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读后感_《自私的基因》读书心得五篇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7篇)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7篇)《自私的基因》读后感篇一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进化论的作用层次不在个体,也不在群体,而在于基因,生命的本质则是基因复制。
动植物是某类基因制造的机器或工具,基因给各架机器适当的授权,以执行保卫、延续基因的终极指令。
机器是容易腐朽的,不朽的只有基因。
就好像住宅一样,老城区推倒重来,新楼盘勃然兴起,不变的,只有楼里的居民。
还有另一种基因,它们不创造机器,而只是利用机器,比如病毒等,它们离开寄主的方式和前者有所不同。
个人认为,这也可以看作是各类基因的不同生存策略。
人类社会和某些物种,在与基因共生之上,还群体创造了新的无形基因—文化、信息等,这里有个新名词“觅母”,它也在不断地遗传和进化。
进化稳定策略ESS是非常有用的观念,能够从基因自私的角度解释生物群体或个体的各种行为,持不同进化策略的基因机器,生存概率是不一样的。
然而,如所说,当我们对遗传过程中的自私性了解得越清楚时,我们就越有资格去教导慷慨、合作以及其它所有为公益奉献的美德。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篇二我时常觉得对于我们现代中国人的为人处世影响最大的就是达尔文,只不过他是通社会达尔文主义间接的影响着我们。
关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的核心理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及在我们的这个社会当中就是要有竞争,就是要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而对于这种思想给予解释最为独特的一本书便是《自私的基因》了。
在《自私的基因》中,将人与动物的绝大部分行为都解释为对于基因的一种自私行为。
用的话来说便是:我们和其他一切动物都是我们自己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
关于这本书我由于以下几点看法:1.基因的机器在《自私的基因》当中,他提出最为核心的一个观点就是:演化的最基本单位不是个体而是个体身上的基因,个体只不过是基因的载体机器。
个体身上所容纳的基因利用个体从而达到基因的目的——生存和繁衍。
而我们个体的身体只不过是基因的载体和工具。
举一个例子:一名足球运动员单凭自己是无法获得大力神杯,他还需要其他十名同伴,其他同伴都必须是在其他位置上的佼佼者。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1、《自私的基因》读后感看自私的基因,多少也算是简洁通俗的小册子一本。
讲的是自私行为和利他行为在生物学上的意义。
基因和进化论放在一起,完全可以诠释生命的来龙去脉。
这是一个大体上自洽的体系,虽然许多详情还可以不断完善。
Dawkins其实说,只要是碰巧的一些分子组合有自我复制能力,就可以说是生命,不肯定需要DNA。
复制、变异和淘汰简洁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化出全部大千世界生命现象里的林林总总。
常人直觉上觉得进化论有问题的地方,是因为人类对冗杂体系才刚开始懂些皮毛,并不肯定是支持冗杂体系的简洁机制有问题。
比方,博弈论里的动态平衡,可能关心进化论解释许多费解的东西,比方为什么雌性要雄性追,2、即使心意已定,为什么人群里自私的人和无私的人比例是稳定的。
说到自私,对“自私的基因”最普遍的误会是,把“基因自私”和“生物个体自私”混为一谈。
根据Dawkins的说法,全部基因都自私而盲目地追求在基因池里最大化,但只有很少的基因确定生物体本身是自私的。
比方,的确有“无私”和“向善”的基因,包括人类的怜悯心。
这些无私的基因也会自私地追求自身的最大化。
它们没有灭亡,是因为它们和”损人利己“的基因在进化的博弈过程里达成了动态平衡。
没有恶,就没有善,反之亦然。
但是我觉得确定一个人是否自私还是无私并不是由所谓的自私基因确定的,在我们数千年的文化历史中,比方拿远古的猿人来说,当时他们3、的处于类似于共有的社会群体,他们并没有所说的自私存在,他们对于他们的种群都是一个无私的存在,但是到后来生活条件渐渐改善,人们渐渐拥有越多的社会的财宝,人们开始争夺财宝,渐渐变得自私,自利。
但是我并不觉得由于外部环境转变会导致突然蹦出个自私基因。
书中有一些相当酷的动物例案,比方说雌蚜虫和雄鼠。
雌蚜虫能产无父的,活的雌性后代。
每个这样的后代具有它母亲的全部基因。
顺便提一下,一个在母亲“子宫”内的胎儿甚至可能有一个更小的胎儿在它自己的子宫内。
自私的基因读书心得5篇
自私的基因读书心得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总结、应急预案、实习心得、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summaries, emergency plans, internship experiences, document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自私的基因读书心得5篇心得体会是我们对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情感经历的深刻思考和领悟,在现代社会需要写到心得体会的地方有很多,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自私的基因读书心得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5篇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5篇《自私的基因》读后感1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仅仅多了一个变数。
怕是再微小的谬误,在时间长河不断积累下,都会被无限放大。
也正是这些微小的谬误,成就了你我,成就了这个秀丽的世界。
因此,谬误再不是贬义。
错也成了无限可能的一种。
我们总是做着各种各样的尝试,每种尝试在某个角度总有一种有利于某一个个体或集体,现实或虚拟的解释。
便是这种解释,让我们在尝试的过程中猎取着不同体验。
再由自然法则大刀阔斧的挑剔着尝试的结果。
胜利是一种结果,失败是一种结果,坚持是一种结果,放弃也是一种结果。
每种结果都将在新的世界生根发芽,以各种形式将结果的信息传递给其他人。
再由其他人依据自身生长环境对于这种信息作出相应的反映,或接受,或排斥,都成了信息的映射。
书中描述一个蛮有意思的角度,肉体是基因开的车,每个基因都盼望可以稳定的长期的尽可能多的传播出去。
基于这个假设,基因会依据道路的改变调整车的轨迹,转变车的外貌,甚至转变车的功能。
好像与前些日子的一些感悟相佐——信息的表征是传播。
假如把基因也看成一个个信息包,全部表现出来的,无非是如何保障让自己的信息可以完好的传播出去。
这里又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信息的传播是需要载体的,这些载体除了携带信息本身,还携带了更多东西。
这些附加的东西最初可能并不重要,但是随着传播次数的增加,附属的东西可能会反向影响信息本身。
比方人们对黑暗,对高频噪声的恐惊。
很可能就是直接被写在了基因里,源自百万年间人们受到的来自黑暗来自发出高频噪声的物体的侵害。
在病毒中可能更简单找到这样的例子,比方对抗生素免疫的变异体。
变异的病毒分类出的个体同样具有免疫的特性。
如此,会反思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归尘归土的说法。
其实我们世间往来一遭是为了留下些什么的。
比方后代在某种程度上是50%的我们自己,又比方著书立说,工作生活的过程中,我们也把自己对世间万物的看法与感悟辐射了出去。
不管情愿不情愿,与我们接触的人与物都会由于我们而发生或多或少的转变。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自私的基因》读后感有关基因的故事,或许有趣,或许枯燥。
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自私的基因》读后感,希望你会喜欢!《自私的基因》读后感篇一英国生物学家里查德.道金斯所著的《自私的基因》一书,以现代新综合进化生物学为理论基础,将艰深的专业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述出来,对生命本质——“基因”进行了全新的阐述,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本身的重新思考,彻底颠覆了我们梦想中的伊甸园,足以使任何一个渴望认识自然、渴望了解我们自己的读者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本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对我们的强烈震撼力可以称为此类科普书籍的经典之作。
随着人类基因组工程的展开,“基因”一词也被广大媒体以极大的热情四处传播,逐步从教科书上走入大众的生活领域。
确实我们是父母基因的产物,长期以来我们仅仅把基因看成是构建生物机体的一份蓝图,而有意或无意的忽视了它对我们行为的影响。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进化的单元可能既不是物种,也不是群体,甚至也不是个体,而是基因,因为作为选择单元,不仅要求长寿,而且必须能够精确的复制自己。
在他的基因中心论中,生命的个体反而成了基因主宰着的“生存机器”。
那么什么是基因呢?《自私的基因》读后感篇二人性本恶说到自私,对“自私的基因”最普遍的误解是,把“基因自私”和“生物个体自私”混为一谈。
按照Dawkins的说法,所有基因都自私而盲目地追求在基因池里最大化,但只有很少的基因决定生物体本身是自私的。
比如,确实有“无私”和“向善”的基因,包括人类的同情心。
这些无私的基因也会自私地追求自身的最大化。
它们没有灭绝,是因为它们和”损人利己“的基因在进化的博弈过程里达成了动态平衡。
而非亲属关系的合作和互利都可以用博弈论(Game Theory)中的ESS(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来解释,即进化上的`稳定策略。
Dawkins极力避免,但我想每个读者一定会从基因的自私出发来思考人性善恶问题。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自私的基因》读后感4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私的基因》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1读罢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我陷入了沉思,《自私的基因》中充满想象力。
我开始体会到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
我们知道基因不会思想,但由这些基因所创造的我们不仅可以理解我们自身,同时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摆脱它们无声无息的控制。
正如作者所言:“让我们设法通过教育把慷慨大度和利他主义灌输到人们头脑中去吧!因为我们生来是自私的。
让我们懂得我们自私的基因居心何在。
因为这样我们至少可以有机会去打乱它们的计划,而这是其他物种从来未能希望做到的。
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
用自达尔文以来所创建的进化的生命观,揭示出生命世界里那使人无法认知的秘密,使我们能够穿越千变万化的具体生命形式而直指秘密的核心。
他颠覆了我们对自然界的看法,也开启了另一道完全不同于先前认识得自然界之门。
现代生物学告诉我们,就算是我们的子孙后代,事实上也无法真正延续我们自己。
我们的身体只是一群彼此协同也勾心斗角的基因暂时构建以延续它们生命的机器。
《自私的基因》描述了大自然中复制、变异和淘汰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现象里的林林总总。
本文语言简明通俗,妙趣横生使人一读就懂,妙趣横生。
结构安排的也非常合理,逻辑性很强,不会那么繁杂让人云里来,雾里去的。
文章中提出的:我们生来是自私的。
人类窥见了社会关系中基本的对称性和逻辑性,在我们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之后,我们的政治见解当会重新获得活力,并对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柱。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必将对我们受苦受难的许多根源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了解和认知自然界是相当重要的。
读完这本书给我留下的沉思就如书中所说: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
2023年自私的基因读后感4篇
2023年自私的基因读后感4篇自私的基因读后感1大约是年龄的原因,现在的我对所有的小说丧失了兴趣,只肯去阅读一些我感兴趣并能记住的书藉。
英国人理查德道金斯在40多年前出版的《自私的基因》是我很感兴趣的科普读物,我曾向很多朋友推荐过。
当下,我与全中国的人们一样都因疫情而宅在家中,对于有趣的书,当然值得再次翻阅。
时间回到40亿年前的地球,科学家们将那时的海洋称之为“原始汤”,在原始汤中极偶然的产生了大的有机分子,某个时刻,一个非凡的有机分子偶然形成,它能够复制自己,这之后漫长的时间里,生命产生。
几十亿年后,它们早已不是海洋之中游曳的分子了,它们在天空中飞翔,它们在山林中奔跑,它们遍布地球的每个角落,它们是你,它们是我,它们是我们。
科学家们称它们为基因,而我们就是基因生存的容器。
此时坐在电脑前的你,或是正在你旁边呼呼大睡的猫,我们的身体里,总有着某些共同的相似的基因,它们都来自于40亿年前的原始汤。
基因是不朽的。
它们一代一代的从一个个体转到另一个个体,并用自己的方式操纵着这些个体:它们将在这些个体衰老死亡前抛弃个体容器,实现转移。
以这样的方式,它们在亿万年的时间里,得以永存。
个体是不稳定的,它们不停地出现与消失,生命渺小如微尘,但是基因却像钻石一样长存。
我们人类的生命是短暂的,短的几年几十年,长不过百年。
我们会发现,从大概率上来讲,体弱多病的总是老年人,而年轻人总是显得身强体壮。
那是因为,基因这个鬼东西,它需要人们在年轻强壮时生育繁衍,一旦实现后代延续,基因已经得到了传承,那么,之前的那个躯体容器,老、破、残、死,都不再影响基因的生存,再也与它无关,将会得到它无情的抛弃。
所以基因就是自私的。
有的基因能生存100万年以上,而有的基因甚至第一代都熬不过,原因在于长寿的基因都掌握着看家本领,即它们善于制造供它们生存的容器,它们让容器一代代的进化适应环境。
地球上生物大灭绝共发生了五次,最近的一次是6500万年前的恐龙大灭绝。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精选7篇)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精选7篇)《自私的基因》读后感(精选7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私的基因》读后感(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1 今天读了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这书第一版于1976年问世,逐渐获得了很高的关注,有人盛赞,也有人对它予以毫不留情的抨击,传闻是一本会颠覆读者基本观念,给予不假思索的人生观念已重创的书。
对我而言,由于有心理预期,所以没有特别大的冲击,但是也触发了一些新的思考。
如果认真读完这本书,并且理解一些概率和统计基础的人,是不会过分地批评它的。
我读的是三十周年珍藏版,有一些增补的内容,作者一再强调,“自私”、“目的”、“竞争”这些拟人化的描述,并不是说基因真的像人一样拥有这些信念,而是从结果和单纯的行为上看,对于不存在人类社会这般复杂文化的生物而言,两者似乎是等效的。
即便是人类,很多天性也可以追溯到进化史上的前人类时期。
尽管我认为这样过于科普的写作方式有其弊端,但是这不妨碍作者的“洞见”。
自达尔文以后,关于自然选择作用的对象有很多竞争的观点,而基因的维度之所以如此关键,因为它几乎是唯一代代相传的相对稳定的结构,不同基因之间通过其宿主或者说“表现型”进行相互作用(我不想用“竞争”这个词)。
也就是说,在特定的背景条件下,哪个基因可以使得其主人有更高的几率产生更多适应性强的后代,那么通过一代代统计学效应的累加,它就会繁荣。
这就好像传销的扩散一样。
限制它的则是与它起不同效果的等位基因,通常情况下它们会形成平衡。
这个过程如果拟人化地表述就是:这些基因为了自身更多的存续,而影响甚至操纵着宿主的行为。
(是不是听起来有些惊悚?)阅读过程中偶尔会陷入沉思——这种拟人化与其客观行为的重叠,究竟只是一种巧合,还是说所谓“意图”这种心理现象不过是一种幻想呢?《自私的基因》所说的这种观点,必须放在由代际遗传而产生的统计上的累计效应来理解,如果要用来解释人类的行为,还要加上所谓“文化基因”(Meme)的维度,但即使这样,生物性基因在人类行为中依然效果显著。
自私的基因读书心得
自私的基因读书心得自私的基因读书心得1自私的基因是本很有趣的书,作者尝试用基因的自私来解释世界的种种。
基因是遗传密码,是对过去进化的总结和未来进化的起点。
基因是核苷酸构成的信息序列,这个序列神奇的决定了你的身高,相貌,性格等等。
基因从受精卵开始,不断分裂复制,复制到所有细胞,根据基因信息,复制你的心肝脾胃细胞,复制你的脑细胞,复制你的皮肤细胞,二十三对信息序列能包含如此多的信息,所以有时候我想地球真的不是更高级的外星文明控制的吗?纯粹靠自然进化,能出现如此繁杂精妙的系统?基因不只是遗传密码,它还控制了我们的方方面面。
首先基因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生存,基因的生存不是个体意义的生存,书中把生物称之为基因机器,基因生存的方式是复制到更多个体,是信息意义的生存。
就是说当基因通过各种方式复制将当前基因机器的基因到其他基因机器,比如子代或者孙代,那么即使当前这个基因机器消亡了,基因却没有消亡,在其他基因机器中继续繁衍。
那么基因复制的单位是什么呢?这是我以前没有想通的一部分。
对人来说,二十三对基因序列,一半来自于父亲,一般来自于母亲。
那这一般是怎么挑选出来的呢,也就是性细胞的基因怎么来的?基因的遗传单位是染色体片段,在形成性细胞的时候,并不是将父母中的某一条染色体完全复制,而是在一对染色体中随机提取片段,重新组序,这种方式提取的二十三个染色体都来自于父母一方,但跟父母原始的染色体却有不一样。
所以基因的生存单位并不是个体染色体,而是染色体片段。
这样保证基因的变化。
假设世界上有个基因库,包括世界上所以生物的基因,那么遗传过程中基因序列会重新组织,但信息总和还是保持不变,这当然不合适,所以基因会变异,也就是说,整体的基因库中,总是会有基因消失,又有新的基因产生。
那么什么样的基因会被选择呢?就在雌性选择交尾对象的时候决定,未被选择的雄性,其基因就得不到复制的机会,如果终身得不到机会,那么这个雄性的特异基因就消亡了。
当然这个雄性的兄弟姐妹还包含了它的部分基因,还有机会继续复制。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范文(优选12篇)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范文(优选12篇)《自私的基因》读后感范文(优选12篇)看了一本名篇后,大伙儿心里一定是萌发了许多体会心得,现在是时候抽出来時间写写读后感了。
你要好如何写读后感了没有?下列是我为大伙儿搜集的《自私的基因》读后感范文(优选12篇),热烈欢迎阅读文章,期待大伙儿可以喜爱。
《自私的基因》阅读感想1性命与文明行为的最后连击——作文题记阅读文章了《自私的基因》一书,我获益匪浅。
此书的创作者道金斯用幽默搞笑的语言表达和别具一格的见解不露声色地揭秘了生命的本质,回应了人们存在的价值。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明确提出了一个颠复大家习惯性认知能力的见解——全部的生物包括人们全是遗传基因为了更好地持续本身所运用的设备。
最开始,我带上求知欲和将信将疑的心态读过下来,最终才感觉震撼人心与惊讶。
我钦佩于创作者强劲的想到和随机应变的表述。
道金斯觉得,爸爸妈妈对儿女的爱实际上是一种等位基因项目投资,是遗传基因为了更好地持续本身,操纵等位基因对后代开展养育。
而俩性之爱,则是微生物为了更好地用比较有限的等位基因项目投资养育大量的儿女,以确保遗传基因的持续,因此运用异性朋友的等位基因项目投资,养育目前后代。
可是,人们刚好是当然中独树一帜的人群,大家因为文化艺术的要素,不彻底受限于遗传基因。
大家会收留与大家沒有亲属关系的小孩,会不顾一切地爱一个人,会在儿女的教育上投入极大……我认为,或许正由于文化艺术,人们才可以管束自私自利的天性,人们才拥有七情六欲,拥有比存活高些的追求完美,才越来越不同寻常。
这本书带我深入了解了微生物的个人行为主观因素,遗传基因的强劲控制能力,人们的生而不凡。
我惊讶当然的精妙,性命的精妙,更惊讶人们的杰出。
它就是我微生物学习培训的启蒙教育书,要我终身难忘,终身获益。
人们是自然进化的惊喜。
大家因遗传基因而存有,因遗传基因而日常生活;因文化艺术而不一样,因文化艺术而发展。
这二者促进着大家人们从以往面向未来,从平原区迈向巅峰,从时下迈向不明的终点站……《自私的基因》阅读感想2自私的基因是本很有趣的书,创作者试着用遗传基因的自私自利来表述全球的诸多。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5篇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5篇自私的基因读后感1第一章为什么会有人呢?道金斯的目的,是研究自私行为和利他行为在生物学上的意义。
在这里,他尝试解释了一下他本人的立场,并举出一些有争论的学说。
他指出,目前主要有两大理论体系:“群体选择”理论和“个体选择”理论。
群体选择理论认为:一个群体,如一个物种或一个物种中的一个群体,如果它的个体成员为了本群体的利益准备牺牲自己,这样的一个群体要比喻之竞争的另一个群体,如果它的个体成员把自己的自私利益放在首位,灭绝的可能性要小。
因此,世界多半要为那些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所占据。
个体选择理论认为:即使在利他主义者的群体中,几乎可以肯定也有少数持不同意见者,拒绝做出任何牺牲。
假如有一个自私的叛逆者准备利用其他成员的利他主义,则它比其他成员更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这些后代都有继承其自私特性的倾向。
这样的自然选择,经过几代之后,“利他性的群体”将会被自私的个体所淹没。
一个群体是否会灭绝,可能受该群体中个体行为的影响。
最后,他摆出自己的信念:选择的基本单位,因此也是自我利益的基本单位,既不是物种,也不是群体,严格说来,甚至也不是个体,而是遗传单位基因。
这一章,他给了我头脑冷静、脉络清晰,有公正而严谨的求学态度的最初印象,我很欣赏这个态度。
第二章复制基因至此,作者回答了在第一章中并没有答案的疑问:为什么会有人呢?那么,为什么会有人呢?他指出,人是保存基因而存在的终极理由,是基因的生存机器。
他首先用极为通俗的语言展示血红蛋白模型,然后,在有了一个具象为基础的前提上,阐述复制基因的形成、竞争的出现,以及进化过程。
简单地说,复制基因自我拷贝,集结起着构件作用的分子组成稳定的链,当这样的链越来越多,周围存在的构件分子日渐稀缺时,不同品种或品系的复制基因必然为了争夺它们而互相搏斗,而“在任何导致产生更高一级稳定性的复制错误,或以新方法削弱对手的稳定性的复制错误,都会自动地得以延续下来并成倍地增长”,由此导致“生存斗争随之逐渐激化,生存机器的体积越来越大,其结构也渐臻复杂。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自私的基因》就像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生物进化的本质,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认知之窗,让我对生命和人性有了颠覆性的理解。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基因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生物学课本上那抽象的概念。
然而,道金斯却赋予了基因一种鲜活的“个性”——自私。
他提出基因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生物个体不过是基因的载体。
从这个独特的视角出发,基因的“自私”属性推动着整个生物世界的运转。
例如,在动物的繁殖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基因自私性的体现。
许多生物会为了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不惜一切代价争夺配偶、资源,甚至表现出一些看似残酷的行为。
雄孔雀那华丽而累赘的尾羽,从基因的角度来看,是为了吸引雌孔雀,以获得繁殖机会,尽管这可能会增加它被捕食的风险,但基因驱使它为了传递自身而“孤注一掷”。
书中对于亲缘选择的阐述也让我深思。
我们通常认为生物个体之间的互助行为是出于某种情感或道德因素,但从基因的角度,这可能只是基因延续自身的一种策略。
比如工蜂,它们放弃了自己的繁殖机会,全力帮助蜂王繁殖后代。
看似无私的行为,实际上是因为工蜂与蜂王以及它们所照顾的幼虫之间有着很高的亲缘关系,通过帮助蜂王繁殖,工蜂所携带的基因依然有机会在种群中广泛传播。
这种基于基因利益的解释,打破了我对生物利他行为的传统认知,让我认识到在看似复杂的生物社会行为背后,隐藏着基因自私的本质。
《自私的基因》还促使我重新审视人类社会。
人类作为生物的一种,是否也受到基因自私性的影响呢?我们的情感、道德、文化是否在某种程度上是基因“自私”的产物?比如,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在基因层面可以理解为基因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确保自身的延续。
但人类又不同于其他生物,我们拥有意识和文化,能够反抗基因的部分“指令”。
我们创造出了道德、伦理等社会规范,这些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基因自私所可能导致的极端行为。
这让我意识到人类是一种独特而复杂的存在,我们既受基因的影响,又有超越基因的能力。
《自私的基因》读书心得精选范文5篇
《自私的基因》读书心得精选范文5篇《自私的基因》读书心得1大家都很熟悉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我们之前认为物竞指的是物种之间的竞争,适者指的是适合的物种或个体。
《自私的基因》提出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认为相互竞争的不一定是物种,还可以是个体或者基因;生存,也不一定是指个体或物种的存亡,还可以是基因的延续。
本书最基本的观念就是把基因视为自然选择的基础单位,以基因进化的视角,来解释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行为现象。
基因和进化论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大体上自洽的体系,可以诠释生命的来龙去脉,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让我们更深的体会到了生物多样性的可爱,当然也更清晰地认识到进化的冰冷和无情。
人性本恶说到自私,对“自私的基因”最普遍的误解是,把“基因自私”和“生物个体自私”混为一谈。
按照Dawkins的说法,所有基因都自私而盲目地追求在基因池里最大化,但只有很少的基因决定生物体本身是自私的。
比如,确实有“无私”和“向善”的基因,包括人类的同情心。
这些无私的基因也会自私地追求自身的最大化。
它们没有灭绝,是因为它们和”损人利己“的基因在进化的博弈过程里达成了动态平衡。
而非亲属关系的合作和互利都可以用博弈论(GameTheory)中的ESS(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来解释,即进化上的稳定策略。
Dawkins极力避免,但我想每个读者一定会从基因的自私出发来思考人性善恶问题。
这是永恒的争论,当然也不会有答案。
孟子主张性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荀子主张性恶,“今人之性,生而好利”;王阳明的心学主张无善无恶,“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点和佛教类似,“善恶本性为空”。
西方人应该更倾向与性恶论,比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提到的“因自私而利他”的“经济理性”。
我自己认为“人性本恶”,关于这点我不打算加入争论或做任何解释。
生存机器小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后来又觉得自己至少掌握着自己的人生,再长大……至少身体是自己的吧。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自私的基因读书心得五篇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自私的基因》读书心得五篇《自私的基因》是英国演化理论学者理查德•道金斯创作的科普读物,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的突破性贡献在于,把根据自然选择的社会学说的这一重要部分,用简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横生的语言介绍给读者。
关于《自私的基因》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WTT 给大家整理的《自私的基因》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一“这本书寓意深厚,机敏流露,是在写得太好了!令人忍不住拍手叫好!”诺贝尔生理医学获奖者梅达华如是评价《自私的基因》。
它也被形容为“年轻人的书”,值得我们一看。
的确,作者道金斯,作为一位行为生态学家和生物学家,当然这本书的主题是动物行为。
但这本书的重点是讲述利他主义。
作者在《自私的基因》中的突破性贡献也在于,把根据自然选择的社会学说的这一重要部分,用简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横生的语言介绍给大家。
作者并没有将我们人类看作是一个特殊的整体,而是放在了生物这个大整体中,我们都是生存机器作为运载工具的机器人,其程序是盲目编制的,为的是永久保存所谓基因这种秉性自私的分子。
就是我们人类这种固有的特性,是我们在社会中作出选择时,都是充满利他主义的。
通过阅读这本书,作者惊世骇俗地让我们知道: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使我们人类更全面地窥见了社会关系中基本的对称性和逻辑性,在充分的理解之后,我们的政治见解将会重新获得活力,并对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柱。
尽管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进化学说是研究社会行为的关键所系(特别是同孟德尔的遗传学相结合时),但却一直为许多人所忽视。
但道金斯对社会学说中这一崭新工作的主要论题逐一作了介绍:利他和利己行为的概念,遗传学上的自私的定义,进犯行为的进化,亲族学说(包括亲子关系和群居昆虫的进化),性比率学说;相互利他主义,欺骗行为和性差别的自然选择。
道金斯精通这一基本理论,他胸有成竹,以令人钦佩的清晰文体展示了这一崭新的工作。
我们可以用书中的原理解释社会生活中的现象。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然而,书中对人性的探讨,却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忧虑。我认为,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基因的遗传,这让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我们似乎都是基因的奴隶,我们的行为、欲望和思想都受到基因的制约。这种观点让我对我们的自由意志产生了怀疑,也让我对我们的未来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书中提到:“基因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复制自身,企图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一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意识到生物界中的种种现象,如物种间的竞争、繁殖策略等,都是基因自私性的体现。
在本书中,道金斯还对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合作与竞争进行了深入剖析。他认为,生物进化并非简单的适者生存,而是基因间的合作与竞争。在某些情况下,基因之间会展开激烈的竞争,以争夺生物体的控制权;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基因之间则会展开合作,共同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这种合作与竞争关系,使得生物界呈现出复杂的生态格局。
首先,本书的核心观点——基因是自私的。这一观点打破了传统进化论中生物个体为进化基本单位的观念,将进化论的研究重心转向了基因。道金斯认为,基因是生物进化的真正驱动力,它们通过控制生物体的繁殖行为,不断复制自身,以确保在下一代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自私性”使得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选择性,进而塑造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基因的“自私性”是本书最为重要的观点。道金斯认为,基因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控制生物体的繁殖行为,不断复制自身,以确保在下一代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自私性”使得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选择性,进而塑造了生物界的多样性。这一观点使我们意识到,生物界中的种种现象,如物种间的竞争、繁殖策略等,都是基因自私性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_《自私的基因》读书心得五篇《自私的基因》是英国演化理论学者理查德·道金斯创作的科普读物,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的突破性贡献在于,把根据自然选择的社会学说的这一重要部分,用简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横生的语言介绍给读者。
关于《自私的基因》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自私的基因》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这本书寓意深厚,机敏流露,是在写得太好了!令人忍不住拍手叫好!”诺贝尔生理医学获奖者梅达华如是评价《自私的基因》。
它也被形容为“年轻人的书”,值得我们一看。
的确,作者道金斯,作为一位行为生态学家和生物学家,当然这本书的主题是动物行为。
但这本书的重点是讲述利他主义。
作者在《自私的基因》中的突破性贡献也在于,把根据自然选择的社会学说的这一重要部分,用简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横生的语言介绍给大家。
作者并没有将我们人类看作是一个特殊的整体,而是放在了生物这个大整体中,我们都是生存机器——作为运载工具的机器人,其程序是盲目编制的,为的是永久保存所谓基因这种秉性自私的分子。
就是我们人类这种固有的特性,是我们在社会中作出选择时,都是充满利他主义的。
通过阅读这本书,作者惊世骇俗地让我们知道: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使我们人类更全面地窥见了社会关系中基本的对称性和逻辑性,在充分的理解之后,我们的政治见解将会重新获得活力,并对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柱。
尽管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进化学说是研究社会行为的关键所系(特别是同孟德尔的遗传学相结合时),但却一直为许多人所忽视。
但道金斯对社会学说中这一崭新工作的主要论题逐一作了介绍:利他和利己行为的概念,遗传学上的自私的定义,进犯行为的进化,亲族学说(包括亲子关系和群居昆虫的进化),性比率学说;相互利他主义,欺骗行为和性差别的自然选择。
道金斯精通这一基本理论,他胸有成竹,以令人钦佩的清晰文体展示了这一崭新的工作。
我们可以用书中的原理解释社会生活中的现象。
例如生活中为何有无数的骗子?知道一点进化论的人会想,既然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那我们的生活也应该会一天天的进步,可事实上,人类进化了上百万年,骗子却从未消失,而且现代社会反而好象越多。
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理查德·道金斯曾举例在一个物种中有鸽派和鹰派两种情况,利用数学分析的结果是,在正常的群体中,两中派是并存的。
生活中骗子和好人也是一样。
基因是自私的,其实人性也有自私的一面,一个都是骗子的社会是不稳定的,因为大家都不干活,都想骗别人,但一个全是好人的社会一样是不稳定。
因为人性自私的一面会驱使一些人变成骗子,而因为周围都是好人,所以行骗是很容易的事情,结果是骗子得到更多的利益,从而驱动更多的人去变成骗子,直到整个社会很警惕,当骗子变的越来越困难,最后当骗子的收益和付出平衡,这个社会就不会有更多的人再去当骗子,最后好人和骗子形成一个比例,达到稳定状态。
当然具体分析很复杂,而且这里我们只把人当成利益的动物,实际上人的行为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结论却是正确的,就是骗子不可避免。
大家都可能很悲观,其实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减少骗子的数量,前面说过,当骗子的原因是收益大于付出,如果我们改变环境,加大惩罚力度,这样就能减少骗子的数量,比如外国发达国家骗子相对比较少,原因就是他们的环境让当骗子代价很高。
从这个分析我们也能看出,改善社会环境实际不能主要靠道德,道德在利益面前永远不可靠。
本人读完第一遍后,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涉及太多生物、科学的知识,对于我这个文科生来讲,太多不明,有许多地方都是囫囵吞枣,必须通过了解其他资料来搞明白,但这样耗费的时间也较多,所以我在我精度部分想重点研究这本书涉及社会这方面,说白了,就是给我们人类的启示,以及对我们生活中一些思考方式的指导,并希望通过我们这个读书演示,不仅能激发其他人阅读这本书的欲望,还能影响到他们生活中的思考行为,让这本书更好领导我们认识自己。
为什么西欧人能轻而易举的征服美洲的印第安人进而征服非洲乃至亚洲,难道是人种的原因?如果这个命题成立了,那么为什么日本人同样是亚洲人却能征服亚洲进而打败俄罗斯,并且敢于挑战美国?什么样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治制度更适合人类发展?为什么有的人天生就聪明?为什么有的病能遗传?人的本性是否是自私的?决定一个人心智水平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因素各占多少?带着这些问题,我认真阅读了由英国生物学家道金斯撰写的自私的基因。
读后明白了一些道理和感受:在现实社会里,我们感觉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基因和文化决定的。
基因是人类遗传的基本单位,人体是基因的载体,是基因机器。
人类生存的自然目的就是为了基因的生存和繁衍。
人类生存的社会目的,就是为了人类文化的延续。
基因和文化都能遗传的,但方式不同,对人行为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基因的遗传方式是通过基因复制进化淘汰的方式依靠人体作为寄生载体代代传递下去的,主要依靠种群传递。
而文化的传递则是通过人们后天的学习教化,形成共识认同而传递下去的,主要依靠个体传递。
人的心智智能先天的基因遗传因素大约占50%,在后天中,家庭环境影响大约占20%,其他的影响,如在子宫环境中的影响和后天学习教化以及朋友影响大约占30%。
从生物的遗传进化方面看,生物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基因间接控制的,基因通过支配生物机器和它的神经系统的建造方式而对其行为施加最终的影响。
基因是主要的策略的制定者,而大脑是执行者。
由基因的自私性决定了个体的自私本能。
这里说的个体的自私性是他的本能,是客观存在性,不是说的是主观意识方面。
从这一点可知,聪明的人所生的后代天生就会聪明的,高大勇猛的人后代就会高大勇猛。
有遗传基因疾病的后代就会遗传疾病。
同时,通过科学家破译人体基因,就会找到改变基因排序,达到治疗疾病,攻克癌症,杜绝遗传疾病的传递。
也会通过改变遗传基因使人们变得更加健康更加美丽的梦想,这些完全是可以实现的。
但从人类文化的影响看,人体作为基因的载体,虽然接受基因的控制和影响,但是人作为有意识有思想的动物,在基因面前并不是无所作为,相反,人们的智慧能力足以抵抗基因的本能自私性,他受文化的影响至大。
人只有摆脱自然欲望的控制,以自己设定的行为规则来立身处世,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社会秩序的构建,本质上是用社会意义上的人来约束生物意义上的人,让社会意义上的人实现真正自由,于是就有了道德、民主、法治。
而道德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民主法治则是通过人和人之间建立契约来实现的。
人们的行为是受文化的影响和引领的。
当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超越其他国家和民族时,它智慧的视野和维度就会超越其他国家和民族。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西欧人能征服印第安人,日本人能征服亚洲,他们靠的不是力量,而是文化和智慧。
因此,从承认基因的自私性到承认人的自私性,是事实求是的态度。
只有我们真正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才会知道怎么约束自己的行为,才会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世上所发生的事情。
思考问题才会更加理性和符合逻辑,才会正确处理理性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才会使人更加阳光、鲜活、充满朝气地渡过美好的一生。
基因在亿万年的进化长河中厮杀幸存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懂得竞争和争取,自私只是一个比喻。
基因才不懂得要存活下来自己必须得做什么,必须得拥有什么条件,得适应什么环境,存活就存活了,那些亿万年来死亡消失的基因连自己败在哪里都不会知道,就像这些幸存下来的基因也不会知道为什么偏偏是自己得以幸存,或许,只是一个很随机很偶尔的机遇。
自私只是一个比喻,人类的比喻。
很喜欢作者的这种表述方式,喜欢他谈论这些东西的口吻。
喜欢他一再强调自己只是在用一个人们的都很喜欢都很容易理解的比喻来阐述基因的不自觉无意识无目的性。
喜欢他有时候得费力的向我们说明,些些的矛盾我在会意的时候往往内心里是充满笑容的作者用自私这个比喻想要表达的却和自私这样一个人类术语完全相悖的理念。
有时候我看着这些矛盾的表述不禁佩服起作者来。
正如作者所说,他只能用这个我们都能理解的比喻来做这次阐述,所以,这个标题很恰当却又很不恰当。
其实读完这本书是和DM巴斯的进化心理学混着读的,读完还是有些想法的,只是自己的能力实在有限,也表达不出什么。
不过相信以后会有机会的。
经典大作就是不一样,尽管是几十年前写的关于进化理论的书籍,新的理论和技术不会出现在里面,但《自私的基因》这本书建立的解释体系,仍然是强大的。
从我的阅读记录来看,我对关于“本原”问题的好答案有很浓的兴趣,《自私的基因》给“为什么各种生物会像现在这个样子?”的问题提供了一个逻辑自洽且证据充分的答案。
“自私”在这本书里,只是一种拟人的说法,方便说明而已,我们大可以这样理解:基因的“自私”性质,是指它有自发增加自己数量的趋势,就和物体在高处总有下落趋势、高温物体自发向低温传热的性质一样,是物理规律、化学规律等。
实际上,全书对进化的一个根本逻辑可以这样概括:为什么会这样呢——正常来说,不这样的都被淘汰了(死掉了)。
从宇宙形成之初,物质已经存在(比这一部分更深入的问题只能交给物理学家了),此书从这样的条件开始。
在某个条件下,例如压力、温度等,某些粒子和另外一些粒子容易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而另外一些,因为不稳定,无法形成或者无法维持某种结构——这时,可以把稳定的结构看作进化了,它们比其他粒子更多,打比方说,假设原来的宇宙只有H原子和O原子,某种环境下形成了H20,也形成了H2O2,但H20因为性质稳定而占很大比例,H2O2很少或者彻底被分解,可以看作H2O前进了一步。
根据上面的逻辑去演绎,各种各样的分子机缘巧合之下,碰到了其他分子,形成更稳定的分子,各种分子达到了比例稳定的状态,稳定的分子不再容易碰到其他分子形成更稳定的状态了。
有些有机物,可以“复制”自己——据我的理解,应该就是碱基之间的连接与分开吧,也可以对应形成氨基酸,进而形成蛋白质。
这里算是基因吧。
有些基因形成的蛋白质可以包裹基因分子,因此更稳定,它的数量会逐渐增加。
不同的基因会碰到一起,有时候可以连接在一起,如果连接在一起可以稳定,或者形成了互利,形成的保护更好,他们的数量也会变多(不是它们主观想要互利,而是自然界只有稳定的东西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积累变多的)。
渐渐地,基因就变成了基因集合,进而形成生命。
单个基因不一定能分好坏,在不同的集合里,同一个基因就不一定是好是坏。
假定草食动物对应合适的牙齿和胃由两个基因管理,碰巧出现了肉食的牙和草食的胃,它们的搭配不好,所以就被淘汰了。
作者以赛艇为例说明,划桨最好以左右平均搭配为好,在一个右手浆手多的环境,左手浆手的加入更能提高成绩。
作者极力避免提到“意识”这东西,更不用说“人”。
他把各种各样的生物归类为“生存机器”,和当初保护基因分子的蛋白质一样,把“行为”都看作是基因制造的物质的外在表现,是基因这个“程序”设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