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创作时期和作者。
2. 使学生欣赏和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3. 培养学生对古希腊雕塑的兴趣和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介绍a. 历史背景:古希腊时期b. 创作时期:公元前1世纪c. 作者:不详2.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a. 雕塑造型:对人体形象的把握、动态与静态的结合b. 审美价值:古希腊审美观念、女性美的表现c. 影响力: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古希腊雕塑,激发兴趣。
2. 基本信息了解: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创作时期和作者。
3. 艺术特点分析:引导学生欣赏雕塑的造型、审美价值等方面的特点。
4. 作品影响力:阐述《米洛斯的维纳斯》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古希腊雕塑的认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信息和艺术特点。
2.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雕塑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展开对古希腊雕塑的讨论,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品欣赏能力:评估学生在欣赏《米洛斯的维纳斯》时的感受和认识。
3. 思考与拓展:检查学生在课后对古希腊雕塑的思考和研究成果。
六、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准备《米洛斯的维纳斯》的高清图片,以便于学生欣赏和分析。
2. 文字资料:收集有关《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文献资料,以便于课堂教学引用。
3.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笔记本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于展示图片和资料。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创作时期和作者;欣赏和分析雕塑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2. 教学难点:《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塑造型对人体形象的把握,以及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希腊雕塑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探讨艺术作品中的人性美和和谐美。
二、教学内容1.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介绍a. 作品年代、作者和出土地点b. 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c. 作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 古希腊雕塑的发展概况a. 古希腊艺术的起源和演变b. 雕塑艺术的重要代表作品c. 古希腊雕塑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3.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a. 人物形象的塑造b. 姿态和表情的设计c. 材质和雕刻技巧的应用4. 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美和和谐美a. 人物形象的自然性和生动性b. 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统一c. 艺术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超越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授课:详细讲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引导学生欣赏作品。
3. 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美和和谐美,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4.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小结,强调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2.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品欣赏能力:评估学生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相关介绍和分析。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作品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
3. 讨论指南:准备针对作品特点和主题的讨论问题。
4. 作业模板:准备课后作业的模板,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古希腊雕塑的发展概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美和和谐美。
语文教案米洛斯的维纳斯

语文教案《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创作时间、艺术流派等。
(2)分析并欣赏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如比例、线条、表情等。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讨论,分析维纳斯的艺术特色。
(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发现古希腊雕塑与后世雕塑的差异。
(3)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感悟维纳斯所蕴含的和谐、完美的审美价值。
(3)提高学生的人体美感和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知识及艺术特点。
2. 欣赏和评价维纳斯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难点:1. 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及其在雕塑史上的地位。
2. 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塑图片。
2. 相关文献:关于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介绍和分析资料。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作品。
(2)简要介绍维纳斯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2. 欣赏分析(1)引导学生观察维纳斯的比例、线条、表情等艺术特点。
(2)分析维纳斯所体现的人体美感和道德素养。
(3)通过比较法,让学生发现古希腊雕塑与后世雕塑的差异。
3. 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维纳斯。
(2)分享心得: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拓展延伸(1)介绍维纳斯在雕塑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古希腊雕塑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5. 总结评价(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评价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6. 作业布置(1)绘制一幅以维纳斯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对维纳斯雕塑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教学目标:1、能力训练点:培养“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阅读习惯。
2、美育渗透点: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
教学方法:课堂以学生讨论、释疑为主。
:1、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维纳斯的神话传说及“断臂维纳斯”雕像的特征,把握维纳斯雕塑的形体美!2、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并在文中划出疑难语句,把握维纳斯雕塑的艺术的美!3、拓展阅读,感受残缺的生活美。
课时安排:预习一课时,讲读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背景知识简介1、雕塑艺术的特点雕塑是运用了塑性、可雕性的物质材料,通过雕、刻、铸、焊等手段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具有实体的造型艺术。
种类很多,按所用材料有石雕、木雕、泥塑等。
按形态有圆雕、浮雕、透雕,按安放位置分为城市雕塑,园林雕塑,纪念雕塑等。
2、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发现《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俗称《米洛斯的维纳斯》、《断臂的维纳斯》、《维纳斯像》等,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
在希腊化时期,表现女性人体美的雕塑日渐增多,对爱与美之神阿芙洛蒂忒,也就是维纳斯的歌颂更是层出不穷,其中最为著名雕像的就是这尊《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并已经成为赞颂女性人体美的代名词。
1820年2月,在爱琴海的米罗斯岛上,一个农夫在一座古墓旁整地时挖掘到一尊女性雕像。
她分成上、下两截,并与刻着名字的台座、拿着苹果的手腕以及其它断片等等一道,散落在附近的田地下。
已懂得这是值钱的东西的农夫,立刻将它们埋原,并报告了在岛上的法国领事。
领事稍付定金,即通知当时设在君士坦丁堡的法国大使。
几乎与此同时,在爱琴海搞测量的一位法国海军士官,名叫鸠尔·丢孟·都尔维尔对此表示了更大的关注。
这是一位希腊艺术的爱好者,当他看过这些雕像的块片以后,认为它们是一个整体,并第一个断定这就是维纳斯的雕像。
于是立刻告诉农夫,法国决定把她买下,要他不必再到处声张了。
随即赶到君士坦丁堡,向大使命陈详情,促使大使下了决心并派专人前去交易。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作者和创作年代;(2)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3)掌握欣赏古典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2)运用比较、联想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3)借助多媒体手段,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提高艺术素养;(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术精神;(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文明的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作者和创作年代;(2)《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3)欣赏古典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2)培养学生对古典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相关知识;(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多媒体课件;(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好笔记本和文具;(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人体艺术的历史和现状;(2)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发现背景和流传历程;(3)激发学生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基本知识讲解:(1)介绍作者、创作年代和作品背景;(2)讲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3)讲解欣赏古典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3. 作品欣赏与分析:(1)组织学生观赏《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图片或视频;(2)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审美等方面进行分析;(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课堂讨论:(1)比较《米洛斯的维纳斯》与其他古典艺术作品的异同;(2)探讨《米洛斯的维纳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3)引导学生关注古典艺术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米洛斯的维纳斯语文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2)学会分析古代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3)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维纳斯雕像的审美特点;(3)学会从多元角度审视艺术作品,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希腊艺术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人文素养;(3)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内容及其审美价值;2. 古代艺术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文化背景;3. 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古代艺术作品的审美特点和审美标准;2. 从多元角度审视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3. 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及相关阅读材料;2. 古代艺术作品图片或视频资料;3. 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外观特征;(2)简要介绍维纳斯雕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3)提问:你们认为这件作品美吗?为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维纳斯雕像的审美特点;(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维纳斯雕像的审美观点;(2)鼓励学生从多元角度审视作品,提出问题和见解;(3)邀请学生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4. 分析与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代艺术作品的审美标准和社会意义;(2)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维纳斯雕像的审美价值;(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
5. 实践与创新(1)让学生结合所学,尝试创作一件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等;(2)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从多元角度审视作品;(3)组织作品展示和评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审美价值。
2.培养学生欣赏雕塑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审美价值及历史背景。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审美内涵。
三、教学准备1.教具: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塑图片、相关资料、多媒体设备。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课程内容,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信息。
四、教学过程1.导入a.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对这座雕塑有什么印象?b.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
2.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a.引导学生观察米洛斯的维纳斯的造型、线条、比例等,分析其艺术特点。
b.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3.探讨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审美价值a.引导学生从形式、内涵、文化等方面探讨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审美价值。
b.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4.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与生活的关系a.引导学生思考:米洛斯的维纳斯与现实生活中的美有什么联系?5.拓展延伸a.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米洛斯的维纳斯,还有哪些古希腊雕塑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a.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审美价值及与生活的关系。
b.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五、课后作业2.收集其他古希腊雕塑作品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六、教学反思1.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鼓励更多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重难点补充:1.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对话设计: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座雕塑,你能描述一下维纳斯的姿态吗?学生A:她站在那里,很优雅,身体稍微倾斜。
教师:很好,那你能谈谈她的身体比例给你什么感觉吗?学生B:她的比例很协调,胳膊和腿看起来很自然。
《米洛斯的维纳斯》高一语文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高一语文教案《米洛斯的维纳斯》高一语文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米洛斯的维纳斯》高一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米洛斯的维纳斯》高一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研究、探讨、理解文意的本领;2、领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
教学方法:以学生讨论、教师解疑为主课前准备:1、学生了解有关维纳斯的传说、欣赏其图片,对其美的特征进行体味;2、阅读课文,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划出文中的疑难语句;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几千年来,人类留传下来许多艺术作品,人们常常为众多的艺术作品由于人为和自然等原因遭到毁坏而感到婉惜,但是有的作品因为毁坏(残缺)而获得了不朽的艺术魅力,如“米洛斯的维纳斯”。
二、师生互动1、爱和美的维纳斯(学生介绍了解到的有关维纳斯的知识)教师总结:“米洛斯的维纳斯”也就是“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因为她是双臂残缺,又被称为“断臂的维纳斯”,大理石雕像,高约204厘米,亚力山德罗创作于约公元前150年,现收藏于法国的卢浮宫。
在古希腊,表现女性美的雕像极其丰富。
对于爱和美之神阿芙洛蒂忒,也就是维纳斯的歌颂更是层出不穷,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这尊雕像(其他还有许多绘画,如《维纳斯的诞生》),她已成为赞美女性美的代名词。
传说维纳斯是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
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了小爱神厄洛斯,后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了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王子的10年战争。
这尊雕像1820年发现于爱琴海的米洛斯岛,经过多次争夺,被法国人买走,并于1821年5月l起,珍藏于巴黎的卢浮宫,成了法国人的骄傲。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米洛斯的维纳斯这一艺术杰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让学生理解维纳斯断臂所产生的艺术魅力,探讨残缺美在艺术中的价值。
3、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美。
(2)理解断臂维纳斯的残缺美及其艺术价值。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突破传统的审美观念,接受和欣赏残缺美。
(2)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图片,提问学生:“看到这幅作品,你们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二)作品背景介绍简要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发现过程、作者以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整体欣赏1、引导学生观察维纳斯的姿态、神情和身体线条,让学生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形象。
2、分析维纳斯的比例和构图,探讨其和谐与美感。
(四)细节欣赏1、着重观察维纳斯的面部表情,分析其传达的情感和神韵。
2、研究维纳斯的断臂,引导学生思考断臂所带来的想象空间和神秘感。
(五)探讨残缺美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维纳斯的断臂是一种缺陷还是一种美?为什么?2、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进一步阐述残缺美在艺术中的意义和价值。
(六)与其他艺术作品比较展示一些具有完整形象的艺术作品和具有残缺元素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对比分析,加深对残缺美的理解。
(七)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残缺美的价值等。
2、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欣赏艺术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八)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对米洛斯的维纳斯或残缺美的感悟,字数不少于 500 字。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讨论和欣赏中来。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优秀8篇)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优秀8篇)《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篇一一、导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丧失”与“残缺”产生的特殊美感。
(人文)2、了解有关维纳斯的知识和作者对艺术品的独特审美角度。
(知识)3、运用抓关键句来归纳作者观点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能力)二、导学安排:一课时三、导学设想:343+问题研讨式1、切入点(拎动点):讨论:如果让维纳斯的手臂复原,你认为哪种姿势最美?2、制高点:课文观点:“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
”3、增长点:1)了解“丧失”所产生的特殊美感。
2)形成一定的艺术审美鉴赏能力。
4、延伸点:联系生活琐事和《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美,捕捉美。
5、语言:筛选、搜集重要信息。
6、思维:辨证思维7、迁移:对生活中美的发掘和欣赏评价。
(主题写作)四、导学安排:(一)导入新课1、由西方著名艺术品的介绍导入。
2、展示图片“米洛斯的维纳斯”(课件)。
请学生谈谈对维纳斯的了解,总结并提问:维纳斯是传说中的爱神与美神,据说这尊雕像是在古希腊的米洛斯岛上最初被人们所发现的,当人们最初发现她时,这尊雕像是有手臂的,只是后来在一次争夺中丢失了,下面我想问问大家,如果让你来为维纳斯的手臂复原,你认为她哪一种姿势是最美的?(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发言)(二)切入课文1、由学生的想象切入到课文第五自然段“刚才同学们为维纳斯的手臂复原设想了很多种方案,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想象,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中作者又提到了哪些复原的方案呢?”(学生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2、从第五段中提出问题:(质疑)①文中提到了这么多的复原方案,作者却说“选择出来的任何一种形象,都如我方才所述,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
”什么叫“丧失”的美感呢?②而且作者还说“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抱一丝怀疑的态度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创作年代、艺术流派等。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形式的审美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形式、技法等特点,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概述:介绍作者米洛斯、创作年代、艺术流派等信息。
2. 雕塑作品的形式分析:分析作品的比例、线条、造型等方面。
3. 作品主题的探讨:引导学生从作品主题、内涵、情感等方面进行思考。
4. 艺术价值的评价:讨论《米洛斯的维纳斯》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美感。
2. 介绍:教师简要介绍作品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创作年代、艺术流派等。
3.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形式特点,如比例、线条、造型等。
4. 探讨: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作品的主题、内涵、情感等方面。
5. 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艺术价值的角度评价作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视觉美感。
2. 讲解介绍:教师以讲解的方式,传授作品的背景知识和艺术特点。
3.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4. 课堂问答: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知识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作品形式特点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作品主题、内涵、情感等方面的思考深度。
4. 学生对作品艺术价值的评价和审美鉴赏能力。
六、教学资源1. 《米洛斯的维纳斯》高清图片。
2. 米洛斯的相关资料。
3. 雕塑艺术的基本知识。
4. 课堂讨论指南。
七、教学准备1. 制作课件,包括作品图片、作者简介、作品分析等。
2. 准备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
3. 准备课堂讨论指南,以便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或雕塑展览,以便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雕塑艺术。
鲁教版必修4《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鲁教版必修4《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鲁教版必修4《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鲁教版必修4《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清冈卓行的美学观点,理解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创造见解。
3、美育目标:发展学生审美个,引导学生认识审美活动的主观特征。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创造见解。
【教学难点】1、了解作者的美学观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理解“残缺美”的涵义。
(这是对作者美学观点的延展)【教学方法】引导研讨式【教学用具】石膏像《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让学生欣赏石膏像《米洛斯的维纳斯》,并谈感受。
【展示石膏像,学生就有一个实体感受,他的想象就会有的放矢,毕竟审美活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欣赏者的主观感受是建立在客观实体的基础之上的。
】2、当学生发现“断臂”这个特点时,讲述“断臂”的来历。
【讲述来历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后来的“补臂”想象作铺垫;二是照应课文的第二段,加深学生对“偶然”的理解。
】3、让学生畅想“断臂”的原始模样。
【学生想象双臂模样时,所反映出的是他对这座雕像的理解,也是他对美的一种认识和感受,这既是一次审美实践,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审美活动的主观,但是教师不需要将此点明,在授课的尾声再进行总结,给学生一个体悟的过程。
】二、研讨新课第一、二部分:1、检查预习效果,让学生说出作者对“断臂”的看法。
2、朗读课文前三段,找出作者的理由。
【找理由也就是找文章中的关键句子,这些句子在理解上会有些障碍,所以化繁为简,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进行引导,学生会觉得容易得多。
】3、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归纳作者的理由。
米洛斯的维纳斯语文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创作时间、背景等。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相关背景知识。
2. 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信息。
2. 引导学生欣赏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
第二章:作品欣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感受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图片展示。
2. 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细节。
教学步骤:1. 向学生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图片。
2. 引导学生欣赏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细节。
第三章:作品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艺术作品的解读能力。
教学内容:1.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象征意义。
2.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历史价值。
教学步骤:1. 向学生解析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历史价值。
第四章:课堂讨论教学目标:1. 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艺术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2. 学生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的个人看法。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展开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的讨论。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的看法。
第五章:课程总结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艺术作品的热爱和尊重。
教学内容:1. 回顾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信息、艺术特点、作品意义等。
2. 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
教学步骤: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
第六章:艺术背景扩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所在时代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这幅古希腊雕塑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和特点,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2. 难点:分析并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塑的概念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图片,并询问学生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对这幅作品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2. 新知介绍(10分钟)通过PPT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作者和创作时间等相关信息。
解释雕塑的概念和特点:表现了古希腊人对人体美的追求,雕塑充满了动感与力量,展现了神秘与自然的统一。
3. 分析练习(15分钟)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主完成《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塑的分析题目。
例如:(1)你认为《米洛斯的维纳斯》作品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2)你觉得这幅作品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或意义?(3)你认为雕塑家选择了这个姿势和表现形式有何意图?4. 创作活动(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邀请每个小组选择一幅作品自行创作。
要求学生根据《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篮铅画进行模仿,尽量还原雕塑作品的姿势和形态。
鼓励学生发挥自由创作的思维,赋予作品一定的个人色彩和风格。
5. 展示与总结(10分钟)要求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创作,并分享创作心得和感受。
对于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欣赏,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通过整理和总结,梳理出学生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 作品分析:通过学生完成的分析题目,判断学生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理解程度。
2. 创作作品:评价学生的创作成果,包括还原度、创造力和个性特点等。
五、教学拓展1. 参观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或艺术展览,进一步了解古代艺术作品和文化。
最新版-《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精选4篇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精选4篇《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3、学习联系上下文对疑难问题进行探究的方法。
4、通过阅读本文,提高自我审美修养。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从欣赏维纳斯雕像进入新课)二、作者与维纳斯雕像介绍:清冈卓行,1922年生于中国大连市,就读于东京大学,日本当代诗人、小说家,法政大学教授。
1969年以短篇小说《洋槐林立的大连》获芥川奖,1984年获现()代诗人奖。
其它作品有《早晨的悲哀》、《大海的眼睛》等。
米洛斯的维纳斯,又称“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大理石雕,高204厘米。
相传是古希腊亚力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
在古希腊神话中,阿佛洛狄忒是爱与美的女神。
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
掌管人类爱情、婚姻、生育以至一切动植物的生长繁殖。
生于海中,以美丽著称。
其雕像于1820年发现于希腊米洛斯岛,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双臂残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显得端庄而妩媚。
《米洛斯的维纳斯》选自《当代世界名家随笔》,作者清冈卓行抓住维纳斯残缺的双臂展开议论,提出了维纳斯双臂残缺不但不遗憾,相反是“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的观点,见解独到,分析说理有很强的说服力。
三、解释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攫住出神入化发掘矫揉造作标新立异赘言丰腴不可思议销魂勾魄胳膊顺理成章迥然不同回溯精美绝伦驰骋饶有兴趣四、速读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
明确: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开篇点题。
第二部分(4-5):阐明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两条已经丢失的胳膊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
第三部分(6-7):说明了丧失的部位为什么必须是两条胳膊而非其他的原因。
五、课文分析(一)阅读第一部分,思考:1、作者对维纳斯雕像持怎样的观点?“一个奇怪的念头”所指是什么?“攫住”一词你认为用得好吗?明确:观点是“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米洛斯的维纳斯》导读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米洛斯的维纳斯》导读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米洛斯的维纳斯》导读教案教学设计1《米洛斯的维纳斯》导读教案教学设计一、课程概述《米洛斯的维纳斯》是西方艺术史上著名的雕塑作品,由古希腊雕刻家亚历山大德拉科尼斯创作,现存储藏在法国卢浮宫。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古典造型美学和雕塑艺术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艺术文化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及其所代表的古典美学精神。
2.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造型特点及其雕塑艺术的技法。
3.培养学生艺术品鉴能力及欣赏经验。
4.引导学生认识良好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1.《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在古希腊时期,雅典以其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繁荣而闻名于世。
此时期的文化深受自然、人体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雅典艺术家们通过对人体的雕刻,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由的追求。
《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其创作者德拉科尼斯选择了全身赤裸的少女作为雕塑的形象,展现了古希腊文化中对人体美的推崇。
2.《米洛斯的维纳斯》的造型特点《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一尊立体雕塑,高2.05米,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被描绘为一个年轻的女人,身体展示了完美的比例和姿态。
该雕塑的特点是:少女的躯干和肩膀呈现出一种轻微的扭曲,这种动态的雕塑方式为静态的雕塑形象增加了一种活力;少女的肢体柔和流畅,塑造了一种完美的人体形象,彰显了古希腊文化对于人体美的崇尚。
3.《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技法雕塑艺术的核心在于技法,无论是雕刻刀的使用还是材料的选择都能够影响艺术品的呈现。
作为一件静态的艺术品,《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技法至关重要。
以德拉科尼斯的雕塑为例,他使用的是古典的理念和技法,运用了黄金分割比例,并将雕刻刀的刃口按照肌肉的纹理方向进行运用,使得雕塑呈现出了有机、流动、自然的效果。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介绍和分析,结合图示,借助PPT以及其他多媒体工具,让学生了解该艺术品的历史背景、造型特点和技术要素等基础知识。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优秀6篇】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整理的《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优秀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米洛斯的维纳斯篇一课时:1(一课时进行完需要学生充分的预习与教师最充分的准备。
教师参阅《青年审美手册》、《美学散步》)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授课过程:一、导入米洛斯:出土维纳斯的希腊小岛。
维纳斯:罗马神话中掌管人类爱情、婚姻、生育以及一切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的女神,在希腊神话中名为“阿弗洛狄忒”。
维纳斯雕像,相传为古希腊艺人雕刻。
读P48《断臂的维纳斯》后,欣赏扉页图象。
二、整体感知读课文,文章用空行的方法分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1、“无臂”神秘;2、“有臂‘的局限;3、失去的只能是双臂;三、重点语句分析1、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双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
2、那失去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孕育着多种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3、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四、哲理引申1、艺术——注重虚实相间如国画中的“留白”艺术;如音乐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如唐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妙就妙在“云深不知处”,倘使改为“只在此山中,岭后石头上”,则成村夫俗语。
《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娴静时似矫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美不可言的效果来自虚写,人间没有谁可以扮演林黛玉,她只能活在读者心中。
2、生活——缺憾也是一种美四大美女各有缺陷;美玉微瑕;梁祝爱情成千古绝唱。
唐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动人之处在于留下的遗憾和悬念,如事情成为“人面已到山后去,骑驴迎来不宜迟”,就简直是赵本山演的小品了。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艺术作品是可以启迪人们思想,感悟生命,欣赏美好的绝妙之物。
而对于那些对艺术知之甚少的人,如何能够欣赏艺术?这时候,艺术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艺术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今天,我们将针对一件著名的古希腊雕塑作品《米洛斯的维纳斯》,来设计一节艺术课程。
一、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以下几个点:1. 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能够用艺术的语言准确地描述作品的构图、形态、线条、纹理、颜色等方面的特点。
2. 掌握《米洛斯的维纳斯》历史背景及作品表现手法等相关知识,了解古希腊艺术的发展及其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
3. 通过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学会欣赏古代艺术作品,并了解文化、文明、历史背景及意义。
二、教学内容设计1. 知识讲解全班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图片,通过观察图片展示,让学生可以对这幅名画的特点、风格和创作背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课堂讨论学生就下面几个问题进行课堂讨论:① 《米洛斯的维纳斯》有哪些特点?可以从线条、形态、纹理、颜色等方面进行描述。
② 《米洛斯的维纳斯》在历史背景下的创作背景、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③ 《米洛斯的维纳斯》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3. 作品分析学生选取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部位,用手势模仿维纳斯的动作。
感受别人模仿和模仿自己的不同。
4. 展览策划以《米洛斯的维纳斯》为主题,同学们分组策划一场小型展览,展出组员们手绘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并设计布局及导览员讲解,并邀请其他同学前来参观。
三、教学方式1. 知识讲解: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方式,讲授《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快速掌握。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一、教材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一篇小说,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教材适用于高中语文课程,通过阅读和学习这部作品,学生可以领略雨果先生的文学风采,了解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和典型作品。
二、教学目标1.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2.掌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3.分析小说中反映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探讨雨果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作者简介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生于1802年,是法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他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对古希腊神话中的维纳斯形象进行再创作,表现了作者对爱情、美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2.作品背景故事背景设定在古希腊的一个小渔村米洛斯,描述了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孩维纳斯与一名英俊勇敢的渔夫的爱情故事。
在受到神明干涉的情况下,这段感情遭受到考验,最终迎来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
3.人物分析- 维纳斯:是一个外表美丽、心地善良的女孩,对真爱充满向往,坚持追求内心的信念。
- 渔夫:是一个朴实勇敢的男子,心地善良,对维纳斯怀有深厚的感情,愿意为了爱情承受一切。
4.主题与思想小说通过描述维纳斯和渔夫之间的爱情故事,探讨了爱情、美和命运的主题。
作者借古希腊神话中的形象,表达了对人性本质、爱情纯粹性和命运无常性的思考,展现了雨果深邃的文学底蕴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分享对小说的理解与感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热情。
2.阅读分析:指导学生逐段分析小说的文本内容,解读其中的隐喻和象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小说中人物的角色扮演活动,体验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4.写作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小说主题和思想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第四册第二单元,主题为“美的真谛”选用的意图,是想通过对维纳斯雕像的欣赏,让学生懂得虚实相生的美学原理,增强审美情趣本文是篇译文,繁琐的长句较多,学生初读时会感觉艰涩难懂,缺少兴趣若是引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作者观点,便能化难为易另外,学会欣赏维纳斯以及其它美的事物都需要想象力和审美判断力,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和独到的见解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开放而自由的时代,但是他们对许多美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因此,可以从美学的角度去入手教学时,让学生积极讨论,谈对作者观点的认识和评价,教师及时纠偏,引导话题的走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把握全文,探讨主旨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抓关键词句来把握文意,领会主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文中阐述的缺憾美的美学观点,提高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关键语句中关键词语的含义,探讨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领悟“虚实相生”的审美理念,并且运用这一理念欣赏生活中的“残缺美”
【教法学法】
、学案导学法、质疑释疑法、举例分析法、赏析阅读法、归纳总结法
2、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讨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美是滋润人的情感的雨露,是照亮人的灵魂的阳光美与我们那么贴近,有那么扑朔迷离前百年来,人类尽情的沐浴着美得雨露阳光,可是,对于审美的奥秘,我们却往往难以清楚地加以解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古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之神——维纳斯,解读当代日本诗人、小说家清岗卓行对维纳斯之美的盛赞
二、基础检测(单读,后齐读)
、加点字注音:譬(pì)如
玉笏(hù)
回溯
显露
背负
毋庸
羞羞答答
2、积累成语:
出神入化
顺理成章
三、走进作者(单读,教师强调作者国籍、文学成就)
清冈卓行,日本诗人、小说家生于中国大连,毕业于东京大学著有诗集《冰凝的火焰》、《四季写生》,另外有专著《手的变幻》,小说《早晨的悲哀》等
969年,清冈卓行因文学上的卓越成就而获得芥川奖
四、爱与美之神——维纳斯
如果说清岗卓行我们还比较陌生的话,那么大家对古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应该有所了解吧,说出来,让我们一同来分享好吗?(学生自由回答,后齐读)
她是爱的化身,掌管人类爱情、婚姻及一切动植物的生长;她是美的女神,曾挑起了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她具有古希腊女性最完美的身段和样貌,象征爱情与女性的美丽,被认为是女性体格美的最高象征
五、整体感知
、维纳斯作为宙斯和大洋女神的女儿,从浪花中出生,她天生丽质,心地善良,热心助人,但其自身却很不幸,没有幸福的爱情和家庭,人们出于同情、感激和美好的愿望,崇拜她,把她视为“美好、善良、正义”的象征,由此,产生过许多以她为题材的艺术品,其中以1820年在希腊米洛斯岛发现的这尊断臂的维纳斯雕像最为有名,她与胜利女神雕像、蒙娜丽莎画像合称为法国罗浮宫的世界“三宝”下面请同学们欣赏课本插图,看到图中的雕像你有什么感受?请用简洁的语言形容一下(学生自己谈,形体、气质)
2、美好的事物总是引发人们无尽的思索,更何况被争论了千百年的断臂维纳斯在要不要复原维纳斯雕像这个问题上,一直被争论至今那么通过你的预习,作者这个看法是什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学生抢答)
明确:作者认为维纳斯“她为了如此的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第1段: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第2段:这是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第3段:虽然失去了两条臂膊,却是向着无比神秘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
第4、5段:反对复原,因为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
第6、7段: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小结过渡】这个问题考察了同学们分析问题筛选信息的能力,“她为了如此的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这是作者的根本思想,也是本文的中心透过作者的观点,我们不仅会产生疑问:一是“维纳斯的双臂为什么必须失去?”二是“为什么失去的必须是双臂?”
六、深入文本
、作为爱与美的女神,一个表现女性纯洁与健美的维纳斯来说原本确实是有一双手臂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请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复原你心目中的维纳斯,设计维纳斯的造型并讨论残缺的维纳斯与复原的维纳斯哪个更美?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2、刚才同学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发挥了丰富的创造力,那么作者对他进行了怎样的复原?作者认为这些复原是不是令人满意呢?(学生自主思考)
明确:作者认为这些方案“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可见作者对复原双臂方案非常反感,极端厌恶
3、那么作者产生如上感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谈谈
明确:“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可见,失去双臂的维纳斯反倒格外迷人,散发着梦幻般的色彩;而复原双臂的维纳斯却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
(出示幻灯片)“有”限制思维,束缚想象力;
“无”驰骋想象,包孕不尽梦幻
实际上,高明的艺术家,总让艺术作品给观赏者留下想象的余地,造成一种悬念和遗憾让人们永远为她牵肠挂肚,这也就是艺术上“以少胜多、以无胜有”的原则(学生举例)教师补充:古画“深山藏古寺”
平:古庙画在山腰间;古庙画在从林深处;只画出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残墙断壁……
奇: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一老态龙钟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进桶里
和尚挑水,让人联想到附近一定有庙;和尚年迈,还得自己挑水,让人想象到庙的破败老旧画上无庙,一定是“藏”在深山这样构思,更合题意,含蓄深邃显然,画中无寺而处处有寺
4、既然“有无相生”,残缺美可以给予欣赏者以无尽的想象空间,那么假如失去的不是双臂,而是身体的其他部分,艺术效果会怎样?是不是所有的残缺都是美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明确: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千变万化的作用,表达感情离不开手譬如说,拥抱,爱抚等人际交往离不开手譬如说,握手,打招呼等衣食住行更离不开手手的姿势固定了,它的含义也就固定了,从而限制住了我们的想象力
(齐读最后一段)
艺术上的残缺美可以给人以想象,想象才能给一件艺术品以生命但并不是所有的残缺都是美的,正如维纳斯并不是失去任何一个部位都是美的,,残缺的部分要恰当才行正如自由女神那擎着火炬的手就不能残缺,如果残缺就是美的,那么蒙娜丽莎那迷人的微笑就不会一直在我们的心头荡漾,那合家团聚的时刻也不会总让我们感觉那么的短暂缺失是有条件的,残缺美需要我们通过审美比较来辨识
【小结】手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媒介物,一旦媒介物变得明确了,它的美也就被限制了,范围由无限转为单一,限制了人的想象力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七、才艺比拼
清岗卓行用他的文笔,艺术家用他的雕塑,分别为我们勾勒和诠释了维纳斯的魅力现在请同学们拿起你漂亮的笔杆,以现代诗歌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你心中的维纳斯的魅力(两名学生黑板板演,学生互评)
(教师出示下水习作)明眸中闪烁着自信的光华一朵微笑在唇间绽放
恰似一抹映水的霞
袅袅身姿
迈出朗朗步伐
独臂荡尽
乾坤氤氲
命运怎奈你有一颗
坚强的心
你曾经告诉我
一滴水就是一个世界
于是我用双手捧了一捧寻找这个世界
然而终究
我没有众神的福祉
我的寻觅在这里熄灭
你微笑着
用那溢满
爱与美的眼眸
撷一汪水在我手心
你的笑脸和整个世界
在水中荡漾
啊
请你留步
请允许我细细端详你
就像欣赏
那梦中的新娘
八、总结
(播放《恩雅牧羊人之月》曲子伴奏)
人生是残缺的,总有一些无法弥补的缺憾但正是因为有了痛苦的加入,人生才更加丰富多彩真正经历伤痛的人,才算出真正活过黛玉的美在于她没能实现的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美在于她历尽沧桑后即一刹那的明彻与超脱,贝多芬的美则是在失聪后用黑白键撞击出生命的悲壮如果说生活中的残缺让平凡者泄漏出生命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的灵魄则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让人雀跃与敬仰人间没有完美,完美是一个方向而不是一个地方但也许正因为如此,才点燃了人们探索追求的激情所以面对人生中的不如意,我们应有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苏轼词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其实当我们学会正确对待残缺时,我们就会发现,月圆是画,月缺是诗
九、布置作业
、认知作业:在理解本文基础上,与傅雷《蒙娜丽莎的魅力》作比较,看看二者在观念上有什么联系
2、拓展作业:选择一幅艺术作品进行赏析
附板书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
清岗卓行
必须失去——不能复原——只能失去
以“无”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