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抗炎治疗——代谢性心脏病治疗新靶点APCH 2023
2023心脏代谢疾病临床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2023心脏代谢疾病临床研究的现状和展望代谢性疾病是许多心肾疾病的病因,可能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进展,并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1-7]。
尽管如此,2型糖尿病(T2DM)、慢性肾脏疾病(CKD)和慢性肝病的共病诊断往往被忽视这些疾病有许多共同的风险因素,包括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肥胖和血脂异常[12-14]。
需要提高代谢紊乱患者对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认识,以及心肾疾病患者对代谢紊乱的认识。
这些疾病和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很大重叠,这表明基于机制的干预方法可能对多种疾病有用⑹。
用于治疗T2DM患者的干预措施,包括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1T-2)抑制剂[15],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1P-1RA)[16],选择性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SMRA)[17-18]和减肥手术[19-21],已证明在预防和治疗CKD和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有效作用,包括降低体重、糖化血红蛋白(HbAIc)和血压。
1心脏代谢疾病的状况、患病率和影响最常见的重叠心脏代谢合并症包括心血管疾病、T2DM、肥胖/超重、肾脏疾病和肝脏疾病[1-2]o2019年,全球共有4.38亿例心脏代谢疾病和150万例因T2DM死亡[22]。
全球,据估计T2DM患者中50%的死亡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23]。
糖尿病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中风、CKD.慢性肝病和癌症的风险增加有关[24]。
事实上,与没有糖尿病的成年人相比,T2DM成人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了2~4倍[253]。
肥胖是高血压、心血管疾病、CKD和T2DM的常见风险因素[5/2,26]。
超重(30%~40%)和肥胖(26%~27%)的患病率很高,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持续增加[27-28]。
肥胖会导致炎症、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心脏和血管功能受损[29],并与普通人群∕11'脏代谢状况和死亡率的风险增加有关[30]。
全球范围内,高体重指数(BMI)导致500万人死亡,1.6亿残疾调整生命年(DA1Y),其中一半以上是心血管疾病(2019)[31]β然而超重/肥胖本身并不能充分反映不同的肥胖表型及其相应的风险特征[32]。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新型治疗靶点和新兴治疗方案2024(附图表)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新型治疗靶点和新兴治疗方案2024(附图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全球公共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发病率高,且呈年轻化的趋势。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但即使LDL-C水平得到了很好地控制,心血管不良事件仍然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临床间题,亟需识别剩余风险来源,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应对这些风险。
近日,EurHeartJ Cardiovasc Pharmacother发表的综述概述了ASCVD的新型治疗靶点和新兴治疗方法。
.勺心0“'哼俨门事,,心出1廿b1“上“l,J_,D`^札“”“JJ「人心价'l,rnm”[ImI..`"、灼,"'“”“'`mo心们付1nrLipid-rel o ted ri,k factors丘f,b,o.,,,..`山入4'“八八中心一丘on....oJ.LUluµ心,"'仇..~七山Fo会贰lmnd(“G心',x,.,..。
,心n勾心1叮,"“,心比u.....,,.~r-,...d妇""..,......"..心只赋”.50“'.d”“OClm心心bl`“'`心”` _. ·._,, 心t沁:一二比,.,.,”“工口、、机小心沪'`',"'匕心归,"如“心心1中,心丸m田(..赋"占妇In..$m>II叩旧由1浊IUl比'"ol八”“”“仄Pmb“心”d贰n心r“心口mol I M^n叩侬GSCfA`b让其,中""..'汕仁A,“n.,Lu``l-'""...,.,,.,~m心叩门”叩I nflamm a t i on-related risk factors图1中心图重心"__脂蛋白(a)[Lp(a)]Lp(a)是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一种变异型,多达20%的普通人群的血浆Lp(a)水平可能升高。
ESC 2023心脏病全面治疗指南

ESC 2023心脏病全面治疗指南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脏病全面治疗指南的概述。
这些指南是基于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并由专业心脏病学家和研究人员共同制定。
高血压治疗策略- 确定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和分级- 鼓励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健康饮食、体育锻炼和减少盐摄入- 药物治疗策略包括针对不同阶段和风险因素的选择性药物,如ACE抑制剂、ARB、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 定期监测血压,评估治疗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心肌梗死治疗策略- 早期诊断和急性干预是关键,包括心电图监测和心肌标志物检测- 立即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根据发现进行血管成形术或搭桥手术- 药物治疗方面,包括抗血小板药物、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药物- 心脏康复和长期管理也是关键,包括体育锻炼、心理支持和药物治疗的长期维持心力衰竭治疗策略- 确定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和分级- 药物治疗方面,包括ACE抑制剂、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针对特定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如心律失常或心脏瓣膜病,进行相应的治疗- 心脏康复和心理支持也是重要的治疗组成部分心律失常治疗策略- 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和患者特点,选择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或心脏消融术等治疗方法- 对于高风险患者,如心室颤动或室速,应考虑植入除颤器或心脏复律除颤手术- 针对特定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甲状腺功能异常或电解质紊乱,进行相应的治疗预防心血管疾病策略- 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如戒烟、健康饮食和体育锻炼,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针对高风险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或高血压患者,进行个体化的预防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和定期监测- 鼓励定期体检和心血管疾病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的风险因素和疾病结论ESC 2023心脏病全面治疗指南提供了基于最新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治疗策略。
这些指南旨在帮助医生和患者制定适合的治疗计划,以改善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心房能量代谢重塑和PPARγ靶向干预在心房颤动中的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100343,82260065,82260064,82060069)通信作者:周贤惠,E mail:zhouxhuiyf@163.com心房能量代谢重塑和PPARγ靶向干预在心房颤动中的研究进展喜林强 孙华鑫 商鲁翔 汤宝鹏 周贤惠(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起搏与电生理科/新疆心电生理与心脏重塑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具有高死亡率和致残风险。
心房重塑(电、结构重塑)与房颤发病密切相关。
成熟心肌细胞向胎儿表型的转换、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活性氧过载的细胞效应等生物学事件参与心房重塑。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是心肌细胞能量代谢调控的关键开关。
对房颤能量重塑、心房肌细胞代谢紊乱调控机制的研究,特别是针对PPARγ介导的糖脂代谢表型转换的干预,可能成为房颤治疗的新策略。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肌能量代谢;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线粒体;吡格列酮【DOI】10 16806/j.cnki.issn.1004 3934 2023 10 014AtrialEnergyMetabolismRemodelingandTargetedInterventionofPPARγinAtrialFibrillationXILinqiang,SUNHuaxin,SHANGLuxiang,TANGBaopeng,ZHOUXianhui(CardiacPacingandElectrophysiology/DepartmentofCardiacElectrophysiologyandRemodeling,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XinjiangMedicalUniversity,Urumqi830054,Xinjiang,China)【Abstract】Atrialfibrillationisacommonarrhythmiawithhighmortalityanddisability.Atrialremodeling(electricalandstructuralremodeling)iscloselyrelatedtothepathogenesisofatrialfibrillation.Biologicaleventssuchasthetransitionofmaturecardiomyocytestofetalphenotype,mitochondrialdysfunctionandcellulareffectsofreactiveoxygenspeciesoverloadareinvolvedinatrialremodeling.Peroxisomeproliferator activatedreceptor(PPAR)isakeyswitchintheregulationofenergymetabolismincardiomyocytes.Thestudiesontheregulationmechanismofatrialfibrillationenergyremodelingandatrialmyocytemetabolicdisorder,especiallytheinterventionofglucoseandlipidmetabolismphenotypeswitchingmediatedbyPPARγ,maybecomeanewstrategyforthetreatmentofatrialfibrillation.【Keywords】Atrialfibrillation;Myocardialenergymetabolism;Peroxisomeproliferator activatedreceptorγ;Mitochondria;Pioglitazone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全球约6000万患者[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新进展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新进展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是由于慢性肺疾病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所引起的心脏病。
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方法包括控制基础肺疾病、减轻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也正在研究中,以下是一些新进展:
肺动脉压力调节:肺动脉压力调节是通过放置一种可调节的人工阀来调节肺动脉压力,从而缓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症状。
该技术目前正在临床试验中。
静脉注射斯特列普肽(S treptokinase):斯特列普肽是一种溶解血栓的药物,可以改善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
目前该药物正处于临床试验中。
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的氧气治疗:该方法是通过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向肺动脉内注入氧气,以改善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
该技术已在一些医疗中心进行了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肺组织工程:肺组织工程是一种将细胞和生物材料组合成人工肺的技术,可用于治疗慢性肺疾病和肺源性心脏病。
该技术目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总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将不断涌现,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同时,加强肺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是预防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
重要措施。
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白血病治疗新靶点

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白血病治疗新靶点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年(卷),期】2006(37)11
【摘要】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近日宣布了一项前沿领域的成果:目前已知白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该中心的研究者发现RhoHGTP酶在白细胞成熟和激活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此外还发现了该蛋白在这一过程中新的作用机制。
这些发现与此前的研究结果提示RhoH GTP酶可能成为治疗某些类型的白血病的新靶点。
该研究报告即将发表在《自然-免疫学》上(文章部分提前发表在《自然》杂志网站上)。
【总页数】1页(PI0012-I0012)
【关键词】美国科学家;白血病;靶点;治疗;《自然》杂志;GTP酶;免疫系统;儿童医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5.12
【相关文献】
1.白血病治疗新靶点——白血病干细胞 [J], 陈运贤;丁倩
2.美国科学家发现了新的液态聚合物 [J], 郑诗颖
3.我国科学家发现帕金森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此项研究为人类PD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J],
4.研究发现骨桥蛋白可能成为治疗白血病的新靶点 [J], 温玉琴(编译)
5.美国科学家发现炎症性肠病治疗的新靶点 [J], 张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质量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建议APCH 2023

高质量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建议APCH2023目前,高血压已成为全球疾病死亡和经济负担的首位原因。
过去30年间,全球30-79岁成人高血压患者的数量翻倍,从1990年的6.5亿增加到2019年的13亿,且高血压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2019年全球高血压控制率-全球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协助项目(NCD-RisC)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为女性17.8%,男性为13.9,远低于全球高血压的平均控制率(女性23.5%,男性18.4%∖R EACTION-ABP中国注册也研究显示,仅21%的高血压患者的24h血压控制良好。
为更有效地控制高血压,进行高质量血压管理,国内相关高血压专家组织撰写了《高血压患者高质量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建议》。
在今天的第18届亚太高血压学术会议(APCH2023)、2023中国高血压年会、第25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陈歆教授介绍了共识的要点内容。
什么是高质量血压管理?•在诊室血压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全天24h(动态血压)以及长期(家庭血压)稳定的血压控制达标;•在高血压分级、分期管理基础上,进行高血压分型管理。
•高质量血压管理的核心是通过使用长效降压药物控制24h血压,根据高血压分级、分期及分型实现高血压个体化治疗以降低血压变异性:BPV)f延长患者的血压目标范围内时间(TTR),降低心血管事件(CVD)风险。
〃高血压的分级、分期和分型管理〃理念实际上,早在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就提出了〃高血压的分级、分期和分型管理〃理念。
1 .高血压分级分级是高血压管理和诊疗的基础,其核心目标是降压达标。
本共识仍延用《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高血压分级方法,将高血压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三级高血压患者相对比较罕见,在我国成人中的患病率为1.6%,约2千万人。
此类患者应进行积极地监测和治疗,以避免靶器官损害及临床并发症。
浙大学者发现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药物调控关键靶点

前沿 点 击
儿童为何比成人更易受卡通片吸引 ?
研究提示, 其神经基础在于儿童大脑内侧前额叶被自动激活
本 报 北 京 讯 记 者 白 毅 报 道 在 日 常 生 活 中 ,儿 童 观看 动画卡通片时比成人更容易受 到吸引。这种行为 上 的 差 异 是 否 有 特 定 的 神 经 基 础 呢?比 如 , 儿童在观看 卡 通 时 大 脑 的 神 经 活 动 模 式 是 否 与 成 年 人 有 所 不 同? 由北 京大学心理学系韩世辉教授等 进行的研究解答了 这 个 问 题 。其 研 究 论 文《儿 童 观 看卡 通 片 激 活 内 侧 前 额 皮 层》发 表 在 日 前 出 版 的《科 学 通报》上 。 最近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 究发现,成人 在观看由 真人 表演的电影片段和虚拟角色的 动画片段时,大脑 活动 有显著的差异,即成人的大脑 内侧前额叶自动参 与 加 工 现 实 生 活 中 人 物 的 心 理 活 动 (如 理 解 他 人 的 意 图),而 对 卡 通 动 画 表 现 的 虚 拟 场 景 中 的 人 物 角 色 或 非 人物 角色却没有类似的自动加工。 当儿童观看动画片 表 现 的 虚 拟 场 景 中 的 非 人 物 角 色(如 变 形 金 刚)时 ,他 们的大脑内侧前额叶是否会 与观看真实生活中的人物 一 样 被激 活 呢? 韩世辉教授与国外 学者合作,通过功 能磁共振成 像 测 量 10 岁 儿 童 观 看 电 影 和 卡 通 片 段 时 候 的 大 脑 激 活情况,其中电影和卡通分 别代表真实和虚拟生活场 景 。 结果 发 现 , 与成人不同, 儿童的大脑内侧前额叶在 观看电影表现的真实人物和 卡通片表现的虚拟角色时 候 都 会被 激 活 。这 表 明 10 岁 左 右 的 儿 童 观 看 虚 拟 现 实 中的非人物角色时,其大脑 内侧前额叶可以被自动激 活, 这 与 成 人 的 神 经 活 动方 式 不 同 。 科学界以往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探讨儿 童何时开始 具 有 理 解 他 人 心 理 活 动(如 他 人 的 意 图 、 希 望 等)的 能 力,但却忽视了儿童 的这种心理归因能力何时能自 动 区分真实和虚拟的角 色。该研究却提出了关于认知 能 力 (特 别 是 理 解 他 人 心 理 活 动 的 能 力 )发 展 的 一 些 有 趣 的问题。 结果提示, 尽 管 儿 童 在 4~ 6 岁 间 就 具 有 心 理 归 因 的 能 力 , 但 是 儿 童 直 到 10 岁 时 , 其 大 脑 内 侧 前 额 叶 还是不能自动区分真 实生活中人物形象和虚拟世界 中 非人物角色。 专家认为, 这一研究的创新之处在 于使用了脑 成 像技术来探索儿童心 理归因的能力,其研究结果对 于 理解心理归因能力随 年龄发展变化的神经基础,特 别 是帮助我们理解儿童 与成年人在自动地区分真实与 虚 拟角色的认知与神经 机制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对国 内 开 展 儿 童 脑 功 能 研究 也 将 起 到 积 极 的 推 动 作 用 。
ESC2023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指南:更新要点总结

ESC2023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指南:更新要点总结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于2023年8月25日发表了新版《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列出的推荐意见共有193条,I 类推荐106条,∏类推荐70条,HI类推荐17条。
指南内容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疑似患者的初步治疗,该类患者急性期管理、抗血栓治疗、住院期间管理、侵入性治疗技术及多支血管病变的管理,以及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的管理和长期治疗等。
一、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综合管理:新《指南》强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患者可以从无症状到持续胸部疼痛、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源性休克、甚至心脏骤停,通过综合考虑症状、体征、心电图以及高敏肌钙蛋白的变化,可以对疑似ACS的患者进行诊断、分级和风险评估。
(图1):■ESC)新《指南》强调根据初诊时的12导联心电图,快速将ACS 患者分为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和非-ST 段抬高型ACS (NSTE-ACS ), 以便引导相应的治疗路径(图2)。
新《指南》建议通过5个〃Think 〃,掌握ACS 患者管理策略(图3)。
第一个〃Think 〃是在初步诊断和评估时,根据"ACS.〃进行判断:A (Abnorma1ities 心电图异常)、C (Context 临床表现)和S (Stabi1ity 病情是否稳定)。
这些是医生接诊ACS 患者时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二个〃Think 〃是根据初步评估结果,决定是否立即进行侵入性诊疗:对于STEM1患者,需要立即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 );而对于具有非常高风险特征的NSTE-ACS 患者,则需要立即实施紧急策略,包括血管造影术,如果需要,可以立即行PCI 治疗;对于具有高危特征的 NSTE-ACS 患者,应该考虑早期介入干预策略,应考虑24小时内进行血管造影。
C1inka1presentation ECG∕→ IfapM<f⅞chiss⅞n√sympcormwggeι<jveofACS.performanECGwithinIOmmofFMC hι-cTnIeveii 十[Furtherinvestigations] [WOrkingdiagnosis'] STEMNSTE-ACSFina1diagnosis。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新进展高鑫1 王仲朝2(1.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030001;2.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山西太原030024)【摘要】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心力衰竭中的占比日益增加,成为现在研究的重点。
目前HFpEF的治疗尚无公认有效的方法,许多能改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药物却未能使HFpEF患者获益。
HFpEF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近期研究表明,针对炎症反应、心肌纤维化、NO sGC cGMP通路、能量代谢以及心肌收缩力等治疗靶点的药物已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对此进行综述,以期为HFpEF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策略。
【关键词】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靶点【DOI】10 16806/j.cnki.issn.1004 3934 2023 10 005DrugTreatmentofHeartFailurewithPreservedEjectionFractionGAOXin1,WANGZhongchao2(1.ShanxiMedicalUniversity,Taiyuan030001,Shanxi,China;2.ShanxiCardiovascularHospital,Taiyuan030024,Shanxi,China)【Abstract】Heartfailurewithpreservedejectionfraction(HFpEF),withitshighmorbidityandmortality,isanincreasingproportionofheartfailurepatientsandhasbecomethefocusofresearch.Currently,thereisnorecognizedeffectivetreatmentforHFpEF,andmanydrugsthatcanimprovetheprognosisofpatientswithheartfailurewithreducedejectionfractionhavefailedtobenefitpatientswithHFpEF.HFpEFhasacomplexpathophysiologicalmechanism.Recentstudieshaveshownthatdrugstargetinginflammatoryresponses,myocardialfibrosis,NO sGC cGMPsignalingpathway,energymetabolism,andmyocardialcontractileforcehavemadesomeprogress.Thisreviewaimstoprovidemorestrategiesfor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HFpEF.【Keywords】Heartfailurewithpreservedejectionfraction;Drugtherapy;Therapeutictarget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failurewithpreservedejectionfraction,HFpEF)目前占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F)患者的50%,并且每年增长1%,5年生存率为35%,比大多数癌症都差,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生活质量低,预后差,成为现在研究的重点[1]。
2023年ESC心脏疾病治疗全指南

2023年ESC心脏疾病治疗全指南引言本指南旨在提供2023年欧洲心脏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logy,简称ESC)制定的心脏疾病治疗全面指南。
本文档将涵盖心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多个方面,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权威可靠的指导。
心脏疾病概述心脏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这些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造成了严重影响。
诊断方法早期的心脏疾病诊断对于治疗和预防至关重要。
本指南推荐使用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血液检测等方法进行诊断。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从而制定有效的治疗计划。
治疗原则本指南强调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针对不同类型的心脏疾病,应采用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手术和心脏移植等。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心脏疾病管理的基础。
本指南详细介绍了各类心脏疾病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介入手术对于某些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和心脏瓣膜病变,介入手术是常见的治疗方式。
本指南介绍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介入手术的操作步骤和相关风险。
心脏移植当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心脏移植可以成为最后的选择。
本指南提供了心脏移植的适应症和手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及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治疗等内容。
预防措施心脏疾病的预防至关重要。
本指南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同时,对于高风险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还应进行定期体检和药物干预。
结论本文档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2023年ESC心脏疾病治疗全面指南。
通过遵循本指南的建议,医生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患者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注:本文档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专业意见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
请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miR-499a-5p通过靶向APC减轻氧化应激对心肌细胞的损伤

CN 43-1262/R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20年第28卷第6期501 [文章编号]1007-3949(2020)28-06-0501-06 •实验研究. miR-499a-5p通过靶向A P C减轻氧化应激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武国利乂马竞2(1.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河北省保定市07丨_;2.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河北省保定市071000)[关键词]miR-499a-5p; APC;心肌细胞损伤[摘要]目的研究miR-499a-5p对过氧化氢(H202)诱导的心肌细胞H9c2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浓度H202( 100、200、400、800 (junol/L)处理6 h的H9c2细胞的存活率,筛选400 (junol/L H202处理的H9c2细胞作为模型组。
将模型组细胞分为niiR-NC组、miR-499a-5p组、si-NC 组、si-APC 组、miR-499a-5p+pcDNA 组、miR-499a-5p+pcDNA-APC 组,用流式细胞术、免疫印迹(Western blo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凋亡率、活性氧(R0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 增殖凋亡相关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依靠性激酶抑制削(P21)、B淋巴细胞瘤-2基因(Be丨-2)、B d-2相关的X基因(Bax)的表达。
结果H202(100、200、400、800 (im ol/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9c2细胞的存活,最适浓度为400 模型组细胞中miR-499a-5p表达显著降低,APC表达显著升高;过表达miR-499a-5p、抑制APC均可明显减轻H202诱导的H9c2细胞的增殖抑制、;周亡促进和氧化应激作用,并且miR-499a-5p还可靶向抑制APC。
过表达APC逆转了miR-499a-5p对H20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Lancet:他汀抗炎未来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标配!抗炎可以消除残余炎症风险

Lancet:他汀抗炎未来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标配!抗炎可以消除残余炎症风险在已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或处于高风险、且正在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中,辅助降脂和抗炎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然而,在已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是否应该进行第2种降脂药物或是另外的抗炎药物治疗,目前仍然不确定和存在争议。
202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ACC)暨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会议期间公布了由美国哈佛医学院布列根和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牵头的研究,在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相比,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更能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
或者说,预防心梗、卒中等心血管事件时,仅仅降低胆固醇是不够的!联合强化降脂和抗炎治疗,消除残余炎症风险,很可能成为未来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标准治疗,该研究同步发表于《柳叶刀》上。
该研究针对已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或处于高风险、且正在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治疗,旨在评估“残余炎症风险”(以hsCRP评估)与“残余胆固醇风险”(以LDL-C评估)的相对重要性,研究观察的健康结局指标包括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
该研究共纳入31245例患者,分别来自PROMINENT研究(n=9988)、REDUCE-IT研究(n=8179)和STRENGTH研究(n=13078)。
在3项试验中,观察到基线hsCRP(2.1 mg/L~2.3 mg/L)和LDL-C范围(75 mg/dL~78 mg/dL),以及这两个生物标志物与后续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几乎相同。
在校正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状况、血压、既往心血管疾病史和随机治疗组分配等多个因素后,残余炎症风险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风险显著相关。
与基线hsCRP水平最低的1/4患者相比,基线hsCRP水平最高的1/4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31%(校正HR为1.31;95% CI,1.20~1.43;P<0.0001)、168%(校正HR为2.68;95% CI,2.22~3.23;P<0.0001)、142%(校正HR为2.42;95% CI,2.12~2.77;P<0.0001)。
新药问世,这种病终于不再需要依赖伟哥了

新药问世,这种病终于不再需要依赖伟哥了提起伟哥,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它可以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也就是俗称的阳痿。
然而,除了阳痿,伟哥还是另一种疾病的特效药,那就是肺动脉高压症(PAH)。
PAH是指肺动脉内压力异常升高的疾病或病理生理综合征,可导致右心衰竭,甚至致死。
有很多因素可以导致PAH,如肺血管本身的病变,或继发于其他心肺疾病。
患者在患病初期时,症状非常轻微,可无特别不适感。
随着疾病的加重,可出现气短、疲惫、眩晕、水肿、心悸、胸痛等症状。
注意,临床表现与其他心肺疾病十分相似,因此,在诊断时要注意区分。
肺动脉高压症的危害PAH如果控制不好,可导致多种并发症:1、右心扩大和右心衰竭。
2、肺血栓形成:容易在肺部的小动脉形成血栓,如果血栓已经在狭窄和阻塞的血管中形成,并随血液流动是非常危险的,可出现肺血栓栓塞症。
3、心律失常:会引发心悸、眩晕或晕厥,甚至有致命危险。
4、出血:PAH会导致肺部出血和咯血,严重时可致命。
PAH的高危人群肥胖人群;有PAH家族史者;结缔组织病患者;服用过抑制食欲药物者;HIV感染者;吸毒人群;长期接触有毒化学品的人群。
PAH的治疗PAH具有高风险系数,虽然不能被治愈,但是可以通过治疗改善症状,并且延缓疾病进展。
常规用药有:1、传统治疗包括吸氧、利尿、强心、抗凝。
主要是针对右心功能不全和肺动脉原位血栓形成。
注意:对于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PAH患者,初始治疗应给予利尿剂。
并密切监测血钾水平,使之维持正常水平。
2、肺血管扩张剂(1)血管扩张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压力。
这类药物通常是前列环素类,包括伊前列醇、吸入性伊洛前列醇、曲罗尼尔等。
(2)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以对抗内皮素,从而降低血管压力。
妊娠期患者不能用,在使用过程中要每月监测肝功能。
常用药物有波生坦、安倍生坦等。
(3)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扩张肺动脉,降低肺血管阻力。
常用药物有氨氯地平、地尔硫卓和长效硝苯地平等。
(4)一氧化氮(NO)和L-精氨酸吸入NO,因无法监测吸入浓度,不便长期使用,且缺乏长期使用的临床资料。
美国心脏学会更新心脏病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使用建议

美国心脏学会更新心脏病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使用建议Antman EM;Bennett JS;Daugherty A;蒋晖(摘译)【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07(28)3【总页数】1页(P508-508)【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药;心脏病患者;美国心脏学会;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COX-2抑制剂;非药物治疗;对乙酰氨基酚;NSAIDs【作者】Antman EM;Bennett JS;Daugherty A;蒋晖(摘译)【作者单位】不详;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1【相关文献】1.《201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冠心病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疗程指南更新》解读 [J], 韩雅玲2.美国风湿病学会关于使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的建议 [J], 臧长海3.ACC/AHA 2006年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指南更新:关于围手术期β-受体阻滞剂使用的专题更新——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医疗指南工作组报告(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2002指南更新编写委员会) [J], LeeA.Fleisher;Judy R.Kersten;Barbara Riegel;John F.Robb;李恒;阎哲;JoshuaA.Beckman;Kenneth A.Brown;Hugh Calkins;Elliott L.Chaikof;KirstenE.Fleischmann;William K.Freeman;James B.Froehlich;Edward K.Kasper4.使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的建议:美国风湿病学会白皮书(待续) [J],臧长海5.使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的建议:美国风湿病学会白皮书(续一) [J], 臧长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ANTOS研究:抗炎药物首次显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疗效

CANTOS研究:抗炎药物首次显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疗效佚名
【期刊名称】《微循环学杂志》
【年(卷),期】2017(27)3
【摘要】2017-06-22,美国诺华制药公司宣布旗下CANTOS研究Ⅲ期临床结果,该研究评估了ACZ885(Canakinumab,康纳单抗)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该研究共入组10 061名既往有心肌梗死,并且超敏C反应蛋白
≥2mg/L的动脉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平均随访3.8年。
【总页数】1页(P21-21)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患者;二级预防;抗炎药物;超敏C反应蛋白;疗效;诺华制药公司;脉粥样硬化;临床结果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51.41
【相关文献】
1.他汀类药物在社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疗效分析 [J], 张天民
2.循证护理实践推荐·生活方式干预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一
级和二级预防的最佳证据是什么? [J],
3.心血管疾病社区防治的理想模式社区心脏康复与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整合 [J], 车琳
4.心血管疾病社区防治的理想模式社区心脏康复与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整合 [J], 车琳
5.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第五节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疾病(上)——二级预防需要更多关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抗炎治疗---- 代谢性心脏病治疗新靶点APCH2023代谢性心脏病是指由于代谢危险因素累积造成的心血管疾病。
随着2017年CANTOS研究结果的首次发布,抗炎治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中的获益得到了确认,残余炎症风险的控制也成了心血管疾病治疗新靶点。
代谢性炎症综合征(MIS)A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期缺乏运动、高度压力,以及高热量的饮食),会导致全身长期处于低水平慢性炎症状态。
A巨噬细胞是许多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主要参与者。
巨噬细胞内吞过量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1D1)后会变成泡沫细胞,导致炎症的发生。
另外,巨噬细胞也可以侵袭胰岛、脂肪细胞和肝脏组织并损伤这些细胞组织。
A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等与代谢性炎症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常常聚集、同存或并发。
因此,建议如果患者伴有2个及2个以上上述代谢性疾病时可诊断为代谢性炎症综合征。
炎症与心血管疾病1.慢性炎症可促进心血管疾病进展A在很大程度上,慢性炎症促进了心血管疾病进展,相关研究证据发现:√高血压:血管壁和肥厚心肌中存在白细胞。
肥胖:研究发现脂肪组织驻留的炎性巨噬细胞可能是导致肥胖发生的原因。
V糖尿病:长时间的高血糖水平会导致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被糖化,形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
AGE使小血管壁增厚和易于渗漏,形成微血管病变,最终导致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神经病变等,也会使较大血管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能够结合糖尿病患者组织中积累的AGE等多种促炎配体。
高热量饮食:高热量饮食摄入可通过肠道微生物激发免疫响应。
V缺乏体力活动: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缺乏体力活动与全身低度炎症有关,缺乏体力活动的人群也可以观察到白细胞表型改变;V社会心理压力:社会心理压力较大,也可以通过交感神经信号传导,导致白细胞数量和表型改变。
A近期,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纳入3项随机临床研究的分析表明,在接受他汀治疗的患者中,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D1-C)相比,高敏C反应蛋白(hs-CPR)可更好地预测未来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
作者指出,炎症和高脂血症可共同导致ASCVD,二者的贡献类似。
降低胆固醇与减轻炎症反应,被视为当今ASCVD防治的两大基本策略。
A相关炎症细胞因子参与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贯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图1)。
在内皮功能障碍、病变形成、纤维粥样硬化形成以及斑块破裂阶段,都可以看到炎症细胞因子的身影。
2 图1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3 .引起急性心脏病发作的冠状动脉斑块特征a2023年发表于GTro/d"。
”杂志的一项神户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研究团队进行的研究,通过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冠脉粥样斑块切除术获得样本,对样本进行单细胞RNA测序,结果发现冠脉斑块中积聚的单核细胞、肥大细胞和炎症巨噬细胞较慢性冠心病要多。
A如果将1D1-C很早就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将减弱炎症对动脉内皮的影响,就不会有胆固醇启动免疫反应,并诱导泡沫细胞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4 .血脂不高,慢性炎症也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a2023年一项纳入中国1508例发生冠脉事件、5418例发生缺血性卒中和4476例发生脑出血事件的研究,选择了5285例30-79岁中国居民作为对照。
所有参与者都测定了hs-CRP和1D1-C,其中9380例居民测定了纤维蛋白原。
A校正1D1-C和其他危险因素后,研究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CRP)五分位数与冠脉事件、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风险呈近似对数线性正相关,未发现纤维蛋白原与重大冠脉事件、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风险相关。
5 .炎症和胆固醇作为心血管事件预测因素的协同分析>2023ACC大会上报告的一项CRP和胆固醇比较预测心血管事件的研究,纳入PRODONE X REDUCE-IT和STRENGTH接受他汀治疗的31245名受试者(平均年龄64岁,平均BMI32kg∕m2),评估残留炎症风险和1D1-C 水平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
A研究结果发现,残余炎症风险(hs-CRP)对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预测价值优于残余胆固醇风险。
单独靶向1D1-C不能完全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炎症途径尚未被充分利用以减少致命和非致命的心血管事件。
代谢性心脏病的抗炎治疗1 .抗炎饮食A抗炎饮食能够提供植物活性物质、抗氧化剂和纤维。
植物性食物中的泛菌糖脂质能够激活和调节T细胞产生抑制白细胞介素I(XI1-10)炎症的细胞因子,抑制由免疫系统引起的炎症信号,促进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减缓食物代谢速度以防止血糖波动,影响脂肪细胞的增加,进一步降低炎症风险。
Inf1ammatoryPotentia1 oftheOvera11DietaryPatterns Intakeof :绿叶蔬菜黄色蔬菜(南瓜、胡萝卜等)全谷物水果茶叶 咖啡红酒图2整体饮食模式的炎症潜力›2023年发表于"I 。
T 的三大队列研究汇总表明,与食用抗炎食物的受试者相比,食用促炎食物(红肉、加工肉、内脏、精制谷物、甜饮料)的受试者心血管病患病风险高46%,冠心病风险高50%,卒中风险高28%β因此,抗炎饮食也是代谢性心脏病的重要干预措施。
2 .秋水仙碱γIntakeof :红肉 加工肉内脏精制谷物甜饮料Higher Anti-inf1ammatory Potentia1HigherPro-inf1ammatoryPotentia1(1)秋水仙碱的抗炎作用A在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下,炎症内皮会吸引白细胞迁移、粘附和活化,其中中性粒细胞占很大一部分。
A秋水仙碱优先在中性粒细胞中积累,很大程度上影响中性粒细胞活性,抑制嗜中性粒细胞定向迁移至炎症病灶,抑制白细胞与炎症内皮的粘附,具体包括:抑制N1RP-3炎性小体,使I1-邛和I1-18产生减少;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减少局部冠脉趋化因子产生,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o(2)FDA批准长期使用秋水仙碱治疗ASCVDA基于1oDoCo-2和CO1COT两项随机对照试验,2023年6月20日,FDA批准抗炎药物1odoco(0.5mg秋水仙碱,片剂)用于降低ASCVD确诊或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成人患者发生心梗、卒中、冠脉血运重建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
1odoC。
是首个获得FDA批准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抗炎药物。
传统上,秋水仙碱以更高的剂量用于急性心包炎和风湿性疾病;本次获批用于ASCVD患者长期使用的剂量较传统剂量低很多。
A获批研究介绍:①Co1CoT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活跃,可能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预后不良。
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似乎有抗炎的有益作用,但尚未明确专门针对炎症的治疗方法。
√2019AHA大会上公布的CO1COT研究共纳入4745例心梗后30天内的成人患者,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配接受低剂量秋水仙碱(0.5mg∕天)和安慰剂治疗。
中位随访22.6个月后,与安慰剂相比,秋水仙碱组主要复合终点(心血管死亡、心脏骤停、心梗、卒中或紧急冠状动脉血管重建)风险显著降低23%(P=0.02)β(2)1O D O C O-2研究√2023ESC大会上公布的1oDoCo-2研究纳入了5522例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在降脂和抗血栓背景下,随机接受秋水仙碱0∙5mg或安慰剂治疗。
中位随访28.6个月后,与安慰剂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患者的主要预后指标(心血管死亡率、心肌缺血、缺血性血管重建和卒中)风险降低31%(P<0.05)。
(3)秋水仙碱具有的多效性作用A急性和复发秋水仙碱性心包炎患者的CRP浓度通常会升高,提示复发几率更高。
ESC指南推荐秋水仙碱作为急性和复发性心包炎的一线治疗(IA)o>ESC指南中,秋水仙碱用于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PPS)治疗的推荐等级为∣∣a,B级证据。
A术后新发房颤中,炎症因子的增加不仅促进异位心房放电,也刺激心肌细胞重塑和纤维化。
>AHA∕ACC指南中,秋水仙碱用于术后新发房颤治疗的推荐等级为I1b,B级证据。
3 .别噤吟醇(1)别口票吟醇是否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潜在治疗药物?A尿酸生成的流行病学及生化研究显示,尿酸本身可导致心血管事件增加及恶化,黄噤岭氧化酶作用生成的自由基及超氧化物也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增加,尿酸盐及自由基会最终导致冠脉内皮功能受损。
A别瞟吟醇不仅竞争性阻断黄噤岭氧化酶,也能够清除自由基及超氧化物。
临床研究显示,别瞟吟醇能够改善内皮功能受损,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量,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左室射血分数。
(2)相关研究证据AA11-HEART研究是一项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进行别瞟岭醇治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共纳入5721例(平均年龄72岁)无痛风史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配接受口服别噤吟醇(剂量增加至600mg∕天)或常规治疗。
平均随访4.8年显示,别噤吟醇和常规治疗并没有改善缺血性心脏病(不伴痛风症状)患者的心血管结局。
A研究者分析,别噂岭醇基线平均血清尿酸浓度相对较低(0.34mmo1∕1),可能导致别瞟吟醇的抗氧化作用减弱。
4.SG1T-2抑制剂(1)SG1T-2抑制剂心血管获益是否与抗炎作用有关?>2023ADA年会上,来自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的MonaMashayekhi 博士在主题发言中提到SG1T-2抑制剂在人类中是否有抗炎作用?如果有,是通过什么机制?以及SG1T-2抑制剂的抗炎作用是否参与了心血管获益?并提出研究假设:SG1T-2抑制剂可以降低脂肪组织和系统性炎症风险,并通过改善内皮功能带来心血管获益。
(2)SG1T-2抑制剂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抗炎作用A肥胖者的脂肪组织大量释放丫干扰素、TNF-αI1-邛等,使炎症水平明显升高。
A相关动物研究发现,SG1T-2抑制剂可以改善肥胖小鼠脂肪组织的炎症状态,降低促炎症因子水平。
›2023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SG1T-2抑制剂治疗30天后,明显降低巨噬细胞产生的I1-邛和TNF-αo另外,针对SG1T-2抑制剂恩格列净的研究发现,恩格列净可减少肥胖和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单核细胞糖酵解;恩格列净治疗后受试者脂肪组织中具有抗炎作用的M2样巨噬细胞增多。
相关生物学研究也表明,SG1T-2抑制剂可通过发挥抗氧化作用,刺激巨噬细胞向抗炎表型转变。
5.I1∙1p抑制剂AI1-邛抑制剂CanakinUmab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CANTOS研究三期临床试验的进一步分析结果证明了Canakinumab治疗炎症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疗效显著。
>CANTOS研究纳入10061例冠心病患者(其中90%有心梗,60%以上接受过PCI治疗),随机给予安慰剂、Canakinumab50mg、15Omg或300mg,每3个月一次皮下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