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清冈卓行的美学观点,理解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见解。

3、美育目标:发展学生审美个性,引导学生认识审美活动的主观性特征。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见解。

教学难点1、了解作者的美学观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理解“残缺美”的涵义。

(这是对作者美学观点的延展)教学方法引导研讨式教具石膏像《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让学生欣赏石膏像《米洛斯的维纳斯》,并谈感受。

展示石膏像,学生就有一个实体感受,他的想象就会有的放矢,毕竟审美活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欣赏者的主观感受是建立在客观实体的基础之上的。

2、当学生发现“断臂”这个特点时,讲述“断臂”的来历。

讲述来历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后来的“补臂”想象作铺垫;二是照应课文的第二段,加深学生对“偶然”的理解。

3、让学生畅想“断臂”的原始模样。

学生想象双臂模样时,所反映出的是他对这座雕像的理解,也是他对美的一种认识和感受,这既是一次审美实践,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审美活动的主观性,但是教师不需要将此点明,在授课的尾声再进行总结,给学生一个体悟的过程。

二、研讨新课第一、二部分:1、检查预习效果,让学生说出作者对“断臂”的看法。

2、朗读课文前三段,找出作者的理由。

找理由也就是找__中的关键句子,这些句子在理解上会有些障碍,所以化繁为简,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进行引导,学生会觉得容易得多。

3、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归纳作者的理由。

这个环节其实就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美学观点。

三、研讨“残缺美”的涵义:1、提问:既然残缺能带来这样好的艺术效果,那么艺术品是否应该提倡残缺?作者在前三段里讲述残缺带来的不可思议的审美效果,可能会给学生一个定势思维,即残缺就是美,所以有必要提醒学生质疑、发问,多角度的看问题。

2024年语文教案-米洛斯的维纳斯

2024年语文教案-米洛斯的维纳斯

一、教案基本信息《米洛斯的维纳斯》适用年级:高中语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创作年代、艺术特点等。

2. 分析并欣赏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 深入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在西方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 学会从多角度分析艺术品,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

2. 米洛斯的维纳斯在西方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难点:1.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价值。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信息,激发学生兴趣。

2. 欣赏图片: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外观特点。

3. 初步分析: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简单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

4. 深入探讨:引导学生从线条、造型、神态等方面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价值。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米洛斯的维纳斯在西方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分享各自观点。

三、课堂练习1. 请学生结合米洛斯的维纳斯,谈谈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反思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审美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方面的表现,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欣赏米洛斯的维纳斯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其艺术魅力。

活动二:组织学生参观local museum 或艺术展览,寻找与米洛斯的维纳斯类似的艺术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资源准备1.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西方艺术史的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3. 艺术鉴赏类的书籍和文章。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信息和艺术特点。

2. 引导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培养其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提高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其主动参与程度。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创作时期和作者。

2. 使学生欣赏和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3. 培养学生对古希腊雕塑的兴趣和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介绍a. 历史背景:古希腊时期b. 创作时期:公元前1世纪c. 作者:不详2.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a. 雕塑造型:对人体形象的把握、动态与静态的结合b. 审美价值:古希腊审美观念、女性美的表现c. 影响力: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古希腊雕塑,激发兴趣。

2. 基本信息了解: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创作时期和作者。

3. 艺术特点分析:引导学生欣赏雕塑的造型、审美价值等方面的特点。

4. 作品影响力:阐述《米洛斯的维纳斯》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古希腊雕塑的认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信息和艺术特点。

2.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雕塑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展开对古希腊雕塑的讨论,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品欣赏能力:评估学生在欣赏《米洛斯的维纳斯》时的感受和认识。

3. 思考与拓展:检查学生在课后对古希腊雕塑的思考和研究成果。

六、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准备《米洛斯的维纳斯》的高清图片,以便于学生欣赏和分析。

2. 文字资料:收集有关《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文献资料,以便于课堂教学引用。

3.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笔记本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于展示图片和资料。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创作时期和作者;欣赏和分析雕塑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2. 教学难点:《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塑造型对人体形象的把握,以及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024年语文教案-米洛斯的维纳斯

2024年语文教案-米洛斯的维纳斯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艺术,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2)通过课文中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内容及其结构。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艺术术语的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参考资料或课外阅读资料。

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米洛斯的维纳斯,激发学生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的背景和作者。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修辞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举例,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

4. 欣赏与鉴赏:(1)学生分享自己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欣赏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的角度思考课文中的故事。

5. 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选择一篇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进行阅读和总结。

六、教学拓展1. 比较米洛斯的维纳斯与其他古典艺术作品,探讨其独特之处。

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差异,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七、课堂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选择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扮演,体会角色的情感和心理。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就课文中的主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希腊雕塑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探讨艺术作品中的人性美和和谐美。

二、教学内容1.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介绍a. 作品年代、作者和出土地点b. 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c. 作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 古希腊雕塑的发展概况a. 古希腊艺术的起源和演变b. 雕塑艺术的重要代表作品c. 古希腊雕塑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3.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a. 人物形象的塑造b. 姿态和表情的设计c. 材质和雕刻技巧的应用4. 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美和和谐美a. 人物形象的自然性和生动性b. 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统一c. 艺术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超越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授课:详细讲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引导学生欣赏作品。

3. 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美和和谐美,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4.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小结,强调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2.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品欣赏能力:评估学生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相关介绍和分析。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作品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

3. 讨论指南:准备针对作品特点和主题的讨论问题。

4. 作业模板:准备课后作业的模板,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古希腊雕塑的发展概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美和和谐美。

语文教案米洛斯的维纳斯

语文教案米洛斯的维纳斯

语文教案《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创作时间、艺术流派等。

(2)分析并欣赏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如比例、线条、表情等。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讨论,分析维纳斯的艺术特色。

(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发现古希腊雕塑与后世雕塑的差异。

(3)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感悟维纳斯所蕴含的和谐、完美的审美价值。

(3)提高学生的人体美感和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知识及艺术特点。

2. 欣赏和评价维纳斯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难点:1. 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及其在雕塑史上的地位。

2. 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塑图片。

2. 相关文献:关于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介绍和分析资料。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作品。

(2)简要介绍维纳斯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2. 欣赏分析(1)引导学生观察维纳斯的比例、线条、表情等艺术特点。

(2)分析维纳斯所体现的人体美感和道德素养。

(3)通过比较法,让学生发现古希腊雕塑与后世雕塑的差异。

3. 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维纳斯。

(2)分享心得: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拓展延伸(1)介绍维纳斯在雕塑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古希腊雕塑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5. 总结评价(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评价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6. 作业布置(1)绘制一幅以维纳斯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对维纳斯雕塑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公开课简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公开课简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公开课简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创作年代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2. 分析并欣赏维纳斯的形象特征,体会其优雅、和谐的美感。

3. 引导学生认识古希腊雕塑艺术的特点,及其对后世艺术发展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信息:作者、创作年代、材质等。

2. 古希腊雕塑艺术的发展背景及其代表作品。

3. 维纳斯的形象特征及其在艺术史上的意义。

4. 雕塑艺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维纳斯的形象,激发学生兴趣。

2. 基本信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信息。

3. 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欣赏维纳斯的形象,体会其优雅、和谐的美感。

4. 作品分析:教师分析维纳斯的形象特征,引导学生认识古希腊雕塑艺术的特点。

5. 艺术史意义:讲解维纳斯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艺术发展的影响。

6. 互动环节: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7.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维纳斯的艺术价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作品的基本信息、形象特征、艺术史意义等。

2.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体会其美感。

3.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分享,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信息。

2. 学生能分析并欣赏维纳斯的形象特征,体会其美感。

3. 学生能理解古希腊雕塑艺术的特点,及其对后世艺术发展的影响。

4. 学生能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六、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图片或实物。

2. 教学PPT:制作包含作品信息、形象特征、艺术史意义等内容的教学PPT。

3. 教材或相关资料:准备与古希腊雕塑艺术相关的教材或资料,供学生查阅。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信息、形象特征、艺术史意义。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作者和创作年代;(2)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3)掌握欣赏古典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2)运用比较、联想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3)借助多媒体手段,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提高艺术素养;(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术精神;(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文明的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作者和创作年代;(2)《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3)欣赏古典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2)培养学生对古典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相关知识;(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多媒体课件;(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好笔记本和文具;(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人体艺术的历史和现状;(2)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发现背景和流传历程;(3)激发学生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基本知识讲解:(1)介绍作者、创作年代和作品背景;(2)讲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3)讲解欣赏古典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3. 作品欣赏与分析:(1)组织学生观赏《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图片或视频;(2)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审美等方面进行分析;(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课堂讨论:(1)比较《米洛斯的维纳斯》与其他古典艺术作品的异同;(2)探讨《米洛斯的维纳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3)引导学生关注古典艺术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米洛斯的维纳斯语文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语文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2)学会分析古代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3)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维纳斯雕像的审美特点;(3)学会从多元角度审视艺术作品,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希腊艺术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人文素养;(3)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内容及其审美价值;2. 古代艺术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文化背景;3. 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古代艺术作品的审美特点和审美标准;2. 从多元角度审视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3. 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及相关阅读材料;2. 古代艺术作品图片或视频资料;3. 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外观特征;(2)简要介绍维纳斯雕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3)提问:你们认为这件作品美吗?为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维纳斯雕像的审美特点;(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维纳斯雕像的审美观点;(2)鼓励学生从多元角度审视作品,提出问题和见解;(3)邀请学生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4. 分析与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代艺术作品的审美标准和社会意义;(2)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维纳斯雕像的审美价值;(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

5. 实践与创新(1)让学生结合所学,尝试创作一件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等;(2)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从多元角度审视作品;(3)组织作品展示和评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案米洛斯的维纳斯

语文教案米洛斯的维纳斯

语文教案《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创作年代、艺术流派等。

(2)分析并欣赏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如造型、线条、比例等。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维纳斯的艺术价值。

(2)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古代艺术作品。

(3)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希腊艺术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生活质量。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背景知识。

2. 分析并欣赏维纳斯的艺术特点。

3. 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古代艺术作品。

三、教学难点1. 维纳斯艺术特点的深入理解。

2. 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古代艺术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作品。

(2)简要介绍维纳斯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维纳斯的艺术特点。

(2)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维纳斯的艺术价值。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评价(1)引导学生关注维纳斯的造型、线条、比例等艺术特点。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维纳斯艺术的感受,分享自己的审美体验。

(2)教师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上的学习,深入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知识。

2. 选取一幅古代艺术作品,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其艺术价值。

3. 写一篇关于《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优秀8篇)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优秀8篇)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优秀8篇)《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篇一一、导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丧失”与“残缺”产生的特殊美感。

(人文)2、了解有关维纳斯的知识和作者对艺术品的独特审美角度。

(知识)3、运用抓关键句来归纳作者观点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能力)二、导学安排:一课时三、导学设想:343+问题研讨式1、切入点(拎动点):讨论:如果让维纳斯的手臂复原,你认为哪种姿势最美?2、制高点:课文观点:“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

”3、增长点:1)了解“丧失”所产生的特殊美感。

2)形成一定的艺术审美鉴赏能力。

4、延伸点:联系生活琐事和《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美,捕捉美。

5、语言:筛选、搜集重要信息。

6、思维:辨证思维7、迁移:对生活中美的发掘和欣赏评价。

(主题写作)四、导学安排:(一)导入新课1、由西方著名艺术品的介绍导入。

2、展示图片“米洛斯的维纳斯”(课件)。

请学生谈谈对维纳斯的了解,总结并提问:维纳斯是传说中的爱神与美神,据说这尊雕像是在古希腊的米洛斯岛上最初被人们所发现的,当人们最初发现她时,这尊雕像是有手臂的,只是后来在一次争夺中丢失了,下面我想问问大家,如果让你来为维纳斯的手臂复原,你认为她哪一种姿势是最美的?(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发言)(二)切入课文1、由学生的想象切入到课文第五自然段“刚才同学们为维纳斯的手臂复原设想了很多种方案,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想象,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中作者又提到了哪些复原的方案呢?”(学生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2、从第五段中提出问题:(质疑)①文中提到了这么多的复原方案,作者却说“选择出来的任何一种形象,都如我方才所述,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

”什么叫“丧失”的美感呢?②而且作者还说“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抱一丝怀疑的态度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公开课简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公开课简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公开课简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2. 培养学生对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提高其艺术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概述:介绍维纳斯的发现背景、历史传承和艺术价值。

2.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分析维纳斯的造型、比例、表情和姿态等方面,揭示其艺术魅力。

3. 古希腊雕塑文化:通过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古希腊雕塑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

4. 艺术鉴赏方法:教授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艺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其艺术鉴赏能力。

5. 艺术批评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维纳斯,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问题引发学生兴趣,如“你们认为美的标准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美的定义。

2. 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和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古希腊雕塑的魅力。

3. 分析:分组讨论维纳斯的艺术特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鉴赏:教授学生艺术鉴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和分析其他古希腊雕塑作品。

5. 批评:组织学生对维纳斯进行评价,从不同角度探讨其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和艺术特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和感受。

3. 鉴赏法:观察和分析古希腊雕塑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4. 批判法:评价维纳斯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鉴赏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艺术鉴赏作业,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论据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准备:1. 准备PowerPoint演示文稿,内容包括《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图片、艺术特点、历史背景等。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创作时间、艺术流派等。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美感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米洛斯的维纳斯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信息介绍。

2. 雕塑的艺术特点和审美标准。

3. 米洛斯的维纳斯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信息和艺术特点。

2. 引导法:引导学生欣赏雕塑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米洛斯的维纳斯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美感。

2. 讲解: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信息和艺术特点。

3. 欣赏:让学生欣赏不同角度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图片,培养审美能力。

4. 讨论:分组讨论米洛斯的维纳斯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复述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信息。

2. 学生能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并用恰当的词汇描述。

3. 学生能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并能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准备1. 图片:准备米洛斯的维纳斯的高清图片,不同角度和细节。

2. 资料:收集有关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的信息。

3. 教室布置:将图片挂在教室墙上,营造艺术氛围。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信息和艺术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八、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美感。

2. 讲解: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信息和艺术特点,解释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3. 欣赏:让学生欣赏不同角度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图片,培养审美能力。

4. 讨论:分组讨论米洛斯的维纳斯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与时代的关系。

米洛斯的维纳斯语文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语文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创作时间、背景等。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相关背景知识。

2. 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信息。

2. 引导学生欣赏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

第二章:作品欣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感受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图片展示。

2. 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细节。

教学步骤:1. 向学生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图片。

2. 引导学生欣赏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细节。

第三章:作品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艺术作品的解读能力。

教学内容:1.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象征意义。

2.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历史价值。

教学步骤:1. 向学生解析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历史价值。

第四章:课堂讨论教学目标:1. 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艺术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2. 学生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的个人看法。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展开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的讨论。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的看法。

第五章:课程总结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艺术作品的热爱和尊重。

教学内容:1. 回顾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信息、艺术特点、作品意义等。

2. 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

教学步骤: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

第六章:艺术背景扩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所在时代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这幅古希腊雕塑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和特点,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2. 难点:分析并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塑的概念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图片,并询问学生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对这幅作品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2. 新知介绍(10分钟)通过PPT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作者和创作时间等相关信息。

解释雕塑的概念和特点:表现了古希腊人对人体美的追求,雕塑充满了动感与力量,展现了神秘与自然的统一。

3. 分析练习(15分钟)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主完成《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塑的分析题目。

例如:(1)你认为《米洛斯的维纳斯》作品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2)你觉得这幅作品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或意义?(3)你认为雕塑家选择了这个姿势和表现形式有何意图?4. 创作活动(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邀请每个小组选择一幅作品自行创作。

要求学生根据《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篮铅画进行模仿,尽量还原雕塑作品的姿势和形态。

鼓励学生发挥自由创作的思维,赋予作品一定的个人色彩和风格。

5. 展示与总结(10分钟)要求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创作,并分享创作心得和感受。

对于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欣赏,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通过整理和总结,梳理出学生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 作品分析:通过学生完成的分析题目,判断学生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理解程度。

2. 创作作品:评价学生的创作成果,包括还原度、创造力和个性特点等。

五、教学拓展1. 参观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或艺术展览,进一步了解古代艺术作品和文化。

最新版-《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精选4篇

最新版-《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精选4篇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精选4篇《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3、学习联系上下文对疑难问题进行探究的方法。

4、通过阅读本文,提高自我审美修养。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从欣赏维纳斯雕像进入新课)二、作者与维纳斯雕像介绍:清冈卓行,1922年生于中国大连市,就读于东京大学,日本当代诗人、小说家,法政大学教授。

1969年以短篇小说《洋槐林立的大连》获芥川奖,1984年获现()代诗人奖。

其它作品有《早晨的悲哀》、《大海的眼睛》等。

米洛斯的维纳斯,又称“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大理石雕,高204厘米。

相传是古希腊亚力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

在古希腊神话中,阿佛洛狄忒是爱与美的女神。

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

掌管人类爱情、婚姻、生育以至一切动植物的生长繁殖。

生于海中,以美丽著称。

其雕像于1820年发现于希腊米洛斯岛,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双臂残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显得端庄而妩媚。

《米洛斯的维纳斯》选自《当代世界名家随笔》,作者清冈卓行抓住维纳斯残缺的双臂展开议论,提出了维纳斯双臂残缺不但不遗憾,相反是“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的观点,见解独到,分析说理有很强的说服力。

三、解释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攫住出神入化发掘矫揉造作标新立异赘言丰腴不可思议销魂勾魄胳膊顺理成章迥然不同回溯精美绝伦驰骋饶有兴趣四、速读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

明确: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开篇点题。

第二部分(4-5):阐明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两条已经丢失的胳膊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

第三部分(6-7):说明了丧失的部位为什么必须是两条胳膊而非其他的原因。

五、课文分析(一)阅读第一部分,思考:1、作者对维纳斯雕像持怎样的观点?“一个奇怪的念头”所指是什么?“攫住”一词你认为用得好吗?明确:观点是“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米洛斯的维纳斯》导读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米洛斯的维纳斯》导读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米洛斯的维纳斯》导读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米洛斯的维纳斯》导读教案教学设计1《米洛斯的维纳斯》导读教案教学设计一、课程概述《米洛斯的维纳斯》是西方艺术史上著名的雕塑作品,由古希腊雕刻家亚历山大德拉科尼斯创作,现存储藏在法国卢浮宫。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古典造型美学和雕塑艺术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艺术文化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及其所代表的古典美学精神。

2.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造型特点及其雕塑艺术的技法。

3.培养学生艺术品鉴能力及欣赏经验。

4.引导学生认识良好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1.《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在古希腊时期,雅典以其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繁荣而闻名于世。

此时期的文化深受自然、人体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雅典艺术家们通过对人体的雕刻,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由的追求。

《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其创作者德拉科尼斯选择了全身赤裸的少女作为雕塑的形象,展现了古希腊文化中对人体美的推崇。

2.《米洛斯的维纳斯》的造型特点《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一尊立体雕塑,高2.05米,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被描绘为一个年轻的女人,身体展示了完美的比例和姿态。

该雕塑的特点是:少女的躯干和肩膀呈现出一种轻微的扭曲,这种动态的雕塑方式为静态的雕塑形象增加了一种活力;少女的肢体柔和流畅,塑造了一种完美的人体形象,彰显了古希腊文化对于人体美的崇尚。

3.《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技法雕塑艺术的核心在于技法,无论是雕刻刀的使用还是材料的选择都能够影响艺术品的呈现。

作为一件静态的艺术品,《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技法至关重要。

以德拉科尼斯的雕塑为例,他使用的是古典的理念和技法,运用了黄金分割比例,并将雕刻刀的刃口按照肌肉的纹理方向进行运用,使得雕塑呈现出了有机、流动、自然的效果。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介绍和分析,结合图示,借助PPT以及其他多媒体工具,让学生了解该艺术品的历史背景、造型特点和技术要素等基础知识。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优秀6篇】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优秀6篇】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整理的《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优秀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米洛斯的维纳斯篇一课时:1(一课时进行完需要学生充分的预习与教师最充分的准备。

教师参阅《青年审美手册》、《美学散步》)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授课过程:一、导入米洛斯:出土维纳斯的希腊小岛。

维纳斯:罗马神话中掌管人类爱情、婚姻、生育以及一切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的女神,在希腊神话中名为“阿弗洛狄忒”。

维纳斯雕像,相传为古希腊艺人雕刻。

读P48《断臂的维纳斯》后,欣赏扉页图象。

二、整体感知读课文,文章用空行的方法分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1、“无臂”神秘;2、“有臂‘的局限;3、失去的只能是双臂;三、重点语句分析1、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双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

2、那失去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孕育着多种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3、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四、哲理引申1、艺术——注重虚实相间如国画中的“留白”艺术;如音乐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如唐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妙就妙在“云深不知处”,倘使改为“只在此山中,岭后石头上”,则成村夫俗语。

《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娴静时似矫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美不可言的效果来自虚写,人间没有谁可以扮演林黛玉,她只能活在读者心中。

2、生活——缺憾也是一种美四大美女各有缺陷;美玉微瑕;梁祝爱情成千古绝唱。

唐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动人之处在于留下的遗憾和悬念,如事情成为“人面已到山后去,骑驴迎来不宜迟”,就简直是赵本山演的小品了。

《米洛斯的维纳斯》导读 教案教学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导读 教案教学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导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作者和创作时期;分析并描述《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学会欣赏和评价古典艺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视觉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与其他艺术作品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体验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和作者:古希腊艺术发展的历史背景;雕塑家阿历山德罗斯的创作时期和艺术成就。

2.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和风格:人体比例的和谐与优美;表情和姿态的表现力;雕塑的材质和工艺。

3. 欣赏和评价《米洛斯的维纳斯》:分析作品的美学价值;评价作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学生个人感受和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作者和创作时期;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风格;欣赏和评价作品的方法。

难点: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风格;运用批判思维进行作品分析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古典艺术,激发学习兴趣;提问:“你们对古希腊艺术有哪些了解?”2. 授课: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和作者;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比较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与其他艺术作品的联系和区别。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总结:教师点评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进行知识梳理;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

五、课后作业:2. 收集其他古希腊雕塑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3. 思考艺术作品对个人成长和文明发展的意义,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作者和创作时期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风格的分析能力;3. 学生对作品欣赏和评价的方法和思路;4. 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的积极性和表现力。

公开课《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设计

公开课《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创作年代、文化背景等。

1.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米洛斯的维纳斯》会成为古代雕塑的杰作?它的美在哪里?第二章:作品欣赏2.1 教师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形态、线条、比例等。

2.2 学生分享对作品的直观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从艺术角度分析作品的美感。

第三章:作品分析3.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比例关系,解释古希腊雕塑的比例美学。

3.2 分析作品中的线条运用,探讨线条如何塑造出维纳斯的优雅姿态。

3.3 教师引导学生从心理层面解读作品,探讨维纳斯的神情、姿态如何体现出她的内心世界。

第四章:创作背景与文化价值4.1 教师介绍古希腊神话中维纳斯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4.2 分析古希腊社会对美的追求及其对后世艺术的影响。

4.3 引导学生探讨《米洛斯的维纳斯》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第五章:互动环节5.1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美。

5.3 学生尝试创作一幅以维纳斯为主题的简笔画,展示并对作品进行简要解析。

第六章:艺术技法分析6.1 教师介绍古希腊雕塑的制作技法,如大理石雕刻、细节处理等。

6.2 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中的技法特点,如衣纹的处理、面部表情的刻画等。

6.3 学生尝试模仿维纳斯的姿态,体会雕塑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技巧。

第七章:作品影响与传承7.1 教师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对后世艺术的影响,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模仿与借鉴。

7.2 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在现代艺术中的地位,如女性美学的代表等。

7.3 学生探讨如何将维纳斯的美学理念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第八章:比较欣赏8.1 教师展示其他古希腊雕塑作品,如《掷铁饼者》、《命运三女神》等。

8.2 学生对比分析这些作品与《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异同,探讨古希腊雕塑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洛斯的维纳斯《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工作总结】《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基本观点、支持观点的理由);2. 正确理解残缺美;3. 理解艺术表现上的虚实相生观点,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提出的残缺美,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虚实相生”的艺术原则。

三.教学难点:对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辩证地分析艺术作品的残缺与完整。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课堂以学生讨论、释疑为主。

五.预习布置:1.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维纳斯的神话传说及“断臂维纳斯”雕像的特征。

2.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并在文中划出疑难语句。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法国巴黎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是浪漫之都,是艺术之都。

它有美丽的塞纳河,辉煌的红磨坊,有神秘的巴黎圣母院,有璀璨的卢浮宫┄┄在卢浮宫里珍藏了三件镇宫之宝。

(多媒体显示:罗浮宫、《维纳斯》、《胜利女神》、《蒙娜丽莎》)爱神“维纳斯”雕像、“胜利女神”雕像、《蒙娜丽莎》画像。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举世闻名的古希腊后期的雕塑杰作。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

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

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

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

后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

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举世闻名的古希腊后期的雕塑杰作。

它是1820年在爱琴海南部的米洛岛上的一个山洞里发现的,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认为是迄今被发现的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

不论观者从何种角度看,都同样获得这种感受:庄重的妩媚。

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女神的两臂虽已失去,却让人感到一种残缺的美。

曾经有人探索她的原形,她断了的两只手臂原来是什么姿势?是拿着金苹果,是扶着战神的盾?还是拉裹在下身的破布?……近年来的考据则较肯定地认为,她的一只手正伸向站在面前的“爱的使者”丘比特。

正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如果有一万个观众,就会有一万个不同的维纳斯。

于是在场争论中,有 __根本就反对为维纳斯复原的做法。

本文的作者、日本作家清冈卓行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

日本当代诗人、小说家清冈卓行在观赏了维纳斯的雕像后,产生了一个奇怪的念头----“她为了如此美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作者因为何种愿因产生如此怪诞的想法?他借此又想表明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创作观点?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研读课文,深入领悟。

二、研读、理解、探讨教师引导:研究探讨之法:初读作品,可以大体感知其意;再钻研,则会感到有些句子似懂非懂。

应先画出疑难语句。

解决疑难的关键,是注意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达。

这样,就会觉得作品中的观点说来说去无非就那么一点,并不复杂深奥,抓住了基本观点,种种疑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多媒体)1、课文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所持的理由是什么?(筛选信息)观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正面理由:(1)失去了双臂,“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在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

(2)(失去双臂)“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3)“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的美丽臂膊,(失去双臂)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 __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

”正面理由小结:因为正是艺术效果决定着美术作品的生命力。

维纳斯的艺术效果使她超越时空,成为不朽的杰作。

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即“普遍”(板书:必须失去双臂 --不尽的想象空间,才有无数双玉臂残缺美)反面理由:(1)复原双臂,“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以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

(2)复原双臂,“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地精美绝伦”。

(复原双臂,成为个体,成为特殊,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反面理由小结:(板书:不能复原双臂 --“有”限制了想象)2.为什么只能失去双臂?(筛选信息)理由:双臂,更确切地说,是手,在人的存在中具有象征意义。

“它有着实体和象征之间的一定的调和”,是自己与外界“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是这些关系的媒介物”,“是这些千变万化交涉的原则方式”。

“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板书:只能失去双臂 --双臂可千变万化。

)三、拓展延伸1、正确理解残缺美(1)残缺美是艺术表现上的虚实相生空白艺术与残缺美是一脉相承的--虚实相生。

艺术欣赏的一条规律--借助“缺失”来获取“完美”,也就是虚实相生(多媒体)像外见意,画外有画,画幅有限,画意无限。

《画鉴析览》: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

(多媒体)齐白石画一枯枝,站立一只鸟,别无所有,但用笔多么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只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和天际群星相接应,真是一片“神境”。

汤贻汾《画鉴析览》云:“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

”(多媒体)齐白石老人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画中没有一只青蛙,只有一群小蝌蚪,可是我们分明可以感到那蛙声分明就在耳边回荡。

传说中国古代一位知名画家曾以“深山藏古寺”为题让自己的三位弟子分别作画。

大弟子不加思索地在纸上涂抹了几座山,又在山中添了一座庙;二弟子迟疑片刻后让人们看到的是在山林掩映下的庙宇屋顶和旗杆,似乎真有些藏的味道;三弟子酝酿良久之后,则只是画了一座山,一条河,一个僧人挑着水正往山里走。

相比之下,显然后者非常含蓄地再现了“深山藏古寺”的意境,给人们留下不尽的想象在画外。

(2)残缺要恰到好处维纳斯,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以她为题材的绘画雕塑数不胜数,当人们发现了米洛斯岛上的维纳斯时,才认定她才是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

她虽然失去了双臂,却赢得全世界对她的瞩目。

那么,惟有残缺才是美吗?完整的艺术就不美了吗?(多媒体)其实蒙娜丽莎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丝毫不亚于断臂的维纳斯。

(多媒体)可见--缺失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残缺都能增加艺术品的艺术效果。

(多媒体)美的事物是不局限于完整还是缺失,只要她存在,她是不拘泥于表现形式的。

美的真正所在是懂得欣赏,只要我们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一颗善于领悟美感受美的丰富的心灵,我们就不愁没有美的发现、美的鉴赏和美的创造。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文学作品中残缺美是如何表现的?(多媒体)比如结局离散,人物性格的缺憾都会产生残缺美的效果。

《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红楼梦》中黛玉的小心眼,《三国演义》中张飞的粗心等,这些缺点使人物形象更饱满生动,富于个性,真实可信,流传千古。

现在就让我们从艺术中走出来,走到大自然中,月圆月缺,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云卷云舒,所以残缺的也是美。

人生是也是不完美的,想想人生中的残缺美是如何创造的。

(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会想到残疾人:阿炳,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洪战辉等,然后学生就能够说出他们用意志创造了美。

)四、德育升华(多媒体)你认为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或者说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美的?让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畅谈心志。

五、课堂总结六、作业1、米洛斯的维纳斯断了的两只胳膊原来是什么姿势?请你发挥想象,写一段200字左右描述性文字。

2、将课堂上学习的艺术表现上的虚实相生知识、美学鉴赏知识以及如何追求人生之美成读书学习札记(300字左右)。

附: 1、米洛斯的维纳斯(板书设计)必须失去双臂 -- 不尽的想象空间--残缺美不能复原双臂 --“有”限制了想象只能失去双臂 -- 双臂可千变万化艺术:借助“缺失”获取“完美”人生:战胜“缺失”追求“完美”2、《米洛斯的维纳斯》爱神的身材端庄秀丽,肌肤丰腴,美丽的椭圆型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

她那微微扭转的姿势,使半裸的身体构成了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型上升体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充满了巨大的魅力。

作品中女神的腿被富有表现力的衣褶所覆盖,仅露出脚趾,显得厚重稳定,更衬托出了上身的秀美。

她的表情和身姿是那样的庄严崇高而端庄,象一座纪念碑;她又是那样优美,流露出最抒情的女性柔美和妩媚。

人们似乎可以感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的娇艳和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

她的嘴角上略带笑容,却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觉。

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她的双臂,虽然已经残断,但那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身躯,仍然给人以浑然完美之感。

3、《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大理石雕像,高328厘米,约创作于公元前200年,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虽然女神的头和手臂都已丢失,但仍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家们高度艺术水平的杰作,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

她上身略向前倾,那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的雄健而硕大的羽翼,都充分体现出了胜利者的雄姿和欢乎凯旋的激情。

海风似乎正从她的正面吹过来,薄薄的衣衫隐隐显露出女神那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身躯,衣裙的质感和衣褶纹路的雕刻令人叹为观止。

作品的构图也十分成功,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加强了前进的态势。

4、《蒙娜丽莎》之美--神秘的微笑假定她真在微笑,那么,微笑的意义是什么?是不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的温婉的微笑,或是多愁善感的人的感伤的微笑?这微笑,是一种蕴藏着的快乐的标志呢,还是处女的童真的表现?这是不容易且也不必解答的。

这是一个莫测高深的神秘。

5、课后总结筛选信息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要利用这篇课文着重培养。

难句理解也很重要,但由于这篇课文难句较难,不宜多涉及。

虚实相生虽是美术术语,但用直观的实例恰当,学生也容易接受并产生兴趣。

利用残缺美渗入人文思想,引导学生追求人生之美,追求人生价值;再进行练习实践,使学生学以致用。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