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骈文、散文发展历程
骈文散文发展历程
![骈文散文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c7f979d4be23482fb4da4caa.png)
魏晋时,骈偶句使用更加频繁,进一步追求词采, 讲究艺术技巧,文章修饰性增强;又大量用典, 营造典雅含蓄之美。
与满公琰书 应璩
璩白:昨者不遗,猥见照临,虽昔侯生纳顾於夷门,毛
公受眷于逆旅,无以过也。外嘉郎君谦下之德,内幸顽才见
而龁之,此酒所以酸不售也。夫国亦然,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 以辅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 道之士所以不用也。范武,未详。〕故使鲜鱼出于潜渊,芳旨发 自幽巷。繁俎绮错,羽爵飞腾,〔《楚辞》曰:瑶浆蜜勺,实羽 觞兮。《汉书·音义》曰:羽觞作生爵形。《仪礼》曰:请媵爵。 郑玄曰:今文媵多作腾。〕牙旷高徽,义渠哀激。〔《列子》伯 牙善鼓琴。《左氏传》曰:师旷侍於晋侯。杜预曰:师旷,晋乐 太师也。许慎《淮南子注》曰:鼓琴循弦谓之徽。《战国策》曰: 义渠君之魏。高诱曰:义渠,西戎国名也,其乐未闻。〕当此之 时,仲孺不辞同产之服,孟公不顾尚书之期。〔《汉书》曰:灌 夫,字仲孺。夫尝有姊服,过丞相田蚡。蚡从容曰:吾欲与仲孺 过魏其侯,会仲孺有服。夫曰:将军乃肯幸临魏其侯,夫安敢以 服为辞。又曰:陈遵,字孟公,嗜酒好宾客,每取客车辖投井中。 虽有急,终不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遵,值其方饮。刺史候遵 霑醉时,突入见遵母,叩头白曰: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刺 史从后阁出去。〕
诚知己,欢欣踊跃,情有无量。是以奔骋仆御,宣命周求。
阳书喻于詹何,杨倩说于范武。故使鲜鱼出于潜渊,芳旨发
自幽巷。繁俎绮错,羽爵飞腾,牙旷高徽,义渠哀激。当此
日倾夕,骊驹就驾,意不宣展。追惟耿介,迄于明发。
适欲遣书,会承来命,知诸君子复有漳渠之会。夫漳渠,西
散文、骈文发展历程
试述南北朝骈文和散文发展情况
![试述南北朝骈文和散文发展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a06b5b6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c.png)
试述南北朝骈文和散文发展情况
南北朝时期是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骈文和散文都在此时期有所发展。
以下分别对南北朝的骈文和散文发展情况作简要概述。
1. 骈文的发展:
骈文是一种具有对偶、声韵、典故等特征的文体,主要流行于南朝。
在南朝,骈文受到帝王和贵族的重视,加上音韵学的发展和它在文学创作上的运用,形成了骈文畸形发展的局面。
骈文注重形式,讲究对偶和声韵,因此具有浓厚的艺术色彩。
在南朝,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骈文形式写成的,例如范晔的《后汉书》、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2. 散文的发展:
散文在南北朝时期也有一定的发展。
虽然骈文在南朝文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散文在历史、地理等学术性著作中仍有所运用。
例如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等作品,以其朴素真实的描写和浓郁的文学色彩,成为了南北朝散文的代表之一。
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骈文的束缚,为散文的发展探索了新的方向。
总的来说,南北朝时期是文学发展繁荣的阶段,骈文和散文都在此时期有所发展。
然而,由于骈文在南朝文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散文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然而,在历史、地理等学术性著作中,散文仍然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中国散文发展简史
![中国散文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d4d4dd2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1.png)
中国散文发展简史中国散文发展史一、先秦散文文学的起源是远在文字之前的。
我国最古老的文学便是始于诗歌;有了文字以后,由于中国文字具单音、独体等特性,在用字造句的时候,自然会因为声气调和的关系,产生了奇、偶的自然音韵。
于是讲求对偶的便逐渐形成诗赋一派,好奇的则产生为散文一派。
然而我国在汉以前所谓的“散文”,并不能算纯文学,大多都是一些记事说理的实用文,像XXX的“教”,XXX的“占”,都属这一类。
仅管如此,这些说理记事的散文,随着时间不断的累积,除了提供前人的思想见解给后人了解外,文章的写作手法,实际上也不断的在往纯文学的艺术标准迈进着。
先秦散文是我国古典散文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指的是后殷商到战国末年这一段时期的散文。
以目前的文献资料看来,我国最早的“书面文学”应该起于商朝的甲骨卜辞及铜器铭文,它们包括了韵文和散文的记载,这就是散文的起源。
接着在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社会文化变迁,提供给散文一个很好的孕育、发展环境,使散文迈向中国古典散文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的散文可分为两大派:史传散文与诸子散文。
其时的散文之所以会大量出现、发展,成为先秦时代散文最重要的时代,是由于春秋战国之际,由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增加了土地的利润,也增加了土地的侵犯掠夺情形;且其时列国并立,竞争激烈,经常有兴亡纷争的事件发生,需求有文章记录这些事情。
于是史传散文因用而生,而且开始迅速发展。
同时,由于农业生力的发展,渐接造成商业繁荣,商人抬头。
其时有不少富商置身政治舞台,而封建制度则日益损坏,从此贵族衰败,平民鼓起。
贵族在封建制度破坏后漂泊民间,与庶民无异,只能以教授知识技能谋生,学术文化也从贵族专有遍及于民间。
再加上社会政治的影响,一般的才智之士,可以表达己见,用以劝谏君王,或著书立作,匡救时弊,百家争鸣局面由此产生,于是有诸子散文的产生,而且呈现长足的进步,与史传散文互相辉映。
总之,先秦时代散文能突然蓬勃发展、大放光彩,主如果受到政治经济的改变、社会阶级的变动、文化思想、文学本身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骈文与散文
![魏晋南北朝骈文与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60cfa75aad02de80d4d8408a.png)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游览。他跟随
父亲在青州时候,曾经和友人游遍山东。 做官以后,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 都要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留心勘察水流地 势,探溯源头,并且在余暇时间阅读了大 量地理方面的著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地 理学知识。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作 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并且撰 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 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南北朝的骈文
一、骈文的概念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骈文在形式上 讲究对偶,因其对偶句似两马并行而称之 为骈文。在声律上虽不如诗歌严格,但追 求平仄配合、音韵谐和。其他如讲究文采 华美,讲究用典等等。骈文因其多用四六 句式,所以也称“四六文”。
二、骈文的产生和成熟
先秦散文中已出现偶句,在汉赋中骈偶 的成分增加,进而影响到散文,散文骈偶 化的倾向渐渐抬头。魏晋时期日趋定型, 骈文初步形成。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完全成 熟而极度兴盛的地步。
二、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杨衒之,《魏书》、《北史》均不立传,生平 事迹不甚可考,有的说他曾任北齐期城郡太守, 也有的说他官至秘书监,都不知道确否。不过从 本书本卷首署名及卷中自述来看,作者曾任北魏 抚军司马,担任过奉朝请,并且亲身经历了北魏 中后期的全盛与变乱。东魏孝静帝武定五年(547 年),杨衒之因有事重经洛阳,看到昔日金碧辉 煌、鳞次栉比的寺院宫观都成了鸟兽出没之所与 牧童野老往返之地,于是作者抚今追昔,感慨之 余,写下了《洛阳伽蓝记》一书。
伽蓝,梵文Samgharama(僧伽蓝摩)音 译的略称,意思是“众园”或“僧院”, 即佛教寺院。他之所以写这部书,不单是 为了记录北魏佛教全盛时期的概貌,也是 为了记叙当时社会的富庶,追溯祸乱的由 来,悲慨繁华的消失。因此,这绝不仅仅 是一部关于北魏佛寺的书,而且包含了丰 富的社会史料,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生 活、文化事业的各个方面都很有价值。 此书多采用单行散句,也杂有四六骈偶 句式,文笔洗练流畅,风格秾丽秀逸。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c10c49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1.png)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1. 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写作形式,以白话表达感情、思想和意境。
它与诗歌和骈文相对,不受严格的格式要求,注重真实性和表达个人情感。
中国古代散文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 追求自然真实:强调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描写,反映社会风貌。
- 注重个体情感:展现作者内心体验、情感抒发,以及人性的喜怒哀乐。
- 批判思辨性:反思社会问题,审视人生道德伦理等。
- 融合修辞技巧:运用比喻、夸张、对偶等手法提升艺术感染力。
2. 先秦散文时期中国古代散文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其中,《离骚》是最早被公认为散文的作品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庄子》、《列子》等哲学类著作。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散文作品。
代表性的作家有嵇康、阮籍、刘宋慧远等人。
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寄托理想为主题,形式上则注重韵律的运用。
4.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全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散文风格更加多样化,包括了骈文、小品文、游记等多种形式。
著名的散文家有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等。
5. 元明清时期在元明清时期,散文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谷。
散文作品大多是政治宣传或礼仪制度方面的论述,缺乏个性和艺术性。
6. 当代散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当代散文也取得了重要成就。
许多作家将自己身世经历与社会状况相结合,深入探讨现实问题和个人情感。
7. 总结中国古代散文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从先秦到当下都留下了许多精彩之作。
这些散文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更深刻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阅读古代散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性情感的交融。
说说骈文的发展历程
![说说骈文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b2edd7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4.png)
说说骈文的发展历程
骈文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形式,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
骈文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然后逐渐走向衰落,最后在元代基本消失。
在东汉末年,骈文首先出现在《世说新语》中,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学界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压制。
直到南北朝时期,骈文开始真正兴盛起来。
北朝时期的骈文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内容丰富多样,风格也相对庄重。
随着南北朝的消亡,唐朝成为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
这时期的骈文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唐朝的文人士大夫受到上层统治者的赏识,他们开始追求创作多样性和表现个性化。
这一时期的骈文逐渐改变了原有的庄重形式,出现了更多的创意和诙谐的风格。
到了宋朝,骈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文学才情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他们追求清新明快的风格,注重用字和格律的巧妙运用。
宋代的骈文以切中时弊、咏史抒怀为主题,并以诙谐幽默的手法表达自己对世事的思考和评论。
然而,随着宋代的灭亡,元代开始统治全国。
元代文学受到外族统治者的审查和限制,骈文等传统文体逐渐式微。
元代虽设有科举制度,但明显弱化了文人士大夫的影响力,并且对文学创作施加了压力。
传统的骈文形式不再受到重视,逐渐淡出了文学舞台。
总结而言,从东汉末年到元代,骈文经历了兴盛、改变、消亡的发展历程。
其中,唐宋时期是骈文发展的巅峰阶段,而元代则是其开始走下坡路的时期。
尽管骈文的发展逐渐停滞,但其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散文的诞生和发展
![散文的诞生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86a4c0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e.png)
散文的诞生和发展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起源于古代的散文诗,并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文体。
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了表达方式和内容,逐渐成为文学创作中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散文的诞生和发展历程。
一、散文的起源散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散文诗。
散文诗最初是以散文的方式书写,但其内容常常融入抒情、叙事和议论等元素,形成独特的表达方式。
同时,散文诗也是古代文人诗歌创作的一种形式,为后来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散文的早期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散文开始逐渐脱离散文诗的束缚,形成了更为独立的文体。
在古希腊,哲学家们的论文、公民的演讲稿等都可以被看作是散文的雏形。
此外,古希腊的历史学著作和游记等也可以算作是散文的早期作品。
三、散文语体的确立散文在中国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中国,散文逐渐与诗歌和骈文的表达方式有所区别,形成了独立的语体。
古代文人将散文视为抒发情感、抒发思想的一种方式,常常用来写景、抒发自己的感慨以及对社会风俗的批评等。
到了唐宋时期,散文逐渐成为了文人雅士的重要表现形式,开始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义和规范。
四、现代散文的崛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散文逐渐从古典的形式中解放出来,形成了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现代散文作家常常以自己的视角和人生经历为素材,通过细腻而准确的叙述,传达出真实的情感和思考。
同时,现代散文也不再局限于纸质媒介,通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平台,更加广泛地传播和影响读者。
五、散文的发展特点散文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鲜明的特点。
首先,散文强调真实性和细腻性,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情感和独特观察力。
其次,散文还注重表达方式的个性化和艺术性,通过独特的语言和结构塑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
此外,散文还注重审美的追求,通过对语言、节奏的精心处理,追求表达的美感。
六、散文的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进步,散文的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的散文创作将更加注重表达个体的独特思想和情感,同时也会关注社会问题的呈现和批判。
骈文的发展历程
![骈文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b32f022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16.png)
骈文的发展历程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
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
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骈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
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
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其赋作即为源自骈文的律赋。
唐代公文亦为骈文,即四六体。
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首遭一挫;韩、柳去世之后,影响又起,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此中好手,三人皆排行第十六,故世称“三十六体”。
入宋之后,在欧阳修等人率领之下,古文运动掀起第二轮高潮,散文大家迭出,而骈文自此渐衰。
骈文形式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出现了“‘文’、‘笔’”之辩。
据刘勰《文心雕龙˙总述》引录颜延之观点称:笔之为体,言之为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
其以为:“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可见发生于宋齐时期的文笔之辩着眼点在于有韵与否。
文体的发展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
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
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往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而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庾信的《哀江南赋》,他一方面描写了自己身世之悲,一方面则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对故国怀念之情。
唐以后。
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
直至清末,骈文仍十分流行。
骈文的分裂文笔分裂后,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
骈文盛行于六朝,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
散文的起源
![散文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e8e9ca3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1.png)
散文的起源
散文最早的出现是在南北朝时期。
散文的前身是骈文。
骈文是一种严格对仗,长短结合的文体,四六句居多,多为歌功颂德,上表陈情之用。
经过数百上千年的演化,后来的人们逐渐发现骈文由于格式的限制,很难表达人们的真情实感,加之骈文辞藻华丽,多为阿谀奉承之词,因此渐渐被淡出历史舞台。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结构相对自由的文体---散文。
现代文学对散文的定义有两种。
一种是广义的散文,是指除了小说诗歌、戏曲等文学体裁外所有的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
它专指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我们今天所讲的就是第二种抒情散文。
在现代的文坛上,散文大家不乏其人,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不胜枚举。
比如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方纪的《挥手之间》,茅盾的《白杨礼赞》,孙犁的《荷花淀》等等,都是丰富的精神盛宴。
说到底,抒情散文就是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我们心中的折射;就是我们对世界各种事物哲学思考和分析的记述,就是我们与大千世界心灵沟通和互动的产物。
简述骈体文
![简述骈体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37a07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e.png)
简述骈体文一、引言骈体文是中国文化中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
骈体文的特点是以平仄相间的双句为基本单位,通过对仗、对偶等手法达到平衡、和谐的效果。
骈体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华夏之美”。
二、骈体文的发展历程1. 骈体文的起源骈体文最早出现在汉代,当时主要是用于官方文件和碑刻铭刻等场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骈体文逐渐进入了诗歌和散文领域。
2. 骈体文的兴盛唐代是骈体文最为兴盛的时期,当时许多著名作家如杜甫、白居易等都有不少优秀的骈体作品。
宋代则是骈体文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
3. 骈体文的衰落明清两代是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一个较为低迷的时期,尤其是在清朝后期,由于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骈体文的创作逐渐减少。
三、骈体文的特点1. 平仄相间骈体文以平仄相间的双句为基本单位,通过对仗、对偶等手法达到平衡、和谐的效果。
这种写作方式可以让读者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文章。
2. 对仗工整骈体文中的对仗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对称等方式产生美感。
对仗不仅要求字音相同,而且要求意义相近或相反。
3. 文笔华丽骈体文在语言表达上追求华丽、富丽堂皇,常使用典故、典型人物等元素来增强文章气势。
四、骈体文的代表作品1. 《长恨歌》《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采用了七言律诗和五言绝句交替排列的方式,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悲壮而动人的爱情故事。
2. 《滕王阁序》《滕王阁序》是唐代名士王勃所作,以滕王阁为背景,通过描绘楼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和思考。
3. 《东篱乐府》《东篱乐府》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以古典音乐“乐府”形式写成。
该作品在思想、艺术、情感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五、骈体文对现代文学的影响骈体文虽然已经不再是现代文学主流,但其对现代文学仍有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诗歌领域中,很多现代诗人仍然采用骈体写作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小说领域中,也有一些作家在小说结构和语言表达上借鉴了骈体文的特点。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分析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9ac04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9.png)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分析
导言
中国古代散文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字形式,它在中国文学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探讨其特点与影响。
汉赋散文的兴盛期
汉赋是中国古代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最早的形式之一。
在汉朝时期,赋与骈与“乐府”的结合逐渐发展为独立体裁,并以丰富多样、婉约动人而成为当时主导的文学风格。
魏晋南北朝时期:谢灵运和幽默派散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进一步发展和多样化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谢灵运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散文家之一。
他以儿女情长和自然景色描写闻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在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幽默派散文,在诙谐搞笑中融入深刻思考和社会批判。
这种风格的代表作品有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和嵇康的《琅琊榜》。
唐宋两大时期:骈文散文与赋领域
唐宋时期,骈文散文成为主导,其特点是行云流水、铺陈如锦。
同时赋领域也得到进一步发展,白居易的雄辩赋、杨万里的山水田园赋等都在当时产生了深远影响。
元明清时期:诗词散文并重
元明清时期,尤其是明清时期,散文与诗词并重。
此时的散文常常受到诗词的影响,并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心灵感受和人类命运等主题。
代表性作品有施耐庵的《水浒传》和曹雪芹的《红楼梦》。
结论
中国古代散文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与演变,并在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中形成了多样化的风格。
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变迁,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历程的分析,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和了解。
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31e4ed7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9.png)
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可以从早期散文、骈文、世说新语、唐宋文和明清文五个方面来进行描述。
早期散文在先秦时期开始发展。
它以散漫的形式,通过记叙、议论、抒情等方式表达思想感情。
《诗经》中的风、雅、颂,以及《楚辞》中的赋、东方朔的《杂说》等,都可以视为早期散文的代表作品。
骈文则是在古代散文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文体形式。
它以双对句为基本单位,具有较严格的格律要求。
《左传》中的编年体史书,以及《楚辞》中的离骚、招魂、涉江辞等,都是骈文的代表作品。
骈文的出现,使得古代散文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散文中一部重要的作品,它由刘义庆编纂而成。
世说新语以短文故事的形式,以身边人们的言行举止为素材,展现了多样的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
它在古代散文发展的历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唐宋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鼎盛时期。
唐代的散文以文人士大夫阶层为主要创作力量,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意境,同时也有很多政论和议论的作品。
安禄山《慈恩寺塔》、韩愈《师说》等都是唐代散文的代表作品。
宋代的散文则更加注重审美意境的追求,出现了很多以山水田园为背景的作品。
苏轼的《东坡扇·送友人》、米芾的《黄州快哉亭记》等作品,都是宋代散文的代表作。
明清文是古代散文发展的后期阶段。
在明代,杨慎《世说新语》的再传以及儿童散文的创作有一定的发展。
清代则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散文家,如袁枚、纳兰性德、黄庭坚等。
他们的作品往往表现出较为成熟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意境。
总的来说,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丰富多样,从早期散文到骈文,再到世说新语、唐宋文和明清文,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这些散文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63337fd7cd184254a353512.png)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一)先秦时期1.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
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
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
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已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
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勃兴,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
秦汉以后,各个朝代的制诰、诏令、章奏之文都明显地受它的影响。
刘勰《文心雕龙》在论述“诏策”、“檄移”、“章表”、“奏启”、“议对”、“书记” 等文体时,也都溯源到《尚书》。
《尚书》中部分篇章有一定的文采,带有某些情态。
如《盘庚》 3篇,是盘庚动员臣民迁殷的训词,语气坚定、果断,显示了盘庚的目光远大。
2. 历史散文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
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如《春秋》。
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章学诚《文史通义__183; 诗教上》)。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共18万字,记载了春秋240年间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和言论以及天道、鬼神、灾祥、占卜之事。
这部书叙事富于戏剧性,情节紧凑,战事描写尤为出色,语言精炼、富于形象。
《国语》是一种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诸侯各国(公元前1000—前00)之事,记言多于记事,所记大多为当时较有远见的开明贵族的话。
骈文的体制和发展演变
![骈文的体制和发展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f829ef2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2.png)
骈文的体制和发展演变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一种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
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发展演变:①魏晋以来,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文笔分裂后,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
骈文盛行于六朝,庾信的《哀江南赋》便是代表。
他一方面描写了自己身世之悲,一方面则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对故国怀念之情。
②唐代前期,骈文是普遍使用的文章样式,大量的章、奏、表、启、书、记、论、说多用骈体写成,从贞观初至开元末的一百一十馀年间,如今可看到的策文全是骈体,无一例外。
不过,唐代骈文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自初唐“四杰”始,不少作品已于工整的对偶、华丽的辞藻之外,展示出流走活泼的生气和注重骨力的刚健风格,如王勃的《滕王阁序》、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其落霞孤鹜之景,一坏六尺之情,英思壮彩,珍词秀句,已为人千古传诵;杨炯的《王勃集序》、卢照邻的《释疾文》等也都情文并茂,灿然可观。
进入盛唐以后,骈体文风有了更大的改变。
首先是“燕许大手笔”张说、苏颞,在骈文写作中崇雅黜浮,运散入骈,展示出雍容雄浑的气势;接着是大诗人李白,将诗的笔法情调注入文中,破板滞为流动,变用典为白描,如其《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说理抒情简洁明快,如行云流水。
骈文发展到中唐陆贽手里,已达变化的极致。
他的奏议较彻底地去除了此前骈文的丽辞浮藻,不用典,不征事,而代之以充分的散体文气,如《论裴延龄奸蠹书》长达六千馀字,言事详备,说理深刻,既纡曲宛转,又晓畅易懂。
骈文去赘典浮辞,走向平易流畅的过程,反映出文风正在不知不觉的变化之中。
文风的这种变化,反映了散文领域中要求改革的愿望。
③中唐古文运动以后,骈文稍告衰落。
经过宋初作家多方面的探索,针对晚唐五代文风进行革新的思潮逐渐形成。
试述南北朝骈文和散文发展情况。
![试述南北朝骈文和散文发展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0e28e6e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8.png)
试述南北朝骈文和散文发展情况。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骈文和散文在这一时期都有了新的发展。
骈文是一种以对偶句为主的文体,其特点是字句整齐对偶,讲究声韵和谐,辞藻华丽。
南北朝时期,骈文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当时文坛的主流文体。
骈文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社会分裂,文化中心南移,士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开始追求华丽的文辞和对偶的句式,骈文因此得到了发展。
南北朝时期的散文也有了新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散文主要有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等多种类型。
南北朝时期的散文注重形式美和内容的深刻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它是一部笔记小说集,以简洁的语言记录了魏晋时期的士大夫的言行和轶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南北朝时期的骈文和散文都有了新的发展,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宋散文大致发展历程
![唐宋散文大致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3164371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2.png)
唐宋散文大致发展历程以唐宋散文大致发展历程为题,我们将简要介绍唐宋散文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散文发展的黄金时期。
唐代的散文以骈文为主,形式上注重辞章的华丽和修辞的巧妙运用。
代表作品有韩愈的《进学解》和《师说》,以及柳宗元的《与山川书》和《永州司马青衫泪》等。
这些作品以议论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华丽而雄辩。
到了宋代,散文开始趋于简练和自然。
宋代的散文以散文诗和修辞精炼见长,代表作品有苏轼的《东坡志林》和《赤壁赋》,以及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五代史演义》等。
这些作品注重描写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物,语言简练而富有感染力。
唐宋散文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创始阶段:唐代是中国散文的创始时期,骈文的盛行为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阶段,散文的形式和特点逐渐形成,如辞章华丽、修辞繁复、议论抒发情感等。
2. 高峰阶段:唐代是中国散文的黄金时期,骈文达到了巅峰。
在这一阶段,散文的题材和风格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内容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形式上更加注重辞章的华丽和修辞的运用。
3. 转型阶段:宋代是中国散文的转型时期,散文开始趋于简练和自然。
在这一阶段,散文的形式和特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辞章简练、修辞精炼、描写自然景物等。
4. 发展阶段:宋代是中国散文的发展时期,散文的题材和风格更加丰富多元。
在这一阶段,散文的内容逐渐从政治议论转向个人情感和自然描写,形式上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和细腻的描写。
总体来说,唐宋散文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从骈文到散文诗再到修辞简练的转变过程。
唐代的散文以华丽的辞章和巧妙的修辞为特点,而宋代的散文则注重自然和简练的表达方式。
这些不同阶段的发展,丰富了中国散文的形式和内容,使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章 南北朝骈文和散文 优质课件
![第六章 南北朝骈文和散文 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010ab789eb172ded63b799.png)
“山川之美,古来共淡,高峰入云,清流见 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 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沈鳞竟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吴均《与朱元思书》 泉水激石,பைடு நூலகம்泛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唳无者,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梁)邱迟《与陈伯之书》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湘水注》:“山上有飞泉下注,下映青林, 直注山下,望之若幅练在山矣。”
缺陷:郦只能在北方生活,江南未来过,塞 北也未到,所以有些写得不真实,省略一笔带 过,另外他又迷信鬼神,在书中记录下迷信鬼 神的故事。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伽蓝是梵语,即佛寺,写洛阳的佛寺。《法 云寺》写刘白堕的酿酒,烘托神妙:
(齐)孔稚归《北山移文》,整篇文章都用妙 想天开的拟人手法,使山岳草木都充满嬉笑怒 骂的声音和姿态。在习用于歌功颂德的骈文中, 很少看到这种辛辣有力的讽刺杂文。
江淹是南朝最优秀的骈文作家之一,向来与鲍 照齐名。(鲍照名篇是《芜城赋》《登大雷岸 与妹书》)江的代表作是《恨赋》和《别赋》, 是两篇主题和题材很新颖别致的骈赋。是把诗 歌中咏史和代言的传统引入辞赋之中。《恨赋》 写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将相,英雄烈士,“欲恨 吞声”的死亡,《别赋》写从军边塞的壮士、 感恩报主的剑客、服食求仙的道士、桑中陌上 的情人等不同身份的人们“黯然消魂”的离别。
骈文特点:
1、讲究对仗:对仗要工整,日—月, 天—地,佳菊—丽兰
2、讲究声律: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
3、多用典故和华丽的辞藻: 还有诸如比喻、夸饰、物色等等。赋在当 时也发展成了骈赋、俳赋。
南北朝骈文多数是形式主义作品,内容空虚、 贫乏,当然其中也不乏好的作品,描写山水景 物骈文则如诗一样清新、隽永。如:梁代陶宏 景的《答谢中书书》:
第六讲 南北朝的骈文与散文
![第六讲 南北朝的骈文与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e852830df78a6529647d53b5.png)
1、宋代的骈文代表鲍照、谢庄, 代表作分为《登大雷岸与妹书》、 《月赋》 2、齐梁的骈文代表空稚圭、江淹、 陶弘景,代表作分为《北山移文》 和《恨赋》、《别赋》、答谢中 书书》
二、北朝散文三步曲 (一)郦道元的《水经注》
《水经》原是魏晋时人所著一部水文地理书,郦道元嫌其 过于简略,繁征博引为之作注,比原著内容大为丰富,成为一 部别开生面的著作,名为《水经注》 此书兼有科学与文学两种性质,除具有极高的地理学文献 价值外,还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因为作者在写此书时,因水记 山,因山记景,因景记人,还记载了大量的故事传说,风土人 情及历史掌故,故具有浓厚的文学意味。书中许多记叙山川景 物的片断,皆是优美的风景散文。
(园林风 物建筑的著作。它以北魏都城 洛阳佛寺园林为中心,广泛地 记叙了当时的政治、人物、风 俗、地理,以及历史沿革、掌 故传闻。 颜之推写《颜氏家训》的目的 在于希望子孙学以自立。作者写作 之时,仿效圣人的意思,不仅以治 家为主,而且涉及到了当时的政治、 道德、风俗、文化,并体现了作者 为文典正、华实相符的主张。
第六讲:
南北朝的骈文与散文
张振龙 2004-12-01
一、南朝的骈文
(一)骈文的兴起与发展;西汉后期的散文已出现偶俪之句,且逐渐增 多;魏晋以后,日趋定型;宋齐之世,更加精工,至庾信达到极致
(三)骈文在南朝的发展
(二)骈文的定义与特点
1、骈文的定义 2、骈文的特点:讲文采, 讲对偶,讲用典,讲平仄 压韵
我国散文大体包括骈文和散曲
![我国散文大体包括骈文和散曲](https://img.taocdn.com/s3/m/52fc036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e.png)
我国散文大体包括骈文和散曲1、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3)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
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2、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
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
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
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先秦、汉、唐、宋…… 骈文:汉末至初唐
现存最早的记事文字出现于商朝。 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
《尚书》: 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
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在时间跨度 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但是所录文诰 单独成篇,结构完整,语言古奥典雅,语言技巧 超过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徒恨宴乐始酣,白日倾夕,骊驹就驾,意不宣展,〔《汉书》曰:诸 博士共持酒肉劳王式,江翁谓歌吹诸生曰:歌骊驹。王式曰:闻之于 师,客歌《骊驹》,主人歌《客毋庸归》。今诸君为主人,日尚早, 未可也。服虔曰:《大戴礼》篇,客欲去,歌之。文颖曰:其辞曰: 骊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追惟耿介,迄于明发。 〔《楚辞》曰:独耿介而不随。《毛诗》曰:明发不寐。〕适欲遣书, 会承来命,知诸君子复有漳渠之会。夫漳渠,西有伯阳之馆,北有旷 野之望,〔伯阳即老子也。《诗》曰:率彼旷野。〕高树翳朝云,文 禽蔽绿水,沙场夷敞,清风肃穆,是京台之乐也,得无流而不返乎? 〔《淮南子》曰:令尹子瑕请饮,庄王许诺。子瑕具於京台,庄王不 往,曰:吾闻京台者,南望猎山,北临方皇,左江右淮,其乐忘归。 若吾薄德之人,不可以当此乐也。恐流而不能自反。高诱曰:京台, 高台也。方皇,大泽也。〕适有事务,须自经营,〔何休《公羊传注》 曰:适,遇也。〕不获侍坐,良增邑邑。〔邑邑,不乐也。〕 因白不悉。璩白。
散文而杂韵语偶句,以增强说理的气势,古已有之。如 《易》“云从龙,风从虎”,《书》“罪疑惟轻,功疑惟 重”,《老子》“大音希声,大器晚成”……
“同为一言,转相告语,必有愆误。故必寡其词,协其音, 以文其言,使人易于记诵,无能增改。”(清代阮元《文 言说》)
西汉起,有意崇尚丽辞。
司马相如、扬雄、张衡、蔡邕等,赋体铺张扬厉, 词藻雕绘。 司马迁、班固等散体史传写作,树立了千古表率。
《商书·盘庚》(节选)
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民咨胥怨。作《盘庚》三
篇。
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率吁众慼出,矢言曰:
“我王来,即爰宅于兹,重我民,无尽刘。不能胥匡
以生,卜稽,曰其如台?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
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今不承于古,罔知天
之断命,矧曰其克従先王之烈?若颠木之有由蘖,天
而龁之,此酒所以酸不售也。夫国亦然,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 以辅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 道之士所以不用也。范武,未详。〕故使鲜鱼出于潜渊,芳旨发 自幽巷。繁俎绮错,羽爵飞腾,〔《楚辞》曰:瑶浆蜜勺,实羽 觞兮。《汉书·音义》曰:羽觞作生爵形。《仪礼》曰:请媵爵。 郑玄曰:今文媵多作腾。〕牙旷高徽,义渠哀激。〔《列子》伯 牙善鼓琴。《左氏传》曰:师旷侍於晋侯。杜预曰:师旷,晋乐 太师也。许慎《淮南子注》曰:鼓琴循弦谓之徽。《战国策》曰: 义渠君之魏。高诱曰:义渠,西戎国名也,其乐未闻。〕当此之 时,仲孺不辞同产之服,孟公不顾尚书之期。〔《汉书》曰:灌 夫,字仲孺。夫尝有姊服,过丞相田蚡。蚡从容曰:吾欲与仲孺 过魏其侯,会仲孺有服。夫曰:将军乃肯幸临魏其侯,夫安敢以 服为辞。又曰:陈遵,字孟公,嗜酒好宾客,每取客车辖投井中。 虽有急,终不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遵,值其方饮。刺史候遵 霑醉时,突入见遵母,叩头白曰: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刺 史从后阁出去。〕
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复先王之大业,厎绥四方。”
盘庚斅于民,由乃在位以常旧服,正法度。曰:
“无或敢伏小人之攸箴!”王命众,悉至于庭。王若
曰:“格汝众,予告汝训汝,猷黜乃心,无傲従
康。……”
周朝尚文,制礼作乐。 春秋、战国是散文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成熟期。
战国诸子文章无文体概念,作文完全服从于实用的目的, 或说理,或论辩,或记事,或游说等等,务求表述准确, 切合需要。故墨辩严密而文字简练,庄子玄思而辞无端 涯……散体不拘一格的形式,被充分利用,形成了各式各 样的文章风格。
有伯阳之馆,北有旷野之望,高树翳朝云,文禽蔽绿水,沙
场夷敞,清风肃穆。是京台之乐也,得无流而不返乎?适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事务,须自经营,不获侍坐,良增邑邑。因白不悉。璩白。
璩白:昨者不遗,猥见照临,虽昔侯生纳顾于夷门,毛公受眷于 逆旅,无以过也。〔夷门,侯嬴也,已见吴季重《答东阿王书》。 《史记》曰:赵有处士毛公,藏於博徒,薛公藏於卖浆家。魏公 子欲见之,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闻所在,乃閒步往,从此两人 游甚欢。《左氏传》,荀息曰:今虢为不道,保於逆旅。〕外嘉郎 君谦下之德,内幸顽才见诚知己,欢欣踊跃,情有无量。是以奔 骋御仆,宣命周求。阳书喻于詹何,杨倩说于范武。〔《说苑》 曰:宓子贱将適单父,阳书谓子贱曰:吾少贱,无以送子。今赠 子以钓道。夫投纶错饵,迎而吸之者,杨鱎也,其为鱼味薄而美。 若亡若存,若食若不食者鲂,其为鱼味厚。子贱至单父,冠盖逆 之者交接於道。子贱曰:阳书所谓杨鱎者也。乃请耆老尊贤与 之共化。《列子》曰:詹何楚人也。以独蠒为纶,芒针为钩, 荆棘为竿,剖粒为饵,而引盈车之鱼。《韩子》曰:宋人有酤酒 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然而不售,酒 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曰:汝狗猛。曰:狗猛则酒 美,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携壶瓮而往酤,狗迎
诚知己,欢欣踊跃,情有无量。是以奔骋仆御,宣命周求。
阳书喻于詹何,杨倩说于范武。故使鲜鱼出于潜渊,芳旨发
自幽巷。繁俎绮错,羽爵飞腾,牙旷高徽,义渠哀激。当此
之时,仲孺不辞同产之服,孟公不顾尚书之期。徒恨宴乐始
酣,白日倾夕,骊驹就驾,意不宣展。追惟耿介,迄于明发。
适欲遣书,会承来命,知诸君子复有漳渠之会。夫漳渠,西
四六骈句“大约始于制诰,沿及表启也”(孙梅《四 六丛话》)。此类骈句的使用乃增强表达效果,无修 饰、不用典,明白晓畅而鲜明有力。
朕嘉先圣之道,开广门路,宣诏四方之士。盖古 者任贤而序位,量能以授官,劳大者厥禄厚,德盛者 获爵尊。故武功以显重,而文德以行褒。其以高成之 平津乡户六百五十封丞相弘为平津侯。
(《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引汉武帝元朔三 年[公元前126]《封公孙弘平津侯诏》)
魏晋时,骈偶句使用更加频繁,进一步追求词采, 讲究艺术技巧,文章修饰性增强;又大量用典, 营造典雅含蓄之美。
与满公琰书 应璩
璩白:昨者不遗,猥见照临,虽昔侯生纳顾於夷门,毛
公受眷于逆旅,无以过也。外嘉郎君谦下之德,内幸顽才见