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偏见(20200529183123)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歧视与偏见

社会心理学——歧视与偏见

歧视与偏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可能会淡忘好多东西,但是对一些特殊人群的歧视或是偏见却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除。

也许妇女不再是我们歧视的对象,但是在好多人眼里女性仍然不如男性,或许现在很多用人单位会把话说的委婉一些,会说这个工作不适合女性做,其实也是一种变方的歧视!当然在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重男轻女的现象,大家喜欢生男孩不喜欢生女孩!不得不承认,在生理上或是在体力脑力上,男性是比女性要强,但是社会总该给女性些机会,让女性去尝试,让女性自己摆脱被歧视的困扰!正如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女企业家、女官员、女外交管等等,这在旧社会是不可能有的!这些改变正是验证了我的那句话,要给女性机会,让她们去尝试。

然而当我再去面对社会中的一些歧视女性的现象时,我只能说社会对女性的歧视确实有所减少,但并没有消除。

然后我再说对艾滋病人歧视与偏见。

从现在的医疗的水平来看,艾滋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患上了艾滋病就意味着死亡。

所以人们害怕得艾滋病,害怕被传染。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面认为艾滋病和感冒发烧一样很容易被传染,所以人们见到艾滋病患者都不敢靠近,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艾滋病患者受到了人们的歧视和偏见。

其实艾滋病的传染并没有那么容易,它是通过血液、性、母婴等方式传播的,但绝对不是人们想象的像感冒发烧一样传播的那么容易!与艾滋病人正常握手吃饭都是没问题的。

但是这些知识并没有让所有人都知道,所以艾滋病患者被歧视和偏见的情况并没有被消除。

当然还有对农民工的歧视与偏见,还有外国种族间的歧视,那么究其原因到底是什么?我总结了几点。

首先,是社会的影响,在多年的社会影响下,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形成了这样或那样的歧视,于是世世代代传递下去,然后社会又没有人去管,去反抗,于是这些群体不停的被歧视。

还有,就是很多人本身很优秀,就向男性对女性的歧视,譬如两个体重相似的男性和女性,男性可能会比女性提起的重物的重量要高,于是歧视就产生了,因为男性觉得我比你厉害,所以就会有男性歧视女性的这一现象。

5社会心理学——偏见-刻板印象-歧视

5社会心理学——偏见-刻板印象-歧视
9
EXPLANATIONS
(a) (b) (c)
Functional explanations
Categorization effects
Explanations based on moods and emotions
10
(a)
Functional explanations
(i) support/protect own group (ii) provide social support/approval (iii) bolster personal and social identities
23
GOAL BASED INTERVENTION
Intervention: change person (change person’s view that some group deserve more resources than other groups) The person The situation
Stereotyp e other in negative way
Categoriz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See others as a member of unfavorable group
22
REDUCING PREJUDICE, STEREOTYPES & DISCRIMINATION
SOCIAL NEUROSCIENCE
CONTRIBUTIONS
(1) Race-based shooter bias: Video game stimuli: black or white men carrying a gun or a cell phone. Task: make quick shoot/don’t shoot decisions Results: American whites more often and more quickly (1) shot black than white armed targets, and (2) not shot white than black unarmed targets Explanations: black people are threatening vs. black people make white participants less able/willing to control and inhibit their initial stereotype-based inclination to shoot How to test between the threat-detection and cognitive control explanations? 26

社会心理学——偏见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偏见PPT课件

2020/2/24
6
小赵曾是某高校一名女研究生,现在一家IT企业工作, 由于工作出色,颇受领导赏识和同事好评。但想起自 己在求职过程中受到的歧视,小赵还是感慨万千。她 曾经去过一个招聘会现场,一百多家单位招聘,竟然 一份简历也没有投出去。因为很多单位在招聘海报上 明确说明仅限男生,其余单位即使不明确标示,对于 女生也大都含蓄拒绝,“我们单位经常会出差,你一 个女生禁不起出差的折腾,还是另谋高就吧”。“我 们单位经常加班,而且以往招的人大都是男生,你如 果进我们单位工作会不适应的”。虽然也有少数单位 有招女生意向,但开出的条件很是苛刻,比如在三年 之内不许结婚,即使结婚也不能生育。
2020/2/24
1
任务内容
• 偏见的定义 • 偏见的种类及案例 • 视频欣赏 • 偏见的形成 • 偏见的社会根源 • 偏见的动机根源 • 偏见的认知根源 • 偏见的后果
2020/2/24
2
偏见的定义
❖偏见是指根据一定表象或虚假 的信息相互做出判断,从而出现 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 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现象。
公些入 根
正 的
突 出
不 同

2020/2/24
11
偏见的后果
• 自身永存的刻板印象 • 歧视的影响:自我实现的预言 • 刻板印象威胁 • 刻板印象会使个体判断出现偏差
2020/2/24
12
再见
不要让偏见挡住路
2020/2/24
11级工管学院 人力一班 韩美丽
13
2020/2/24
3
偏 见 案 例
2020/2/24
4
07年,英特尔新出版的一则Core Duo处理器的 广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抗议,其原因是 因为广告中出现了种族歧视的因素!这幅广告 如下。在广告中,一名白人IT经理对于自己非 常满意——成功实现了其雇员的“多核计算性 能”和“能量最大化”。本来,这无可厚非, 但是偏偏英特尔在白人经理周围布置了许多黑 人运动员。这些黑人运动员手称地,作欲加速 跑姿态。从画面上,我们很容易感觉出一种白 人高高在上、黑人俯首称臣的感觉。

社会心理学-偏见与歧视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偏见与歧视PPT课件
10
偏见的测量
现在没有人会公然承认他们对种族或 外地人持有偏见,即偏见是内隐的。 利用启动效应测量方法:启动实验。 首先测量被试对褒义词和贬义词的反 应时;然后让被试分别看黑人照片和 白人照片,再分别测量被试对褒义词 和贬义词的反应时。
11
偏见产生的原因:几种研究 观点
1)社会群体间的利害冲突:竞争。
人们则会下另一个结论:“漂亮就是
本钱、男人都喜欢漂亮”。
14
性别歧视
外貌偏见:女性肥胖比男性肥胖更受
排斥,如要求空姐必须保持苗条身材。
•配偶偏见:男强女弱。•“玻璃天花
板”效应:由于观念或组织上存在的
偏见,限制了有能力的女性晋升到高
层位置。•敌意男权主义:认为女性
即使不比男性低劣,也比男性具有更
多的消极特征,如寻求特殊优惠、过
Man is a who suckle their
species whoyoung.
suckles his Students must
young.
complete their assessments by Friday.
Each studenEtverything comes to
must
those who wait.
分敏感等。•仁慈的男性至上主义:
认为女性需要保护,她们在很多方面
比男性优秀。
15
性别歧视的认知基础
性别刻板印象:如认为女性是亲切的、 善于教导的、考虑周全的;或优柔寡 断的、过于情绪化的。 •女性的自我知觉:关于女性缺乏自 信的原因,有研究发现:自我退避 (对自己的能力与成绩表现出谦逊的 态度)可能降低对女性竞争力的评价, 但却能增加她们的魅力——这样做 能得到嘉奖。 •对女强人的消极反应:虽然越来越 多的女性进入政府或产业部门的高层16

第九章 社会心理学 ——偏见PPT演示课件

第九章 社会心理学 ——偏见PPT演示课件
34
宗教与偏见 几乎每一个国家的领导者,都利用宗教来使 当前的秩序神圣化—利用宗教来维护不公平。
教会成员比其他人表现出更明显的种族偏见
人们到底是因为宗教而偏见还是因为偏见而 宗教?
35
如果我们将宗教虔诚定义为成为教会成员 或至少在表面上认同传统信仰的愿望,那 么越虔诚的人就怀有越多的种族偏见。
但是如果我们以其他几种方式来评价宗教 虔诚的程度,那么越虔诚的人则怀有越少 的偏见。
16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者针对1300份不同的 招聘广告发送了5000份简历。随机分配的 白人姓名的应聘者,每发送10份简历收到 一个回复。而黑人姓名的应聘者,每15份 收到一个回复。
17
现代偏见甚至表现为种族敏感性,它致使 人们对被隔离的少数民族人士反应过度— 包括对他们的成功赞扬过度,对他们的过 失批评过度。
24
除了位于桌子首席的那位女士之外,每位 男士被选为领导者的次数比3位女士的总和 还多! 这种视男性为领导者的刻板印象不仅真实 地存在于女性以及男性中,同时也存在于 女权主义者以及非女权主义者当中。
25
性别态度:针对女性的态度与人们的种族 态度一样,变化得非常快。人们对女性参 与社会工作变得更加开放。
11
种族偏见已经消失了吗? 2002年一年当中,有记录的仇视犯罪案件 里,7314名犯罪者显然仍然持有偏见。 极少数白人也存在偏见,他们不愿意投票 给黑人总统候选人。 半数美国黑人认为在最近30天里遭遇过歧 视—30%是在购物时遇到的,20%是在外 出就餐或工作中遇到的。
12
通过询问更加私密的接触,可以检测人们 深层的偏见。 你愿意和黑人一起工作吗?一起跳舞?一 起就餐?一起洗浴?结婚?…… 53%的非裔美国大学生感到被排除在社会 活动之外(1994)。

社会心理学PPT:偏见, 侵犯行为与亲社会行为

社会心理学PPT:偏见, 侵犯行为与亲社会行为
16
偏见的影响
对知觉的影响
对自身和他人行为的影响 •我们对他人的偏见也影响他人实际的行为表现,这 一点最明显地表现在自证预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中。偏见不仅影响偏见持有者自己的 行为,而且也影响对方的行为,偏见持有者对对方 的预期会使对方按照自己的预期去表现行为, Rosenthal把这种个体使得目标对象产生符合预期 行为的现象叫做自证预言。
31
C 挫折侵犯理论: 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 会增加一个人作出侵犯行为的可能性。挫折是侵犯行为产 生的原因,侵犯是挫折的必然结果,二者之间是一种因果 关系。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心理学家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受对意图的认知的影响,当人们认为别人有意给自己造成 挫折的时候,人们才侵犯他人。
14
有关偏见的主要理论
认知理论: 用分类、图式与认知建构等解释偏见的产生,认为人 们对陌生人的恐惧、对内团体与外团体的不同对待方 式以及基于歧视的许多假相关等都助长了我们对他人 的偏见。
15
有关偏见的主要理论
心理动力理论(psychodynamic theory): 用个人内部的因素解释偏见,认为偏见是由个体内部 发生、发展的动机性紧张状态引起的。认为偏见是一 种替代性的攻击;将偏见视为一种人格反常,偏见是 一 种 人 格 病 变 。 如 Adorno-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 (1950)用人格特征来解释偏见的产生
24
对侵犯行为的界定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强调它必须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意图,尽管这种行 为伴随有意图。 二是从效果上看,这种行为可以是反社会行为,也可能是亲 社会行为。 三是侵犯行为必须伴有侵犯性情绪的,比如愤怒。

社会心理学6偏见

社会心理学6偏见

第四章 社会态度
多数人只看到他人身上的偏见,却不知道自 己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偏见
第四章 社会态度
多数人只看到他人身上的偏见,却不知道自 己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偏见。
第四章 社会态度
68.98%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求职者的性别有明确要 求;
甚至45.96%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求职者的身高长相 有明确要求,“以貌取人”的现象较为突出;
第四章 社会态度
认知(cognition): 主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理解和评价 感觉 (affect):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或情绪反应
行为倾向 (behavior tendency):主体对态度对象的预备反应状态
第四章 社会态度
态度的认知成分:刻板印象 (stereotype) 态度的情感要素:偏见(prejudice)
白人对黑人的偏见
第四章 社会态度
科雷尔的实验(2002) 格林沃尔德的实验(2003)
男性对女性的偏见
第四章 社会态度
小组讨论中的贡献
男性对女性的偏见
第四章 社会态度
生男生女一个样vs.全世界倾向生男孩
男性对女性的偏见
第四章 社会态度
沙特女性
第四章 社会态度
二、社会心理学对“偏见”的解释 (一)社会根源 1、 不平等的社会情境中,偏见可以帮助那
要比他人优越 内群体偏见 (ingroup bias)
以群体方式描述自己 更容易增加内群体偏见
M. Sherif的实验(1961)
第四章 社会态度
掷硬币
同一天生日
哪怕是毫无逻辑依据而组成的群体意识,也会 增加我们社会统一性,产生内群体偏见
第四章 社会态度
1988年奥运会牙买加裔加拿大飞人本·约翰逊

社会心理学 偏见名词解释

社会心理学 偏见名词解释

社会心理学偏见名词解释一、引言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在社会环境中的影响的学科。

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偏见。

偏见是指个体或群体对于他人或特定群体的负面态度、观念和行为。

它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个体和社会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定义和分类2.1 定义偏见是指在没有足够的理性和客观评价的情况下,基于主观观念、刻板印象、先入为主的认知和情感因素而形成的对他人或特定群体的不公正和负面态度。

2.2 分类偏见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1.个体偏见和群体偏见:个体偏见是指个人对他人的偏见,而群体偏见是指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偏见。

2.种族偏见和性别偏见:种族偏见是指对于不同种族的人的偏见,而性别偏见是指对于不同性别的人的偏见。

3.隐性偏见和显性偏见:隐性偏见是指个体内心深处的无意识偏见,而显性偏见是指明显和公开表达的偏见。

4.隐性偏见和显性偏见:隐性偏见是指个体内心深处的无意识偏见,而显性偏见是指明显和公开表达的偏见。

三、偏见的形成和影响因素3.1 社会认知和认知偏见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现象的知觉、记忆和思考过程。

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个体会受到认知偏见的影响,产生对他人的偏见。

常见的认知偏见包括:•刻板印象:个体基于有限的信息和经验,对他人进行简化、一概而论的认知。

•归因错误:个体倾向于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特质,而忽视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3.2 社会身份和社会归属社会身份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社会归属是指个体对于特定社会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

社会身份和社会归属对偏见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群体对立: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竞争和冲突会加剧偏见的存在。

•社会认同:个体对于特定社会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会影响其对于其他群体的偏见。

3.3 社会化和文化因素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通过学习和接受社会价值观念、规范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文化因素是指个体所处的文化背景对偏见的形成和表达方式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 偏见名词解释

社会心理学 偏见名词解释

社会心理学偏见名词解释偏见是人们常常产生的一种主观态度,它基于个人对他人、群体或事件的简单而片面的印象,而不是充分理性的分析。

社会心理学中,偏见是一种对特定群体或个体的偏好或偏恶,不基于客观事实而是建立在主观感受或先入为主的观念上。

偏见是人类所固有的心理特征之一,它常常在我们与他人的互动中发挥作用。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会根据个体在群体中的身份特征、外貌、文化差异等因素,对其产生喜好或偏见。

这种主观意见可能导致不公正对待他人,给予不同的机会或资源。

因此,理解和纠正偏见对于建立公平和谐的社会关系至关重要。

偏见可以分为多个维度。

首先,人们常常在种族上产生偏见。

种族偏见是基于肤色、民族传统、地理背景等因素,对特定种族的偏好或偏恶。

这种偏见可能导致歧视、排斥和不公平对待。

其次,性别偏见是社会中常见的一种偏见。

它基于性别特征,对男性或女性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出倾向性。

性别偏见可能导致性别歧视、不公平待遇和不平等机会,限制个人的发展和自由。

除此之外,社会地位偏见也是一种常见的偏见形式。

社会地位偏见基于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水平和职业等因素,对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产生偏好或偏恶。

这种偏见可能导致社会阶层的固化和不公平分配。

还有一种常见的偏见是年龄偏见。

在社会中,人们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常常存在不同的看法和态度。

年龄偏见可能导致对老年人或年轻人的歧视、忽视和不公平待遇,影响他们在社会中的机会和权益。

此外,宗教、政治、性取向等也可能是触发偏见的因素。

在这些方面,人们可能对特定宗教信仰、政治立场或性取向的个体或群体产生偏见,对其进行偏好或偏恶的行为。

了解和认识偏见对于建设一个平等和尊重的社会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尊重他人的差异,避免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偏见刻板印象。

通过教育、宣传和倡导,促进人们的偏见意识和改变偏见的观念,才能实现一个更加公正和包容的社会。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偏见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偏见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偏见和歧视摘要:偏见和歧视。

偏见表示针对某特定群体或某类成员持有某种否定性的消极的认识和态度,这种认识和态度又总是缺乏充分的事实依据的;歧视则是指由偏见的认识和态度引起的直接指向偏见的目标或受害者的那些否定者的消极的行为表现。

歧视源自偏见。

有歧视的行为,必有偏见的认识和态度。

偏见和歧视所针对的某些特定群体或成员常常与宗教、种族、政治或文化等方面有关。

关键词:偏见、性别歧视、种族歧视、人性的弱点、利益偏见作为一种态度,它有认知的、情感的和行为的成分。

个体对某些特定群体或成员的偏颇的看法和预期,就是偏见这一态度的认知成分。

偏见者在持有偏见的看法和预期作出认知反应的同时就有强烈的情绪性情感伴随产生,在将要与偏见的对象接触时,不管是直接的或间接的,都有高度的消极情感的体验,这正是偏见这一态度的情感成分的体现。

偏见的行为成分,是偏见者对偏见对象以消极的方式去行动的倾向性。

当这样的倾向在外显的行为中表现出来时,也就是发生了歧视。

人是一种可塑性很强的动物,又是一种固执的,不容易改变原有观念的高等动物。

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开始被父母、老师、同龄群体、社会、历史文化造,成年后我们虽然接受了很多客观的信息,但我们对自我、对他人、对世界的看法早以固定,偏见也就在对自我、对他人、对世界的固定看法中诞生的。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客观事物额认识受到自身的性格特征和个性倾向性的影响,这就使得个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具有了某种倾向性。

在这种倾向性的基础上,经过错误的逻辑推理形成了对事实的歪曲认知,从而产生了对认知对象的偏离客观的、否定性的态度。

生活中偏见现象无处不在。

如生活中对同性恋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由于主流社会中是异性之间产生爱情并发生性行为,因而“同性恋”这一非主流现象在当今社会依然被大部分人认为是变态的行为而遭到歧视。

而在同性恋群体中艾滋病患者的比例相对较大,使得很大部分人认为艾滋病是对同性恋者得一种惩罚。

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与歧视研究

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与歧视研究

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与歧视研究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偏见和歧视是重要的研究主题。

偏见是指个体对于某一特定群体或个人持有的主观偏见和负面情感;而歧视则是基于这种偏见而表现出来的对待不平等或不公正的行为。

本文将介绍社会心理学中关于偏见和歧视研究的重要结果和发现。

一、认知心理学角度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偏见和歧视的形成与认知过程密切相关。

个体在获取和加工信息时,会受到认知偏见的影响,从而导致对特定群体或个人形成偏见。

例如,人们往往更容易注意、记忆和信任与自己群体相似的人,从而产生内群体偏见。

面对与自己群体不同的人时,个体则更容易表现出外群体偏见。

此外,心理学家还发现了一种称为“拟人化偏见”的认知现象。

拟人化偏见是指个体将非人类事物或概念赋予人类性格和特征,并据此对其产生积极或消极评价的倾向。

这种认知偏见往往会导致人们对于某些群体的偏见和歧视,例如对于不同种族、不同性别和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群体。

二、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认同理论是解释偏见和歧视的重要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个体在社会中寻求自我认同和归属感,会将自己与某一社会群体产生联系,并对该群体产生积极评价,同时对其他群体产生负面评价。

社会认同理论指出,当个体对自己所属的群体表示忠诚,并且认为自己的群体处于优势地位时,就会对其他群体产生偏见和歧视。

这种偏见和歧视是为了维护自身群体的地位和优越感,从而加强自我认同的心理需求。

三、隐性偏见的研究在社会心理学中,研究人员也关注个体的隐性偏见,即个体在潜意识层面上持有的偏见。

通过隐含联想测试等实验,研究者可以测量个体对不同群体的隐性偏见程度。

研究发现,许多个体在潜意识中会对外群体持有负面偏见,尽管他们在意识层面上可能并不具备这种偏见。

这种隐性偏见的存在表明,偏见和歧视可能不仅仅是个体的意识行为,而更深层次地影响了个体的认知和情感。

四、减少偏见和歧视的策略社会心理学研究也关注如何减少个体的偏见和歧视行为。

社会心理学第九课偏见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第九课偏见ppt课件
Nhomakorabea23
憎恨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这是人类的本性。 ——Tacitus
发生冲突时,态度很容易被改变。 用标签(刻板印象)来贬低对方的人格。
24
3、权威人格
• 偏见是如何对待与自己不同的人的一种思维方式
• 人格心理学解释:权威人格的人,在小孩子时
往往经历过苛刻的规矩。这导致他们的敌意和冲 动,并将这些冲动“投射”到外群体身上。 • 经济衰退、社会巨变、日子艰难时,权威主义就 会盛行。双高(社会支配取向和权威主义人格得分高的
严谨、法国人浪漫) 刻板印象与偏见的区别?
12
2,偏见的表现
13
课堂作业
• 你是否对它们有偏见?
请评分:1=有偏见,5=毫无偏见
1,胖子 2,乡下人 3,老人 4,河南人 5,穷人
14
那你愿意和谁去看电影?
A
1,胖子 2,乡下人 3,老人 4,河南人 5,穷人
B
1,身材匀称 2,城里人 3,年轻人 4,荷兰人 5,富人
偏见的微妙表现形式:内隐态度
15
善意歧视:对成功赞扬过度,对过失批评 不足,同时也表现为某种怜悯的姿态。
(e.g.对很糟糕的文章做评价,认为作者是黑人 时评分相对较高)
中国的善意歧视?
16
• 歧视是一种负面行为,歧视行为的根源往 往在于偏见态度。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是 制度上的歧视活动,即使没有偏见意图时 也是如此。
• 牙买加裔本.约翰逊奥运会100 米夺冠后,加拿大媒体称一位 “加拿大”人获胜。
• 由于被查服用禁药取消金牌后 ,强调“牙买加”身份。
36
你是真粉丝吗? 你支持那支足球队?
为什么?
37
球队获胜,那是“我们赢了”; 球队输了,那是“他们输了”。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一、与家人、朋友的相互依赖及 孤独
观察儿童行为的几个方面: 儿童从事的探索行为(即,玩新玩具)的 总量 儿童对母亲行为的反应 儿童对陌生人的反应
一、与家人、朋友的相互依赖及 孤独
• 两种关键态度 自尊(自我评价) 人际信任(对他人的信念和期望) 这两种关键态度的排列组合形成个体 在人际关系中的交往图式和不同的依恋 风格。
二、偏见的来源
4、偏见的认知来源 • 社会信息的加工过程(社会认知过程)导 致偏见——图式的作用 • 刻板印象:对特定的社会群体里所有成员 共同拥有某些物质或特征的信念。 • 内隐的刻板印象
二、偏见的来源
5、其他认知机制 • 假相关:过高评价相对小群体不良行为发 生概率的倾向 稀有事件的特异性 • 外群同质错觉:认为外群体成员间的相似 性更高的倾向
二、恋爱关系、爱情和亲昵行为
3、爱情三角模型
亲密
浪漫之爱
同伴之爱
激情
发昏
承诺
二、恋爱关系、爱情和亲昵行为
3、恋爱关系中的性 对性的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后果:意外怀孕增多 性传播疾病
性解放
三、婚姻:亲密关系的最终形式
1、婚姻的成功与满意度 • 相似与假想相似 夫妻更多实际相似 恋人假想相似最高 朋友居中
一、与家人、朋友的相互依赖及 孤独
一、与家人、朋友的相互依赖及 孤独
• 依恋对其他行为的影响 人际关系中的思维、感受及行为方式
专注悲观情绪,不安 回避 应对压力
情绪体验 学习能力 应对压力的能力等
一、与家人、朋友的相互依赖及 孤独
4、孤独 • 渴望亲密关系但无法满足的一种情绪、认知 上的不愉快状态。 • 长期孤独导致不良后果 被忽视感 消极情绪 对生活缺乏适应性 被消极评价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心理与偏见——种族、性别、年龄歧视等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心理与偏见——种族、性别、年龄歧视等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心理与偏见——种族、性别、年龄歧视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种族、性别、年龄等歧视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虽然各国政府采取了相应措施来减少这些问题,但是偏见的根源始终根深蒂固,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探讨这些问题,分析偏见产生的原因,介绍常见的偏见类型,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偏见社会心理学认为,偏见是我们对一些特定人群、事物的一种失衡的看法,可能会引发歧视等问题。

它产生的原因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天生的偏见:这种偏见是因为我们天生就对某些人抱有偏见,比如种族、性别、智商等因素。

这些偏见在不知不觉中就会体现出来,例如父母教育孩子时,对性别差异的强调,会导致孩子性别的偏见。

2.个人经验:个人经历是影响偏见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我们对某个群体的某个成员有过不良经历,很可能会在下一次遇到这个群体的成员时也会对他们抱有负面看法,例如与某种族的人发生过争执而引起的种族偏见。

3.社会文化:社会文化也能对个人偏见的产生起到重要的影响,文化环境可能对个人的看法和价值产生影响,塑造我们对某些人群或观点的看法,例如某个国家对皮肤颜色、性别等的文化标准。

二、种族歧视的心理原因种族歧视可以说是偏见中最严重的一种。

尽管人们认为自己不会有种族歧视,但实际上很难避免。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种族歧视的心理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刻板印象:人们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外貌或观点来判断他们的行为、思想和性格等,这就是刻板印象。

在这种情况下,种族歧视的行为表现就是不经过了解而产生刻板印象的想法或行为。

例如,看到某个孩子穿着衣服不整洁或者说话不好听,直接又以对方皮肤颜色,推论对方的品德和行为。

2.自我效应:自我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它表明我们的信念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的感受和行为。

种族歧视会引起种族成员内部的负面情绪和行为。

假如某个人在一段时间内遭受了来自特定种族成员的不公平待遇或歧视,那么后来他对这个种族的人便会抱有负面的看法。

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与歧视

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与歧视

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与歧视导言:偏见和歧视是社会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们对个体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偏见和歧视的定义、产生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方法。

一、偏见与歧视的定义偏见是指个人主观对待事物或群体时的主观态度和看法的倾向。

这种态度和看法往往基于对事物或群体的不准确、片面的刻板印象。

偏见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负面的。

歧视则是在行为和态度上基于个人对特定群体的偏见,产生将其置于不公平、不平等待遇下的行为。

歧视可以是直接的或间接的,表现为对特定群体的不公正对待。

二、偏见与歧视的产生原因1. 文化与教育因素:文化和教育背景对个体的态度和看法产生重要影响。

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文化和教育教育模式会塑造他们对不同群体的刻板印象,从而导致偏见和歧视的产生。

2. 社会认知与认知心理因素:个体在处理大量信息时常常需要采用心理缩减和认知简化的方式。

这种认知偏差导致了对群体的刻板印象以及对群体成员的一致评价,从而形成偏见和歧视。

3. 社会化与社会影响: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家庭、朋友、媒体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对不同群体的态度和看法。

社会影响会强化或减弱个体的偏见和歧视。

三、偏见与歧视的影响1. 个体影响:偏见和歧视对个体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其自尊心和幸福感。

个体也因为受到歧视而受到对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限制。

2. 社会影响:偏见和歧视对社会凝聚力和社会平等产生负面影响。

它们会导致群体间的紧张关系,阻碍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应对偏见与歧视的方法1. 教育与意识提升:改善偏见和歧视问题需要通过提高人们对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推动公民教育,培养尊重他人差异的意识。

2. 社会互动与接触: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助于减少偏见和歧视。

通过增加相互认知和理解,可以建立更加包容和多元的社会氛围。

3. 政策与法律保护: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和政策,明确禁止针对某些群体的歧视行为,并确保受害者能够获得合理的法律保护和救济。

社会心理学—偏见

社会心理学—偏见
偏见及其特征
偏见的含义


所谓偏见,就是个人对某群体或该群 体的成员所持有的缺乏充分事实根据的态 度。通俗点讲就是片面的见解,偏于一方 的见解。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说:“人们依 据有错误的和不全面的信息概括而来的、 针对某个特定群体的敌对的或者负向的态 度。”
举例

个人------群体 例如 某些中国人对日本鬼子 个人------个人 例如 ???? 群体------群体
偏见的特征



偏见是以有限的或者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 基础的 偏见的认知成分是刻板印象 偏见具有过度类化的倾向 爱屋及乌 偏见含有先入为主的判断,人们在了解到 一些信息后往往会过早地下结论。

社会心理学章态度与偏见演示文稿

社会心理学章态度与偏见演示文稿
理倾向。
(二)态度的构成要素(掌握)
1 认知成分
人们作为态度主体,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包含有关的事实、知 识和信念\意象或概念,
认知成分是态度其余部分的基础(形成具有倾向性的思维方式。) 区别于一般的事实认知,具有倾向性和组织性,也由偏见(刻板印象), 甚至谬误。例:
2 情感成分 一个人对于一定态度对象的情绪体验,如接纳或拒绝、喜爱或厌
(Affection)
行为意向 (Behavior)
例如:113页 烤箱
(三)态度的特点
1 态度是习得的心理状态 随着人与周围世界,特别是其他人的相互作用,人获得了对于人和事
物的认识,学会了对人和事物进行选择。 2 态度有具体的指向,任何态度都是指向一定的对象的,主体没有意
识到一定的对象就不会产生态度。 3 态度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四、态度的测量
态度测量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法则,将人们的社会态度数量化的过 程。一个合格的态度测量至少要具备两个功能: 一是分类功能,即把对待同一现象的正反态度(赞成或反对、喜爱或 憎恶等)区分出来; 二是确定等级功能,即分出态度的强弱力度。
2.总加(李克特)量表
• 陈述意见:西门子冰箱的制冷功能很高
极同意
同意
中立
反对
极反对
1
2
极同意 同意 有些同意
3 中立
4 有些反对 反对
5 极反对
1
2
3
4
5
6
7
• 优点:工作量大大降低,测量结果较好
• 局限性:测量较复杂的态度问题时,效果不太好;测试带有被 试者的主观性
如-测量妇女对生育问题态度的五点量表(利克特量表):
请用1到5来表示你对下列陈述的同意或反对程度,其中1 = 很反对;5 = 很赞成。2、3、4、代表一定程度的反对或赞成。你的回答无所谓错与对, 只要是你的真实想法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