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合集下载

福报的由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福报的由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意思是说:一个人多做好事,多积阴德,就算有些不顺利的事情,也会逢凶化吉,慢慢好起来。

不仅如此,还会给后世子孙带来很多吉庆。

下面的故事正是这一因果规律的真实写照。

嘉靖年间,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上有一人,姓施名复,妻子喻氏。

夫妻俩养蚕儿,开绸机,是个小户儿。

一日,在卖完蚕丝往家返的途中,施复拾到一个小小银子包儿,约有六两多重。

心里高兴,盘算着用这银子凑本钱,再添绸机。

后来他转念一想:“如果是客商的,辛勤挣来之物,今失落了,该多么焦急!倘若是个小经纪,或是与我一样苦挣过日,这两锭银乃是养命之根,一旦丢失了,一家老小,怎么过活,说不一定招致卖女卖子、葬送性命”。

随后转身又回去,等失主来找。

他忍着饥饿等了半日,才见到失主来寻。

原来是一个村子的后生失落的。

那后生要拿一半酬谢他,施复不肯,后要给他一两买果子,又请他去饭馆喝酒,施复一一谢绝。

也没有留下姓名就走了。

施复回到家里,把这事告诉妻子。

妻子说:“这件事做得好”。

夫妇二人,不以拾银为喜,反以还银为安。

此后,施复每年养蚕,大有利息,而且福报不断,源远流长。

有一年养蚕,施覆没处买桑叶,十分焦躁,就开船和邻居一起过湖去买。

天已傍晚,来不及过湖,就把船移进一小港泊住,准备晚饭,施复神差鬼使地自愿上岸讨火种。

碰巧遇到了当年丢银子的失主。

那位后生叫朱恩。

两人谈得投缘。

施复说:因缺了桑叶,要往洞庭山去买。

朱恩说:“我园上桑树不曾增一棵两棵,如今不但够了自家,还余下许多,正好赒济了老哥之用。

这桑叶却像为老哥而生,可不是个定数?”施复道:“就如你我相会,也是个定数”。

二人就在堂中八拜为交,结为兄弟。

之后两下又联了姻事,愈加亲热。

朱恩夫妇准备好的菜肴来款待恩人,又要杀鸡。

施复连忙上前扯住道:“这菜饭就已是盛情了,且此时鸡已上宿,我来又害他性命,于心何忍!”朱恩夫妇也就听从了他的建议。

朱恩取下一扇板门,用凳子支个铺儿给施复。

夜间,众鸡忽然乱叫起来,像被什么咬住一般。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给面小站文语集感悟有味《易经》的《坤卦·文言》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名句。

但是圣贤的智慧之语在世人的内心是很模糊的,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轮廓。

对于我们每个人,抉择怎样的人生观,追求怎样的人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选取“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个题目来谈一谈,以此作为我们抉择人生观的一种参考。

自古以来,为人父母的,都自然要为子孙着想,但是到底如何为后代着想,自己到底该如何做人之父辈祖辈,到底该给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面对这些,却有贤者和愚夫的差别做法。

古人有句话叫做:“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周易》第二卦:坤卦。

全句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庆:“福”的意思。

“有庆未尝不怡。

”——《国语?周语》。

注:“福也。

”殃:“灾祸”的意思。

整句意思是说,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承受福报。

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这个家族会经常发生灾祸,甚至连累后代。

积善之家得五福临门之余庆根据方海权著作《福报的由来》记载,对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积善理念,有积善之家就会得到五福临门的福报,它有着因果的关系:第一福:长寿。

果长寿;因是积好生护生之德,施他饮食之善。

第二福:富贵。

果富贵;因是积施财施恩于他人之善。

第三福:无病。

果无病;因是积施药戒杀,心慈无害之善。

第四福:子孙满堂。

果子孙满堂贤孝;因是积多结良缘,爱惜大众之善。

第五福:善终。

果善终;因是积有修有养,修行福德之善。

北宋宰相章得象,字希言,远祖是福建泉州人。

后搬迁到了福建浦城。

他的母亲怀孕时梦见有位神仙送给她一只玉象。

所以为儿子起名叫得象。

他是进士出身。

担任过大理评事、玉山县知县、台州知州、南雄州知州、洪州知州、右谏议大夫、礼部侍郎兼龙图阁学士,同知枢密院事(副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等职务。

章献太后临朝时期,宦官势力正兴起,太后每次派遣内侍到学士院,章得象必定很严肃的对待,或不说一句话。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句话的前提是什么?这么说它有根据吗?有什么事实来支撑这个道理?它经常被用到什么场合?它对于看到这句话的人有什么影响?这句话对什么样的人最有用,对什么样的人最没用?何为积善,何为积恶?假如要运用这句话有什么要注意的?千百年来这句话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以后还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句话是站在说的口吻说的,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流派?(历史、意义、作用、影响、心态、说者身份)积善,行善的意思。

之,的的意思,必是用肯定的语气,有就是已经是,拥有的意思;这半句的意思是行善的人一定会有喜庆的事发生;积恶就是干坏事的意思,之家,就是这样的人,必有是一定有的意思,语气肯定,余就是多余,很多的意思,殃就是灾祸,不顺的意思。

这半句的意思是行恶的、干坏事的人一定会有很多的灾祸加身。

不论是行善还是为恶,结果都是一定的,或喜,或悲。

何为积善,何为积恶?余庆又是什么样的庆?余恶又是什么样的恶?这句话是站在说的口吻说的,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流派?这句话的前提是什么?这么说它有根据吗?有什么事实来支撑这个道理?这句话对什么样的人最有用,对什么样的人最没用?它经常被用到什么场合?它的意义何在?以后还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假如要运用这句话有什么要注意的?所谓积善,就是要经常对对人有利的、让人开心的、使人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的等事,比如捐赠、给人将课、助人为乐、积极参加公益事业等等,而积恶则是以损害别人的利益为行事做一些不好的事,比如贪赃枉法、拖欠工资;抢劫杀人等等一系列事项。

所有行善的人,必定是快乐相随,好事相随,心情开朗,家人健康长寿;多有作恶的人,一定经常灾祸不断、流年不利,经常莫名其妙发生一些让其烦躁、伤心的事。

这句话是以天道轮回的道家思想劝解人向善的,因为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知道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而在利与害之间,人类无可置疑的会选择利,无一例外,这是古人利用人类趋利避害的心理而说的一句话。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演讲稿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演讲稿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在这个场合发表演讲。

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个古老的中国格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这句格言的意思是,一个人或一个机构如果能够不断积累善行,必然会有好运和福气降临。

在当今世界,人们普遍认为成功的路上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牺牲。

但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点是,积累善行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善行不仅帮助我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也使我们与人为善,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善行通过积极的影响,创造出一种和谐的环境,进而为我们带来好运和余庆。

那么,如何积累善行呢?首先,善行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可以对身边的人友善和宽容,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和困难。

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其次,善行也可以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中。

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我们都可以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可以与同事和睦相处,建立良好的团队精神,共同为公司的目标努力奋斗。

再次,善行也可以体现在我们的学习中。

我们可以分享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帮助他人成长和进步。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不仅是一句格言,更是一个价值观。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牢记这个价值观并付诸行动。

只有通过不断的积累善行,我们才能够获得好运和余庆。

而这种好运和余庆将进一步促使我们更加努力地追求成功。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从今天开始,不断积累善行,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充满爱、和谐和成功。

谢谢大家!。

人生领悟与人为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人生领悟与人为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人生领悟与人为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人生是一场漫长而充满波折的旅程,而在这个旅程中,我们不断地从中汲取智慧与领悟。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懂得善待他人,积善行好。

正所谓“人为善,庆余庆”,只有将善良融入日常生活,并用善意的行为去影响他人,我们才能收获更多的幸福与庆祝。

首先,人生领悟告诉我们,善待他人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一个拥有高尚品质的人,从不吝啬对他人的赞美与鼓励。

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应学会真诚地欣赏他们的优点,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关怀。

当我们用善意与赞许来影响他人时,我们也在建立一种良好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会为我们带来更多温暖和快乐。

其次,人为善的行动能够传递爱与关怀。

善举往往能够触动他人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温暖。

我们可以通过帮助邻里的老人搬运重物,或是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传递爱与关怀。

这种善行往往会感染他人,激发他们内心中的善念,形成良好的循环。

正是因为我们经常与他人分享温情与关怀,我们也能收获更多来自他人的善意与幸福。

再者,人生领悟告诉我们,善待他人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培养。

当我们习惯用善意的态度对待他人时,我们也在培养自己的善心。

这种善心会改善我们的情绪状态,并且使我们更加具备宽容和耐心。

通过实践善行,我们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善待他人是一种修行,通过这一修行,我们不断完善自己,也愈加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和幸福。

最后,人生领悟让我们明白,人为善的举动是积累福报的源泉。

古人说,“善有善报”,当我们不求回报地付出善意时,我们也在为自己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是因为善行所积累的正能量将会回馈给我们,使我们得到更多的庆祝和喜悦。

因此,人们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有通过积善行善,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庆祝。

总结起来,人生是一场不断领悟和成长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善待他人和积善行善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用善意和赞美的眼光看待他人,通过善举传递爱与关怀,我们不仅成为了智慧和善良的人,也实现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阅读练习及答案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赵法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出自《周易·文言传》,大意是经常行善的人家会有许多可以庆贺的事,经常做恶事的人家会有许多灾祸在等着它。

初看起来,这句话是在讲报应,其中也的确含有报应的含义,但是作为儒家文献的《易传》,这话与佛道两家的报应观念又有所不同。

儒家的主流观点不太强调报应,因为儒家道德修养的目标是成为君子,而君子的首要条件,就是明白义利之辨。

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孟甚至要求他们的弟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他们认为,仁义既是天道,也是人道,为仁义而牺牲,死得其所,使生命获得永恒意义。

钱穆先生曾经将儒家人生观与其他文明宗教相比较,说儒家的君子,他们居仁由义不是为了获得好处,不管它是来自今生还是来世。

而且君子人格恰恰是要超越这种功利主义的考虑,他不把道义当作手段,而是当作目的本身。

儒家要求君子超脱私利的羁绊,并不是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对此有独特的理解。

杀身成仁是君子的担当和境界,实践仁义礼智信也经常意味着要放弃一些个人利益。

但总的来看,长远来看,道德对于人生和社会都是有益的。

讲仁爱奉献的儒家道德何以有利于人生?说到底,违反道德的行为可以得利于一时,却难以长久持续。

比如一个“信”字,欺诈或许能够短期获利,但是长此以往必然臭名远扬。

那些讲诚信的人虽然有时也吃亏,但能获得广泛的信誉和信任,事业便越做越大。

道德与利益的问题,又被称为德福关系问题,也是西方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有德者未必有福,享福者未必有德,这一矛盾如何解决?哲学家康德认为,经由上帝审判之后,德与福最终能够实现一致,作恶者将会下到地狱,而行善者将会升入天堂,于是公平正义最终得以实现。

可是,儒家没有上帝观,有人经常行善却穷困潦倒,有人作恶多端却福寿俱全,如何解释这种情况呢?儒家对此的回答是:家庭。

一个人的积德行善未必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但一定会为他的后代积下“阴德”;一个人作恶多端,尽管能做高官,骑骏马,但他的债务将由子孙偿还。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事例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事例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事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这句古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引用,强调了善恶行为对家庭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些实际的例子,以展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让我们来看一个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例子。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始终教育子女做人要诚实守信,助人为乐。

他们慷慨大方,乐于助人,乐善好施。

子女们在这样的父母的熏陶下,也养成了勤劳守规、善良正直的品德。

他们成年后,不仅事业有成,而且家庭和睦,子女成才,生活幸福美满。

这样的家庭就是积善之家,他们所做的善事积累起来,最终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一切都是那么顺利而美好。

相反地,让我们再看一个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的例子。

在另一个家庭中,父亲沉迷赌博,整日不务正业,母亲懒散怠慢,不管家里大小事。

子女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成长,他们学会了撒谎欺骗,懒惰贪婪。

他们青少年时期就开始逃学混社会,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最终遭到了悲惨的余殃。

这两个例子让我们明白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

善行积累会带来好的结果,恶行积累则会招致不幸。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家庭,也适用于社会和国家。

一个国家如果积累了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正义,那么它必然会繁荣富强。

比如中国古代的孝文帝刘昭,他以仁德之政治国,全国人民安居乐业,国土疆域扩张。

而一个国家如果积累了腐败恶行和贪污腐化,那么它必然会走向没落。

比如古罗马帝国,腐败成风,权贵逐利,最终导致了帝国的灭亡。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的例子。

那些乐于助人、谦逊宽容的人往往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善待,事业有成、家庭和睦。

而那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欺诈他人的人,最终会遭到不幸的报应,身败名裂。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铭记这句古训,时刻警醒自己。

做一个善良守信的人,不仅可以为自己积累余庆,也可以为家庭、社会、国家带来福祉。

相反,如果我们一旦走上了邪路,堕入了恶行的泥沼,最终只会自食其果,遭受余殃的毁灭。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事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事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事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整篇文章的主题进行简要介绍,并引起读者的兴趣。

可以提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和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一道德观念,以及本文将通过一系列事例来说明这一观念的真实性。

以下为概述部分的内容示例:概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是一条历史悠久的道德准则,旨在强调善行积攒将带来积极的回报,而邪恶行径则不会逃脱恶果的追逐。

这一道理通常被人们认同,但究竟有多少真实例证呢?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深入探讨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和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的真实性。

通过这些实例,我们将看到善良之家的积极成果和恶劣之家的终有报应,进而加深对道德准则的理解与认同。

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首先对文章的结构进行了概述,接下来将具体深入探究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和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两个主题,最后通过总结和结论,给出对这一道德观念的最终认识和理解。

让我们一同看看这个准则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以及它对我们的启示和教益。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描述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该部分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的主题和目的,同时介绍了文章的整体结构。

正文部分分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和"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两个大的主题,分别介绍了积善和积恶的影响及其导致的结果。

结论部分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得出一些结论。

2.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以及说明文章的目的。

2.1 概述本文探讨了一个古老的道德观念,即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这个观念意味着人们的行为会带来相应的结果,善行会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幸福,恶行则会带来不幸和灾祸。

本文通过列举具体案例来说明这个道德观念的真实性和普遍性。

积善行德的经典语句

积善行德的经典语句

积善行德的经典语句
1.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者,必有馀殃。

"——《老子》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善事的家庭一定会有余庆,做坏事的家庭一定会有余殃。

因此,我们要勤于积德行善,远离作恶。

2.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佛家格言
这句话说明,善恶有报是自然规律,只是报应的时间未到而已。

我们要坚信因果循环,多行善事,少做恶事。

3. "扬善惩恶,赏罚分明。

"——《三字经》
这句话教导我们要提倡善行惩治恶行,对善恶有明确的区分和处置。

社会有了这种公平正义,人们才会向善向上。

4. "施惠虽小,胜于取大。

"——《了凡四训》
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施舍的善举很小,也胜过贪婪占有很多。

因为施舍能积累德行,贪婪只会损人利己。

5. "善有善报,怨无怨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佛家警句
这句话与第二句意思类似,都在说明善恶终有报应,只是时间未到而已。

我们要心存善念,远离怨恨,静待善果。

以上是一些积善行德的经典语句,希望能激励我们时刻积累善行善德,
远离恶习恶行,过有意义和幸福的生活。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十件事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十件事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十件事
1. 慈善捐赠:家庭成员积极参加慈善事业,向弱势群体捐款、捐物,为社会贡献爱心和力量。

2. 热心公益: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关注社区事务、环保、文化教育等公益活动,发挥积极作用。

3. 家庭和睦: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信任,尊重他人、理解包容,维护家庭和睦,创造良好家庭氛围。

4. 尊老爱幼:家庭成员尊重老人、关爱孩子,重视世代交流,传承家风家训,培养下一代的正确价值观。

5. 勤劳节俭:家庭成员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注重节约能源,打造简朴、健康的生活方式。

6. 学习进取:家庭成员注重学习提高,积极进取,增强自身素质和能力,为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7. 诚实守信:家庭成员遵纪守法,不撒谎、不欺诈,诚实守信,树立良好的个人信誉和形象。

8. 关爱动物:家庭成员爱护动物,关注动物福利,反对虐待、猎杀等不文明行为,呼吁公众共同为动物保护贡献力量。

9. 珍爱生命:家庭成员善待生命,珍惜生命,预防意外,提升安全意识,既保护个人安全,也关注社会安全与稳定。

10. 社交和谐:家庭成员培养友好社交关系,尊重他人、遵循社交礼仪,保持心态平和,构建和谐社会环境。

积善者必有余庆的意思

积善者必有余庆的意思

积善者必有余庆的意思
“积善者必有余庆”是一句古代谚语,意为做好事的人一定会有好运和喜庆的回报。

这句谚语传达了一种道德观念,鼓励人们积极行善,相信善行会得到回报。

这句谚语强调了积极向善的重要性。

它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努力做善事,帮助他人,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等。

通过积极行善,我们可以改变他人的命运,传递爱和希望。

同时,善行也能够给予我们内心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这句谚语鼓励人们相信善意的力量。

它告诉我们,无论我们的善行是否被立刻回报,积极向善总是值得的。

我们所做的善事可能无法直接给我们带来实际的回报,但它们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周围环境和其他人的生活。

积善者必然会在某个时刻获得好运和幸福,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和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这句谚语也提醒我们要保持谦逊和感恩的态度。

当我们做善事的时候,不应该期望过高的回报,而是以无私的心态去帮助他人。

善行本身就是一种喜悦和回报,我们应该心存感激,不断提醒自己保持谦虚和感恩的态度。

“积善者必有余庆”这句谚语鼓励人们通过积极行善来影响社会和他人,并相信善行会给我们带来好运和喜庆。

它提醒我们要始终保持谦虚、感恩和乐观的心态,勇于传递善意和爱心。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老话说:“清日读经,浊日读史,”头脑不清楚的时候就去读历史,从历史兴衰更替中领悟前人的经验;头脑清楚的时候适合读经典,有助于启迪一个人的智慧、开发人的头脑、领悟真理、从而找寻自己在这个宇宙的位置,让自己心身都有所安。

《易经》作为一部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我们必须要读的,闲下来好好读读,易经中就有让人一读就大彻大悟的句子。

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点评:这句话可谓是易经中知名度相当高的一句了,后世经典引用这句话的也非常多,几乎所有学习易经的都知道,出自于《易经·坤卦·文言》,64卦之中,只有乾坤二卦有文言。

可见乾坤二卦在周易中的重要性。

这一句如果我们综合《太上感应篇》的一句来看,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说的是个人的祸福,都是因为自身的心境和行为造成的,多做善事,自然福报多;为恶,自然消福报,福报没有了之后,为善为恶的果报就来了。

而易经中的这一句了,说的是一个家庭兴衰的根本原因,这里的“善”并不是单纯的好人好事,而是泛指广义上有利于家庭和谐发展的一切行为,修养善德也只是一部分,家庭团结、多做好事、劳动力多、长幼有序等等这些都是有“余庆”的,家风是很重要的,积累下来,最终走向兴旺,反之会走向衰亡。

这样才是符合坤卦承载天的德行,柔顺发展的含义。

一切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2、天道盈亏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点评:出自于谦卦,人人都知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只有谦的形,没有神,但连形很多人都没有做到,谦的神是在任何方面要留有余地,留有空间。

谦卦把谦的精神上升到宇宙人生法则的高度,天地人本来的法则,都是好谦,忌讳盈满。

道德经说:“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益有余,”大部分的人,后天都没有了谦,天道忌满,人道忌全,人生最高的境界是“不欲盈”三个字,永远不要达到100%,追求到了极点,那天道自然会平衡。

尚书里面说:“谦受益,满招损”,实在是人生良言。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感悟和体会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感悟和体会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感悟和体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句话真是让人听了心里暖暖的。

想想,这世上有多少人默默奉献,做着好事,没图名没图利,心里想着的就是那份简单的快乐。

就像我妈,总是喜欢给邻居送些自家做的小点心。

每次都说:“这没什么,都是些家常活。

”可是那些邻居们可高兴了,纷纷夸我妈手艺好。

没多久,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特别融洽,谁有个啥事儿都乐意帮忙,简直就像一家人一样。

看吧,这就是积善的力量,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生活中处处都是温暖的阳光。

再说说我自己,有时候也想着能做点儿好事。

你说,买个饮料送给路边的乞讨者,心里总有种“哎呀,今天我真是个好人”的小满足感。

可是,等我看到那个人露出笑容的瞬间,心里的那种愉悦感可不是说说而已,那简直像是被阳光照到心窝里一样温暖。

积善不仅仅是做好事,更是一种态度,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理解。

谁说好人不能有好运气呢?我见过不少朋友,平时总是乐于助人,结果总能遇到贵人相助,工作顺利,感情美满,真是一种因果法则。

生活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挫折,别说,我之前找工作那会儿,简直是“碰壁如山”,几乎都快放弃了。

后来,有个朋友知道我的情况,主动帮我推荐了一份工作。

我还记得那天我心情特别低落,结果收到面试通知的时候,真是恍若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

面试那天我一进去,面试官看着我,眉头一皱,我心里那个紧张啊。

但没想到,他居然和我聊起了我小时候的一些经历,聊着聊着就轻松了很多。

你说这是不是缘分?我觉得这就像是好事找上门来一样,所有的努力和善良都没有白费。

有时候我也会想,积善到底能带来什么呢?除了那些意想不到的好事,更多的是一种心态。

你看,心里装着善念的人,总是能看到生活的美好。

即便生活再苦,也能找到那一丝甜。

就像一杯苦咖啡,虽然涩,但加点糖,就变得香甜可口。

对待人际关系也是如此,和朋友相处,真诚相待,哪怕偶尔发生点小摩擦,最后都会以笑声结束。

毕竟谁都不是十全十美,包容和理解是让关系更长久的秘诀。

道德讲坛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道德讲坛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道德讲堂

-------看几个二十四孝中的故事
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道德讲堂
古代孝子
黄庭坚 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道德讲堂
讲道德其实很容易
2011年7月2日,在杭州市滨江区白金海岸小区,两岁的妞妞趁奶奶不注意,爬上了窗台,一不小心从10楼的家中掉了下来。刚好从这里路过的吴菊萍在千钧一发之际踢掉高跟鞋,张开双臂冲过去接住了妞妞。被紧急送往医院后,吴菊萍被诊断为左手臂多处粉碎性骨折,尺桡骨断成三截,预计半年后才能康复。而逃过一劫的妞妞在10天后苏醒过来。事件发生时吴菊萍自己的孩子只有7个月大,尚在哺乳期。因为此事,吴菊萍被网友评为“最美妈妈”!因为吴菊萍的感人事迹,国家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专门创作了雕塑《妈妈的手》,矗立在杭州钱江新城青少年发展中心东北角的休憩广场,成为杭州著名的“爱心地标”。
第二部分
道德讲堂
讲道德其实很容易
也许有人认为,道德这个概念这么大、这么宽泛、这么厚重,让我来传承道德、践行道德、弘扬道德,我是不是有点担当不起。其实我们大家可以不要这样认为,只需从身边人身边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内心的本真做起。道德可以很大,胸怀天下、博爱万物;也可以很小,身边事、身边人,一句温暖的话、一个善意的眼神、一点小小的帮助。
讲道德其实很容易
道德讲堂
杭州的普通大巴司机吴斌,2012年5月29日中午当他开车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行驶在高速路上,一块数斤重的铁片从天而降,在击碎挡风玻璃后直接刺入吴斌的腹部,导致其整个肝脏破裂、多根肋骨折断。虽剧痛难忍,吴斌却仍完成了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等保障安全的动作,最后还挣扎着站起来对乘客说:“别乱跑,注意安全。”6月1日吴斌因伤重不幸去世。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演讲稿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演讲稿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演讲稿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这是一句古语,它寓意深厚,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启示。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主题。

这句话的核心是“积善”,而它也是我们今天发言的重点,它强调了善良与美好的力量。

“积善”是一个动词,它需要我们不断地付出和行动。

它的意义在于,将诚实、善良、勤奋等优秀品质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使之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和风格。

只有不断积累,我们才能建立起一种积善之家的氛围和文化,从而为自己和家人带来更多的愉悦和幸福。

其次,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对象。

它的对象既包括家庭,也包括公司、国家、社会等各层次的组织和机构。

也就是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可以适用于各种场合,不仅是家庭,更是适用于社会各方面。

如果一个公司或组织内部出现了贪污、欺诈等不义之事,那么它的系统、制度和文化就将遭到破坏,最终结果是无法经营成功,甚至破产倒闭。

相反,如果一个公司或组织内部建立了正义、诚信、责任的良好企业文化,就能够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组织不断向前发展。

这也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再者,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场合。

无论是在家庭、社会还是企业中,都需要秉持积善之心。

在家庭中,父母需要将家风家训进行融入日常生活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知识,让孩子们在成长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

在职场中,公司或组织需要通过完善制度、建立优良的企业文化等手段,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此外,“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创新和发展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创新发展等方面,秉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精神,走向成功就会更加的稳健和顺利。

最后, 我想表达自己对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看法和理解。

事实上,这句话它并不仅仅是要我们懂得积极向善的重要性,更需要我们将它贯穿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并让其成为我们自己人格的塑造和发展的关键。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意思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意思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汉语俗语)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汉语俗语,出自《易传·文言传·坤文言》,原句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指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作恶坏德的,必多更多的祸殃。

解释:
修善的人家,必然有多的吉庆,作恶的人家,必多祸殃。

所阐述的是一种事物由循序渐进、慢慢积累,最终量变引起质变的现象。

同时也是警示人们,一些微小不良现象的萌生,应尽早看到及早警惕和采取措施。

任其发展下去的危害和后果十分严重。

儒家重视家庭教育,孔子在此处以家庭关系的健康和谐与否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为例来阐述坤卦初六爻爻辞“履霜,坚冰至”的义理,亦借由“履霜,坚冰至”的义理来劝诫人们重视家庭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善之家,德荫子孙,福泽永存,你是可以永远存下去的,而看得见的钱财,看得见的宝贝,都是不可靠的,这些东西往往会害你的子孙。

我们是透过做事来做人的,终究还是做人,为达到做事的目的而败坏品德,是不对的。

人做不好,事情迟早做不好,人活着要先把人做好。

如果把这个道理放在工作中,就是要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而不能以败坏品德为代价是追求工作成绩。

你看天老爷就是造成各种不同的情况,让你天天反省之后,觉得说数据也不可靠,资讯也不可靠,物资到最后也不可靠,因为它会变化,以前一件很好的衣服,你舍不得穿放在衣柜里,一段时间后拿出来发现被虫子咬掉了,那你怪谁啊?一切你都无法掌握。

自然的动作是非常灵光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及它的,中国人讲天人合一,其实就是说你要顺天应人。

顺乎天理而适应人情,人跟动物不同,是因为人有“情”,其实性都是一样的,人有人性,狗有狗性,猪有猪性,草木都有性,怎么没有性呢?
当老板的脾气好有脾气好的做法,脾气不好有脾气不好的做法,一个人有能力有有能力的做法,没有能力有没有能力的做法,没有能力照常可以当很好的老板。

我们现在很喜欢条例式的,当老板有几个原则,几个条件之类的,其实都不见得。

惟一到哪里都一样的,就是道德。

性是本能,与生俱来的那种能力就叫性。

但是情呢?那这个人呢,其实情就是良心。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有名的有情文化。

中国人不仅对人有情,对草木有情,对宇宙有情,我们不但对活着的人有情,对死去的人也有情,我们不崇拜外来的神,我们崇拜活着为人民做贡献,他死了以后,我们把他神明来崇拜,这个跟迷信一点关系也没有。

这就是对死人有情。

我们拜祖先,对死人有情。

情,是人之所有为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

情,是最好的保护自己的一道墙。

科学不可能代表一切,不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一切,看它是否合乎科学,然后评判它是不是真理。

艺术难道不存在吗,宗教难道不存在吗,道德难道不存在吗,宗教是科学吗,笑话,西方现在很麻烦,就是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宗教,要把宗教也要变成科学,那不完了吗?为什么西方的很多科学家最后都皈依了宗教?
科学、艺术、道德,这三个上面有一定整合的东西,就是道,道它不是任何东西,但它可以变成任何东西,一人个一生惟一的目标,就是使你的德行充足,使你的修养提高。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