔,脉细而数等阴液亏损得证候。
三,胃热炽盛。
主要症状:胃脘灼痛拒按,渴喜冷饮,或消谷善饥,或食入即吐,或见口臭,牙龈肿痛,齿衄,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区分要点:1、以胃脘灼痛,消谷善饥,口臭牙龈肿痛等为特征。
2、全身有喝喜冷饮,便结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等实热症的表现。
四,寒饮停胃。
主要症状:胃脘冷痛,痛势急剧,遇寒加重,得温痛减,脘痞作胀,恶心呕吐,呕后痛缓,口淡不渴,或口泛清水,甚则脘腹部有水声漉漉,呕吐清水,舌苔白滑,脉弦或沉紧。
区分要点:1、以脘腹冷痛痛势急剧,呕吐清水等为主症。
2、全身的是喜温恶寒,四肢不温,口淡不渴,舌苔白滑,脉紧等寒症的表现。
五,食滞胃肠。
主要症状:脘腹痞胀,疼痛厌食,嗳腐吞酸,或呕吐酸腐馊食,吐后胀痛得减,或兼肠鸣矢气,泻下不爽,泻下之物酸腐臭秽,脉滑或沉实。
区分要点:1、一般由饮食不慎,暴食过量的病史。
2、以脘腹痞胀疼痛,厌食嗳腐吞酸,肠鸣矢气,泻下秽臭不爽等宿食内停的表现为特征。
总之,胃痛分虚实,分寒热,不同的证候用不同的治法。
中医内科学腹痛
“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 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
也。”
《诸病源候论》认为:“因腑 藏虚,寒冷之气客于肠胃膜 原之间,结聚不散,正气与 邪气交争,相击故痛。”
➢中阳受损,运化失司可见大便溏 薄
➢阴寒凝滞,阳气不行则可见怕冷, 踡卧,小便清长之象。
➢风寒之邪入侵腹中,中阳受损, 脾胃气机失调,经脉拘急运行受 阻,故腹痛暴作,遇冷痛甚,得 温痛减
➢若感受暑热之邪,或兼湿邪与积 滞内结于中,腑气不通,而致腹 痛者,因暑热之邪易伤津耗液, 可见烦渴引饮,小便短赤
➢若兼积滞,又可见恶心呕吐,腹 胀纳呆等症
➢舌红,苔黄腻为湿热内蕴之象。
二、饮食不节,邪滞中焦
剂。 若虫结成团,腑气闭结,症见腹部攻撑作痛,呕吐,便秘,矢气,并有虫瘕,苔薄腻或黄腻,脉弦,宜通里攻下,用大承气汤加减。
(二)实热腹痛 方药:大承气汤加味 《素问·举痛论》说:“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注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二、治疗要点 治疗腹痛,多以“通”字为法。
恣食辛辣厚味 过食生冷 暴饮暴食
邪滞中焦 腹痛
恣食辛辣厚味,酿生湿热, 湿遏热结,气机阻滞,传导 失司而致脘腹胀满者,可见 疼痛拒按,伴有便秘或便而 不爽,舌黄腻,脉滑实之症。
过食生冷,损伤脾胃,脾 失健运,寒湿留滞,气机阻 滞,通降失常,故腹痛暴作, 常伴恶心呕吐,手足逆冷, 腹中雷鸣之症。
暴饮暴食,胃纳过盛,
类证鉴别
二、腹痛与胁痛 胁痛的疼痛部位在一侧或二侧季 肋下,很少有痛及脐腹及小腹者, 故不难与腹痛鉴别。
类证鉴别
三、腹痛与淋证 淋证之腹痛,多属于小腹,并伴 有排尿窘迫,茎中涩痛等症。
腹痛的病因病机、类证鉴别和辨证论治
腹痛的病因病机、类证鉴别和辨证论治腹痛一、概述1.腹痛的定义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的疼痛而言。
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
本单元主要讨论内科常见的腹痛。
外科、妇科疾病所致的腹痛不属内科范围,本单元不再赘述。
至于痢疾、霍乱、积聚、虫症等所引起的腹痛,可参考有关章节。
2.腹痛的源流《内经》最早提出腹痛的病名,《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对腹痛的辨证论治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开创了腹痛证治先河。
王清任、唐容川对腹痛有进一步的认识,指出瘀血在中焦,可用血府逐瘀汤,瘀血在下焦,应以膈下逐瘀汤治疗,对腹痛辨治提出新的创见。
3.腹痛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腹中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并为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上述诸病因,皆可导致相关脏腑功能失调,使气血郁滞,脉络闭阻,不通则通。
4.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急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发热、黄疸,常并发为低血压和休克,多数有上腹痛伴肌紧张或反跳痛,可有腹胀和肠鸣音减少。
白细胞数增高,血、尿淀粉酶值增高。
二、病因病机1.常见病因(1)外感时邪寒暑湿热之邪侵入腹中,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调,邪滞于中,气机阻滞,不通则痛。
寒邪内阻,气机阻滞,可以引起腹痛;若寒邪不解,郁而化热,或湿热壅滞于中,以致传导失职,腑气不通,亦可引起腹痛。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伤及脾胃,食滞内停;或恣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湿热积滞,蓄结肠胃;或误食馊腐不洁之物;或过食生冷,遏阻脾阳等,均可影响脾胃之健运,使气机失于调畅,腑气通降不利,而发生腹痛。
(3)情志失调情志怫郁,恼怒伤肝,木失条达,气血郁滞;或肝气横逆,乘犯脾胃,以致脾胃不和,气机不畅,均可导致腹痛。
(4)阳气素虚脾阳不振,健运无权,或寒湿停滞,渐致脾阳衰惫,气血不足,不能温养脏腑,遂致腹痛。
阳气素虚,脏腑虚寒,其腹痛久延不愈,病程缠绵。
此外,腹部手术之后,跌仆损伤,亦可导致气滞血瘀,脉络阻塞而引起腹痛。
从疼痛的性质辨别身体的疾病,珍藏版
从疼痛的性质辨别身体的疾病,珍藏版
生活五味子
从疼痛的性质辨别身体的疾病,珍藏版
1、胀痛——特点——疼痛而胀——属于气滞,若头部胀痛或目胀而痛为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
2、刺痛——特点——痛如针刺,固定不移—属血瘀气滞证
3、窜痛——特点——疼痛部位游走不定——属气滞、风证
4、冷痛——特点——痛有冷感而喜暖——属阳气不足或寒邪阻络
5、灼痛——特点——痛有灼热而喜凉——属火邪窜络或阴虚阳亢
6、绞痛——特点——痛势剧烈如刀绞——属有形实邪阻止气机
7、隐痛——特点——痛不剧烈,绵绵不休——属虚证
8、重痛——特点——痛有沉重感——属湿证,若头部重痛为肝阳上亢
9、酸痛——特点——痛而有酸软感觉——属湿证,唯腰膝酸痛,多属肾虚
10、掣痛——特点——抽掣牵扯而痛—属经脉失养或阻滞不通所
致
11、空痛——特点——痛有空虚感——属虚证
#清风计划# #超能健康团# #健康科普排位赛# 2021-04-16 20:10:0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痛有寒热痛、虚实痛、气滞痛等,你属于哪一种?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
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腹痛作为一个临床症状,可见于胃肠痉挛、
急性肠炎、胆囊炎、胰腺炎、肠道蛔虫症、嵌
顿疝早期、胃肠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盆腔
炎等内科、外科及妇科的多种疾病,临床应结
合病史、伴发症状、体征及腹部平片、B超、
血常规、大便常规、血尿淀粉酶等相关检查明
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危及生命。
腹痛多因外感寒湿、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瘀血内阻及气血不足等原因导致的脏腑气机不利,腹部经脉气血阻滞或失养所致。
腹痛辩证
本病因病因不同,病机不同,所以临床表现不同,治疗也不相同。
因此,临床应在辨明疼痛属寒、属热,属虚、属实,是气滞、血瘀,还是伤食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
寒痛:痛多拘急,腹鸣切痛,寒实可兼气逆呕吐,坚满急痛;虚寒则痛势绵绵。
热痛:多痛在脐腹,伴有便秘、喜饮冷等症。
虚痛:虚痛久作,痛势绵绵不休,可按、喜按。
实痛:实痛暴作,多有腹胀、呕逆、拒按等表现。
气滞痛:疼痛时轻时重,部位不固定,伴嗳气、腹胀,排气后可暂减。
血瘀痛:疼痛不移,拒按,夜间加剧。
伤食痛:肠胃作痛,伴嗳腐吞酸,痛甚欲便,得便则减。
腹痛分型
1.寒实腹痛
症状:腹痛较剧,大便不通,手足厥冷,苔白,脉弦紧。
2.虚寒腹痛
症状:腹痛绵绵,喜温喜按,按之痛减,面色无华,神疲,畏寒,气短,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3.实热腹痛
症状:腹满胀痛,拒按,潮热,大便秘结,口干引饮,手足汗出,矢气频转,或下利清水,腹部作痛,按之硬满,便下臭秽,苔焦黄或黑,脉沉实有力。
4.气滞腹痛
症状:腹胀闷不舒,攻窜不定,痛引少腹,嗳气则舒,情绪波动加重,脉弦。
5.血瘀腹痛
症状:少腹疼痛,痛处不移,舌质青紫,脉涩。
6.食滞腹痛
症状:脘腹胀满,拒按,嗳腐吞酸,厌食,痛甚欲便,便后痛减,或大便不通,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治疗原则
治疗当分寒、热、虚、实。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攻之,滞者疏之,积者散之。
分型论治
1.寒实腹痛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处方:大黄附子汤加减。
常用药:大黄、附子、细辛、枳实、苍术、陈皮。
加减:腹胀满者,可加厚朴、木香以加强行气导滞的作用;体虚而有积滞者,可用制大黄以缓其峻下之力;体虚较甚者,可加党参、当归补益气血;猝然心腹胀痛、痛如锥刺、口噤暴厥者,可用三物备急丸攻逐寒积。
2.虚寒腹痛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处方:小建中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白芍、延胡索、生姜、甘草、饴糖。
加减:失血虚羸不足,见腹中疼痛不止、少腹拘急、痛引腰背、不能进食者,属营血内虚,可在本方中加当归养血补虚。
气虚自汗、短气困倦者,加黄芪益气固表敛汗。
阴寒内盛,见脘腹剧痛、呕不能食,甚者上冲皮起,按之似有头足,上下攻痛,不可触近,或腹中辘辘有声者,改用大建中汤温阳祛寒、降逆止痛。
肠鸣腹痛、喜按喜温、大便溏泄或秘结、小便清长、手足不温、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或迟缓者,为太阴寒痛,用附子理中汤温中散寒。
厥阴寒痛,见四肢厥冷、脉细欲绝者,用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
大肠
虚寒,见冷积便秘腹痛者,用温脾汤温补脾胃并通下导滞。
3.实热腹痛
治法:清热通腑,攻下积滞。
处方:大承气汤加减。
常用药: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延胡索。
加减:火郁腹痛,时作时止,按之有热感,其痛不减者,用二陈汤加栀子、黄连、白芍、郁金清热化痰;热厥腹痛,时作时止者,加川楝子泄热止痛;伤暑腹痛者,宜香薷散加生姜、木瓜、荷叶化湿和中。
4.气滞腹痛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处方:四逆散合平胃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白芍、枳实、苍术、厚朴、陈皮、乌药、甘草。
加减:少腹绞痛,腹痛胀满,肠鸣辘辘,排气则舒,或阴囊疝痛,苔白,脉弦者,用天台乌药散加减以行气止痛。
5.血瘀腹痛
治法:活血化瘀,活络止痛。
处方:少腹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
加减:瘀血积于腹部,连及胁间刺痛者,用小柴胡汤加香附、姜黄、桃仁、赤芍、大黄活血行气;血蓄下焦,季肋、少腹胀满刺痛,大便色黑者,用手拈散加醋制大黄、桃仁、红花或用桃仁承气汤加苏木、红花、赤芍活血化瘀,通下瘀热。
6.食滞腹痛
治法:消食导滞。
处方:枳术丸合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枳实、白术、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
加减:胸腹痞满,下利,泄泻,腹痛,里急后重,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沉者,改用枳实导滞丸加减以消食导滞。
预防调护
腹痛除药物治疗外,还须注重预防,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适寒温,避免外邪入侵。
(2)慎饮食,防止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及生冷不洁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元气。
(3)调情志,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忧思郁怒等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
此外,本病在调护方面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如虚寒腹痛者,饮食应以甘温之味;食滞腹痛者,饮食则当节制;剧烈腹痛或疼痛不止者,应卧床休息,并加强护理与临床观察;伴见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肢冷、脉微者尤应注意,谨防变端。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交流,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