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心灵的慰藉》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第三课 心灵的慰籍

第二单元第三课  心灵的慰籍

第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在宗教流行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能力目标:了解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

3.情感目标:领略不同艺术风格的美术作品,体会作品中蕴涵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中国宗教美术作品中出现的宗教形象本土化的现象。

教具与学具1.教具:多媒体播放工具。

2.教具: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图片以及巴黎圣母院的图片,并且做一定的介绍。

提问:这两座建筑与埃及的金字塔有什么不同?2.生思考并回答。

3.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①埃及的金字塔是为死去的人修建的陵墓,而上述两座建筑是为了在世间的人们修建的。

②不过这些建筑不是为了供人们居住,而是为了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而修建的。

4.导入正题:教师介绍世界中有包括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内的三大宗教。

接着向学生介绍一下佛教的简单情况。

5.学生初步阅读并研究教材: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第28、29、30页,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教材内容,将内容填写到作业纸上。

注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如下方面进行阅读。

① 佛教是不是诞生于中国?② 佛教艺术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什么时代?③ 为什么要创作这些美术形象?④ 最有代表性的佛教艺术形式是什么?⑤ 美术作品怎样被用来传播佛教?⑥ 仔细观察,佛教美术作品中的形象在中国流传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 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归纳与总结。

并且组织学生“完成活动建议一”。

7.总结:佛教的思想与古希腊时期的神话思想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表现这些观念的美术作品也有不同。

8.展示古希腊的作品《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和《雅典娜神像》。

不过二者也有共同点,请同学们思考并解答。

9.总结:宗教的思想在当时的美术创作中(中国的佛教艺术、古希腊的艺术作品)占主导地位。

人们用各种美术形式来表现对神灵的敬仰。

在古希腊时期,人们的很多行为都是为了表达对神灵的尊敬。

赵俊杰《心灵的慰藉》教案

赵俊杰《心灵的慰藉》教案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版本:湘美版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藉》上节课《礼仪与教化》讲到了秦汉陶俑,在艺术的道路上就出现了佛像雕塑,本课将讲述中国的主流宗教,佛教美术以及佛教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学生要了解中国最早的佛教传入时间,最有名的四大石窟,四大石窟的样试特点、发生的背景,以及中国佛像的演变过程,在情感上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德育教育。

二、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也上过美术鉴赏的课,对于鉴赏佛教美术作品有一定的基础,但理解程度不够,需要老师多用一些有趣的的故事启发引导学生,来增强他们对于佛教的认识,我们要更深层次的去探讨作品的背景、作用以及美术造型所带来的教育意义。

三、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时谈论自己的观点,大胆进行反向思维,结合社会实际作一定的论证。

四、设计思路:本课通过最后一个环节《生命的瞬间》图片,让学生思想得到感化和情感的升华。

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该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全面了解宗教是如何成为人们心灵上的慰藉。

能力目标:让学生体会佛教是怎样带给人们心灵上的震撼和安慰,以及宗教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

宗教美术作品对人的精神影响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体验佛教的魅力,以激发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佛教给学生传达的一些思想以及对人们心灵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难点:解决对宗教的认识,以及与宗教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七、教学方法:举例法、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

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九、课时:1课时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PPT课件封面佛像、跳动的字体以及佛教音乐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听觉导入提问:世界的三大宗教是哪三个?(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授课内容:1、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引出新的问题。

①中国的主流宗教是哪个?(佛教)②宗教的起源?播放视频《佛教传入中国》,师生互动,学生观看视频后讨论并回答问题:A、佛教产生于哪个国家?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B、佛教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a、秦朝b、西汉c、东汉d、魏晋南北朝C、中国最早的寺院是哪一座?洛阳的白马寺2、再次播放视频:《千手观音》2005年的春节晚会上,曾经有一个感动和震撼了很多人的一个舞蹈节目,是由一群聋哑姑娘给我们表演的,是那么的美轮美奂,精彩绝伦,她们不仅舞出了自己对于舞蹈和生活的热爱,更是展示了我们宗教中一个美丽的佛,现在,我们就一起再来重温一下那个经典的时刻。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藉ppt课件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藉ppt课件

新疆克孜尔石窟
新疆克孜尔石窟
中国的四大石窟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俗称千佛洞,座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 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 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 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 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 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 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 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以来又发 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 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 术的学科——敦煌学。但在近代,莫高 窟受到骗取、盗窃,文物大量流失,其 宝藏遭到严重破坏。1961年,莫高窟被 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 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 产。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新疆克孜尔石窟
引起世人普遍关注的克 孜尔千佛洞,就在塔克拉玛 干大沙漠北缘的库车县西部 约70公里处。
置身于雄伟的明乌达格 山举目远眺,克孜尔千佛洞 尽入眼帘:悬崖上一个个石 窟层层相迭,鳞次栉比,气 势恢宏,威风八面。专家介 绍,克孜尔千佛洞建造于3至 13世纪,共有236个洞,现存 壁画画面约10000平方米,是 新疆最大的一处佛教文化遗 址,现已被指定为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和体悟就在美术的品评标准中变得特别
重要了。 图中描绘的禅宗六祖慧能斫竹 的故事。慧能开创了强调机型和顿悟的 栏中门派,他曾经说“青青翠竹,竟是
法身,”也就是主张万物皆有佛性,世
人能否成佛关键不在于修行,而在于能 后看到自己的本性。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活动建议
菩萨,按照佛教的解释,是对佛教教义有了深邃的领悟,能下 救众生而尚未成就佛果的高僧。在早期的佛教中,菩萨原是男性贵

心灵的慰藉课件课件(精)

心灵的慰藉课件课件(精)

心灵的慰藉的含义
含义解释
心灵的慰藉指通过各种方式对内心进行安抚、宽慰和慰藉,以减轻内心的痛苦和不安,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与心理治疗的区别
心灵的慰藉与心理治疗有所不同。心理治疗侧重于解决心理问题,而心灵的慰藉则更注重于通过自我调节和外界 的辅助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心灵的慰藉的重要性
缓解压力
心灵的慰藉有助于缓解生活中的压力和紧张,减轻身体和心理的 负担,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与他人交流
与亲朋好友、专业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等进行交流,倾 诉内心的烦恼和痛苦,寻求外界的支持和理解,有助于缓 解内心的压力和不安。
培养兴趣爱好
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如阅读、音乐、绘画、运动等,可以 转移注意力,增强生活的乐趣和满足感,同时也可以达到 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展做出贡献。
04
提升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定义
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稳定特点 。
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
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心理素质对个体的生活、工作、 学习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应对压力 、挫折和困难,提高适应能力和
心理健康水平。
有助于发挥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和学习成绩。
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
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生活体验和情感体 验。
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社会 支持和情感支持。
学习和实践心理学知识,掌握自我调节 和情绪管理技巧。
参加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寻求专 业帮助和支持。
05
心灵的慰藉
提升幸福感
通过心灵的慰藉,人们可以更好地关注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 ,增强对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高中美术教案2-03心灵的慰藉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2-03心灵的慰藉教案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教案课程题目:心灵的慰藉教学目的:1)理解在宗教盛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

2)宗教美术作品对人的精神影响和作用。

3)了解东西方一些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宗教美术的文化内涵以及对人的心灵的慰藉作用。

教学模式:引导式教学。

教学用具与媒体:多媒体播放工具、美术教科书图片。

教学过程与实间分配:1、导入(5/):教师提问:a看视频。

一听这音乐,大家就知道是《西游记》,谁来说说《西游记》讲了一件什么事?是的,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那么为什么他们要历经千辛万苦去取经呢?因为在那时宗教对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信仰他,祈求他,希望神佛能替他们解决那些他们家自己无法解决的事。

寄予他们心灵的慰藉。

板书课题。

b中国的主流宗教是什么?(佛教)佛教的产生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时古印度的一个小国。

释迦摩尼的母亲一天晚上梦见一头通体发光的六齿白象飞进了她体内,因此受孕。

而后在腋下诞生一个婴儿,就是后来的释迦摩尼,佛教的创始人。

佛教的教义讲求转世轮回说,教化人们一心行善,默默的接受人世间一切苦难,来世便会有好的结果,过上好的生活。

两汉传入,魏晋得到大发展。

从此过去的中原乐土深陷于无尽的战火动乱之中,百姓困苦、礼乐废驰,晚上睡去不知道自己还有无可能吃到明天的早餐。

这时主张业报轮回的佛教正好派上了用场,因果循还的教理恰符合当时人们今生为苦,冀望来世的生活体验,而“普渡众生、慈悲为怀”为受苦而绝望的汉族百姓提供了心里慰藉。

碰巧,当时的少民政权的皇帝们也苦于汉族民众的反抗意识太强,宣扬佛教正可以让汉族百姓傻乎乎地觉得以后可以到来世讨说法,而不再纠缠于今生中的得失,这当然有利于他们的统治。

以此为契机,佛教大传的世俗条件均已具备,终于要迎来他在中国传法的“黄金时代”了。

c今天我们就着重来讲讲佛教艺术。

2、新授a、一提到佛教,同学们首先想到什么?(少林寺、敦煌壁画、飞天、佛的故事等)。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PPT课件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PPT课件

.
35
❖ 身为菩提树, ❖ 心如明镜台。 ❖ 时时勤佛试, ❖ 莫使惹尘埃。
❖ 菩提本无树,
❖ 明镜亦非台。
❖ 本来无一物,
.
❖ 何处惹尘埃。 36
南宋 梁楷 六祖斫竹图
.
37
中国的佛塔
❖ 公元一世纪左右,塔随佛教一起从印度传入中 国。印度圆形佛塔一经传入,便与中国的木结构的 亭、台、楼、阁等建筑形式相结合,产生新的形象、 新的风格。
是贫民奴隶,都是上帝的儿子,无
所谓贵贱,人要博爱,四海之内皆
兄弟。《圣经》上说,耶稣周游各
地广行善事,使瘫痪病人站立,使
盲者复明,哑者复言,聋者复聪,
死者复生,因而受到各地贫苦人民
的爱戴和尊敬。然而,他的耿直和
善行也得罪了不少有权势的人,终
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圣经》上说
他死后的第三天又复活了,这一天
.
18
永乐宫三清殿,泰定二年(1325年)绘制的壁画,形象丰富, 规模宏大,堆金沥粉,满壁涌动的神仙行列,其造型之精美,色彩 之浓丽而典雅,线条之流畅,场面之热烈,可闻钧天广乐之声,可 见群仙雍容之态,天衣风动,气象万千,犹存唐以来壁画风范。纯 阳殿、重阳殿分别绘吕嵓、王重阳故事画,如佛之本生。其中汉钟 离度吕嵓一幅对心理状态刻划颇为生动细致。三清殿壁画为画工马 君祥等绘,纯阳殿壁画则有著名画工朱好古门人张遵礼等人题名。
河南洛阳白马寺10北传佛教中国朝鲜日本越南汉语系佛教汉语系佛教南传佛教斯里兮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以及中国于南少数民族地区巴利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藏传佛教中国藏蒙裕固纳西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丌丹锡金尼泊尔蒙古俄罗斯布里亚特地区藏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路线语言地区11认为世画上只有一个佛释迦牟主张修行重在自我解脱即自觉众生修行癿最高果位是罗汉自称接受泋身佛大日奷来深奥癿教旨呾其以高度组细化癿咒术仪轨呾世俗信仰为特认为十斱世画都有佛修行癿果位分为罗汉菩萨佛三个等级修是自我解脱同旪还要普度众生最织目癿在亍成佛小乘佛教密乘佛教大乘佛教12佛教在中国癿传播融合阶段两汉乊际魏晋南北朝旪期为译传阶段

心灵的慰藉(第三课时)

心灵的慰藉(第三课时)

•意思是顺服伊斯兰教的神阿拉的人。
•此外,穆斯林也可以指穆斯林世界, 可以指现今的伊斯兰国家或中世纪的 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 麦加大清真寺
麦加大清真寺有个怪明叫“禁寺”, 同学们猜猜这个“禁”是禁什么?
据《古兰经》经文启示,在此寺禁止 凶杀、抢劫、械斗
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 麦加大清真寺
根据基督教新约的记载,依据他门徒们 • 。的”见证,耶稣死后第三天从石窟坟墓中
复活了。他的坟墓空了,他又多次向满 心疑惑的门徒们传教。门徒渐渐确信耶 稣真的复活了,都称他是“胜过死亡的 救主”。而在耶稣真的升天超离这世界的时 空后,他的门徒们起来热心宣扬耶稣的教义, 并且宣告他是复活得胜、死亡的主。由信徒们组 成彼此相爱、奉基督之名而敬拜上帝的团体,
正面放 一对钟塔
尖 形 拱 门
尖塔高耸
大窗户及 绘有幻灯 片 圣经故 事的花窗
玻璃
以《圣 经》为 依据的 美术创 作一部 分体现 在花窗 玻璃上
平面呈横 • 翼巴较黎短圣的母院
平十坐面字东形朝形, 状像“十”字的特点
西,风格 体现在哪里呢? 独特,结 构严谨, 看上去十 分雄伟庄严。
总结
• 巴黎圣母院之所以闻名于世, 主要是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 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西方宗教艺术
• 一年一度的圣 诞节是为了庆 祝耶稣的诞生, 为什么耶稣的 生日有那么多 的人帮他庆祝 呢?
• 耶稣在世的时候,他 行了很多神迹,让瞎 眼的看见,让瘸腿的 能行走,让死人复活, 上帝也藉着耶稣表明 了对人的爱。耶稣的 诞生,关系着人类的 生命可以再和造物主 重新连结,这就是为 什么众人期盼着耶稣 的到来 ,盼望圣诞节 的到来 。
视屏:
• 现存最古老的西元688 年的《古兰经》藏于 埃及国家图书馆。

心灵的慰藉

心灵的慰藉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宗教美术)教学目标:理解在宗教流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了解东西方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

教学基本思路:本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特定历史时期中宗教信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些重要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入手,结合一些宗教故事或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图表归纳的形式以及比较鉴赏法,对东西方宗教美术作品产生的宗教观念、历史背景、表现主题、艺术形式等方面做一个归纳,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作品。

教养方面:1、对宗教的性质有一些感性认识;理解在宗教流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2、了解并感受宗教艺术的历史文化价值,正确对待宗教艺术,培养热爱本民族文化,包容多元文化的情感。

教育方面:通过鉴赏典型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达到开阔眼界、拓展思维、陶冶情操。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发展方面:培养学生正确鉴赏宗教艺术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宗教信仰对美术的创作主题、风格样式、物质媒介等方面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2、中国佛教艺术的代表——石窟艺术的艺术形式与所体现的观念。

3、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神话对于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有代表性的作品。

4、基督教信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有代表性美术作品教学方法本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特定历史时期中宗教信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些重要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入手,结合一些宗教故事或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图表归纳的形式以及比较鉴赏法,对东西方宗教美术作品产生的宗教观念、历史背景、表现主题、艺术形式等方面做一个归纳,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作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 美术与宗教有什么关系呢??? 简单来说:? 美术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三课心灵的慰藉》课件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三课心灵的慰藉》课件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三课心灵的慰藉》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三课《心灵的慰藉》。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探讨艺术家的创作心境;学习如何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心灵的慰藉;研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了解其情感表现和心灵慰藉的功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心灵慰藉功能。

2.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情感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心灵的慰藉。

重点:分析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创作心境;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美术作品图片、投影仪等。

2. 学具:笔记本、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美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 讲解:介绍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创作心境,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心灵的慰藉。

a. 分析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b. 讲解艺术家创作心境的来源。

c. 举例说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心灵慰藉的功能。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从美术作品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4. 例题讲解:分析一幅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心灵慰藉功能。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评价其他美术作品。

六、板书设计1. 《心灵的慰藉》2. 内容:a. 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b. 艺术家的创作心境c. 心灵慰藉的功能七、作业设计a. 《呐喊》——蒙克b. 《星空》——梵高c. 《母亲》——罗中立2. 答案要求:a. 描述作品的基本信息。

b. 分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c. 阐述作品的心灵慰藉功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在课后欣赏更多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2024年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三课心灵的慰藉》课件范例

2024年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三课心灵的慰藉》课件范例

2024年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三课心灵的慰藉》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三课《心灵的慰藉》。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分析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探讨艺术创作如何反映人类内心的需求与情感;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分析,使学生了解艺术与心灵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分析、解读美术作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分析、解读美术作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美术作品图片、实物投影仪等。

学具:笔记本、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描绘自然风光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心灵的慰藉。

2. 新课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场景能够给他们带来心灵的慰藉,并分享感受。

4. 例题讲解:分析莫奈的《睡莲》和梵高的《星夜》,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情感故事,掌握美术作品情感表达的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分析其情感表达,并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心灵的慰藉》2. 内容: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艺术创作与心灵需求的关系欣赏与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幅描绘自然风光的美术作品,分析其情感表达,并阐述理由。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文字通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了解了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培养了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心灵的慰藉》教案

《心灵的慰藉》教案

《心灵的慰藉》教案第一篇:《心灵的慰藉》教案《心灵的慰藉》教案一、导入1.欣赏《千手观音》舞蹈一分钟。

2.展示:四川峨眉山大足石刻石窟造像“千手千眼观音”像。

师:刚才我们欣赏到的是以音乐和舞蹈形式表现的宗教文化,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四川峨眉山的大足石刻——千手千眼观音。

这个石雕则是以美术形式来表现宗教文化,千手表示法力无边,千眼表示智慧无穷。

师:人们为什么要创造这样一尊佛像呢?学生回答:寻找精神寄托,净化心灵等等。

师:那我今天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中国佛教美术的世界,寻找心灵的慰藉。

3.引出本课课题——《心灵的慰藉》。

板书内容:第三课心灵的慰藉二、新课学习1.宗教与美术的关系师:大家知道世界三大宗教是什么?生: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师:当我提到这些宗教时同学们脑中闪现过的图像分别是什么?生:佛像、耶稣、十字架、清真寺等。

师:这些形象大部分是美术作品,这都是宗教宣传的效果。

那么,宗教为什么选择“美术”作为宣传教义的重要方式?(幻灯片)对比于文字与图像,分析图像相对于文字有什么样的优势?老师总结并引出下一话题:美术作品自身的特点是其多传达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思想,较为直观、易懂、又比文字生动有趣,所以宗教宣传特别注重用美术的方式。

下面让我们走进佛教的世界来看一看。

2.佛教概况(1)佛教的主导思想师:研究佛教美术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佛教的主导思想:佛教以世间之苦为支点关爱人间,普度众生。

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思想,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来世幸福上,倡导世人积德行善。

(2)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提问:佛教最早产生于哪里?什么时候传入中国?发展概况又是如何呢?生: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并在两汉之际传人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得以传播与发展,至隋唐时期达到鼎盛,晚唐以后逐步衰落,是中国古代文化第一次大规模地融入外来因素。

展示:佛教发展流程图自主学习师:下面请大家浏览书本P26—28,讨论,回答以下问题:书中都涉及了哪几个朝代?佛教美术作品形式有哪些?生1:书中涉及的朝代有两汉,魏晋,隋唐,晚唐。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

课后总结:
通过学习宗教建筑感受建筑反映了些什么? 宗教建筑是艺术和科技结合的体现。 宗教建筑是名族文化的缩影。 宗教建筑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 · · · · · · · ·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 宗教建筑
目标展示:
了解并感受宗教艺术 对宗教的性质有一些感性认识,具体分析三种
建筑的特点特色。 可以比较明确的分清基督教的三种建筑样式。
讨论宗教如何产生?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产品,对于一
时找不到正确出路的广大人民群众往往是一 种心灵的慰藉和寄托。他们怀着虔诚的心情 为他们的信仰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宗教艺术品作为宗教的宣传品,它凝聚了广 大劳动人民的理想和审美形式。
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看课本分析三大宗教的特点
佛教
佛塔
外形:圆形、方形
这种形状意在表现什么? 表现一种理想世界的井然秩序的境界。
基督教
拜占庭建筑
外部
内部
内部装饰
拜占庭式建筑的特点
结构以穹顶为中心的复杂拱券结构,集中开
放式。形成大小不一的连续结构。开阔高达 的内部结构。 镶嵌画色彩绚丽,制作精致。
伊斯兰教
泰姬陵
科 尔 多 瓦 大 清 真 寺
伊斯兰建筑的特点
拱券结构,比欧洲建筑机器般的结构粗曼了
许多但是韵味十足。穹窿顶外部像一个“洋 葱头”。 装饰丰富,纹样多。 开孔多为尖拱、马蹄拱、多叶拱。
课堂练习:
谁能用最简单的艺术语言在黑板上画、)
罗马式建筑
比萨建筑群
比萨教堂鸟瞰
罗马式建筑的特色
墙厚、窗小而且高、外部装饰多。柱子、雕

心灵的慰藉 优秀课件

心灵的慰藉 优秀课件

心灵的慰藉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心灵的慰藉”,主要内容包括:情感慰藉的意义、途径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情感慰藉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有效途径给予自己和他人的心灵以慰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情感慰藉的概念、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有效途径给予自己和他人的心灵以慰藉。

3. 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增进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有效途径给予他人心灵慰藉。

教学重点:情感慰藉的意义、途径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情感慰藉案例、随堂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情感慰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情感慰藉的意义。

2. 新课导入:介绍情感慰藉的概念、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情感慰藉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讲解如何运用有效途径给予他人心灵慰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情感慰藉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7. 课堂小结: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情感慰藉,提升自己的情感素养。

六、板书设计1. 心灵的慰藉2. 内容:情感慰藉的概念与意义情感慰藉的有效途径情感慰藉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在生活中遇到的情感慰藉案例,以及你是如何应对的。

答案示例:我在一次考试失败后,感到很沮丧。

我的好朋友小明发现了我情绪低落,主动找我谈心,鼓励我要相信自己,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他的关心和鼓励让我感受到了温暖,也让我重新振作起来。

这个案例让我认识到,在他人遇到挫折时,及时给予关心和慰藉,可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情感慰藉的意义、途径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情感慰藉的重要性。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生活中对情感慰藉的运用,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藉》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
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对佛教的产生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理解佛教的教义、信仰,在佛教流行的历史时期,佛教信仰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2、过程和方法:进一步学习艺术鉴赏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并感受佛教的历史文化价值,能发现佛教对我们的影响,正确对待佛教艺术。

2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头脑中对于佛教的认识和一些佛教本生的了解能力都是非常浅的层次的,所以需要老师多用一些有趣的的故事启发引导学生,来增强他们对于佛教的认识。

3重点难点
重点:佛教教义、信仰及其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

难点:佛教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理解佛教的一些本土化现象。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视频欣赏
一、导入
2005年的春节晚会上,曾经有一个感动和震撼了很多人的舞蹈节目,是由一群聋哑姑娘给我们表演的,现在,我们就一起再来重温一下那个经典的舞蹈。

播放视频《千手观音》。

问:这个美轮美奂,精彩绝伦的舞蹈灵感来自哪里?
学生回答。

心灵的慰藉+课件课件

心灵的慰藉+课件课件

情绪管理
识别情绪
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影 响,以便更好地应对和管理。
调节情绪
在情绪激动时,能够采取有效方法缓解情绪,如 深呼吸、冥想、运动等,避免情绪失控。
积极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关注事物的积极面,提 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有效沟通
学会倾听和表达,尊重他 人意见,妥善处理冲突和 矛盾,建立良好的沟通基 础。
专业心理辅导
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针对个体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心
理支持和指导。
02
心灵慰藉的来源
家庭关系
01
02
03
04
家庭是心灵的港湾
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相 互支持是心灵慰藉的重要来源

亲子沟通
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增进家庭 成员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减轻
心理压力。
夫妻关系
夫妻间的相互支持和关爱对于 心灵的慰藉至关重要,有助于
心灵慰藉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 和幸福感也有积极的影响,能 够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
的挑战和困难。
心灵慰藉的常见方式
倾听与理解
耐心倾听他人的心声,理解其 感受和需求,给予积极的回应
和支持。
安慰与鼓励
通过温暖的话语和鼓励的话语 ,给予他人情感上的支持和力 量。
陪伴与分享
陪伴他人度过困难时刻,共同 分享喜怒哀乐,增强彼此之间 的情感联系。
寻找力量与希望
总结词
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积极寻找力量和希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自我激励、寻找榜样、培养积极心态等方式 来寻找力量与希望。
详细描述
自我激励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和肯定来增强自信心和勇气,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寻找榜样可以激励自己 向优秀的人学习,从他们身上汲取正能量和动力。培养积极心态可以通过关注积极的事物和方面,培养乐观、向 上的态度,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第三课_心灵的慰籍

第三课_心灵的慰籍
返回
巴黎圣母院
返回
佛的世界
佛教产生于 公元前6-5世纪的古 印度,创始人乔达 摩·悉达多,是迦毗 罗卫国的太子。他 有感于人生无常, 有生、老、病、死 等诸多苦恼,遂舍 弃王族生活,出家 修行,创立佛教。
“佛”的精神
• 印度文化,以其特殊的宗教情怀, 独具的思辨方式,奇绝的人生信念,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心灵慰藉方式
明白了吧!
极尽繁华,不过一捧细沙。
所有的辛苦,都是为了这一刻的绚烂!
除去抹不净的回忆,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一个月的时光凝聚在潺潺流淌的溪水边,对于一个世界的消失, 人们做着不同的凭吊和评价,而僧人手中缓缓流逝的细沙,已不再有那惊 艳的容貌,那些千姿百态的繁华,一切都随风飘入溪水,永不再返。
雅典卫城巴特农神庙
巴特农神庙的“黄金律”
古希腊建筑有三种主要柱式:
1 多利克柱式:朴素挺拔。无柱基,柱身粗壮,向上逐渐
缩小,刻有凹糟,糟之间为棱角,在阳光下,柱身因此产生 明朗的起伏转换及阴影效果,使建筑物与天空平面分开。柱 头无装饰,是一圆盘形柱颈。
2 爱奥尼亚柱式:匀称轻巧,有柱基,柱身细长,上下变化 不显著,凹糟较深,糟之间无棱角。柱头为涡卷形装饰,卷 下饰以图案。
延续的人生,膨胀的世界
3月20日,完成的日子终于到来, 辉煌的成就,瑰丽的画卷,以一种强迫 的姿态占据每一个人的视界和心灵,乃 至灵魂。
精致得难以置信的细节
完成图,完美的画面,繁华的世界,多看一会儿吧, 记住它。
成功之后的庆祝
真正的伟大现在才正式开始……
看看,周围人们的眼神
佛是万物的起源,是世界的中心
3月1日,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他们的创作。
3月2日, 繁华初现
可以清楚的看到,细沙如何汇聚成世界。

心灵的慰藉/教案(2)

心灵的慰藉/教案(2)

《心灵的慰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高一年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感受力,对中国的几大石窟也有初步了解,能欣赏一些佛教美术作品,但是对于深入理解还相当有限,应该在本课教学中逐步启发。

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课。

本课包括了佛教信仰在中国的传入和兴盛及其本土化现象,并重点介绍了中国佛教艺术的代表——石窟造像的艺术形式和所体现的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佛教信仰在中国的传入和兴盛及其本土化现象。

2.认识一些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比较鉴赏石窟的菩萨造像来理解宗教形象本土化现象。

运用对比,提问,引导,观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欣赏各种美术作品图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佛教美术的认识和感悟,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 1.能够对中国本土的佛教思想加深一定的了解2.能够认识到佛教思想对美术创作的影响3.对中国4大石窟艺术成就有一定了解,并能独立分析一幅佛教美术作品难点 1、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在中国佛教美术作品中出现的宗教形象本土化现象教学方法 讲解法 提问法 观察法 举例法 比较法教学用具 ppt课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课前纪律35s 老师:上课!学生:老师好!老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讲的这节课啊会有点难度,希望同学们能打起精神,和老师配合好,一起漂亮的完成这节课的内容,大家有没有信心?!学生:有!老师:好,我们先来放一段小视频热热身~同学们边学生容易在视觉上被吸引。

在这个视频里,会出现大量的美术作品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打开发现艺术之美的眼睛。

视频1’40s视频提问环节(40s)视频讲解(1min)联想提问(30s)引出佛教的传入(20s)插曲故事(1min) 看可以边思考这两个问题1.视频里的人在做什么2.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放到提问的页面(PPT 2)播放视频《冈仁波齐》片段 30:10---31:50老师提问:有没有同学猜到了,他们在做什么?我们请这位同学来说一说~学生拟答:他们在朝拜老师:你觉得你会不会去像视频里的人那样做?学生:不会老师:那你觉得他们为什么会去做?学生:有毛病、不知道老师续答:呵呵,好,请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佛 本 生 经 ︾ 广 义 是 指 佛 经
佛 本 生 故 事
玄 奘 译 本
苦空照罗行观菩波波揭即罗故真能无无大大罗故藐阿蜜依三究离有挂无蜜依菩以无无亦至无无意界触无耳行色是不不不是是张识色空色空子苦空照罗行观 厄︐见蜜深自提罗罗谛说蜜说实除等上明神蜜知三耨多般世竟颠恐碍挂多般提无智苦无无明明识︐法色鼻识︐故增垢生诸︒︐小︐︐︐︐︐厄︐见蜜深自 ︒度五多般在萨僧揭揭咒多般不一等咒咒咒多般菩多故若诸涅倒怖故碍故若萨所亦集老老尽︐界乃︐声舌︐无空不不不法舍亦楷受空色空色︒度五多般在 菩 舍一蕴时若菩婆揭谛谛曰咒若虚切咒︐︐︐︐若提罗︐波佛槃梦︐︐︐︐波埵得无灭死死︐亦︒至无香身无受中减净灭空利复心 经想即即不不舍一蕴时若 利切皆︒波萨诃谛︐︐︓︐波︒苦︐是是是是波︒三得罗︐︒想远无无心罗︐故得道尽︐乃无无无眼味意眼想无︒︐︐相子如 行是是异异利切皆︒波萨 ︐︒︐ ︐ ︐ ︐︒︐︒ ︐ ︐︐ ︐ ) (8
心灵的慰 藉
第二单元 第三课 执教: 兴和一中 王永龙
佛 基 伊 世 教 督 斯 界 教 兰 上 教
三 大 主 流 宗 教
苦空照罗行观菩波波揭即罗故真能无无大大罗故藐阿蜜依三究离有挂无蜜依菩以无无亦至无无意界触无耳行色是不不不是是张识色空色空子苦空照罗行观 厄︐见蜜深自提罗罗谛说蜜说实除等上明神蜜知三耨多般世竟颠恐碍挂多般提无智苦无无明明识︐法色鼻识︐故增垢生诸︒︐小︐︐︐︐︐厄︐见蜜深自 ︒度五多般在萨僧揭揭咒多般不一等咒咒咒多般菩多故若诸涅倒怖故碍故若萨所亦集老老尽︐界乃︐声舌︐无空不不不法舍亦楷受空色空色︒度五多般在 菩 舍一蕴时若菩婆揭谛谛曰咒若虚切咒︐︐︐︐若提罗︐波佛槃梦︐︐︐︐波埵得无灭死死︐亦︒至无香身无受中减净灭空利复心 经想即即不不舍一蕴时若 利切皆︒波萨诃谛︐︐︓︐波︒苦︐是是是是波︒三得罗︐︒想远无无心罗︐故得道尽︐乃无无无眼味意眼想无︒︐︐相子如 行是是异异利切皆︒波萨 ︐︒︐ ︐ ︐ ︐︒︐︒ ︐ ︐︐ ︐ ) (8
6-5

同 的 发 展 状 况 ︒
遍 及 东 南 亚 ︐ 出 现 各 不 相
国 ︑ 朝 鲜 及 日 本 ︐ 由 南 路
后 由 北 路 发 展 到 中 亚 ︑ 中
教 美 术 也 发 生 于 印 度 ︐ 以
盛 ︐ 佛 教 起 源 于 印 度 ︐ 佛
我 国 ︐ 至 隋 唐 时 期 达 到 鼎
印 度 ︐ 并 在 两 汉 之 际 传 入
6-5
尸毗王割肉贸鸽图
舍 身 饲 虎 图
同 的 发 展 状 况 ︒
遍 及 东 南 亚 ︐ 出 现 各 不 相
国 ︑ 朝 鲜 及 日 本 ︐ 由 南 路
后 由 北 路 发 展 到 中 亚 ︑ 中
目 录
遍 及 东 南 亚 ︐ 出 现 各 不 相 同 的 发 展 状 况 ︒ 印 度 ︐ 以 后 由 北 路 发 展 到 中 亚 ︑ 中 国 ︑ 朝 鲜 及 日 本 ︐ 由 南 路 至 隋 唐 时 期 达 到 鼎 盛 ︐ 佛 教 起 源 于 印 度 ︐ 佛 教 美 术 也 发 生 于 产 生 于 公 元 前 世 纪 的 古 印 度 ︐ 并 在 两 汉 之 际 传 入 我 国 ︐
产 生 于 公 元 前 世 纪 的 古
河 南 洛 阳 白 马 寺
2 、 中 国 最 早 的 寺 院 是 哪 一 座 ︖
C A
东秦 汉朝
D B
魏西 晋汉 南 北 朝
1 、 佛 教 什 么 时 候 传 入 中 国 的 ︖
佛 教 的 产 生
玄 奘 译 本
苦空照罗行观菩波波揭即罗故真能无无大大罗故藐阿蜜依三究离有挂无蜜依菩以无无亦至无无意界触无耳行色是不不不是是张识色空色空子苦空照罗行观 厄︐见蜜深自提罗罗谛说蜜说实除等上明神蜜知三耨多般世竟颠恐碍挂多般提无智苦无无明明识︐法色鼻识︐故增垢生诸︒︐小︐︐︐︐︐厄︐见蜜深自 ︒度五多般在萨僧揭揭咒多般不一等咒咒咒多般菩多故若诸涅倒怖故碍故若萨所亦集老老尽︐界乃︐声舌︐无空不不不法舍亦楷受空色空色︒度五多般在 菩 舍一蕴时若菩婆揭谛谛曰咒若虚切咒︐︐︐︐若提罗︐波佛槃梦︐︐︐︐波埵得无灭死死︐亦︒至无香身无受中减净灭空利复心 经想即即不不舍一蕴时若 利切皆︒波萨诃谛︐︐︓︐波︒苦︐是是是是波︒三得罗︐︒想远无无心罗︐故得道尽︐乃无无无眼味意眼想无︒︐︐相子如 行是是异异利切皆︒波萨 ︐︒︐ ︐ ︐ ︐︒︐︒ ︐ ︐︐ ︐ ) (8
6-5
中 心 塔 柱 西 面 佛 龛 南 侧 ︒
助 状 ︒ 此 雕 像 位 于 云 冈 石 窟 第 窟
两 个 带 头 光 的 供 养 天 人 作 祝 福 和 帮
双 手 接 住 将 出 生 的 “ 佛 陀 ” ︐ 左 侧
夫 人 ︐ 右 侧 一 胡 跪 状 的 人 物 正 欲 以
中 心 人 物 是 被 赋 予 菩 萨 装 束 的 摩 耶
美术鉴赏
说切是三三碍萨苦亦香色生张色度菩罗般是罗多梦心无亦意舌减是行空见诃谛不是故依恐若无尽无想不亦是苦深波蜜咒是得究碍故死无无故空小空蕴观 咒苦大藐世故埵集无味︐不︐即一萨揭若无蜜故想无所无识身︒诸识︐五︒揭虚无知般怖波智︐眼行垢复空厄般罗多︐大阿竟︐︐尽无色空相楷不皆自 曰︐明三诸︐︐灭无触无灭亦是切︐谛波等多︐︐挂得老界意是法 空蕴观谛︒上般若︐罗亦乃界识不如︐︒若僧咒能神耨涅无菩︒明声中︐心异空在 ︓真咒菩佛无依道明法受︐复空苦行︐罗等︐得究碍故死︒︐故空小不皆自︐故咒若波远蜜无至︐︐净是空舍波揭︐除咒多槃挂提无︐香无不经色︐菩 揭实︐提︐有般︐尽︐想不如︐厄深波蜜咒是阿竟︐︐尽无无空相楷异空在波说︐波罗离多得无乃无︐︒即利罗谛即一︐罗︒碍萨苦亦味色生 ︐度萨 谛不是︒依恐若无︐无行垢是空︒般罗多︐大耨涅无菩︒无色中︐心色︐菩罗般是罗蜜颠故︒老至眼不舍是子蜜︐说切是三三故埵集无触︐不张色一︐ 揭虚无故般怖波智乃眼识不︒即舍若僧咒能神多槃挂提无明声无不经︐度萨揭若无蜜多倒︐以死无耳增利色︐多菩咒苦大藐世︐︐灭无法无灭︐即切行 谛︒上知若︐罗亦至界︐净舍是利波揭︐除咒罗︒碍萨苦︐香色生张色一︐谛波等多故梦心无︐意鼻不子︐色时提曰︐明三诸无依道明︐受︐亦是苦深 ︐故咒般波远蜜无无︐无︐ 色子罗谛即一︐三三故埵集亦味︐不 即切行︐罗等︐︐想无所亦识舌减︐受不︒萨︓真咒菩佛有般︐尽无想不复空厄般 波说︐若罗离多得老乃眼不利︐︐蜜︐说切是藐世︐︐灭无触无灭︐是苦深波蜜咒是得︐挂得无界身︒是想异照婆揭实︐提︐恐若无︐眼行垢如︐︒若 罗般是波蜜颠故︒死至耳增子受色多菩咒苦大三诸无依道无法受︐亦空厄般罗多︐大阿究碍故老︒意是诸行空见诃谛不是︒依怖波智乃界识不是空舍波 揭若无罗多倒︐以︐无鼻不︐想不时提曰︐明菩佛有般︐明︐想不复︐︒若僧咒能神耨竟︐︐死无︐故法识︐五︒揭虚无故般︐罗亦至︐︐净︒即利罗 谛波等蜜故梦心无亦意舌减是行异︒萨︓真咒提︐恐若无尽无行垢如空舍波揭︐除咒多涅无菩尽无无空空 空蕴观谛︒上知若远蜜无无乃无︐舍是子蜜 ︐罗等多︐想无所无识身︒诸识空照婆揭实︐︒依怖波智︐眼识不是即利罗谛即一︐罗槃挂提︒明色中相小不皆自︐故咒般波离多得老至眼不利色︐多 波蜜咒︐得︐挂得老界意是法小︐见诃谛不是故般︐罗亦乃界︐净︒是子蜜︐说切是三︒碍萨无︐声无︐楷异空在波说︐若罗颠故︒死无耳增子︐色时 罗多︐是阿究碍故死︒︐故空楷空五︒揭虚无知若远蜜无至︐无︐舍色︐多菩咒苦大藐三故埵苦亦香色不心色︐菩罗般是波蜜倒︐以︐意鼻不︐受不︒ 僧咒能大耨竟︐︐尽无无空相心不蕴观谛︒上般波离多得无乃眼不利︐色时提曰︐明三世︐︐集无味︐生经︐度萨揭若无罗多梦心无亦识舌减是想异照 揭︐除神多涅无菩︒无色中︐经异皆自︐故咒若罗颠故︒老至耳增子受不︒萨︓真咒菩诸无依灭无触无不 色一︐谛波等蜜故想无所无界身︒诸行空见 谛即一咒罗槃挂提无明声无不 色空在波说︐波蜜倒︐以死无鼻不︐想异照婆揭实︐提佛有般道明法受灭张即切行︐罗等多︐︐挂得老︒意是法识︐五 ︐ ︐ ︒ ︐ ︐︐ ︐ ︒︐ ︐ ︐ ︐︐ ︐ ︐ ) (8 ) (8 ) (8 ) (8
产 生 于 公 元 前 世 纪 的 古
的 故 事 编 辑 在 一 起 ︐ 共 有
经 ︐ 它 将 一 些 讲 述 佛 陀 生 前 个 事 ︒ 迹 547
南 传 巴 利 文 佛 典 小 部 中 的 一 部 佛
迦 牟 尼 生 前 事 迹 的 作 品 ︔ 狭 义 指
中 的 一 个 部 类 ︐ 包 括 所 有 讲 述 释
目 录
Menu
禅 宗 西 方
佛 教
道 教
教 学 目 录
不相子复心想空色异舍度照若菩婆揭揭谛即波虚切等上大是般三阿罗佛涅倒恐挂心波萨所亦集老无无无乃法无耳想中不垢不是如经行即色空利一五蜜行观 垢︐︐如经行即︐空利一见波萨诃谛谛揭说罗︒苦咒咒明大若菩耨蜜︐槃梦怖碍无罗埵得无灭死老明无至︐色鼻行无减不生诸是 识是即︐子切蕴多深自 不不是是 识是色︐子切五罗︐︒︐︐谛咒蜜故︐︐︐咒神波提多多依︒想︐故挂蜜︐故得道尽死尽明无无声舌识色︒净不法︒张 色是空︐苦皆时般在 净生诸︒张 色即空︐苦蕴蜜行观菩波︐曰多说真能是︐咒罗︒罗故般三︐远︐碍多依︐︒︐︒︐︐︐意眼香身︐︐是︐灭空舍︐小︐空不色厄空︒若菩 ︐不法舍︐小︐是不色厄皆多深自提罗波︓咒般实除无是︐蜜故三︐若世究离无︐故般菩以无无亦乃亦识界味意无无故不︐相利亦楷受︐异不︒︐照波萨 不灭空利亦楷受空异不︒空时般在萨僧罗揭︐若不一等无是多知藐得波诸竟颠有无︐若提无智苦无至无界︐触︐眼受空增不︐子复心想空色异舍度见罗︐ ︐ ︐ ︐︒ ︐ ︒ ︐ ︐ (8 ) (8 )
6
千手观音
同 的 发 展 状 况 ︒
遍 及 东 南 亚 ︐ 出 现 各 不 相
国 ︑ 朝 鲜 及 日 本 ︐ 由 南 路
后 由 北 路 发 展 到 中 亚 ︑ 中
教 美 术 也 发 生 于 印 度 ︐ 以
盛 ︐ 佛 教 起 源 于 印 度 ︐ 佛
我 国 ︐ 至 隋 唐 时 期 达 到 鼎
印 度 ︐ 并 在 两 汉 之 际 传 入
开 的 “ 菩 提 树 ” 覆 盖 着 四 个 人 物 ︐
下 降 生 的 故 事 ︒ 以 一 颗 树 枝 横 向 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