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方案

合集下载

小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实践课程设计

小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实践课程设计

小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实践课程设计科学探究与实践课程设计科学探究与实践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科学素养。

本文将为小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实践课程设计提供一些建议和内容安排。

一、课程设计目标科学探究与实践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2. 培养学生设计和实施科学实验的能力,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制定假设、实验操作等;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 培养学生的技能,如测量、观察、记录、分析和表达等;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验守则意识。

二、课程内容安排1. 科学探究主题选择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科学问题作为课程主题。

如“一块石头为什么能从水中浮起?”、“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等等。

通过选择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2. 学习目标设定针对每个科学主题,设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例如,学习目标可以包括了解浮力原理、了解光的散射等。

3. 学习活动设计为了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与实践,设计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可以包括实验、观察、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和记录石头在水中的浮力现象。

4. 学习资源准备为了支持学习活动,准备适当的学习资源,如实验器材、参考书籍、多媒体资料等。

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和实践。

5. 总结和分享在学习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分享。

可以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制作海报、进行小组展示等形式。

通过分享,学生可以互相借鉴,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三、课堂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在引入课程主题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

可以通过提问、讲故事、播放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对科学问题产生好奇心。

2. 指导探究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设计实验等。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方案第一篇:“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方案一、概念的界定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对探究性科学教育有明确定义:“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收集数据,参与实证、讨论和辩论,建构和理解主要的科学概念;体会到人类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获取正确的知识,并了解科学知识是相对稳定并不断发展进步的。

”我们认同这样的观点,同时也认为:学生探究就是要达成探究性科学教育的要求,就是要让学生亲历这样的整个探究过程。

学生的探究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学生的探究活动以科学研究的内容为线索,探究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难度;探究中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帮助学生在自己探究的基础上加深认识;学生探究后的发现能够不断系统化和迁移,并最终能实现预期目的。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正迈入知识化、信息化的新世纪,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一种科技竞争、人才竞争。

国民的综合素养,尤其是科学素养水平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党和政府确定的科教兴国和全民实施素质教育战略、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摆在了重要的历史地位上来。

正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所提出的那样,基础教育的课程实施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组成的。

学习科学课就是去参加、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活动。

这种活动,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和课内外相结合的。

现行科学课程设计了一个个精彩的活动案例,但并不是每一个设计对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学校都适用,而且涉及课外的设计比较少,所以,我们集中广大教师的集体智慧,结合本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地方资源,完善、优化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进而完善科学课程,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的要求的具体体现。

小学生科学实验探索教学计划(5篇)

小学生科学实验探索教学计划(5篇)

小学生科学实验探索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

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二.学情分析本学期三年级学生二个班。

这些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

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努力培养学生的和创新能力。

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三.全册教学分析本册书25课。

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5)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二)、我们怎么知道:(6-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中小学课题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方案

中小学课题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方案

中小学课题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中国的中小学课题研究是指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为解决教育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的以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发展为主题、具有一定科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研究活动。

中小学课题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方案是确保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关键,下面将详细介绍设计与实施方案的要点和步骤。

二、设计阶段1. 课题确定根据课堂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确定课题研究的主题。

确保课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2. 目标与问题分析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即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分析问题的存在原因和影响因素,明确研究的重点和关键。

3. 文献综述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前人的研究方法和结论,获取研究理论和实证证据,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4. 设计研究方案根据课题的特点和研究目标,设计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包括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的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的确定等。

5. 实施方案的编写将研究方案详细地编写成书面形式,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和时间计划等。

确保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实施阶段1. 实施前准备按照设计的研究方案,对实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准备,确保实施的顺利进行。

2. 数据采集根据研究方案,采集与研究目标密切相关的数据。

可以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3. 数据分析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统计分析,寻找数据中的规律和关联。

可以使用统计软件等工具进行数据处理。

4. 结果总结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总结研究的发现以及对解决问题的启示。

对研究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估。

5. 结果报告将研究结果进行书面报告,向相关领域的专家、教师和学校进行分享,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经验的交流。

四、评价与反思对课题研究的设计与实施过程进行评价,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方案。

通过以上阶段的设计与实施,中小学课题研究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

小学科学—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活动设计+技术应用计划【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小学科学—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活动设计+技术应用计划【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小学科学探究型活动设计1、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目标:1、了解磁铁有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等各种各样的形状。

2、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从而了解磁铁有吸引铁和镍这一基本特性。

3、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引导学生能够利用磁铁能吸引铁和镍这一特性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磁铁具有吸引铁和镍这一基本特性,并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了解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镍,并能够利用磁铁的这一特性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磁铁图片、回形针、小石块、铁钉、铝片、纸片、布条、小钢珠、橡皮、木片、玻璃珠、各种硬币、剪刀等物品、实验记录单。

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的物体,用磁铁去吸一吸,看看磁铁能吸引哪些东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纸和一颗小钢珠,引导:同学们,大家看老师手上有一张纸和一颗小钢珠,老师能够不用任何东西把这颗小钢珠粘到这张纸上,大家相信吗?请睁大眼睛看一看。

2、教师继续演示:把钢珠粘到纸上。

学生感到非常奇怪,睁大眼睛看着老师和老师手上的纸。

3、教师揭开谜底:并不是老师会魔术,其实秘密就在老师手上这张纸上面。

教师把这张纸的反面展示给同学们看,学生发现这张纸的反面上粘着一块小磁铁。

4、教师继续引导:其实不是这张纸吸住了这颗小钢珠,而是这块小磁铁吸住了这颗小钢珠。

如此看来,这块小磁铁的作用还真大。

除了这颗小钢珠之外,磁铁还能吸引哪些东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5、揭示课题:1、磁铁能吸引什么二、磁铁的形状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磁铁非常多,你在哪些地方见过磁铁呢?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磁铁。

白板上的拼音字母、磁性黑板、门吸、冰箱的门、吸尘器、电饭锅等等上面都有磁铁。

2、教师引导:我们生活中的磁铁真是无处不在呀!你见过的磁铁有哪些形状呢?请你画出你见过的磁铁形状。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在小学教育中,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科学探究活动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设计与实施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

一、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性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索,学生能够感受到科学的神奇和魅力,从而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现象、分析数据、提出假设并验证,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能够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科学探究活动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学生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分工协作,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探究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活动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探究,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探究活动既要符合科学原理和方法,又要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

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实验现象或者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开放性与引导性并重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究空间,让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假设,同时也要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和方法,避免盲目探索。

4、层次性和渐进性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设计具有不同难度层次的探究活动。

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水平。

三、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内容1、提出问题问题是探究的起点,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问题可以来源于生活中的现象、教材中的内容或者学生的疑惑。

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沉浮”时,可以提出“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浮起来,而有的物体却会沉下去?”2、作出假设在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答案进行猜测和假设。

小学生科学探究指导方案

小学生科学探究指导方案

小学生科学探究指导方案科学探究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将提供一份小学生科学探究的指导方案,以帮助教师和家长引导孩子们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能力。

一、实践探究活动的目标与意义通过科学实验与观察,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提升科学学科的学习效果。

同时,实践探究活动还能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了解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过程,培养科学家精神,为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践探究活动的安排与步骤1. 确定主题:根据小学生的年级和学习内容,在教学计划中确定一个科学实验或观察的主题,可以是与日常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的话题,如植物生长、天气变化等。

2. 材料准备:根据实验或观察主题,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和材料,确保安全和实用性。

3. 实施过程:引导学生按照既定步骤进行实验或观察。

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总结规律,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解释。

4. 结果分析:帮助学生对实验或观察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引导他们发现规律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与展示:鼓励学生总结实验或观察的过程和结论,可以通过展示板、报告等形式进行成果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师和家长的角色与方法1. 教师的角色:教师应充当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和引导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支持。

教师要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 家长的角色:家长应与教师密切合作,为孩子提供家庭实践探究的机会和支持。

可以鼓励孩子在家中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实践能力。

同时,家长也可以与孩子讨论实验或观察的结果,并一起进行总结和反思。

四、注意事项与评估方式1. 安全第一:教师和家长要确保实践探究活动的安全性,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材料,遵循实验安全规则。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方案精品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方案精品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方案精品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键盘上,思绪像被这光线激活,一股脑儿地涌了出来。

关于“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课题研究方案,就让我以意识流的笔法,一气呵成吧。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小时候,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每一片叶子、每一颗石头都像是一个未知的世界。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成了我们研究的课题。

我们的目的很明确:通过设计与实施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活动设计理念设计理念就像是一道指引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

我们的设计理念是:1.以学生为中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兴趣。

2.体验式学习: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跨学科整合:打破学科界限,实现知识的融合,让学生在探究中形成系统的认知。

三、活动内容与实施步骤1.主题选择选择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如“水的三态变化”、“食物链与生态系统”等,让学生对主题产生兴趣。

2.设计方案根据主题,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包括实验、观察、讨论等。

比如,在“水的三态变化”主题中,可以设计冰融化、水蒸发、水蒸气凝结等实验。

3.实施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3)实验: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要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

(4)观察与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5)讨论与交流: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发现。

4.活动评价(1)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2)观察与记录的准确性。

(3)讨论与交流的积极性。

四、预期成果1.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

2.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3.学生形成系统的科学认知。

4.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探索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探索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探索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引言: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水平。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科学教育。

一、科学探究活动的定义和目标科学探究活动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主动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

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原则1. 学生主体性原则:科学探究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 问题导向原则:科学探究活动应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3. 多样性原则:科学探究活动应该具有多样性,包括多种实践活动、多种观察方法和多种实验设计。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验、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方式,丰富学生的科学探究体验。

4. 系统性原则:科学探究活动应该具有系统性,引导学生从观察、实验到总结和归纳,形成科学思维的闭环。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等步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步骤1. 预热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有趣的实验视频、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讨论阶段: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制定实验计划,并指导他们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

3. 实验阶段:学生可以根据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和仪器,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科学探究是小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小学生可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沟通能力。

本文将从探究主题、探究过程和科学探究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一些参考。

一、探究主题1. 生命科学:探索生命的奥秘,了解生命的生长、发育和繁衍等过程。

2. 物质科学:探索物质的本质、性质和组成,了解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

3. 地球科学:探索地球的奥秘,了解地球的构造、地质、气象和生态环境等方面。

4. 数学科学:探索数学的奥秘,了解数学的概念、性质和运用。

5. 社会科学:探索社会科学的问题,了解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现象。

6. 自然科学: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了解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现象。

7. 艺术科学:探索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了解艺术作品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二、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小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调查、分析、归纳等方法,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他们还需要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思考、质疑、探索,形成自己的科学结论。

1. 确定探究主题教师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探究主题,并确保探究主题具有科学性和可探究性。

2. 制定探究计划教师指导小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研究目标;(2)选择研究方法;(3)确定样本;(4)制定实验计划;(5)准备实验器材;(6)进行实验探究;(7)分析实验数据;(8)得出结论。

3. 进行探究实验小学生根据探究计划,进行实验探究,收集实验数据,并及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4. 得出结论小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对探究主题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的结论。

在得出结论后,小学生需要对结论进行验证,以检验结论的正确性。

5. 探究过程的管理与指导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小学生进行过程管理,及时指导小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确保探究过程的有效推进。

小学生科学项目探究方案

小学生科学项目探究方案

小学生科学项目探究方案一、引言科学项目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篇文章将就小学生科学项目的探究方案进行介绍和讨论。

二、项目选择在选择科学项目时,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出发,比如:为什么月亮会有不同的形状?为什么鸟儿能够飞翔?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实验项目,比如:如何测量周围环境的温度?如何判断一种物质是否酸性或碱性?通过选择问题或实验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

三、项目设计1.明确问题或目的:根据所选择的项目,明确探究的问题或目的是什么。

例如,如果选择了鸟儿飞翔的问题,问题可以是“为什么鸟儿能够飞翔?”目的可以是“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鸟儿飞翔的原理和机制”。

2.制定实验步骤:根据问题或目的,设计实验步骤。

以鸟儿飞翔为例,可以包括观察不同鸟类的翅膀形状、测量翅膀的面积和长度、观察不同鸟类的飞行高度等。

通过这些实验步骤,可以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3.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

以鸟儿飞翔为例,可以通过比较不同鸟类的翅膀形状、面积和长度的数据,得出鸟儿翅膀的形状和大小与飞翔能力之间的关系。

四、项目实施在实施项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安全第一:确保实验过程和实验器材的安全;有可能存在危险的步骤需要老师或家长的指导和监督。

2.引导学生:老师应起到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结果,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3.合作与分享: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可以组成小组一起探究,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互相学习和启发。

五、项目展示完成科学项目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展示,让学生通过展示的方式向其他同学和老师展示他们的实验过程、数据分析和结论。

通过项目展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六、总结小学生科学项目的探究方案设计是学习科学和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科学探究实施方案 小学

科学探究实施方案 小学

科学探究实施方案小学科学探究实施方案。

小学。

科学探究是小学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施科学探究,我们需要制定科学探究实施方案,下面就是一个针对小学科学探究的实施方案。

首先,科学探究实施方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来确定。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实施方案应该简单易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避免过于复杂的操作和理论。

其次,实施方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操作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践,让他们亲自动手,亲自感受科学的乐趣。

再次,实施方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结果、总结规律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实施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老师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科学探究实施方案还应该包括老师的培训和指导。

老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同时,老师还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安全。

除了老师的培训和指导,科学探究实施方案还应该包括实验设备和材料的准备。

实验设备和材料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保证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同时,实验设备和材料的使用要符合安全规范,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最后,科学探究实施方案还应该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

通过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帮助他们及时纠正和改进。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验能力,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科学探究实施方案对于小学科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为他们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科学探究实施方案,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安全,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和指导,确保科学探究的顺利进行。

小学科学探索活动策划

小学科学探索活动策划

小学科学探索活动策划活动背景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我们特策划一场小学科学探索活动。

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2.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进学生与老师、家长之间的互动,强化家校合作。

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星期六)上午9:00 - 下午4:00活动地点小学科学实验室活动对象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学生活动流程1. 开幕式(9:00 - 9:30)- 校领导致辞- 活动介绍- 学生代表发言2. 科学实验体验(9:30 - 11:30)-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实验- 实验过程中,老师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每个实验结束后,学生需填写实验报告3. 科学讲座(11:30 - 12:00)- 邀请科学家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科学知识和研究经验- 学生可向讲座嘉宾提问,与嘉宾互动交流4. 午餐及休息(12:00 - 13:30)- 提供午餐和休息时间,学生可与家长、老师互动交流5. 科学创意展示(13:30 - 15:00)- 学生分组进行科学创意展示,包括科学实验、科普讲解、科学表演等- 评委对各组展示进行评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6. 闭幕式及颁奖仪式(15:00 - 15:30)- 公布获奖名单,颁发奖品和证书- 活动总结- 合影留念活动物资1. 实验室器材:试管、烧杯、显微镜、放大镜等。

2. 实验试剂:酸碱指示剂、无色酚酞、硫酸铜、食盐等。

3. 科普书籍:提供相关科普书籍供学生阅读。

4. 展示道具:展板、彩旗、音响设备等。

人员安排1. 主持人:1人2. 评委:3人(科学家、老师代表、家长代表)3. 实验指导老师:5人4. 工作人员:10人(负责活动现场布置、物资准备、秩序维护等)宣传推广1. 制作活动海报:在学校门口、教室等显眼位置张贴活动海报,吸引学生和家长关注。

小学生科学探究实践教学方案

小学生科学探究实践教学方案

小学生科学探究实践教学方案作为小学科学教育的一部分,科学探究实践对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意义重大。

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培养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个小学生科学探究实践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究实践。

一、实践目标科学探究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观察和问题解决能力,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并培养科学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实践内容1. 实践主题: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确定具体的实践主题,如天气变化、植物生长、水循环等。

2. 实践活动:根据实践主题设计相应的活动,如观察天气变化、制作植物标本、进行水循环模拟实验等。

3. 实践步骤:根据实践活动的复杂程度和学生的能力,确定具体的实践步骤,并分配任务给学生。

4. 实践材料和设备:根据实践步骤准备相关的材料和设备,如显微镜、试管、实验器具等。

三、实践流程1. 导入引导:通过简单的引导问题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实践主题。

2. 学习背景知识: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实践主题的相关知识,如讲解天气变化的原理、植物生长的过程等。

3. 实践活动展示:教师示范实践活动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5. 结果展示和总结:学生向全班展示实践结果,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实践活动的重点和关键。

6. 深化拓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拓展,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四、实践评价与反馈1. 学生评价:学生根据实践活动的要求进行自我评价,进行思考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2.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活动表现、观察记录和总结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适当的反馈和指导。

3. 班级评价:通过班级讨论和展示活动,让学生互相评价和分享,促进交流和学习。

五、实践方案的可行性和推广为了保证实践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实施之前需要进行试验和调整。

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活动的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活动的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活动的设计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实验、观察、讨论,从中获取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设计一份合理的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份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

一、活动主题: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二、目标:通过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活动内容:1. 植物生长的基本要素:教师通过简单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要素,如土壤、水分、阳光等。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离不开这些基本要素。

2. 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教师准备好盆和土壤,让学生在盆里种上植物种子,并加入适量的水分,然后将种子置于阳光充足的位置。

学生将观察种子在不同时间内的变化,比如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等,观察种子是否发芽、发芽的速度等。

3.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当种子发芽后,学生将继续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比如幼苗植物长出叶子的形状、颜色,茎的高度和粗度等。

学生还可以在不同时间浇水,观察植物生长的速度和生长情况是否有变化。

4. 总结和讨论:在观察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四、活动工具准备:1. 植物种子2. 盆、土壤3. 水壶4. 实验记录表5. 放大镜6. 讨论小组五、活动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长要素和生长过程,分组让学生种植种子。

2. 学生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记录发芽时间、发芽情况等。

3. 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苗的高度、茎的粗细、叶子的形状等,并记录下来。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植物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并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释。

六、活动评价:1. 学生的观察记录:学生有没有仔细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关键的信息。

2. 学生的讨论情况:学生在讨论中有没有积极参与,并且能提出合理的解释和猜想。

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设计

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设计

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实践和实验,学生能够主动探索科学世界,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为了提高科学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设计适合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至关重要。

本文将给出一些针对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设计。

一、植物的生长环境植物是小学生熟悉的生物,通过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可以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

活动设计如下:1. 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2. 实验材料:土壤、水、种子、花盆。

3. 实验步骤:a. 将土壤平铺在花盆中,淋上适量的水。

b. 在土壤上撒上适量的种子。

c. 保持适当温度、适度光照和适量水分。

d. 观察并记录每天的植物生长情况。

4.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发芽生长。

5. 实验结论:学生可以总结出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是土壤、水分、温度和光照。

二、动物的适应能力动物的适应能力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设计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动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

活动设计如下:1. 实验目的:观察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2. 实验材料:鱼缸、水族箱、盐水、海绵、水生动植物。

3. 实验步骤:a. 将一些适合于淡水环境的鱼放入鱼缸中,观察它们的活动状况。

b. 将一些适应盐水环境的鱼放入水族箱中,观察它们的活动状况。

c. 在另一个水族箱中加入适量的盐水,观察海绵的状态。

4. 实验结果:学生可以观察到淡水鱼在盐水环境中活动不便,海绵吸收了盐水后会变得更大。

5.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动物根据环境的不同,具备不同的适应能力。

三、物体的浮力浮力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设计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物体浮在液体中的原理。

活动设计如下:1.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的浮力。

2. 实验材料:不同密度的物体、水槽、水。

3. 实验步骤:a. 在水槽中加满水。

b. 分别将不同密度的物体放入水中,并观察它们的状态。

4. 实验结果:学生可以观察到比水密度大的物体会沉入水底,比水密度小的物体会浮在水面。

小学生科学探究课程设计方案与实施

小学生科学探究课程设计方案与实施

小学生科学探究课程设计方案与实施科学探究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小学生科学探究课程的设计方案与实施。

一、课程设计方案1.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观念和科学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创新的能力。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科学探究课程内容应当包括多个科学领域,如物理、化学、生物等。

教学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涉及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

3. 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科学探究课程应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探索。

-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4. 课程评价科学探究课程的评价应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实验报告、小组展示和课堂讨论等。

二、课程实施1. 课程安排科学探究课程应安排在正式科学课程之外,作为一种补充和拓展。

每周安排1-2节课程,每节课程的时间一般为40分钟。

2. 学具与实验设备为了保证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学校应提供相应的学具和实验设备,如显微镜、试剂、实验器材等。

同时,学生也可以自行准备简单的实验工具。

3. 实践活动科学探究课程的实施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调查等活动,同时鼓励学生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

4. 师生互动在科学探究课程中,教师应充当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提问、发现和思考。

同时,教师还应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行思维导图、小组讨论等形式的活动。

5. 小结与总结在每节课程结束时,教师应进行小结与总结,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和规律。

同时,可以布置一定的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三、课程效果评价为了评价科学探究课程的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作品展示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科学探究实施方案 小学

科学探究实施方案  小学

科学探究实施方案小学科学探究实施方案。

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而科学探究实施方案则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探索、实验、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的有效途径。

因此,制定科学探究实施方案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首先,科学探究实施方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科学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例如,在学习物质的性质时,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物质变化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从而深刻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科学探究实施方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科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动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同的动物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可以主动思考,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另外,科学探究实施方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科学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并比较它们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环境的差异。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学生可以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总之,科学探究实施方案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探究实施方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思考和合作,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探究实施方案,为学生的科学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小学生科学探究与实验活动设计

小学生科学探究与实验活动设计

小学生科学探究与实验活动设计科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科学探究和实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适合小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验活动。

一、活动准备在设计科学探究和实验活动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以下方面的工作:确定实验目的和内容,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了解实验步骤和操作要求,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等。

在活动准备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验的难度,确保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二、科学探究活动设计1. 主题确定科学探究活动可以选取小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作为主题,例如植物生长、天气变化、水的变态等。

主题的确定应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相匹配,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需要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问题的提出应简洁明了,易于理解,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

3. 设计实验根据主题和问题,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可以采用观察法、比较法、控制变量法等实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实验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4. 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安全和仪器的正确使用。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相关数据,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5. 数据分析与总结学生完成实验后,可以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总结,通过图表、文字等形式展示实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结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指导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三、实验活动设计1. 明确实验目的和内容实验活动的设计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内容,选取适合小学生的实验内容。

可以从生活中选取与科学知识相关的实验,例如水的沸腾、纸飞机的飞行等。

2.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根据实验的要求,准备好实验材料和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方案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方案一、概念的界定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对探究性科学教育有明确定义:“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收集数据,参与实证、讨论和辩论,建构和理解主要的科学概念;体会到人类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获取正确的知识,并了解科学知识是相对稳定并不断发展进步的。

”我们认同这样的观点,同时也认为:学生探究就是要达成探究性科学教育的要求,就是要让学生亲历这样的整个探究过程。

学生的探究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学生的探究活动以科学研究的内容为线索,探究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难度;探究中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帮助学生在自己探究的基础上加深认识;学生探究后的发现能够不断系统化和迁移,并最终能实现预期目的。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正迈入知识化、信息化的新世纪,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一种科技竞争、人才竞争。

国民的综合素养,尤其是科学素养水平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党和政府确定的科教兴国和全民实施素质教育战略、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摆在了重要的历史地位上来。

正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所提出的那样,基础教育的课程实施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关键在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1、新课程标准要求《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经”。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

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取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与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汇报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所以科学探究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把课标的理念贯彻到学科的教学实践,有助于丰富和充实科学探究理论的内涵,而且便于找到科学探究实施的方向和途径。

2、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儿童对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或发现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发现科学的真谛和大自然的奥秘。

这一要求源于儿童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是一种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内部动机。

抓住学生的这个动机,科学地设计与实施科学探究活动,能诱发学生自觉主动而有效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形成敢于探究、善于探究、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3、科学课程自身不断完善的要求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

学习科学课就是去参加、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活动。

这种活动,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和课内外相结合的。

现行科学课程设计了一个个精彩的活动案例,但并不是每一个设计对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学校都适用,而且涉及课外的设计比较少,所以,我们集中广大教师的集体智慧,结合本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地方资源,完善、优化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进而完善科学课程,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的具体体现。

4、问题与现状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而探究式教学是科学课程的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成功与否,决定于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启蒙教育课程,在我校已经实施了三年。

学生对科学世界充满好奇和兴趣,有许多自己想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但我校班级人数较多,科学教师深感开展探究活动困难重重,一来实验材料多且不好准备,二来课堂教学的时间也不够。

有的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教学能力不强;有的教师虽能按照科学探究的规律设计科学探究活动的环节,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但教学中存在活动环节设计与实施流于形式,面面俱到,甚至在环节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导致探究活动效率低下,达不到科学课程教学目标;还有的教师机械地根据教学内容提供有限的实验器材,刻板地安排实验步骤,学生照着教师演示的方法做实验,按部就班,教师停留在对学生程式性方法的指导上,或一问一答式地双向交流信息,而忽视探究的过程和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总之,教师总是不知不觉地限止学生的思维,总要把一些“脱轨”的学生扳到有利于掌握课本知识的轨道上,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仍然较严重。

学生探究科学和自主学习科学的主体性发挥不够,能力不强,更谈不上创新。

鉴于种种现状,我们开展“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

三、研究的目标本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是探索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活动的主要内容、类型、条件及模式,改变教师以往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处理好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结论的关系,使学生真正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具体目标为:1、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过程。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原来的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转变到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上来。

2、通过课例研究,探究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得出普遍规律。

3、通过有效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初步习得科学方法。

4、帮助学生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

四、研究内容所谓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是指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或提供各种条件,针对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或每一个具体的探究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观察、研究、认识等各种探究活动,强调在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创设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的情景和途径,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活动主动展开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

学习科学课就是去参加、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活动。

”这种活动,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和课内外相结合的。

探究活动的内容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1)教材中的探究活动与实现课标要求的创新设计。

教材为小学生提供了大量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探究活动内容,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也是以教材内容为主的,所以教材中安排的活动是学生探究活动的主要内容。

现在可供选择使用的科学教材有七、八种版本。

有许多探究活动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都有,但有所异同。

我们教师可对教材进行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合理重组研究,提出适合本地区、本学校学生探究的教材处理策略。

学生在课堂探究活动过程中,有时会有新的发现,生成新的问题。

这时,我们就可适时选择能实现课标要求的活动内容进行设计,并指导学生在课堂或课外进行研究。

(2)学生从生活中提出自己感兴趣、有价值的探究活动。

科学课是开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

学生在生活中会有许多感兴趣的探究问题,在自由研究的初始阶段,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是“催化剂”、“发酵粉”,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充分挖掘孩子们对这个世界多年的生活经验和个人体验的潜在学习资源,鼓励孩子们尽其所言,互相启发,尽可能地提出各种各样感兴趣的问题。

教学中要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让他们有机会对生活、对自然进行观察、感悟、体验;要保持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维持他们好奇的天性;要积极鼓励他们做个有心人,经常记录和积累各种问题,学会思考和提问。

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少,经验不丰富,思考欠周全和深入,难免有些问题太大,不便于研究;有些问题没有研究价值等,我们要研究教师怎样指导学生提出并选择合适的探究问题。

五、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

充分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料,理论着作等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持。

从多角度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找到新的增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2、案例研究法。

根据科学探究的环节,选择课例,优化探究活动的设计,寻找环节教学规律,通过研究,修正和完善原有的理论假设,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多种操作样式。

3、行动研究法。

教师和专家共同合作,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筛选和研究来自实际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科研应用价值。

采用课堂观摩、专家指导、案例分析等手段积极探索“探究”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再加专题研究,科技活动,竞赛等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策略上争取专家指导,由全体科学教师共同参与,发挥群体合力,协力攻关,并讲究实效。

六、研究的步骤1、准备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抓好技能培训;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召开课题讨论会,邀请专家作理论指导。

2、实施阶段a、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并制定阶段性研究计划。

b、开展“问题的提出”策略研究的探讨活动。

c、开展“制定计划”策略研究的探讨活动。

d、开展“观察、实验与制作的方法研究”策略研究的探讨活动。

e、根据研讨,在教学中具体实施并反思。

f、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g、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h、写好阶段性研究报告。

七、研究的成果形式1、研究报告。

2、教师论文集。

3、录像课。

4、科学探究案例集和优秀教学设计集。

5、学生科学小论文集(观察日记,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奇思妙想等)和科技作品展。

二0一三年九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